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
1884年7月5日,杜德利船长,斯蒂芬斯助手,布鲁克斯船员和17岁男孩见习船员帕克因为暴风雨导致乘坐的船失事,逃到救生艇上,离陆地超过1000英里。而在船上的男孩帕克,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相反船上的其余三个人都是在英国拥有自己家庭的人。救生艇上没有水(但有偶尔下雨的雨水),除了一点点大头菜(很快就吃没有了),头三天没有任何吃的,第四天吃了一个海龟,又坚持了几天。到了20日,他们已经7天没有食物,5天没有水了。这时那个男孩帕克因为不听劝告,喝了海水,以至于身体变得非常虚弱。这时,杜德利船长找来了所有的人,商量是否要以抽签的形式,杀死那个抽中的人,用他的血肉来充饥,好让其他人能活下去。
24日这三个成年人(男孩因为虚弱不能参与了)再次商量应该所有人应该投票,杀死一个人好让其他人活下去。但事实上只是商量,并没有投票。
当话题谈到了自己的家庭时,他们又都想活下去了。杜德利和斯蒂芬斯建议不要投票了,就杀死那个男孩吧,布鲁克斯还是反对。杜德利和斯蒂芬斯提议如果明天还没有救援船出现在视线之内就杀死那个男孩吧。
第二天,杜德利做了祈祷,乞求神的原谅,然后,杀死了那个已经没有抵抗力男孩。
他们三人以帕克的尸体为食撑着。四天后,他们被路过的法国帆船蒙
堤祖麻号救起,蒙堤祖麻号进英国法尔茅各斯港短暂停留,杜德利、斯蒂芬斯和布鲁克斯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收监。陪审团同情被告,但为了避免无罪宣告的结果,法官要求陪审团进行特殊裁决,只认定事实。
而当时所有人都承认的当时情况:
1.全部极度饥饿,几近死亡。
2.视线内没有船只经过。
3.如果没有人肉的坚持,他们绝对不会又坚持四天获救的。
4.杀人前并没有集体投票谁应该死,而是在没有男孩的参与下,三个成年人考虑到自己的家庭,都不愿意死。
5.那个男孩最虚弱,也没有自己的家庭,更没有反抗能力。被告提议杀死那个男孩!杜德利案的结局是:
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法官宣告被告犯有故意杀人罪,驳回他们的紧急避难抗辩。被告被判处绞刑,随后因当时的民心所向,被维多利亚女王赦免了。
第二篇:青年文学家:舒曼的爱情与利德歌曲
舒曼的爱情与利德歌曲
浪漫的利德
十九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效的生产机器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开始激进活跃起来,从十八世纪末起,德国的利德歌曲就已经开始向浪漫主义风格延伸,相对于18世纪古典主义歌曲而言,此时的利德歌曲以叙事歌为主,歌曲篇幅长,多个主题织体相连接构成的整体统一的方式取代了古典主义时期牧歌式的分节利德;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的利德歌曲中钢琴声部作用的范围扩大,通过歌声与钢琴旋律相互融合渲染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故事意境和主人公的情感纠葛。
舒伯特开辟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先河,他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1814年10月19日舒伯特根据诗人歌德的诗歌《纺车旁的格丽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利德歌曲。他的艺术歌曲一共有600多首,他将其艺术歌曲扎根于浪漫色彩的诗歌当中,在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和情节之余,还深入的将诗歌的内涵在自己的音乐中表达出来。
舒曼利德歌曲的创作
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评论家,1829年寄宿在老师弗里德里希家中学习作曲,1832年由于练琴过度导致了手指永久性损伤,无法继续弹琴,相信这对于舒曼来说,无疑是他人生中一次非常沉痛的打击。他的撰文和作曲中都表露出他的双重性格,在1834年舒曼创建的“大卫同盟”里,他采用弗洛雷斯坦和奥义泽比乌斯两个不同身份的人名抒发出激昂的和温和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评论。一方面他拥有热情奔放,愤世嫉俗,高傲不羁的冲动,另一方面,他时常沉浸于自己的主观幻想之中,仿佛要在灵魂最深处探寻自己所期待追寻的宁静,这种忧郁的伤感在他幸福时期的作品中,同样寻觅得出。
舒曼把诗歌与音乐的浪漫融合起来,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他所选用的歌词作者很多,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等等。“舒曼善于从诗中捕捉音乐的灵感,1 并且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的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1
舒曼——舒伯特的一位重要继承者,热爱音乐和浪漫主义文学,在舒曼创作的套曲中,《诗人之恋》采用了海涅的诗歌,还有夏米索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从1828年舒曼在向弗里德里希学习钢琴时与老师的女儿克拉拉相识,并于1840年与相恋多年的克拉拉· 维克终于喜结连理,是因为爱情的甜美终于开花结果吧,舒曼在这一年里开始创作了100多首利德歌曲,试图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与浪漫色彩的结合起来。
抒情的爱情歌曲
作品《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舒曼对于妻子克拉拉最真挚的记忆,真切表现了他们的爱情历程。在歌声中,舒曼将自己的爱人描绘成翩翩少女,通过故事的戏剧性陈述表达出作者身临其境般的微妙感受。第一首歌曲《自从和他相见》,记载了舒曼与克拉拉的相识,钢琴伴奏运用X X 0X | X X 0X|的节奏型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羞怯与真诚的思绪,这样的节奏型代表克拉拉在舒曼心目中的那一恒久的形象,另一方面,这种单调持久的无变化也似乎反映出作者本身带有了那么一点偏执倾向。第二首《他比任何人都高贵》中歌词唱着“在他经过的路上徘徊,为了看见他的模样,只要偷偷看他一眼,使我欢乐又悲伤。”真切的情节乘着流动的旋律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钢琴伴奏音型多用八分音符的主和弦,表达出少女羞涩的内心起伏以及她对初恋无法表达出的爱慕之情。1829年,舒曼寄宿在老师家里与克拉拉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开始了他们的爱情里程。