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上册 目录以及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
第一章 走进化学
第一节 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知识要点1 什么是化学
知识要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识要点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节 实验是化学基础
知识要点 1 药品的取用原则 知识要点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知识要点 3 酒精灯的使用
第二章 空气之谜
第一节 空气
知识要点 1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知识要点 2 物质的变化 知识要点 3 化合反应 知识要点 4 空气成分
知识要点 5 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要点 6 氧气 知识要点 7 大气污染
第二节 氧气的制法
知识要点 1 氧气的制取
知识要点 2 催化剂、催化作用 知识要点 3分解反应
知识要点 4 化合态和游离态
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
知识要点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要点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要点 3 氧化反应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
知识要点 1 原子
知识要点 2 原子的构成
知识要点 3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4 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知识要点 1 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要点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要点 3 离子
第三节 分子
知识要点 1 分子的存在 知识要点 2 分子的性质 知识要点 3 分子
知识要点 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第四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一节 水的净化
知识要点 1 水的净化方法
知识要点 2 水中物质决定水的净化方法 知识要点 3 硬水、软水
第二节 水的变化
知识要点 1 水的物理性质 知识要点 2 水的电解 知识要点 3 H2的性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知识要点 1 水的用途
知识要点 2 关注并爱护水资源
知识要点 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知识要点 4 海水的淡化
第五章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知识要点 1 地壳的元素组成 知识要点 2 元素、元素符号
知识要点 3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知识要点 4 物质的简单分类
知识要点 5 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区分与联系 知识要点 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7 地壳中的矿物 知识要点 8 元素周期表简介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知识要点 1 化学式
知识要点 2 相对分子质量
第三节 化合价
知识要点 1 化合价
知识要点 2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应遵循的规则
第六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
知识要点 1 燃烧
知识要点 2 燃烧的条件 知识要点 3 灭火原理 知识要点 4 灭火的方法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要点 1 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
第三节 化石燃料 知识要点 1 三大化石燃料 知识要点 2 清洁能源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要点 1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 知识要点 2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要点 3 质量守恒的原因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知识要点 1 化学方程式
知识要点 2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要点 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要点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第八章
碳的世界
第一节 碳的单质
知识要点 1 碳的常见单质 知识要点 2 碳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知识要点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要点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要点 3 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要点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知识要点 2 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的方法 知识要点 3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 知识点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绶;②出生率低;③老静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惜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柴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商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篇: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小化大除进率,大化小乘进率”。
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大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v=s/t 其中:v—速度—米/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5、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不匀速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五、平均速度的测量
求平均速度需要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用钟表测量。
六、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六、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5、立体声:人靠两面只耳朵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有立体的感觉。使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有立体感的方法:在演奏音乐的舞台上左右两侧各放一个话筒,将接收到的声音分别放大,最终分别由左右两只扬声器播放出来。
七、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由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波形是不同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7、噪声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声流;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 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1 t =103 kg,1 kg =103 g,1 g =103 mg、1 mg =103μg。
3、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米3(kg/m3)
m——质量——千克(kg)V——体积——米3(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四、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第三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测量
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2、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或者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跟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3、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3)、读数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4)、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三、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 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用g表示,即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3、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五、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六、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叫做滑动摩擦。
2、滑动摩擦力: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
4、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6、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2)增大压力。
7、减小摩擦的方法:
(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七、运动和力的关系
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3、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力、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读作“牛每平方米”,物理学中将压强的单位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
5、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ρgh
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m,p指压强,单位:Pa 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三、连通器
1、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4、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不流动。
四、大气压强
1、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依据是“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即P0=1.01×105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2m,大气压强大约下降133Pa。
3、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4、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吸水扬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机离开水面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6、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强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7、使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如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水泵能抽上水来吗?
