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 要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近年来,教育界虽然就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注重自我保护教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知识的获得,忽视自我保护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教师的说教,忽视亲身体验。
通过模拟游戏,使儿童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游戏中学习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技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游戏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模拟游戏的特征、构成及内容,开发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模拟游戏案例,模拟游戏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的作用等。
关键词:自我;保护;意识;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孩子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安全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一年中因意外损伤而住院的儿童有600多例,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的背景
1.1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现状令人担忧
自我保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着。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观当前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只知道要保护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保护自己,这似乎成了一种较普遍的问题。老师们也倍感困惑: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自我保护的教育,可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如此薄弱?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们对近
200名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游戏活动” 及“自我保护意识”两项调查,前一项调查显示: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是混龄游戏和模拟游戏。后一项的调查结果却令人忧虑。200名儿童中,有90%遇到突发问题便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92%的在活动中自己不会调整活动量;43%的会长时间看电视;26%的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77%的不完全知道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及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等。
1.2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弱小的,他们是不能保护自己的,片面强调成人对儿童的被动保护,缺乏对儿童生命个体抵抗生存压力、战胜困难和冒险的主动性引导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中国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儿童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另一方面,有许多的父母却苦于不会用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近年来,教育界虽然就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注重自我保护教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保护知识的获得,忽视自我保护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教师的说教,忽视亲身体验。
1.3模拟游戏对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可行性
调查显示,情境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而研究也表明情景游戏能激发少儿潜能,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模拟游戏就是让他们在预先创设的某种特定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仿真地再现人们生活的事件,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通过共同的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能使少儿的体验更深刻,同时也更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模拟游戏是让孩子们在所创设的安全环境中进行游戏,仿真地体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它既保护了他们的安全,又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从中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技能。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模拟游戏活动,培养少年儿童从小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主动获得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想出一定的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自我保护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研究的设计
2.1课题界定
2.1.1自我保护: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
2.1.2小学生自我保护:指小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或危险时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运用一些简单的技能及方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
2.1.3游戏:指少年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是他们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2.1.4模拟游戏:模拟游戏是通过教师或者师生共同创设一种与自我保护有关的特定情境,让孩子们在这种特定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仿真地再现人们生活的事件,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的一种游戏。它具有仿真性,情景性和角色性的特征。
在研究中,我们强调通过对现实环境的真实模拟,让孩子们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游戏。由于自我保护教育中有许多情景是不可能让他们亲历的,因此,我们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模拟,让孩子们在设置好的具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中,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获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进一步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以提高他们对常见的事件初步的应变能力。
2.2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为一体。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内容博大无比,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有取之不尽的教材,它有利于受教育者,对他今后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自我保护模拟游戏活动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着眼于生活,从少年儿童生活中去捕捉游戏的内容,将日常生活中可能对人们产生危险的事件或因素通过模拟游戏的形式展现,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为他们今后学会自我保护技能打好基础。
2.2.2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他还认为,这种社会性实践的游戏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它还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从中表现出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者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自我保护模拟游戏借鉴了
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注重儿童游戏中的知识经验的迁移,重视真实的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模拟游戏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获取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3.1研究的目标
3.1.1通过模拟游戏,使儿童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突发事件,知道首先要保护自己。在游戏中学习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技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3.1.2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游戏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3.1.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模拟游戏的特征、构成及内容,开发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模拟游戏案例,模拟游戏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的作用等。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少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符合需要的“自我保护”模拟游戏活动。