第五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描述了少女马上要嫁人时的那份幸福与急切的心情,歌曲速度很快,钢琴伴奏非常热烈,常用分解和弦跑动的方式来渲染婚礼举行时的热闹场面,也表达出少女心底无法平静的思绪;最后一段出现了转调,气氛忽然变得忧伤,表达出少女出嫁前对家人朋友的那份不舍,亦或者舒曼因为维克对于女儿和学生结婚的强烈反对而感到无奈。在第八首《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了无限悲痛》中,悲伤的旋律与起初的懵懂甜蜜形成鲜明对比,曾经少女依恋的丈夫不幸离开了人世,已为人母的她只能无奈的哭泣与哀诉。在乐曲最后,与第 1《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S1期 P128 一首中相同的钢琴伴奏旋律再次出现,也许舒曼在这时已经预言了自己会在不久的将来离自己的新娘而去,而他们的爱情也将走到终点。
小结
十九世纪初欧洲的工业化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进步,相对于安逸稳固的古典主义时期而言,此时的氛围给人带来冲破规矩的时代,人们有许许多多的情感想要宣泄出来,歌声则使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当然会成为这一形式最常流传的主题,尤其是在活跃的浪漫主义时期。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使人们面对眼前生活的飞速变革,内心的那股活跃思绪充斥着古典主义一贯保守的规则,变化多样的生活方式也是的人们的歌声悠扬而富有深情。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最伟大的作曲家,虽然自己没有办法弹奏钢琴,但是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演绎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歌曲的歌词也充分表露着他对于浪漫主义的追求与热爱。
舒曼以他的内心既高傲奔放又内省幻想的双重性格,造就了他音乐作品的多重感情,而妻子克拉拉的支持对于他创作出如此优美的歌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甜蜜的爱情即使有老师维克的百般阻挠,但是最后他们终成眷属的美满才有了《妇女的生活与爱情》、《诗人之恋》等优秀歌曲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 著《西方音乐史》【美】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4月
【2】保罗·亨利·朗 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顾连理 张洪岛 杨燕迪 汤亚汀 译 杨燕迪 校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第2版
【6】赵茜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S1期
第三篇:波利与沃德夫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1范文
波利与沃德夫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pimd 更新时间:2012-08-09 17:07:54 点击量: 1
52012年8月8日,意大利波利.布兰德(POLIBLEND)集团与沃德夫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波利正式启动其中国市场战
略。波利是意大利聚酰胺(PA66,PA6)特殊改性的领军企业,专注于聚酰胺
(PA66 ,PA6)特殊改性工程塑料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依托客户需求、灵活开发定制客户化专业解决方案的竞争策略,波利得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并在电子、电器、连接器、电子包装、医疗用品、建筑材料、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取得卓越的市场成就。
沃德夫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则是一家致力于为汽车、机械、电气、建材、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客户提供工程塑料应用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科技型服务公司。
根据协议,沃德夫聚合物作为波利中国区的总代理,为中国区客户提供波利
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波利则给予沃德夫聚合物全面的技术和商务支持,确保中国区客户能得到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相信双方的合作会给中国工程塑胶市场带来更多的选择。
附:沃德夫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简介
我们不仅仅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塑料原料、、、、沃德夫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汽车、机械、电气、建材、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客户提供工程塑料应用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科技型贸易公司。我们的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工程塑料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成就客户就是成就我们自己。沃德夫作为意大利POLIBLEND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独家代理POLIBLEND改性尼龙
(PA6,PA66)、改性PBT和改性POM等高端工程塑料产品在中国区的销售和服务。
为客户服务是沃德夫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沃德夫发展的原动力。为
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沃德夫已与多家国际一流塑胶产品设计和开发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中国客户提供从塑胶产品设计、仿真、验证、成型与原料供应等一站式服务。
