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学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帕累托最佳:在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时,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布什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更好,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或者是最有效率的,所以也称帕累托效率。
外部效应:只有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就有外部效应存在。外部效应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完全竞争市场: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个市场都有足够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管理的总称,具体来说,是以《政府采购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体现的,是对国家预算经费使用方式进行约束的一种方式。
税收负担: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担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牺牲。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
税收中性:
价内税:指租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一类税。
价外税:指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一类税。
直接税:有纳税人直接负担税款,税负不易转嫁的一类税。
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让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
从量税:以征税对象的特定标准为依据,采取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
营业税: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全部营业额为纳税对象的一种商品课税,是典型的传统商品税。
消费税:之一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收。国际税收:是税收学当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范畴,是在国家税收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涉外税收息息相关。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与其有关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征税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等协商谈判所缔结的一种对缔约国各方都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税收协议。
税收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在税收管理方面所行使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征税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地域管辖权:指一个国家对发生于其领土疆界范围内的一切应税活动和来源于或被认为是来源于其境内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的征税权力,其中包括本国居民的境内所得和外国居民的境内所得。
居民管辖权:指一个国家对凡是属于本国的居民取得的来自世界范围的全部所得财产行使的征税权力。
消费地原则:又称目的地原则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消费的所有商品课税,不论是这些商品产自本国,还好从国外进口。
政府决算:我国的政府预算结构如何?是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
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要对信的预算年度或每一项目的预算支出必要性与规模吉尼写那个重新审查和安排。
问答题:
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的成因与表现:
成因(公共产品的存在。垄断现象的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分配的不公。外部效应。经济周期活动。)
如何认识财政的特性:
财政跟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应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去认识。
简述财政的职能:
有四。财政的维持保障,资源配置,调节收入,稳定经济的职能。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意义:
1、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财政效益约束是软的。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转移性支出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如何正确处理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益:
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过分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为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简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最低费用选择法
3、公共劳务收费法
试述政府采购的意义及作用:
作用(是提高此证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是顺应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
财政支出机构变化的规律一般规律是:
1、经济性支出占全部公共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下降,社会服务性支出比重将逐步上升。
2、在经济性支出的内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将从较高的水平逐步下降,该比重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时最大,到经济发展中期阶段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在社会服务性支出内部,转支付的比重将会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1、首先,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国民经济总量或生产总量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2、其次,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结构或者生产结构造成影响,3、最后,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将对分配产生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多体现出来的特征:
1、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2、由于财政的性质所决定,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为了满足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者某些居民雀替的需要,3、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具有确保履行政府行政基本职能、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特点。
财政补贴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价格、企业亏损补贴,此证贴息,税收支出,其他补贴。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稳定价格,增大社会效益,引导消费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对外贸易,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形式主要有哪些?
1、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专项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
5、国有股减持收入。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基础性制约作用。(152)
试分析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155)
什么是税收?如何全面理解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或剩余产品的分配,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课税主体是国家,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或社会剩余产品,课征是强制无偿性。
比较分析课税对象、税源和计税依据的联系与区别。
何谓税负转嫁?简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它是税负运动的一种形式,因素:商品供给弹性的大小。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对象的性质。行政管理范围大小。市场竞争程度
分析税收的经济效益?分为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
如何理解增值额的含义:
理论上,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一个生产单位,是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商品经营全过程,是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其购买价格以后得余额。税收征管实际,表现为法定增值额。
所得课税和商品课税的特征:
所得: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税源普遍,课征有弹性。计税较复杂,稽征管理难度较大。商品: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收入稳定、可靠且计征方便。具有转嫁性和隐蔽性。具有累退性。全面评价复合税制结构:
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减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公债?有哪些种类?
动态:是政府作为行为主体,进行举债,用债和偿债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静态:是政府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等筹借财政资金,与有关各方形成的债权债务义务。分类:
1、发行地域(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2、偿还期限(短期公债和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是否允许上市(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
如何确定公债规模是否适度?
公债的发行不能超过一个点(发行公债筹资所带来的编辑社会收益等于编辑社会成本之点)以制约条件和经济影响判断(政府的偿债能力;认购者的应债能力;已存在的偿债负担;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国家职能范围;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类型;特定政治坏境;财政政策类型;金融市场状况;公债管理水平)
分析公债的财政效应和经济效应。
财政:能够弥补财政赤字,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筹集资金,稳定经济。经济:
什么是政府预算?我国的政府预算结构如何?
