第一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摘要
本课题基于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促进文言文教学进步的问题。主要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检测三个环节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同时对小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结合我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得分率较低。反思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发现文言文教学缺乏生趣和活力,缺乏创造力,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欠缺,二是教师教法不当。
第一,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欠缺。我校是一所汉藏融合的特殊学校,有来自xz各个地区的藏族学生。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xz的边远地区,很多学生在小学养成的是接受型的学习习惯,即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而到了初中,由于文言文学习内容的增加,思维层面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学生原有的积累过少、基础不扎实、阅读量的狭隘甚至不知道该怎么阅读,语言贫乏等问题就会一下子暴露出来。表现在学习上是文言文阅读较困难、得分率较低,而表现在心理上则是自信心受挫。
第二,教师教法不当。回顾审视文言文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读一句讲一句,再叫学生翻译一遍,最后要求学生背诵即可。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是一个传授者,没有激情和创造性可言;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可言。授课过程没有充分发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将老师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后,学生只是背诵了课文,积累了几个文言字词而已,学生缺少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收获甚微。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XX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2、在《教育研究》中,王坦的《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的《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对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课题组老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目标,理论知识在教学实验和反馈检测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二)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适应性。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大胆发表见解。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他人面前说话的胆量。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就会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讨论、不得不去发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偏差得到纠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组内合作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也给了学生很多展示自己思考成果的平台,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中,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对学习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文言文学习的传统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中,体会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塑造积极乐观、大胆自信、勇于承担的优秀品格。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教学中师生地位的科学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二)研究内容、如何建立科学的小组,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安排,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明确不同层次成员在小组内的任务分工以及工作职责。
2、小组成员在文言文学习时,明确小组成员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检测三个阶段内的任务分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步骤,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自我展示的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探讨激发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总结高效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和对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等。
3、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授课班级,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活动促进法: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与文言文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古诗文诵读大赛、文言文仿写大赛等。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与积极性。
5、经验总结法:对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经验实质,上升到理论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
(四)研究对象
浐灞一中七年级(1)、(2)、(4)、(5)班学生,八年级(1)、(2)、(3)、(4)、(5)班学生。
(五)研究步骤、准备阶段(XX年9月)
(1)拟定开题报告。
(2)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3)了解我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和对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等。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3月)
(1)XX年10月——XX年11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方法研究;②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管理与评价研究;③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预习合作学习研究;④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合作学习研究;⑤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后复习巩固合作学习研究;⑥文言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成果检测合作学习研究。
XX年12月,将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教案、等资料汇总,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XX年1月——XX年3月,针对课程内容和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XX年4月)
①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申请结题,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学生学习习惯与教师授课方式有了明显转变。文言文教学,教师由原来的一言堂,逐渐转变为少讲,甚至是不讲,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尽情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的思考,课堂比以前更有活力,更充满了欢笑与快乐。这种转变的实质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
(二)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增加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问题,给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间的竞争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原来一个人学的知识,现在一群人学;原来一个人思考的问题,现在一个团队来思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有所提高。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也有相应的提高。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自我展示的信心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强烈。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完成任务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从回答问题的难以启齿变为大胆自信的畅所欲言,从学习做题时的单打独斗变为团队协作攻坚克难。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能发现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小组建设不成熟。小组建设的原则还不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还不够细致,小组成员之间的督促力度还不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2、小组评价机制不够完备。评价机制的单调与简单,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渐减弱,不科学的评价机制难以持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汉语文化常识的缺乏和汉语思维能力较差成为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瓶颈。有限的文言知识,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学习语言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导致学生在自助学习时困难较大。
