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休克护理
休克病人护理
一、休克定义
休克(shock)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障碍和炎症介质产生为特征的,导致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或停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正常主要依靠三个因素: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血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二、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常见原因:急性大失血、大面积烧伤失血浆、严重失液等。
失血、失液、失血浆→全身血容量↓,短期失血达总血量20%→休克
休克的程度取决于失血量及速度。
2、感染性休克
常见原因: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大面积烧伤感染、尿路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中毒性菌痢等。
细菌/或产物(如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血循→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液滞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失入组织间隙→血容量↓→休克
3、心源性休克
常见 原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血栓或粘液瘤引起心内阻塞等。
心肌梗塞、心包填塞→心泵血功能↓→心输出量↓ →有效循环血量↓→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常见原因: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麻)、截瘫、剧烈疼痛、降压药过量等。
血管张力下降→血液淤积在扩张的血管床内→回心血量↓ →心输出量↓→灌注不足→休克
5、过敏性休克
常见原因:药物性、动物性、植物性致敏物质很多。
抗生素、血清制剂→机体→抗原抗体反应→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扩大→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血压↓→休克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分型
三、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又称休克早期、轻度休克 代偿期(轻度)表现:(1)神志清楚,精神紧张,烦躁不安。(2)口渴、皮肤粘膜苍白、轻度发凉(3)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脉博﹤100次/分、尚有力(4)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
(5)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抑制期,又称休克期,此期包括中度、重度休克 抑制期(中度)表现:(1)表情淡漠、反应迟钝,(2)很渴、口唇肢端发绀、皮肤湿冷,(3)脉快(100~200次/分)而弱、血压下降(收缩压70~90mmHg),脉压﹤20mmHg,呼吸急促。(4)尿量明显减少
抑制期(重度)表现:(1)意识模糊、甚至昏迷,(2)全身皮肤粘膜显著发绀,四肢厥冷过肘、膝,(3)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收缩压﹤70mmHg或测不到,呼吸急促表浅。(4)尿少或无尿(5)DIC—皮肤、粘膜瘀斑,消化道出血
四、心理状况
因为病人病情危重,监护仪器设备及抢救措施繁多,现场气氛异常紧张,易使病人感到病情严重面临死亡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五、休克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 : 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血压 : 血压在休克诊治中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的依据之一。
脉率 :脉率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前。休克指数帮助判断有无休克及轻重。尿量 :反映肾血液灌流情况。
﹤25ml/h,比重高—肾血管收缩和供血不足; ﹥30ml/h—休克已纠正;
﹤20ml/h,比重低—有急性肾衰可能。
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20ml/h,比重低—有急性肾衰可能。
六、休克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2、神志异常
3、皮肤粘膜改变
4、脉搏和血压异常
5、尿量减少或无尿 救治措施
七、休克的救护原则
1、去除病因,恢复有效循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促进心功能和正常代谢的恢复。
2、积极院前急救: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动
(1)体表大血管出血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病人静卧,保持¡°V¡±字形体位或平卧位;
(4)及早建立静脉通道;
(5)保暖不加温;
(6)有骨折时,妥善固定。
3、有效控制病因
积极有效控制病因,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
(1)失血性休克:迅速控制出血,外出血应用包扎、止血带和手术清创止血;内出血应用内科方法止血或手术控制出血。
(2)感染性休克:尽早清除感染灶,应用抗生素。(3)创伤性休克:针对主要因素处理。
(4)心源性休克:处理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强心等。(5)过敏性休克:抗过敏抑制变态反应。
4、补充血量:扩容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
原则:需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
(1)扩容首选平衡盐溶液;预防休克选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已休克用碳酸氢钠等渗盐水;全血用于出血性休克;血浆用于烧伤休克;中右是最常用的血浆增量剂。低右降血粘、DIC ;高渗盐抗休克
1)扩容常用液体
晶体溶液:适用除心源性休克外各类休克初期治疗
。乳酸林格液、碳酸氢钠等渗盐水(平衡盐液);生理盐水、林格液3%~7.5%氯化钠溶液
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血浆、人体白蛋白、全血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目前对酸碱失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毋碱
①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从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供氧;②碱中毒使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组织缺氧加重。
不主张早期使用碱性药物:经充分扩容后,酸中毒仍严重,可使用碱性药物,常选5%碳酸氢钠溶液。
(2)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1)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前提下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脏器灌注;
2)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脑灌注,同时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灌注;
3)血管活性药物按其作用分为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3)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间羟胺、新福林、甲氧胺等。
适用:Bp<50mmHg,危及心脑血供而又不能立即输液,过敏性休克或充分扩容仍Bp<60mmHg。
(4)血管扩张剂
1)多巴胺、酚妥拉明、阿托品、654-2和异丙肾等,2)必须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3)低浓度、慢滴速,4)临床上常将多巴胺与间羟胺合并使用。
八、救治措施
