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1)业主提供的水量、水质等基础资料
(2)《室外给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3)《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7)《工业与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 138-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3)《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6)《建筑结构可靠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8)《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 08-9-2003)
(1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 50191-93)
(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助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
(23)《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0-90)(2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2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3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3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14050-1993)
(3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
(3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92)
(34)《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 08-93-2002)
(35)《控制室设计规定》(HG/T 20508-2000)(36)《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 20509-2000)
(37)《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 20511-2000)(38)《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 20512-2000)
(39)《土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4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4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4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
(4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4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98)
(4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
(49)《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82)
(5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3)其他适用于本工程的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
医院废水规范
(5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5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HJ2029-2013);(5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5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5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J49-88;
(5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6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50046-2002);(6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62)《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范》CECS91:97;(63)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郑州市的环保政策;
第二篇: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达到防止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 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埋城镇、工业与农业之间,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 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第1.0.5条 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与污泥处理和处置协调。
二、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污水和污泥。
三、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协调。
四、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五、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第1.0.6条 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第1.0.7条 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宜设置检测设施。
第1.0.8条 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9条 排水工程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备器材的质量和供应情况,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主要工艺,应首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第1.0.10条 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11条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排水量
第一节 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第2.1.1条 层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第2.1.2条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宜按表2.1.2采用。
注:(1)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插法求得。(2)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第2.1.3条 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的确定,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
第2.1.4条 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应很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
第2.1.5条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宜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第三章 排水管渠及其附属构筑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排水管渠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布置,分期建设。排水管渠应按远期水量设计。
第3.1.2条 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道路建筑情况、土质、地下水位以及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3.1.3条 管渠及其附属构筑物、管道接口和基础的材料,应根据排水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管内外所受压力、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并应尽量就地取材。
第3.1.4条 输送腐蚀性污水的管渠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第3.1.5条 当输送易造成管内沉析的污水时,管渠形式和断面的确定,必须考虑维护检修的方便。
第3.1.6条 厂区内的生产污水,应根据其不同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方法设置专用的污水管道,经常受有害物质污染的场地的雨水,应经预处理后接人相应的污水管道。第3.1.7条 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设计,应尽量考虑自流排出。计算水体水位时,应同时考虑现有的和规划的水库等水利设施引起的水位变化情况。当受水体水位顶托时,应根据地区重要性和积水所造成的后果,设置潮门、闸门或泵站等设施。
