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十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第十单元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本单元复习思路
本章复习重点:两个基本病变+两组不同
1.肺结核、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
2.菌痢和伤寒的不同
3.流脑和乙脑的不同 第一节 结核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
一、基本病理变化
结核病是一种特殊性炎症,其病变特点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但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一)渗出为主的病变
见于结核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二)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镜下典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数量最多)、Langhans巨细胞以及外周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记忆口诀:干累多领先!)
(三)变质为主的变化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渗出及增生的病变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坏死呈黄色、均匀、细腻,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二、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结局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特点:
首先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开始为渗出性,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很快侵入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干酪样坏死。
重要知识点: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种合为原发综合征
(二)原发性肺结核发展和结局
1.淋巴道播散:浅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2.血道播散: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②肺粟粒性结核病: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有时可仅局限于肺内。
3.肺外器官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经血道播散的后果。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一 是内源性感染:细菌从体内原有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肺尖,形成潜伏病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灶活动而发展成继发性肺结核病。二是外源性感染,即细菌由外界再次侵入肺内而发病,较少见。
(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由于继发性肺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故病变一般能局限在肺内。
早期病变多从肺尖开始,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血道播散,如果病灶蔓延,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
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但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病程长、病情较复杂,时好时坏,导致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二)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类型
1.局灶型肺结核
多位于右肺尖处
常以增生为主
病灶中央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少数病人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临床上最常见,属于活动性肺结核。
病变特点是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使病灶扩大。
患者有症状。及时治疗可痊愈。
如未及时治疗,干酪样坏死灶扩大,坏死物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内壁坏死层中有大量结核杆菌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经支气管播散而引起干酪性肺炎。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在浸润型肺结核急性空洞的基础上,病变经久不愈而形成。病变特点是:
①厚壁空洞形成。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组织;
②肺内出现新旧不同的播散病灶。(略)
4.干酪性肺炎
浸润型肺结核或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可致干酪性肺炎。
病变肺肿大、实变,坏死组织液化排出,可形成多个急性空洞。
患者常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5.结核球
是一种有纤维包裹、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直径在2cm以上。
一般为单个,肺上叶多见。
(1)可由浸润型肺结核转为痊愈时,干酪样坏死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裹形成;
(2)也可因空洞引流的支气管阻塞,使空洞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而形成;
(3)或由多个结核病灶融合而成。
结核球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可发生于肺结核各个时期。
病变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为主时,称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如以增生病变为主,则为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分为:
急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
一、病理变化
1.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初期表现为急性粘液卡他性炎,随后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粘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表浅、大小不等的“地图状溃疡”。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虽然肠道病理变化较轻,但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发生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
3.慢性细菌性痢疾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而来。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新老病变相互混杂。
二、临床病理联系
(1)毒血症: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
(2)腹痛和腹泻:与炎症渗出和病变肠管蠕动增强有关。
(3)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与直肠壁受炎症刺激有关。
(4)中毒性休克:严重的毒血症引起,多发生于2~7岁的小儿。
2002-1-92.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主要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答疑编号21100201】
答案:C
第三节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伤寒的本质是肉芽肿性炎。
一、伤寒的病理变化
(一)肠道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分四期,每期持续时间为一周。
1.髓样肿胀期: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似脑沟回,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典型。镜下巨噬细胞增生明显,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成的结节称伤寒肉芽肿。
2.坏死期:淋巴组织中心和局部粘膜组织发生坏死。
3.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孤立淋巴小结病变形成的溃疡为圆形。
4.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性缺损,边缘上皮再生。
(二)肠道外病理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由于巨噬细胞增生活跃,引起相应组织器官肿大。镜下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状坏死;