(二)解决思路、针对小组建设问题,应继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研究:①在建立小组时应有明确的分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不仅要考虑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表达能力,与人交流沟通能力,性格脾气等多种因素,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②小组成员内部应有明确的任务分工,针对每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有梯度,问题有梯度,思考有梯度,展示有梯度,要让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有思考、讨论、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③小组建设初期,可以强化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引导作用,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选为小组长。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尤其是在课下监督方面,一定要落实小组张的监督管理责任,保证课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2、小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备,对持续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小组积分制,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了;小组积分制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时间长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应该讲小组积分制扩大到学校层面,小组几分可以纳入平时学校其他量化成绩,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活动挂钩,统一由学校来进行奖励,激励性应该更大,更能刺激学生竞争的动力。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个别突出的成员进行单独表彰奖励,不仅是在学习上,还可以在劳动、体育、艺术、集体活动等其他方面进行量化,个人成绩会带动小组成绩的提高,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
3、针对学生文言常识积累薄弱和汉语思维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外其他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举办周末读书沙龙,学习一些课外的简单的文言;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在班会或语文活动课时,选择一些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文,让学生进行翻译讲故事比赛;可以举办课本剧比赛,把课内外的经典文言或成语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加深学习的印象;可以尝试让学生仿写经典的文言,或者自己写作简短的文言文。总之,除了课堂上学习文言以外,课下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的机会,创造学习的环境,在频繁的接触中慢慢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3.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博文发表
4.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5.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5月.6.李炳亭.《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7月.7.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10月.8.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XX年8月
9.吴江林.林荣凑.俞小平《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例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4月
0.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XX年7月
第二篇: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探讨和研究。于是,我们选择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有效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自学能力的提高,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先学也就是预习,自主学习,后教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点拨、拔高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2)课题名称的界定
预习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内容。初中数学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效率,并从实践中反思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
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新知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难点,拉近与新知的距离,在学习的同时,展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预习,在知识上做好准备,是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环。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更是学生建立终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2)研究的实际意义
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心理准备,降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预习把学生的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识,有所得,教师再加一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领会和学懂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和学习工具等,便于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学习准备。预习还可以作好知识的准备,并及时复习补救,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因此,预习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预习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
预习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难点等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会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因而学生易于突破知识难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2、预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学生课前自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预习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准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预习日久,自学能力便会形成和提高。
4、预习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由于课前不预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继续下滑。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学会预习。通过预习让他们找到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使他们明确这些旧知识哪些他们不懂,明确自己应该思考什么,从什么角度入手。通过预习使他们对新课的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减少了课上因听不懂而浪费时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的局面就打开了,差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中等生更是进步很大,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的目标顺利实现。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内容 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预习情况的效果如何?课文内容理解得怎样?例题理解的怎样?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研究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1、准备阶段:
2013年8月课题组成立,并投入课题申报环节中。经过反复的会议讨论,依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可行的实施方案。
2、调查分析阶段
针对我校课前预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了解为宗旨,以了解教师对课前预习的看法为背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目的,征求理科组教师的意见,特订出《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收阅调查问卷后进行研讨。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本校七年级、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课程、学习规律、学习能力等研究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适合本校的预习导航。接着进行理论学习,再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索、创新,寻求最理想的有效预习方法,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3、方案实施阶段
(1)尝试建立适合学生预习的方案;
在这个阶段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研究预习方案的结构,导语的设计、预习方案的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熟悉预习方案的写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参入者都能进行熟练的编写预习方案。
(2)做好案例研究,并不断调整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预习方案;
针对“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教师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低,学生缺乏预习的动力等”问题,我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研究中,我们重点从任务落实预习法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还是不能解决的,再请求老师帮助。
布置预习任务时注重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预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笔记。开始时教师都需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
注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我们在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
(3)调整研究方案,探索体现课前预习策略的最佳方案。在这一研究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我们经常在学生中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结合预习作业,进行分析,研究设计适合学生预习的预习方案,经过“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正方案→再预设计划“的过程,寻找最佳的课前预习方案。持之以恒,努力培养预习习惯。为了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我们坚持做到将每部分要学习的新内容都引导学生去预习,而且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能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4、总结阶段
1、结合教学实际继续设计和修改使用课前预习方案,并分析整理作为资料保存;
2、每位参入者撰写一篇研究小结,上交一份优质预习方案;