第3.1.8条 设计雨水管渠时,可结合城市规划,考虑利用湖泊、池塘调蓄雨水。
第3.1.9条 污水管渠系统上应设置事故排出口。
第3.1.10条 雨水管道系统之间或合流管道系统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连通管。必要时可在连通管处设置闸槽或闸门,连通管及附设闸井应考虑维护管理的方便。
第3.1.11条 设计污水管渠时,对每一独立系统或设置泵站的管道,宜在总出口处设置计量设施。
第四章 排水泵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水量配置。第4.1.2条 排水泵站宜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抽送会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4.1.3条 单独设置的泵站,根据废水对大气的污染程度、机组的嗓声等情况,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应与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保持必要距离,周围宜设置围墙,并应绿化。
第4.1.4条 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泵站,其入口处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出0.5m以上,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入口处设置闸槽等临时防洪措施。
第4.1.5条 泵站前应设置事故排出口。
第4.1.6条 泵站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立体交叉道路等重要地区的泵站,必须按二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备用的动力设施。
第4.1.7条 泵房的采暖、通风、噪声和消防的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4.1.8条 泵房至少应有一个能容最大设备或部件出入的门。第4.1.9条 抽送腐蚀性污水的泵站,其水泵和管配件等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第4.1.10条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泵站应根据当地地下水的水位和流量情况,适当考虑抽送地下水的设施。
第4.1.11条 在经常有人管理的泵房内,应设有通风,通讯设施的隔声值班室,对远离居民点的泵站,应根据需要适当设置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第5.0.1条 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一、在城镇水体的下游;
二、在城镇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三、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四、少拆迁,少占农田,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五、有扩建的可能;
六、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
七、厂区地形不受水淹,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八、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第5.0.2条 污水厂的厂区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并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第5.0.3条 污水厂的总体布置应根据厂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厂址地形、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
第5.0.4条 污水厂厂区内各建筑物造型应简洁美观,选材恰当,并应使建筑物和构筑物群体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
第5.0.5条 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第5.0.6条 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构筑物宜根据情况尽可能分别集中布置。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并应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各种管道以及养护维修管理的要求。
第5.0.7条 污水厂的工艺流程、竖向设计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
第5.0.8条 厂区消防及消化池,贮气罐、余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及其它危险品仓库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第5.0.9条 污水厂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堆放材料、备件、燃料或废渣等物料以及停车的场地。
第5.0.10条 污水厂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全厂总面积的30%。第5.0.11条 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7m,并应有回车道;
二、车行道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三、人行道的宽度为1.5~2m。
四、通向高架构筑物的扶梯倾角不宜大于45度。
五、天桥宽度不宜小于1m。
第5.0.12条 污水厂周围应设围墙,其高度不宜小于2m。工业企业污水站的围护可按具体需要确定。
第5.0.13条 污水厂的大门尺寸应能容最大设备或部件出入,并应另设运除废渣的侧门。
第5.0.14条 污水厂并联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
第5,0.15条 污水厂内各种管渠应全面安排,避免相互干扰,管道复杂时宜设置管廊,处理构筑物间的输水、输泥和输气管线的布置应使管渠长度短、水头损失小、流行通畅、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污水处理构筑物间的通连,在条件适宜时,应采用明渠。第5.0.16条 污水厂应合理地布置处理构筑物的超越管渠。第5.0.17条 处理构筑物宜设排空设施,排出的水应回流处理。第5.0.18条 污水厂的给水系统与处理装置衔接时,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给水系统的措施。
第5.0.19条 污水厂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为维持污水厂最低运行水平的主要设备的供电,必须为二级负荷,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
注:工业企业污水站的供电等级,应与主要污水污染源车间相同。第5.0.20条 污水厂应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设污水、污泥和气体的计量装置,并可设置必要的仪表和控制装置。
第5.0.21条 污水厂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污水厂的规模、工艺流程和管理体制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
第5.0.22条 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的附属建筑物宜与该工业企业的有关建筑物统一考虑。
第5.0.23条 位于寒冷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应有保温防冻措施。第5.0.24条 根据维护管理的需要,宜在厂区内适当地点设置配电箱、照明、联络电话、冲洗水栓、浴室、厕所等设施。第5.0.25条 高架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和避雷针等安全措施。
第六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6.1.1条 城市污水排入水体时,其处理程度及方法应按现行的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以及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上下游水体利用情况、污水的水质和水量、污水利用的季节性影响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6.1.2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一般可按表 6.1.2采用。
注:①表中SS表示悬浮固体量,BOD5表示五日生化需氧量。②活性污泥法根据水质、工艺流程等情况,可不采用初次沉淀。第6.1.3条 在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污水厂中,可设置调节水质和(或)水量的设施。第6.1.4条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的情况分别计算。当污水为自流进入时,按每期的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注: 曝气池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曝气池类型和曝气时间确定,曝气时间较长时,设计流量可酌情减小。
第6.1.5条 合流制的处理构筑物,除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设计外,尚应考虑雨水进入后的影响,一般可按下列要求采用:
一、格栅、沉砂池,按合流设计流量计算;
二、初次沉淀池,一般按旱流污水量设计,按合流设计流量校核,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三、第二级处理系统:一般按旱流污水量计算,必要时可考虑一定的合流水量;
四、污泥浓缩池、湿污泥池和消化池的容积,以及污泥干化场的面积,一般可按旱流情况加大10%~20%计算;
