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正视苦难,尊重苦难
《青铜葵花》读后感:正视苦难,尊重
苦难
如果人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那苦难就是毛毛虫蜕变时的茧子。
——题记
城市里的“青铜葵花”在太阳下闪烁着熠熠的光芒,仿佛在讲述着一个美丽而又残忍的故事,那便是《青铜葵花》的故事。
那一年,葵花六岁。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湍急的河流,淹没了葵花爸爸年轻的生命。于是,葵花便被青铜一家收养了,从此与青铜以兄妹相称。青铜是哑巴,而且家境贫困,但是面对苦难,青铜从没有放弃过,他靠着一双灵巧的双手,用一颗赤诚、淳朴、火热的心积极面对每一个苦难。即使在贫瘠的干校,在蝗虫吞吃过的大麦地,在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青铜和葵花,还有嘎鱼,依旧孕育出了友谊、美德、爱的种子,像一朵永盛不衰的花朵,在大麦地的每一个角落蔓延生长。
在那风雨飘摇的小木屋里,为了葵花妹妹能写作业,青铜抓来了许多萤火虫,做了十一盏南瓜灯,那光芒里闪烁着人性的温暖;为了供葵花妹妹上学,青铜编织了一双又一双芦花鞋,床底下那个小木盒里的纸票,每一张都在告诉人们青铜卖芦花鞋的艰难;为了让葵花能在舞台上更加光彩照人,青铜花了半天时间用一个个细冰棱穿成了一条美丽的冰项链,那是一条爱的项链„„青铜对葵花的爱无处不在。青铜,难忘你在暴雨中寻找葵花时匆匆的背影;难忘你为了能让全家人开荤,辛辛苦苦在大河边守上几个小时;难忘你在海边弯腰割草时的气喘吁吁;难忘你为了葵花看马戏让葵花坐在自己的肩上„„青铜,你对葵花的爱体现在一举一动之间,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它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每一个年代都会有每一个年代的苦难、忧愁、动荡。少年时,对待苦难就有一种风度,长大了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青铜正是因为正视苦难,尊重苦难,才会如此勇敢,如此坚强,才会在苦难面前波澜不惊,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镇定对待苦难„„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但偶尔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小困难出现在我们面前,譬如竞争激烈,学习压力有些大,或是体育不小心扭伤了脚„„这些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困难,常常会阻止我们的上进心,使我们退缩或是绕道而行。现在想想这些困难与青铜、葵花遭受的饥荒、蝗灾等等苦难相比,真是微不足道,退缩或是绕道是多么羞耻!
正视苦难,尊重苦难。毛毛虫在痛苦中拼命挣扎,终于破茧成蝶。如果人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那苦难就是毛毛虫蜕变时的茧子。人只有在苦难中历经磨练,才能不断成长。不要让一块小小的绊脚石把你绊得一蹶不振,亦不要让一个微不足道的苦难阻挡了你前进的步伐。苦难苦难,虽苦但不难,只要你用一颗坚定战胜苦难的心去对待苦难,看似无懈可击的苦难也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第二篇:《青铜葵花》读后感:拥抱苦难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拥抱苦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完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那种心痛的感觉让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一种美到极致的感情,一种分分离离的痛苦,一种永远止境的思念。痛苦无时无刻地围绕在生活中,正因为这些苦难让幸福也不离不弃地相随。
《青铜葵花》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从此葵花寄养成在了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一起面对苦难,一起体会幸福。当宿命再次将葵花召唤回城市时,脑袋里不舍的情感竟然使哑巴青铜下意识地开口大叫道:“葵---花!
苦难,是幸福的。《青铜葵花》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幸福的苦难。在看马戏时,青铜用自己的'身子背起了葵花,看到葵花开心,即使自己在人群中站得腰酸背痛,却依然快乐地笑着。蝗灾后,家里没有吃的,青铜就去地里捕野鸭,却不想遭到嘎鱼家的误会。青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嬴得了嘎鱼的友爱。水灾后,家里没有点亮的灯,青铜做萤火虫灯照亮,来帮助葵花做作业。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独自乘船去江南捡银杏,还兴奋地带来了一大堆面值很小的钞票-----一波波的苦难,催生出了坚硬的人生。青铜一家人,在艰苦的境遇中没有退缩,努力地活下去,并且在艰难困苦中,努力寻找人生快乐的点滴!
