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

时间:2019-05-13 22:0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

第一篇: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

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文坛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意义。本文以语言艺术为切入点,分析《史记》的语言特色,可以发现这部作品中的语言生动形象、长短句交替变化、俗语和雅语同时存在,使得语言具有一种张力。

关键词:《史记》 司马迁 语言特色

引言

《史记》是对我国历史的一个真实反映,将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高峰。这部著作包括几个部分:十二本纪,主要是记录历代帝王的政绩;三十世家,主要是记录各个诸侯国以及汉代的诸个诸侯和权贵的兴亡历史;七十列传,主要是记录重要人物的历史事迹、言行举止等;十表,即大事年表;八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著作中的语言极具特色。它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一、《史记》简介

鲁迅曾对《史记》有极高的评价,称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面一句表明了《史记》对历史学的贡献,后一句则说明了《史记》的文学性。

从历史角度来讲,《史记》确定了之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修史的模式,从此以后纪传体模式成为正史的记录规范。从文学角度来讲,《史记》中的语言、文化内涵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历史与文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由于本质不同,因此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写作目的,都是不相同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记录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各种事件,作为后世发展的参考依据,在写作与记录上更倾向于一种真实性、准确性。文学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用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写作和记录上更倾向于形象、生动、富有内涵。《史记》恰恰就是这样一部融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典籍,同时实现了文学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司马迁的《史记》吸收了很多经典著作的精髓,比如文学领域的代表作《诗经》,记录历史的《春秋》《国语》等。所以,这部著作不仅可以被当做历史书籍来阅读,也可以被当做文学典藏来研究。

二、《史记》的语言特色

(一)《史记》的语言有很强的气势

我国关于《史记》的研究很多,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全面。司马迁当时写这部著作的时候,不仅是把它当做一部历史著作,也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性的作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他在创作时的要求和原则,由于融合了历史元素,因此在这部著作中一种恢弘的气势油然而生。气势是一个哲学概念。我国哲学理论中认为,生命是来自于气的聚散,在《史记》这部著作中,就有这样一种气,一种带有生命力的气息,使人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为之动容。这种气势十分强烈,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破釜沉舟一段,句子十分简短,但是每个字都很有力,让人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热血上涌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气势。

文章语言上的气势,来源于作者对文字的把握以及对所写内容的理解。《史记》的语言中之所以可以有一种恢弘的气势,是因为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政权上经过了文景之治,因此国家渐渐强盛,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这些历史事件透露出一个国家正在壮大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给文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在这样强大的国家下,文人对国家之事、社会之事进行描绘自然也更有底气。《史记》的语言与司马迁自身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从司马迁的学术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先秦各家都有很深的了解,其核心思想是以道家为主,但同时也融合了其他文学流派的重要思想,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综合意识的作家,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语言上也表现出一种大气之势。此外,文学创作的语言气势与作者的情感也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情感是艺术作品的动力,是作者通过对各种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之后在主观上产生的一种情绪,分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两种。对于司马迁而言,他决定开始创作《史记》时,自身已经经历了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同时作为一个忠诚于国家、对国家的发展时刻关注的人,他的情感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时代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史记》大气恢弘的语言。

(二)《史记》的语言生动形象

语言体现了文章的生命力,有生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语言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体,能够打动读者,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深入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中,动情,动心。《史记》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语言对事物的统摄力上,这些语言中包含了作者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思考、一种情感。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打动读者心灵的力量,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首先会被语言所吸引,然后会从这些语言中联想到很多东西,情感也会随之出现,最后渐渐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天地中去,流连忘返,忘却自己的存在。《史记》的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塑造出来,这种形象性来源于作者的想象,司马迁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循着作者提供的想象的思路,实现对艺术的完美领悟。比如其中的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场景,在这种场合下的慷慨死别,荆轲身上那种必死不悔的雄心与胆略,都会对读者产生很大的震撼。

语言的形象性是一种“象”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然而任何一种工具都是有局限的,因此想要利用有限的工具来绝对全面地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在文学创作领域里,作者只是尽量将这种象表达得具体一些,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创作之前,作者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个个形象。这些形象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生活中积累的各种意象进行的一种综合提炼,而《史记》语言上形象生动的描绘,与作者的生活积累有关。在这一点上,司马迁有资格创作出丰富的形象。因为他年轻时出游各地,对各地自然、人文风光有详细的了解,对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有亲身经历,他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源泉。