五、管渠应按相应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
第6.1.6条 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一般应按下列要求采用:
一、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20~35g计 算;
二、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35~50g计算;
三、生活污水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同类型工业已有资料采用,其悬浮固体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可折合人口当量计算;
四、在合流制的情况下,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合流污水中悬浮固体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应采用实测值。
五、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的水温宜为10~40℃,PH值宜为 6.5~9.5,有害物质不得超过本规范附录三规定的容许浓度,营养组合比(五日生化需氧量:氮:磷)可为100 :5:1。
第6.1.7条 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应少于2个(格),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
注:当污水量较小时,其中沉砂池可考虑l个(格)备用。第6.1.8条 处理构筑物的人口处和出口处宜采取整流措施。第6.1.9条 城市污水厂应根据排放水体情况和水质要求考虑设置消毒设施。
第七章 污泥处理构筑物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7.1.1条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流程应根据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选定,首先应考虑用作农田肥料。
第7.1.2条 城市污水污泥用作农肥时其处理流程宜采用初沉污泥与浓缩的剩余活性污泥合并消化,然后脱水;也可不经脱水,采用压力管道直接将湿污泥输送出去。污泥脱水宜采用机械脱水,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污泥干化场或湿污泥池。
第7.1.3条 农用污泥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的《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的规定,并经过无害化处理。
第7.1.4条 污泥处理构筑物个数不宜少于2个,按同时工作设计,污泥脱水机械可考虑一台备用。
第7.1.5条 污泥处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水应送入污水处理构筑物处埋。
附录一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一、本方法适用于具有10a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
二、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10、15、20、30、45、60、90、120min 共九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一般按0.25、0.33、0.5、1、2,3、5、10a统计。当有需要或资料条件较好时(资料年数≥20a、子样点的排列比较规律),也可统计高于10a的重现期。
三、取样方法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6~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子样按大小次序排列,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四、选取的各历时降雨资料,一般应用频率曲线加以调整。当精度要求不太高时,可采用经验频率曲线;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或指数分布曲线等理论频率曲线。根据确定的频率曲线,得出重现期、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三者的关系,即P.i.t关系值。
五、根据P.i.t关系值求解b、n、A1,C各个参数,可用解析法、图解与计算结合法或图解法等方法进行。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
即得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六、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一般按绝对均方差计算,也可辅以相对均方差计算。当计算重现期在0.25~10a时,在 一般强度的地方,平均绝对均方差不宜大于0.05 mm/min。在较大强度的地方,平均相对均方差不宜大于5%。
附录二 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注:(1)表列数字除注明者外,水平净距均指外壁净距,垂直净距系指下面管道的外顶与上面管道基础底间净距。
(2)采取充分措施(如结构措施)后,表列数字可以减少。(3)与建筑物水平净距: 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一般不小于2.5m(压力管不小于5.0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小于3.0m。
(4)与给水管水平净距: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不小于1.5m;给水管管径大于200mm时,不小于3.0m。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4m。当不能避免在生活给水管道上面穿越时,必须予以加固,加固长度不应小于生活给水管道的外径加4米。
(5)与乔木中心距离不小于1.5米;如遇现状高大乔木时,则不小于2.0米。
(6)穿越铁路时应尽量垂直通过。沿单行铁路敷设时应距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不小于5米。
第三篇: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前 言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更加完善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体系,更好地保护环境,防止疾病蔓延,保障人民健康,特制订《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我国多年来医院污水处理工程的实践运行经验,并吸收了国内医院污水处埋的科研成果,广泛地征求了医疗卫生部门和设计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标[1986]1649号“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现批准《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标准,编号为CECS07:88,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有关设计、施工单位和生产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上海市广东路17号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分技术委员会。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按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第1.0.2条 凡现有、新建、改造的各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被病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部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第1.0.3条 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符合排放标准时,须进行单独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下水道。
第1.0.4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医院污水处埋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1.0.5条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具有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并应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1.0.6条 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其出水水质必须符合《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等国家规定的要 求;排入地面水域的医院污水,还必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2.0.1条 医院的分项给水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确定。
第2.0.2条 医院的综合排水量、小时变化系数,与医院性质、规模、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亦可按照下列数据计算:
一、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400 ~ 600L/床〃d,k=2.O~2.2。二、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300 ~ 400 L/床〃d,k=2.2 ~ 2.5。
三、小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250 ~ 300L/床〃d,k=2.5。