1、皮质类固醇: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严重休克。主要作用:
①阻断α-受体兴奋,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②保护细胞溶酶体,防止溶酶体破裂
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
④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止白细胞凝集
⑤促进糖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
主张早期、短程、大剂量使用
地塞米松:首次40mg静滴, 以后6h20mg, 不>48h2、心肺功能支持:
①心功能支持:强心药常用中等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西地兰等。
②肺功能支持:保持呼吸通畅,适当镇静、镇痛和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辅助或控制
呼吸。
3、治疗DIC:对诊断明确的可用:
①肝素抗凝:
一般1.0mg/kg,6小时一次抗纤溶药物:②氨甲苯酸、6-氨基己酸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③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右
4、其他类药物:
①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②吗啡类拮抗剂:纳络酮;
③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④调节体内前列腺素:前列环素(PGI2); ⑤增加细胞内能量,恢复细胞膜钠-钾泵作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I2)
九、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急救:止血、固定骨折、必要时用抗休克裤;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4、安置适宜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或平卧位;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开放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
6、维持正常体温:保暖但不加温;
7、防止损伤及感染;
8、防止并发症;
9、做好必要术前准备;
10、加强监测;
11、神志改变:反映脑部血液灌注和缺氧程度;
12、皮肤色泽、温度:反映体表血液灌注情况。
13、生命体征 ①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休克,②脉搏:休克时P增快,常出现在P下降之前,③呼吸
呼吸﹥30次/分或﹤8次/分—病情危重,④体温 一般偏低,感染性休克体温突然﹥40℃ 或﹤36℃—病情危重;
14、尿量:反映肾血流灌注是否良好。
15、中心静脉压(CVP):反映血容量及右心功能。
16、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17、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18、心电图(ECG)
19、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测定
20、扩充血容量护理
(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静脉切开
(2)控制补液量和速度:①输液量和速度的掌握对纠正休克十分重要 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最好有CVP监测,随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1、药物治疗护理
(1).充分容量复苏及酸中毒纠正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常将缩血管与扩血管药物联合应用: 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硝普纳联合静脉滴注(3)低浓度慢速开始
开始5分钟测血压1次,平稳后改为15~30分钟1次
(4)严防液体外渗
如外渗,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外渗部位用0.25%普鲁卡因作血管周围组织封闭
(5)应用强心药最好有心电监测
十、休克的预防
对容易发生休克的疾病,须加强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休克的发生: 创伤病人:尽快止痛、止血及骨折固定
急性失血、失液较多的病人:早期输液、穿抗休克裤
使用过敏性药物、血液制品时:做好过敏试验,备好抢救药物 严重感染病人:协助医生处理感染病灶,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
第二篇:休克护理
第四节 休克护理
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⒈休息患者取平卧位或休克位,避免搬动,注意保暖。
⒉根据病情,必要时专人护理,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严格交接班。⒊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应用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给以约束具。
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酌情给
氧,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⒌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
⒍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保留导尿。
⒎根据病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对失血、失液者尽快补充血容量,常用二条或三条通路输
液,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速度宜慢,以防止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
⒏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
三、病情观察
⒈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肢端温、湿度,有无花斑及淤斑,如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青紫提
示微循环灌注不足;如前胸和腹部有出血点提示早期发生DIC;手足发凉,见于休克早期,四肢厥冷,提示休克严重。
⒉注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
⒊注意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皮肤弹性、呼吸气味、节律等变化,以判断有
无水、电解质紊乱。
⒋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
⒈应用升压药时,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浓度。
第三篇:休克护理查房
第三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的主要护理诊断以及 休克的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3、了解休克微循环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评估。
2、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学习难点
休克的评估。
本章内容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晕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索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莺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穿孔等情况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体积的40%),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及严萤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最扩大。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收缩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减少。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温度降低,故叉称为冷休克(cold shock)。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创伤性和太多数(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均属此类,临床上最常见。
