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时间:2019-05-13 22:0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第一篇: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华夏藏文

按:近些年伴随所谓“新儒学”的被热炒,孔子也越来越“走红”,甚至被神化。通过神化《论语》来神化孔子,成为一大“亮点”,而在神化《论语》的喧嚣声中,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显得最为热闹,影响巨大。但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越是被“热炒”的东西,就越往往掺假!最近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国学家宋定国教授所著《国学三部曲》之《国学纵横》,以可靠的文献、史料加以考辨,指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即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是经过南宋及其以后的“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被炮制出来”的,至于近些年,为什么有些人,尤其是那些以“新儒家”自诩的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从而神化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

在近些年被神化的古人当中,孔子可以说是最为耀眼的人之一。因为孔子没有留下亲自撰写的著作,所以,通过神化由其弟子们所辑录而成的其言论集《论语》,来达到神化孔子之目的就是很自然的了。而在神化《论语》的喧嚣声中,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又被从故纸堆中捡出来加以狂炒,其“热浪”波及海内外。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昭示:越是被炒得热乎乎以至充满焦味的东西,就越容易掺假,越难以令人置信。

那么,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翻看史料一看,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云云,居然缺乏可信的史证。“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dòng)(具体生卒年未详)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

但是,罗大经并没有直接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将罗大经话的意思敷衍成“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则始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文秀(具体生卒年未详)。他在其所著《好酒遇上皇》的杂剧曲文中的第三折,有这样一句话:“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好酒遇上皇》写的并非赵普的事迹,而且作为杂剧曲文,本不该作为讨论历史问题的依据,然而“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不但成为罗大经上述话语的衍生品,与赵普联系在一起,而且借助杂剧这一大众化的文艺形式,硬是广泛流传开来,以至于使得当今迷信《论语》的人们,竞相对此津津乐道。

这可真是中了那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似乎变成了真理!难道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

谎言即使重复一万遍,也不能变成真理,也不难改变或掩盖事情的真相!查《宋史·赵普传》,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其中与《论语》相关的文字仅仅有:“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而在宋太宗(赵光义)亲自为赵普撰写的《赵普神道碑》,和宋代史学家李焘(1115年-1184年)所编订的北宋九朝编年史,谦言不敢续《通鉴》而名为《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未涉及此说。

所以,关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不能不令人生疑: 第一、从《宋史》的记载来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早年学习和熟悉的是“吏事”(这与其出生的家庭有关),而“寡学术”即不学无术,等当了宰相之后,由于适应不了宰相之职和赵匡胤的要求,出了不少洋相,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才经常劝他读书。到了“晚年”才“手不释卷”,死了以后发现他读的居然就是一部《论语》。这样的历史事实昭示:既然赵普在当了宰相后宋太祖劝他多读书,而到晚年手不释卷的竟然只是一部《论语》,这就说明他第一次即在赵匡胤当皇帝时出任宰相,与《论语》并无系,那么,罗大经笔下所写的“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就根本不符合史实;

第二、像“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惊世骇俗的典故,假若属实的话,《宋史·赵普传》就理应提及。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宋史》的编撰虽然早在元初忽必烈当政时期就列入议题,但真正落实撰写,则是到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才由丞相脱脱(1314年-1356年)主持编纂,1344年脱脱辞职后,由右丞相阿鲁图(生卒年未详)接替主持编纂,总共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便仓促完成,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编次、修饰、检校,以及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都相当粗糙。但《宋史》却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当时,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已经被正式作为法定教科书和科举取士之标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业已流行多年,《宋史》既为赵普作传,却对此只字未提,足见就连其编纂者也不曾相信这是史实;

第三、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之所以能顺利当上皇帝,并稳坐宝座,赵普是出了不少点子的,所以他被宋太祖所削去的相位,当宋太宗一即位就给恢复了(罗大经所说的“赵普再相”就是指此)。赵普与宋太宗关系非同一般,这从宋太宗亲自为其撰写《赵普神道碑》可以窥知。假如赵普果真在宋太宗面前讲过“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之类的话,为什么《赵普神道碑》中却只字未提呢?而宋代自宋太祖起就“重文轻武”,像“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此有利于这个指导思想的话,要是确实属实的话,而居然未被统治者看中并利用,那就太不合情理了;

第四、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比朱熹只大15岁的的史学家李焘,处在理学盛行,包括《论语》在内的儒家著述大受吹捧的时代,可是,在他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只字未提及“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