是指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计划。与国家政权的结构是一致的,一级政权设一级预算,与政权结构相适应,并同时结合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名政府预算可以有中央元素按和地方预算组成。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优缺点比较。
简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合理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的原则)
2、中央与地方的实权与支出划分。
3、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4、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5、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6、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
简述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简述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1、针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针对分税制税收划分的缺陷
3、针对地方则会那功夫事权与财政权的不对称
4、针对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差距
5、针对地方在性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
试解释财政平衡的概念
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量
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3、中国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
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利用政府税收和支出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总需求水平,以达到充分就业,适度通货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最终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粘的总目标。
财政政策效应有哪些?
分析财政政策效应。内在稳定器效应、乘数效应、奖抑效应、货币效应。
附件(0 个)
第二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购买性支出
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如经济建设支出、文教支出、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等。政府性基金
是指为支持某项公益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具有强制性、非补偿性特点。
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于财政赤字政策。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公债发行等方法扩大需求。分税制
是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瓦格纳法则
p37 是解释一国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
政治原因: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关系复杂化——政府职能扩大——增加财政支出 经济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人口居住密集——产生拥挤和外溢——政府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和干预。
教育、娱乐、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不断增加,并随着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提高从公共需求的角度解释了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预测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历史趋势。复式预算 p249 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的: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密切的关系;用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解释财政支出的原因。不但解释了财政支出增长这一规律,也阐述了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变化。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财政支出分为三类支出: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基尼系数
表示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指数。(0—1)0.2以下:绝对公平0.2-0.3:比较公平0.3-0.4: 较为合理 0.4-0.5:差距较大0.5以上:差距很大 公债负担
是人们增加纳税而减少个人消费福利而承受的牺牲,是由于公债抽走了部分社会发展自己能而使得社会事业得不到发展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由于公债负担转移使得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收益和负担的不公平。可从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认购人负担角度理解。税收原则
是政府税制设计、税收执法中 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税务行政管理状况好坏、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一般有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财政职能
是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增长。企业年金
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企业年金,即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财政转移性支付
是相对于政府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政府把一部分财政资金通过单方面、无偿的转移,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再分配的活动。转移性支出是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体现。在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比重高;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比例低。转移性支出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二、问题:
1、什么是政府融资平台?关注它有何意义?
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意义:首先, 融资平台贷款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政府建设资金与当期财政收入的不匹配;其次, 融资平台贷款是银行业务发展的良好平台;最后,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平滑经济波动采用的逆周期手段的有效措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动方向、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社会投融资体系完善等方面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意图,对于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将发挥有利作用,组织实施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使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同时,地方政府利用这些平台迅速启动了内需,增加了就业,保持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政策导向和银行盈利的驱动下,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纷纷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融资平台贷款激增成为今年银行贷款迅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业务的扩张和效益的增长。
(由于作为投融资平台的这些地方公司具有的特殊政府背景,一方面使其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发行城投债,但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城投公司具有政府担保性质,实质上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隐形财政债务。)
2、如何国债的挤出效应
含义: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民间的资金供应;同时形成资金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现象.(两种情形: 民间资金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在经济增长比较繁荣的时期比较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发行国债,挤出效应不明显。挤出效应一般发生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3、我国现阶段财政包括哪些预算?p248
1、从政府级次: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2、编制形式: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3、从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4、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角度:正式预算和临时预算;
5、从预算内容的分合: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4、解释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政府如何矫正外部负效应
p2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正外部效应: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
效益﹤成本负外部效应: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效益﹥成本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其结果会远离帕累托效率的状况。无论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都不是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负的外部效应下,行为主体承担的成本小于其收益,造成负的外部效应行为过度;
正的外部效应下,行为主体的收益小于成本,成本无法收回,导致该行为小于社会最优的需求规模。
措施:
1、外部性的私人对策:①道德约束:把外部成本“内部化;②企业合并: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使外部性内部化;③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产权一旦确立,私人经济主体就能有效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从而无须政府的介入和干预。
2、外部性的公共对策:①征税;②补贴;③政府管制:指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等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5、简述公债的经济效应与政策效应。P223 经济效应: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或者结果.国债投资挤出效应、国债发行的货币效应、经济增长效应。
公债的投资效应: 政府发行公债,为政府投资支出的扩张提供支撑;
挤出效应: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民间的资金供应;同时形成资金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导致民间投资减少的现象.(两种情形: 民间资金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挤出效应在经济增长比较繁荣的时期比较明显;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发行国债,挤出效应不明显。挤出效应一般发生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公债的货币信用效应:即国债发行对一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公债发行是否引起货币供给的增加,取决于发行对象:(1)对居民、非银行机构(2)对商业银行(3)对中央银行。公债的政策效应:发行公债的规模,体现政府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加大公债发行规模。刺激有效需求或增加供给来促进GDP 增长,短期内,结论是肯定的,但是,长期的影响取决于赤字的大小和负效应。
6、怎样理解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必要性。P33 性质:是相对于政府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政府把一部分财政资金通过单方面、无偿的转移,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再分配的活动。转移性支出是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体现。在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比重高;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性支出比例低。转移性支出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利息支出、税式支出
必要性:显示了政府在平等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
