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

时间:2019-05-13 22: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

第一篇: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

从《恰同学少年》看“千里马”

生长的土壤

——解析杨昌济等先生的教育思想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已热播数次,我一集未落的细细看过。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剧作,能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实在不为过。作为一名教师,在这里我不想作过多的评述,只想就剧中一些经典细节来探讨伟人之伯乐——杨昌济等先生的教育思想。

杨先生在当时可谓博学之大儒,留学归国后一度受到众用人单位的青睐,省教育司甚至派出仪仗队,由当政要员亲自登门奉上大红聘书,高薪聘其为官,却被杨老师以“区区闲云野鹤一书生”婉言谢绝。有感于他的一番话:“做人如种花,每种都是不一样的。像牡丹,千百年来富贵的象征;而兰花,花中君子。志趣不同,不可强求。”所以他拒绝为官,却接受了一所普通中学——周南女校的聘请。

杨先生进湖南一师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授业恩师实属偶然。他本是要退掉当时的一师校长——孔昭绶的聘书的,只因一篇作文,让他看到了一位济世之才;就因为他看准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子——毛泽东“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于是他改变了初衷,他留下来了,不惜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只为一良才。

给一师上的第一堂课,足见这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与当时民国教育的那种学究气格格不入。“修身第一要务——立志”,一般人会强调“志存高远、胸怀大志、好男儿志在四方”之类的豪言壮语,而杨先生却认为“即使天真得不切实际,平凡得不值一提”也“姑且说之”并没有一下子封住学生的嘴巴。对于毛泽东的“不知道、没想好”杨先生的理解不是“没有理想”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认为“鸿鹄之志也需磨砺”;认为他是“不肯轻言”反见其“学识胆略平实稳重”。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毛泽东的反问:“老师,您的理想是什么?”不但没有责其乱插嘴,反而正面予以回答:“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既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又勉励学生“你们都是吾欲栽之‘大木’”。这在当时可了不得,学生怎能随意反问老师呢?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寿老先生就不许学生乱问,对学生的疑问简单答曰“不知道”,可见当时学生只能听、答,是绝不可以反问老师的。而杨先生就不同,学生问的,他答了;老师问的,学生却可以暂时不答,留待日后。

诚然,毛泽东是大器、大才,以后的事实为杨先生的判断做了有力的注脚;我们也应该承认,没有杨先生这位“伯乐”,没有湖南一师这一片“乐土”,毛泽东仍然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但假如所有的学校都像毛泽东读不了几天就退学的“肥皂学堂”一样沉闷、呆板;假如毛泽东青年时代始终找不到一个允许发展个性的学堂而过早放弃学业闹革命的话,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缔造者?“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还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得而知。

说到文采,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伯乐”——袁仲谦老先生。入学考试中,袁老先生把毛泽东的考卷敲定为第二,足见老先生对此生还是颇为赏识的;但只因他的文章只会“抒大情立大志”,缺乏文采,就将这位爱生的作文分数一降再降,直至降到40分。作为一代学究,国学泰斗的袁老先生,他认准能得第二的学生作文,真的只值40分吗?还是用杨老师的话回答吧:恨铁不成钢!的确,杨先生、袁先生,加之当时湖南一师的校长孔先生,他们都认准了毛泽东是个人才、大才、奇才;于是为了这个人才,他们不惜与督学大人闹翻,顶住重重压力改革了考核方案。现在我们看这个方案当然是更科学的,但在当时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毛泽东是一匹名副其实的千里马。他读的是师范,他的志向却不仅仅停留在做一名教师;他有雄心、有壮志,把目光投向整个社会;他有文采、有大略,于乱世中缔造一个新中国。如果说他的武略来自于个人兴趣与以后在革命实践中的不懈努力,那么他的文韬绝对离不开一师“伯乐”们的悉心教导甚至近乎冷酷的“锻造”。借用袁老先生的一句话“古人程门立雪尚且不惧,一点雨算什么?”制其锋芒而后以平生心血相赠,袁老先生可谓用心良苦。

谈到毛泽东的授业恩师,还有一位先生不得不提——当时湖南省议会的副议长徐特立老先生。且不说徐老先生怎样拿着每月沉甸甸的二百块大洋的工资去为穷孩子办免费学校。也不说为了省钱办教育赤脚穿草鞋被人称作“徐大叫花”。作为老师,我们就去看看他的第一堂课吧——不授理论,先去听一节课。空洞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要想求得真知,首先付诸实践。

正因为有了一师这一片乐土,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伯乐,国之大木初长成。毛泽东,成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共和国缔造者:武略不输于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且不逊风骚、不输文采,问苍茫大地敢主沉浮。

今天的和平年代,自然不需要我们再去培养什么“枭雄”,但教育的真谛还是相通的。太平盛世需要各行各业的“千里马”,作为学校,我们不能把学生都训诫成温顺的“小绵羊”。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从来都没有出过错,就说明你从来都没有创新”。很多学校的校墙上都贴着大幅标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创新就有可能出错,沿着别人的脚印永远都不可能有新发现。所以,要允许我们的学生去大胆探索,不要怕他们出错,未来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就在他们中间。

第二篇: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张文伦

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好些天了,可在我心里还总没有放下,这些天来,我常主动与朋友、同事聊到看后的感受。

这个电视剧拍得真好,看后让人久久难忘,赖人回味无穷。从中更多地了解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伟大!从中也更加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