四、基于模拟游戏的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实施
4.1模拟游戏的选题
4.1.1师生间的交流。利用晨间交流、自由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收集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主题,从而获得信息,确定游戏内容。
4.1.2教师的观察。根据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关注点以及表现,确定游戏内容。
4.1.3儿童间的交流。创设“我和你说”栏目,互相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教师抓住儿童的兴趣,与他们共同商讨确定游戏主题。
4.1.4家长的需要。利用与家长联系的机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捕捉信息。教师针对这些情况设定相应题材的游戏。
4.2模拟游戏实施的原则
4.2.1生活化原则
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难度适宜、环节清楚、层次分明、规则明确,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经历的事
例为模拟游戏设计的主要内容,例如:过马路、红灯绿灯、火警预报等,使游戏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4.2.2情境性原则
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每一个游戏均有情节,让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扮演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游戏,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4.2.3体验性原则
引导少年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进入游戏,亲身体验或经历事件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4.2.4丰富性原则
即游戏前帮助儿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模拟游戏的设计时注意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使他们保持参与游戏的兴趣。
4.2.5教育性原则
在游戏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要素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从而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4.2.6差异性原则
根据儿童的特点、兴趣、需要、水平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活动材料、活动方法,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4.2.7多样性原则
游戏采取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4.3模拟游戏实施的途径
4.3.1每周进行二次以上的模拟游戏,如“好看的阳台”、“陌生的叔叔”、“超市里走失了”“火场逃生”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
4.3.2结合家庭、社区等周边资源让孩子们参观、访问,丰富安全知识,积累游戏经验。如观摩“消防中队”活动,了解、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参观医院,让儿童感知病人的痛苦,对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同情心、爱心的情感,从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
4.3.3坚持每周一次混龄游戏活动,模拟社会生活,为少年儿童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为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在大带小的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
4.3.4挖掘一日活动中生存、安全的教育因素,让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参与安全管理。如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通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锻炼自我保护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
4.3.5结合一日生活让儿童在实践中感知、操作。如开展“烹饪活动”、“领养小动物活动”、“我来种小树活动”、“小小生活能手”等等。
4.3.6采用“小小电视台”、“我来说一说”、“故事会”等方式,让儿童及时将有关的安全方面的事件通过自己的“小小电视台”发布给大家。让儿童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活动中讨论生活中有关自我保护中的事例,分析问题原因。
4.3.7园内楼梯口、转弯角等处增设安全标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4.3.8宣传栏坚持每周一期图文并茂的安全知识宣传,展示少年儿童体能锻炼和安全自护游戏活动的照片等,提高师生、家长安全意识和能力。
4.3.9通过家长讲座、座谈会、观摩开放活动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校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提高家长安全自护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发布者:敖茂锥
发布日期:2013-08-05
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危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我国现在有上亿名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理应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无数个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要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要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来提高学生自我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
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两河小学一位年仅8岁的学生,因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残酷事实。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横穿过马路,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可怕。这是学生自己的体会,教训深刻,定能引以为戒,胜过教师说数遍。
2、从看到的小事中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安全隐患是不可彻底根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文艺表演结束,学生拿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低年级的一个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扬长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这种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理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有学生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破,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号召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自救、互救的体验。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地震先后两次实战演习,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技能和方法。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从容进行自护自救。
首先,在社会治安不良的情况下,小学生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免遭不法伤害的知识和技能。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小学生的单纯、幼稚,欺骗小学生,或引诱其做坏事,或设局敲诈勒索等。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轻信别人,保持警觉,凡事多问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
注意寻求帮助,如拨打110电话等。
其次,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应付紧急情况的策略。小学生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幻想,有的小学生由于受电视或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倾向,在遇到坏人或危险情况时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懂得自我保护。因此,教师和学校应适当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应付策略,一旦面对危险时,能够妥善应付危急情境,有效地保护自己。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 周晓红(小学思品
四川阿坝小学品德与社会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2312
发表日期: 2010-12-29 22:31:38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小金县达维小学
周晓红