第2.0.3条 在无实测资料时,医院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BOD5:60g/床〃d,COD:100~150g/床〃d,悬浮物:50~100g/床〃d 第2.0.4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应尽量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排放。
第2.0.5条 在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时,医院污水应与生活区污水、雨水分流;在采用二级处理流程时,部分生活区污水与医院污水合流进行处理。
第2.0.6条 医院污水处埋设施应有防腐蚀、防渗漏及防冻等措施。各种构筑物均应加盖,密闭时应有透气装臵。第三章 处理流程及构筑物
第3.0.1条 设计处理流程应根据医院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
一、当医院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采用一 级处理。
二、当医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 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应采用二级处理。
第3.0.2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可按下列确定: 一、一级处理工艺流程。二、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三、在设计管道时,应设臵事故超越管或采取相应措施。
四、在一级或二级工艺流程中,视需要条件确定水泵位臵。
第3.0.3条 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化处理构筑物、二次沉淀池、接触池等应分2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第3.0.4条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3.8.2条计算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第3.0.5条 医院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数计算确定。连续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为8~5h的污水平均数量。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为日污水量的1/2~1/4。注:重力式流程时,调节池容积可减少。
第3.0.6条 计量池有效容积,宜按最大时污水量的1/4计算。
第3.0.7条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中,当为重力式流程时,宜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第3.0.8条 当调节池与初次沉淀池合并设计时,均应满足调节与沉淀的要求。
第3.0.9条 初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沉淀时间按1.5~2.0h设计;
二、沉淀效率:BOD5为10~15%;SS为20~30%,三、沉淀池每人每日污泥量(千物质)按14~27g/床〃d 计;污泥含水率按95~97%计算;
四、污泥区容积,按2日污泥量计算。第3.0.10条 二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当用于生物膜法处理后,沉淀时间按1.5~2.5h设计; 表面水力负荷按1.0~2.0m3/m2*h设计;
二、每人每日污泥量7~19g;污泥含水率为96~98%;
三、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注:污泥量系指在100℃下烘干恒重的污泥干重。第3.0.11条 连续式消毒时,接触池容积应按下列参数确定:
一、污水在接触池中的接触肘间应按表3.0.11确定。医院污水消毒接触时间表 表3.0.11 医院污水类别 接触时间(h)
综合医院污水、含水量肠道致病值污水 含结核杆菌污水 >1 >1.5
二、当流量为重力式时,污水量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计算。当流程中采用污水泵提升时,污水 量应按水泵每小时实际出水量计算。第3.0.12条 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密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第3.0.13条 连续式接触池构造应根据下列要求设计:
一、接触池应加设导流板,避免短流。
二、接触池的水流槽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 : 1。
三、出口处应设取样口。第3.0.14条 生物转盘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生物转盘所需面积,宜按BOD5面积负荷计算。在无试验资料时,按下述参数计算: BOD5面积负荷: 12g/m2〃d ; 水力负荷:0.2m3/m2〃d
二、生物转盘的设计能力,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三、进入转盘时污水的BOD5浓度,应按经调节沉淀后的数值汁算。第3.0.15条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设汁负荷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
二、应用轻质、高强、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或小卵石、中波石棉瓦等做为填料。
三、填料厚度不宜低于1.5m。
四、曝气强度应按供氧量、混合和养护的要求确定。第3.0.16条 当采用其他生化法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
第四章 消毒剂及投加设备 第4.0.1条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污水的水质、受纳水体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投资和运行费用、药剂的供应情况、处理站与病房和居民区的距离,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宜采用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精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第4.0.2条 当污水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一、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30~50mg/L。二、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15~25mg/L。第4.0.3条 当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应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第4.0.4条 加氯机宜设臵两套,其中一套备用。第4.0.5条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第4.0.6条 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一、容积为40L的氯瓶:750g/h。
二、500kg的氯瓶: 3000g/h。第4.0.7条 加氯系统的管道材料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一、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严禁使用聚氯乙烯等不耐氯气腐蚀的管道。
二、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严禁使用铜、铁等不耐氯溶液腐蚀的金属管。第4.0.8条 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良好的支撑和足够的坡度。第4.0.9条 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第4.0.10条 氯溶液管路上的阀门应采用塑料隔膜阀。第4.0.11条 当采用现场制造的次氯酸钠消毒时,应选用电流效率高、盐耗与电耗低、运行寿命长、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第4.0.12条 盐溶液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前,应经沉淀、过滤处理。第4.0.13条 接触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管道、设备和配件都应使用耐腐蚀的材料。第五章 放射性污水处理 第5.0.1条 医院中产生的低放射性污水,如排入医院内的排水管道,且其放射性浓度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倍,或医院总排出口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第5.0.2条 当医院中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江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出的放射性污水浓度不得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倍;
二、应在设计和控制排放量时,取10倍的安全系数,三、应避开经济鱼类产卵区和水生生物养殖场;
四、经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内,且取水 区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必须低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