(2)高排低阻型休克:叉称高动力型休克(hyperdynamic shock),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使皮肤温度升高,故叉称暖休克(warm shock)。部分感染性(革兰阳性菌)休克属于此类。
【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及继发性损害是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1、微循环障碍
根据微循环障碍的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三期。
(1)微循环收缩期:又称为缺血缺氧期。当机体有效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索分泌增加等反应,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并选择性地使外周(如骨骼肌、皮肤)小血管和内脏(如肾和肠道)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以保证重要内脏器官的供血。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道开放,增加了回心血量。随着真毛细血管网内血量减少,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血管外液进入血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循环血量。故称此期为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叉称为淤血缺氧期。随休克发展,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而处于缺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而后括约肌由于对酸性物质耐受力较强而仍处于松弛状态,致大量的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引起管内静水压升高及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内脏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
(3)微循环衰竭期:又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由于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加之酸性环境中的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与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而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btr coagulation,DIC)。随着各种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严重缺氧、加之酸性代谢产物和内毒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多种水解酶,造成组织细胞自溶、死亡,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受损。此期称为休克失代偿期。
2、代谢改变
休克引起的应激状态使儿茶酚胺大最释放,促进高血糖素生成并抑制胰岛索分泌,以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同时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水平升高。血容量降低,促使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通过肾使水、钠潴留,以保证有效血容量。
在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的状态下,体内葡萄糖以无氧酵解为主,产生的三磷腺苷(ATP)大大减少,而丙酮酸和乳酸产生过多,同时肝因灌注量减少,处理乳酸的能力减弱,使乳酸在体内的清除减少而血液内含量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时蛋白质分解加速,可引起血中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含量增加。
无氧代谢引起ATP产生不足,致细胞膜的钠一钾泵功能失常。细胞外钾离子无法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外液却随钠离子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外液减少及细胞过度肿胀而变性、死亡。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等细胞器受到破坏时可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细胞自溶和组织损伤,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蛋白酶,可使组织蛋白分解而生成多种活性肽,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加重休克。
3、内脏器官的继发损伤
由于持续的缺血、缺氧,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导致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若2个或2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衰竭,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休克病人的主要死因。
(1)肺: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可使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升高,继发肺泡萎陷而引起肺不张,进而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2)肾:休克时儿茶酚胺、血管升压素和醛同酮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和肾滤过率降低.致水、钠潴留,尿量减少。此时,肾内血流重新分布并主要转向髓质,致肾皮质血流锐减,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3)心:由于代偿,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或舒张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一旦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和心力衰竭。此外,休克时的缺血缺氧、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等均可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4)脑:休克晚期,由于持续性的血压下降,脑灌注压和血流最下降可引起脑缺氧并丧失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毛细血管周围胶质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升高致血浆外渗可引起继发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5)肝:肝灌注障碍使单核一巨噬细胞受损,导致肝解毒及代谢功能减弱井加重代谢紊乱及酸中毒。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及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内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区可发生坏死而引起肝功能障碍,病人可出现黄疽、转氨酶升高等.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和肝衰竭。
(6)胃肠道:缺血、缺氧可使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或卜消化道出血。由于肠的屏障结构和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毒素易位,病人可并发肠源性感染或毒血症。