少年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危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我国现在有上亿名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理应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无数个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要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要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一、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
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来提高学生自我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两河小学一位年仅8岁的学生,因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残酷事实。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横穿过马路,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做法是多么的可怕。这是学生自己的体会,教训深刻,定能引以为戒,胜过教师说数遍。
2、从看到的小事中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安全隐患是不可彻底根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文艺表演结束,学生拿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低年级的一个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扬长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这种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
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该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理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有学生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破,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号召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自救、互救的体验。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地震先后两次实战演习,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技能和方法。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从容进行自护自救。
二、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女学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
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三、让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少年儿童是弱势群体,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法制副校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第二篇:小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材料
小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上良中小曹艳丽
同学们,你们纯真善良,涉世未深,往往对人生航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惊涛骇浪准备不足,常常对伸向自己的社会犯罪魔爪缺乏警觉,更不易识破某些披着羊皮的“狼”的险恶面目,现在,社会上闲杂人员较多,有些邪恶势力的滋生,势不可挡。我们小学生要练就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当你独自在家的时候坚决不给陌生人开门,不给不速之客开门,机智应对陌生人,与陌生人斗争要巧妙,有事拨打报警电话“110”。
2.上学、放学的路上: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打交道、不要轻信熟人(包括亲戚)、不炫耀富不谈论家庭情况、注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要找熟悉的人寻求帮助(千万不能不讲话,不求救,让坏人有机可乘)、有异样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汇报。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能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除医生、护士、父母外,不让陌生人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不认识的人这样做,应尽快躲开,并及时告诉父母和老师。
3.受到坏孩子欺负时要勇敢面对现实不怯懦不胆颤,惹不起躲得起,及时告诉自己家长或老师,设法告诉对方家长或老师,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4.遭遇歹徒千万要智斗: 巧妙、及时报警,设法逃跑甩掉“尾巴”,避免直接与歹徒搏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5.要有辨别能力。不要到喧闹混乱的场所,尤其不要上“三室一厅一吧”(录像室、游戏室、台球室和卡拉OK厅、网吧),千万不要与不三不四的人混迹在一起。
6.不要对赌博好奇:赌博绝不是“好玩”,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
7.乐于助人要分场合:陌生人的“忙”不能帮,地上的钱物不能捡,对行乞的人不要滥施同情心,不能乱动摔倒的老人。
8.要告诉去向。小学生外出一定要跟家长、学校“请假”,告诉所去方向及回归时间,到达目的地后,要及时与家长和学校取得联系,以便家长和学校随时掌握去向。
9.要学点本领。记住家庭住址、学校地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名称及家庭、学校电话号码。如果迷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设法找警察求助或拨打110电话,学会一些“紧急避险”的方法。
10.要遵纪守法。学生要严禁携带除文具以外的刀具等其他危险工具;严禁结伙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我校服务区域从乡村变成了城市。这使农转非的孩子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难以适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此,想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构建一套具有趣味科学、便于接受、效果实在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使小学安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培养;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社会环境、家庭状况、生活条件都在发生可喜的变 化。随着城市扩大化的步伐的迈进,使我校服务区域由郊区变成了市区,从而使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村庄变成了统一的住宅小区,原有的幽静的乡间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公路大道,家用电器大量增加,这一切变化虽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也对刚从农民转变成居民的孩子存在着不少隐患。因为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乡村,面对新环境,他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都难以适应。
近两年内,在我校的外来学生中就出现了由此造成的两起严重而悲惨的安全事故。2002年寒假的一个晚上,一名四川籍的男生张远在其父亲工作单位的宿舍里被烟火熏昏后烧死在宿舍大门边。2003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宁海籍的二年级学生胡宁川为追赶离家出走的母亲横穿马路而被疾驶而来的车子当场撞死。如果这二个学生当时都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二起安全事故。
笔者认为,对原来在本地城区生活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所开展的常规性的安全教育的情况下,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农转非学生和从外地贫困山区来的借读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确保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心愿。为此要通过研究和探索,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使方法趣味科学,便于接受,作用效果实在,适合学校实际的一种安全教育模式。
二、研究构想
(一)研究原则
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积极性,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辅助作用。
2、循序渐进原则: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逐步加强对学生的要
求,从最初的“扶”逐步过度到“放”。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证明理论的正确与否,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探索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构建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使小学安全系统化、科学
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2、实践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常见意外事件的种类、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的方法。(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常用家电的安全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意外事件预防之道,学习意外事件处理方法。(3)情感目标:具有安全意识,具备防范意外事件的常识和处理能力,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减少或避免
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研究方法
实验法、筛选法、比较法、归纳法
