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22: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

第一篇: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

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

摘要: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必要的经济限制措施。它对于有效控制政策外生育、确保人口计划顺利实现和维护计生家庭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抚养费征收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和重点,分析探讨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良策,无疑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当前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提出了若干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和计划生育 社会抚养费征收 思路 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六章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是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向不符合规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惩诫性补偿性费用,它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禁止违法生育、保障公民计划生育平等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的抚养费征收到位率还较低,抚养费征收已成为计生工作的一个难点,以这种经济手段制约政策外生育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认真查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原因,并采取对策,提高征收到位率显得尤为重要。就此,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一、当前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抚养费征缴氛围不浓。应该说,如期足额地将社会抚养费征缴到位,除了能够缓解国家、社会抚养违法出生人口的经济压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行这种手段而在某种意义上达到教育公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目的,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但实际工作中,社会抚养费征缴氛围仍不浓厚,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抚养费的征缴一直被认为是计生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社会相关方面还没有形成协助征缴社会抚养费的概念。事实上,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要其他权力的协助,社会抚养费的征缴执行更需要相关方面的配合。比如法院、税务、工商、公安、银行等方面如果积极协助征缴的话,那么,社会抚养费的征缴效果就会好得多。二是被征收人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意识淡薄。违法生育者普遍认为自己仅仅是多生一个孩子,又没有犯罪,对依法须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往往采取拖欠、讲价钱、打折扣或托人情疏通关系等方法,想方设法逃避社会抚养费的交纳。有钱的想少交,没钱的想不交、逃交,强横的想抗交,有的干脆来个“三不理”赖交,这种现象有的地方相当普遍。如果有一例此类案件未经充分理由而降低其征收额度的,则往往会在周边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形成互相攀比的恶性循环。社会抚养费征缴氛围不浓,给违法生育子女公民的压力不够,致使有的应缴对象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有的甚至干脆不理不睬,这是社会抚养费征缴难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社会抚养费征缴体制不顺。由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基本制度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例外,除公安、海关、税务、审计等少数几个行政机关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外,其他绝大多数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并不一定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计生行政机关即属此列。它只具有对公民违法生育子女行为的认定权、处罚权,而无强制执行权。对不自觉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计生行政机关只能采用非诉讼方式提请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由于执行人员和财力紧缺等问题,承受不起大量的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所形成的压力,即使法院受理,也只能根据时间顺序采取按部就班的执行程序。这就注定了计生行政机关做出的社会抚养费征缴决定,既无法通过自身强制执行解决,又不可能全部提交法院强制执行到位,这种行政司法执行运行体制,使社会抚养费征缴的行政效率大打了折扣。

(三)社会抚养费征缴手段不多。目前向违法生育子女的公民征缴社会抚养费,无外乎计生行政机关直接征缴或将少量案件提请法院非诉讼执行两种渠道。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前提是违法生育子女的公民必须具有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经济能力,否则就束手无策,即使法院强制执行,也只是通过封存、扣押拒不交纳者的部分动产,顶多对其采取行政拘留措施迫使其缴纳,而从未像执行经济案件那样,采取封存、拍卖拒不缴纳者的不动产等强制措施,更没有采用过限制其他权力之手段。由于社会抚养费的征缴渠道还没有广泛开辟,征缴措施上的不够严厉,给应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对象留下了抗拒缴纳的空间。

(四)行政执法不够规范。在推进计划生育的进程中,我们走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人治”阶段,一线计生执法人员刚刚从“抬柜子”等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中走出来,还不习惯“办案子”的法治形式,执法水平跟不上形势。基层在调查取证时,擅长用行政管理手段搞征收,以动嘴皮子为主,不注意收集、固定证据;缺乏调查技巧,调查笔录过于直白、简单,相当多的基层干部还不太会做法律文书,更有甚者还不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更谈不上运用征收程序和法律依据搞征收;调查取证浮于表面,不注意在关键问题上深入;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在强调依法行政的今天,就突显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凭经验执法的现象比较普遍。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还表现在接受他人说情、自我降低征收标准、减轻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同时这也容易滋生腐败。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执法不到位现象较为严重,执法队伍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地推进。另外,一些地方又不善于运用申请依法强制执行、申请财产保全等手段或者没有能够与人民法院协调好,因此对于当事人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问题,人口计生部门感觉“很无奈”。

二、对策和建议

(一)“零社会抚养费”目标。从理论上讲,“零社会抚养费”也许可以看作是依法生育、依法行政的最高境界,因为征收社会抚养费归根结底是对人口失控的一种补救性措施,是维护生育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的最后堤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公民普遍依法生育,从而使社会抚养费征收最小化,这也是我国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上佳之策。因此,在生育控制上,要强化宣传教育、知情选择、优质服务、帮扶脱贫、利益补偿和激励、综合治理以及行政处罚等卓有成效的种种做法,首先,宣传要先行。要坚持政策宣传开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一法三规”等法律法规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氛围,使群众明白设置社会抚养费的目的在于运用经济制约手段和措施,达到规范生育行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使群众明白国家现行政策没有变,党和国家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有变,国家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待没有变,对政策外生育的处罚力度没有变,澄清一些群众只要交钱就可以生孩子的错误认识,消除群众的误解和抵制情绪。同时,加大反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对有能力但拒不交纳者,发现一例,曝光一例,处理一例,就案讲法,教育一片。