第5.0.3条 低放射性污水宜设衰变池处理,衰变池必须设计成推流式的,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 间,避免短流。第5.0.4条 当污水中含有几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时,污水在衰变池中的停留时间应根据各种物质分别计算确定,取其中最大值,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第六章 污泥处理 第6.0.1条 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第6.0.2条 污泥的处理与处臵方法,应根据投资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第6.0.3条 当污泥由槽车运至集中的处理没施进行处理时,有关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标准可遵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一87中的有关规定办理。第6.0.4条 当污泥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加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单位体积污泥中有效氯投加量为2.5 g/L设计。消毒时应充分搅拌混合。第6.0.5条 当采用高温堆肥法处理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合理配料,就地取材;
二、堆温保持在60O℃以上不少于1d ;
三、保证堆肥的各部分都能达到有效消毒;
四、采取防止污染人群的措施。第6.0.6条 当采用石灰消毒污泥时,必须使污泥的PH值提高到12以上,并存放7d以上。设计石灰投加量可采用15 g/L(以Ca(0H)2计)。第6.0.7条 在有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可采用加热法消毒,但应采取防止臭气扩散污染环境的措施。第七章 处理站 第7.0.1条 处理站位臵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臵、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第7.0.2条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设臵隔离带。第7.0.3条 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第7.0.4条 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臵。第7、0.5条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宜设加氯、化验、值班、修理、储藏、厕所及淋浴等房间。第7.0.6条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中有关章节设计。第7.0.7条 采用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做为消毒剂时,发生器必须设臵排氢管。为了保证安全,还必须在发生器间屋顶设臵排气管。排气管底与天花板相平,其直径根据发生器的规格确定。一般为φ300~500mm。附录一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 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 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在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附加说明 本规范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参加单位: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航空航天部七院 主要起草人: 萧正辉 王世聪 卢安坚 审查单位: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
第四篇: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6.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各级政府办公、各级司法部门、企、事业办公、各类科研、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等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7.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商业和服务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入口及门、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水平与垂直交通、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部分与客房部分、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位等相应设施。包括百货商店、综合商场、自选超市、菜市场、餐馆、饮食店、食品店、金融、邮电、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殡仪馆建筑等。
8.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文化和纪念性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询服务、出纳、目录厅、阅览室、阅读室、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室、视听室、公共厕所、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纪念物等建筑。
9.观演、体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观演和体育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前厅、休息厅、观众席、主席台、贵宾休息室、舞台、后台、排练房、化妆室、训练场地、比赛场地、观众厕所、演员、运动员厕所与浴室、售票处、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剧场、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礼堂、会议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溜冰馆、溜冰场、健身房等建筑。
10.交通、医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交通和医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站前广场、人行通路、庭院、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售票、联检通道、候机、车、船及中转区、行李托运、提取、寄存及商业服务区、登机桥、天桥、地道、站台、引桥、到达区、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理疗用房、公共厕所、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包括空港航站楼、铁路旅客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地铁客运站、港口客运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其他医疗、休养建筑。
11.学校、园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校和园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普通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史地、美术、书法、音乐教室、风雨操场、游泳馆、观展区、表演区、儿童活动区、室内外公共厕所、售票处、服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高等院校、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与中、小学及托幼、培智学校、聋哑和盲人学校、城市广场、公园、街心花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园与旅游景点等建筑。
12.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范围
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
13.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路的人行道、组团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14.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组团绿地(组团级)、儿童活动场。
15.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16.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规定
大、中型公共建筑大于2.00m,小型公共建筑大于1.50m,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大于2.00m;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大于1.50m;无障碍宿舍建筑大于1.50m。
17.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坡 度 1:20 1:16 1:12 1:10 1:8
最大高度(m)1.5 1.00 0.75 0.60 0.35
水平长度(m)30.00 16.00 9.00 6.00 2.80
18.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规定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80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50m;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大于0.90m;居住建筑走廊大于1.20m;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m。
