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在新的教育体系下首先教学方式必须寻求创新,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也同样的面临寻求创新的挑战。随着新课标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1.传统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1.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教师口授或板书,学生耳朵听,记笔记,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重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许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缺乏活力,长期以往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小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是现如今面临的最大的挑战。1.2抑制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只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学校和课本,忽视了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堂上讲的是比较系统的课本知识理论,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于注重系统的课本知识。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实际生活,无法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2.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2.1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板书工作上。比如涉及到图形的变化的过程时,还要思考如何在黑板上准确的给学生们演示这一变化过程,教学质量、效率较低。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将教学需要的课件设计好,节省课堂上板书的大量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因此,通过直观显示将图形的演变过程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2.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属于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往往是枯燥的,久而久之会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内心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在视觉、心理上一种全新的感受,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在教授《寓言二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的教学短片。在课堂上可以先放映教学短片给学生观看,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然后由教学短片引入课堂《寓言二则》的课文教学内容中。2.3有助于教学难点突破
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把课本原本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知识难点变得更加的直观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比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现在可利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上制作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像,然后将长方体、正方体根据面、棱、顶点进行拼凑、拆解的动态过程通过投影仪放映给学生观看、学习。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等知识难点。
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3.1通过互动营造课堂氛围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数学情境一直是个难点。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与发现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通过投影仪放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的物品。同时让学生集体动脑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通过视频播放软件播放数学小故事,从而引入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点。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从生活原型延伸到课本知识,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3.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通过讲解与分析知识点,然后靠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去理解、领悟、掌握知识点,是属于一种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传授的知识点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理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点的网络体系,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可以让原本的单向传授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络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虽然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还只是小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信息技术论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学生都拿着长方形正方形在那里摆弄,要想知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从前教师会很费劲的引导学生去测量,有是有误差,弄得老师憋红了脸,学生半信半疑。现在容易了,电脑出示课件,对边对角动起来了,带着动听的声音,标准的平移,重合在了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恍然大悟,也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实验是正确的,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
如: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在爱心宣传月里,小猴子贝贝帮助幼儿园阿姨买桃子,每个小猴子分1/2个,要买多少个桃子啊?贝贝开始算:一个小猴子1/2个,两个小猴子1/2+1/2=1个,三个小猴子1/2+1/2+1/2,四个小猴子1/2+1/2+1/2+1/2,五个小猴子1/2+1/2+1/2+1/2+1/2,六个小猴子……,有20个小猴子呢!贝贝急得满头大汗。画面刚一出现时,立刻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怎么来帮帮小猴子贝贝呢?让他很快算出买几个桃子呢?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接下来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20个1/2到底是多少。从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到探究过程的兴趣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扫除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教授圆面积计算公式时,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但学生对教师的演示实验难以看清,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结果教师只好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硬塞给学生。推导公式的过程一笔带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圆的面积》教学软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来表现出来。在计算机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时可以这样安排:
(1)利用课件出示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的有趣场景,可是只让学生看到下边乱糟糟的鸡的腿和兔子的腿,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问题:都低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跑着的鸡和兔,让学生去数一数兔子和鸡的只数,让学生先感性的认识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要明确的问题。如:一只鸡有几条腿,一只兔有几条腿,鸡和兔一共有几条腿,鸡和兔的腿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网站,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4)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汇总本次活动的想法及其它问题。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位同学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由于丰富的教学素材(案例、动画、课件等)为教师实现特色教学提供可能,因此,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信息技术论文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的信息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断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这里,我就几年的教学感受,谈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兴趣激发源于电脑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
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让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二、探索求知与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
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
4、给自选图形填色;
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
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
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三、寓教于乐,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
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四、“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因此,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
