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赞歌

时间:2019-05-13 21:3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句赞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句赞歌》。

第一篇:法句赞歌

法句赞歌

----印度早期佛教经律中的赞颂辨析

湛 如

一:引言

早在佛教创立以前,古印度就有利用诗歌来表示歌颂赞叹的传统。在佛教初创之时,宣传教义最简便的形式,就是易于口耳相传的韵文,后来才逐渐加上散文,成为韵散结合的经典。《高僧传》第二卷中,鸠摩罗什对僧睿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礼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1;《出三藏记集<鸠摩罗什传>》亦载:“天竺国俗,甚重文藻……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其式也”。2由上述可知,在印度国俗中,偈颂的内容是以“赞德”为主,并且可入弦歌唱的。

同时,偈颂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 ga^tha^)与祇夜(梵 geya),两者均为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偈前无散文(长行),而直接以韵文记录之教说,称为孤起偈,即伽陀;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韵文重复其义者,称为重颂偈,即祇夜。然诸经论中或有混用此二者之情形。狭义之偈则单指梵语之 ga^tha^。音译伽陀、伽他、偈陀、偈他。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偈、颂、歌谣。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讽颂者,谓诸经中非长行直说,然以句结成,或二句,或三句,或四句,或五句,或六句”。3

《法华义疏》卷二又云:“伽陀,为孤起记,亦名不等偈”。(见《大正》34卷,472b);《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六下曰:“伽陀者,如龙女献珠,喜见说记,孤然特起”。(《大正》33卷755a)。《大乘义章》卷一云:“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记,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大正》44卷470a)。《百论疏》卷上之上云:“所言偈者,外国称为祇夜,亦名竭夜”。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云:“十二部经为修多罗、祇夜、授记……,何等名为祇夜经?佛告诸比丘……即因本经以偈颂曰:„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苦大海,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生有既已尽,更不受诸有。‟是名祇夜经”。(《大正》12卷693b~c)。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云:“祇夜颂此云应颂,为应重颂长行法也”(《大正》36卷711a)。《大乘义章》一曰:“祇夜,此翻名为重颂偈也,以偈重颂修多罗中所说法义,故名祇夜。”(《大正》44卷470a)引文中之“修多罗”,是梵语音译,系指佛经中以散文述说教义的部分,《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即云:“诸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见大正》25卷306c)。《显扬圣教论》卷六:“应颂者,谓诸经中,或于中间、或于最后,以颂重显,及诸经不了义说,是为应颂”(《大正》31卷508c);《师伽师地论》亦云:“应颂者,谓长行后宜说伽他,又略标所说不了义经”(《大正》33卷753a)。

综上可知,伽陀与祇夜二者之差别在于:虽然皆是韵文形式,然祇夜者,重复述说长行 12 慧皎《高僧传》,53页,中华书局,1997年。

僧祐《出三藏记集》,534,中华书局,1995年。3《显扬圣教论》卷六,《大正藏》31卷,509a。经文之内容;伽陀则否,故有不重颂偈、孤起颂等之异称。但佛典中或有混用以上二者之情形,并非皆截然划分清楚。以上所述,皆是就广义偈颂而论。而本文所研究之偈颂,乃是以广义之说为对象,亦即包含伽陀和祇夜。

根据《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一所载,偈颂之作用在于“偈者竭也,摄义竭尽”,4故偈颂可说是将佛教义理(教义)收摄蕴含于较简洁的文字中表现出来,并且力求竭尽其义。那么,佛陀及其弟子们对于宇宙人生之看法,为何不仅以长行出之,而要创作出数量颇丰的偈颂呢?(《成实论》谓:“何故以偈颂修多罗?答曰:欲令义理坚固,如以绳贯华,次第坚固;又欲严饰言辞,令人喜乐,如以散华或持贯华,以为庄严。又义入偈中,则要略亦解。或有众生乐直言者;有乐偈说。又先直说法后以偈颂,则义明了,令信坚固。又义入偈中,则次第相著,亦可赞说。”,5

由上所引,则知偈颂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使经文未竟之处,义理更显明晰,使人生信,且长行之后反复重颂,将会加深人们印象,使其信念更加坚定,再者,由于其言辞大多虔敬、庄严,读颂时,亦使人有喜乐的心灵感受;另一方面而言,亦是为了因应众生喜好长行或偈颂的不同需求。6

此文体之语句,则称偈语。梵文文献中由特定音节数与长短组成之韵文,通用于佛教经律论。偈之种类极多,佛典中最常用者为两行十六音节(两句八音节)所组成,称首卢迦(梵 s/loka),又称通偈。另一种为两行二十二至二十四音节(两句十一至十二音节)所组成,称为 tris!t!ubh(音律之一种)。此外,不限音节数者为两行八句(四个短音量有七句与一音节)所组成,称为a^rya^(音律之一种)。

佛教文献中常常将赞美佛菩萨及祖师等功德伟业之韵文章句成为赞或赞颂。有关之梵语有 stava, stotra, stuti,等。音译戍怛罗。其内容除赞叹外,亦或含有譬喻、故事性质者。印度自古即有赞歌,如出于富兰那(梵 Purqza)文学等有关毗湿奴(梵 Vi1zu)、湿婆(梵 1iva)等之赞歌,其旨趣与佛教相类似。对佛陀之赞歌最早见于大事(梵 Mahqvastu),早期佛教经典中以偈颂赞叹佛德者也很多见。

赞歌成为独立之典籍者,在巴利文经典有长老偈、长老尼偈等。见于汉译之梵文经典,有马鸣所作之佛所行赞、揵椎梵赞,及佛三身赞、普贤菩萨行愿赞、七佛赞呗伽陀、赞扬多罗菩萨一百八名赞等。见于西藏大藏经之礼赞部者,则有龙树所作之法界赞(梵 Dharmadha^tustava)、无譬赞(梵 Nirupamastava)、超世间赞(梵 Loka^ti^tastava),及无著所作之法身位功德赞、萨迦斯利巴得拉所作之如来名歌贤劫庄严鬘等。