19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旋转门一侧应另设残疾人使用的门;轮椅通行门的净宽应:
自动门大于1.00m、推拉门和折叠门大于0.80m、平开门大于0.80m、弹簧门(小力度)大于0.80m;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净宽;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20.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电梯门净宽大于0.80m、轿厢深度大于1.40m、轿厢宽度大于1.10m、轿厢正面和侧面设高0.80—0.85m的扶手、轿厢侧面设高0.90—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轿厢正面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21.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通道 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男厕所 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0.6-0.7m、高1.2m的安全抓杆,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
无障碍厕位 男、女公共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厕位面积不小于1.8x1.4m、入口净宽大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2.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设置位置 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的主要路段,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面积 大于2.00mX2.0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坐便器 高为0.45m,,两侧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挂衣钩 可设高1.20m的挂衣钩
呼叫按钮 距地面高0.40m—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3.设有观众席和听众席的公共建筑,应设轮椅席位
轮椅席位应设在便于到达和疏散及通道的附近;不得将轮椅席设在公共通道范围内;每个轮椅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10mX0.80m;
轮椅席位的地面应平坦,在边缘处应安装栏杆栏板;在轮椅席上观看演出和比赛的视线不应受到遮挡,但也不应遮挡他人视线;影剧院、礼堂、文化馆等观众席位数在1500以下的宜设2-4个轮椅位、体育馆和游泳馆(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以下的宜设4-6个轮椅位、体育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0以下的宜设6-10个轮椅位、小型场所和阅览室观众席位在500以下的宜设1-2个轮椅位。
24.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客房位置 进出方便,餐厅、购物和康乐设施的公共通道应方便轮椅到达
客房数量
(标准间)100间以下应设2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下的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上应设3间以上无障碍客房
客房内过道 出口及床前过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床间距不小于1.20m
客房门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卫生间 门扇向外开启,宽度不小于0.80m,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其它要求参照专用厕所标准执行
电器与家具 位置与高度应方便使用,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
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
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3)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4)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
5)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第五篇:制药厂污水处理设计
制药厂污水处理设计
摘要:通过对该污水水质分析在水处理工艺中选择最合适的工艺,使污水达到处理标准。关键词:废水水质,方案选择,流程
该制药厂采用发酵工艺生产药物,其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含有发酵残余物,硫酸盐,硝基苯,淀粉,废水的气味较大,且废水的颜色较深,污水流量Q:500m3/d,COD:20000mg/L,BOD5:9000mg/L,SS:500mg/L,NH3-N:200mg/L
1水质分析
该废水为制药厂排放的综合性生产废水,废水中含有发酵残余物、盐类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机物。这些废水水质具有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pH值变化大、悬浮物多、色度大、总盐量高等特点,并且废水中还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和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因为废水BOD/COD的比值为0.45 >0.3,说明废水中有机物可生化降解。BOD采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而降解率仅为14.4~78.6% ,COD采用的是强氧化剂,对大多数的有机物可以氧化到85~95%。
2方案选择
制药废水的处理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各种处理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
2.1物化处理
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等。
2.1.1混凝法
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方法,它被广泛用于制药废水预处理及后处理过程中,如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用于中药废水等。高效混凝处理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混凝剂。近年来混凝剂的发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发展,由成分功能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2.1.2气浮法
气浮法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新昌制药厂采用CAF涡凹气浮装置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适当药剂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
2.1.3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有结果显示,吸附预处理对废水的COD去除率达41.1%,并提高了BOD5/COD值。
2.1.4膜分离法
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和纤维膜,可回收有用物质,减少有机物的排放总量。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及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约能源。朱安娜等采用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分离实验,发现既减少了废水中洁霉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又可回收洁霉素。
2.1.5电解法
此法处理废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电解法又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2.2化学法处理废水:铁炭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深度氧化处理技术等。
2.2.1铁炭法
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步骤,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2.2.2Fenton试剂处理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盐(C2O42-)等引入Fenton试剂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加强。程沧沧等[10]以TiO2为催化剂,9 W低压汞灯为光源,用Fenton试剂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脱色率100%,COD去除 率92.3%的效果,且硝基苯类化合物从8.05mg/L降到0.41mg/L。2.2.3氧化技术
又称高级氧化技术,它汇集了现代光、电、声、磁、材料等各相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电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超声降解法等。2.3生化处理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好氧--厌氧组合等方法。2.3.1好氧生物处理