其次,民生是保障。要将落实可靠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障机制作为解决违法生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部分群众想要两孩、男孩,除了受“多子多福”、“男孩是传后人”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外,主要原因还是广大农村主要以子女养老为主,一个孩子很难承担起养老的重任,为此,群众想通过多生育、生男孩来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人口计生部门应大力落实、兑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等各种涉及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补助、扶助、帮扶政策,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奖励、补助、扶助、帮扶的标准,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切实扭转群众的生育观念。

再者,服务是基础。各地必须建立经常性的随访服务,针对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进行经常性的免费经孕环情的普查,加强对生育过程的控制,努力减少和避免非意愿妊娠;完善基层网络,建立健全村(社区)、单位的计生联系人半月或月例会制度,在例会制度上交接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婚育、节育原始信息,对一些重点对象要重点交流;将计划生育尤其是违法生育工作列入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各级计生协会工作中去。

(二)“协调性”原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而依法管理、依法征收更是如此,尤其需要公安、法院等部门的保驾护航。对故意殴打、围攻、谩骂、威胁计生干部的严重事件,公安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对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非诉讼案件,法院要积极审理,依法执行到位;对影响社会抚养费征收造成严重后果的计划生育违法案件,检察机关要积极依法起诉,使违法者及时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是建立有利于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的工作机制。用工作制度、责任目标等管理措施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增强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心,调动职能的发挥。如人大在对法院责任目标管理中,可对申请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案件立案率、结案率、执行到位率作一个明确规定,以增强法院的执行力度。

(三)体现“创新性”。要加强征收手段创新,从法制上加强违法生育处理力度,因此,建议以下手段拓宽征缴渠道:(1)建立刑事法律制度。其一,是对强制执行中不履行社会抚养费缴纳的,由法院实施司法拘留;仍不履行的,转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拘留。其二,设立罪名,对以上措施后仍不履行社会抚养费缴纳,情节恶劣的转送检察机关予以逮捕,罪名定为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罪,纳入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本罪列为自诉刑事案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相应修改。由于违法生育的社会危害性不是很严重,但破坏了社会公平性和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为宜,可采取简易程序审理。(2)引入劳役制度。对违法生育在一定期限内不愿意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实行社会抚养费折抵社区劳役工作日,强制其为社区环卫服务一定期限。(3)挂钩银行信用等级制度。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降低其银行信用等级,限制其在汽车、住房、就学、装修、理财、耐用消费品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四)执法“规范化”。一是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征收的理念。人口计生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执法主体合法、征收对象正确、违法事实清楚、调查证据充分、依据法律准确、适用程序无误,坚决杜绝办“人情案”和随意减少社会抚养费征收数额等违法行为。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检查等部门要严肃查处在社会抚养费征收中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人口计生部门应对自身错误行政、违法行为应自查自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三是建立健全人口计生执法机构,配备专职且专业的执法人员。县(市、区)在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下成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在社会抚养费征收时协调涉及公安、卫生、税务、工商、法院等部门事宜。县级应成立人口计生执法大队,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队伍职业化建设。

http://

第二篇: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推荐)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来源:国务院令第357号

【摘要】

《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详细说明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及管理办法。

●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现居住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二)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三)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未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正文: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7号

现公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朱镕基

二00二年八月二日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同时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服务等经常性工作,使本行政区域内公民的生育行为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

第三条

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增设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收费项目,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第四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第五条

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现居住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二)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三)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未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六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征收社会抚养费,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社会抚养费收据。

第七条

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缴纳方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第八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条

当事人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征收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

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财政、计划(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配合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第十三条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增设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收费项目或者擅自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的,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

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三篇:关于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几点建议

关于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几点建议

依法向违法生育子女的公民征缴必要的社会抚养费,既是对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公民一种经济限制,又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社会抚养违法出生人口的经济压力。将违法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征缴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实际工作中,违法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却很难征缴到位。由于社会抚养费征缴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进而严重影响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如何解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征缴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特别是广大计生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建议:

1、搞好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县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在市民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报道,从而增强市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法制意识,规范、调节市民的生育行为,履行计划生育义务,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征收氛围。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征收工作常态化。实行县计生委具体负责包干的责任制,使征收工作常年抓的作用。县政府要督促职能部门严格征收目标考核,把征收管理列入计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比重。建立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对重点户实行挂牌征收的长效机制。