是的,苦难是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苦难磨练了人的意志,促使你更加强大,可以面对更大的风浪。没有一波波的苦难,又怎么会体会到幸福的珍贵,收获的来之不易。其实,幸福就是藏在苦难背后的宝藏,关键是你要先经得住苦难,不去回避它,而去拥抱它,这样才有可能挖到宝藏。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很难想象青铜、葵花这样的磨难。可是,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磨难与挫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它。我一直学习成绩不错,有时就会自傲。还记得那次数学竞赛,我拿到题后就感觉简单,丝毫不去注意题目中的陷阱。考试成绩下来后,我考得极差,甚至被排除在决赛之外。我伤心,我懊恼,但是我也开始自我反省与总结。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做题变得更加细心,在接下来的竞赛时取得了好成绩。
幸福往往是从苦难中走来的,让我们不要拒绝它,而去拥抱它。相信有过苦难的昨天,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青铜葵花》读后感:拥抱苦难】相关文章:
1.作文:拥抱苦难
2.拥抱苦难600字作文
3.乐于拥抱苦难作文
4.拥抱苦难作文800字
5.让我们拥抱苦难作文
6.拥抱生活的苦难作文
7.让我们拥抱苦难高中作文
8.读《青铜葵花》有感:苦难中会有爱
9.苦难的历程的读后感
第三篇:《青铜葵花》读后感——苦难间的真爱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世间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湿了。”第一次读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纯净得似一滴露珠,晶莹而剔透。那文字纯美中透出的淡淡痛苦,紧紧抓住人心,不知不觉中便恍然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收留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地生活着,但却处处是真情〃真爱。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
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久久不能平息,一份份真情让我回味无穷:父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祖孙情……从头至尾,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激起了我心底的情潮。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苦难间纯洁的真爱,这种真爱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青铜和葵花是那么的纯朴、善良,充满爱心。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拥有了爱,就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幸福的。
第四篇:尊重苦难
尊重苦难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我们这样的地方,学校大多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大部分学生因为离家远,都在校寄宿,只有极少数的是走读生。寄宿的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走读生的饭菜就由家长送,吃饭的时候全部都在食堂。我们班的走读生不多,三个。两个就是学校附近的。还有一个,很让我头疼的小文。其实他家住得远,根本不在学校规定的走读生范围内,我给他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他从学习、安全方面考虑,尽量寄宿,可是他总是傻呵呵地说“不远呢,我赶得到。”没办法,他也的确是个好孩子,守纪律,又勤奋,成绩不错。我也相信他不会做什么让我为难的事,就没有强制他寄宿。可是开学才几天,总是有学生向我告状,说小文不讲卫生,衣服上总是有股味,说他喜欢抢别人的资料书看,最重要的是说小文不在食堂吃饭,总是把饭端到食堂外面,一个人吃,值班的干部也说要扣分了。我不得不找他好好谈谈了。“小文,最近吃饭是在指定的地方吗?”我开门见山地问。小文低着头,没有回答我的话。
“以后吃饭要在指定的地方,做得到吗?”见他不答话,我只好下命令了。
他头点了两下。
谁知道第二天又有人告诉我小文把饭端在食堂外吃了。“你怎么教育不听啊?”我厉声地问。
“老师,我没乱扔饭菜。。。”他似乎很委屈地辩解。
“在指定的地方就餐,一方面是保持环境的整洁,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学校管理。没乱扔也不能在外面吃。还这样,就不客气了。”
同学们都知道我的性格,我轻易不惩罚他们,一般都是好好说话,一旦我要惩罚人了,也是不留情面的。所以我相信小文应该是不会再犯错了。
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样,那天生活委员告诉我,我们班的就餐纪律扣分了,又是小文。
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我知道事情可能不是那样简单。这次我决定就餐时亲自看看。
晚饭时,校园里一派热闹景象:送饭的家长队伍很是壮观;有吃得快的学生已经在球场上秀球技了;也有些行走在校园的师生行色匆匆;一角的檵木笑得灿烂;香樟树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用落叶演绎着生命的圆舞曲;校园广播里放着“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在我们这样一个类似于边城的山区中学里,每一个时候,似乎都洋溢着安适与平和,同时,也不欠缺拼搏与进取。
小文果然一个人在食堂外很投入地享受着晚餐。我悄悄地走过去,他却慌乱地捂住饭盒,迅速放到背后。我笑着问他:“不愿让老师看看你的晚餐吗?”他更慌了,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坏事,只顾着藏他的饭盒。
“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要到外面吃吗?”
他依旧用力地护着饭盒,低着头,不回答我。
“那好吧,你不告诉我没关系,放学了,我们一起去你家好吗?” “不。。。”他张皇地回答。似乎有许多难言的苦衷。
“那,你就和老师说说,怎么老是在食堂外面吃?”