由于制药废水大多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时一般需对原液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且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很难直接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所以单独使用好氧处理的不多,一般需进行预处理。
深井曝气是一种高速活性污泥系统,该法具有氧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佳、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不存在污泥膨胀、产泥量低等优点。此外,其保温效果好,处理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保证北方地区冬天废水处理的效果。东北制药总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深井曝气池生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92.7%,可见用其处理效率是很高的,对出水达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AB工艺对BOD5、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其突出的优点是A段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和有毒物质具有较大的缓冲作用,特别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容积负荷高、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能力强、工艺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很多工程采用两段法,目的在于驯化不同阶段的优势菌种,充分发挥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生化效果和抗冲击能力。在工程中常以厌氧消化、酸化作为预处理工序,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哈尔滨北方制药厂采用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组合合理。
SBR法具有耐冲击负荷强、污泥活性高、结构简单、无需回流、操作灵活、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稳定、基质去除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等,适合处理水量水质波动大的废水。2.3.2厌氧生物处理
UASB反应器具有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优点。采用UASB法处理卡那霉素、氯酶素、VC、SD和葡萄糖等制药生产废水时,通常要求SS含量不能过高,以保证COD去除率在85%--90%以上。二级串联UASB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
水解池全称为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水解池较之全过程厌氧池有以下优点: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并利于维护;可将废水中的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改善原水的可生化性;反应迅速、池子体积小,基建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2.3.3组合技术
由于单独的好氧处理或厌氧处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厌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组合工艺在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耐冲击性、投资成本、处理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单一处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杨志勇等采用气浮一SBR·滤
池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耐冲击负荷能力高、不产生污泥膨胀,出水COD≤100 mg/L、BOD5≤30 mg/L、SS≤70 mg/L,而且该工艺运行费用较低、操作简单、易于维护。赵艳锋等采用接触氧化·气浮-多级生化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系统COD、SS、BOD5去除率分 别达95.7%、96.8%、99.8%,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运行稳定等优点。肖利平等采用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串联工艺处理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工艺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COD去除率达86%一92%H“。其它如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气浮-UBF-CASS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厌氧-好氧-气浮过滤及吸附-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等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方案一 预处理和SBR工艺
此工艺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一级物化处理采用格栅、调节池、沉砂池、气浮池,主要去除废水沉淀物,中和废水PH值,调节水质、水量。生化处理拟采用SBR工艺系统。工艺流程图:(1)
方案二 预处理和厌氧多循环反应器(HDIC)和CASS相结合工艺
预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格栅、斜板沉淀池和凋节水解池,其中调节水解池设置潜水搅拌,保证水质混合均匀。由于原水为制药废水,水解酸化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调节池集中排气,经活性炭吸附后外排。生化处理采用HDIC和CASS相结合工艺。工艺流程图:(2)
3流程确定
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500m3/d,处理出水需要达到国家指定的标准。与实际相结合,采用HDIC和CASS结合的工艺。因废水中BOD5/COD=0.45,可确定该废水生化性比较好。又有废水BOD5远远大于1000mg/L,所以采用厌氧处理技术是经济的。
工艺流程图见上图(2)。4说明
预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格栅、斜板沉淀池和凋节水解池,其中调节水解池设置潜水搅拌,保证水质混合均匀。由于原水为制药废水,水解酸化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调节池集中排气,经活性炭吸附。
生化处理为主体工艺,包括HDIC反应器和CASS反应池。
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栅渣、污泥及时外运处理。沉淀池以及CASS反应池产生的污泥浓缩后,经板框压滤机进一步脱水,泥饼可以直接外运。污泥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水回流至调节水解池重新进入处理系统,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参考文献
[1]钱易,米祥友.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叶婴齐.工业用水处理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3]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钱易,郝吉明.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同济大学.排水工程 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张自杰.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杨志勇,何争光,顾俊杰.气浮一SBB.滤池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7):104—5.
[8]赵艳锋,王树岩.高浓度制药废水处理实例[J].水处理技术,2008.34(3):84—7. [9]肖利平,李胜群,周建勇.等.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SBR串联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0,20(11):25—7.
[10]李向东,冯启言,于洪峰.气浮一水解一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环境工程。2005,23(3):17—8. [11]刘振刚.预处理一厌氧·好氧一气浮过滤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81—2.
[12]李巧萍.吸附一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处理安乃近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3,29(6):348—51.
[13]文鑫,陈卫中。任建军,等.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探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23(2):87—9.
[14]金兆丰,金志荣.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刘雨,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