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说课稿
《黄河,母亲河》说课稿
科 目:语 文 年 级:七年级 姓 名:聂 莹
时 间:2013年4月
《黄河,母亲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黄河,母亲河》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毕竟学生身处和平盛世,年龄尚小,要让他们感同身受参与其中很难。而本活动正是以本单元第六课《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到课外,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深化拓展,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而“环境保护”既是很多学科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利用这次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是一个良好契机和突破口。
二、活动目标:
为此,本活动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梯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立足课本,并拓展教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阅读更多描绘黄河、赞美黄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重在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及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关注黄河、关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及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堂老师指导、小组分工、学生合作的活动展示课。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并强调全体参与,团结协作。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上。而初一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只会阅读,不懂得剪裁和取舍,搜集资料的范围窄,在口语表达上以背为主,针对这些本课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会整理材料、取舍信息为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其实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讨论活动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第二课时用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而两课时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期间,班委会及各小组对各自的任务进行落实,有分工有合作。教师指导改进定稿并制成幻灯片,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因此可以这么说:“成果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活动的成败在于课前准备是否到位。
四、教法分析
1、说教法
本堂课在教学构思、课前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a、体现出创新教育的探究性。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式学习,语文综合活动课就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b、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教学内容及形式应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课前学生搜集资料是开放的,整个教学活动主要由三个篇章构成,教师并未把每个教学细节都设计出来,学生要说什么?怎么说?教师都不知道,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开放性。这种教学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进行提示和补充。
2、说学法
首先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文字、图片及文学作品,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处理资料时运用筛选、组合等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关于保护黄河的倡议及宣誓词,以及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这些都体现出语文学科要求的“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五、教学资源
1、语文课本(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2、学生手写资料(主要是通过查找书本资料将其整合而成);
3、多媒体
六、活动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颂》后,导入新课。接下来,我通过一段过渡语把课堂教给学生
(二)成果展示:
A、第一篇章: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的历史
1、四组代表展示资料。代表站上讲台,从历史、文化角度介绍黄河。
2、黄河文化知识竞赛。
B、第二篇章 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地理知识知多少。
1、“地形环境”小组的同学从地理角度介绍黄河的概况。
2、黄河地理知识竞赛。
C、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河的未来。
1、“黄河现状”组的同学介绍黄河现状。展示图片介绍黄河的忧患,从而引起大家的深思。
2、爱我黄河,我为黄河出点力。(出示图文资料)让学生畅所若言,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学生设计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语。
(四)结语: 感谢同学们的精心策划与准备,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感谢你们奉献了一堂精彩活动课!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从各个方面探寻了黄河的历史,感受了黄河的风采,探究了黄河的内涵,了解了黄河的忧患。正如歌中所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对于黄河,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倍感自豪,也深感忧患。我们对他怀着无尽的关切与祝愿,那么就请写进你们的作文中去吧!布置作文及练习后,结束今天的活动课。
第二篇:黄河说课稿
《黄河,母亲河》说课稿
王天芬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母亲河》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目的是探索黄河文明。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本课是以《黄河颂》为基础,由课内到课外,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深化拓展,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而“环境保护“既是很多学科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决定利用这次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良好契机和突破口。
(二)语文课程标准依据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 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立足教材,并拓展教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阅读更多的描绘黄河、赞美黄河的文学作品。加强环保意识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重在处理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并重的意识。
重在培养学生的“关爱黄河、关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环境意识及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堂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课,强调参与,只要学生在一两处下了功夫,就应给 与肯定,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上。初一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只会阅读,不懂得剪裁 2 和取舍,搜集资料的范围窄,在口语表达上以背为主,针对这些本课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会整理材料、取舍 信息为难点
(五)教材处理
本次活动安排两课时课堂时间,一课时用来布置指导学生的活动,一课使用以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其余活动化整为零,在课后开展。强调课外活动,以学生阅读、讨论、设计为主,教师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二、本课的教学理念
以创造性的探究学习为核心,渗透现代教学的开放式特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研究,引导形学生在实践中去了解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在情感上培养“关爱黄河,热爱祖国“的人文意识,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双重教育和培养。
三、教法分析
本堂课在教学构思、课前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出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出创新教育的探究性。
现代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式学习,语文综合活动课就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先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为三部分:
第一,搜集有关黄河的科学知识及描写黄河的成语、诗词、歇后语等,此为了解黄河。第二部分,搜集人类对待黄河的行为,学生把搜集的大量材料,进行了归类、归纳和整理(如用圈点,勾划,批注等方式),这样就体现出了对信息 的加工和处理,不同于大量材料的简单拼凑和组合。学生不仅能够搜集信息,而且善于处理信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在此基础的第三步,写出关于保护黄河的感想或建议,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灵感的火花不时闪现;思想丰富多彩,涌现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尤其能体现出学生的探索,研究,创造。
2、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教学内容及形式应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课前学生搜集资料是开放的,整个教学环节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教师并未把每个教学细节都设计出来,学生要说什么?怎么说?教师都不知道,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开放性。我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既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考验;既能检验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更能充分地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教师也需对课堂进行有机的调控,如交待活动原则:请大家打开思维,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四、学法分析
首先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歇后语、成语、故事等,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处理资料时运用圈点、勾划、批注等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要写出关于保护黄河的随感及倡议,以及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这些都体现出语文学科要求的 “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另外,教学语言的设计要注意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优美诗词、精辟名言警句的恰当引用等。
五、教学设想:
1、第一课是动员学生,从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说起,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选择小组,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课前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完成成果展示,通过评价等途径综合成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生互相受益。
2、利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展示直观、形象、高效学习的特点。
3、第二课时采用教学三步法:创设情境 知识积累和探究 写作拓展。这三步,每一步不可忽缺,前两步是积累,后一步是运用。
第一步,创设情境。从“欣赏黄河的视屏导入,引到“黄河的文化“层面上来,通过检查学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再把学生带到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情境:展望“黄河的未来“。
这一活动旨在加深对诗作的理解认识,用更多的知识填补诗歌语言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方式,同时又自然导入本课,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黄河民间故事这一节旨在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照抄,而对故事做适当的剪裁和润色。
第二步,知识积累和探究。采用网络平台互动比赛的形式,以达到积累知识,拓展视野的目的。教师应借次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词汇积累的乐趣并能因此掌握一两种学习的方法。教师指导这一活动,应把握三个环节:搜集词语--领会意义--学会运用。第三步,写作拓展。采用网络平台互动写作的形式,以“黄河的未来“为话题,设定情境,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最大限度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设计公益广告,先有学生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公益广告并展出,使两项活动相互呼应,也可以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设计,以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
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体会“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导入语:欣赏黄河视屏后提问学生,教师点拨引入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检查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并播放几组: 第一篇章 知黄河:
你知道黄河的哪些知识
黄河源头。
地理知识 第二篇章 :说黄河
1,黄河的历史知识
2,说一说,你知道关于黄河的哪些传说
第三篇章 赞颂篇: 唱黄河
展示收集的关于
1、黄河的歌曲
2.有关黄河的成语,俗语
3关于黄河的诗词
第四篇章 忧黄河
拯救母亲河--黄河的未来。
(二)知识探究
(采用互动交流、比赛的形式,测评同学们对有关黄河的了解程度,包括对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未来的认知和展望。)
说明:对以下问题,同学们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地带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1、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谚语)十个。
2、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3、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
(三)、写作拓展。
(学生通过上述的活动,对于黄河的方方面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确定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了,将实践活动的收获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活动的最终成果形式)以下几项内容任选一则
1、以“我心目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
2、1995年的夏天,断流四十多天的济南黄河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不是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乎乎的污水,河面上漂着大量的白 7 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假如你目睹了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七、板书设计:
第一篇:知黄河
第二篇:说 黄河 第三篇 :喊黄河
第四篇忧黄河 8
第三篇:《黄河》说课稿
《黄河》说课稿
会泽县以礼河联合学校
计红艳
尊敬的各位同仁: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星球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的第三课时“黄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黄河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河流的分布、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制约,而气候又影响到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治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其它河流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
干流形状、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各河段的划分界点及水文特征及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2、能说出黄河的贡献。
3、能说出黄河存在的问题。
4、能说出如何治理黄河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黄河基本概况”的知识卡片,培养学生熟练查阅运用地图的能力。
2、给学生相应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总结出黄河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讨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2、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的贡献及危害,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考点
1、黄河的基本概况
2、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说教学难点
1、小组成员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一个组成员的性格,性别搭配,还要考虑成绩优差的合理搭配。
2、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黄河忧患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是又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3、时间安排。因为大量的讨论发言,教学时间难以控制。
五、说教学方法
1、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以小组讨论、小组互助学习为主,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说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地图册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4、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来导入,并设置下列问题:第一,黄河之水是否真从天上来?第二,这里的“天”指什么地方?第三,黄河最终流入哪个海洋?第四,为什么黄河的泥沙量会这么大?