(四)研究对象:信谊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时间:2003年10月——2005年8月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2月,初步实践反馈效果,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5年3月,加强实施调整。
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8月,进行总结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1、创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安全
意识逐步增强。
2、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水、电、火、气、交通及自我保护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3、传授自我保护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技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四、研究实施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造声势,营造氛围。
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提供良好的氛围。以班级切入点,以校园宣传每题建设为重点,多角度、多方位建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邀请交警到学校作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在校园中展出了交通案例展板,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电视片,以血的教训和代价向同学们发出警示;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与带领下,有些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每班在黑板报中都有一块“安全岛”的内容,主要宣传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小常识,对学生的具体操作很有帮助,是学生最爱阅读的内容。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的契机宣传各方面的知识,大队辅导员利用红领巾广播台进行每周一次的常规宣传,在橱窗里设立了《公安报》阅报栏,让学生及时了解
身边的事,给自己一个警惕。
2、创立项目,得到深化。
各班在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各任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因地
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1)主题课程教育:学校以兴趣课的形式,每班每月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使学生能够熟知交通安全常识,明确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课间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学会使用“水、电、火、气”,稳妥处理突发事件以及放学、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等等。
(2)学科渗透教育: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渗透。这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另一个 行之有效的辅助途径。在体育课中,对于自我保护的教育尤为突出,特别是骨折、皮肤内出血、抽筋等现象的应急措施,胸闷、低血糖等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等。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教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数学课中,很多的主题图是以道路为主要场景的,教师就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思品课、英语课都充分挖掘其蕴藏的安全知识开展相应的教授,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中队活动模拟教育:每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水、电、火、气、交通”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危害,根据模拟演示,大部分学生能简单地处理突发时间。四年级的学生组织“崇尚文明、讲究卫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倡议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图片,进社区发放倡议书和教育传单,并对过往的老人和小朋友进行讲解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理解,对自我保护措施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深化了教育的效果。
(4)大队实践兴趣教育:围绕“安全、自我保护”,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的少先队的实践活动。少先队配合学校卫生课、寒暑假前的安全、法制教育组织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护教育。在教育的同时结合活动使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绘一绘交通标志、讲一讲交通故事”的绘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又如“假日小主人”活动,节假日要求每位学生在家长的教导下学做一种家务,主要与电、水有关(学烧一样菜,正确的使用电热水壶、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扑灭油锅的火等)。通过实践活动和竞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能通过活动,真正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5)日常行动教育:因临时校舍的校门口是T字型的交通要道,又是城乡结合部,过往有很多的运输车,又没有交通指示等灯,给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带来很大的交通隐患。为此,每当中午和下午放学,各个班级的学生排好队伍就有老师陪同下过马路,一天至少三次。如遇到个别学生有事出学校,也是由老师陪同下过马路的。这一举措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给家长们带来了放心,给关心下一代的人们带来了信心,也给老师们带来
了舒心。
3、开拓思想,互帮互学。
在学校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配合家庭、社区的安全教育,扩大少先队安全教育的阵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搜索”活动。有些社区工作者、老师和家长都没想到的或平时忽略的安全隐患却被学生看到了,想到了,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议,给予社区和学校开展工作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个活动也搜索到了的很多隐患:社区宣传橱窗下延有钉子头,如果小孩子在下面玩,很容易造成头部受伤,后果将十分严重;个别家长外出从不关管道煤气的总阀等。通过活动,家长们都笑着说:“孩子真是很厉害,成了家里的安全管理员了,害得我也时时特注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映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在不断的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也受到影响,逐步在提高。
根据学生们进步,推选出了“交通、水电、火气”小标兵;根据各班特色、特长,成立了“交通、水电、火气”的安全模范班级,并在国旗下讲话宣布,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
(二)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每位家长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学校请来交警支队和消防支队的教官为家长上课,组织家长参加经验交流活动,引起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视,同时通过交流和总结增加教育内容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其次,还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队活动,如家庭安全知识竞赛、“生活折射”小品表演等等。使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加强了安全教育的力度,把所学的转化为自身的保护能力和内在修养。还向家长分发一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小资料,如:家庭安全教育十招,家庭安全教育重点。
(三)安全教育离不开社区的配合。
学校、家庭与社区三方面通力合作,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小学生一年有160多天在社区度过,在这段时间里往往没有老师和家长的陪同和照顾,完全靠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来支配。由此可见,社区安全有效的教育和组织活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社区与学校就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宣传各类对学生个体
活动有帮助的安全教育内容。
暑假是江浙地区雷雨和台风的多发时期,很多孩子往往独自在家,因此社区在放假开始和台风来临之前,向学生们宣传了《雷雨来临之前的行动》、《台风之前的预防措施》的安全措施。并组织一部分高年级的孩子在台风来临之前和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寻找小区的安全隐患,帮助孤寡老人准备物资等。这一行动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到爱大家更光荣。
五、研究成果
1、促进了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提高
安全教育是现今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可是学校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随意性大,涉及面也不广,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杜绝事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通过二年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能随时随地地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父母、老师。在临时校舍,我校的楼道口较狭窄,而要通过仅有的一个楼道口上下出操的学生就有100多个,而且都是高段学生,时常会出现拥挤的情况。第一学期,教师们并没引起注意,倒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在一次校“你的生活安全吗?——寻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活动中,通过日记形式告诉班主任平时出操时他的所见所闻。据上网查询,因楼道拥挤而出现的惨案也是给过我们血的教训的。教师有了这位同学的提醒,及时做出了相应的教育,安排应急措施、疏导,有惊无险地消除了这个暗存在学校的不安全因素。
