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5 08:2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

第一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生拼音字母形状倒置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王立花 所 在 单 位:平度市白埠小学

《低年级学生拼音字母形状导致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排头兵,孩子一入学就首先学到它。经过一年级的精心教育,学生能普遍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及应用。然而,经过我的观察,学生的汉语拼音倒置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还非常严重,这可以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看到。

一、拼音倒置的原因

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将集中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对大部分入学儿童而言是有基础的。由于初入学儿童感知具有不精细的特点,对于字母形状比较相似的声、韵母往往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对这些字母要特别注意。在汉语拼音中,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给学生分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仅因半圆位置不同而导致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本音之间又没有本质联系,给学生识记造成一些困难。对b—d、p—q、t—f等这些容易倒置的声母,我在教学中都单独摘录出来进行了对比区别,还采用了好多的方法。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老师也许有一个共识:汉语拼音教学中音形相似的字母难度最大,学生由于辨析不清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

二、拼音倒置的策略

下面是我对b、d、p、q四个生母的教法,感觉效果很佳。1.编儿歌记忆

之前我准备一幅画(图上画了一个小女孩推着独轮爬山坡),一个收音机,一个小鼓以及鼓棒,用线系好的七个气球。(虽然书上有插图,但能利用实物更形象、直观)(1)把收音机的天线抽出形成一个b字母,放在自己的耳边。引导学生说出听广播,于是编儿歌:听广播bbb。

(2)出示图,编儿歌:爬山坡ppp,指导学生看小姑娘的手臂推轮子。在记忆里留下p的形。

(3)用鼓棒轻敲鼓面,发出“嘚、嘚、嘚“的声音。学生编儿歌:敲小鼓ddd,再把鼓棒挂在小鼓的右面,形成d字母,初步记住其字形。

(4)出示七个气球,根据数字七,读准q的音,用气球记住q的形,编儿歌:七个气球qqq。

这些教具帮助学生在音、形上有个初步的形象记忆的过程,通过反复操练,使他们能正确区分这四个生母的读音。2.书写记忆

有了一个形象记忆的过程,再从写法上进行比较区分:b—d、p—q、b—p、d—p,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达到深化记忆的效果。然后安排随堂听写,强化记忆,这时,正确率可达100%。3.手指记忆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b、d、p、q的音形,再通过肢体练习,可在其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课标指出,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和发掘,孩子们的表现欲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拼音字母中,形近的特别多,如b—d、p—q、t—f等,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些字母,为了让学生分清并同时记准记牢,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手势在课堂上“手舞足蹈”,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左手的食指做:“l”,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形成“c“,组成字母:b或p,编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用右手的食指做“l”,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形成“c“,组成字母d或q,编顺口溜: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还有的同学想到:他们用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圈,与左右手掌配合,根据圆形的不同位置表示b、p、d、q,通过手各脑的协调、合作,能帮助学生准确记住每个字母的音形,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从而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4.形象识记法

首先,在学习这几个声母的时候,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相对应的插图。广播的天线,敲小鼓的棒,小旗子的杆,气球的线,它们的朝向都是与b d p q一样,让学生先在头脑中预存一下“初步印象”。然后,也采用背顺口溜的方法,不过这个顺口溜和先前的不同:像个6 b b b,6反写d d d;像个9q q q,9反写p p p。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字6和9的掌握,肯定比“空间方向”好,所以节省了时间。等学生熟练以后,只要记住“像个6 b b b,像个9q q q” 这两句就好。事实证明,学生容易记,而且还不容易出错。通过拼读反馈和作业批改,学生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能够较为轻松地记住并且区分b d p q。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有许多音、形相似的字母,如强行让学生记住,他们学起来会很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乐趣。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