另有推断亦为马鸣所作之金刚针论(梵 Vajrasu^ci^);及继马鸣后之赞佛诗人摩咥里制吒(梵 Ma^tr!cet!a)之作品,如一百五十赞佛颂(梵 S/atapan~ca^s/atkastotra)、四百赞(梵 Catuh!s/ataka)。七世纪时,戒日王亦有赞佛作品,如龙王之喜(梵 Na^ga^nanda)、宝行王正论(梵 Ratna^vali^)、清容妇人(梵 Priyadars/ika^)、八大灵塔梵赞(梵 As!t!amaha^s/ri^caityastotra)。十一世纪时,迦湿弥罗诗人克雪曼德拉(梵 Ks!emendra)虽为毗湿奴派诗人,然亦倾慕佛教,著有譬喻集(梵 Avada^na-kalpalata^)赞叹佛德。

另外,偈颂还是宣传佛教思想及礼佛的重要形式,佛教徒十分重视这种形式的特殊作用,《大智度论》第十三卷指出:

菩萨欲净佛土,故求好音声。欲使国土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受化易。是故以音声因缘供养佛。

由此可见,赞叹歌音是礼佛所必需的。释迦牟尼刚入灭时,卧于狮子床上,迦叶和大众 45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大正藏》33卷,471b。《成实论》卷一《大正藏》32卷244c。6《妙法莲华经玄亦》卷六上云:“经以名味章句为体,经无不然,故体一也。相二者:长行直说,有作偈赞颂两种相别。何者?以人情喜乐不同,有好质言,有好美语故”(《大正》33卷752a)。以偈赞佛道:

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此偈虽为赞佛而作,但同时也赞扬了阿难智慧大,记忆力强。

有些偈颂,则是意义深远的哲理诗。从一些偈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原始佛教教义的真实面貌,比如在几部不同的佛经中,都引述了下列三首偈诗:

第一首为《缘起偈》,又名《法身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第二首为《无常偈》,又名《雪山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第三首为《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三首偈诗,都配有故事加以解释,比较接近释迦牟尼说法的原貌,因而受到佛学界的高度重视。

偈颂的种类不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偈,固定由三十二个梵文音节构成;另一种是别偈,共四句,每一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定。“偈颂”连称,其实是梵汉双音并举,已为人们所接受。

佛经中的偈颂,无论其内容如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宣扬佛法。比如大乘瑜伽行派的《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其实都是按诗体分行的佛学著述。许多佛经中的偈颂,都很富有哲理性。

二:《法句经》中的赞颂

法句经(梵Dharmapada,巴Dhamma-pada集录诸经中佛之自说偈而成的经典︰系为策励学众精进向道,富有感化激发力量的偈颂集。行文概多平易简洁,间杂巧妙的譬喻,内容更教示以佛教真理观、社会观的根本义理,是佛道入门的指南。在说一切有部、法藏部中,《法句》又称《优陀那》(Uda^na)。现存的《法句》,有汉译本四部、铜鍱部(Ta^m-ra-s/a^ti^ya^h)传巴利语本一部、藏译本二部,以及近代发现的梵文本、犍陀罗语本。概因部派而有不同诵本,由于其组织不同,偈颂数亦异。现存《法句》的不同诵本,完整无缺者,有二十六品本、三十九品本、三十三品本。

(1)二十六品本︰从〈双要品〉至〈婆罗门品〉,共四二三偈,为铜鍱部所传巴利语本,编为南传巴利圣典《小部》第二《法句经》。有觉音着《法句注》(Dhammapadat!t!hakatha),注本中附有二九九种譬喻。

(2)三十九品本︰从〈无常品〉到〈吉祥品〉,共分二卷,名为《法句经》。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所译。收在《大正藏》第四册。依《出三藏记集》卷七〈法句经序〉所载,维只难所传者原是五百偈本,后从同道竺将炎,补出十三品,成为七五二偈。若比对《小部》的《法句》与此三十九品本,可知二十六品的次第相合,唯插入十三品,可见三十九品本是在二十六品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在内容方面,《法句》本为出家众所常诵,而三十九品中,有几品重于在家,如〈道利品〉说君王(轮王)治国安民的法门。(3)三十三品本︰从〈无常品〉到〈梵志品〉,为说一切有部所传。据说是法救(Dhar-matra^ta)所撰集。法救为西元前一、二世纪间人,是扩编《法句》者,而非创编者。亦即为说一切有 3 部诵本的编集者。此说一切有部本系以梵语写成,现有梵本存在。西藏译本亦属三十三品本,名《优陀那品》(Ched-dubrjod-pah!i tshoms),为偈颂本;另有名为《Ched-du-brjod-pah!i tshoms-kyirnam-par-h!grel-pa》者是《法句》的义释,并附有长行的譬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阿富汗相继出土了三批犍陀罗语梵语文献,即大英图书馆的收藏品、Sch?yen Collection7和Senior Collection8,再加上法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藏品中的8件残片9,Tomothy Lenz,with contributions by Andrew Glass and Bhikshu Dharmamitra,A New Version of the Gàndhàr? Dharmapada and a Collection of Previous-Birth Stories: British Library Kharoù?h? Fragments 16+25(= Gandhàran Buddhist Texts, Volume 3), Seattle and Londe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3.xxii+266pp.《犍陀罗语〈法句经〉新译本及本生故事集》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邵瑞祺(Richard Salomon)教授所主编的“犍陀罗佛教文献”(Gandhàran Buddhist Texts)系列丛书的第三部,此为法句经的最新传译本,被称为“伦敦本”。这一版本与于阗本内容相似,却又有明显的差异,是犍陀罗语文本的再发现。作者认为,所有的《法句经》及其《法句经》类型的文献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只不过,由于时代、地域以及部派的不同而出现了文本的差别,伦敦本与于阗本就是同一部犍陀罗语《法句经》经典所派生的两种传本。作者推测其源流为:共同的传统——中世印度雅利安原型(Middle Indo-Aryan Archetype)——伦敦本、于阗本(并列)。后二者之间差异的形成,很可能不是由于犍陀罗地区不同的佛教部派,而是其它方面未知的原因。除在佛教史上的意义外,伦敦本的重大价值亦体现于可以用来比较同一部犍陀罗语文献的两个版本的语言。邵瑞祺(Richard Salomon)教授所主编的“犍陀罗佛教文献”(Gandhàran Buddhist Texts)的相关资讯已有萨尔吉与陈明向国内学界进行了介绍。10