【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1、休克前期
失血量低于20%。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钟),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a(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人休克期。
2、休克期
机体失血量达20%~40%。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3、休克晚期
机体失血量超过40%。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因血流动力学有低动力型或高动力型改变而各异。前者表现为冷休克,后者则表现为暖休克。冷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病人表现为体温降低、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或嗜睡、面色苍白、发绀呈花斑样、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降低、脉压缩小和尿量骤减。暖休克在临床较少见,仅见于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为外周血管扩张;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面色潮红、手足温暖、血压下降、脉率慢而有力。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休克加重时也可转变为冷休克,至晚期甚至可因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瘫痪
而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
【辅助检查】
血、尿和粪常规、生化、出凝血机制和血气分析检查等可了解病人全身和各脏器功能状况。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测定有助判断循环容量和心功能。
1、实验室检查
(1)血、尿和粪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降低可提示失血,反之则提示失液;血细胞比容增高提示有血浆丢失。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提示感染的存在。尿比重增高常表明血液浓缩或容量不足。消化系统出血时粪便隐血阳性或呈黑便。
(2)血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检查、动脉血乳酸盐、血糖、血电解质等检查,可了解病人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细胞缺氧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程度等。
(3)凝血机制,包括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I、凝血酶原时间及其他凝血因子。当血小板低于80×109/
1、[凝血]因子I少于1、5g/I.,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秒以上时应考虑DIC的发生。
(4)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了解酸碱平衡状况。休克时,因缺氧和乏氧代谢,可出现pH和PaO2降低,而PaCO2明显升高。若PaCO2超过5.9~6.6kPa(45~50mmnHg)而通气良好,提示严重肺功能不全。PaCO2高于8kPa(60mmHg)、吸人纯氧后仍无改善,提示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影像学检查
创伤者,应视受伤部位作相应部位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骼、内脏或颅脑的损伤。
3、B超检查有助于发现部分病人的感染灶和引起感染的原因。
4、血流动力学监测
(1)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其变化可反应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2O)。CVP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增高提示有心功能不全。
(2)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右心房压力。PCWP降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增高提示肺循环阻力增加。
(3)心排出量(Cardic output,CO)和心排血指数(cardic index,CI):通过Swran-Ganz漂浮导管、应用热稀释法可测CO。休克时,CO多见降低,但某些感染性休克者可见增高。
5、后穹隆穿刺
育龄妇女有月经过期史时应作后穹隆穿刺,可抽得不凝血液。
【处理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纵灌注,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代谢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lple 0rgan dysfunctlon syndrome,MODS)。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感染性休克.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原则是在抗休克同时抗感染。
1急救 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
(1)处理原发伤、病:包括创伤处包扎、固定、制动和控制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或扎止血带等,必要时可使用抗体克裤(military antishock trousers,MAST)止血。抗休克裤,充气后对腹部与腿部加压,可促使血液回流,改善重要脏器的供血,同时可通过局部压迫作用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为病人松解领扣等,解除气道压迫;使头部仰伸,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严重呼吸困难者,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
(3)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岛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4)其他:注意保暖,必要时应用镇痛剂等。
2、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也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
缺氧状态的关键。原则是及时、快速、足量。在连续监测血压、CVP和尿量的基础上,判断补液量。输液种类主要有两种: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先输入扩容作用迅速的晶体液,再输人扩容作用持久的胶体液,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或输入新鲜全血。近年来发现3%~7.5%的高渗盐溶液在抗休克中也有良好的扩容和减轻组织细胞肿胀的作用,可用于休克复苏治疗。
3、积极处理原发病由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多存在需手术处理的原发病变,如内脏大出血、消化道穿孔出血、肠绞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腹腔脓肿等。对此类病人,应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手术处理原发病变,才能有效纠正休克。有时甚至需要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施行手术,以赢得抢救时机。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在休克早期,由于过度换气,病人可出现短暂的呼吸性碱中毒,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导致组织缺氧加重,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病人很快进人代谢性酸中毒。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解离,从而增加组织氧供,有利休克复苏。处理酸中毒的根本措施是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适时和适量地给予碱性药物。