不能,如果启动前不灌满水,泵壳里就会有空气,泵内与泵外的气压相等,泵外的大气压就无法把水压入 管内,这样是抽不上水的。
五、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机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机翼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举力或升力。举力是竖直向上的,它跟飞机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当举力大于重力时,飞机就上升。
3、水翼船
水翼船的船身下面前后方装有水翼,水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靠船尾甲板上的螺旋桨向后吹空气获得的动力。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水对水翼产生足够的举力(升力),使船体不再吃水而处于水面之上。这时船所受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得以高速行驶。
六、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七、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同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静止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何运动。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上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物体悬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下沉。F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
(2)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上浮、下潜和悬浮。
(3)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读法:液面与1.2刻度对齐时,表示被测液体的密度是1.2×103kg/m3。
第四篇:北京四中初中版知识点目录
北京四中初中版知识点目录
初一部分:
光盘1(初一语文)
爱读书爱语文1爱读书爱语文2记叙文阅读技巧1
记叙文阅读技巧2趣味作文_记叙文写作1趣味作文_记叙文写作2 文学常识知多少1文学常识知多少2文言文阅读2
吾笔写吾心1吾笔写吾心2小说与散文阅读1 小说与散文阅读2小说阅读1小说阅读2
写作_健康的沟通方式新闻消息写作学会阅读
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1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2作文写作技巧1 作文写作技巧2作文写作指导
光盘2(初一数学)
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1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2初一数学_平面直角坐标系1初一数学_平面直角坐标系2
初一数学_相交与平行1初一数学_相交与平行2
初一数学_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初一数学_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1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2
初一整式1初一整式2从会到对1从会到对2
等腰三角形第五讲_圆的有关性质11多姿多彩的图形 分式加减法概率初步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2
平行线的应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线段和角
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系关系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一 有理数复习1有理数复习2整式的概念
整式的加减正多边形与圆直线、射线与线段
光盘3(初一英语)
How many kites are thereI love animalsI love my family2 In the restaurantIt's rainingIt's story time
It's time to begin our class1It's time to begin our class2
Let's go to the animal world!Mainly RevisionNice to meet you!Now and ThenNumbers in EnglishOnline Class1 Online Class2Revision of Book1Vacation Activities WeatherWhat are theseWhat color is it What do you likeWhat is in the teacher's room
What is this in EnglishWhat time do you get up
Where is it初一如何学好英语初一英语_句型转换
初一英语_形容词1初一英语_形容词2初一英语冠词的用法1
初一英语冠词的用法2初一英语名词的单复数1初一英语名词的单复数2 初一英语一般将来时1初一英语一般将来时2复习一般现在时
交通工具及比较级1交通工具及比较级2名词所有格
期末复习策略1期末复习策略2现在进行时
初二部分:
光盘4(初二语文)
阿长1阿长2背影1背影2
病句的识别与修改初二语文的广阔天地1初二语文的广阔天地2
杜甫诗三首1杜甫诗三首2短语
范进中举_的讽刺艺术鉴赏2故乡_赏析1
核舟记1核舟记2记叙文开头写作技巧1
记叙文开头写作技巧2京剧1京剧2
句子的用途上学期期末复习建议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建议一
说明文精读指要1说明文精读指要2说明文写作
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2要写得有条不紊
议论文阅读指导1议论文阅读指导2语法句子
语文学习的几点注意事项1语文学习的几点注意事项2
阅读1阅读2怎样读通讯怎样提炼现代文主题1
怎样提炼现代文主题2怎样写读后感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中国石拱桥1中国石拱桥2字源谈趣1
字源谈趣2走近朱自清
光盘5(初二数学)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漫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综合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
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分式方程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函数1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 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1
平方根与立方根平移旋转中心全等三角形二
全等三角形一1全等三角形一2实数1
实数2数据的波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形结合思想与因式分解部分小结添辅助线求面积修改
统计图2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2
因式分解_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_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光盘6(初二英语)
FriendshipGive adviceGo shoppinghealth
HobbiesI was not here yesterdayPronunciation1
Pronunciation2relaxRobots改后版School life
Show your opinionsTown CityTransportationTravel Journey