[设计意图]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强烈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治黄河。第一:识黄河
在识黄河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派出代表来汇报学生课前小组互助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作出点评。该内容应包括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形状、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流经干湿区、主要支流、河段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等。[设计意图] 该部分大多内容为考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最后由简图形式展示给大家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第二:颂黄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贡献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来总结出黄河的贡献有哪些?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认真总结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忧黄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存在的忧患的图片,如凌汛、地上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决口、断流等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地上河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运用地图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
第四:治黄河
首先,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讨论完成相应问题。第一组:解决上游荒漠化问题。
第二组:解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下游断流问题。滴三组:解决下游地上河问题及下游黄河决口问题。第四组:解决上游及下游的来凌汛问题。
教师最后带领学生将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得出不同河段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针对黄河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护母亲河,请每位同学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解决不同河段出现问题的方法措施,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利用材料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公益广告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及忧患意识。
(三)课堂巩固
利用相关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发现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与同仁批评指正。
第四篇:《保卫黄河》说课稿
《保卫黄河》说课稿
一、课题介绍 《保卫黄河》是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二、教材分析
1、歌曲的总体分析
《保卫黄河》的作者是冼星海,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2、目标分析
通过对《保卫黄河》的欣赏、分析和简单的学唱,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接触合唱里不同的演唱形式,例如轮唱;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之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学习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以及多媒体资料,利用小组讨论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了解轮唱的音乐知识。
(3)认识与技能
结合多媒体课件,了解该作品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建立轮唱的概念,区分轮唱、齐唱的技能。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赏、唱中体会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时安排
本次学习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对《保卫黄河》的欣赏和学唱。
四、教学媒体
本节课需要利用到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播放器,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是整节课更加活跃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法设计 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了解轮唱重在感知,所
以,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乐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感知的基础上自己体会出轮唱的特点。
布鲁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安排小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能通过努力而感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体验有价值的学习,一节精彩、有价值的课,仅仅采用一两种方法是不够的。好的课堂是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所以这节课我在各个环节融入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幻灯片,利用诗词和地图引出黄河,然后再分段欣赏,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曲。
六、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基本的合唱常识,掌握一到两种合唱方法技巧。
2、学生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合唱常识:对齐唱、分声部唱有所了解。
3、学生学习该内容能存在的困难: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所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道理,并且有很强的节奏感。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件导入
课前观看一些有关黄河的多媒体资料,欣赏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和我国的历史事件,最后以古诗引出《保卫黄河》的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么多有关黄河的图片和文学资料,下面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黄河。
【设计意图】上课没有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而是检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使学生从繁闹的课间休息中安静下来,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并且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主题当中。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讲述时事政治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体会作为当代中学生的历史使命,而且给学生启发: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莫忘历史,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
2、引出轮唱
在这首歌曲当中同学们知道有几种合唱方式吗?(同学自由回答,辨析出作品中的几种合唱形式。)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轮唱与其他合唱形式有何不同。
(二)学习轮唱
(三)听、记旋律歌词
下面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种合唱的形式,首先,请同学们再认真的听一遍这首歌曲,并小声的跟着音乐哼唱旋律,仔细听辨每个声部是在什么时候加进来的,该在什么时候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品的旋律有个大概印象。
1、学习轮唱,简单试唱。
(1)学生自学
好了,同学们又听了一遍这首曲子,对旋律也有了大概印象了,下面呢,老师这里有一段节奏,同学们来看看可不可以不用老师先教就可以打出来。下面同学们可以自己分组学习,几个同学打上面一行的节拍,几个同学打下面一行的节拍。
【设计意图】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团结合作的精神。(2)老师教学
现在,我们请几组同学起来展示一下他们刚才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听听看他们打的和你们的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展示完后,如有错,老师及时纠正,然后请一名学生与自己合作,示范正确的节奏形式。)
【设计意图】展示给学生正确的轮唱节奏形式,在改错的同时,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加深轮唱节奏型的印象。
(三)全班实践、深化轮唱 全班合作演唱整首歌曲
同学们都学会这种合唱方法了么?那下面全班同学一起合作,试唱一小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巩固学习成果。
(四)扩展视野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断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我设计的整个思路,如有失误处,敬请指导改正。
《保卫黄河》说课稿
谷连佳
2016-10-16
第五篇:黄河1 说课稿
《黄河》说课稿
于萍
《黄河》说课稿
鲁村中学 于萍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三节“河流”中的第三课时“黄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黄河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河流的分布、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制约,而气候又影响到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治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其它河流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干流形状、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各河段的划分界点及水文特征及主要支流、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
2、能说出黄河的贡献。
3、能说出黄河存在的问题。
4、能说出如何治理黄河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黄河基本概况”的知识卡片,培养学生熟练查阅运用地图的能力。
2、给学生相应图片及资料,让学生总结出黄河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讨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2、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的贡献及危害,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热情。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考点
1、黄河的基本概况
2、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四、说教学难点
1、小组成员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一个组成员的性格,性别搭配,还要考虑成绩优差的合理搭配。
2、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黄河忧患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是又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3、时间安排。因为大量的讨论发言,教学时间难以控制。
五、说教学方法
1、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以小组讨论、小组互助学习为主,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说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地图册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4、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来导入,并设置下列问题:第一,黄河之水是否真从天上来?第二,这里的“天”指什么地方?第三,黄河最终流入哪个海洋?第四,为什么黄河的泥沙量会这么大?
(二)新课教学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治黄河。第一:识黄河
在识黄河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派出代表来汇报学生课前小组互助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作出点评。该内容应包括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形状、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流经干湿区、主要支流、河段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等。
[设计意图] 该部分大多内容为考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最后由简图形式展示给大家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第二:颂黄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贡献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来总结出黄河的贡献有哪些?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认真总结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忧黄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存在的忧患的图片,如凌汛、地上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决口、断流等图片,让学生简单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地上河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运用地图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
第四:治黄河
首先,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讨论完成相应问题。第一组:解决上游荒漠化问题。
第二组:解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下游断流问题。滴三组:解决下游地上河问题及下游黄河决口问题。第四组:解决上游及下游的来凌汛问题。
教师最后带领学生将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得出不同河段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针对黄河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护母亲河,请每位同学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解决不同河段出现问题的方法措施,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利用材料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公益广告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及忧患意识。
(三)课堂巩固
利用相关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发现问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与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