心肌纤维:颗粒变性,甚至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也可发生颗粒样变性;
皮肤玫瑰疹;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凝固性坏死(蜡样变性)。
二、临床病理联系
由于毒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持续高热;
中毒性心肌炎可引起相对缓脉、肠道病变引起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右下腹痛等临床表现;
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第二周起为阳性且逐渐增高,在第3~5周阳性率可达85%;
若伤寒杆菌在患者胆囊内长期繁殖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肠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肠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练习题:
A.溃疡呈环形与肠的长轴垂直
B.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
C.溃疡呈烧瓶状口小底大
D.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
E.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2000-1-125.肠伤寒的肠溃疡特征
【答疑编号21100202】
答案:B
补充:裂隙状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炎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流脑的本质是脑膜的化脓性炎!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
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使脑回、脑沟模糊不清;
脑顶部及脑底部积脓;
由于炎性渗出物的阻塞,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脑室扩张。
镜下:
蛛网膜、软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纤维素;
严重病例在近脑膜的脑组织处亦可出现化脓性炎症,称脑膜脑炎。
二、临床病理联系
(1)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
(2)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项强直和屈髋伸膝征(Kenig征)阳性。
(3)脑脊液改变:压力升高,呈脓样,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含量增多,糖减少,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及脊髓的变质性炎;
传播媒介为蚊(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乙脑的本质是脑实质的病毒性炎。
一、病理变化
病变范围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但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及丘脑最严重;脊髓病变最轻。
(一)肉眼观:脑回变宽,脑沟变窄。脑灰质内见散在分布的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二)乙脑的镜下改变(重要!)
1.变质性改变:
变性:表现为神经细胞胞体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偏位。
坏死:重者神经细胞出现核浓缩、碎裂和溶解。软化灶形成,病变严重时,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卫星现象: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之为卫星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中性粒细胞侵入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2.渗出性改变: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并有多量淋巴细胞呈袖套样浸润,称血管淋巴套。
3.增生性改变:小胶质细胞增生,可呈弥漫性或形成局灶性的胶质结节,多位于小血管及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二、临床病理联系
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
颅神经核受损引起相应的颅神经麻痹症状;
脑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呕吐等;
严重时可致脑疝形成,常见的有小脑扁桃体疝和海马回疝。
2000-1-74.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血管套形成 C.软化灶
D.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
E.胶质细胞增生
【答疑编号21100203】
答案:D
第六节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尾蚴引起的损害:尾蚴性皮炎。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以单核细胞为主。
(二)童虫引起的损害:童虫在体内移行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以肺组织受损最明显。
(三)成虫引起的病变:大量吞噬有黑褐色血吸虫色素的巨噬细胞出现。死亡虫体周围可见组织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
(四)虫卵引起的病变:是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病变。
主要发生在大肠壁和肝脏,其病变表现为(急、慢性虫卵结节):
1.急性虫卵结节:急性坏死、渗出性病灶。
结节中央有一个或几个成熟虫卵,周围为颗粒状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似脓肿,又称嗜酸性脓肿。继而虫卵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后期,虫卵周围出现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少,形成晚期急性虫卵结节。
2.慢性虫卵结节:肉芽肿性炎。
急性虫卵结节内的毛蚴死亡后,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虫卵周围被类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包围,病变似结核,但无干酪样坏死,又称假结核结节。最后结节纤维化。
二、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1)肝脏
病理变化:血吸虫性肝硬化,但无明显的假小叶形成是其特点。
后果:窦前性门脉高压,在临床上较早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静脉曲张等体征。
(2)肠道:
病理变化:急性虫卵结节形成。粘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坏死,溃疡形成。
后果: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便。慢性期因虫卵反复沉积,溃疡反复形成,最后导致肠壁纤维化或息肉形成,严重者可致肠腔狭窄和梗阻。
总 结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三、炎症
四、肿瘤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六、呼吸系统疾病
七、消化系统疾病
八、泌尿系统疾病
九、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十、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二篇:病理学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课程复习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血吸虫病
掌握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基本病理变化;肝吸血虫病及肠吸血虫病。
熟悉 尾蚴、童虫和成虫引起的病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 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卵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1.病因及感染途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常见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在我国只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2.病理变化
2.1虫卵引起的损害为本病最主要病变。
2.1.1虫卵沉着部位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壁、直肠壁、肝。异位沉积于脑、肺等处。
2.1.3病变特点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中央为1~2个成熟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体(Hoppli现象),周围为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2)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在嗜酸性脓肿的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层,其间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虫卵崩解,破裂;单核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肉芽肿类似的病变。
