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略谈

时间:2019-05-13 22: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略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略谈》。

第一篇:语文教学略谈

语文教学略谈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人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白石老人一句话道出了学画的真经:要学习他人画的神韵,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要做到神似形不似。学画是这样,我想教学亦是如此。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教学共享资源越来越丰富,确实为教师们提供了充裕的参考资料,但是,与此同时也让相当一部分教师减小甚至丧失了独立钻研教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搬教参、教案和课件,更有甚者,只要有现成的就拿来用,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了!

一味模仿别人,会让人思维枯竭,“拿来主义”更会让人灵感殆尽。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课标,做一名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解读文本挖深

语文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作为教师,就要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探索作品中流露的作者的心迹,从而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继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如果解读教材时,只是流于表面,不求甚解,那么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会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一首含蓄隽永的诗歌就会被分解得味同嚼蜡,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就会被掏空得只剩一副躯壳,文本在此亦成了一个引莘莘学子入死胡同的狼。因此,拿到文本,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要钻进去,深挖、吃透。

例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读背背、会说诗的意思上,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作者凝练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探究作者灵魂深处的那份孤独、寂寞与清高。众所周知,风景诗中的极品,看似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品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江雪》是柳宗元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乍读这首诗,似乎是“咏江乡雪景”,情系劳苦人民,其实,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要深入探究作者表达的情感,就必须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江雪》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道贬永州司马”时所写。当时作者年仅33岁,正当盛年,却无情被贬,这对于心怀鸿鹄之志的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祸不单行,时隔不久,柳母卢氏病逝,且作者的住所连遭火灾,真是集国忧、家祸、身愁于一起。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这是作者构思的关键。因此,《江雪》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诗如其心。千百年来,这个独特的渔翁令人赞叹不已,令人争论不休,显示了艺术的魅力与不朽!此时,我们反过头来再品味整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20字,且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常字常句,勾勒出一幅意境开阔、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造成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寄托着诗人的理想、抱负,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可见“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于一江寒雪、满心孤独寂寥、一身清高孤傲、满腔理想抱负、无限希望寄托。透视语言文字,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诗,欣赏了一幅画,还读懂了一个人,了解了一件事„„

由此看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首先得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假如把语文老师比作一位高明的画师,那么只有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引领学生在语文这片明朗的天空上涂抹最绚丽的色彩,让语文这幅异奇的图画在学生心中栩栩如生。

二、教学设计求新

《吕氏春秋》有:“治国无法而乱,守法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之说,这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治国之道,在于实践与创新。温家宝总理也说过:“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力和灵魂”。不仅治国需要创新,教育更需要创新。前人走过的路,并不一定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前人留下的路标所指引的方向,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前进方向。吃别人已经嚼过的东西当然没有味道,更何况不一定适合你的胃口。因此,创新性教学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创新呢?这要看具体的文本和教育教学环境了。

记得在一次教学评优活动中,我执教《丰碑》一课。初讲时,我在别人走过的路上反复徜徉徘徊,墨守成规地按顺序一段段领着学生分析。尽管费了很大的劲,但是感觉是把学生硬往自己的思路上拽。自己都感觉身心疲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是就在登上大赛讲台的一刹那,我鬼使神差地就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纵观全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变化的句子反复品读,然后通过将军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变化,一步步揭开冻死的战士的身份——军需处长。此时,不必多说什么,那位专管棉衣棉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形象便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读者就与文中的将军、战士们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心里都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文章的中心——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大无谓牺牲精神就不言而喻了。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活跃一堂课结束后,我自己感觉轻松愉快。我想,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愉悦吧!后来,我在这课的教学札记中写下一句话: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思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由此看来,创新就是走自己的路,让课堂收到最大效益。