(三)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司马迁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调整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使得语言多样化,根据内容变化形式,因此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长短句式的变化。从修辞学上来说,句式有一种最基本的区分方法,即长句和短句。长句可以使得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但是节奏比较缓慢,有可能会导致冗余现象。短句一般比较精简,但是在意思的表达上很容易出现不全面的现象。比如《孝文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岁以上孤儿九岁以下布帛米肉各有数”。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句,将赐的对象、赐的物品类型以及数量都说得很清楚,可以防止理解偏差。第二,雅言和俗语交替出现。这是《史记》的一个明显的语言特色,雅言指的是一些符合主流文化要求与意识的词语,主要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中,比如一些仪式典礼。因此雅言对应的是一种“正”的形态,对于国家政治而言十分重要。从我国传统思想来讲,儒家思想强调的就是一种“正”,这个“正”可以理解成多种意思,比如“正直”“正气”“正名”等。《史记》中有很多都是这种“正”的语言,但是由于这种语言本身的性质所限,因此当语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会显得不够灵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与俗语搭配使用。俗语来自民间,与人们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带有原始的气息,有的时候会显得比较粗野,但却是十分真实的,俗语更多的是在民间记录中使用,因此不会像政治记录一样要求太严格。比如《史记?陈涉世家》中,就有雅言和俗语的交替,这种方法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完整,行文更流畅。第一段中使用了标准的雅语,“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以一种“正”的语言开头,奠定了这篇文章的基本基调。而后面的文字则多为俗语。在同一篇文章中,雅言和俗语同时出现,各有妙处,读起来却完全没有生涩之感,因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语言的高超的驾驭能力。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语言上的张力更强,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更强,从而可以表达出一种更深层次的内涵。

结语

《史记》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学著作,有很多学者从多角度对这部著作进行分析和研究。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艺术色彩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史记》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史记》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语言艺术形式,比如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雅言和俗语交替的表达方式等,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气势与作者的学识、思想境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从艺术上来讲,这种语言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就《史记》而言,它有自己的特点,语言上表现出的张力,对读者产生了一种吸引力,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了解历史,也可以欣赏文学。语

参考文献

[1]阮礼军.论《史记》对民间文学资料的吸收和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2]金化伦.论汉代文学的自觉性及其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3]朱发建.司马迁对“六经”与史学关系的认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4]高益荣.太史情志 汉卿风骨――论《史记》对元杂剧的沾溉[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5]梁中效.汉中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立足于《史记》的考察[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6]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7]孙明君.建立“史记学”的开拓之作《史记学概论》评介[J].社会科学评论,2003(01).

第二篇:史记的艺术特色

1、《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

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虽然先秦历史著作中也包含有故事成分,但同《史记》相比,不但数量少得多,而且除了《战国策》中少数几个故事,也显得简陋得多。以后的历史著作,也不再有《史记》那样的情况①,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

①这里也有史学和文学逐渐分离的必然因素。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使读者几乎忘记了叙述者的存在。如《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场景: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像是一个很好的戏剧小品。另外,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也同时具有史学与文学两方面的意义。所谓“互见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司马迁运用此法、不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传主的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这是人物互见法的意义。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过去的著作也已有所积累。在《左传》中,可以看到若干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到了《战国策》,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也更为鲜明。但由于它们以历史事件为本位,人物的描写只是片断地散见于叙事之中,缺乏完整性。另外,像《晏子春秋》专写一人之事,也很值得注意。不过,它也只是把晏子的许多故事结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在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还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凡此种种,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司马迁非常清楚地知道: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他常常用比较的方法,表现他的这种看法。如《苏秦列传》写才能杰出的苏秦被人刺死,他的平庸的弟弟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平津侯主父偃列传》写主父偃锋芒毕露而遭到灭族,公孙弘深衷厚貌却安享富贵尊荣……。但司马迁绝不赞美平庸、苟且、委琐的人生。《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屈原为了崇高的理想抱石沉江……。在这种反复出现的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我们从中看到汉武帝时代的文化中那种壮烈的人生精神,为之感叹再三。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如日本近代学者斋滕正谦所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史记会注考证》引《拙堂文话》)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生活细节的描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