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我在每教一课书时,试着在三个环节处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如初读课文时,叫学生就课文的生字新词及不懂的句子提出质疑;细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各部分的联系及表达的形式等方面提出质疑;熟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和各方面的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他们的提问经历了由表面字词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再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么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他们有机会亮出自己心中的疑点,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的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应是给学生提供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开端。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4.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题的实践中努力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

课一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同学们,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之后提出许多问题,如文章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题?等等。这样,不仅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另外,有些课题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神圣”是什么意思?“这片土地”指的是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称作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

(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在教学课文内容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导学生自己探讨动机,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首先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质疑。如课文《少年闰土》一文,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有的同学读到这儿的时候产生了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联系上文,学生明白了:“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的“我”的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少爷,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只是院子高墙上的一片天空,没有像闰土那样,生活在乡间,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所以“我”这样说。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出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疑。

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关键处随机点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动作演示,换词比较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从哪儿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感情”的疑问,我把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换成“老人把饼干丁放在湖边的围栏上,并呼唤海鸥”,让学生读一读,这样行不行?学生一读就发现第一个句子细致地写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他把海鸥当做了自己的孩子般悉心照顾。接着让学生模仿老人来做一做喂海鸥的动作,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更加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富有个性。

(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

有的文章的首、尾段带有总起或总结作用,抓住它质疑可以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或写法。如《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从首段去发现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全文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通过通读课文,学生不仅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地理解,而且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总结,有了收获。

(4)在课文内容看似矛盾处质疑。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着力用笔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地方提问并为他们解决疑难,可以让他们把握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提问:“鲁迅救助了车夫后本应感到欣慰,但为什么他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呢?”经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释疑,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这些“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跌宕起伏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种提问方法:如抓住课题提问,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提问,抓主要内容提问„„。同时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在问题的价值上都有可探讨性。

2、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了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我能逐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引领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整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逐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本学期我一直围绕课题在进行教学,教学中研究出了一些质疑的教学策略: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问。(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4)、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4)在课文看似矛盾处质疑。(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缺乏专家学者理论上的指导,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更深层次的进行。

2、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大造成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存在差异,学习活动时,如何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还值得深思。

3、教师该如何让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是我实验自始至终都未能很好解决的困惑!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物理组王利军

一、课题研究的构思

本学期我的小课题研究是围绕着提高物理学习有效性为主题,依据高一学生初入高中的状况而提出的利用学案导学,提高高一物理学习效率的内容。在这几年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不少学生仍然沿用过去初中的方法“老师讲,我来记”,常用“背书”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并没有发挥主观的能动性,结果就出现了课本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不能由表及里的理解,而且没有办法的很好掌握知识的外延,导致做题难,最后产生畏难情绪。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老师有这样感慨:“高一学生好像初中什么也没有学过,想

入门真困难。”高一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而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效地帮助他们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弱化老师满堂灌的老方法。

于是我打算利用学案导学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案如同航标,引导学生重拾旧的知识,在复习的方向上目标更明确,更清晰,同时通过经典高考真题的设置,了解知识的运用和学会如何应考。

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学生能通过学案,自主学习,真正学会自己学习,让高中的物理

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

1、你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符合下列哪种情形(可多选):

A、不知用什么方法,只是随便听听B、上课听听、模仿课里的习题做一下作业即可。

C、只注重基础、完成课本习题即可。D、多思考、注重理解、对所学的知识能追求根源。E、多重复、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学习进度和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上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习惯跟老师一节一节走,完成作业即可B、自己先预习新知识,有超前意识

C、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自己经常先钻研D、能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有疑问或不能理解的知识时以下符合你的情况是(可多选):

A、经常在课堂上或者课下问老师

B、不敢问老师和同学,自己看书,懂就懂,不懂就算了

C、不问也不看书

D、马上和同学研究探讨

4、你在听物理课时是否常做笔记?