2、锻炼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以往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通过这些纯理论的教育,对学生所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二年的研究活动中,我校把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的学生,都明确过马路的注意点,“小小斑马线,一停二看三通过”等儿歌都耳熟能详。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3、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安全与不安全都在一念之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也仅仅只是我们能想到的那一部分,对于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这才能最终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学生处理身边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成熟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位六年级学生。04年8月中旬,难得一见的雷雨天又一次袭击了宁波。时值傍晚,父母都未下班,家中就他一人。在雷电来临之前,他拉下了总电源,点起了小蜡烛。没过多久,一个响雷打中了小区的主电缆。第二天,该小区多户人家的电视、冰箱、电脑等多种家用电器都被雷电击坏了。可是,惟有他家,全部电器安然无恙。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就能发现,学校进行的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关安全知识的自主设计活动,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发展。601班在刚开始自己策划“安全知识行”班队活动时,未找到切入点,整个活动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他们认识到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应该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第二次搞“交通安全行”队活动时,做足了准备工作。他们在一起讨论、研究,新鲜点子一个接一个,巧妙的构思使得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师、同学的肯定声中,学生从创新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自信,而参与观摩的干部们也受到了极大的启示,往后每次活动都成了学生们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
相关信息:
第四篇: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我校服务区域从乡村变成了城市。这使农转非的孩子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难以适应,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为此,想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构建一套具有趣味科学、便于接受、效果实在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使小学安全教育
系统化、科学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培养;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社会环境、家庭状况、生活条件都在发生可喜的变 化。随着城市扩大化的步伐的迈进,使我校服务区域由郊区变成了市区,从而使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村庄变成了统一的住宅小区,原有的幽静的乡间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公路大道,家用电器大量增加,这一切变化虽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也对刚从农民转变成居民的孩子存在着不少隐患。因为这些学生从小生活在乡村,面对新
环境,他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都难以适应。
近两年内,在我校的外来学生中就出现了由此造成的两起严重而悲惨的安全事故。2002年寒假的一个晚上,一名四川籍的男生张远在其父亲工作单位的宿舍里被烟火熏昏后烧死在宿舍大门边。2003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宁海籍的二年级学生胡宁川为追赶离家出走的母亲横穿马路而被疾驶而来的车子当场撞死。如果这二个
学生当时都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二起安全事故。
笔者认为,对原来在本地城区生活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所开展的常规性的安全教育的情况下,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农转非学生和从外地贫困山区来的借读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确保广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心愿。为此要通过研究和探索,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使方法趣味科学,便于接受,作用效果实在,适合学校实际的一种安全教育模式。
二、研究构想
(一)研究原则
开展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和积极性,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辅助作用。
2、循序渐进原则: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逐步加强对学生的要
求,从最初的“扶”逐步过度到“放”。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去指导
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证明理论的正确与否,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探索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构建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使小学安全系统化、科学
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2、实践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常见意外事件的种类、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常用家电的安全操作方法,初步学会意外事件预防之道,学习意外事件处理方法。
(3)情感目标:具有安全意识,具备防范意外事件的常识和处理能力,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减少或避免
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研究方法
实验法、筛选法、比较法、归纳法
(四)研究对象:信谊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时间:2003年10月——2005年8月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2月,初步实践反馈效果,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5年3月,加强实施调整。
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8月,进行总结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
1、创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安全
意识逐步增强。
2、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水、电、火、气、交通及自我保护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3、传授自我保护以及应变突发事件的技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
四、研究实施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造声势,营造氛围。
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提供良好的氛围。以班级切入点,以校园宣传每题建设为重点,多角度、多方位建设有安全特色的校园文化。邀请交警到学校作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在校园中展出了交通案例展板,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电视片,以血的教训和代价向同学们发出警示;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与带领下,有些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每班在黑板报中都有一块“安全岛”的内容,主要宣传安全方面的小知识、小常识,对学生的具体操作很有帮助,是学生最爱阅读的内容。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的契机宣传各方面的知识,大队辅导员利用红领巾广播台进行每周一次的常规宣传,在橱窗里设立了《公安报》阅报栏,让学生及时了解
身边的事,给自己一个警惕。
2、创立项目,得到深化。
各班在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各任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因地
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1)主题课程教育:学校以兴趣课的形式,每班每月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使学生能够熟知交通安全常识,明确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课间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学会使用“水、电、火、气”,稳妥处理突发事件以及放学、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等等。