轻度酸中毒病人,随扩容治疗时输入平衡盐溶液所带人的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和组织灌流的改善,无需应用碱性药物即可得到缓解。但对酸中毒明显、经扩容治疗不能纠正者,仍需应用碱性药物,如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扩容治疗。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既能迅速提升血压,叉能改善心脏、脑血管、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组织灌注。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收缩剂、扩张剂及强心药物三粪。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普遍处于收缩状态,虽可暂时升高血压,但可加重组织缺氧.应慎重选用。临床常用的血管收缩剂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等。血管扩张剂可解除小动脉痉挛。关闭动静脉短路,改善微循环,但可使血管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而致血压下降,故只能在血容量已补足而病人发绀、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等循环障碍未见好转时才考虑使用。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酚妥拉明、酚苄明、阿托品、山茛菪碱等。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强心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毛花苷C(西地兰)等。
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为兼顾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临床常将血管收缩剂与扩张剂联合应用。
6、改善微循环
休克发展到DIC阶段,需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用量为l.0mg/kg每6小时1次。DIC晚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机能亢进,可使用抗纤溶药。如氨甲苯酸、氨基己酸、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阿司匹林、双嘧达奠(潘生丁)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7、控制感染
包括处理原发感染灶和应用抗菌药。原发感染灶的存在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应尽早处理才能彻底纠正休克和巩固疗效。对病原菌尚未确定者,可根据临床判断应用抗莆菌药;对已知致病菌种者,则应针对性选用敏感的抗菌药,以提高抗菌效果和减少耐药性。
8、应用皮质类固醇 对于严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主要作用是:
(1)阻断a-受体兴奋作用,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2)保护细胞内溶酶体,防止细胞溶酶体破裂。
(3)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4)增进线粒体功能.防止白细胞凝集。
(5)促进糖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一般主张大剂量静脉滴注,如地塞米松1~3mg/kg,一般只用1~2次,以防过多应用引起不良反应;但对严重休克者,可考虑适当延长应用时问。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与相关因素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因严重烧伤、损伤或感染等引起的大量失血和失液。病人受伤或发病后的救治情况。
2、身体状况评估病人全身和辅助检查结果,了解休克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重要器官功能。
(I)全身
1)意识和表情:病人有无呈兴奋或烦躁不安状态;有无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刺激有无反应。
2)生命体征:①血压:病人的血压和脉压是否正常。②脉搏;休克早期脉率增快,加重时脉细弱。临床常根据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0.5为休克;>1.0~l.5表示休克;>2.0为严重休克。③呼吸:呼吸次数及节律,有无呼吸急促、变浅、不规则;呼吸增至30次/分钟或8次/分钟以下表示病情危重。④体温:病人体温是否偏低或高热。多数病人体温偏低,感染性休克病人有高热,若体温突升至40℃以上或骤降至36℃以下,常提示病情危重。
3)皮肤色泽及温度:病人皮肤和口唇黏膜有无苍白、发绀、呈花斑状、四肢湿冷或干燥潮红、手足温暖。补充血容量后,四肢有无转暖、皮肤变干燥。
4)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若病人尿量少于25ml/h,表明血容量不足。尿量大于30ml/h,表明休克有改善。
(2)局部:有无骨骼、肌和皮肤、软组织的损伤,有无局部出血及出血量。腹部损伤者有无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异位妊娠破裂者的后穹隆穿刺有无不凝血液。
(3)辅助检查 了解各项实验室相关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结果,以助判断病情和制定护理计划。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休克病人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加之抢救过程中使用的监护仪器较多,易使病人和家属产生病情危重及面临死亡的感受,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或恐惧,护士应注意评估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及对治疗和预后的了解程度,并了解引起其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微循环障碍、缺氧和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3、体温异常与感染、组织灌注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侵人性治疗有关。
5、有皮肤受损和意外受伤的危险与微循环障碍、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体液维持平衡,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眯量正常,面色红润、肢体温暖。
2、病人微循环改善,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血气分析结果维持在正常范围。
3、病人体温维持正常。
4、病人未并发感染或感染发生后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5、病人未发生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
1、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被通道,大量快速补液(除心源性休克外)。若周围血管萎陷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同时监测CVP。
(2)合理补液:根据心、肺功能、失血、失液量、血压及CVP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若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低时,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应予以快速大量补液;若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病人有心功能小全或血容量超负荷,应减慢速度,限制补液量,以防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
(3)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CVP变化,并观察病人的意识、面唇色泽、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尿量变化。病人意识变化可反映脑组织灌流情况,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提示病情好转。皮肤色泽、温度可反映体表灌流情况,若病人唇色红润,肢体转暖,则提示休克好转。
