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小化大除进率,大化小乘进率”。
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五、平均速度的测量
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用钟表测量。
六、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六、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5、立体声:人靠两面只耳朵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有立体的感觉。使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有立体感的方法:在演奏音乐的舞台上左右两侧各放一个话筒,将接收到的声音分别放大,最终分别由左右两只扬声器播放出来。
七、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由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波形是不同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7、噪声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声流;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 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1 t =103 kg,1 kg =103 g,1 g =103 mg、1 mg =103μg。
3、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米3(kg/m3)
m——质量——千克(kg)V——体积——米3(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四、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第三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测量
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2、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或者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跟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3、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3)、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4)、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三、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用g表示,即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3、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五、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六、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叫做滑动摩擦。
2、滑动摩擦力: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
4、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6、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2)增大压力。
7、减小摩擦的方法:
(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七、运动和力的关系
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3、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力、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读作“牛每平方米”,物理学中将压强的单位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5、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ρgh
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m,p指压强,单位:Pa 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三、连通器
1、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4、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不流动。
四、大气压强
1、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依据是“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即P0=1.01×105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2m,大气压强大约下降133Pa。
3、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4、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吸水扬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机离开水面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6、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强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7、使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如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水泵能抽上水来吗?
不能,如果启动前不灌满水,泵壳里就会有空气,泵内与泵外的气压相等,泵外的大气压就无法把水压入 管内,这样是抽不上水的。
五、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机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机翼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举力或升力。举力是竖直向上的,它跟飞机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当举力大于重力时,飞机就上升。
3、水翼船
水翼船的船身下面前后方装有水翼,水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靠船尾甲板上的螺旋桨向后吹空气获得的动力。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水对水翼产生足够的举力(升力),使船体不再吃水而处于水面之上。这时船所受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得以高速行驶。
六、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七、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同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静止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运动。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上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物体悬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下沉。F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
(2)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上浮、下潜和悬浮。
(3)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读法:液面与1.2刻度对齐时,表示被测液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V 液>V 气 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1秒以上。(2 低于 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 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 凡 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30dB — 40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 50dB 就会影响睡眠, 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 B 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 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 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 3/4C,玻璃中为 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 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 光线(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 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 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可以用屏接到, 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 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 故在两种介 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 折射角也 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 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 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 F ” 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 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 距(u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 ,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 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物态变化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把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
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量程:35— 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 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元电荷:e=1.6×10— 19C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分度值(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九、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 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②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8---13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7----13课知识点
第7课 戊戌变法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目的: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清朝皇帝:光绪帝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维新派的活动:⑴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③组织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6.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7.内容: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8.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9.失败原因⑴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⑵客观:顽固派实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
10.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第8课 辛亥革命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目的: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时间:1911年10月10日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⑴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⑵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解释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后成为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从而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⑶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⑷发动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⑸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剥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独裁和专制。
2.目的:反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政策。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4.口号(两面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阵地:《新青年》杂志 4.内容:⑴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⑵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6.评价“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 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二单元 《近代化探索》总结提升
1.事件:⑴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变革)“自强”“求富”⑵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变法图强,救亡图存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变革):“民主”“科学”
2.探索特点: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文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
3.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探索道路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⑵爆发:①时间:1919年5月4日 ②地点:北京 ③目标(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等 ④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⑶发展:6月初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发展为工人阶级
⑷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原因: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⑸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诞生条件:理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⑴时间:1921年7月 ⑵地点:上海 ⑶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⑷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⑸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产物):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⑴建立者:孙中山 ⑵时间:1924年5月 ⑶地点:广州黄埔 ⑷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⑸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结果): ⑴主力:来源于黄埔军校的学生军 ⑵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⑶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⑷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⑸作战最勇敢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⑹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⑺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⑻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⑴时间:1927年4月 ⑵地点:南京
⑶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⑴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
⑵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
⑴时间:1927年9月 ⑵领导人:毛泽东 ⑶结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注: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注意:“星星之火“ 指的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⑴时间:1928年4月 ⑵会师双方:一方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另一方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⑶建军:两军会师后改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⑷作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开始:⑴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⑵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⑶出发地:江西瑞金 2 ⑴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⑵内容:①结束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领导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⑶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路线:瑞金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⑵两次会师:①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⑶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五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6-10课知识点归纳(本站推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6-10课知识点归纳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1、为什么说网络沟通无极限?{互联网的优势)(1)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可以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信息无限)(2)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时空无限)
(3)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对象无限)
2、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作用: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以健康心态上网,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增长知识和才干、结交新友等。
网络的负面作用:过分沉迷网络会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经济负担,有的甚至早上违反犯罪道路。
3.、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
(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2)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3)利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4)利用网络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网络交往特点:(1)无限性
(2)两面性
(3)网络交往对象具有间接性、虚拟性、隐蔽性。
5.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交往要注意什么?在网络交往中,怎样才能学会自我保护?)
(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3)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6.遵守网络规则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则。具体要求(p74)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规则。具体要求(p75)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1.礼貌的重要性是什么? P79(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3)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礼貌的主要表现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P80 3.礼貌的要求
(1)语言文明。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
(语言文明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P80)(2)态度亲和:与人交往态度要真诚、待人和气,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
(态度亲和的作用:增添交往的魅力,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3)举止端庄。注重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举止端庄的作用: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礼貌通过端庄的举止体现。)4.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①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利益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②礼仪是一门学问,在社交活动中有特定的要求
5.讲礼仪的重要性:
①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回事我们变的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③如果我们不讲礼义,就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6、最常用的三种礼仪姿态及其作用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
7、如何对待传统礼仪习俗?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P87
8、与少数名族交往时,应注意什么?
(1)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2)不能违反民族禁忌,不伤害民族感情。P88
9、竞争的作用
积极作用: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高自己的水平;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详见 P90
消极作用: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的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时,会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P90
10、正确认识嫉妒心理
忌妒心理是竞争的副产品。尽管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妒意,又是他还是人们进取的动力。但嫉妒心理是一种微妙的、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的危害。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P91
11、竞争的规则
竞争的规则是公平: 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P92
12、竞争的目的
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P92
13、合作共享
合作是共享的基础: 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P93
14、合作的要求
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P93 15.合作的作用
(1)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2)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3)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P94
16、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怎样理解合作中竞争?)P95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7、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
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18、怎样在合作中竞争?(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竞争对手?)
(1)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2)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
(3)倡导一种全新的竞争理念,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4)面对竞争的成功,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
1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怎样在竞争中合作?
(1)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2)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1、在竞争中,在合作中,这样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①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②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对于竞争或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③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想想别人的难处,缩小分歧,消除误会,以诚相待,帮助他人,共同发展。④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22、团队精神
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原因: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1. 宽容的内涵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宽以待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的重要性
(1)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2)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的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学会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4.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1)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
(2)宽容讲究策略。当我们收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可冤员相报。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5.善于宽容自己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实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内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P106
8、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P107
9、.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学会欣赏他人。
10、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11、尊重人的差异(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P110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态度。
12、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他人的要求(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4、尊重社会的要求
尊重社会表现为: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两方面。爱护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及时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15、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的涵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②不讲诚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害了别人,也害力自己。③为人诚信,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5、诚信的基本要求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6、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不要轻易许诺,轻易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7、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8、诚信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颗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诚信的重要性)
9、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P120__121
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10、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情景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11、诚实与隐私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景,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P122
12.、诚信的核心是善(“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