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惜资源 关爱家园
珍惜资源
关爱家园
东源
陈姝言
有人说: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平常的,越是离不开的东西,越是廉价的,就好比空气、水和阳光,都是最平常、但也是最最珍贵的资源。
随着人类的发展,资源的开采越来越多,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的东西越来越多,给大自然很大的压力,甚至超负荷开发,长此以往,资源也会有枯竭的时候。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作为我们对大自然的回报。
节能减排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请珍惜我们身边所拥有的。资源简单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分为煤炭,天然气等。现有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节能减排的细枝末节浅显的游离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间。比如:就餐没有浪费现象,垃圾分类处理,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少开一次车、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举手之劳,人人都能做到。节能环保不是口号也不是作秀,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所以我们大家要一起用心去行动。
节能减排的意义在于环境保护。大量的消耗石油、煤炭、森林矿产等,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和水源,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导致人类面临严重的紫外线的侵害,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港口集团对节能减排开始了新的部署,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港区整治促新,各个装卸单位规范垛位,苫盖货物,喷洒降尘,道路清扫,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港口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好,建设亿吨大港,构建和谐家园,是一代代建设者不懈怠追求的梦想,也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行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节能减排也是这个道理,节能减排是积少成多,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节能的举动而觉得微不足道;也不会因为一个重大的举措就可以改变资源紧张的格局。只要大家有这种节能的思想,不管是水滴还是大江,都会慢慢汇合在一起变成一条奔腾的水流注入环保绿色的大海中。
珍惜资源,关爱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绿色理念,促进绿色生产,践行绿色消费,建设绿色文明,共同拥抱“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港口!
第二篇:珍惜资源 爱我家园
珍惜资源,爱我家园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当我们游弋在祖国大地的任何一处公园或者景点的时候,这句话总会蹦出到我们的眼前,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句公益宣传语。
是啊!地球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我们,哺乳我们,为我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一切……
清晨,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哗哗地流出,供我们洗漱、饮用以及玩耍,儿时的我们总认为它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少考虑要节约用水。直到电视中“不要让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这句公益宣传语走进我的视线,传入我的耳朵,我才开始思考,是啊!如果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不难想象,世间万物离开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而现实,不仅仅是水,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资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考验。
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她是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奠基。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尽,并且有些资源一旦用尽,就永远不会再有了,我们多一点浪费,地球就少一份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一体一肤都来源于她,我们应该把保护她作为我们的一份义务和责任。
做到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人走灯灭,用水杜绝跑冒滴漏,绿色出行,无碳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需要培养优良习惯,从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同时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培养并带动身边人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还我们的地球母亲一个湛蓝的天,碧绿的水的温馨家园吧!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第三篇:珍惜土地 关爱家园
珍惜土地 关爱家园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等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土地重要性的最好阐述。
六月二十五日是全国土地日,“节约集体用地,坚守耕地红线”,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和法规,共同珍惜每一块土地和保护每一块耕地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一个契机。
(1)能源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不可言小。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2亿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东南部部分省平均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600人上下。更为严重地是,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4.32亿亩(1996年底统计数),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人均只有1.17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东西跨滨海湿润区、半湿润区、内陆半干旱区、内陆干旱区,导致了我国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形成了多样地形。
从海拔500米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多于平原。据统计,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仅占12%。按广义标准计算,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结果。
(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按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土地一般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大部分。这条等降水量线习惯上称为“瑷辉—腾冲”线,即由黑龙江省瑷辉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省腾冲止。“瑷辉—腾冲”线东南部为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2.2%)、半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8%);西北部为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2%)和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8%)。“瑷辉—腾冲”线以南地区,由于受季风环境影响,雨量充沛,并随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年降水量变动于400—2400毫米间,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一般低于1.5;雨