这在一般历史著作中出现很少,在《史记》中却相当多。《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又如张汤儿时劾鼠如老吏,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性格,避免抽象的人物评述。自然,在这种描写中,难免有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有许多优秀的例子。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种田时的伙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了乡间的土语,表现说话人的质朴鲁莽,也是非常生动逼真的。

前已提及,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同样的例子,还有荆轲刺秦、钜鹿之战、窦婴宴田豳等等。司马迁是喜欢把人物放在这样的场景中来表现的。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2、《汉书》的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记事止于武帝太和年间。其后一些学者如刘向、刘歆、扬雄等都曾做过续补《史记》的工作,其中班固之父班彪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最为著名。班固便以《史记》的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成了《汉书》。大体武帝以前的历史记载多采用《史记》原文,作了一些改动补充;以后部分,多本于《史记后传》。其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共有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总计为一百篇,一百二十卷。记事起于汉高祖元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但实际上,《汉书》在许多方面都难以同《史记》相提并论。班固开始是私下修撰《汉书》的,并因此而下狱。后来明帝读了他的初稿,十分赞许,召之为兰台令史,让他继续《汉书》的编著。所以,《汉书》实际是奉旨修撰的官书。班固本人,又具有强烈的正统儒家思想观念。所以,《汉书》中既不具有司马迁那种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更不具有司马迁那样的深刻的批判意识。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班固甚至是同司马迁直接对立的。只是,我们应该承认班固是一位严肃而有才华的历史学家。他作为东汉的史官记述西汉的历史,又自有其方便之处。因此,站在儒家传统的政治立场,他对西汉历代统治的阴暗面也有相当多的揭露,对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也表现出惺惺相惜的同情。

班固又是东汉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从传记文学来看,《汉书》虽逊于《史记》,但仍写出了不少出色的人物传记。如《盖宽饶传》、《张禹传》、《东方朔传》、《朱买臣传》、《霍光传》、《王莽传》、《外戚传》,都是公认的名篇。一般说来,班固的笔下不像司马迁那样时时渗透情感,只是具体地描写事实、人物的言行,却也常常能够显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张禹传》写张禹的虚伪狡诈、善于阿谀取宠以保权位,不动声色却能入木三分。最为人传诵的是《李广苏建传》中的李陵和苏武的传记。这两篇感情色彩较浓,其感人之深,可与《史记》的名篇媲美。如写苏武拒绝匈奴诱降,受尽迫害犹凛然不可屈的情景: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又如写投降匈奴的李陵送苏武返汉时的复杂心情也很出色: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

虽驽怯,今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略)陵泣下数行,因与武绝。

这两节,写英雄人物苏武,固然生动强烈地显示了他对自己民族的浓厚感情,写降敌人物李陵,也揭示了他的悲剧命运和复杂的心情,都不流于公式化和脸谱化,这种地方可说是深得《史记》精髓的。

《汉书》的语言风格与《史记》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它详赡严密,工整凝炼,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视藻饰,崇尚典雅。范晔说:“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事详。”(《后汉书·班固传》)指出了《史》、《汉》的不同风格。这也代表了汉代散文由散趋骈、由俗趋雅的大趋势,值得注意。喜欢骈俪典雅的文章风格的人,对《汉书》的评价甚至在《史记》之上。参考资料:《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骆玉明

第三篇:舟山特色语言

舟山特色语言 称呼

阿爷、阿娘(祖父母)阿爹、阿姆(父、母)晚爹、晚娘(继父、继母)大大(叔叔)

阿婶(叔妻,父亲弟弟的妻子)姨爹(母亲姐妹的丈夫)老绒(妻子)老头(老年丈夫)小娘婢(小姑娘)小奶欢(未满月的婴儿)进舍夫(入赘女婿)人客(客人)后生家(年轻人)光棍(单身男儿)其拉(他们)侬(你)