(4)纤维化结节:假结核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死亡虫卵钙化。2.2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
2.3童虫引起的损害 一过性肺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4成虫引起的损害 血栓性静脉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炎、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死亡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3.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1肝脏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2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最重,急性期易形成大小不
一、不规则的浅表溃疡,慢性期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腹痛、腹泻、脓血便,急性期在粪便中可见虫卵,慢性期出现肠狭窄、肠梗阻,可发生癌变。
3.3脾脏肿大。
链接
(1)窦前性门脉高压和窦后性为主的混合性门脉高压的比较(表16一1)
(2)血吸虫色素
(3)消化道溃疡的比较(表16—2)
(4)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比较(表16—3)
(5)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血吸虫虫卵进入机体后,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诱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
I型及Ⅳ型变态反应造成损伤→尾蚴性皮炎(尾蚴损害)。
机械性损伤、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引起损伤→过性肺炎(童虫损害)逃避了免疫攻击,成虫代谢产物造成损伤→成虫损害
第三篇:二班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教案
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教案
二(4)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蛔虫病、蛲虫病的危害及掌握其防治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
1、弄清蛔虫病、蛲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小学生应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粪便无害化处理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导入:你们小时候生过虫吗?你们平常有没有无缘无故肚子疼?肠道寄生虫病是儿 童多发病。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
2、出示阅读提纲:
①蛔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②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防治? ③为防治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应养成什么卫生习惯?
3、默读并在书上划出有关答案,打上题号。
二、讲授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一)认识蛔虫、蛲虫
(二)研究蛔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传染途径,谁能告诉教师,蛔虫是怎样跑到人体内的蛔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虫卵或成虫。虫卵污染蔬菜、瓜果、泥土,当人们生吃不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饮食卫生,就会感染蛔虫病。
2、讨论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蛔虫病的人,会出现什么症状?你有过生蛔虫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 ②蛔虫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强调: ①由于虫卵随粪便排出,所以农民伯伯都会把粪便作无害处理,才进行施肥,这样做便可把虫卵杀死,以免污染蔬菜、农作物。? ②为防止反复感染,小朋友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三)研究蛲虫传染途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介绍蛲虫传染途径? 老师边介绍边板书:
雌虫产卵 粘上虫卵虫卵入口? 肛门---手指搔痒---吮手指、不洗手进食---人体感染
2、蛲虫病的危害及防治? ①患了蛲虫病,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②蛲虫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三、教师讲述,学生进行卫生行为辨析? 为预防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判断谁做得对?谁 做得不对?请打手势,(两手指交叉表示错,拇指、食指张开表示对,并说理由)
1、一群小朋友打完篮球不洗手拿起雪梨就吃(×)
理由:进食前应洗手。
2、农民用新鲜粪便施肥。(×)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有虫卵产生污染。(×)
3、小朋友饭前、便后洗手.4、小朋友剪指甲。
5、医生给捂着肚子的小朋友看病。
理由:小朋友患了肠道寄生虫病,要立刻看病吃药。
四、全课小结,订出卫生公约
第四篇:常见传染病教案
课题: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执教者: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丁正芳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的一部分内容,依据教参“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安排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常见病及其预防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传染病的流行、爆发,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在疾病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课标,这节课为B级水平,即学生能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第一课时中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所以第二课时从教学策略上说重心应该落在传染病的预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目标为:学生能概括出常见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以及从三个环节讨论出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具体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思辨交流过程中说出传染病的预防预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观念;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学情分析:
由于本次是借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甚了解。印象中,桃浦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我校的学生薄弱,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对常见传染病是有一定的切身体会和一定了解的,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感性认识。本着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设计理念开展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想想: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基于对重难点突破的思考,本着立足于教材用好教材,本着对热点新闻的高度关注,选用以下三个病例,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展开教学。
运用“艾滋病”病例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归纳出传染病流行传播的三大环节,并着重从传染源,传播途径的两大环节讨论学习预防的具体措施,并体悟“不歧视,平等对待艾滋病人”的重要性。
选用“乙型肝炎”病例展开学习,是由于全球乙肝的携带人数巨大,且中国又是乙肝携带者的第一大国,有效地预防对提高国民的健康品质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其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及其相似,所以此病例着重从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展开学习。