三、解决问题刨根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时,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抓住根本,而不能死搬教材,千篇一律,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例如:在教学鲁教版第十册第九课《文言文二则》时,《学奕》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为是其智弗若与?”和《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三句话都有“为”字,而且读音和意思不尽相同,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译文显然是不行的,老师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给出不同的分析和解释。第一句话中“为”读二声,与“以为”合起来解释就是“认为”,与现代汉语有相同之处;第二句话中“为”读四声,意思是“因为”,现代汉语中也有其意;第三句话中“为”也读四声,在此处它与“谓”意思相通,是“说”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虽不必告诉学生什么叫通假字,但应让学生知道“为”与“谓”意思一样。纵观全课,把三个字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习理解,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字多音多意的疑难了。假如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盲目猜测和臆想,他们会用类似的思路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要刨根问底,彻底解决。

四、教学反思查因

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们抱怨:某某学生真笨,都讲多少遍了还不会;某某同学太调皮了,上课总捣乱;某某同学怎么课下那么精神,上课总像个睡神„„说句招人骂的话,那只能怪你自己无能!有人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感觉很有道理。(有人会说:给你个智障的,你先把他教会!我说那叫抬杠!这里所说的学生是正常孩子,智障的一般都到特殊学校。)试想,学生没有学会,教师有没有找到他们学不会的原因?上课时他们是在学习还是开小差了?是学生理解有偏差还是老师的表述他们根本就不理解?假如教师多打几个问号,找到原因,还愁学生不明白啊!至于上课睡觉或者捣乱的学生,老师绝对得从自身找原因了。您讲的课是不是兴味盎然?您有没有把满腔的激情洋溢于课堂之上?您的言谈举止能不能让学生悦纳?您是不是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细心的老师都会发现,凡是调皮的孩子都很聪明。我们在惋惜聪明孩子不珍惜的同时,也会惋惜老师,惋惜您没有用足够的知识满足聪明孩子的求知欲,以至于他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你所讲的内容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恶作剧、与您捣乱。我想,每堂课下来,假如教师能多反思,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课堂,我们打造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都不再是问题了!当然,这期间,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课堂、不同时期表现也不一样,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就更不能复制和效仿别人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创新,语文之源才能长流长新,才会让语文成为不老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效仿他人;全盘复制、“拿来主义”,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要想成为一个纯粹的教育者,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教师,就要“学”,要“扬弃”,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第二篇: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 力。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 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 五方面的探究: I. 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 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 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 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 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 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 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 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 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 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 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 心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 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 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 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 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2.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 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6?8?6?8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 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 力迸发。又如《两A,JL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 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4.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 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 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 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 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曾有老师感叹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 师”。的确,一次考试,语文老师需几天才能改完,而那时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遗忘到九天云外,劳 而功小。对此笔者尝试着改革,在上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笔者全“放手”:头天考,第 二天白评自改,老师讲评时作好评改指导,学生个人无法把握的可询问老师。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 真担心学生乱给分数,但从事后收上来的试卷可 看出学生还是诚实可信的。这种评改方式可把学 生由过去的注重“形”(即分数)转而注重“质”(明 白每一题的得失),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下一阶段的测试。

5.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 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 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 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 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 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 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 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 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 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 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 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 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 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 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 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 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论文网-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第三篇:语文教学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第十三期顶岗实习

南留庄实习生闫登云教学成绩显著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第十三期顶岗实习生中,蔚县南留庄中学实习生闫登云,在语文学科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闫登云,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09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学校是张家口蔚县南留庄中学,实习科目八年级语文,所担任班级是八年级153班和八年级156班。

来到实习学校南留庄中学之后,闫登云同学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针对这所乡镇中学,孩子们语文素养本来就差的现实情况,闫登云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紧抓对学生灌输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理念。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约束学生、关注学生、满足学生。进而从自身教学出发,做到做好课前准备、课前预想、课上从容应对、课后认真反思总结。

半年的实习结束,闫登云所带班级成绩进步明显。其中153班在最后一期考试中,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平均分由原来的不到六十分上升的73.5分,及格率和平均分均位居全校第一。闫登云所任教的156班优秀率、平均分和及格率均位居全校第二。这次顶岗实习,闫登云同学可谓满载而归!