第五、尤其是把《论语》捧为“四书”之一,定为儒家必读的经典,并将其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朱熹,熟知赵普三度为相,颇有政绩的史实,要是真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情,借此抬高《论语》的身价,对朱熹而言,该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而从朱熹在其著作中煞费苦心地将“收许多藩镇之权”完全归功于赵普来看,表明他的这种意图确实存在。朱熹说:“赵韩王(即赵普)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立国家二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就算是将“收许多藩镇之权”完全归功于赵普,那么说以此“立国家二百年之安”也是吹牛,因为在北宋(960年—1127年)的180年间,单是北方辽金的侵扰,就一直未断,何来“立国家二百年之安”?有何谈“仁者之功”?即使撇开这样的史实不论,那么作为文官的赵普,极力怂恿宋太祖解除开国武将之权,也难脱借此争宠,通过压抑武官权势而抬高自己的干系!也不能算作“仁义”罢!然而,朱熹如此夸大其词地借此宣扬赵普的“仁者之功!”,而像“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最为过硬的佐证反倒未用,也只能说明到朱熹时代,还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

上述史实都无一例外地昭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即1200年,都还没有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列入儒家经典的二、三十年后,才有人提出此说。

但此说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元朝。然而,恰恰是在元朝,对儒学和儒生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即由此发端。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满腹经纶”的儒生,何谈什么治理天下?!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那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一种打肿脸充胖子,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罢了。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占据着社会教育的广大舞台,所以,这句极大夸张了《论语》功能的大话,得到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的儒生们的普遍欢迎,并加以广泛散播,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是依据史料所提出的质疑,另外,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此说也大受质疑。

第一、“定天下”之说与史实不符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获得的天下的呢?很简单,是通过策划发动“陈桥兵变”。而“陈桥兵变”只不过是一出主要由赵匡胤自编自导的政变夺权闹剧而已。既没有动干戈,又没有费什么周折,赵匡胤就从他的拜把子兄弟周世宗柴荣之后的孤儿寡母手中,把皇权给夺了过来。要说这是“定天下”的话,实在是夸大其词!要说这是靠《论语》而“定天下”的话,那无疑更是对于《论语》的亵渎!因为就《论语》的主旨而言,是坚决反对这类不仁不义的“僭越”勾当的!退一步说,即便算是,赵普也仅仅是个帮手而已,因为整场闹剧的导演者,恰恰主要是赵匡胤自己,其次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再其次才是赵普。

《宋史·赵普传》称:“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在正史中,这里虽然首次从正面肯定了论语》对赵普政治事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正是到了元代,才将作为法定教科书和科举取士之标准的,所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很可能是让《宋史》编纂者加上这几句话的原因。即使如此,到“晚年”及以下的话,仍不知其取材何处。即便如此,从这段没有来历的话中,也可以看出赵普生前,人们连他读的是什么书都无从知晓,那么,所谓他与宋太宗对话中所说的“半部论语”云云之类的话,显然就是空穴来风了。后人多认为《宋史》乃突击完成,选材不严,良莠混杂,连很多野史笔记也都照录。即使这样,“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居然也未被采纳。这就不能不让人生疑:《宋史》的编纂者既然熟悉很多野史,那么就不会不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既然如此,像这样大大抬高《论语》身价的话,在将包括《论语》在内的《四书》作为法定教科书和科举取士标准的元代,编纂者们为什么在《赵普传》中却只字未提呢?这只能有一个解释:不相信其是史实!

第二、赵普不是宋朝第一任宰相

在宣扬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文章中,几乎都说赵普是大宋第一任宰相。其实,尽管赵普对于宋太祖在960年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有功,但是,宋太祖为了维护朝局稳定,上台伊始,便留任了后周重臣范质、王溥、魏仁浦为相,赵普当时的实职是枢密直学士,后升为枢密使,直到北宋建立后第五年,才当上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责相事,而真正当上宰相,则是967年的事了。但6年后,即到973年,赵普则因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瓜子金之贿赂,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等,激怒宋太祖而被罢相。第三、赵普的政绩与《论语》大义相悖