A、常做笔记,且有整理B、有时做,但很少整理C、没做笔记的习惯

5、晚修时,你通常会:

A、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作业、预习新课

B、做作业、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C、做作业、看课外书

D、其他

6、在物理学习中,你每学完一单元知识后,做法是:

A、不复习总结B、想做复习总结,但不知道如何做

C、偶尔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D、常常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

7、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你希望老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该份调查问卷我用于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通过其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物理听得懂,不会自己做题。”这样的心态来安抚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

(2)对于老师过分的依赖,有着“我等老师讲,我再学”的心态。(3)还有学生觉得内容凌乱无从下手。针对种种的问题,我给学生打了“预防针”,交给他们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相信成功会出现在明天。

(二)教学内容的学案设计

根据备课组所选用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学案和上课的课件资源。

首先,在学案的使用上坚决落实。督促学生有效地通过学案的填写,复习旧知识,发现在自己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不足。

其次,对于我而言则需要在课堂上了解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效果。我会采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再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并升华。

最后,通过让学生解决精心选取对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任务即将完成,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也看到了学生学习的成果。高一第一个学期,我所有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同等程度的班级中名列前茅,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案辅助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开始慢慢尝试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慢慢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式和方法。

我将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对于利用学案导学,提高一新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探究,在反思后将该课题更加有效地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结题报告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高卫萍)

课题名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 负责人: 高卫萍 所在单位: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提要:小课题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是我响应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而做的。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研究和实践,我把二轮复习与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去总结:一.研究背景;二.课题的几个概念说明;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四.研究成效;五.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六.参考文献。关键词: 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讲义 《考试大纲说明》 《课程标准》

阶段特征 通史 阶段史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轮复习在2、3月份左右完成,我们面对的学生此时现状是:(1)一轮复习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基础仍十分薄弱;(2)他们学习历史不得要领和方法,停留于零星的一个个事件或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未懂得综合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未懂得将知识系统化;(3)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不牢,时间观念很模糊、紊乱,要用到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相关史实去答非选择题时,经常是张冠李戴;(4)缺乏通史意识;(5)非选择题不会答。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高中新课标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这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进行跨学科综合及模拟训练作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准备。【1】

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古代、近代、现代)来编排考试范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这是与考纲思路一致的。【2】结合“通史”的复习方法,适应《考试大纲说明》的通史体系,使备考更具针对性、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块专题体系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符合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取向。

二 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说明 《考试大纲说明》:《考纲》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制定的。考试大纲的性质,可以用两个有利于阐释,一是有利于推动中学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课程标准还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在过去“一纲一本”的课程体系下,教学大纲的地位与教材是平衡甚至略低于教材的,因为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已经被教材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在新课程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的教材编写者,不同的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历史课程标准》其地位和作用既高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也高于当前的任何一套教科书。因此《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及目标的描述,对于教学和考试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两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就是通过对阶段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运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三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通过阶段史归纳整理,树立牢固时间观,强化各阶段基本史实记忆,掌握阶段特征,培养通史意识;(2)“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创新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4)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命题立意取向,提高解题能力等。

总之,课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是培养学生整合历史基础知识能力,让高中生有一定的通史意识。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文章及研究的已有成果。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历史科学习困难所在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多采用写教学札记的形式。

研究步骤和过程: 第一阶段:2010-2012年,经验积累和课题酝酿阶段。这两年里,我就开始使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不过当时只是尝试,也不大成熟和完善,一些阶段史大表还是我自己手写的。

第二阶段:2012-2014年,课题准备阶段。

1每届通过对学生访谈、问卷等方法。我了解到每届学生学历史时,总说这科最大问题是时间的记忆,记了又很快忘了;知识琐碎,识记量大;大题无从下手。这几年来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这些问题就更突出了。因此我有计划有意识地,按历史时段去整理基础知识和习题,对一些做法反复论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2013年湛江高考调研专家组来我校听课,湛师附中的张妙玲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当时是11月份,因为一轮复习中,我刚上完中国现代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我临时调整一下,上具有二轮复习味道的“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这样处理也合乎学习规律,将必修一和必修二综合),她听了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说我的课真正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此我受到极大鼓励。4 理论学习。通过网上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实践体会,我有了一种喷薄欲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了。