第四篇:语文教学(本站推荐)

语文教学

我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

第一,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高中的知识来源于课本,却在课本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引申,适当的进行了变动,这就说明高中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下复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才能做课堂的主人。否则,只能由老师不停的介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重难点上,这样知识才能讲得透彻。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带来好的成绩。有付出就有收获的良好循环,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现实是教师每天都将精力放到留作业,查作业和惩罚学生上。

一件事,哪怕是感兴趣的事,被人强迫去做,也就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事,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授之以渔,而不是越俎代庖,像对待幼儿园的学生一样对待高中生。

第二,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非常宠爱孩子,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家长包办了学生所有的日常事务,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会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遇到多件事情同时需要处理,分不出轻重缓急。学生处理不好自己该处理的问题,也没有危机感,他们相信家长会去帮他们收拾烂摊子。

第五篇: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个个点头。

二、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

(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起好题目

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喧传观众,就能给这出剧目以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就拿2000年高考的命题来说吧,作文给出的题材是“诚信”,许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诚信”作为了文章的题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考官兴趣?而有些同学就在命题上下了功夫,如:“《7-1=0》、《诚信·人生》……”一看题目便让人耳目一新。

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即在每节非命题作文时,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进行命题比赛。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实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巧拟小标题,扮靓你作文

给文章拟小标题是使文章结构胜出的好方法,许多同学喜欢在作文中使用小标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学生拟小标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数量过多或过少,低于3个或超过5个;小标题与所辖的内容没有关联,随意性很大;标题之间缺少联系,跳跃性过大;标题语言不够简洁,句式杂乱,不够整齐……那如何才能拟出好的小标题呢?笔者研究了我过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翻阅了近几年中、高考优秀作文,总结出巧拟小标题的几种方法:

1.精心概括,逐层推进,点明线索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做一串精美的项链,线索就是串起许多颗色泽明亮珍珠的那根线。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写文章要力求曲折动人,有层层深入之感,在行文中要表现出事物发展、感情变化的过程。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构思时,可先确定文章的整体线索,接着有意识地把整体线索划分成几小块,然后精心概括,细心雕琢,形成有美感的小标题。

《三个太阳》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传播”单元的一篇文章,通过一个去南极体验生活的女画家的不同时间、地点的感触,讴歌了可贵的“南极精神。“投下一个漂流瓶”、“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留下三个太阳”是文中所拟的四个小标题,四个小标题句式整齐,都以女作家为主体,点明文章的线索,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 张倩)在文中设计了四个小标题:“蓝色——流动的忧郁,我想我是迷路了”、“蛹——自缚的悲哀”、“金色——我爱上了世界”、“蝴蝶——破茧后的美丽”,四个小标题连缀起来,又恰好是文章的总标题,四个小标题下,贯穿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暗示着“我”情感上由迷茫、忧郁转为清新、明朗,认识上由偏执转向理智。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话题是“跑的体验”,一考生以《那鱼

那鹰

那人》为题,设计了三个小标题:“起跑”、“跑程”、“终点”。文中“那人”如同“那鱼”、“那鹰”,企图“离开”、“飞出”自己的水域、蓝天,“跑”向自我的轨道,但最终还是被母爱召唤回来。作者紧紧扣住“跑的体验”讲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容易引起共鸣。又如《尊重,永远的感情》运用“泄密”、“冷战”、“融和”三个小标题表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思精妙,浑然天成;《麻雀,我让你走》运用“初遇”、“交流”、“决定”三个小标题表现自己对小麻雀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我长大了》运用“快乐的鸟儿”、“迷途的羔羊”、“辛勤的蜜蜂”三个比喻式的小标题表现自己进入初中阶段的成长经历,哲理味很浓。

以上所举的小标题都是递进式的,它们通常用在记叙文中,表现人或物的纵向的动态的情况。在拟此类小标题时,要注意体现逐层推进的特点,可以用精练的词语、短语去直接概括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用比喻语作标题,既表明变化过程,又增添了文章的情趣。2.着意提炼,分层论述,强化主旨