1892年,F.Grenard在于阗附近就发现了用佉卢文写的犍陀罗语《法句经》古写本, 系以佉卢虱吒文字书写于桦树皮上,一般称之为于阗本,该写本后来相继由é.Senart、H.Lüders、Otto R.Franke、Jule Bloch、Sten Konow、H.W.Bailey和John Brough所研究,John Brough并出版了堪称一代名著的《犍陀罗语〈法句经〉》(Gàndhàr? Dharmapada)11研究之后,判定其书写年代可能在西元第二世纪以前,堪称现存最古之佛典古写本。后于库车、敦煌等地亦陆续有梵本断简之发现。此等梵本断简,经洽库拉瓦替(N.P.Chakravarti)集成,题为 L'Uda^navarga Sanskrit,一九三○年刊行前二十一品。西藏译与法集要颂经相同,均有三十三品,与巴利文相较,颇多异同,其偈颂相同者仅得二百数十偈。实际上,《法句经》在不同部派中均有独自的传承,汉译《法句经》出现时,共有三十九 7 Mark Allon and Richard Salomon,“Kharoù?h? Fragments of a Gàndhàr? Version of the Mahàparinirvà?a-s?tra”, in: Jens Braarvig ed., Manuscripts in the Sch?yen Collection I: Buddhist Manuscripts, Volume I.Oslo: Hermes Publishing.2000.pp.243-273.Richard Salomon,“A Jar with a Kharoù?h? Inscription”, in: Jens Braarvig ed., Manuscripts in the Sch?yen Collection III: Buddhist Manuscripts, Volume II.Oslo: Hermes Publishing.2002.pp.351-355.Senior Collection是由英国Butleigh的Robert Senior所获,共有24件写在白桦皮上的犍陀罗语文书。Cf.Richard Salomon,“The Senior Manuscripts: Another Collection of Gandhàran Buddhist Scrol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23.1, 2003.pp.73-92.Richard Salomon,“Kharoù?h? Manuscript Fragments in the Pelliot Collection,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Bulletin d’Etudes Indiennes 16, 1998.pp.123-160.10分见《敦煌吐鲁番研究》第7卷,中华书局,2003年,451-456页;《中国学术》总第15辑,2003年第3期,315-320页。John Brough, Gàndhàra Dharmapada, London Oriental Series 7.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品七百五十二偈,其主体为二十六品,传译自巴利语语系的五百偈系统。在不同系统的《法句经》中,帕特纳与于阗本的版本最为珍贵。1935年,印度佛教僧人在西藏寻访佛教圣迹时,意外发现各种梵文佛经的抄写本,随后将该批文献带回帕特纳,其中包括这种语言的《法句经》原本。

此外,西晋法炬、法立共译法句譬喻经四卷(属巴利语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又称作法喻经、法句喻经、法句本末经,亦分三十九品。每品之譬喻故事必列举本经中之若干法句偈颂,以解说其因缘,总计有六十八种譬喻。又佛音(巴 Buddha-ghosa)所作巴利文法句经注(Dhammapadat!t!hakatha^),解释巴利文法句经四二二颂之字义,并说其因缘,总计有二九九种譬喻。收于西藏丹珠尔(藏 Bstan-h!gyur)阿毗达磨部(藏 Mn%on-pa)中之优陀那品注解(藏 Ched-du-brjod-pah!i tshoms-kyirnam-parh!grel-pa)及汉译出曜经三十卷(属梵语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册),皆为解说优陀那品之因缘者。

《法句经》由于其内容多为长短有序的诗偈构成。使得该经在不同的部派传承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多数偈颂叙述平实,说理简洁明了,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在汉译过程中,本经一般采用中国固有的四言、五言或七言诗,格律疏于严整,渐渐形成中国佛教文学中的偈颂诗形式,由于语言接近口语,句子组织自由,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诗风的通俗化。12同时,在四百多句的法句中,也有以赞颂形式出现的内容。此类内容有时赞颂佛陀,有时则由佛陀赞叹声闻尊者。我们认为广义的佛教赞颂文学不仅仅是《佛所行赞》、《四百赞》等,还应包括早期佛教文献中与赞颂相关的内容,《法句经》中的赞颂诗偈便包含了这一类内容。

南传《法句经》第十四品为<佛陀品>,此品专门颂扬佛陀及佛陀的开示,如第一偈描述佛陀不被欲望诱惑,大意是:佛陀居住在祗树给孤独园时,在一次对来自拘留(Kur[s)国的婆罗门摩醯提亚(mqgandiya)夫妇的开示中,重复了自己曾对魔王(mqra)波旬和他三个女儿的教导。摩醯提亚(mqgandiya)的女儿容貌美丽,求婚者不断。当摩醯提亚遇到佛陀时,就认定只有佛陀如此庄严的人才有资格与自己的女儿在一起,而佛陀拒绝了摩醯提亚夫妇的好意,并告诉他们:“已经解脱贪爱执著与激情的人是不受诱惑的。以前魔王的三个女儿,曾以不同方式向佛陀发出诱惑,而他自己却能止心如水,不为所动”。听完佛陀一席话,摩醯提亚(mqgandiya)对佛法有了正确的信念,后来都加入僧团,出家修道。

