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19-05-13 21: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里厢一中 王旺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

三、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争辩,有利于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最容易产生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最容易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或表现 出的不耐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鼓励、赞许、肯定在激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东西,鼓励讲别人没有讲过的东西。错误和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自然过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有伟大的发现。其次要教给学生数学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数学规律的发现既要靠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靠逻辑思维。数学推理既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也有演绎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靠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在要领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去推导、证明、求解、思路方法是怎样想到的,并把自己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这样,学生在这些经历中会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最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学习活动最坚实的后盾,我们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确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学习毕竟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分外香。”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具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的迫切欲望,才会去刻苦,才会感到“苦”中有“乐”。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七年级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在引进负数后使人感到眼花瞭乱;纷繁复杂的“平行四边形”;捉摸不定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硬骨头”

正是由于这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作怪,使得许多刚刚入学、稚气未脱的学生无所适从,对本来魅力无穷、作用巨大的数学这个“最亲密的朋友”敬而远之,最终导致由好学到厌学的恶性循环。

我们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改”课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种观点:

一,要上好数学“课改”课,需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第二篇: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靖边四中赵世宽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活动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 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尤为重要.然而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要转变,即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也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见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不仅要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还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数学时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学生看成是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视为主动接受外 部知识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把学生单向从教师或书本接受变为多维接受。由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把自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创

造成功的机会,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学生练习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能力等因素,把习题分档次给出几组,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可以多选也可以少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题做,让学困生也觉得有用武之地,慢慢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拔高题,并适当提高题目难度,从而激发尖子生征服难题的欲望。由于练习层次有区别,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舞台,这正符合了课程标准上指出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不 断提高,主体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进发出无穷的力量。

三、把数学延伸到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就能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例如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后,我安排了两项数学活动:一是做一个圆柱,使它的高等于10厘米,表面积等于48平方厘米。二是在家利用一面墙(长度不限)和2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50平方米的小菜园,请学生自己设计。课外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认识事物、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例如,在学《图形的分类》时,当学生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时,我让学生观察学校、教室哪些地方应用了这些图形的特性,学生马上观察:找出了教室的音响支架、投影支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2.让学生多思考

目前数学教学大多还是教师先讲解例题,然后学生完成“做一做”以及相应的练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一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必将失去兴趣,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发展的过程,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教给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解题本领和能力。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此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

一位哲人曾说过: “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终生受益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其思维能力,是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学会怎样把情境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使其能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3.让学生多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学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把“教”具变成“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动手。在比比画画,剪剪拼拼的实际操作中找出了将各种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和有

关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偷悦。

总之,《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合谐发展。

第三篇:跨越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跨越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听过很多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做的各个级别的公开课后,我感觉到:“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很多的优秀教师已经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能够顺应课改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加之作课教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做的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一面,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随之而来的,我就思考问题的另一面:学生活动急剧增加,甚至是变着法的增加,而老师的讲却越来越少,这是不是就以此认为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呢?我觉得,若是有这样的想法,应该是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的一个误区。但我觉得有时若该讲的也不讲,或者不敢讲,甚至美其名曰“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好象只要“讲”了就有“注入式”的嫌疑,就意味着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展示现成的结论。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通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既没有会学,也没真正学会,留下了一个表面气氛活跃的假象。

我认为在我所任教的课当中,学生整体上基础不是很优秀,在教学当中,我不能采取和其它班级一样的教学手段,相对而言,讲的时候要多一些,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活动这两者之间的比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堂上是不是讲,讲得多一点或少一点,并不一定是教师观念落后与先进的反映,当然也不是注入式与启发式的分水岭。教师讲的内容可以适当变化,多渗透一些复习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多练习一下基础的知识。若班级整体基础较好,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总结,或者先自学,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也就必然多一些。

因为传授其实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通过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特定的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讲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讲激发大家去讨论、研究,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讲得好可以发人深思,可以激发想象,给人以启迪感染;讲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激昂慷慨,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可以滔滔不绝,可以戛然而止,给人以韵味无穷的感觉。当然,这种讲要讲到该讲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越精彩,越精练越好。因此,我们要把教师的讲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篇: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娶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娶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page_break]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项目首页

学科主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高中政治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地市主页