第四篇:案例25-李娟利等与张波集资房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模版)
李娟利等与张波集资房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
问题提示: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而转让单位集资房的买卖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要点提示】
“集资房”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房市场尚未建立、货币化分房尚未形成之际。目前各地一般对集资房的转让实行严格限制或否定的态度。如果集资房转让人在签订《房屋转让协议》时并未取得该集资房屋的所有权,其对集资房的权利属于资格权利,在法理上属于一种期待利益,属债权范畴,可依法转让。
【案例索引】
一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2008)长民初字第1518号(2008年7月7日)
二审: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西民二终字第1372号(2008年12月9日)
【案情】
原告(上诉人):赵峰会。
原告(上诉人):李娟利。系赵峰会之妻。
被告(被上诉人):张波。
原告赵峰会、李娟利诉称:1998年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现为西安市长安区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建房时,李娟利用家庭共同财产三万元缴纳了房款,在未征得其丈夫赵峰会同意的情况下与张波签订《购房协议》,将未建成的房屋转让于张波,该协议违反了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又未征得家属财产共有人同意。现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购房协议无效,要求张波立即腾房。
被告张波答辩称:李娟利与其所签订《购房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有关规定,且其已在涉案房屋居住多年,赵峰会称其不知情不属于事实。故李娟利与其所签订《购房协议》应为有效协议。
一审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李娟利系西安市长安区子午信用社黄良分社职工,1998年长安县信用联社职工集资建房,该社职工李娟利亦参与集资建房,分得长安信合小区5号楼一单元6楼东户单元房一套,在赵峰会知情的情况下,李娟利于2000年1月10日向单位交纳购房款3万元整。2001年5月,李娟利经与张波协商,双方签订了购房协议约定:李娟利在单位集资购房款,全部由张波自行交给李娟利,张波所购李娟利单位集资房所有权归张波所有,但房产证暂以李娟利之名登记。协议签订后,张波在将3万元首付款交与李娟利后,又将其余房款直接交与李娟利所在单位,共计交纳房款9.45万元。房子建成后,张波即人住,直至2007年李娟利所在单位开始为上述房屋办理房产证,李娟利在缴纳相关费用后向张波提出腾房要求,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审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李娟利与张波是在双方协商基础上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签订的购房协议,该购房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该房屋虽未办理权属登记,但并不影响购房协议的效力,故李娟利与张波签订的购房协议合法有效。关于李娟利称签订购房协议未经赵峰会同意一节,在赵峰会知道交纳3万元首付款一事,而房产乃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张波亦已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多年,作为夫妻的李娟利、赵峰会对于家庭的重大事项多年毫不涉及,与常理相悖,故对李娟利、赵峰会所称赵峰会不知李娟利与张波签订协议的理由不予支持。最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五条之规定做出如下判决:驳回赵峰会、李娟利的诉讼请求。诉讼费2260元,由赵峰会、李娟利承担。一审宣判后,原告(上诉人)赵峰会、李娟利不服提出上诉称,李娟利与张波所签订的《购房协议》违反我国《合同法》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应属无效协议,原审以赵峰会对李娟利、张波之间房屋买卖知情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显系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撤销原判决,支持其起诉请求,并由张波承担本案一、二审诉讼费。被告(原审被上诉人)张波辩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其与李娟利所签订的《购房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有效,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相同。
二审法院认为,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1998年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现为西安市长安区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职工集资建房,李娟利分得长安信合小区5号楼一单元6楼东户单元房一套。李娟利作为集资人于2000年1月10日向单位交纳部分购房款3万元整后,于2001年5月与张波(非该单位人员)协商达成《购房协议》,对房屋转让价款、房屋产权证登记等做出明确约定。张波依约分别向李娟利和西安市长安区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交纳房款,实际接收房屋。依据上述事实,李娟利与张波之间转让房屋的意思表示真实,且李娟利单位当时对该转让行为亦认可。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求,而非买卖合同成立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根据立法本意,其设置的目的是对在房屋所有权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房地产权属转让行为的一种限制。