由此可见,贪欲与情爱对圣者是不能发生作用的,圣者不可能在这些贪欲上留下痕迹。佛陀已经从烦恼中解脱,弃除一切贪爱垢秽,已经证知世间万事万物无常、苦、空、无我的实相,并已体征苦集灭道四圣谛。

巴利语偈颂是: 14-1

Yassa jita/ nqvajiyati

佛已胜诸垢 Jitam’ assa nō yqti kōci lōkē 在世永不败 ta/ Buddha/ anantagōcara/

无迹心无尽 apada/ kēna padēna nassatha? 如何诱惑他

14-2 Yassa jqlin] visattikq

佛不受诸缚 Tazhq natthi kuhi`ci nētavē

弃爱欲三毒 ta/ Buddha/ anantagōcara/

无迹心无尽 apada/ kēna padēna nassatha? 如何诱惑他

南传《法句经》第十四品为<佛陀品>5-7偈颂专门回答由尊者阿难提出的问题,巴利语简短的语句概括了佛教的主旨与要义: 12 《梵典与华章》,188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Sabbapqpassa akarana/

诸恶莫作 kusalassa upasampada 众善奉行 Sacitta pariyōdapanam 自净其意

ētam buddhqna sqsana/

是诸佛教

Khanti paramam tapo titikkha 佛说涅槃最 nibbanam paramam vadanti buddha 忍辱最苦行 Na hi pabbajito parupaghati 害他非僧人 samano hoti param vihethayanto.烦他非沙门

Anupavado anupaghato

不挑不扰人 patimokkhe ca samvaro

严谨收戒律 Mattannuta ca bhattasmim

饮食知节制 panthan ca sayanasanam

喜悦静独处 Adhicitte ca ayogo

精进炼净心 etam buddhana sasanam

.是诸佛教诲

一时,阿难请佛陀开示:“世尊!诸佛的佛法是否与您的教法一致?”佛陀回答说:“所有诸佛的佛法都是一样的”。佛陀说了以上过去诸佛开始的一些偈语。这些语句简洁明了,便于传颂和记忆。

南传《法句经》第十五品为<乐品>,通过简要朴素的语言开示法要,劝诫人们少欲知足、享受法乐。15-7:

佛陀一次遇到一位穷人在寻找走失的牛,而村庄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供养佛陀及诸位比丘,并期待佛陀能为大家说法。但佛陀却要坚持能丢牛的人回来,其人归来后,立刻跑来问候佛陀,佛陀让他先进饮食、稍加休息后在为大家说法,最后此人闻法后,证得处果。诸比丘不解佛陀为何要等到丢牛者饭后才为大家讲解法要,佛陀讲述了以下偈颂:

Jighaccha parama roga 饥为难受病 samkhara parama dukha 业为最大苦 Etam natva yathabhutam 如实如实道 nibbanam paramam sukham.涅槃最上乐

南传《法句经》第二十五品为<比丘品>,从比丘日常的身心收摄、如法如律的生活,到比丘清静而诸天赞叹等内容均有描述。其中25-1:

Cakkhuna samvaro sadhu 防守眼为善 sadhu sotena samvaro 防守耳为善 Ghanena samvaro sadhu 防守鼻为善 sadhu jivhaya samvaro.防守舌为善

25-2

Kayena samvaro sadhu 防守身为善 sadhu vacaya samvaro 防守口为善

Manasa samvaro sadhu 防守意为善 sadhu sabbattha samvaro 防一切为善 Sabbatha samvuto bhikkhu 僧人防一切 sabba dukkha pamuccati.解脱诸苦难

舍卫城有五位比丘各自修习调伏五根的相关法门,每位比丘都认为自己修习的根门最难防守,最难调伏。佛陀开示他们:“眼、耳、鼻、舌、身五根门同样难以收摄,若有比丘能全部收摄、调伏这些感官,就能从苦恼中解脱。

25-4:

Yo mukha Sannato bhikkhu 比丘调御口 manta1 bhani anuddhato 抑语不自大 Attham dhamman ca dipeti 显说法要时 madhuram tassa bhasitam.语言柔甘美

这首偈颂是佛陀对瞿迦利迦比丘的开示,瞿迦利迦比丘口不择言,辱骂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佛陀知道后告诫他:“比丘要抑制口欲,不可逞口舌之快,比丘必须收摄口业,调御语言,不可自大,内心必须祥和镇静,才能解脱心中恶念”。

25-6,25-7两首偈颂则是佛陀教诲比丘少于知足,精进修学,诸天赞叹的描述:

Salabham natimanneyya 不轻自所得 n' annesam pihayam care 不羡他人得 Annesam pihayam bhikkhu 比丘羡他得 samadhim n'adhigacchati无法证寂静

Appa labho' pi ce bhikkhu

比丘所得少 salabham n' atimannati

不轻嫌所得 Tam ve deva pasamsanti

清静不懈怠 suddhajivim atanditam.诸天所赞叹

早期佛教文献中记载,提婆达多曾不止一次想要加害佛陀,而佛陀的一位弟子却经常与提婆达多的弟子交往,而且交往密切,常在提婆达多弟子的精舍停留,享受种种招待。佛陀知道后告诉这位比丘:“虽然你不接受提婆达多比丘的邪说,但你的行为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比丘应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可垂涎他人的物质财富。妄羡他人的比丘,内心无法平静,无法修习禅定。比丘应守戒律,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调伏自己的深信,观无常、无我的实相”。