1、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日趋扩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缓解“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实现社会公平是财政分配的重要职能;
2、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3、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正确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使地方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合理的转移支付可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严肃税法,提高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真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配合中央政府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7、影响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因素 p131
8、欧债危机的实质、衡量指标。我国财政的风险表现和评价。P303
231 实质:财政赤字(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经济现象。)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衡量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借债率; 国债偿债率;财政赤字率(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100%、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 / 当年GDP ×100%(一般控制在5%-10%)、债务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 中央财政支出 ×100%)
表现与评价:我国存在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的问题。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不仅仅是国债规模,还有政府隐性债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客)也认为,去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要警惕中国财政领域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风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财政恶化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
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分别占比62.62%、21.80%、15.58%。专家提出警示,地方财政头顶已悬“堰塞湖”,需引起高度警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9、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P9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保障性住房)
“目前,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补充保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
10、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有哪些? + P306
1、债务融资:是指政府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向公众融资,筹集社会资金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2、货币融资(向中央银行透支):又称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利用其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通过创造货币方式而弥补财政赤字。法律制度对该方式一般予以限制。
11、公共产品为什么需要政府提供?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提供? P3 p11 原因: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或不完全竞争性)。由于非排他性(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因此产生“免费搭车现象”;由于非竞争性,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产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者服务。由于公共产品的这两个特征,导致市场对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分为: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方式:纯公共产品,财政提供; 准公共产品,混合提供,即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p11
12、简述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 p230 制约国债规模的一些因素:(1)社会应债能力
(2)财政还债能力(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
13、简述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工具。P315
317 财政政策含义:p310
目标:
1、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2、收入的合理分配
3、经济适度增长
4、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不同时期政策目标的选择、程度深浅、目标平衡之间存在差异。)政策目标数量的合理选择; 目标偏好的校正。
工具:
1、税收(宏观税率;税种与税率;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2、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3、赤字
4、国债
5、政府投资
14、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我国分税制的内容。P264 概念: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政府预算收支范围以及管理职权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
是国家预算在编制、执行、决算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导环境。实质:p265 分税制:p271
15、我国现行国债品种、国债的发行方式、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P226 品种:
1、按公债记载的形式(凭证式—记账式—票券式)
2、按举债主体
3、按借债地域
4、按借款期限
5、按流通性 发行方式:p233 主要有几种形式:固定收益出售(适用于可转让中长期国债发行)、公募招标(中短期国债)承购包销、直接销售(特殊类型的机构)、组合方式、行政摊派(市场不发达)我国目前的国债的发行方式是定向发售、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并存
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趋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方式,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市场化。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交易所、柜台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
p237
16、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我国税制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内容、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财政应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 p327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费错位,比例失调,税种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建立强大国家财政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
二、税负结构不合理,公平税负仍有较大差距,不适应平等竞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三、调节经济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快速发展经济的要求 ;
四、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五、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内在调控机制有欠缺,不适应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
六、现行税制不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和世界税制改革趋势的要求 ;
七、税收征管和法制化仍欠健全,不适应效率、透明的要求
我国实行结构性减税的内容: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从改革开放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分步实施了改革农村税费,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所得税制、财产税制等一系列税制改革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几经变革,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17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实际16个),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由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
分配不公平体现:
1、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2、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大约3:1);
3、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悬殊(高收入:低收入
约40倍)
措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开支;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坚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缩小低收入者比重;要打击非法收入,限制垄断收入;提倡社会的第三次分配
17、我国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大力支持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国家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继续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
3、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改造
4、支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的局面纳入保障范围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7、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计算
国债负担率 p231 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X100%=(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X100%(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宏观税负水平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险的缴纳和计算 p96
第三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1、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学的一条根本线索。
2、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3、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4、财政是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5、(简答)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6、(考二卷)区分和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混合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7、(判断)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8、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
9、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和损失的现象。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5.经济波动(适当的举例说明)
10、(判断)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11、(简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二三套)
1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主要可能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二三套)
13、(简答)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4、(选择)经济稳定和发展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并非指可就业人口的百分百的就业;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