比较级最高级初二英语体验热爱英语快乐学习1
初二英语体验热爱英语快乐学习2初中学法指导1
初中学法指导2创设自己的英语环境_轻松学英语1
创设自己的英语环境_轻松学英语2反意疑问句
非谓语动词1非谓语动词2特殊疑问句
条件状语从句状语从句
光盘7(初二物理)
参照物二参照物一长度测量大气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变化电流和电路1电流和电路2
电压电阻1电压电阻2电与磁1
电与磁2二力平衡反射与面镜
浮力的计算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2
光的应用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1
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现象3光的直线传播专题1
光的直线传播专题2回声和声速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总复习力和机械1力和机械2
力和运动的关系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密度的测定总复习二密度的测定总复习一
密度的应用1密度的应用2密度知识的应用
内能1内能2内能的改变_热机_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声现象
初三部分:
光盘8(初三语文)
曹刿论战_赏析曹刿论战_赏析2出师表_赏析1
出师表_赏析2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之二1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之二2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之一基础与积累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之一基础与积累2古代诗歌的学习
记叙文精读指要1记叙文精读指要2句子的用途
沁园春雪史传艺术的瑰宝_陈涉世家史传艺术的瑰宝_陈涉世家2 文言文学习与应试技巧1文言文学习与应试技巧2
我的叔叔于勒_赏析1我的叔叔于勒_赏析2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2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学会阅读二
学习说明文二学习说明文三学习说明文一
学习议论文二论据学习议论文三语言学习议论文一论点
血肉丰满意高才能文胜鱼我所欲也_赏析1
鱼我所欲也_赏析2怎样学好初中语文中考必考考点专题复习_句子的连贯 中考必考考点专题复习_看图写话中考必考考点专题复习_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必考考点专题复习_修辞中考必考考点专题复习一
中考冲刺系列二1中考冲刺系列二2中考冲刺系列三
中考冲刺系列三2灼灼其华说语言
光盘9(初三数学)
初三数学_方程与不等式初三数学_函数及其图象1初三数学_函数及其图象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方程的理论_根与系数的关系方程的特殊解法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方程与不等式高次方程_分式方程解法关于方程的理论_根的判别式 函数复习函数及其图象二函数及其图象一
简单的线性规划解直角三角形三解直角三角形四
绝对值的化简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行四边形
求代数式的值的技巧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1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2 实数数学直线形1数学直线形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同类项的应用统计初步
投影与视图椭圆_双曲线和抛物线二相似形1
相似形2旋转映射与函数有理数的计算技巧
有理数复习有趣的数学与圆有关的计算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圆圆的有关性质二
圆的有关性质三圆的有关性质一圆与圆的基本性质
指数函数
光盘10(初三英语)
Around usBrief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History1
Brief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History2Can you spell it
Describing peopleDon't eat in classDream and jobs
English learningFamous personFood and cooking
Geography of California1Geography of California2
Guess and Possibility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HUMOURPreference and opinionRules and opinions
Welcome back初三第一学期第八讲1初三第一学期第八讲2
初三第一学期第九讲初三第一学期第九讲2
初三第一学期第七讲初三第一学期第十讲
初三第一学期第十讲2初三第一学期第四讲1
初三第一学期第四讲2初三第一学期第五讲
初三学法指导1初三学法指导2
初三英语语言知识_单项选择_复习要求与解题方法1
初三英语语言知识_单项选择_复习要求与解题方法2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初三英语阅读理解2单选的出题原则分析1
单选的出题原则分析2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
交通工具及比较级交通工具及比较级2名词的单复数1
名词的单复数2书面表达应试技巧与建议听力解题方法与技巧
光盘11(初三英语)
完型填空解题方法与技巧录像英语阅读理解1
英语阅读理解2中考复习讲座一中考考前辅导
状语从句
光盘12(初三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电功_电功率二电功_电功率一
电功_电功率专题三电功_电功率专题四电功电功率专题二
电功电功率专题一电功率的比例问题1电功率的比例问题2
电和磁电和磁2电流的磁场1
电流的磁场2电流电压和电阻二电流电压和电阻一
电路二电路一电学总复习二_电学实验设计
电学总复习三_电路变化的分析电学总复习四_电学实物图的应用及计算 电学总复习一_查找电路故障杠杆功和功率
功和机械能2功和能综合二功和能综合一光学总复习滑轮滑轮及滑轮组机械能机械效率
焦耳定律欧姆定律八欧姆定律二
光盘13(初三物理)
欧姆定律六欧姆定律七欧姆定律三_第一讲
欧姆定律四欧姆定律五欧姆定律一
热学复习热学总复习生活用电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_运动的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压力和压强压力压强总复习二压力压强总复习一
压强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
质量_密度总复习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光盘14(初三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初三计算总复习1初三计算总复习2
初三计算总复习3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概览1
初中化学微观知识概览2从微观看世界1
从微观看世界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程教学的研究和实施1 过程教学的研究和实施2过滤和结晶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1化学计算2化学计算应用题解析
化学试验总复习1化学试验总复习2化学试验总复习3
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和原理金刚石_石墨和C60
金属材料与金属资源保护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和金属材料酒精醋酸煤和石油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2科学探究二科学探究一