《法句经》语言朴素流畅,语法规范,较少有不规则的语法形式。使用的韵律古老而又通俗,便于念诵吟唱和记忆传授。同时,在讲述的偈颂中大量使用譬喻,排比等修辞方式,浅显易懂,通俗而不晦涩,这也是佛教早期文学形态必须做出的选择,这与佛教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中下阶层有着密切联系。13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1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第二篇:起句的起法

起句的起法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总之要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闲云出岫轻逸自在。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现在从写作手法上分类给大家介绍几种:

1、明起:所谓明起,就是开口即将题面点出,毫无些许做作。这种方式直截了当,落笔扣题,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个办法最适宜初学者。

如杜甫之【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题为【虢国夫人】,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直题虢国夫人的貌美不需脂粉造势(按:此诗亦见于张祜集中,题为【集灵台】不知孰是)。另外如:唐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大家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一落笔即写诗人远望烟水茫茫的江面,频频朝朋友王十一挥手洒泪,以表达自己依依不舍情怀。往下再围绕首联把“飞鸟、青山、一帆、落日”等旅途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为送别增悲!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连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就是开门见山式直奔主题!

2、暗起:暗起者是不见题字,而题的本意暗含语句之中。于谦之【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又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首联单写兰桂而不写人,到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这种起法不见感遇情景,完全符合暗起要求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是这种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不见题字写法。(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韩翃之【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引起也。

4.引起-论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如我们熟悉的杜甫名作: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来。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4、反起:即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题旨为「喜」,而作者前半首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而点出后半首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感,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又如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题为「送归」,写得颇有禅意,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1、2句倒置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

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5、兴起:兴起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如:【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以严整的对偶将题目具体化,不明说与杜少府离别,只是描画出“城阙”这个地方就在长安城的形势和风貌。用了托物起兴手法,“风烟”点明友人前往的地方远在四川腹地。画出了两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惜别的情态,时而回顾那雄伟城阙,时而瞻望迷茫遥远的风景,一切尽在不言中。诗中惜别中有豪情,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健朗的基调。(如:唐代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材,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乡秀色,空木共氤氲。起句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借用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6、对比起:即采用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是指时间由现在倒回到过去,最后又回入现在,又叫追叙法。除了可以仔细交代前因后果之外,还可以让今与昔彼此对应、从而让人产生无限惆怅或极大的感悟。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7、问答起。以发问起,以答结,或以发问起由,以发问结,这种设问可答可不答。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了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真是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又如:欧阳修《秋怀》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首句“岂不好”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

8、抒情起: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即情以物兴。抒情起一开始便倾出心中之概,营造一种淋漓酣恣,畅快无拘而不可遏止的气势如宿昔青云志。(又如: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摇落”是宋玉名作《九辩》中的用词。原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说出深知宋玉悲秋的缘由,也就是与其发生了强烈共鸣。这里下一“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这样,诗一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浓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再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借景而抒离情,写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更多的是家国之恨。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对仗起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提示:首联对仗,颔联则可对可不对。颈联依例对仗,颔联如不对,则称这种方式为“偷春格”。)注意: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为承埋下伏笔。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刚才我们举的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造了气势恢弘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又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10、颂扬起: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如明高启 《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关于格律诗起句式的起法还有很多,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醉月诗苑ylpzzysy

第三篇:合词合句译法

第十节合词译法

无论是西方作家.还是中国作家,都喜欢连用同义词以强调其表达的意思。西方作家常用的是成对词,而中国作家常用的是一条前后两个部分为同一意思的四字成语,或两条同义成语。既然这些同义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就可以他们合起来翻译也就是采用合词译法.请看下面的翻译实例。

1)You’ll supplyfinancial power, and we’ll supply man power.Isn't that fair and square?

2)In our workshop there is a hard and fast rule against smoking.3)He is dead and gone.他的确死了。

4)His father is a man who forgives and forgets.5)Her son was wise and clever, but her daughter was silly and foolish.她的儿子非常聪明,可她的女儿却很笨。

6)She shook and trembled with fear.7)He is a man of culture and learning.8)We must reach our goals and aims.我们必须到达目的。

9)He suffered aches and pains.

10)It's a ways and means of propaganda.这是种宣传方法。

11)It’s right and proper to try it.12)The room is cozy and comfortable.13)She was surprised and taken aback.她着实吃了一惊。

14)Really and truly?

15)I hate all these hustle and bustle.16)要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六回)Otherwise, the sooner she changes her mind the better for her.17)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Noticing too that Daiyu stood out from the rest, she treated her even more affectinately.18)紫鹃笑道“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何苦回老太太,叫我吃了亏,又有什么好处!”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七回)

“I meant well,“ was the smiling answer.“ I just wanted you to look out for yourself, not to do anything wrong.What good will it do if you report me to the old lady and get me into trouble?”

19)(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As Concubine Zhao was storming, Jia Huan in the outer room made an even more startling statement.20)(他们)都是些狐群狗党!(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They're a pack of curs!

21)(宝玉和黛玉)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On all matters, indeed, they were in complete accord.22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Besides, Baochai's generous, tactful and accommodating ways contrasted strongly with Daiyu' stand-offish reserve and won the hearts of her subordinates, so that nearly all the maids like to chat with her.23楼梦》,第一百十六回)…

…though it was so small and had no blossoms its delicate grace was utterly enchanting.24一+九回)

Today, ente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you're going to be entirely on your own, so you'll have to take care of yourselves.25Plenty of real gentlefolk go hungry.26)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By our own indomitable efforts we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unswervingly reach our goal.27

He is determined to turn over a new leaf.28

How can you kick down the ladder?