(4)准确记录出人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人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人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动态监测尿量与尿比重:留置尿管,并测定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尿量可反映肾灌流情况,是反映组织灌流情况最佳的定量指标.若病人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转。尿比重还可帮助鉴别少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衰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改善组织灌注,促进气体正常交换
(1)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膈肌下移促进肺扩张,并可增加肢体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内脏器官的血供。
(2)使用抗体克裤:休克纠正后,为避免气囊放气过快引起低血压,应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并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若发现血压下降超过5mmHg,应停止放气并重新注气。
(3)用药护理
1)浓度和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并用心电监护仪每5~l0分钟测1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1次。
2)监测:根据血压测定值调整药物浓度和滴速,以防血压骤升或骤降引起不良后果。
3)严防药液外渗:若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注部位,并用0.25%普鲁卡因封闭穿刺处,以免发生皮下组织坏死。
4)药物的停止使用:血压平稳后,应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5)其他: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等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4)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1)改善缺氧状况:经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监测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面唇色泽变化.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及呼吸功能。若发现病人呼吸频率>30次/分钟或<8次/分钟,提示病情危重;若病人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PaCO2~<8kPa(60mmHg),吸氧后无改善,则提示已出现呼吸衰竭或ARDS,应立即报告医师,积极做好抢救准备和协助抢救。
3)避免误吸、窒息:对昏迷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或置人通气管,以防舌后坠或呕吐物、气道分泌物等误吸引起窒息。有气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时应予以及时清除。
4)维持呼吸遭通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定时做深呼吸,协助拍背,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应及时吸痰;定时观察病人的呼吸音变化,若发现肺部湿啰音或喉头痰鸣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病人定时作双上肢运动。促进肺扩张,改善缺氧状况。
3、观察和防治感染 休克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病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应注意预防。严重感染病人应及时予以控制感染。
(1)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执行各项护理操作。
(2)按医嘱合理应用有效抗菌药。
(3)避免误吸:对于神志淡漠或昏迷病人,应置其头于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误吸导致肺部感染。鼓励病人定时深呼吸,定时翻身、拍背并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每日3次采用糜蛋白酶稀释液作雾化吸人,以利痰液稀释和排出。
(4)按常规加强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道感染。
(5)有创面或伤口者,注意观察,及时清洁和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或伤口清洁干燥。
4维持正常体温
(1)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密切观察其变化。
(2)保暖:休克病人体表温度多有降低,应予以保暖。可采用加盖棉被、毛毯、调节病室内温度等措施进行保暖。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提升病人体表温度,以避免烫伤及皮肤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而加重组织缺氧及引起重要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
(3)降温:对高热的休克病人应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此外,应注意病室内定时通风以调节室内温度;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等,并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和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4)库存血的复温:失血性休克病人常需快速大量输血,但若输入低温保存的库存血易使病人体温降低,故输血前(尤其冬季)应注意将库血置于常温下复温后再输入。
5、预防皮肤受损和意外受伤
(1)预防压疮病情许可时,为病人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
(2)适当约束: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输液肢体宜用夹板固定;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定于床旁,避免病人将输液管道或引流管等拔出。
【护理评价】
1、病人体液是否得以平衡,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和尿量正常。
2、病人微循环是否改善、呼吸平稳、血气分析值维持在正常范围。
3、病人体温是否维持正常。
4、病人是否发生感染,或感染发生后被及时发现和控制。
5、病人有无发生压疮或意外受伤。
【健康教育】
1、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损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2、了解和掌握意外损伤后的初步处理和自救知识。如伤处加压包扎止血等。
3、发生高热或感染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四篇:第三章休克护理
第三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不论休克是由何因素引起,共同的基本病理改变是:
A.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B.心排出量减少 C.血管扩张 D.血容量减少 E.静脉压下降 2.休克代偿期的表现是:
A.血压稍升高,脉搏、脉压正常 B.血压稍降低,脉搏、脉压正常 C.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无变化 D.血压稍升高,脉搏快、脉压缩小 E.血压稍降低,脉搏快、脉压缩小
3.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P100次/min,BP100/85 mmHg,应考虑: A.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以上都不是 4.纠正休克病人的代谢性酸中毒应选用
A.碳酸氢钠 B.乳酸钠 C.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D.水解蛋白 E.低分子右旋糖酐 5.休克病人的合理体位是:
A.头低足高位 B.平卧低头位 C.半坐卧位