上春囝(正在成长的小男孩)阿公、阿婆(丈夫的父母)丈人、丈母(岳父母)阿伯(伯父,父亲的哥哥)嬷嬷(父亲哥哥的妻子)阿姑(父亲的姐妹)姨娘(父亲的姐妹)老讨盘(老年女人)小囝(小男孩)囡(女儿)新妇(儿媳)亲家公、亲家母 叔浜姆(妯娌)

老娘爿(NHDE)(已生育的妇女)其(他)

拖油瓶(妇女改嫁带来的子女)后生(年青男儿)岙里人(乡下人)

时间

急末子(今天)

前捏、后捏(昨天、后天)闲早子(过去、从前)每早(每次)昼过(中午)夜快(黄昏)

铁娘(早上)

乌早铁娘(天还未亮)门照(明天)涅子(日子)头回(第一次)利休(马上)担心时(午后)夜到迈头(夜里)清早拔早(上午很早)暗卜弄通(很暗)农业、农具 做生活(干活)

罗屙缸沙(粪缸里掏沙)肥料粉(化肥)畚斗(畚箕)示头(锄头)

遮梁(围稻桶的竹笠片)划跨(铁锨)捣

齿头(和捣臼配套的杵子)绞刀(铡刀)

削地(锄草、松土)掏地(翻土)屙缸(粪缸)土司(土箕)

朵柱(支撑扁担,带有丫枝的木棍)坑铣(铲土的铁铲)

扎利(稻桶里掼稻的工具)捣臼(石臼)

甘刀(吹竹或木的刀)

植物、动物

老永(老鹰)丫鹊(喜鹊)

叹朴娄蛇(眼睛蛇)西鸡(阉割过的鸡)出炎(蚯蚓)老丫(乌鸦)吃发郞(螳螂)

跳干(海涂里一种会跳的鱼)饭瓜(南瓜)

长蒲(夜开花、瓠)蕃茄(西红柿)树丫叉(树枝)猪娘爿(母猪)

猢狲(猴子)翼梢(禽类翅膀)乌贼(目鱼)玉秃(鳎鱼)海蛤马(安鲸鱼)

大脚黄蜂(1、马蜂

2、大脚红虾)虎啸蛇(菜花蛇)拜江猪(海豚)蚂粉(蚂蚁)田鸡(青蛙)格巴(蛤蜘)狠虎(猫头鹰)港爿(海鸥)黄干(狗)

糊蛇(水母之一)乌句(乌龟)雷彭蒲(葫芦瓜)

红毛番薯(土豆、马铃薯)顾猪(专作交配的公猪)赖孵鸡(抱窝鸡)麻将(麻?)婆子(大昌鱼)

虾蛇炎(海蜇皮上红红的皮)糯米饭虾(小白虾)

房舍、器具

道地洋、天井(院子)正间(正房)

八尺间(库头中的一间房子)屋山头(房脊)

燕子板(隔开房子的板)猪其(猪舍)

大桌登(指八仙桌、大圆桌)高凳(高坐椅)

火扒(扒灶火的工具)灶跟(灶间)

堂前(正房旁边的一间房子)薄刀(菜刀)乌橱(衣柜)眠床(床)

提桶(一种挂在梁上圆圆的捅)夜桶(房间里大小便用的桶)踏床橱(大床前面放鞋的橱)

顶针(一种戴在手指上垫针的小铁圈)伞墙(平房左右墙体)

库头(古时三间房两边转变的房子)扶梯(楼梯)桑子(柱础)屙坑(厕所)

猪其栏萨(关猪的栅栏)小桌登(小方桌、小圆桌)矮凳(低坐椅)

火缸(堆放灶灰的地方)羹橱(放碗的柜子)调羹(汤匙)饭瓢(饭勺)

春登橱(和衣柜配套的底柜)账子(蚊账)

果桶(圆圆盛物桶)火囱(暖手的金属圆盒)

将孔兰(盛针线、竹编的圆盒)火铣(畚灶灰的工具)

身体、疾病

脑克头(额头)头颈(脖子)胸骨头(胸口)手骨(手臂)大脚胖(大腿)脚踝头(膝盖)脚挣指(脚踝)面孔(脸)下巴头(下巴)脚板面(脚面)手指末头(手指)手指刻眼(手指甲)