空气_氧_水_01空气_氧_水_02空气_氧气1
空气_氧气2
光盘15(初三化学)
空气_氧气3空气成分的测定空气氧气
氢气性质燃料及其利用1燃料及其利用2
认识微观粒子溶解度1溶解度2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点拨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点拨2
走进化学实验
第五篇:北京小学课改
原标题: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小学负担减轻了,成绩上去了(教改一线)
“减负”是多年以来的教育难题。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背着大书包的孩子、写不完的作业、雪片般飞来的卷子„„这一切,在北京小学得到改观。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减负的根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从重复练习、机械记忆的应试教育下解脱出来,还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时空。”
在北京小学,“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在课上风靡。语文课就是“喜欢读书、能说会写、一手好字”,数学课就是“概念清楚、善于思考、解题灵活”,英语课就是“词汇丰富、口语熟练、勤于应用”„„一门门课程目标鲜明清晰,态度务实,教风扎实,为了增强可操作性,目标还进行了逐级细化。学校格外强调“人”,即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服务,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进行多种学习方式和个性化课堂研究。
在北京小学,每节课只有30分钟,每天6节课相应调整为8节。这道“数学题”看似变化不大,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自主排课创造了更多自主时间,有利于拓展自主活动。这不,正是因为课时灵活,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孩子们不仅每周有4节体育课,游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专项教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北京小学,学生从不盲目购买作业练习册,家长也不购买教辅材料。秘诀在于孩子们书包里的《语文园地》和《数学花园》,这是学校组织全体语文和数学教师,以学校专家工作室的专家和市区骨干为核心编写的,仅就免费提供学生使用一项,学校每年就要拿出近10万元。作业设计也是一门大学问,学校对此进行专题研究,立足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兴趣习惯的全面发展,紧扣学科培养目标,严控作业数量,注重儿童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层次性,就连文字的大小都依据学生特点设计„„
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作为深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北京小学的探索引人深思。前不久,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对北京小学进行调研,总结出这样的经验:让小学教育回归基础,回归儿童,回归全体,坚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学到评价进行整体性研究,方能收到良好成效。
是啊,只有回归基础,回归儿童,回归全体,才能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让沉重的课业负担釜底抽薪。北京小学的做法给人以启示:
改课程,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北京小学的每个学期,都有两周“综合性活动课程”,春天是律动健身周,叫“春之动”;夏天是读书实践周,叫“夏之静”;秋天是科技创意周,叫“秋之思”;冬天是民俗文化周,叫“冬之品”„„有节奏的设计,把生命成长、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有机融合,不但改变了原来综合实践课比较零散的状况,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实践探索的快乐。
改评价,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北京小学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评”。在这里,学生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看自己比过去进步了多少;不与“最高分”比,而是对照课程标准,看是否达标;不单纯比考试成绩,而是比整体素质、综合发展„„具体地说,学生评价包括身心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业质量、特长发展等多个方面,不仅让教师、家长评,还让学生“自我鉴定”、同伴“赠言”,引导孩子多角度认识自我。
“孩子负担减轻了,成绩却上去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家长欣喜地发现。“北京小学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国务院研究室一位专家表示:找准素质教育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和在校学习效率,就能实现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的统一。
回归基础 回归儿童 回归全体
——对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小学如何减负的调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教育难点问题。减负的根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从重复练习、机械记忆的应试教育下解放出来,还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小学在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坚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让小学教育回归基础,回归儿童,回归全体,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教学到评价进行了整体性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收到了良好成效。
改课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为深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北京小学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追求目标,落实建设国家课程,开展地方课程,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2121”四季课程。具体来说,就是面向三至六年级,在每个学期形成“2+1+2+1”的周期,“2”即两个月基础性学科课程,“1”即一个周综合性活动课程。学校结合北京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精心设计一年中四个“1”的实践活动:春天是律动健身周,叫“春之动”;夏天是读书实践周,叫“夏之静”;秋天是科技创意周,叫“秋之思”;冬天是民俗文化周,叫“冬之品”。这样的设计有较强的节奏感,把生命的成长、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有机融合,改变原来综合实践课程比较零散的状况,让学生享有更为充分的综合学习、实践探索、拓展研究的机会。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在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程学习需求和教师潜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思维新”、“内容新”和“方式新”。学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课程内容许多都不是老师预想、家长期待的课程,而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个性化等特点,不是学科内容的换样重复。比如,学校开发“走进世博会”、开设“多彩生活自助园”等选择性课程,注重提升对学习的自主追求及实践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改课堂:让教学“实与活”