赵普被誉为宋代开国元勋的功劳有二:一是参与策动“陈桥兵变”,二是参与策动“杯酒释兵权”。这两件事,从史料所记载的史实看,其主谋和决策者仍是赵匡胤自己,而赵普在其中的分量有限,尤其是关于“杯酒释兵权”,是否赵普的初衷?除了朱熹将其完全归功于赵普之外,学界迄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赵普是主张动用武力即杀戮解决赵匡胤对于重臣的猜忌的。而朱熹将此归功于赵普,则旨在抬高《论语》的社会功能。但在“陈桥兵变”中,赵普确实是出了大力的。然而,“陈桥兵变”不论从犯上作乱,还是从“兄弟相残”(赵匡胤和周世宗柴荣是拜把子兄弟)的角度说,都是与《论语》大义相悖的;因为《论语》开宗明义地反对“犯上作乱”,主张“仁”尤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为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获得天下,说成是“以半部论语辅太祖定天下”,岂不是对于《论语》大义的背离和亵渎吗!?赵普要是真懂《论语》却说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大言不惭了!

赵普一生确实先后三次为相,但是,一则从宋太祖开始就不断削弱宰相的实权,所以,不能把赵普三次为相的作用夸得过大;二则赵普的仕途并不顺当,而是一波三折。其原因主要在于赵普自身,其中既有因其专横跋扈而受到的制约,因贪财受贿而受到的猜忌,也有因不学无术而受到的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到的罢黜。而所有这些人品、官品上的缺点和污渍,则正好都是与重视个人修养、倡导“仁”的《论语》主旨相悖谬的!尤其是在帮助宋太宗夺去皇位、剪除骨肉兄弟所进献的毒计方面,则更是与以人道主义作为主旨的《论语》精神大相径庭。因此,赵普熟读《论语》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是与赵普其人品和官品完全背离的,除了出于别有目的的杜撰之外,是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解释的。

第四、林駉和罗大经有附会理学有意借赵普拔高《论语》之嫌

依据现在所查到的罗大经的大约生卒年月,可知林駉和罗大经所活动的时期,比朱熹晚了至少20多年,当时,程朱理学业已盛行,尤其是朱子的影响已经很大,所以,林駉和罗大经两人出于附会理学之需要,杜撰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借以拔高《论语》和整个理学的影响,则是可能的。

由此可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并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至于这一说法为何广为流传,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代继承并大兴儒学,出现了一大批颇负盛名的儒者。比如程颐,程灏,及至朱熹。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巨大,尤其是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宋代以后科举考试的教材。由此,在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被炮制出来并不胫而走,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再次,赵普贵为宰相,位高权重,但读书不多。所能炫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仅是一部《论语》而已。

至于近些年,为什么有些人,尤其是那些以“新儒家”自诩的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从而神化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摘自宋定国著《国学纵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第二篇: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个千年的谎言(微信版)

一部论语就治得了天下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出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是说公元960年,赵普辅佐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宝座。赵普也由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名相,后来,宋太宗继位,赵普又两次出任宰相。当时人们纷纷传言赵普读书甚少,仅仅一部《论语》而已。宋太宗便问赵普,是不是这么回事?赵普从容回答说:“我平生的学问哪有那么多?只有半部而已。当初我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皇帝平定天下,现在打算仍用这半部辅佐陛下达到天下太平” 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早年读书太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近年来甚嚣尘上,《论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地位,再一次被大肆宣扬,有人甚至说,《论语》将是二十一世纪的福音书。为此,我们对“半部论语治天下”前世今生及时代变迁后的时代作个分析。

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元代以降儒生参政议政的广告词。在赵普生前,以及整个北宋,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此说真正流传开来是在元朝。但恰恰是在元朝,对儒术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谈治天下。这句台词既是向往也是自我广告。

邹纪孟先生在《半部论语治天下:元代失意儒生的自我广告》1一文众考证后指出三点:其一,在赵普生前,以及整个北宋,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其二,此说真正流传开来是在元朝。但恰恰是在元朝,对儒术表示了极大的轻蔑,所谓“九儒十丐”,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其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连自己的生计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谈治天下。为此,元杂居中的那句台词,既是地位低下的儒生们对前朝文人地位的向往,对自己学问的一种自负,也是向当朝执政者的一种自我推荐。其三,由于这句话极大地夸张了《论语》的功能,得到了那些能 1邹纪孟.书屋[J].2008(7)将《论语》倒背如流的儒生们的普遍欢迎,所以才广泛地流传开来。