本案中,李娟利所购单位集资房系我国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的一种特殊产物,且该房屋产权证书正在办理,已具备合法交易要件,并非权属不明确之房屋。李娟利与张波之间《购房协议》签订后,张波对该房屋长期占有、使用。该买卖行为并未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故李娟利与张波之间所签订之购房协议应为合法有效协议。李娟利、赵峰会诉称《购房协议》违反我国《合同法》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应属无效之主张,依据不足,不予支持。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李娟利与张波签订买卖协议后实际收取张波3万元集资款,张波自2002年6月人住至今,已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六年多。李娟利、赵峰会系夫妻关系,对李娟利未实际购买该集资房,赵峰会称不知情,有违常理。李娟利、赵峰会以赵峰会不知情,所签订之《购房协议》因未征得共同所有人同意应属无效之主张,理由不能成立,亦不予支持。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260元(赵峰会、李娟利已预交),由其承担2260元。
【评析】
从房改的角度看,我国的城镇住宅制度大体经历了从福利化的实物分房制度向市场化的货币分房制度转变的过程。目前,我国存在着多种性质的房屋,主要可分为商品房和非商品房。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公司开发建造的可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房屋。非商品房主要包括:公房改制出售给个人的房改房,按照地方人民政府政策指导价购买的经济适用房,这主要是指单位集资房和安居房,城镇私有房屋以及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村证房等。最高人民法院为规范商品房买卖行为已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为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也对该类纠纷处理起到了较好地促进作用。但该《解释》只将调整范围明确限定在商品房买卖行为,而对集资房、房改房、经济适用房等非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并不适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房价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非商品房以各种交易形式出现在流通领域,由于没有统一的交易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案就是一起原来参加单位集资的职工将集资建房转让给他人一定时间后又以转让协议无效为由提起的诉讼。
(一)本案集资房转让纠纷产生的根源及集资房转让纠纷与一般商品房买卖纠纷的区别
“集资房”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房市场尚未建立,货币化分房尚未形成之际。199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将国有公房产权出售给职工,并第一次明确提出集资建房的概念,并随之拉开了全面房改的序幕。所谓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房屋建设而不通过市场购买直接分配的一种房屋,集资所建住房的权属,按出资比例确定,有全额集资和部分集资两种形式。个人按房价全额出资的,拥有全部产权,个人部分出资的,拥有部分产权。这一政策的实施在房改初期为解决困难职工住房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①。1999年,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存量房的流通,建设部出台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对房改房的首次上市出售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比如:已取得房产证的房改房才允许买卖;个人拥有部分产权的住房(指标准价房),还应当提供原产权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保留或者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书面意见;如果有共有权人时应当征得共有人的同意;在出卖时应当补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土地收益,以及交纳其他税费等等。2004年国务院出台《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把集资房纳入经济适用房管理范畴。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其建筑标准、优惠政策、上市条件、供应对象的审核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单位集资房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同时还对单位集资房规定,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可见,国家对非商品房的交易持从紧、限制政策。而这些限制的根源正是在于集资房作为一种非商品房与一般商品房相比较,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它是通过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住宅合作社来组织建设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既定范围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问题,采用的是先集资后建房的形式,是一种非市场行为,不存在买卖与经营关系。而一般商品房消费群体广泛、没有特别限制,是房地产开发商独特开发的一种产品,再通过市场买卖关系来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属完全的市场经营行为。