西安

宝鸡

榆林

咸阳

渭南

铜川

汉中

安康

商洛

延安

杨凌示范区

石油中心

新课改下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景家曜 发布时间: 2010-4-1 15:37:40 教学改革须从教学理念上发生质性改变,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教改的必然之举,也是长期传统教学弊端的反省结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考虑学生,制定目标”——进行角色转换

把教学目标转成突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时,都应考虑和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础状况,激发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引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创造性的学习。具体来讲,在物理教学安排上要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优化必修课堂,落实选修,适宜开展活动课。在内容处理上,对于必修内容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实感性材料,设置情景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的着,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完成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对于选修课,可以让学生多领略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感受物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活动课,教师放宽,放松鼓励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多让学生自己填补发挥。

例如:在万有引力新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提出月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而树上的苹果在熟透之时,会从树上掉下来呢?以此激发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提出了各种原因,做一个用细线栓住小球,做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月球所以没有掉下来的原因,接着再进一步分析类比什么力作用下使月球能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这样的教学始于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教师的引导来展开,并使知识输入过程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选修课“黑洞”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与现代天体物理发生关系,然后针对黑洞概念提出黑洞是不是天空中黑色的洞,何为黑?何为洞?根据资料寻找答案,进一步解释黑洞的成因。使学生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感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启发,循序渐进”——进行主体转变

“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出现矛盾和困难,然后自行克服困难,解决矛盾这样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学懂和掌握有关内容,更谈不到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应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一定难度,当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再通过师生讨论给予引导与帮助,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达到了一定的既定目标。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段沈克琦先生在全国首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开幕式的发言中指出了物理教学必须注意的两条原则:启发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善于创造疑问,启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维,引导其独立学习。并应注意:首先,做到丰富感性材料,凡是有演示实验的内容一定做实验,为概念,规律的建立打下基础;其次,还原物理学家的思维,通过找共性,对比,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第三,稚化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思维稚化到学生的水平。回忆自己的理解,通过不断质疑找到规律。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了纠正学生“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错误认识,先做纸片和铁片下落的实验,证实学生们的认识;再做比铁片大的报纸和铁片一起下落的实验;激发认识的矛盾,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空气阻力是造成矛盾,引起下落有快慢的原因;进而提出消除空气阻力时,轻重物体下落的情况将会怎样?鼓励学生想象和猜想,反后用抽气机把牛顿管中的空气抽去,再做实验,结果下落的一样快——证实了学生的猜想。、循序渐进原则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往往并不是一次就能讲深入,讲透彻的,逐步深入的讲解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加速度”的概念,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中提出,初步建立“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曲线运动的学习,运动定律的学习和振动的学习,逐步达到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全面深入认识。

(三)"落实实验,学生操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综观物理学史,物理大师们为了探求物理世界的奥秘,曾经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真理,他们留给后人的启迪,不仅在于物理实验的结果,更在于实验思想。如散射实验。在处理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应该拓展他们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换个方法行不行?”。

例如:“设计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新方法”这个测量性实验,可以开拓成一个研究性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预习实验目的,并探索设计思想,再次,在课堂上交流方案,最后列出器材,步骤进行实验。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实验,造就研究氛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在新情况下去创新和研究。

(四)“突出典型,注重思维”——巩固主体地位

突出习题的典型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分析过程还给学生,学生在典型题型的练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通过错误—修正—错误—再修正,训练自己的思维技能;并且体会理解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实在在地得到能力的培养。

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思维,思维的角度不是唯一,可多角度、多途径探索解决物理问题,这是发散思维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在课堂习题教学中,可以组建题型范式,可拓展典型题型为一题多解或可据题目条件情境不断发生改变而纵深发展,挖掘隐含条件,分析物理过程,深化学生认识。

例如: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甲、乙两车再次相遇之前何时相距最远?

教学时可研究多种方法求解。⑴ 函数法: ⑵物理方法:⑶利用图象法:⑷相对运动原理:

通过对物理教学四个环节的转变,逐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两者互动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浏览: 73 评论: 1

相关评论

罗汉军 发表于:2010-5-7 9:23:07 不错。

?2002-2009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70101号 吉ICP备05004090号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生代数学习 姓名:谈华军 摘要: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写数学论文的几个要点随着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 根据笔者的切身经历,我认为初写数学论文的教师, 为了......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垣曲县同善初中张凯斌摘要:一位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数学教......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二中学 严自丽 就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教育而言,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最为困难的。首先,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张仁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