《论语》是什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中的一本而已。《论语》是孔子及其亲传弟子的对话记录,《孟子》是比孔子晚出生一百多年后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记录,《礼记》是孔子的弟子们学习孔子有关“礼”的理论后产生的感想汇编。《大学》和《中庸》则是《礼记》中抽出来的章节单独成篇的。此外《易经》、《诗经》、《书经》、《春秋》都是孔子时代已经存在的书,孔子根据自己的理论需要及其审美眼光对其进行了编辑、修订、发挥等。孔孟之后历代学者对四书五经的注释书,可以看成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其时代的需要而对儒家思想进行的解释和发挥。

《论语》是什么?我们看黑格尔是怎样评价论语的。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评论中国哲学,第一是孔子,第二是易经,第三是老子。按照他的三段论,排在前头的最低级,排在后面的反而高级。黑格尔最看不上《论语》,说这本书一点哲学味道都没有,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在哪一个民族文化里都找得到,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黑格尔还说,为了保持孔子他老人家的名声,《论语》最好别翻译。

黑格尔只是从思维的逻辑体系看,如果从价值观看,《半部论语治天下》更属荒谬。《论语》不过是为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服务的集大成者。儒学之徒说《论语》所谓的“微言大义”,玩弄了华夏子民两千多年。因为,孔子的基本价值观决定了决定了《论语》泥古守旧的思想本质。“学而优则仕”就是儒家学习思想最经典的概括。为了做官而读书,为了科举而读书,这就应试教育至今不死的根源所在。儒家经典虽然也培养了少数的国家栋梁,但深受其害的却是大多数。为了考试,就得死读朝廷规定的内容,牵强附会地从故纸堆里去发掘“微言大义”。古代的中国究竟培养了多少书呆子,恐怕是没有人能够统计出来的。

有比较才能分得出高下优劣,只要你稍微翻阅一下世界史的同一时期,人家的读书人在思考和讨论什么样的问题,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读书人除了较好的文字功夫外,的确一无是处。当亚里士多德提出司法、行政、议事三权分离说;当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并提出了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鼎立的时候,与他们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思考什么呢?他们不是在绞尽脑汁弘扬儒家思想,就是在为朝廷歌功颂德。至于《论语》强调的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一种动物本性。任何社会、民族与家庭谁不强调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问题是,两千多年的儒家道德却是强者对弱者的规范,通过人的本性的孝顺提出君为臣纲、夫为子纲、夫为妻纲,它的终极目标是和谐,真是目的是潜移默化的奴化教育,剔除人的“反骨”。鲁迅就认为这一道德不过是“收拾弱者的手段”。

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古人云,„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纵观中国历史,儒家像粮店,和平时期治国可以用一些。南怀瑾曾说道:“而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2请看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等,哪个不是脸厚心黑,谁是实行孔子的„仁政‟打天下、得天下的?赵普帮赵匡胤打天下是用论语吗?可见,赵普死前对太宗的话,或者是对论语运用入迷后的胡话;或者是马屁话或是自己„得意忘形‟而自吹表功的话,以求太宗好好地为他善后而已。

半部论语治天下没有历史的真实性。治天下需要政治头脑,军事才能,理财专长,法律识见,道德修养,绝非一家一学可以大包大揽。儒家虽号称大成至圣,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全凭儒家学说治理的朝代。一般都是表儒里法,或儒法道释四家合流。有宋一代,行伍出身的太祖皇帝,号称一条军棍打下四百座军州,创大宋基业;擅长书画的风流皇帝徽宗,尊号“教主道君太上皇帝”,俨然是一位道士;而力图挽狂澜于既倒,中兴大宋的“拗相公”王安石,从理财入手,重在立法,坦言“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一反传统儒家所为,也都是儒家并不能包打天下的明证。

其实,中国的历史不是《论语》治天下的,而都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后晋叛臣安重荣曾说,“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乎?”道出中国封建王朝轮替史。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1949年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岛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长达二千余年的时间跨度里,在中华民族的身上,政权不知更迭了多少次,然而,哪一次不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公元前211年至公元1976长达2187年的时域中,中华民族历史上由“枪杆子里面出政 2南怀瑾.历史的经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权”所分娩出来的大屠杀,诸如张献忠屠蜀,八旗兵血洗扬州,太平军滚刀南京城,直至当代的“文革”的武斗和杀戮,夺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啊!而这些鲜活生命中又蕴藏着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没等出世展现身手,便烟消云散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确实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而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三篇:证 明 信

证 明 信

××校办()

兹证明请输入单位名称同志请输入姓名因××××事宜,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特此证明。

(有效期天)

×××单位(盖章)