其次,集资房的土地主要是通过政府划拨,并减免了相关税费,其建设在申办手续的过程中,各种手续的办理相应简单,上市交易、出租、抵押和继承时,应该向政府有关部门补交土地出让金。而商品房的开发土地一般是出让用地,取得的方式主要是以招投标、拍卖、挂牌以及市场转让的方式,必须“五证俱全”,即要同时具备《规划用地许可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房屋销售许可证》。基于以上原因,各地政府一般规定集资房不能在房地产一级市场上流通,但实际上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已购集资房地下交易的现象,这不仅使当事人双方缺乏应有的法律的保护,使国家有关的税费流失,而且容易出现纷争,留下隐患①。本案就源于房地产市场涨价的情况下,卖方反悔,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的典型案例。归纳原告李娟利、赵峰会主张房屋买卖协议无效的理由:(1)李娟利将单位集资房卖给了非本单位人员张波,张波没有李娟利单位职工购房资格,不能买受该集资房;(2)买卖房屋必须要有房产证,李娟利在房产证未办理下来之前就卖了集资房,无证买卖行为无效;李娟利买卖集资房未经其夫、共有人赵峰会同意,未经共同共有人同意买卖无效。那么,他们这些观点是否能成立?是否能导致合同的无效呢?
(二)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转让的不是集资房屋所有权而是集资建房的资格
房屋作为一种不动产物权,我国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求,而非买卖合同成立要件。本案中,李娟利作为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现为西安市长安区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职工,在履行向单位交纳集资建房款等义务后,即享有取得集资房屋的请求权。她在获得集资建房资格并交纳了3万元集资款后,与张波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因当时本案所涉集资房屋并未竣工,且房屋的具体楼层、位置、面积等均未确定,亦未办理房屋权属登记证书,故李娟利签订《房屋转让协议》时并未取得该集资房屋的所有权,其对集资房的权利属于资格权利,在法理上属于一种期待利益,属债权范畴,可依法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根据李娟利与张波之间《房屋转让协议》的内容,张波所购李娟利单位集资房所有权归张波所有,但房产证暂以李娟利之名登记。嗣后,李娟利从张波处收回了3万元集资款,张波实际接收房屋,且仍以李娟利名义参与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社集资建房,承担剩余集资建房款等相关费用。西安市长安区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对李娟利与张波上述事实知情,且实际接受张波交来的后续房款。故鉴于李娟利取得该集资房尚有集资款等债务有待履行,其与张波达成协议后将其与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之间签订集资合同后享有的取得集资房的请求权转让给了张波,其集资权的转让可定性为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李娟利与张波之间的协议书虽然名为房屋转让协议,实际上是集资建房的请求权转让。
(三)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房屋转让协议》应为合法有效协议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本案中,李娟利与张波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订立《房屋转让协议》,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买房人张波构成善意第三人,西安市长安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当时对该转让行为亦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六项虽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但根据立法本意,其设置的目的是对在房屋所有权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房地产权属转让行为的一种限制。且该规定适用于房地产转让,而非本案所涉及的是集资建房的资格转让。本案中,李娟利所购单位集资房系我国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的一种特殊产物,李娟利将房屋卖给不符合购买集资房外单位人员张波,虽然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相关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只是部门规章,不是法律或行政法规,不是人民法院判决合同是否具有有效性的依据。现房屋产权证书正在办理,房屋管理部门会予以办理过户登记,已具备合法交易要件,并非权属不明确之房屋,该买卖行为亦并未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故李娟利与张波之间所签订之购房协议应为合法有效协议。
(四)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房屋转让协议》不能因赵峰会称其不知情而无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
(一)》第十七条规定,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本案中,李娟利、赵峰会系夫妻关系。李娟利与张波签订买卖协议后实际收取张波3万元集资款,张波自2002年6月人住至今,已实际占有、使用该房屋六年多。赵峰会称对李娟利未实际购买该集资房不知情,有违常理。故李娟利与张波之间所签订之购房协议不能因赵峰会称其不知情而无效。
(一审独任审判员:姚俊玲
二审合议庭成员:邢锐飞
肖勇 路小红
编写人: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徐琳茹 何强
责任编辑:黄斌)
第五篇:芦利霞与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土地补偿款纠纷上诉案
芦利霞与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土地补偿款纠纷上诉案
问题提示:如何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