(2)学科渗透教育: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渗透。这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辅助途径。在体育课中,对于自我保护的教育尤为突出,特别是骨折、皮肤内出血、抽筋等现象的应急措施,胸闷、低血糖等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等。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教授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数学课中,很多的主题图是以道路为主要场景的,教师就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思品课、英语课都充分挖
掘其蕴藏的安全知识开展相应的教授,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中队活动模拟教育:每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水、电、火、气、交通”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危害,根据模拟演示,大部分学生能简单地处理突发时间。四年级的学生组织“崇尚文明、讲究卫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倡议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图片,进社区发放倡议书和教育传单,并对过往的老人和小朋友进行讲解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理解,对自我保护
措施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深化了教育的效果。
(4)大队实践兴趣教育:围绕“安全、自我保护”,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的少先队的实践活动。少先队配合学校卫生课、寒暑假前的安全、法制教育组织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护教育。在教育的同时结合活动使
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绘一绘交通标志、讲一讲交通故事”的绘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又如“假日小主人”活动,节假日要求每位学生在家长的教导下学做一种家务,主要与电、水有关(学烧一样菜,正确的使用电热水壶、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扑灭油锅的火等)。通过实践活动和竞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能通过活动,真正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5)日常行动教育:因临时校舍的校门口是T字型的交通要道,又是城乡结合部,过往有很多的运输车,又没有交通指示等灯,给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带来很大的交通隐患。为此,每当中午和下午放学,各个班级的学生排好队伍就有老师陪同下过马路,一天至少三次。如遇到个别学生有事出学校,也是由老师陪同下过马路的。这一举措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给家长们带来了放心,给关心下一代的人们带来了信心,也给老师们带来
了舒心。
3、开拓思想,互帮互学。
在学校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配合家庭、社区的安全教育,扩大少先队安全教育的阵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搜索”活动。有些社区工作者、老师和家长都没想到的或平时忽略的安全隐患却被学生看到了,想到了,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议,给予社区和学校开展工作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个活动也搜索到了的很多隐患:社区宣传橱窗下延有钉子头,如果小孩子在下面玩,很容易造成头部受伤,后果将十分严重;个别家长外出从不关管道煤气的总阀等。通过活动,家长们都笑着说:“孩子真是很厉害,成了家里的安全管理员了,害得我也时时特注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映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在不断的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也受到影响,逐步在提高。
根据学生们进步,推选出了“交通、水电、火气”小标兵;根据各班特色、特长,成立了“交通、水电、火气”的安全模范班级,并在国旗下讲话宣布,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
(二)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每位家长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学校请来交警支队和消防支队的教官为家长上课,组织家长参加经验交流活动,引起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视,同时通过交流和总结增加教育内容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其次,还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队活动,如家庭安全知识竞赛、“生活折射”小品表演等等。使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加强了安全教育的力度,把所学的转化为自身的保护能力和内在修养。还向家长分发一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小资料,如:家庭安全教育十招,家庭安全教育重点。
(三)安全教育离不开社区的配合。
学校、家庭与社区三方面通力合作,把安全教育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小学生一年有160多天在社区度过,在这段时间里往往没有老师和家长的陪同和照顾,完全靠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来支配。由此可见,社区安全有效的教育和组织活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社区与学校就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宣传各类对学生个体
活动有帮助的安全教育内容。
暑假是江浙地区雷雨和台风的多发时期,很多孩子往往独自在家,因此社区在放假开始和台风来临之前,向学生们宣传了《雷雨来临之前的行动》、《台风之前的预防措施》的安全措施。并组织一部分高年级的孩子在台风来临之前和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寻找小区的安全隐患,帮助孤寡老人准备物资等。这一行动让孩子们深
深地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到爱大家更光荣。
五、研究成果
1、促进了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提高
安全教育是现今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性教育。可是学校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随意性大,涉及面也不广,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杜绝事故发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要素,随时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通过二年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能随时随地地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提醒父母、老师。在临时校舍,我校的楼道口较狭窄,而要通过仅有的一个楼道口上下出操的学生就有100多个,而且都是高段学生,时常会出现拥挤的情况。第一学期,教师们并没引起注意,倒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在一次校“你的生活安全吗?——寻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活动中,通过日记形式告诉班主任平时出操时他的所见所闻。据上网查询,因楼道拥挤而出现的惨案也是给过我们血的教训的。教师有了这位同学的提醒,及时做出了相应的教育,安排应急措施、疏导,有惊无险地消除了这个暗存在学校的不安全因素。
2、锻炼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以往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安全活动,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可是通过这些纯理论的教育,对学生所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二年的研究活动中,我校把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的学生,都明确过马路的注意点,“小小斑马线,一停二看三通过”等儿歌都耳熟能详。这就是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3、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安全与不安全都在一念之间,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也仅仅只是我们能想到的那一部分,对于隐藏在孩子身边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能预料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处理突发事故,这才能最终让学生得到安全。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学生处理身边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成熟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位六年级学生。04年8月中旬,难得一见的雷雨天又一次袭击了宁波。时值傍晚,父母都未下班,家中就他一人。在雷电来临之前,他拉下了总电源,点起了小蜡烛。没过多久,一个响雷打中了小区的主电缆。第二天,该小区多户人家的电视、冰箱、电脑等多种家用电器都被雷电击坏了。可是,惟有他家,全部电器安然无恙。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就能
发现,学校进行的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关安全知识的自主设计活动,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发展。601班在刚开始自己策划“安全知识行”班队活动时,未找到切入点,整个活动显得苍白无力。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他们认识到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应该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第二次搞“交通安全行”队活动时,做足了准备工作。他们在一起讨论、研究,新鲜点子一个接一个,巧妙的构思使得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师、同学的肯定声中,学生从创新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自信,而参与观