D.平卧位或上身和下肢适当抬高10~30度 E.以上都不是 6.失血性休克患者四肢厥冷,在护理中应:
A.热水袋加温 B.保持正常体温 C.给血管扩张剂使皮肤血管扩张
D.用酒精擦洗,使皮肤血管扩张 E.电热毯加温 7.抢救休克病人(成人)时,至少每小时应保持尿量:
A.60毫升 B.50毫升 C.40毫升 D.30毫升 E.20毫升 8.休克病人在扩容疗法的护理中发现血压低,中心静脉压正常,正确的处理是
A.加快输液 B.减慢输液 C.加快输液,用血管收缩剂
D.使用扩血管药物 E.做补液试验
9.急性肠梗阻易引起何种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低血容量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 10.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0.49kPa时提示:
A.血容量正常不需输液 B.血容量不足需加快输液 C.心功能不全需减慢输液 D.肾功能不全需限制输液 E.周围血管收缩需用扩血管药 11.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A.维持正常代谢所需的血量 B.全身血容量
C.包括存在于肝、脾、和淋巴窦及停滞于微循环中的血量
D.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E.以上都不是
12.休克病人扩容治疗应首选:
A.生理盐水 B.5%葡萄糖等渗盐水 C.5%葡萄糖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E.平衡盐溶液 13.抗休克最基本的措施是:
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抗生素
D.增强心脏功能 E.扩充血容量 14.休克早期脉压降低常已显示:
A.心排血量、血管紧张度正常 B.心排血量、血管紧张度增加 C.心排血量减少,血管紧张度增加
D.心排血量增加,血管紧张度减少 E.心排血量、血管紧张度减少 15.舒张压主要取决于:
A.回心血量 B.心泵功能 C.外周阻力及动脉弹性
D.血粘稠度 E.有效循环血量 16.休克发生酸中毒,哪项描述错误:
A.乏氧代谢增加,酸性产物增加 B.酸性物质摄入过多 C.肝功能不良,乳酸增加 D.肾排酸功能下降 E.脂肪分解增加 17.关于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动静脉短路开放 B.直捷通路开放 C.微动脉收缩
D.微静脉收缩 E.毛细血管内血液瘀积 18.诊断早期休克,不需要哪项:
A.相关病史 B.烦躁不安 C.心率加快
D.血压下降 E.脉压变小 19.病人进入中期休克标志是:
A.表情淡漠 B.面色苍白 C.四肢湿冷 D.脉搏快弱 E.血压下降 20.病人进入晚期休克标志是:
A.口唇发绀 B.血压下降 C.尿量减少
D.器官功能衰竭 E.四肢湿冷 21.下列哪项不是严重休克的表现:
A.休克加深,持续10小时以上,出现广泛性出血 B.缺氧持续辅助呼吸超过5天,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C.病人烦躁不安,血压波动
D.血容量补足后,尿量仍少于20ml/小时,且比重低 E.心输出量明显降低,有心衰的表现 22.休克失代偿期,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皮肤紫绀 B.血压下降 C.少尿或无尿
D.代谢性碱中毒 E.表情淡漠 23.心输出量不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A.静脉回心血量 B.心室收缩力 C.心率
D.血液粘滞度 E.血红蛋白高低 24.血压判断休克哪项错误:
A.早期休克血压波动,脉压减小 B.血压是最重要的判断休克的指标 C.血压愈低,休克愈严重 D.低血压持续时间愈长,休克愈严重 E.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示休克好转 25.休克病人观察意识变化,不正确的是:
A.可估计脑循环灌流情况 B.烦躁不安示脑轻度缺氧 C.淡漠示脑缺氧加重
D.昏迷示脑缺氧更重 E.其重要性远不如观察脉搏、呼吸 26.中心静脉压不反映那种情况:
A.静脉回心血量 B.右心室功能 C.左心室功能 D.静脉紧张性 E.血容量 27.休克病人发生出血倾向应当首先考虑:
A.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B.酸中毒 C.肝功能不良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严重贫血 28.休克时确诊DIC的化验值,哪项错误:
A.血小板低于80×10/L B.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
9C.血小板高于80×10/L D.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秒以上 E.3P试验阳性
29.休克时,最能反映组织细胞是否缺氧、缺氧程度、休克是否好转与恶化的主要
实验室检查是: A.动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B.动脉血pH值 C.动脉血乳酸含量
D.血清钾浓度 E.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 30.预防休克的关键是:
A.消除病因 B.保暖、防暑 C.穿抗休克裤
D.注意休息及营养 E.转送途中防止颠簸 31.抗休克时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是:
A.阿托品 B.多巴胺 C.间羟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西地兰
32.乳酸钠不宜在严重休克时用来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是因为:
A.心功能不全 B.肾功能不 C.肝功能不全 D.用量太大 E.使PaCO2增高 33.一般抗休克中,下列哪项仍有异议:
A.扩容 B.病因治疗 C.有效输氧
D.纠正酸中毒 E.大剂量静滴皮质类固醇激素
34.休克治疗中,用以估计微循环灌流情况最可靠的指标是:
A.脉搏 B.血压 C.中心静脉压 D.尿量 E.肢体温度和唇色 35.休克病人血容量基本补足时,成人尿量最少达每小时:
A.100ml B.50ml C.40ml D.30ml E.20ml 36.外科最常见的休克是: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37.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是:
A.失血性休克 B.失血浆性休克 C.脱水性休克 D.损伤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8.成人急性失血超过多少,即有休克可能:
A.1000ml B.900ml C.800ml D.700ml E.600ml 39.下列疾病中,不会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是:
A.弥漫性腹膜炎 B.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败血症 D.急性膀胱炎 E.气性坏疽 40.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处理感染灶,应用抗生素 B.纠正酸中毒 C.补充血容量 D.应用皮质激素 E.补充钾盐,纠正低血钾 41.休克时少尿或无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锐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代谢性酸中毒
C.饮水量太少 D.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加 E.血液粘滞度增加
42.抗休克治疗后病人血压为13.3/12kPa(100/90mmHg),CVP为0.4kPa(4cmH2O),提示: A.血容量轻度不足
B.有心功能轻度不全
C.轻度肺水肿 D.外周阻力轻度增高
E.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43.休克在血容量基本补足后,提示可能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尿量是: A.60ml/h B.50ml/h C.40ml/h D.30ml/h E.20ml/h A2型题
1.男性,45岁,十二指肠溃疡。突发大量呕血约700ml,病人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BP14/12kPa,P102次/min,其表现属于:
A.休克早期 B.休克期 C.休克晚期
D.未发生休克 E.虚脱
2.女性,32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端厥冷,脉搏100次/分,血压14.7/12.5kPa(110/94mmHg),尿量20ml/小时,在治疗时应首先静脉滴注:
A.血管扩张剂 B.50%葡萄糖液 C.5%碳酸氢钠溶液 D.利尿剂 E.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3.男性,21岁,外伤性脾破裂内出血,血压11/8kPa(80/60mmHg),脉搏130次/分,估计失血量:
A.400~600ml B.600~800ml C.800~1600ml D.1600~2400ml E.2400ml以上 A3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成年男性,烧伤面积达60%左右。伤后8小时入院,曾经给输液1000ml和注射哌替啶50mg等治疗。入院检查:BP9/6kPa,P146次/min,R34次/min,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等。
1.此时护理评估应为:
A.失血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创伤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2.抢救的首要措施是:
A.送手术室行创面处理
B.即刻应用升压药
C.迅速补充血容量 D.即刻纠正酸中毒
E.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 3.护理中下列哪项监测最简单最有意义:
A.血压
B.中心静脉压
C.尿量变化
D.脉搏
E.体温(4~7题共用题干)
男性,40岁。因车祸发生脾破裂、就诊时BP8/4kPa(60/30mmHg),P120次/min,病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
4.在等待配血期间,静脉输液宜首选:
A.5%葡萄糖液
B.5%葡萄糖盐水
C.平衡盐溶液
D.林格液
E.5%碳酸氢钠 5.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保暖
C.平卧位 D.测每小时尿量
E.测中心静脉压 6.该病人进入微循环衰竭期时会出现:
A.表情淡漠
B.皮肤苍白
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
E.全身广泛出血 7.此病人的休克指数为:
A.0.5
B.1.0
C.1.5
D.2.0
E.2.5 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1.骨盆骨折可致
2.剧痛可致
3.脾破裂可致
4.心包填塞可致
(5~8题共用备选答案)A.气性坏疽
B.肌刺伤 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多发性骨折 E.大面I度及浅II度烫伤 5.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是
6.易发生创伤性休克的是
7.易发生神经源性休克的是
8.易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是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压升高
B.血压下降
C.烦躁不安 D.肢暖唇红
E.少尿,比重1.010 9.早期休克的特征表现是
10.中期休克的特征表现是
11.晚期休克的特征表现是
【参考答案】 A1型题
1.A 2.D 3.B 4.A 5.D 6.B 7 9.C 10.B 11.D 12.E 13.E 14.C 15 17.E l8.D 19.E 20.D 21.C 22.D 23.E 24.B 25.E 26.C 27.D 28.C 29.C 30.A 31.B 32.C 33.E 34.D 35.D 36.A 37.E 38.C 39.D 40.E 41.A 42.A 43.E A2型题
1.A 2.E 3.C A3型题
1.B 2.C 3.C 4.C 5.B 6.E 7.D B型题
1.A 2.D 3.A 4.C 5.C 6.D 7.E 8.A 9.C 10.B 11.E
.D 8.E .C 16.B
第五篇:休克护理复习知识(推荐)
休克护理复习试题
A1型题目:
1.休克时病人的体位是(D)
A.俯卧位
B.半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上身、下肢各适当抬高15°-30°
E.侧卧位 2.休克病人补液一般首选(E)
A.全血
B.血浆
C.10%葡萄糖溶液
D.右旋糖酐
E.平衡盐溶液 3.抗休克的首要处理措施是(E)
A.抗凝
B.应用血管收缩剂升高血压
C.手术治疗原发病
D.纠正酸中毒
E.补充血容量
4.成年休克病人经积极治疗,每小时尿量大于多少即表明休克纠正(E)A.10ml B.15ml C.20ml D.25ml E.30ml 5.各型休克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E)
A.血压下降
B.代谢改变
C.组织缺氧
D.重要脏器受损
E.微循环灌注不足 6.休克病人在补充足够液体后,血压偏低,中心静脉压正常,应给予(D)A.强心药
B.利尿药
C.血管扩张药
D.血管收缩药
E.大量皮质激素
7.休克时最能反映组织细胞缺氧状况、休克好转或恶化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是(C)A.血PH值
B.动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C.动脉血乳酸含量
D.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
E.血钾 8.抢救感染性休克时应(A)
A.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病灶 B.重点治疗感染 C.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 D.输血增强抵抗力 E.先纠正酸中毒 A2型题目:
1.某病人,男性,45岁,腹部外伤后出血,快速补液后中心静脉压16cmH2O,血压85/60mmHg,此时适宜采取的措施是(D)A.调快输液速度
B.减慢输液速度C.停止输液速度
D.减慢输液速度同时给强心药 E.调快输液速度同时给强心药
2.某病人,女性,胃溃疡大出血后血压降至75/50mmHg,脉搏100次/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为此病人快速大量补液时,控制量和速度最可靠的指标是(C)
A.面色和脂端体温
B.头颈静脉充盈情况
C.尿量和中心静脉压
D.血压和脉搏 E.根据已丧失液体量
3.某病人,男性,42岁,土墙倒塌压伤腰、腹与下肢,出血约1200ml。入院血压85/50mmHg,脉搏90次/分。平均每小时尿量20ml。精神紧张,面色苍白,手脚湿冷。初步考虑此病人的休克类型为(E)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4.患者女性,22岁,3周前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近2天出现疲乏、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入院血压80/50mmHg,脉搏120次/分,心脏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平均每小时尿量20ml。精神紧张,面色苍白,手脚湿冷。初步考虑此病人的休克类型为(C)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5.患者,男,71岁,因“腹部胀痛3天,再发12小时”入院。入院腹部CT示“不完全性低位肠梗阻”。入院时精神紧张,手脚湿冷,体温39℃,血压85/50mmHg,脉搏120次/分,尿量20ml/小时。初步考虑患者发生了(A)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低血容量性休克
X型题
1.某病人,男性,胃溃疡大出血后血压降至75/50mmHg,脉搏100次/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口渴要求喝热开水,护士应该(CDE)
A.给予热饮料及心理安慰
B.给予凉开水及心理护理
C.积极抗休克治疗
D.吸氧、保暖
E.暂禁食禁饮,给予心理护理
2.某病人,女性,76岁,糖尿病并重症肺炎入院,入院时血压85/50mmHg,脉搏110次/分,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少。病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护士应该(ABD)
A.立即吸氧 B.取上身、下肢各适当抬高15°-30°C.取半位利于呼吸
D.釆血培养标本后立即应用抗生素
E.可以在釆血培养标本前静滴抗生素 3.某病人,男,45岁,诊断“感染性休克、肠梗阻”,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腹腔脓肿清除+腹壁造瘘术”,术后转入时麻醉未醒,T36.9℃,HR112次/分,BP(95-112)/(55-70)mmHg,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气分析结果:PaO264mmHg,PaCO228mmHg,Lac4.6mmol/L,CVP12cmH2O。双肺呼吸音清,腹部伤口无渗液,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色淡红,量少。下列哪项可视为现阶段的护理目标?
A.平均动脉压≥65mmHg
B.平均动脉压<65mmHg B.Lac 3.1mmol/L
C.尿量30-50ml/小时
D.CVP 4mmHg E.PaO278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