【要点提示】
村民具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和享有的获得征地补偿费用的权利,不是村民会议民主议定的范围和问题,村委会不得以村民会议民主表决为由剥夺其成员的正当、合法权益;村民具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和待遇是特定的,不因出具放弃保证而取消。
【案例索引】
一审: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2006)红民一初字第838号(2007年9月12日)
二审: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新中民一终字第545号(2008年5月9日)
【案情】
原告:芦利霞
被告: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
原告芦利霞是东杨村村民,1996年12月23日原告芦利霞与延津县榆林乡大杨村郭树法登记结婚,婚后一直在朱召村居住。其户籍仍保留在东杨村,婚后芦利霞未在开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参加孕检。1999年11月19日芦利霞出具保证书,保证其和儿子的户口为空头户口,今后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后东杨村多次分配土地补偿款时,未给原告芦利霞分配。为此原告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支付土地补偿款43112.45元。
被告辩称:不分给原告土地补偿款是由村民会议表决决定的,村委会必须执行。在2002年秋后调整土地时,专门为出嫁女户口未迁出的留出一部分口粮田,并规定不得参与村里的任何分配。既然申请分得了口粮田,那么就说明同意了村里“不得参与村里的任何分配”的规定,现再起诉显然不妥。况且原告并未履行村民义务,计划生育等也未纳人村里管理,婚后也一直在婆家居住。原告已写过保证,放弃了村民待遇。
【审判】
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土地补偿费是因国家征用土地对土地所有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原土地使用人对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的损失的补偿,芦利霞虽具备东杨村户籍,但其未在该村居住,且原告芦利霞于1999年11月19日出具保证书,保证其和儿子的户口为空头户口,今后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该保证书系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视为其自愿放弃其自身权利,故原告芦利霞无权再要求参加分配征地补偿款,对原告要求被告东杨村村委会支付土地补偿款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芦利霞称其出具的保证书系在被威逼之下所写,没有相关证据予以证实,理由不充分,不予采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判决:驳回芦利霞的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1735元,由原告负担。
一审宣判后,芦利霞不服向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其1976年11月26日在东杨村出生,在东杨村长大,虽然于1996年12月23日与郭树法登记结婚,但婚后户口并未迁出,应当认定为东杨村的村民,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资格。1999年11月19日上诉人签字的保证书没有法律效力,并不能代表上诉人放弃分配土地补偿款权利。保证书是被上诉人以不给上诉人刚出生的孩子上户口作为胁迫,迫使上诉人在村委会事先写好的保证书上签字。上诉人为给孩子登记上户口,被迫签的字。上诉人的孩子在东杨村出生,依法可以随母亲下户,村委会强迫上诉人在书写有“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等违法内容的保证书上签字的行为本身即是违法的,签字行为并非上诉人所自愿,也非上诉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村委会无权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审法院认定所谓的保证书是上诉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认定其合法有效,是明显的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东杨村村民委员会辩称:上诉人的保证是其真实意思表示,并且是1999年书写,其从没有对该保证提出过异议,故该保证合法有效。上诉人没有在东杨村居住,没有尽到村民义务,故要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判决。除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外,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另查明:自2002年7月3日至2005年10月27日,东杨村同新乡市开发区土地部门和有关单位共签订了7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东杨村自2002年8月10日至2005年11月20日每人共分配土地补偿费42412.45元。
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土地补偿费是因国家征用土地而对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损失给予的补偿,在土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应当享有分配该笔土地补偿费的权利。上诉人芦利霞系东杨村人,于1996年12月23日同延津县榆林乡大杨村郭树法结婚后,在其丈夫的村未分配有土地,户籍也未迁出东杨村,一直接受东杨村的管理。上诉人在2002年7月3日第一次制定土地补偿安置方案便具有东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应当享受土地补偿款的待遇。故上诉人请求分配相应的土地补偿费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关于1999年11月19日上诉人签字的保证书的法律效力问题。上诉人作为被上诉人处的村民,享有参与东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分配、划分宅基地、承包耕地的权利,这也是上诉人的基本权利,被上诉人无权剥夺,被上诉人以不给刚出生的孩子上户口迫使上诉人芦利霞在村委会事先写好的保证书上签字,被上诉人的行为显系违法,被上诉人无权剥夺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违法的民事行为为无效行为,故对于该保证应当认定为无效。综上,原审认定事实不清,判决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2006)红民一初字第838号民事判决;