手板面、手底心(手的正反面)头点心(头顶)后势劲(后脑)肚皮(肚子)脚骨(腿)脚娘肚(小腿)手挣指(手肘)乌咙(喉咙)鼻头指官(鼻子)肚脐眼(肚脐)脚底心(脚底)脚指末头(脚指)脚指刻眼(脚指脚)

年朵皮(耳朵)顺手(右手)

屁眼、洞肛(肛门)

腰骨、天主骨(腰的脊柱 骨)勒格肢下(腋下)冒(吐)驼背(罗锅)缺牙龙(缺牙)痨七病(肺病)猪癫病(癫病)大脚脚疯(象皮脚)格舌头(结巴、口吃)值鸭蛋(腋下淋巴炎)泼蟹(合谷穴毒疮)大嘴部(腮腺炎)岙躁眼(经眼炎)出初子(麻诊)犯痧子(中暑)好佗(哮喘)

发风井(起风疹块)借手(左手)背肘(脊背)汗毛官(毛孔)跷脚、拐仗(瘸子)麻皮(麻子)

黄胖(面色发黄、身体虚弱)记性牢发(发烧)

六涅头(中风嘴巴斜歪、面瘫)花起眼(近视眼)

搭休(大脚胖上部淋巴炎)节毒(手指节毒疮)青盲瞎(青光眼)买柴病(疟疾)缠心龙(带状疱疹)生疙痨(疥疮)借面聋(轻微耳聋)注浪(晕船)

穿戴、饮食

衣裳(衣服)

木脚拖(竹木制的拖鞋)袖身布褴(围布)铁娘饭(早饭)

点心饭(中饭 晚饭之间的加餐)5

半夜餐(夜宵)齐疙官(一种面食)豆豉酱(豆板酱)

吊饭(吊在锅盖内蒸熟的饭)豆面(粉丝)

团子(用糯米和大米做的有馅的包子)绢片(手绢)

蓑雨(用棕丝做成的雨衣)衫袜(用土布做的袜子)昼饭(中饭)夜饭(晚饭)下饭(小菜)

油脱么么(薄薄的油饼)

乌粥(用陶器盛米在火缸里煨的粥)肚里货(禽畜内脏)

眉头纸(旧时用纸卷起来引火的纸)

生活、交际

缉鞋底(纳鞋底)记饭(盛饭)打噎(打嗝)丈面(洗脸)乍屙(大便)

晒热头菩(晒太阳)耐汉(打呼噜)仆之困(腑睡)

说话生刺(话中有话)西出类(出去了)开夜车(开夜工)呒告(没关系)

呒告放话头(没啥说的)捣脚骨(到处乱走)肚饥(饿了)丈肉(游泳)乍水(小便)睏高(睡觉)向天睏(仰睡)侧伦睏(侧睡)做乱梦(做梦)还脚来(刚回来)好吻客气(不要客气)走人家(串门)

坍台(丢人,出洋相)嘛客气(不要客气)婚丧、迷信 年纪(年龄)抬老绒(娶媳妇)抬新妇(讨儿媳)吵房(闹新房)胞(胎盘)

老了、去了、跷了(死亡)落殓(入殓)出丧(出殡)好涅(结婚)汉囡(嫁女儿)

相喜(结婚的一种仪式)做生姆(坐月子)吃豆腐羹饭(奔丧)拗嫩笋(小孩死亡)做道场(做佛事)好仗棒(哭丧棒)

商业、交通、司法

柜台狮子(营业员)剃头店(理发店)花老店(妓女馆)钞票(钱)

黄包车队(人力三轮车)脚踏车(自行车)升堂(庭审)坐老监(服刑)拷图章(盖印)

贳纪店(专门出租餐具、桌椅的店)咸货摊(卖鱼和酱制品的店)零头(零钱)铜钿(钱)

黄鱼车(人力货运车)打官司(诉讼)柯人(抓捕人)拷手印(按手印)私行察访(微服私访)

动作

立(站)睏(睡)捏牢(拿牢)坑了(丢了)张(看)

把屙(抱着小孩拉屎)坑(藏)眼痒(羡慕)打势(禽类交配)晓得(知道)掼(扔)掰开(分开)拖白头(流鼻涕)丈(洗)柁(拿)造孽(吵架)收胎(动物交配)