沉默了一阵,小文慎重地将饭盒放到我面前。我疑惑地打开,看到里面黑乎乎的一团,细看,原来是饭。小文看出我的不解,轻声地说:“这是奶奶做的。去年开始她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小文的泪平静地涌了下来,他像讲一个美好的故事那样,娓娓地说,“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妈妈因为受不了家里的贫穷,抛下我和姐姐走了,爷爷脾气不好,经常打骂我和姐姐,说我们拖累了他。打完了又抱着我哭他的命苦老天怎么不长眼睛。去年姐姐出去打工了,说无论怎样也要送我读书。奶奶坚持要给我做饭,我告诉她,我最爱吃的是酱油拌饭,怕她摸不到,灶台上就只放一瓶酱油。天不亮,奶奶就摸着为我做好饭,装进这个饭盒。这样,我的饭就有滋有味了。只是,在学校,我怕同学看不起我,只好躲开着吃。”
不知何时,我的眼泪已经滑得一塌糊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故事啊!我一下子理解了眼前这个个子不高却很魁伟的男子汉,明白了他为什么衣服上有味儿,明白了他为什么抢人家的资料书看,明白了他为什么不寄宿情愿步行着上学——苦难的梦特别真心!我为先前的武断自责了。身为老师,我们没有权利居高临下,因为我们不知道,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有着怎样的纠结和不堪,有着怎样的痛苦与煎熬!小草同样需要纯洁的雨露滋润,微云同样需要和煦的春风抚弄。
现在,小文已经寄宿了,学校为他减免了一切费用。我把小文的事当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嚷着要帮助他:周末有同学去他家做家务了,有同学主动把资料放在他课桌上了,只是,他还是要吃酱油拌饭,他说,里面有家的味儿。奇怪的是,同学们都抢着吃他的饭。。。
第五篇:《苦难辉煌》读后感:回顾苦难正视辉煌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苦难辉煌》读后感:回顾苦难 正视辉煌
第一油矿采油108队 魏强
首次将这本书拿在手中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打开它,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与期待,好奇它的内容,期待在阅读中它能带给我全新的感受。苦难、辉煌,这本来就是不相干的两个词,当看到它们写在了一起的时候,我的心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凤凰涅槃。凤凰就是在浴火的苦难中重生而辉煌的。在封皮的简介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我脑海中立刻想起了《毛泽东选集》中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书中所写与毛选中的文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更增添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
正如书中所言道:日本是中国最新的老师。中国革命者从日本译来了《共产党宣言》。很有意思的是,除了毛泽东在1928年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却没有任何日本人或共产国际的革命者写一篇《日本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不能够存在》。进而再写一篇《为什么法西斯主义能够在日本存在并疯狂发展》。是啊,为什么呢?让人深索,让人浮想联翩,很有意犹未尽之感。这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的思考,这也可以说是对我们近邻日本的一次剖析。同样的苦苦探索,走出的道路却可以说是相背的。
一直读来,在我印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其特殊在哪里?一直都有特殊性吗?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国际形势,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呢?确实,我们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既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实践经验,这就是我们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且一直都是在摸索中行进着。书中对“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提出了笔者的认识评价——仅此一点,功在千秋。不错,这是我党在革命征途上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性”的道路,这就是足以彪炳史册、功在千秋的。
书中笔墨最多的,除了共产党,自然是国民党。尤其是军中人士,哪怕将才,越是“将才”,越是摆脱不了“愚忠”二字!陈诚便是这两个字的最好注解。他除了执行命令,头脑中还有思想吗!?
我又想起了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国十位元帅,在南昌起义时,就当时的军衔而言,上至军长下至文书,开国的大将再起义之时上至师参谋长,下至副班长……写到这里,让我困惑的一处就是,贺龙当时是什么,是怎样的人呢?就书中所写的有关国民党人的部分,能让人感受到的不再是以往冷冰呆板的、刻意制造出来的反面形象,而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有思想的“人”。
历史本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就像书中所说:历史脉络不会尽在几根简单的线条之间。“民族意志强烈的蒋介石”,这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即使是日本军国入侵,而并没有减弱对我中央苏区的“围剿”,还是在“西安事变”的兵谏之后,一直抗日的,从哪里都看不出来“民族意志强烈”呀!德国顾问塞克特在给蒋介石提出的所谓“中国建军的三项中心思想”的第一条就是:军队为统治权之基础。我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知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是对中国革命的总结,还是受到了那句“思想”的启发?
胜利从来不是鼓掌鼓出来的,不管掌声有多么热烈……真正的胜利从来不会来源于理论的推演和概念的堆砌,只能来源于充满大苦难、大牺牲、大波折的实践。这就让我想到了 “苦日子怎么过”。咱们现在就是走在了充满苦难波折的实践中,想要度过油田的“寒冬”,就要明白,鼓掌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依靠的是实践!就像书中说的好: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放在当下的我们,我们也要对油田的困境进行“突围”,现在是我们苦难的开始,也同样是我们辉煌的开始!
中国革命是一幅立体巨画,凝视哪一个局部去赞美整体都是冒昧的。应该后退一步,从宏观上去把握它的整体。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发现,高光点为什么辉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里程碑”。现在的油田同样面临艰难,但是我们一样要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书中所言,中国许多旧军人的悲剧,是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主义,皆不敌他们的切身利益。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这确实是很多中国人的选择——切身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对于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就像我们油田人相信油田,相信中央和油田的领导,我们不会怀疑油田未来的发展!
工农红军战史中最兴奋的会师,却演化成最严重的分裂!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在成功突破敌人重重围堵,成功会师之后,我们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却也在此时搞起了“肃反”。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福兮祸所伏”。本以为苦尽甘来了,谁知道还有?看来,真的是要千锤百炼,才能成钢呀!
书中人一个个逝去,书中事件件成为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努力、牺牲和奋斗,为了什么?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民族,就这样开始了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