3、撰写一份优质教学研究论文。
5、结题总结阶段:
搜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提高了学生预习兴趣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就有了兴趣,预习的积极性就高,预习的速度也就快了,预习好了,完成预习作业的效果就好。通过课前预习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2、培养了学生预习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课前充分的预***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前充分的预习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进行预习,预习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将来探究科学,获取新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
预习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加快了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一部分学生在课前通过和别人交流、探讨,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已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在课内能消化所学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放飞自我潜能。
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科研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在预习指导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指导、探索与创新,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初步带动了教师们的科研行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经过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实践,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前预习模式已出具规模。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较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部分学生在预习中不阅读教材,不动脑筋思考,使预习流于形式。
2、预习中部分学生应付差事,抄别人的作业,交差了事。
3、预习作业错误很多,及时改错的学生很少。
4、少数学生不能真正深入进行预习,提出的问题浅显易懂,提出问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
5、个别学生基础差,预习困难重重。今后,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和改进课前预习的方法,探究更好更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3)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耐心的指导学生深入的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能从课前预习中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课前预习所得到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初中数学课前预习》 《初中数学课的课前预习之有效性研究》
第三篇: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XKT2013239
课题名称
小学生作业兴趣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
王大勇
所在单位
汉滨区关庙镇勇胜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 学生 语数 作业 兴趣
结题
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学生作业出现困难无人辅导。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怎样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学习兴趣有待解决。
结题报告
本课题与2013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近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习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习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习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13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9月份起大致到2014年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14年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历时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9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数作业检查与展评12次,召开研讨会16次,上公开课12次,收集各种图片158张,博客点击200余次。
四、研究结果 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语数作业兴趣的路径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平等相处。
2、适当使用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与监护人沟通。4。适时适量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语数作业。近一年时间课题组撰写论文8篇,教学案例4篇,教学反思5篇,教育叙事,随笔各5篇。通过研究,端正了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五、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1、课题自身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课题的研究对象空、大。于是我们及时在研究初期调整研究方案,把课题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养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上。但是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接着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其他作业兴趣。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时间矛盾。
课题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功在当今,利在长远。我们学校教师人员紧张,这就给开展研究带来了很大压力。
3、区域学习小组成员的安全问题。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困难解决?在区域小组中,有时可能出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成员之间发生摩擦,轻则影响团结,重则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4、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反弹怎么办?
解决思路:
1、加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网络,利用外出听课、校内研讨的机会,多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化解自己的问题。
2、多召开家长会,多进行家访,增进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3、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和帮助。
4、进一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面对面进行辅导。
5、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6、继续深入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并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植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赵霞
一、对课题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然而,作为农村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受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太深,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比较弱。事实上,学生缺少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不相适应造成的。许多的学生处于一种“想学好功课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做”的一种有心无力的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办,迫切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帮助。而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却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在剪纸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中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教育。
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如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等方面都很有帮助;我们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剪剪画画对于学生习作上的促进作用。
首先、剪纸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孩子的创作剪纸的同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特别是在教学中我很能体验得到学生的这种观察能力,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强的说,我轻轻的提一下就知道了;有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弱,你提很多遍他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反应哟。如果经过学习剪纸一些时间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剪纸能提升孩子的智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只不过是我们说得很言简意赅了。“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这是因为手部的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学习中,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与提升。而我们在课堂上把剪纸和说话习作训练有机结合,更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
第三、剪纸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我在剪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学生总是问我:“老师,你剪的总是比我们剪的好看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好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能力。你没有这样的审美能力你就剪不出这样的东西来哟,这些要通过常期的训练才能获取的东西,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学生练习了说话,同时在教学中一些孩子的作品放在我的前面,我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些地方他就知晓这个地方没有弄到位,不好看;我不说话他就知道去把它改过来。这说明了这些孩子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的审美能力提高了。