内凑(不是故意,不经意)

形容词

上张望:走路不稳,多指酒过量后下部不稳的走态。拦腰撞:骂人话,意诅咒他人(一般指小孩)不得好死。拖牢洞:骂人话,意诅咒他人牢底坐穿,永世不得翻身。仰抛天:指身体面朝向天。(睡觉或者跌跤的姿势)羊八跌:指人走路下盘不稳,经常跌跤。伴手果:意为小食品、水果之类的礼物。倒筒冲:意为说话直接不讲策略。

拷瓦爿:意为聚餐(指每人出资出力,等同于现在的AA制)吃豆腐:暗指调情。抬城隍:意为开玩笑。活现眼:意为丢人现眼。

勿上科:意指常做些有违道德的不安份的事的人。咸白食:意指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事(讲空话大话)随睬其:意为随便,不管他。背木梢:意为上当。将男男:指木偶。讲聊天:意讲故事。推推动:意无精打采。三七句:意指人不修边幅。

反睬侬:意不理你,不和你打招呼。

唱拢羹:意酒宴上吃剩下倒在一起的小菜。昨急煞:意怎样才能过呢,昨办办。混沌沌:意指人脑子一片空白,没主见。懒车车:意懒洋洋,没力气和偷懒的人。掼沙锅:意用不计后果的放纵来胁迫他人。放无赖:同上相近。

离勾司:贬指阴险狡诈的女子。随屁塔:意人云亦云的人,没主见。

谗出卤滴:意为很龌龊,多指小孩东西吃不好或收拾得不干净。8

夯么郞当:意为全部、一共。

西洋骨气:意故做姿态、装腔作势。雷同有西洋活头、、现洋骨得。调头督角:意处理事情考虑周到全面,上下协调、左右逢源。活脱试过:意很相像,简直是一模一样。夜慢西耕:意为夜已经很深了。墨泥擦黑:意为夜已经很深了。

老三骨气:意思为很自大,自以为自。

吞头乌贼:意思为没人管教、无法无天的坏坯子。长郞透颈:多指形容人身材颀长。

活撞活颠:指人或动物受到心灵或身体伤害后产生痉挛的异常痛苦的动作。哑么使劲:意思为用蛮力。前生前西:意思为前生前世。

卖爹卖娘:意为卖爹卖娘不顾家,败家子。笨爹笨娘:泛指脑筋不灵活。娘西娘到:意骂起人来很起劲。四角滴方:意物体很规则。下西为人:意下辈子。半西来活:意半死不活。

滑里滑达:意有水份的物体很滑腻,贬指做事不牢靠。呒气来魄:意无精打采的,没劲。苟苟缩缩:意畏畏缩缩。讲勿令清:意讲不清楚。

糊天黑地:意为不切实际的讲大话。瞎塔糊涂:意吹牛,不切实际的讲大话。

河白烂摊:意事情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塌糊涂。大面大德:意很慈祥端庄和蔼的样子。

斜风颠倒:意为夸大事实,不合实际的乱说。拆来以到:意为信手拿来拼拼凑凑。样煞会弄:意什么都会做,心灵手巧。好清呒头:意无缘无故。咬紧苦胆:意省吃俭用。烂浓骨节:意质量极差。介勿落直:意行为不端。对勿落直:意事情摆不平。罪过字相:意一付可怜相。含到四采:意到处都是。千年烂板:意偶然一次。雪白连珠“意又白又净。” 碧绿连珠:意色彩很绿。相讲相量:意团结友好。倭肩搭背:意搭肩又靠背。和落三亩:意全部。伤心不勒:意可怜相。煞头介清:意头脑清醒。

绞七廿三:意纠缠不清。烂腐结格:意质量很差。透骨新鲜:意很新鲜。

直立阔拉:意无拘束,言行放肆。黑铁卜弄:意黑暗。锃骨斯谋亮:意新鲜而亮堂。老茎白海:意形容衰老。火种里拉:意火灾隐患。

背时背搭:意形容唠叨的老年 人。呒告话头:意无话可说。

急煞无赖:意又急又不成体统。恼脚勿落:意地很脏无从下脚。清水梗打:意清汤寡水。咸脚苦拉:意咸味太重。

新出调样:意新生出来事情,另类。糊朝廿六:意糊涂。希里吼喽:意举动希罕。生头摸脚:意生疏。

翻青侄白:意指在某一事情上纠缠不清。崭把刷齐:意整齐。

泥真是话:意讲得是真的吗? 牵丝板登:意牵涉大多。昏头六冲:意头脑不清。老木丁东:意老太龙钟。汗毛伶仃:意汗毛竖起。活逼四六:意迫不及待。大排司场:意排场很大。镂根挖髓:意刨根问底。