在研究作文话题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围绕主旨搜集几个画面或几件事,然后根据相关内容,着意提炼,拟出恰当的小标题。要注意这样的小标题是并列式,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与永恒拔河》将李白、昭君和苏武三个历史文化名人聚合在一起,以对他们对人生的选择的分析来达到抒写“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的目的。文章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选择了三个非常新颖的小标题:“流浪的诗魂”、“雁落塞北”、“半生的重量”,这三个小标题,很有文化气息,横空出自作者笔端,显得高雅而有灵气。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吉林),在文中设计了四个小标题:“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四个小标题,单独是比喻,组合为排比,诗一样的语言,画一般的布局,不仅条分缕析的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准确、凝练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2003年盐城市中考作文话题是“真”,一考生以《真我风采》为题,实话实说,写出了自己的个性,写出了真实的自我。“性情急躁”、“生性豁达”、„幽默风趣‟三个小标题既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我”的形象,又使文章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又如《人生路,我能行》巧妙设计了“草地春扶叶”、“绿阴夏遮阳”、“沙场秋点兵”、“雪路冬送暖”四个小标题,四个小标题下截取四幅画面: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七岁的小男孩与爷爷下棋、一个有自闭症的学生在课堂上举起手、一个腿受伤的勘探队员勇敢地再次执行任务。四个片段紧扣话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信”的重要性,四个小标题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巧妙联引,推陈出新,彰显文采

在紧扣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创造出一组组新奇灵动的小标题,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彰显小作者的文采。

①引用诗词、名言。2002年徐州市中考作文是以“水”为话题,有位考生以《水祭》为大题目,正文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采用了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作为这四部分的小标题,并以这四句诗为框架和线索,将全文写得生动、传神,引发人们对珍惜和改造水资源的深沉的思索,富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又如《走一走,看一看》分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有一言须记取”三句名言为小标题,道出了生活的真谛。②借用名著名篇的书名。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三步曲”》,借用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书名“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作为三个小标题,分别写对付小偷、对待舞弊和处理受贿时作出的心灵的选择,恰切地表达出一个甚为高远的立意。又如《夏日歌谣》以《雨霖铃》、《鹧鸪天》、《满庭芳》为小标题,分别描写雨中读书、夜里听歌、阳光下喝茶三个场面,表现夏日的美好与心情的恬静,显得精巧别致,三个小标题本身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成为吸引眼球的亮点。

③巧用术语。如《“数学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龄与饭碗之间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个人互相制约的“循环不等式”、物价上涨购物却多存折数字也增的“直线函数Y=KX”三件趣事,机智地揭示了“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绝对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现实生活中的深刻主题;

④妙用人物语言。如《心与心其实很近》妙用“老师,我想到你家洗个澡”、“老师,给我一块钱”、“老师,你不走,我们都不走。”为小标题,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又如《妈妈去了“小汤山”》以“来,把这外套穿上”、“我想妈妈,但我不打电话”、“我是一个男子汉”为小标题,刻画了一个在离开妈妈的日子里迅速长大的小男孩的形象。

好的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标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最好格式一致、语句工整、形成排比。同学们,只要你领悟小标题的基本特点,运用前面介绍的三种方法,就一定能拟出新颖的小标题,一定能让你的作文靓起来!

下载语文教学略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略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模版)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在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遇上很大的障碍,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普定县城关镇青山小学 彭发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1 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

    语文差异教学初探

    语文差异教学初探 ——中枢镇桃笑小学教师李兴文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根据自己经验,下面仅谈谈个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

    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15篇 语文教学心得1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

    语文教学说课稿

    语文教学说课稿 语文教学说课稿1 《风筝》一文是贾平凹先生写的,是一篇极富儿童气息,充满情趣的文章。这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与其同组的是《古诗两首》、《秋天......

    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

    语文教学论文

    巧用课程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东山县实验小学 游文旭 语文是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应该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取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