15、(简答)公共定价方法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 1.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一般采取按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
2.二部定价方法。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行业,按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的制定不同的价格。
16、(选择)财政法制化建设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三方面的内容
17、(简答)财政执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合法原则2适当原则3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18、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大类。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为税收,但是也可以以公债方式为经常性支出筹资;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税收二是国债。
19、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20、有的国家是将仅包括以税收为主和少量收费的经常性收入,界定为财政收入;是世界通常采用的收入概念;有的将政府向国内外发行的债券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在财政收入之中。
21、影响财政支出的宏观因素: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方面:
2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
23、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一种混合物品。教育不能像国防和国家安全一样,完全由政府免费提供,可以向受教育者收费,也可以由私人举办。
24、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也是一项经常性的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转移性支出。
25、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第一,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第三,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26、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3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
27、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始终是财政支出中的一个重要支出项目。
28、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
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而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题地位,可以从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的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累计规模和社会筹集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一般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项目,但是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估计非经济的社会效益,而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处于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也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好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遇到“瓶颈”。
29、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
2、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
3、就业创造标准。
30、基础设施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上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的方式)。
31、政府必须接入三农的理由:107
32、我国政府介入三农投资的特殊性:
1、因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
2、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33、政府“三农”主要措施:
1、全面取消农业税;
2、财政补贴;
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并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投资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并发。
34、财政融资是以国家的制度、信用为基础,以邮政储蓄、年金等各种公共资金为来源,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并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对应由受益者担负的领域,有偿、统一、有效地分配资金的政府投融资活动。
35、(填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36、资金来源的政府性 体现在三方面: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
37、(简答)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一类免除关税与货物税,另一类是免除所得税);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的不同之处在于,牵着是在计算出应纳数额后,从中减去一定税额,后者是从应税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例举四个,并举例说明)
38、财政收入分类:
1、税收收入款级科目;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款级科目;
3、非税收收入款级科目(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4、债务收入;5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39、五险一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40、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不同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其中非税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4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分配财政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42、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他首先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国债具有偿还性,又是一种预期的财政支出;国债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是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43、目前,我国国债是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
44、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基金、调节经济。(简答)
45、国债既是财政政策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工具。(判断)
46、国债期限结构。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
47、国债负担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认购人负担、二是政府负担、三是纳税人负担、四是代际负担。
48、国家预算的编制是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由于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所以他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49、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单式预算。
50、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51、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的基石。目前,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高达10%-20%,美国为20%,欧盟15%-20%,日本为10%。
52、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即实现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53、我国现行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这是分税制的精髓)
54、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55、结构性赤字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而周期性赤字是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和现实的产出水平之差与税率的乘积,是经济衰退的结果和表现。
56、目前理论界一般是将欧盟国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入围限制标准”,不超过3%,作为适度赤字水平的参考值。
57、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58、财政政策工具: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
59、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政策。
60、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政策构成。
61、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 62、税收饶让,计算题
63、为了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途径主要是抵免法。
第四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学重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MCH)1.公共性与阶级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关于公共性:财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
(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所以财政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无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平衡也成为财政运行和制定财政政策的核心)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判定标准)
(课件解释:所谓公共物品,在经济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却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和地域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特征主要有:
一、非排他性;
二、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
一些人享有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益。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非竞争性
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市场失灵:(MC)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天然达到有效资源配置结果;而在另一些领域或场合,即使市场资源配置职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不能达到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效果),我们称之为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CH)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手段:(MCH)
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成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MCH)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称为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详细掌握)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财政实现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众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合理运用多种财政手段(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一)收入分配职能
(课件上解释: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指由国家预算拨款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和补贴等),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2、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3、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
公共定价及其方法
概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方法:
① 均成本定价法:指政府在保持提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②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由于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售价格管制的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
③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这实际上是研究财政支出的两个方面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也称为政府部门的X效率)
(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两个方法做MC掌握)
1.成本—效益分析法: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净收益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2.最低成本法:也成最低费用选择法,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宜计量的项目。具体方法:首先根据已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几种备选方案,而后十分别计算各种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如果是多年持续的支出项目,还要采取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现值;最后是按费用的高低排列顺序,供决策者抉择。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分类、名称及主要作用(掌握MCH)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掌握公式)
1.财政支出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G(%)GGnGn1Gn1Gn1G(%)GDP(%)GGDPEgMGP4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瓦格纳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此外,他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政府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的增长。
(二)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的分析是建立在一种假定上: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外在因素:发生外部冲突时,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MCH)1.经济性因素;2.政治性因素;3.社会性因素
第四章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则必然带来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另外,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应是下降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及其项目(MCH)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1)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BOT投资方式是近几年发展和兴起的一种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件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财政投融资的概念(MC)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继续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六章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和财政补贴效应(JD)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通过改变企业购进的产品价格(供给价格加销售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财政给予补贴可以降低研究开发成本,缓解风险,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的发展。)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JD)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收入。从作用来看,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等。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也主要表现在这里。刺激性税收支出又可分为: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的形式(MCH)
1.税收豁免;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8.退税
第七章
财政收入形式(MCH)
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八章
税收的“三性”(选择题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众需奥的必要保证。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税收术语(选择题掌握)
(一)纳 税 人
(二)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重要标志
(三)课税标准。国家征税必须以统一标准进行计量。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际征税的重要步骤。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四)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政策。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政府的征税能力;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措施。
(七)课税基础。(税源是以收入形式存在的,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种及分类(选择)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税收原则及其分类(JD)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分为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各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是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其中的“确实”是指税制对税制要素,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作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
税收中性(MC)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负转嫁方式及一般规律(JD)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方式,又称“顺转”;(2)后转方式,又称逆转;(3)其他转嫁方式,包括:混转或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3.税负转嫁一般性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难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较易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MCH)
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十一章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MCH)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具有以下特征:1.课征普遍;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征简便。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增值税分类标准(选择题程度)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价款中的增值额。(增值税避免了征收的重叠性,这是增值税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流转税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的不同,增值税可分为: 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 收入型增值税: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
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MCH)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特征: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4.课税有弹性
功能:所得税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所谓税收的社会政策,主要是指所得税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和“人为稳定器”)
第十二章
国债的经济效应(JD):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国外政府或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国债的经济效应分为资产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资产效应: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
需求效应:国债融资增加政府支出,并通过支出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
供给效应:国债用于投资,自然增加投资需求,但用于投资也必然提供供给,而且用于投资领域的不同,也就同时改变供给结构,这就是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作为一种扩张政策,当用于治理周期性衰退时,具有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国债同时具有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的作用。
国债的政策功能:(JD)
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其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很小。
2.筹集建设资金。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大,如果不发行国债是必要压缩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从这个角度上讲,发行国债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作用。
3.调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地,短期国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的基本表示(选择题程度)
债务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历年发行、尚未偿还的国债累积额÷当年GDP)×100% 债务依存度:方法1:当年国债发行额/(中央财政支出+还本付息支出)
方法2:当年财政赤字(当年发行额-还本数)/中央财政支出(本级支出)
方法3:当年财政赤字/全部财政支出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名称掌握)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的统称,是买卖国债的场所。它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国债按照国债交易过程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功能:1.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偿还的功能
3.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的功能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MC)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其首要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是财政计划活动的中心环节。
国家预算的类别(MCH)
1、以预算形式差别为依据——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以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为依据——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世界各国的预算,无论是但是预算还是复式预算,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
3、其他有:项目预算、绩效预算、基金预算、充分就业预算、工程预算、国民经济预算等
国家预算原则(MCH)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部门预算(MC)
部门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包括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
政府采购制度(MC)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MC)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收支两条线”管理(MC)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第十四章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预算管理体制及其基本内容(简答):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分税制管理体制(简答)(与下一题不知道是哪个):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以及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和横向调节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为中央税,作为中央固定收入;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的处理: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暂时不变,过渡一段时期后逐步规范化。