明当响亮:意明明白白,光明正大。楂脓骨吉:意贪吃。

镂心脑肺:意事做绝,另有悲痛欲绝之意。

黏结疙痨:意含糊不清,另外对黏稠物质感觉的形容。万生万西:意形容对事较极端。牵长估短:意事情合不在一起。

拆手拆脚:意手脚好动,另有小偷小摸之意。阵横骨搭:意动作张狂。

搡碗捣浆:意发怒把家具乱敲。热白鸡躁:意感到有点闷热。要紧要慢:意紧要关头。、石时三刻:意立刻。

含花散飞:意东西撤得满地都是。

GXB整理2012-3-8

第四篇:语言特色活动总结

语言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语言无疑是一种学习活动,但游戏跟语言并不矛盾,把幼儿游戏与语言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样才能取得学习的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学期的教学已经圆满结束,通过我们和全体幼儿的努力,我们的特色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幼儿也掌握了所学的儿歌和词句,在这学期即将结束之际,现将总结如下:

一、活动常规

经过上一学期对幼儿教学常规的培养,大部分幼儿能做到按要求传书、收书、欣赏跟读朗读,并能用手划指。在这一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幼儿识字常规的培养,并在幼儿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倾听他人阅读的能力和自己阅读能力。首先我们对幼儿进行跟读练习,我们的常规要求是: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轻声。

二、学习语言游戏情况

(一)把幼儿听读的语言游戏与幼儿各科学及一日活动中的其它活动相结合。

1、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幼儿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很多知识是在活动中逐渐掌握的,识字也不例外。因而,我们充分利用墙面、空间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最佳的环境,使幼儿在每天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

2、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阅读相结合

幼儿园除了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活动外,还有许多自由活动时间。因此,我们将语言充分运用到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中。如餐前十分钟、餐后半小时、下午离园活动等。在这些易受忽视的时间里,组织各种游戏,如:变魔术,请幼儿练习说一句话等。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认字兴趣

三、集体教育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图画,说一说图画中的意思,引起幼儿对识字的兴趣。把幼儿需要认读的字卡出示出来,领幼儿认读。对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给予纠正,让幼儿找出和字卡一样的字词,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欣赏画的能力有所提高,一部分幼儿都能够用一句话连贯讲述图片内容,讲述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也提高了幼儿认读识字的水平。开始孩子们对划指(读到那里指到那里)练习不是很在意,老师指导、纠正了许多次效果还是一般。开始幼儿对儿歌式的课文读起来比较琅琅上口,随着儿歌的难度越来越深,从儿歌式变成了散文式和故事类,孩子们读起来就有点难,只是单一的认读,于是我们就加强他们有表情的朗诵,首先让幼儿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分析文章,最后再请幼儿听老师读,感受用流利、有感情、有表情的语气来体现课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幼儿基本能按朗读的要求朗诵儿歌。

1、创设“鼓励性评价”的氛围,激发幼儿“爱学”汉字的兴趣,积极的暗示也是一种激发幼儿“爱学”的好方法。

2、创编新的游戏,引发幼儿想学语言的愿望。

游戏不能总玩一种形式的,所用的字卡要时时更新,方法要多种多样,才能引发幼儿想学语言的愿望。如,游戏“旅游去”就有几种玩法:开始认地名时就玩“买车票”。复习地名时就玩“开火车”。提高难度时就玩“带着字宝宝游中国”。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应注意游戏的选择。还可利用传统游戏、体育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等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为语言专门设计、改编。但无论怎样,游戏的选择应注意实用性,能巧妙地把语言做为玩具,并具有教育功能。趣味性。不可用一个游戏或一种类型的游戏反复使用。新颖性,游戏内容有新鲜感,能让幼儿在新奇中玩。如:角色的新颖。不一味采用动物,可选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如:“奥特曼”、“葫芦娃”、“彩虹鱼”等。娱乐性,游戏规则不可太多变而复杂,尽量让幼儿玩得开心也玩得愉快。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的搞好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倾听、阅读能力使幼儿在听说中找到乐趣,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提高。