二、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芦利霞土地补偿费共计42412.45元。
三、驳回芦利霞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判决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一审案件受理费1735元,由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承担,二审案件受理费880元,由新乡市开发区东杨村村民委员会承担。
【评析】
本案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原告芦利霞给被告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出具保证的效力问题
1996年12月23日原告芦利霞同延津县榆林乡大杨村郭树法结婚。婚后芦
利霞一直在朱召村居住,但其户口并未从东杨村迁出,户籍仍保留在原出生地东杨村。1999年12月19日芦利霞给被告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出具保证书,保证其和儿子的户口为空头户口,今后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后东杨村多次给具有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村民分配土地补偿款,但均未给芦利霞分配。为此,芦利霞提起诉讼向东杨村村民委员会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东杨村村民委员会支付其相应的土地补偿费份额。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经济补偿。征地补偿费是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助费组成。它是在将土地由原集体所有征为国家所有的过程中,支付给被征地村和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性和安置性费用。土地被征用,就意味着村民永久失去了对该被征土地的使用权,从而一次性受领的征地补偿费,它是村民基本和重要的生活来源。
对被征地农民给予经济补偿,是我国宪法以及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的被征地村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东杨村村民委员会作为被征地单位对土地补偿费进行分配,具备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都享有相应的份额。但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却在其多次进行的土地补偿款分配过程中,以芦利霞给其出具有保证书,保证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为由均未给芦利霞分配土地补偿款。东杨村村民委员会让芦利霞给其出具保证书,即保证其和儿子的户口为空头户口,不参与东杨村的分配,不划宅基地,不分耕地的这一约定行为,无论就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违法的。从形式上看,芦利霞声称其是在受东杨村村民委员会以不给其刚出生的孩子上户口为胁迫,迫使自己在村委会事先写好的保证书上签字。自己为给孩子登记上户口而被迫签的字。尽管芦利霞对其受胁迫这一事实没有从形式上予以举证证明,且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对此又予以否认,但从保证约定的内容可以推断,由于出具这一保证本身,即严重损害和剥夺了芦利霞作为一个村民乃至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经济利益,显然不是其自愿所为。所以这一约定在形式上不具有合法性。从内容上看,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都对作为征地补偿对象的权利人享有获得征地补偿费用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作为土地被征对象享有获得相应经济补偿的法定利益,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侵害和剥夺的。而东杨村村民委员会却以让芦利霞出具保证的这一约定的形式,非法剥夺芦利霞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应属无效民事行为。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自身的资格和待遇是特定的,不存在约定的问题,它不因出具放弃保证而取消。
(二)本案芦利霞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认定问题
农民依附于土地的各项权利,是基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政策而产生的,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家庭承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人人有份的承包。《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同时,《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这就表明,农户只有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基本的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权利,在其外部则不享有此权利。换句话说,如果集体经济组织不论以何种理由和借口剥夺和非法限制其成员所享有的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权利,那么,该成员就会成为一个无地可种而失去基本生产资料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每个农户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承包地,是其自身家庭生