第十五章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框架和名称掌握)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而言。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6.真是平衡与虚假平衡
财政赤字预算恒等式:G-T≡(S-I)+(M-X)(X:出口额)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简答):(再看一下书)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状况。弥补财政赤字的两种常规的方法是债务融资和货币融资。债务融资:又称赤字债务化,即发行国债为赤字融资。债务化融资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融资: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通过货币创造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是直接的方式,即财政部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二是间接的方式,即财政部向公众出售国债,随后中央银行在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国债,给中央银行将债务货币化了。
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进而按照货币乘数作用扩大货币供应量,因而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是增加新的需求叠在原有需求之上,从而对总需求具有扩张作用,因而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MC)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MC)
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分,如同财政政策一样,其最终目标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货币政策是借助于货币政策手段即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
财政政策的目标:(MCH)
财政政策的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一般是指:
1.经济适度增长;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4.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财政政策工具(MC)
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包括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等。
财政政策的类型(简答):
一、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作用,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第二,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如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二、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乘数:
税收乘数: 注:MC—名词掌握,MCH—名称掌握;JD—简答,括号内()的内容表示可以没有的~~~ 购买性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MCH)
(1)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的贷款(2)存款准备金制度(3)利率(4)公开市场操作(5)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的类型:膨胀性、紧缩性、中性 不同的政策组合(简答):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货币供给规模。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举一反三)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有效遏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带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能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但长期运用这种组合,会累积巨额的财政赤字
相机选择财政政策时滞的类型:(MCH)
内在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行动时滞)外在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
第五篇:财政学复习资料
导论
财政支出是通过国家预算来安排的。恩格斯指出亚当·斯密创立财政学
亚当·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中支配者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只是像“守夜人”那样防止外来侵略和为持国内治安就行了。
凯恩斯抛弃了政府只当“守夜人”的教条,认为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不足,是市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的产生:清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启用“财政”一词。“财政”一词的使用,是当时维新派在引进西洋文化思想指导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而日本则是来自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情调财政改革,国民政府成立时,主管国家手指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和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指出经费之经济行为也。
财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与阶级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的背离。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即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是属于财政分配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从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经济未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P37 看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法;
3、符合定价法。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以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内源性效益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是指对财政支出总规模所产生的效益;
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是指对财政支出项目之间的组合效益;
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是指具体支出项目所产生的效益; 3E原则:是为许多西方国家的实践所证实了的财政支出评价的有效原则,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充分借鉴这一原则,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一个高的起点。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首先,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再次,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纪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我国财政立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有:P51 1)遵循《立法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要求;
2)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参与财政立法活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各负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3)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实现财政管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法规体系。财政执行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1)合法原则,也称依法执法原则,(是指财政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2)适当原则,又称合理原则,(是指财政执法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客观、公正、合理、适当。)3)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称权利制约原则或执法监督原则,(是指对财政执法权利的运用或刑事,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财政监督主体:财政部门是主管国家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财政监督的主体。
财政监督的范围:
1、预算监督;
2、税务监督;
3、国有资产监督;
4、财务会计监督;
5、预算外资金监督。财政监督流程包括:检查、调查、建议与反映。
财政监督的方式:
1、日常监督检查;
2、专项监督检查;
3、个案检查。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性支出:适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变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失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见者协调的关系; 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投资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与资本投资性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对我国教育经费的看法? 答:理论实践证明,一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我国目前不仅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而且教育经费子啊初级教育、终极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分布的几次结构也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护士初等教育,特备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是税收激励。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抵扣力度;
三是政府采购。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 看P89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共同特点:
1、保障项目明目繁多;
2、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3、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和基金制两种模式。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和基金制两种模式。
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资金。基金制又分为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
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部分基金制:是介于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
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辅助,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de社会保险体系。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责和投入: 首先是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
其次是有中央财政拨款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再次是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付的不足。政府投资自身明显的特点:
一是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政府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二是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归农宏大的建设项目;
三是企业囿(you)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投资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形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去使用费;
2、私人出资、顶起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
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三是反垄断的需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的。
三农原则:对“三农”投入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仿真,重在“多予”上下工夫,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