第四、剪纸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说起创新好象就有点玄之又玄,其实不然;我觉得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表现出来就是创新。一个人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只不过是没法表现出来而已;那么在剪纸这上面就很容易表现出来。在剪纸制作过程中,你少剪一剪刀或你多剪一剪刀就是不同的东西。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当学生完成你规定的内容后,剩余的时间里有的学生会利用当时的纹样再添一些,或者随意性的画些纹样;他们会剪出一些新的作品来。他们会兴高采烈的举起给我看,并且会说:“老师!你看,我自己想象来剪的,不错吧!”这让我当时有种无比的满足。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各阶段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2年2月)
本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资料搜集、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寻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等系列工作。
这阶段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剪纸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跟着老艺人学习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巧,有一定的剪纸技能。挖掘教材,研究如何将传统剪纸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认真备好每堂课的剪画与习作片段教学过程,课前做好自己的剪画作品与范例习作。
2.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剪纸活动、案例开发、课程体系编排、课堂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工作。积累一批比较成功的活动方案和学生习作,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这一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剪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剪纸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和画画相结合,课前或者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剪画作品,在这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他们的耐性,课堂上运用剪画作品与课文相结合进行师生的互动说话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眼球同时,调动了他们的思维,也成功的调动了他们的嘴巴,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了!作文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在研究阶段,学生不但是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提高,是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本阶段积极完善研究方案,积累了学生优秀习作及活动案例集。撰写了研究总结报告。
三、特色化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课堂上爱发言、会表达了,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他们更心灵手巧了,应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我们的课堂也生动起来,多了色彩,多了一张张巧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年中,进行了多次剪画习作班级展板评比展示。参加了学校的剪画作品竞赛,多人次获奖。师生均完成了剪画集两本。参加了东港市艺术节的作品展示。假期中独立完成了假期剪画作品。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剪画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
我坚持了一年的剪画促习作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虽然每节课的备课量大大增加,可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又十分有成就感,必将这项研究坚持进行下去,形成特色,发扬光大。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资料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界定
英语口语是作为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很大程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语言概述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根据我校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学生开口大胆地说英语的习惯。
二、课题提出背景
1、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 体之一,以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 也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2000 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口语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口语表达能 力。
3、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
(1)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晚,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长时期存在着城乡差别,农村比城市落后,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开设较城市晚,起步慢。由于它是一门新课程,学校重视还不够,还没有与语文、数学放在同等的地位;同时英语教学师资、设备、经验等也就相应不足。我校是从三年级才开设英语的,每周2 节课,这样将会给教师组织英语口语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习英语口语意识不强 在现阶段,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测试,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 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甚至有些教师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就我这来看每次的英语考试听力也就在40 分,根本没有口语表达测试。
(3)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训练空间 农村的家长学历不高,有的甚至小学还没有毕业。他们绝大多数都不会说英语。平时,学生所听、所想、所说的都是母语汉语接触,英语的机会要比城市少得多;虽然近几年政府、学校在学校的硬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学校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教材配套的挂图、卡片都有了保证,但英语教师的缺乏,教学任务的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口语锻炼的机会。且对于目前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太晚。
(4)学生的焦虑心理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本来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再加上内心焦虑紧张,表达是语无伦次,错误百出。
这样学生就越紧张害怕,越紧张害怕就更容易出错。使学生有惧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敢开口,避开了各种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三、理论依据
英语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学好口语至关重要。口语是人们用语言叙述事物内容、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而并非简单的口语对话,小学阶段是新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灵活、适当的方法,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2000 年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口语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口语表达能 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观念,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之趣味化、生活化,能够考虑小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并大量的、充分的创设这些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 和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运用英语的素质。
2、探索提高英语口语交际的途径,初步构建小学口语表达的教学模式。
3、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学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 在生活中能够自觉的吸纳相关信息,更新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
能力。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2013-9-1 至2014-5-31)
1、准备阶段(2013.9.1——2013.9.30)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13.10.1——2014.5.25)制订实施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教学研究。
3、总结阶段(2014.5.26——2014.5.30)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整理资料,汇报成果,并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如何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呢?我从以下内容研究:
(一)理论学习。我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一人教三个班,时间很紧,我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的课题研究。
(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我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游戏、表演等方式,增加口语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 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中去。”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我们每个老师 来说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在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