沙雅县第三双语幼儿园

2016年12月

第五篇: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散文还是随笔,通讯还是童话,总的来讲是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来说,大约有五个合作伙伴,即: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要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要个性化,抒情性语言要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要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要深刻化。当然,这五个合作伙伴不一定都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提供支持。

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③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在关注作者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⑤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无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抑或是科学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要使传播知识的说明文让读者一读就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在此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但有时也可以生动活泼。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要有综合观念。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②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③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④认真分析文章所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科学运用,正是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正确体现。⑤注意说明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上。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要讲清道理,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必须准确,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常常体现在句子中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上。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要把道理说得让人心服口服,文章的论点一定要鲜明,作者的褒贬态度也一定要鲜明,作者在文中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一定要通过鲜明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议论文善于将事物加以抽象,从而反映事物的特点。因此议论文的语言概括力特别强,常常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②在把握论点、琢磨论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③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④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⑤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很强的词语;⑥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诗歌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6)作者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所导致的语言特点。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7)诗歌所表现的流派所具有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作品。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李白、李商隐、李贺等人的作品。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8)诗歌的修辞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色。

以上鉴赏手段并不是关于诗歌语言特色的唯一描述,常见的分析方法还有:从语言的形式、表意和意象等层次进行分析的方法。但由于中学教材采用上述分类方法,并且此种方法较为全面,所以广为流传。

散文

就总体而言,散文的语言特色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小说大体上讲小说的语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叙述为特色,另一类以描写为特色。这两类并没有伯仲之分。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追求整篇作品的味道,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追求形象的鲜明性。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可以叫情节小说,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叫细节小说。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读起来舒畅,它以语感为先导,吸引读者进入它的艺术世界,这种语感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处处可以感到这种语感的存在,它往往给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好读、畅快。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它往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细节抓读者,它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形象,就是一个又一个鲜明具体的细节,作品就是以细节与细节的内在联系,吸引读者不断地看下去,这里不说读下去;以叙述为特色的小说可以说读下去,不说看下去。以描写为特色的小说,它的语言可能很简练,如果读的话可能有点涩,但描写的细节很抓人,不得不看下去,它就像看画面艺术一样,只是画面,只是形象,这画面、这形象很吸引人。

小说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虽然都是散文化的语言,但它们是不同的。小说是客观性的语言,作者有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并不站出来说,而是让人物、让情节代作者说;而散文则是主观性的语言,作者不站出来说,还不行,作者可以直抒胸意。

当然,不能这么绝对化,但大体上确实是这样。有些激情澎湃的小说,作者近乎站出来说话了,因为作品的激情是那么得强,使得情感和态度已明明白白的表露了。就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什么都透出来,就缺开口了。但是,这还是客观性的语言,因为作者并没有说出口。

下载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史记》的语言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文语言的特色专题

    公文语言的特色 作为处理“政事之先务”(刘勰《文心雕龙》)的公文,其产生的历史极为悠久。公文作为管理国家并服务于国家的工具,是同阶级、国家的出现紧密相连的。统治阶级在......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文/杜铁林 现代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语言文字工作特色报告

    以诵读促德育,夯实育人环境 ——宜宾县高场职业中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特色报告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

    《春》语言特色2

    《春》语言特色 《春》做为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代表佳作之一,融汇了多种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以洗练的语言和清丽的文笔展现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借景抒情,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

    史记

    从历史构筑意识形态: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剧的意义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史学与史剧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 如何,内在协调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是一种什么力量能......

    浅谈史记

    浅谈《史记》的文学之美和文学史贡献《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 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具......

    《史记》

    《史记》读后感 很早就知道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

    史记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总结 分类:选修9-中国小说欣赏+传记选读 | 标签: 项羽 史记本纪陈涉世家成语 2010-05-28 10:17阅读(1838)评论(0) 史记《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