热同期,全年降水量80%集中于作物生长活跃期。“瑷辉—腾冲”线以北地区,降水量一般小于400毫米,低者仅几毫米,干燥度大于1.5,甚者超过20。因此,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人口、工业也都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但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的宜农荒地仅约5亿亩,而其中宜耕荒地资源只有2.04亿亩。在这全部5亿亩宜农荒地中,现为天然草场的约占40%,即2亿亩。这些荒地即使开垦,一般也应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另有1亿亩荒地零星分布在南部山丘地区,应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林木。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开垦后仅可得耕地1~1.2亿亩,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人均也不足0.1亩。此外,目前还有部分工矿废弃地,但可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大。根据现有开发复垦能力,我国今后15年最多可开发8000万亩土地。
(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水平较低。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潜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或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每亩单产低100公斤),而且也表现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很低上。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很多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元,有的地区更低;城镇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潜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达到133平方米,比我国目前规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标高出30%;村镇居民人均用地达到190平方米,超过人均用地控制指标高限(150平方米)27%;建设项目用地普遍征多用少,闲置浪费严重,据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共闲置土地174.75万亩,占实际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94.2万亩,占闲置面积54%,闲置耕地中有51.8万亩已无法耕种。
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现在年粮食需求为5200亿公斤,而近年来粮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5000亿公斤水平,缺口在200~700亿公斤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6~1995年间,我国粮食净进口为4165万吨,年均净进口416.5万吨。按目前我国平均亩产量计算,生产416.5万吨粮食需要1000万亩耕地。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奶制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据估算,我国仅猪的存栏数就将从十多年前的3.07亿头,增加到2000年时的5.1亿头,而每头猪起码要吃2公斤粮食才能长0.5公斤肉。饲养业对粮食的需求使粮食生产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工业用粮年需新增大约1200万吨,而工业所用农产品原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耕地。
从长远目标来看,我们也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需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的方针,并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新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成为我国第一个写进法律的基本国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去珍惜土地,关爱家园。
第四篇:珍惜土地,关爱家园
珍惜土地,关爱家园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万物土中生”等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土地重要性的最好阐述。
六月二十五日将迎来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体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这是我们真正形成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和法规,共同珍惜每一块土地和保护每一块耕地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一个契机,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地球上的一片片荒地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良田。
现在人们正在建造的多层商品房就是珍惜土地的一个很好的表现,他们也是在没用的空地上,建造起那么多的雄伟的高楼大厦,好象把地球上的一个大缺口给堵上了一块。本来一户人两块地,而如今造六层商品房就可以供六户人家住,如果十层、二十层、三十层……就可以供许多人来住,组成一个大家庭,这难道不是珍惜土地的现象吗?还有的工厂也建在荒山、滩涂上,虽然建在荒山坡、滩涂上,但依然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还要珍惜每一块土地,要在一些荒山野岭上种植花草树木,种植农作物,使地球有着更好的发展,把地球上的每一个空缺都填满,让地球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我们家乡有个河头村,那里建有一个生态公园,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既有上了年纪的古樟,又有新栽的名贵树木,听爸爸讲,80—90年代那会儿,河头村虽有山有水,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青山绿水,而是光秃秃的山,臭臭的水沟。而如今,生态公园的建设,生态农业开发,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只是物质了,而注重的是生活品质的提高。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仍旧在把一亩亩良田改造成工厂,这样,既污染了空气,也破坏了“大地母亲”的生机。就拿我奶奶家来说吧,以前,每人一亩地的良田,现在变的连半亩都不足了。也就不会出现以前的粮食小山了。资料还显示,热带雨林每分钟减少50公顷,地球上的物种每年有近千种灭绝,仅中国土地沙漠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就高达50亿吨……如果我们再不帮助地球,地球将走向灭亡,到那时,整个人类也将灭绝。
警钟在长鸣,人们也该醒醒了。
此时,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及时提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去珍惜土地,绿化土地,美化家园吧!
第五篇:珍惜国土环境资源,爱我美好家园
珍惜国土环境资源,爱我美好家园
五莲县松柏镇中心学校 厉依然 指导教师 迟菲菲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人却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却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你一定看见过类似的现象。你是否想过,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呢? 小的时候,我曾在书上看见宽广的海洋,至此,在我幼小的心灵萌生了一个定义:水一定是取之不尽的。可长大之后,我却发现,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本来自然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可人类却贪得无厌,不加节制的开采、利用,如果人类不节约,将导致有限的自然资源走向枯竭,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就拿水来说吧,每户人家大约用一点五立方米水,照我们班有五十五人,就有五十五户,大约一共要用八十二点五立方米水,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户人家,每户人家都要用水,那么要用多少水呢?这个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不能想象。那么全世界那么多户人家,即使每家节省零点一立方水,全世界就节约了多少水啊!是水能汇成一片海洋;他能使万物充满生机;他能让生命能存活。因此,人们总常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人类啊,你们一定要记住,并教导你们的孩子: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它只有在合理运用,积极保护的情况下才能不断生长,长期地为人类服务。没有了地球资源,我们无法生存。如果地球母亲受到破坏,我们也不能生存,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爱我国土,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家园伤痕累累,就要让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相信“妈妈”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