29)二十年,时间看起来很长,一晃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Although a period of 20 years sounds quite long, the time will slip by very quickly.From the very first year of the 1980s,we must devote our full attention to achieving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not waste a single day.30)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举出的干部,部.很快此作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邓小平文选》第 二卷)In some enterprises and other units, cadres who volunteered for leading

posts or were elected to them by the masses have achieved much in little

time and proved more capable than cadres appointed from above.31)陈词滥调old stuff

32)痴心妄想wishful thinking/fond dream

33)长篇大论a ponderous thesis/a lengthy speech(or article)

34)粗心大意careless/ negligent

35)丰功伟绩great(or magnificent)contributions.36)灵丹妙药miraculous cure /heal-all

37)自以为是,夜郎自大self-conceited /arrogant

38)以怨报德,恩将仇报return kindness with ingratitude

39)低三下四, 奴颜卑膝humble oneself

40)宽宏大量,既往不咎forgive and forget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我们都必须注意到原文中用同义词时所产生的强调成分。如上面第三例句中“dead and gone”译成“的确死了”,第四例句“forgive and forget”译成“非常宽容”,第五例句中“wise and clever”和“silly and foolish”分别译成“非常聪明”和“很笨”,第六例句中“shook and trembled”译成“不停地抖”,第七例句中“culture and learning”译成“很有学问”第九例句中“aches and pains”译成“百般疼痛”,第十一例句中“right and proper”译成“完全正确”,第+二例句“cozy and comfortable”译成“非常舒适”,第十三例句中“was surprised and

taken aback”译成“”第十四例句中“really and truly”译成“”第十五例句中“hustle and bustle”译成“拥挤不堪的场面”第二十一例句中“言和意顺,似漆如胶”译成“were in complete accord”,第二十三例句中“心动神怡,魂消魄丧”译成“was utterly enchanting”,第二十例句中“孤孤凄凄,举目无亲”译成“to be entirely your own”第二十九例句中“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译成“devote our full attention to”

第十一节合句译法

一般说来,英语句子要比汉语句子长,一个英语句子要比一个汉语句子具有更大的容量。因此,我们在汉译英时有必要,也有可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句子翻译成一个英语句子.比较口语化的英语句子也比较短,我们在英译汉时也经常要用合句译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句子翻译成一个汉语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句。

1)The young man was very miserable.// He has no money about him.// All his savings had been stolen.2)Darkness fell.// An explosion shock the earth.// It did not shake his will to go to the front.夜幕降落时,一声爆炸震动了大地,可并没有动摇他上前线的决心。

3)That day, the President had an interview with her father.// Her father was going to the moon by space shuttle.那天,总统会见了她的父亲,因为她的父亲即将乘航天飞机去登月。

4)She is very busy at home.// She has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and do the kitchen work.她在家很忙,又要看好孩子,又要下厨。

5)众人忙问端的。//他乃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 本贯胡州人士,// 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曹雪芹《红楼梦》)Asked what had happened, he told them: “This new prefect,Jia Hua, is a native of Huzhou and an old friend of my son-in-law.”

6)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 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曹雪芹《红楼梦》)Jia Jun was a great-great-grandson of the Duke of Rongguo, and the only son of his mother who had been widowed early.7)袭人之母也早迎了出来。// 袭人拉了宝玉进去。(曹雪芹《红楼梦》)

By now Xiren’s mother had come out to greet him too, and Xiren led Baoyu in.8)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 凤姐等占了东楼。(曹雪芹《红楼梦》)Thereupon the priest withdrew ,while the Lady Dowager and her party went upstairs to sit in the main balcony, Xifeng and her companions occupying that to the east.9)邢夫人将方才的话只略说了几句,// 贾赦无法,又含愧。(曹雪芹《红楼梦》)When Lady Xing gave her husband an abbreviated version of what the Lady Dowager had said, Jia She felt at a loss and bitterly mortified.10)贾琏见他去了,只得回来瞧凤姐。// 谁知凤姐已醒了,听他和鸳鸯借当。(曹雪芹《红楼梦》)As soon as she had gone Jia Lian went in to see Xifeng, who had woken up and heard him ask for a loan.11)笛声止了。// 远远地起了拍掌声和欢笑声。The flute stopped, and in the distance there was applause and laughter.12)旧历新年快来了。// 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件大事。// 除了那些负债过多的人以外,大家都热烈地欢迎这个佳节的到来。(巴金《家》)The traditional New Year Holiday was fast approaching, the first big event of year, and everyone, except those who owed heavy debts—which traditionally had to be paid off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was enthusiastically looking forward to it.13)只有吴荪甫的眼睛里却闪出了兴奋的光彩。// 和孙吉人尚属初交,真看不出来这个细长脖子的小脑袋里倒怀着那样的高瞻远瞩的气魄。(茅盾《子夜》)

However Wusunfu’s eyes gleamed with excitement, for Sun Jiren was a comparatively new acquaintance, and Wu sunfu had hardly expected that this man with his small head and long neck would turn out to be so far-sighted and unconventional.采用合句译法时, 都是根据原文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译文的句与句之间加上连接词语, 如汉语译文中的 “因为”, “如果”, “但是”, “又…又…” 以及英语译文中的 “and”, “while”, “when”, “so”, “but”, “because”, “for”, “as”, “who”等.第十二节缩句译法

所谓缩句译法, 就是根据原文的逻辑关系和译文的语言习惯, 把原文中的一个句子紧缩成译文中另一个句子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原文上下文中相对次要的句子紧缩成相对主要的句子的组成部分, 大多紧缩成状语, 也有一部分紧缩成定语和同位语乃至主语.请看下面的例句.1)It was April 1945.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coming to an end.1945年4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缩为状语)

2)She went back home to take care of her husband.He was seriously ill.她回家却照料病重的丈夫.(缩为定语)

3)They sat down in the waiting-room to do some reading.People came to and off there.他们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室里坐下来看点书.(缩为定语)

4)Her father became the mayor of the city.He was a murdere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她的父亲, 二次大战中一个杀人凶手, 竟当上了这个城市的市长.(缩为同位语)

5)黛玉又忙命倒茶, 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 便走了出来.Daiyu ordered tea, glancing at Baoyu as she did so.Taking the hint, he went out of the room.(缩为状语)