3、创新工作、完善征收方法。科学运用好自由裁量权,既要解决好困难户缴纳能力不足问题,又要处理好富人名人是否按标准缴纳,可以探索、调整征收的模式。对中等收入家庭采取统一征收标准,注重抓两头的“典型户”、“钉子户”,采取说服教育与强制执行相结合,达到执行一例,教育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4、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综合治理。进一步明确参征部门的责任,配合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为调查违法生育人经济收入提供支持和帮助。加大对计生综治部门关于社会抚养费征收的专项考核力度,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5、坚持司法介入,加大执行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求法院设立计生巡回法庭,克服人手紧的困难,抽调专人负责受理、审理和执行计生案件。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巡回法庭的沟通,及时申请和配合强制执行,加大计生服务力度,不能简单地靠事后征收社会抚养费来推行计划生育。

7、集中整治,消除负面影响。建议县委、县政府能集中一段时间,对历年年以来欠征户进行综合治理,统一补缴社会抚养费,做到不留欠账,以保证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纳入正常轨道。

(直升镇:姜成 ***)

第四篇: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76号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4月27日省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石秀诗

二○○四年五月十四日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价格、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管理,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第四条 违反《条例》规定的生育条件生育以及非婚生育、违法收养子女和不到间隔年限生育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五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标准或者规定执行:

(一)城镇居民违法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3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以上5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二)农村居民违法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3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以上5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从事其他各类经营活动的人员,违法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本人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上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以上6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本人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上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倍以上10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

(四)符合《条例》规定的生育条件,但不到间隔年限生育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从事其他各类经营活动的人员,按照《条例》第五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五)非婚生育和违法收养子女的,按照《条例》第五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六)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子女的,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六条 依照《条例》规定预征的社会抚养费,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同级财政部门设立预征社会抚养费专户储存,年终进行清算,对不需要退还的款项,应当缴入国库。

第七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第八条 当事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第九条 社会抚养费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征收和缴纳:(一)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征收;

(二)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代为征收;

(三)当事人直接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四)当事人所在单位代收代缴。

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具体的征收缴纳方式。

第十条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能证明本人履行能力的材料;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分期缴纳的期限最长为3年,第一年缴纳额不得低于应缴社会抚养费总额的40%。第十一条 征收社会抚养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征收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征收数额,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并对征收决定予以公示。当事人要求陈述和申辩的,应当在告知后3日内提出。

第十二条 在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一)未收到社会抚养费书面征收决定的;

(二)征收人员末出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或者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征收证件的;

(三)征收人员未出示价格主管部门颁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的;(四)征收人员未使用、未正确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贵州省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或者《贵州省社会抚养费预征票据》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2‰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采取集中缴库的方式缴入地方国库。负责代收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取社会抚养费之日起10日内上缴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的;(二)擅自增设和改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的;(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111号

《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11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2月12日起施行。

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本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市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工。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工作。财政、价格、审计、监察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四条

本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分别以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前一年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基数确定。

对非本市的公民征收社会抚养费,按照本市居民的征收标准执行。

对一次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以生育一个子女计算。

第五条

根据不同情节,社会抚养费按照下列标准征收:

(一)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

(二)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

(三)对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征收;

(四)对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当事人,女方生育时不满28周岁或者距生育第一个子女的间隔不满4年的,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征收。

对违反规定生育子女的当事人,其前一年实际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人均纯收入或者前三年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人均纯收入的

平均值(以下简称实际收入)高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以其实际收入为基数,按照本条前三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征收。

第六条

对违反规定收养子女的当事人征收社会抚养费,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征收标准执行。

第七条

对违反规定生育子女的当事人,有弄虚作假、妨碍执行公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严重情形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八条

社会抚养费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征收。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征收。

第九

条当事人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非本市户籍的,由具有本市户籍一方当事人的户籍所在地的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

双方均为非本市户籍的当事人,生育行为发生在本市或者生育行为未发生在本市但由本市现居住地首先发现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十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部门发现有违法生育行为嫌疑的,应当立案调查,并于违法生育事实确认之日起30日内作出征收决定,下达《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

第十一条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困难的,应当自收到《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分期缴纳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第一次缴纳的金额不得低于应征收社会抚养费总金额的50%。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2‰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十三条

征收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示价格主管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第十四条

社会抚养费以及滞纳金全部上缴国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私分。

第十五条

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如实提供当事人实际收入状况。职工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农村居民由其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供;城镇无固定职业者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提供;个体工商户由其经营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税务部门提供。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

(一)社会抚养费征收部门未下达《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的;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员未出示价格主管部门的收费许可证或者未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的。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2日起实施。

(在《北京日报》、《北京法制报》上刊载)

主题词:计划生育法制办法命令

分送:市委常委会各常委。

市长、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卫戍区。

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工商联。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11月18日印发

下载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思路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文号:闽政[2003]13号 发布日期:2003-7-18 执行日期:2003-7-18 一、为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5-6-1 点击量:1476 来源: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闽政 [2003] 13号 2003年7月18日) 一、为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保障人口与......

    广东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广东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福建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一、为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五、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城......

    09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河南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精选5篇)

    河南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五篇范文)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76号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4月27日省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山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山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8月8日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