摩的干部们也受到了极大的启示,往后每次活动都成了学生们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
相关信息:
第五篇: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黄凤华 引言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曾经是一代代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然而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与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比城市学生家长素质低,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高,意识不强,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质量。
电视等媒体报道的环境问题,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误认为环境问题太多、太可怕,人类没有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比较悲观的情绪。老师们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不仅是向青少年发出环境警告,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提高环境意识、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改善身边的环境。
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事业更是德育内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不仅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而且要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和探索如何让绿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提高一代人的素质。同时,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环保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能够具有进一步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的认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打造绿色学校,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小河面上浮满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1 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施环境教育,采用自然教学法在各学科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序言中写道:“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液化和小鸟。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秦晋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课堂教学中,我们尽情设计内容、形式都不同但有明确主题的游戏,从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带动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环环相扣,彼此互补。使每一个学生无不感到新鲜、有趣。如“指鼻子”游戏给人带来神秘有趣的奇妙感觉。给你某种动物的8种线索,如果你猜到了这是什么动物,就把手指放在鼻子上,表明你已经知道答案了,那情境一下子便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除了社会科学和品德与生活课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教材本身组织学生编写环保歌谣,开展歌谣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从而开启孩子们欣赏自然的美与神奇的心灵。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领会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产生对自然的使命感,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班会晨会是班级开展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十分必要。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可以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可以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而当今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为我们所用,为教导学生所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这就是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观看贫瘠的大沙漠的视频和图片,观看受到严重破坏,沙土层裸露的大草原;观看因受到污染而变色的海水及海面上浮着毒死的鱼虾、贝壳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现状,初步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平台,是研究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把学科渗透作为环境教育的突破口,把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作为环境教育渗透的重点学科,要求担任这些学科的教师要深挖教材,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出绿色课堂。
(二)以校园为主要基地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保行为。
1、校园环境布置 2 在学校布置上,体现需学校创建环境教育的氛围。同时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环保教育活动,形成全体师生共建“绿色校园”的氛围。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让他们积极参加各自班级的“生物角”和学校环保生物组的小动物饲养活动,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将静态环境变为动态环境的情境之中,使小金鱼、小乌龟、小甲鱼、小虾、泥鳅与盆景花卉在这个小天地里创意结合,从而激发起对生存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了孩子们“人和生物和谐相处”的情愿,“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保护野生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开展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通过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使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环境。
2、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中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的各方面的和谐统一。绿色环保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师生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现在人应有的良好素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必须在自己的学校里创设一方“净土”,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可以把这件工作交给校园内的小主人,建立起中队“护绿保洁”区,实行插牌管理。“绿色小天使”们在校园中担负起园丁的职责。美丽整洁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激发了孩子们爱护环境之情。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养成环保习惯 环保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可以组织“你丢我捡”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搜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搜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城市的卫生创建工作,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环保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3 寓环境教育在少先队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中很自然的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学校传统的环境教育节日。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学生最愿意积极参与的教育活动方式。学校的德育处,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围绕“环保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每周的班队活动,走进自然的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各种环保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环保假日小队活动等,使得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能够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断地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如果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环保意识一定会深入人心,环保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展示出来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环境知识将得到扩展、补充,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