6)他在去年夏天把十九岁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人.卖了二百块钱.(老舍<骆驼祥子>)The summer before, he had sold his nineteen-year-old daughter Joy to an army officer for two hundred silver dollars.(缩为状语)

7)太阳当顶了.田野,从树, 屋舍, 都显现在光明静穆的大平面上.With the sun right overhead now, the field, the clumps of trees and the huts were all picked out clearly on a vast, flat surface, brilliantly lit and still..(缩为状语)

8.道静看见了, 气得浑身发抖.她二话没说, 立刻向经理辞了职.Quivering with anger, Daojing promptly gave notice..(缩为状语)

9.车子漫漫地走着, 在一个泥洼子里渥住了.老孙头一面骂牲口, 一面跳下地来看.The lumbering cart got stuck in the mud.Swearing at his beasts, Old Sun jumped down to take a look.10.这日他比平日起得迟, 看见她已经伏在洗脸台上檫脖子,肥皂的泡沫就如大螃蟹嘴上的水泡一般,高高的堆在两个耳朵后.Getting up later than usual, he saw his wife leaning over the wash-stand rubbing her neck, with bubbles like those emitted by great crabs heaped up over both her ears.(缩为状语)

缩句译法更多地用于汉译英, 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较短, 而英语句子较长, 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相对简单, 而英语句子相对复杂, 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多彩.

第四篇:赞歌

赞 歌

你走了,没有遗憾,你的脊梁挺起,纷纷落下的瓦砾无情,你还是脊梁挺起,你用生命的最后微笑藐视死神的降临,你走了,没有留下一滴眼泪。

我相信,你放弃了求生的本能,我相信,薪火传递是你心中的神圣,生与死的面前,你的选择是把生的冀望留给学生,你是老师,但我相信你更拥有的是学生父母的胸襟。

你走了,灾难夺去了你的生命,我相信,你的在天之灵一定非常的欣慰,你的微笑和眼泪,活着的人都看见,我相信,你会这样说,灾难之后的大地还会碧绿,还会有无限蓬勃的生机……

你走了,我相信,你是没有遗憾的离去,我相信,我永远相信,你没有离去,你没有离去,你还安歇在花朵和露水中间,安歇在阳光和树影中间……

2.孩子,你在五月走了,孩子,你到了吗?天堂的路远吗?

孩子,明天就是六·一,孩子,妈妈遗憾啊!没有为你早点准备礼物,让你带走。

孩子,已经好多个日子了,妈妈猜想你已经走进了天堂?

孩子,既然地震要把你和妈妈分开,孩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孩子,把眼泪擦干,不要哭,一切都会好起来。

孩子,你在天堂是不会寂寞和孤独的,孩子,妈妈房间的灯光还会为你亮到天明,孩子,妈妈一样会为你讲故事,孩子,妈妈祝福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3.〈我们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5·12,这个让多少家庭失去亲人的日子,汶川、北川……

已经是一片废墟,站在原来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地方。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灾厄的日子,多少家庭都是相同的归宿,心不甘情不愿地走进地狱,汶川、北川……

瓦砾下埋藏中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大地无情,苍穹悲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灾厄的日子,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伸出援助的手,汶川、北川……

我们最可爱的人抓紧每一秒钟,用双手抢救废墟下还幸存的生命,生命的奇迹在万吨瓦砾下一次又一次重现。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灾厄的日子,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伸出援助的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真情涌动……

祈祷灾区的声音回荡天空,汶川、北川……

瞬间的感动难以计数。

4.〈地震中死难的人 一路走好!〉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汶川发生8级地震……

花没了,树也没了,太阳虽有,但没有温暖,风在凄苦地哀号,苍穹在沉默,江河在叹息,多少鲜活的生命逃不出死神的魔掌。

多少声音在呼唤,亲人你在那里?

多少双眼睛在寻觅,亲人你在那里?

多少双手在废墟里刨,亲人你在那里?

我们忍着悲痛的泪水,急着刨开压在你们身上的瓦砾,盼望把失错的大地归回原位,盼望把受到惊吓的生命推回原来的轨迹,可是,不管这样的努力,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面面唏嘘,重重的瓦砾下是熄灭的行星。

亲人,你们还是被死神纷纷围绕,不得不含着深深的痛苦离别,抚摸着你们的身,依然还留着余温的梦境,亲人,不知道死亡是否能够治愈你们的伤痛与恐惧?

亲人,你们的墓场就在家乡的地方,不要悲痛,一路走好!

5、〈葬歌〉

凄凉的雨在飘飞,苍穹在哭泣,点燃心中的蜡烛,活着的人穿上悲哀的服装,降下半旗,连续三天的哀悼日,为地震中死难的人送丧。

河水的浪花写下挽章,风传送着悲痛的祭文,地震中死难的人,人间洒下成河的泪水为你们送行!

6、〈悼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黑色的日子!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岁月中一个最悲痛的日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城镇、学校、乡村、田野……

瞬间变成一片废墟!

千万吨的瓦砾压着鲜活的生命,幸存的人感到幽冷、阴湿和窒息,风闪着眼泪,悲痛哭泣,天地无情,天地浩劫,正午的太阳还很明亮,一度美好的园地变得脏而冷!变得哀鸿遍野!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黑色的日子!

你们的生命就这样含恨离去,今天多少人的脚步、迟缓、沉重,今天多少人在为你们哭泣、低沉、悲痛,我们恋恋不舍的同胞,你们在天堂一定听到悲歌在空中缭绕。

黑色的日子!

睡与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粒米的空间,活着的人含着无法停止的泪水看着电视画面,人人感觉到悲痛是无边的天空,鸟儿也获得了叹息的悲声,停止不飞,江河与哀吟回答哀吟。

我们恋恋不舍的同胞,你们在黑色的日子中倒下,你们的灵魂还是在自己的家,自己的乡出发,走向天堂的路!