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2、注重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相对于其它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在家里会经常使用,而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由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后进生常常得不到鼓励。有的学生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虽然不熟练,速度也很慢,但相对于他自己来说,我们也是可给个“优”。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文字输入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的信息技术课前十分钟为打字练习时间,为使枯燥的打字练习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我根据学生的打字成绩结合打字练习软件即时排出名次,而且每次前6名都会进入打字小高手排行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次上升后都非常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个办法对学生还是很有用的,把原来枯燥的打字练习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学生打字兴趣很高,打字速度也提高很快。这样每次通过名次和排行榜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很好地注重了学生在一学期内打字练习的过程性变化。
3、说与做要结合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操作时间占2/3。让学生在—节课内
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使他们的操作熟练是信息技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我们发现以往小学计算机课堂中“只说不做”的现象也得到根本性改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教师忽略一些细节,重操作、轻讲解,重结果、轻过程,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语言应用上的障碍,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又出现了另—种不和谐的现象——“会做不会说”,学生手上进行的是熟练的操作,口中说的却是模糊不清的语言。比如:“摁那个小叉叉”(单击“关闭”),“找到word中下面那一栏”(绘图工具栏),word中移动图片,可以摁图片工具栏中的“倒数第4小按钮”(单击“文字环绕”)等,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信息交流中表达不清晰。
因此,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在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培养时,也不能忽视语言思维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学生操作的结果,而且要注重计算机操作专用术语的积累。会做不会说,从长远来看,会使今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自主学习产生一定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语言、思维正在形成的小学生来说,在计算机操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重视学生的操作细节,不仅要鼓励学生能做,也要鼓励学生会说,要做到说与做相结合。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
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总之,我们开设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能更多地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优
化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成为21世纪的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四篇: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密不可分 作者:幸福农场绿园镇小学
刘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以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具大的推进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一拟人化的小动物,咬着一根绳把它围成一个长9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问学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利用计算机动画和丰富的色彩,使它灵活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感知,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总和,此时,计算机屏幕上的小动物咬着绳子,把围好的图形重新展开,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的确是这四条边的总和。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做一多媒体课件,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课件,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如多媒体显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教学等,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操场长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过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知识广了,视野宽了,自然疑问也多了,对教师的话他们开始思考、辩别、考证和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参考文献:
①张远峰,王艳华 《用好信息技术,推进课程改革》 《河南教育》2004.12.②田宓,罗代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湖北教育》2005.6.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
如何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
濠城中学 仲莉莉
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谈及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玩游戏”,或者是一开始怀着好奇心乐意学习,但随着学习的难度日益增加,也逐渐开始失去学习的热情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兴趣转移至学习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使之成为学习工具,这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也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些这方面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原来的基础
了解学生的兴趣,针对他们的兴趣所在,结合二期课改精神有的放矢,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于是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经常和一些学生交谈,发觉学生们大都喜欢看动漫,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崇拜偶像,爱玩一些小游戏。往往只要和学生们聊起这方面的话题,他们都会特别兴奋。接下来就是在我的教学中如何融合学生的爱好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习转为乐于学、主动要求学。比如在制作电子小报时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题制作小报。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原来的基础。在有的小学计算机课正常开展,而有的学校并没有开展这门课,所以在升入初中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譬如有的学生运用鼠标很熟练,有的学生对于鼠标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时候如果老师没有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而讲解一些需要运用鼠标来进行的操作,那以前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可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习效果一定不好,使他们对这门课失去了信心。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不相同,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得原本熟练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原来不熟练的通过在机器自带的附件——“扫雷”的练习中能够熟练使用鼠标。
二、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驱动”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比如,在讲解“回收站”时,我拿起预先准备好的一张纸,走向门口,把它扔进了废纸篓。这一突然的举动使得学生格外注意,接着我转向学生微笑着说:“同学们,刚才老师有一张纸不要了,就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那么在我们大家使用的计算机里如果有的内容不要的话,扔到哪儿去呢?”这时,有的同学就:“回收站!”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接着问:“老师现在又觉得这纸有用,我可以把它从废纸篓里捡出来。那么,扔进回收站的东西可以捡回来吗?”在给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我说:“也可以捡回来”。接下来先在计算机里创建文件夹,然后练习将新建的文件夹先删除,后还原。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增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培养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应改为“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学生自己上机实践和听老师讲、看示范相比较,前一种要比后一种的效果好得多。每次先组织一个项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问题,接着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求知欲,这时我再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理解新知识。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解惑与完成项目的成就感会使他们对这一学科逐渐产生兴趣,这也就实现了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最后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通过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多种方式对学生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也能在点评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规纳总结,从别人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
总之,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推陈出新,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的道德品德进行熏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用心去感悟学生的思想,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使其感受到老师对之浓浓的爱,他们也会喜欢你和你所教的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