选用当今在全球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进一步探讨控制预防传染病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由个案到共性的学习。并且体悟“非洲离我们很远,传染病离我们很近”,体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
2、学生能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讨论出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具体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思辨交流过程中说出对传染病的预防预报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观念;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讨论出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具体方法。教学难点:树立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PPT;视频资料;学生活动纸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出示图片,组织学生回忆复习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1、观察图片
2、复习,回答问题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与预防措施
病例一:艾滋病
1讲述传染病流行的概念
2,组织学生讨论象艾滋病这样的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哪些环节? 3,组织学生思考讨论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具体预防措施
1,倾听,理解概念 2,讨论,回答问题 3,思考讨论
着重讨论比较“患者”和“艾滋病病原体携带者”的传染风险,感悟不歧视艾滋病病人的重要性
病例二:乙型肝炎
1,提问: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2,出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病毒携带者传播病毒的危害性是否更大?
3,活动:假如你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请你给国家疾控中心提提建议: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预防乙型肝炎从哪一个环节入手,是操作上相对简便而效度是最大的?为什么?具体怎么做?
4,组织学生讨论为预防常见传染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
1,回忆,回答 2,思考
3,思考,讨论,回答交流 4,讨论交流
病例三:埃博拉出血热 1,组织观看视频
2,活动:组织学生从视频出发,归纳全球在应对埃博拉病毒上的具体措施,给国家疾控中心写封信
3,出示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讲话以及中国对疫区的援助,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及很多其他国家未发现埃博拉病毒,为什么共同参与这场战役?”
1,观看视频 2,讨论,交流 3,思考,回答
感悟“非洲离我们很远,传染病离我们很近”“埃博拉与我们就一架飞机的距离”
拓展
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反思人类的行为
思考
感悟“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
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交流
六、板书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预防措施 传染源管理 传播途径切断
第五篇:预防常见传染病
预防常见传染病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培养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如何防止传染病。
教学内容:
增强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对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防病于未然,并懂得一些预防和应急措施。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分析讲解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而且能在人群中相互传播,引起暴发流行,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 流行性感冒、麻疹、乙肝、水痘、肺结核等。[师生互动]
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 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传染病和穿服装一样,一个人穿黄色的,最后越来越多的人穿黄色的服装,那么黄色就成了(学生“流行”)色,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切记:传染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如果暴发流行,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病的产生必须具有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才能产生.例如: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过程。如:通过空气,水,食物,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免疫力差的容易感染得病的人群。
1,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答: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2.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答: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措施 几种传染病的预防 乙肝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①血液传播。②医源性传播,包括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像一些消毒不严格的牙医诊所牙钻,内窥镜,污染的针,针灸 的针„„都会成为传播乙肝的重要途径;性传播。③母婴垂直传播。④日常接触传播。⑤有蚊虫叮咬等传播。
乙肝的预防措施有:
(1)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的措施。增强疫苗预防意识,根据需要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2)尽量减少输血。不是十分必须时不要输血。必须输血时要尽量用志愿者的合格血液。长期大量输血者,受血前1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再接受大量输血。
(3)使用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用他人的洗漱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尽可能到正规场所。
(5)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6)洁身自爱。(三)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四、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般是由病人及带菌者,借助于水、食物、密切接触和苍蝇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
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
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主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九字方针。具体如下:
1.患了肠道传染病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不得从事饮食业工作,以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2.疑似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带菌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隔离检查,预防性服药。饮食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要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物,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要保证清洁卫生水和安全食品的供应;饮食要清淡卫生,买来的熟食要重新加热煮透,不吃生小海水产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4.提高人体抵抗力。不要太疲劳,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接种甲肝疫苗、伤寒菌苗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