在组织学生踏青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可以实地进行环保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地等。如野餐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寻找野餐的地点、如何处理垃圾等;在郊游踏青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等。写环保征文、抵制“白色垃圾”、开展节水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认领一颗树”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亲戚、同学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森林公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 4 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不由地自觉形成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以学校为主阵地,带领学生走好环保之路,共建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二、社会绿色忧患教育,触动幼小的心灵。学校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不能之着眼于眼前的孩子,我们要努力通过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环保教育体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
1、组织活动真实体验
为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社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创设绿色的社会环境。首先可以通过一系列公益广告和社会标语等方式大力的宣传环境教育。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去,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上过往车辆进行统计,对附近工厂烟筒进行统计,找家长或农民了解占用耕地建房面积,树木砍伐的数目等等。5 可以在开展创建绿色环保城市之际,可以开展“你丢我捡”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既捡学校班级垃圾,又能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捡大街小巷的生活垃圾。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收集出售。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收集,统一处理。这既有利地支持了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宣传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寓环境教育在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让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成为社会传统的环境教育节目。我们可以设计“做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护绿爱”,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发动大家为地球治病,献计献策的征答活动;评选你最喜欢的野生动物;开展“开发城市里的森林资源”和“城市中的生活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废物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和“自来水狮子来的吗”等追踪考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既自然深刻,又终身受益。
2、走向社会教育宣传
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寒暑假是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大好时机,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冬令营或夏令营这一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活动令人难忘的。利用节假日、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在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学生明白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球。如对学生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注意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认识到环境与他们呢每个人息息相关。让学生到大社会、大自然去进行环境教育一个生态定向的学习环境,必须保证孩子们与大自然间真正的相互作用,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得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小学生走出校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的课堂。定期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爱科学节”活动,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参与社会的“热点”,体现环境教育的社会功能。
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环保教育活动,使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身到环保活动中去,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活动能力。在走出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 6 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社会环境教育渠道的畅通,使环境教育落到了实处,把环保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并逐步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让绿色走入家庭,促进环保主义的延伸
学校的环保教育不能仅限于校内,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如何利用学校的特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小手牵大手”,通过家校网络平台,通过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各种倡议签名等活动,以孩子的意识影响大人,以大人的认识感染孩子,从而使环保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家庭环境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教育。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教育的契机,在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各种性能、节能性,也会比较无氟和有氟冰箱的区别。这些,孩子们在《绿色商店开张了》一课中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在餐饮方面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机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泡沫快餐盒等,这是在课堂中学过的《一次性用品》在生活实践中的再运用。还有用电用水的态度、废物再利用、买菜提篮子,不用塑料袋等。教育不一定会立刻产生效果,但它是长期的不断积累过程,我们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以情动人。
争当家里“环保小卫士”,促进环保教育。针对“白色污染”的逼近,开展我劝妈妈用布袋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向父母们宣传塑料袋虽方便却增加了垃圾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上百年不能自然降解这一环保知识,劝父母上街购物买菜使用布袋,菜篮,不用塑料袋。再如成立“禁烟小队”利用学生在家中“小太阳”的地位劝爸爸们禁烟,为了“小太阳”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的未来,烟民爸爸们定能与心爱的香烟说再见。还有如使用无磷洗衣粉、废电池不能乱扔,少用洗洁净,不用一次性木筷,少用一次性产品,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都可通过我们的学生这群环保小卫士来监督执行,小手牵大手,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结束语】: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的同时,就收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小学生正是接受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使少年儿童认识环境,并注意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根据环境科学实践性的原则,选择少年儿童 7 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激励他们从“地球只有一个”、“心系祖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我做起”等角度参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提高一代人的素质。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对自然的“关心”,对全人类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必将重返清新和洁净,重新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参考文献】:
①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②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版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7月版
④方江常利梅《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版
文章:①袁正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道德品质》选自《小学各科教学》 2001.3期 ②亓殿强《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选自《教育发展研究》2002.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