课堂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课业负担的主阵地。近年来,北京小学针对课堂“一实就死,一活就虚”的问题,提出了追求“实与活”的教学思想。
所谓“实”,就是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主要做法是:学校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确立为4门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制定了个性鲜明的学科12字培养目标,如语文课是“喜欢读书,能说会写,一手好字”;数学课是“概念清楚,善于思考,解题灵活”;英语课是“词汇丰富,口语熟练,勤于应用”;体育课是“不怕吃苦,健康第一,动有所长”。
所谓“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校的实践是: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倡导教师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材料,走出封闭的课堂。强调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服务,引导教师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实与活”是一个统一体,“实”是根本,“活”是手段,就是既让学生学扎实,又让学生学生动。学校还坚持“鼓励专业发展、鼓励成名成家”的教师培养策略,推动“实与活”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改课时: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
北京小学在西城区率先试点课时改革,将每节课40分钟压缩到30分钟,每天6节课调整为8节。这道简单的“数学题”看起来似乎变化不大,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一是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们往往要在课下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学校通过自主排课、调整课时长短,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
学校通过探索课时改革,把“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保证一至六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还将游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4个项目作为专项教学内容在各年级开展,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改作业:家校合作落实减负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日常作业和寒暑假作业的研究与管理,立足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兴趣习惯的全面发展,紧扣学科培养目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注重作业设计的儿童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层次性,就连文字的大小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学校组织全体语文和数学教师,以学校专家工作室的专家和市区骨干教师为核心,为每个年级的学生编写了北京小学学本,即《语文园地》和《数学花园》。为此,学校每年拿出近10万元印制学本,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学本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称赞,学生不盲目购买作业练习册,家长也不购买教辅材料,达到了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成绩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以作业为切入点的减负问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个性化作业的研究,大胆改进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利用寒暑假探索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业,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学校还及时把教师关于作业的研究论文印发给每个教师,共享经验,促进了个性化作业的研究。
改评价: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北京小学提出,学生的发展应该回到每一个学生自身,因材施教中应包括因材施评。学校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每一名学生,提出了小学生评价的三个重要策略:一是从横比转为纵比,自己的发展与自己的过去比;二是从比高线转为比标准,即不是以全班或年级的最高成绩来比,而是与学科课程的标准比,学生的发展有多大是看学生的进步幅度有多大;三是从比考试成绩转为比整体素质,即不是片面看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而是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自编并使用了《北京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身心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业质量、特长发展等多个方面,不仅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还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并设有“自我鉴定”、“同伴赠言”、“家长的话”、“教师寄语”,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方评价正确地认识自我。这种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氛围的创设,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学校还制定了“北京小学荣誉奖”评选制度,为在文学艺术、体育竞赛、科技创造、自主钻研、社会公益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专项奖励,并以召开“荣誉奖”颁奖典礼的形式,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学生发展自己的健康个性。
北京小学从实际出发,通过课程、课堂、课时、作业、评价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实现了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的统一。学生和家长普遍感到,孩子的负担减轻了,成绩上去了,学习劲头更足了,这就为每个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育生态。(李萌 范绪锋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