产和生活的基本保障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性质。因此,农民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利是受法律绝对保护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一般说来是本村人承包本村地。土地家庭承包的农户一般是指,在按照国家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也就是说,确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主要是依照户籍为标准,特别是自然取得的本村户籍。但是合法迁入的也可以根据其是否在其他地方已取得有承包地来判定其是否能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面积与家庭人口数量等情况密切相关,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按照每个农户家庭的人口、劳动力数量等因素计算承包地面积。但承包合同一旦签订后,在有效期限内非因法定原因不能随着人口的增减而变动面积,否则,就难以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和有效。显然,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承包地的“原始取得”对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自身利益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表明,农户的家庭成员错过统一组织承包时分配承包地机会的,会在一定期限内难以获得承包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丧失,其仍享有和具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享有的土地被征用获得土地补偿费用的权利,即是依附于这种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之上的。本案芦利霞户籍在东杨村,而且是自然取得的本村户籍,毫无疑问其具有东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尽管其因婚嫁而未再在东杨村居住生活,但这只是居住形式的问题,其户口并未从东杨村迁出,户籍仍保留在东杨村;况且芦利霞在其丈夫所在村亦并未分配有承包地,芦利霞仍属东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其仍享有承包东杨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这就规定了,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不论有无承包地,均有权参与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的相应份额。所以,芦利霞向东杨村村民委员会主张分配并支付其相应的土地补偿费份额的请求自然应当得到支持。本案一审判决驳回芦利霞的诉讼请求是错误的,二审依法改判支持了芦利霞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三)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妇女权益的保护问题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歧视妇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尽管农民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但在农村土地承包实施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受侵害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其中尤以出嫁妇女的承包经营权受侵害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妇女出嫁后集体经济组织要求收回其承包地、妇女出嫁后其在原居住和生活地即户籍所在地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被剥夺、妇女离婚时承包经营权得不到保障等。这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该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由此可见,在农村土地的实际承包中,侵害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必须得到有效制止和坚决纠正。在征地补偿费的分配问题上,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剥夺、侵害其依法应当享有的土地补偿权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召开村民会议通过民主议定程序就征地补偿费如何分配进行民主表决,但村民所在其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和其享有的获得土地补偿费用的权利,不是村民会议民主议定的范围和问题。那种以土地补偿费分配是经村民会议民主表决村委会必须执行,从而剥夺妇女正当、合法权益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一个必须明晰和应当澄清的原则问题。广大妇女应当不断增强权利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真正把法律上规定的男女平等转变为事实上的平等,把法律上规定的妇女承包土地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权利转变成事实上的权利,以促进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此案的审理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理念的体现。
(文章汇编者: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 陈友峰律师,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