第三阶段:2014-2015年,课题申报和完善阶段。严格来说,我们学校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按此思路和方法复习,有将近五年了。五年的实践,学生说好,老师上课也轻松。在同科组老师的协助下,今年终于编成一册了,叫《川西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下面简称为《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现在学生的二轮复习就用它。在这两年,我也尝试写写教学札记。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 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能力要求“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为此,教师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

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些提法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5】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用此思路展开二轮复习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历史二轮复习讲义》的“模块通览”和“广东高考考纲和课标集合”是学生复习和努力的方向盘。有了方向后,让学生自主归纳阶段史主干知识,填写学案版表格,可以人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了,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历史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筛选、提炼、凝聚和压缩,达到了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目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我语言的表达过程。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的思维,系统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 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把全体学生推到了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造就了学生大胆向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活动中,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运用,学生答大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阶段史归纳了一次,加强了记忆。我特别强调学生,对老师归纳的阶段史大表的记忆要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只要会灵活运用,对答大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每届一开始时学生大多反映不会答大题,经过二轮复习,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大多学生答背景、原因类和影响类题目会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去答题;也会注意相关联国内国际,这样答题思路就开阔多了。

每一阶段史复习后,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中,配套有两三份阶段史测试题,尤其是里面的大题,都是该阶段史中十分典型的例题,学生现学现用,将归纳综合的知识就用上,非常管用。因此学生尝到甜头后更加认真记“阶段史大表”了.3、课题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素质,尤其是我自己。

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高三历史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备课组老师都能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如2014年刚从高二级跟上来,也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历史的秦芳弟老师成长很快。

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调查情况分析,我认识到了目前我们中学历史课堂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刻不容缓。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积少成多,逐渐地成长。这些理论成果一直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了我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逼迫着我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使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大大提高;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些都对我以后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川西中学历史科的二轮复习教学特色,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配套使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我们二轮复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高三第二学期的几次大模拟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都是历史科平均分最高。我五年的实践体会是,学生成绩提高快,老师上课也轻松。下面是我担任的2015届9班历史成绩:(按考试先后顺序排)湛江一模, 广州一模, 湛江二模,广州二模平均分分别是63.5,63,71.9,71.3。

我们这种教学模式在尝试过程中,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2013年11月份,湛江高考调研专家张妙玲老师听我的课,对我上的课“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上这样的课,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有所获。2015年4月份,学校梁金生校长随堂听课,他听了我的课后给予较高的评价,说:“我虽是学理科出身的,但我听得很明白,高老师的这节课是我在川西中学听到的最好的课,课前准备充分,这二轮复习,既是复习,但又与一轮复习不同,一节课里容量足,复习到的考点,详略粗细处理得很恰如其分,很符合二轮复习要求,同时该老师的教法也非常的成熟。我听了高老师的课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文综的历史平均分会是最高的。”

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表现为:

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2、自身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积累的先进理论较少。在现实中,可以把具体的事例写得有血有肉,但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时,总感觉有点“囊中羞涩”,深感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

3、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正是因为自身的水平限制,很难将课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或者说很难将理论提升到一定高度,很多时候,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很是惭愧。

4、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它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对新课改历史教材的疑惑及看法 杜宏建 《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15期

【2】《浅谈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 中学政史地 2012年12期

【3】《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王雪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36期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程蓓蓓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4】“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札记 张克庭 《宁夏教育》 1983年10期

【5】《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贺娟娟 《中学教育》2003年 第1期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植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赵霞

一、对课题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发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优质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然而,作为农村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受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太深,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比较弱。事实上,学生缺少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不相适应造成的。许多的学生处于一种“想学好功课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做”的一种有心无力的状况,不知道该怎么办,迫切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帮助。而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却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在剪纸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中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教育。