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比较 有效。A、注意听的训练 要想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听是语言交际的前提。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施以听的训练,使学生听得见,而且听得懂。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比较少,教师要用表情和肢体的动作,以及身边所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了解老师所说的话。例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的内容《what’s your hobby ?》这课时,做了以下的尝试: 我事先让同学们收集相关的hobby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说,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想说话的信心。同时通过我的 动作,学生听懂了这些话。我又鼓励学生去当小老师,学生都愿去尝 试,学生活跃了起来,融入到了课堂教学。这样的训练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简单,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B、提供说的空间 我充分利用每节课开始的 “Just talk”,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水平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问候或是根据某一话题进行自编自演对话。一开始我采取由师生之间双向活动,逐渐变换为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感觉自己是在交际而不是在表演。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初步尝到了口语对话成功的喜悦,也为新内容的教学作好铺垫。C、学唱英语歌曲 英语语调的曲折犹如音乐曲调的婉转起伏,英语节奏与音乐之间 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我把英语口语教学与音乐融为一体。在 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回答或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 情境,让学生在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save our planet这一课时,把这一单元重点句型与单词放在歌曲《our world 》去学,先让学生去听歌词,跟节奏去唱.在我的教学中有时也让学生自己学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而且舌头也灵活了,英语说起来也顺口了。D、编写英语歌谣 歌谣具有很强的韵律节奏感,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在学习表示交通工具类的单词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歌谣: Car by car,Let’s go by car.Bike by bike,Let’s go by bike.Plane by plane,Let’s go by plane.Train by train,Let’s go by train.和着节拍,学生们绘声绘色表演和夸张的语气,让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进行了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E、创设对话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既规范又口语化,表演会话既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又可以把课堂作为表演的舞台,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我在教学中很注重会话表演。我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要求学生有感情 的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自由会话。表演时,辅以适当的道具,相应的动作,夸张的表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课文对话,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口语能力。F、巧用游戏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玩的天性,以及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量的活动设计素材,我运用有趣的游戏使口语训练得以更有效的进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通常采用“听一听,猜一猜” 的方式。以我在六年级上unit1《we should obey the rules》这课的教学为例: A:(猜者看不到教师出示的标志)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 B:(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sing.C:(看到者)It means you shouldn’t talk.A: I know!It’s “Be quiet”.我在组织这一活动中穿插了许多课堂用语,如“ Come to the front”、“ Can you guess?”、“ Think it over, please.”等,遇到学生不太理解的,就通过手势和表情来引导,让学生在玩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可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组织游戏,当一回“小老师”,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口语表达的意 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英语口语交际 能力。我将设立英语角来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口语交流。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是诱导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环境。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 动更是同学们的最爱,在这里师生可以单独交流,同学们可以相互交谈,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大家会友善地一笑,或耐心的帮助纠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了和谐。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英语就在自己身 边,和母语一样亲切。
(四)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同于法官的裁断那样,超越于情感之上,而是应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口语教学,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形
成初步用 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说英语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他们不成熟却经过独立思考的观点、想法不宜求全责备;对学生的评价应多用 鼓励性的话语,充分表达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待,使学生受到鼓舞而 激发出他们自己探索求知的激情。在英语教学中,老师的微笑和夸奖 的言语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从中获得勇于进取的信 心和不断进步的动力。老师对孩子的赞扬可以让孩子感知我们对他们的爱,可以让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的心灵长出一对向上的翅膀。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虽然他们的“闪光点’有大小和亮度 的差异,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并发掘他们的 这些“闪光点”。我们在赞扬与鼓励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只有真心实意地夸奖,才能打动 学生的内心,学生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真诚的夸奖会使学生受到真 心的感染,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树立“今后我要做的更好” 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见,评价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乐于说英语的一种手段。
七、本课题我主要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关于培养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 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法 调查研究本校学生
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实验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同年级的三个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教学效果,进而得出实验结论。课堂上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组织一些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故事演讲、英语课本剧表演、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等。
4、对比法 和实验法相配套,对同年级的三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5经验总结法 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八、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中,我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认真领悟其内涵,同时深钻教材,互相交流经验,自己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一些有关英语
教学方面的经验文章和参加了一些科研的活动,论文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教学策略与方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语境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活动设计研究》除此之外,针对小课题的研究,还写了教学随笔《小学英语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获得州级二等奖;多次参加了市级的教科研优质课大赛活动,都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举行的各种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了,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不喜欢到爱上英语,由不爱说到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在每次的检测中,成绩都有了提高。
九、研究后的一些思索:
现在我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多数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说”的行列,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敢于并积极的去说。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太主动的去 开口说。
2、在农村的英语教学中与家长做好配合很难,农村学生的家长英语素质不高,不能给学生以教育和启发。
3、学生说英语的环境有限 在家与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优质的学习环境。目前,我的尝试与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未能妥善解决,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努力,让我们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小课题研究教师:栾培生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