《恰同学少年》主要反映了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故事。毛泽东读书的故事,他爱书、读书的那股劲,单用“刻苦”来形容是难以达意的,他对书的“痴迷”,对书的“情有独衷”深深地打动我,我常不由自主地感慨到:“难怪伟大啊!”毛泽东为了买书,脚上的布鞋一个又一个的补钉,杨老师给他买鞋的钱,也给买书了,最后杨老师只好亲自买一双鞋送给他。我为毛泽东与杨老师的师生情感动了!袁老借书给他看,当把书还给袁老时,袁老还误以为他马虎地看完书,这么快 就读完了,当袁老得知,毛泽东是在这么短的时间把全书抄下来了时,袁老吃惊了,我也感动了!同学不愿意借书给毛泽东,说是他一看书就不由自主地在上面做笔 记,有时笔记比书上的字还多,书页上画得密密麻麻的。他作的读书笔记常让老师们赞不绝口。他喜欢读书,但绝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他觉得读书通过交流,效果 显著,于是,他和蔡和生等同学成立读书会,大家一起交流读书的体会,除了本校的,他还延伸到其他学校。杨老师给他提供自家的书房里所有的书,让他尽情地 读。学校校长给他提供方便,把学校图书馆的钥匙交给他,仍由他读到什么时候。具说,他毕业后,留校一年后,到了北大,并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我真难 以想象,毛泽东究竟读了多少书,不知是否有统计?我想,不知他自己心里是否有数。

《恰同学少年》整个剧情充满着感动、崇敬!整个剧情高潮迭起。成立读书会、学校成立学生军,组织学生军训练、办工人夜校,最精彩的是,最后带二百多棒棒学生军缴获了三千多敌人的枪支。这些都展现了毛泽东的组织才能和惊人的胆略。

整 个故事中,有三条感情线,让人难以忘怀。一是他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特别是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之间的感情,让人羡慕,他有幸遇到这么卓越、惜才的老师; 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三是他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单恋他的咏诗,还有极其崇拜他的小开慧之间的感情;据说,当杨昌济老师生病后,毛泽东和杨开慧 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直到最后。片子中,还以旁白告诉大家,毛泽东到北京后,把原长沙第一师范校长张干接到北京,一直照顾他,直到最后。

其中他与同学一起利用暑期到外游学的经历也十分感人。

还有深深影响了我的是,毛泽东锻炼身体的那股持之以恒的韧劲。使我间断了一个时期的身体锻炼,又开始了起来。

第三篇: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学会赏识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得,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因为老师所教的对象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因此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不能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这样不但教不好学生,而且也抹杀了学生的灵性,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结果老师累死了,学生也烦死了。总之吃力不讨好。因此要想当好老师,就得学会赏识学生。学生本无好坏之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老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找到兴趣,建立自信,做到“坚”“忍”。当然要赏识学生你还必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觉老师的爱时刻在身边。

其次作为老师不仅要赏识学生的成绩,更要赏识学生的人品,我们要时刻告诉学生只要先成人,才能成大才。因此教学的首职工作是传道,教育学生那些可为,那些不可为,懂得感恩,如何感恩? 再次,赏识学生还有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那就是老师也要同时被学生赏识,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最后,赏识学生还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包括改变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赏识学生更要懂得放弃,要不断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只要真正懂得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才能让教师这个职业散发五彩光忙。谢谢校长给了一个启发机会。

总结人:张培云

2011年8月30日

第四篇: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这不是一本书,却超越了书的内涵;这是一部电视剧,却告诉我何为信仰。浸透着曹雪芹血泪的《红楼梦》阐明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宝黛的反抗精神;传奇 的三国故事和经典的水泊梁山彰显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仁、义、礼、智、信的赞扬;而这部电视剧却真切的体现出博大的中国魂和郭沫若先生所倡导的年轻精神;更让我领略了五四青年的风采。不由得让我热血沸腾,深有感触,突发其感。

第五篇: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看《恰同学少年》有感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电视剧,名叫《恰同学少年》,我很好奇,于是,看了几天以后,我渐渐迷上了这部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当然,这部电视剧中也有让我难忘的一刻,一次,长沙城突遇一场大祸——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却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

这个故事中的惊险时刻,让我都为他们担心,当然,毛泽东的机智、勇敢也使得我不禁佩服他。

记得我看过一篇关于《恰同学少年》的有感: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虽然,我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但是我可以体会到他深深的情意。

这真是一部好看又精彩的电视剧,他讲述了毛泽东的大学历程,使我终身受益。

建设路学校五年级:幻想~天空

下载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恰同学少年看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姓名:王影 专业:市场营销 学号:21103022032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一如这首词一样《恰同学少年》是一部红......

    恰同学少年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部少年毛泽东的求学奋斗史不仅让我们这群正值书生意气的少年观后赞叹不已,更引导我们树立了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特别是对于像我这......

    恰同学少年(合集)

    恰同学少年今天的太阳和昨日的不一样。太阳淋浴下的大家却也敢说:日光也是有黑子!我收藏着一叠信集。它虽不像邮集那般能给人无限的快乐,也不一样影册一般能带来人难忘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每当看到毛泽东的照片,他总是高高在上,气势蓬勃,身后的光芒十分耀眼。当我看到«恰同学少年»这本小说后,我发现,毛主席其实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高高在上,他......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之蔡和森、刘俊卿人物剖析与对比 班级:高2013级12班姓名:郭欢 指导老师:于飞 研究背景: 相信在看过‘恰同学少年’后,很多人都概叹一代伟人毛泽东、蔡和森、......

    恰同学少年(合集)

    《恰同学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读本》 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来说,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那就是道德。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许多年前的那个深秋,橘子洲上,有个人望着远去的湘江,写下了一篇《沁园春》。近百年过去了,那个人的光辉伟绩已是尽人皆知。今日,我们像他当年那样青春年少,在飘扬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