××年×月×日

第四篇:证 明 信

证明信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

我单位申请赴国[出境事由:定居()旅游()访友()探亲()自费留学()]现介绍到您处办理如下公证:

1.出生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在(省/市)市/县)出生,生父:。

2.未受刑事制裁证明书:

姓名:、性别:、出生于年月日;(原)现住址:(或至日,在中国居住期间未受过刑事制裁)。

3.未婚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原)现住址:日止未曾登记结婚。或至年月日 离境之日未曾登记结婚。

4.结婚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与姓名:、性别: 年月日在(省/市)市/县)登记结婚。

5.域外亲属关系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现住址:是居住在 国,、、于 关系)。

6.亲属关系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配偶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子女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父亲(继、养)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母亲(继、养)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兄弟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姐妹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

7.工作经历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于年月至年月在单位从事(何种工作)任(职称或职务),于年月至年月在单位从事何种工作)任(职称或职务),于(何种工作)任职称或职务)。

8.学历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于年月入专业,学制年,于年月毕业。获学位。

9.国籍公证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现(原)户籍地在省/市市/区。

10.死亡证明书:

姓名:、性别:、于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在(死亡地点)因(死因)死亡。

以上材料特此证明。

开信人签字:

二年月日

(注:加盖人事或劳资章)

第五篇:证 明 信

证 明 信

杭州火车站:

接近年关,外乡员工返乡之路非常艰辛,我公司工会体恤广大员工辛劳,特组团到贵站购买团体票,由于人数较多,部分人员出票时身份证与本人有出入误差,持票人为本公司员工,车票身份证为,系我公司购买,情况属实忘贵处体谅我们这些背井离乡打工员工回家心情之切、路途之苦,予以放行为谢!我们万分感激!

特此证明!

宝碟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宝碟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二零一二年一月十日二零一二年一月十日 单位联系电话:联系人:

证 明 信

杭州火车站:

接近年关,外乡员工返乡之路非常艰辛,我公司工会体恤广大员工辛劳,特组团到贵站购买团体票,由于人数较多,部分人员出票时身份证与本人有出入误差,持票人为本公司员工,车票身份证为,系我公司购买,情况属实忘贵处体谅我们这些背井离乡打工员工回家心情之切、路途之苦,予以放行为谢!我们万分感激!

特此证明!

宝碟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宝碟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二零一二年一月十日二零一二年一月十日 单位联系电话:联系人:

下载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 房 证 明

    无 房 证 明XXXX同志 户籍所在地为XXXXXXXXXXXX,现在居在凌河区榴花街道XXX社区,具体住址为XXXXXXXXXXX。 该同志家庭人口XX人,现住房情况为XXXXXXX([写明是租房合租与父母同......

    资 信 证 明

    资 信 证 明***在我行开基本帐户以来,该公司在业务往来中无不良记录及违反财务制度记录,该企业资金运行正常。 特此证明。**银行**支行 2012年12月28日......

    资 信 证 明

    资 信 证 明中国银行: 兹有我单位员工,因需要向贵行申请贷款或提供担保,应贵行要求,现将该员工基本情况详列如下: 该员工用工方式:正式□/招聘□(聘期到期日年月),职称,学历,现在从事方......

    证 明-无教学事故(范文模版)

    证 明 陈福建,安峰中心小学在职在岗教师,系第一层次东海县晶都名师第一层次学科教师,任教期间没有一次教学事故发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 特此说明! 安峰中心小学 2016.7.1......

    公安无刑事犯罪记录证

    公民无刑事犯罪记录证 公民(居民身份证号码为:), 户籍地。经核查,至签发之日前在沈阳市未发现该人有形式犯罪记录,此证明仅限用于 事宜。备注: 年月日 公民无刑事犯罪记录证 公......

    无 工 作 证 明

    无 工 作 证 明 兹有我村(社区)居民具体信息如下: 姓名: 户籍所在地: 配偶姓名: 此村(居)民无工作,特此证明。 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 加盖户籍所在地公章年 月 日......

    无 工 作 证 明

    附件二: 无 工 作 证 明 兹证明 ,身份证号码 ,系户籍在我辖区的居民,无工作。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 特此证明社区或单位(公章): 经 办 人: 联 系 电 话: 年 月 日 说 明 事 项......

    无 业 证 明1

    无 业 证 明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派出所:, 男,身份证号码:,系我辖区住户。该同志因辞职,成为无业人员,至今尚未找到工作。特此证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街道办事处 年月日(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