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如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等方面都很有帮助;我们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剪剪画画对于学生习作上的促进作用。

首先、剪纸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孩子的创作剪纸的同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特别是在教学中我很能体验得到学生的这种观察能力,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强的说,我轻轻的提一下就知道了;有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弱,你提很多遍他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反应哟。如果经过学习剪纸一些时间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剪纸能提升孩子的智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只不过是我们说得很言简意赅了。“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这是因为手部的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学习中,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与提升。而我们在课堂上把剪纸和说话习作训练有机结合,更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

第三、剪纸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我在剪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学生总是问我:“老师,你剪的总是比我们剪的好看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好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能力。你没有这样的审美能力你就剪不出这样的东西来哟,这些要通过常期的训练才能获取的东西,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学生练习了说话,同时在教学中一些孩子的作品放在我的前面,我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些地方他就知晓这个地方没有弄到位,不好看;我不说话他就知道去把它改过来。这说明了这些孩子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的审美能力提高了。

第四、剪纸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说起创新好象就有点玄之又玄,其实不然;我觉得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能表现出来就是创新。一个人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只不过是没法表现出来而已;那么在剪纸这上面就很容易表现出来。在剪纸制作过程中,你少剪一剪刀或你多剪一剪刀就是不同的东西。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当学生完成你规定的内容后,剩余的时间里有的学生会利用当时的纹样再添一些,或者随意性的画些纹样;他们会剪出一些新的作品来。他们会兴高采烈的举起给我看,并且会说:“老师!你看,我自己想象来剪的,不错吧!”这让我当时有种无比的满足。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农村小学《关爱,从动物开始》以剪画促写作的教学研究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各阶段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2年2月)

本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资料搜集、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寻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等系列工作。

这阶段中,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剪纸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跟着老艺人学习传统剪纸的方法与技巧,有一定的剪纸技能。挖掘教材,研究如何将传统剪纸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认真备好每堂课的剪画与习作片段教学过程,课前做好自己的剪画作品与范例习作。

2.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剪纸活动、案例开发、课程体系编排、课堂模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等工作。积累一批比较成功的活动方案和学生习作,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这一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剪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剪纸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和画画相结合,课前或者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剪画作品,在这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他们的耐性,课堂上运用剪画作品与课文相结合进行师生的互动说话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他们的眼球同时,调动了他们的思维,也成功的调动了他们的嘴巴,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了!作文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在研究阶段,学生不但是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提高,是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本阶段积极完善研究方案,积累了学生优秀习作及活动案例集。撰写了研究总结报告。

三、特色化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教学研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课堂上爱发言、会表达了,在剪剪画画的过程中,他们更心灵手巧了,应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我们的课堂也生动起来,多了色彩,多了一张张巧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年中,进行了多次剪画习作班级展板评比展示。参加了学校的剪画作品竞赛,多人次获奖。师生均完成了剪画集两本。参加了东港市艺术节的作品展示。假期中独立完成了假期剪画作品。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剪画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

我坚持了一年的剪画促习作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虽然每节课的备课量大大增加,可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又十分有成就感,必将这项研究坚持进行下去,形成特色,发扬光大。

下载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资料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界定 英语口语是作为沟通、交流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很大程度表现为对事物的语言......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海南华侨中学 王玲云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更有效 八柳树学校岳学慧 课题研究背景: 在课改的热潮滚滚而来之际,我们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作样子、流于形式,要想为了学生,为......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在识字教学中展示的方式方法实验教师:孙梅芳单位:西堡学校适用年级:小学低年级 立项时间:2012年10月结题时间:2013年11月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短文填空题解题技巧的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负责人: 撰写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讲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叶)

    《以课文为例,进行写作的有效性训练》 结题报告 肇庆市第五中学 叶媛婷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本课题针对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摘要 本课题基于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促进文言文教学进步的问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