我们永远盼望你们灵魂在重建好翻倒的家园之后,搀扶好老人、照顾好妊妇、牵好孩子、抱紧怀中的婴儿,在回到离别的故乡!

啊,我们恋恋不舍的同胞,安息吧!安息吧!安息吧!

第五篇: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

啊!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感谢你用你的雄伟的胸膛给我们温暖;感谢你用坚强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感谢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你奉献了你的一切,只为我们能安然快乐的成长,我不能为你做什么,但只求这颗感恩的心能给你安慰。

啊!我的祖国,在也没有谁能像你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也没有谁能在饱受凌辱下还能坚强的站起来;没有谁能像你拥有这么多的子女儿孙,只有你可以用这颤抖的双腿屹立在这东方的大地上。你的坚强,让我钦佩 ;你的忍耐,让我折服;你的底蕴,让我着迷,我爱你,我的祖国!

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孕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敬佩我的祖国,是因为她从没有放弃希望,无论八国联军的铁骑如何蹂躏我们的国土,无论日本帝国主义如何犯下滔天大罪,始终不放弃,坚守着,保护着她的子民。

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东方的巨龙,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她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华夏民族、龙的传人。这个伟大的民族在这伟大的国度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化和奇迹。

从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的遗址开始,就开始上演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奇迹。从古老的石器发展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耕耙技术的成熟;从没有灌溉技术到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的发明,都在诉说了华夏民族的智慧,我们古老的农业技术为世界的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农业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文化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茫茫夜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其独树一帜的特性,鲜明的特色,屹立也世界文化之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兴盛,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仁政”从老子的“无为”到庄子的“道”;以及墨子的“兼爱、非攻”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都体现当时文化的多元化。

其儒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孔子还被评为“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之一“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逐渐发展,也体现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先秦文学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只是一部份,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赋、诗歌、传奇、元曲、小说等一系列的文体,这些灿烂的文化毫不逊色于国外的文化,现在有些国家说我们没有文化,让人不禁觉得莞尔。

四大发明奠定了我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 在世界有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在各种原因下,你体老多病了,被外国侵略者来回的蹂躏,你的子民在战火中痛苦的挣扎着,为了民族的存亡,也为保全您和自己,许多爱国人士奋起拼搏,不怕流血,宁可自己粉身碎骨,也得保全每一寸的土地,因为那是你的血肉啊!是我们的根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每一份血肉,我们将会用生命去保护,谁也无法夺走你的一寸土地。无论是现在的黄岩岛还是钓鱼岛,我们都不会放弃我们的主权,我们一定会收回属于我们的领土,无论是什么方式。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随着我们的国力在增强,我们也在积极发展国防,我们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如果谁想侵占我们的国土,我们会拼死保护您的,放心吧,我的母亲!中国人绝对不会放弃您!

无论在什么阻碍下,都无法阻止我们自强、向上的步伐。在几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名字已经响彻五洲,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在也不用吃糠;在也不愁吃这顿没下顿了;在也不用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裳了;大部分人都能够背上书包去上学了,这都是你养育了这些优秀的子女啊!我们华夏民族不会因为困难而跌倒,我们是团结的民族,什么都不能打到我们的!即使在雪灾面前;即使在地震面前;即使在泥石流面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没有过不了的坎,我为我是华夏民族而自豪!

我深深地迷恋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她有北京的古韵;有泰山的雄壮;有江南的婀娜;有西北的壮丽,这每一寸土地都令我着迷,我只恨不能走遍着每一寸土地,我只恨没有一双翅膀让我领略这美好的风景,但是,只要我还是中国人,我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祖国,我不用言语

我在你的大地上行走 我用你给我的步履

我在你的河流里游动 我用你给我的记忆

祖国 我不用言语

睁开眼全是你的面庞 用心听全是你的声音

我对你爱

无绝期

下载法句赞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句赞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廉政赞歌

    廉 政 赞 歌 《关于在全县开展廉政文学作品和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征文 从硝烟弥漫的战场, 到和煦明媚的春光; 从延安窑洞的蜡烛, 到霓虹闪耀的辉煌…… 我们的党, 历经岁月......

    血防赞歌

    血防赞歌 (女)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男)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

    赞歌(演讲稿)

    赞 歌 “百年XXXX的故事里,有我也有你,走过艰辛和风雨,更懂得要珍惜……” 每当这铿锵有力的歌声响起,我的心,都会被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与振奋所占据,我是爱听歌的人,但从来没有一......

    四季赞歌范文大全

    四季赞歌四季赞歌1早春是令人神往的季节,随着春雨的滋润,菜花黄遍了田野,紫云英匆匆地铺开了绿毯,撒上星星点点的紫花。在她还没有来得及织成片时,大水牛拖着犁来了,真像变魔术似......

    祖国赞歌

    保定市 祖国赞歌唐县长古城乡白沙小学五【2】班邓钾蕊 指导老师 马建红072350国庆节即将来临,我怀着 一种感慨的心情。对祖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感到骄傲。 我国是13亿人口的......

    税务赞歌

    税务赞歌 忘不了顶着烈日、迎着寒风,只为收取几元钱的小额税款;忘不了面对偷漏税行为,用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信念,坚决与偷税漏税分子作斗争;忘不了面对抗税者的危胁,将正义之灯......

    青年赞歌

    青年赞歌两年前,当我初次踏上工作岗位,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税务干部,但我始终有一个梦想,不虚度年华不浪费青春。带着梦想我来到了基层税务分局。刚进单位,迎接我们的便......

    教师赞歌

    教师赞歌 男1:是谁,把丰富的知识给了我 女1:是谁,把强健的体魄给了我 男2:是谁,把无私的爱心给了我 女2:又是谁,把无悔的青春给了我 女合:是您————老师! 男合:是您————老师!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