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及教科研活动目录
课改及教科研活动目录
1…………………………………………新课程改革计划 2…………………………………………校本教研制度 3…………………………………………校本研修计划
4…………………………………………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5…………………………………………课改学习总结 6…………………………………………听课 说课 评课制度 7…………………………………………教师听课 评课记录 8…………………………………………传帮带计划考评细则 9…………………………………………传帮带计划目标责任书 10………………………………………..传帮带实施记录 11………………………………………..传帮带工作总结 12………………………………………..教学反思
13………………………………………..教案质量检查制度
第二篇:课改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
课改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可以说,学校的教研工作迎来了它的春天。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切实改进和提高当前学校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根据自己对教研工作的体会,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现状分析
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花了一定的气力从组织保障、经费投入、设备改造等诸多方面加强学校的教研工作,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教研组之间的发展还有一些差距。通过和周边一些学校进行教研交流活动,我们发现现在学校的教研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①教育科研管理指导思想不明确、不端正。
第一、教育科研等同于应试研究。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研工作是以应付高、中考为出发点而展开的。比如怎样搜集考试信息,如何预测考试热点,甚至是猜题、押题等,这严重扭曲了教科研工作的性质。诚然,考试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但它不应该成为中学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应植根于教学这块土壤,是以改进自身的教学质量,丰富自身的教学艺术为目的的一种内省活动,而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第二、对中学教育科研存在错误的预期。学校乃至许多教师认为所谓的教科研工作必须是从理论的高度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某类问题的活动,科研的形式是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等。这其实是没有注意到中学教师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科研工作与专业的理论工作 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活动是有区别的,一线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不必要也不可能处处都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寻找一种理论的解释。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之下导致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出现了偏差。君不见现在教师评职称、评先进时往往把教师发表文章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一票否决。这种体制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对改进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于事无补。
第三、教研工作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形式主义严重,往往是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但实际收效甚微。
②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还是校长 —— 教务(导)处 —— 教研组 —— 教师的教研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教研工作往往受到教学工作的冲击,加上教务(导)处主任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们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科研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教研工作就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鸡肋,地位也很尴尬。
随着对教研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许多学校为了加强教研工作的管理力度,单独成立了科研处(教科室),使之与教务处平齐,全面负责学校的教研工作。形成校长 —— 教科室 —— 校级大教研组 —— 年级小教研组的管理模式。但正如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这又产生了一个“如何协调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相互关系”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职责不分、权限不明,两个部门都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这样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浪费了学校的人力、财力,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学与教研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教研工作的开展,进而还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理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教学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作,建立一个高效、富有活力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③常规管理不健全。
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包括科研计划、课题申报及实施、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管理、经费保障、科研制度、科研信息及成果管理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管理方式才能使教研工作落在实处。但目前学校的教研常规管理大多有如下不合理之处:
第一、管理的随意性太大。以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为例,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业务学习,大多是由教研组长或学校教科室临时从杂志上剪接下来的一些内容,这就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对教师没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指导作用。
第二、活动的主体单一化。每次的教研活动往往成了教研组长或少数几个骨干的一言堂,其他教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活动形式简单化。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种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说教活动,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活动只重形式,不重过程等等。
第四、教学研究成果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相当一部分属于重复论证,学校缺乏课题管理方面的制度,对教师的科研指导不够。课题不当、目标不明、方法不科学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科研是“处处开花”,但却“硕果寥寥”,这对教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带来了困难。
对策分析
一、政策及管理层面
1.构建教师评价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形成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责任,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自己的追求。
具体而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一项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就是教师的职称评聘分开。打破现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重文凭,重资历的一贯模式,真正实现以能力为准绳,不搞终身制,让每位教师都有一种危机感和成就感。将压力与动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为学校的教研工作乃至整个工作创造一个好的用人环境。
2.加强教科室及各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
许多学校的教科室都是新近设立的,受传统的由教务处统管一切与教学有关事物的影响,教科室还有一个职责的明确,角色的定位问题。如何与教务处保持一种既分又和,相互依赖又相对独立的良好工作关系,对教科室主任是一个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科室主任不仅在业务上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于此,学校在选定教科室主任之后,应多从政治上、业务上关心教科室的工作。当好教科室的“后台老板”,给权、放权,让教科室大胆工作、勇于管理、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由于实行与年级组并存的管理模式,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大多采用两级模式,既有代表学校的由教科室直接领导的校级教研组(现行高考模式下,学校一般设有语、数、外、文综、理综、音体美、电教劳技等几个教研组),还有归属于不同年级的年级教研组(有的学校称之为年级备课组,但笔者认为还是称为年级教研组为妥,因为前者的面太过狭窄,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使教研组长的队伍人数一下增加很多。一方面,教研组长队伍的扩大、给更多的骨干教师创造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这些组长大多是中青年教师,没有管理人的经验,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在有的学校造成教研工作滑坡的势头,这不能不说与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研组长队伍建设,重视他们的成长与培养,尤其是年级主任,应把支持和帮助本年级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当作年级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对校级大教研组长要引导他们加强理论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应对他们有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远大的理念来指导教研工作。而学校也应从分配政策上对教研组长有所体现,让他们的劳动得以承认。只有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高了,才能带动学校整个教研组的建设和发
展。
3.明确管理职责和加强制度化建设。
(1)明确教务处与教科室(科研处)职责
两处职责宜按如下分割:教务处负责教学的日常行政事务及教学二线部门的管理工作,教科室负责教科研、教师培训、教师业务考评工作,直接领导校级大教研组,以教研组为阵地开展活动。
(2)校级教研组与年级教研组职责
校级教研组在教科室的领导下开展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并通过年级组指导年级教研组工作。年级教研组在行政上隶属于年级组,但在业务上接受校级教研组的指导与监督。
(3)加强制度化建设
现在学校的管理大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和交叉程度高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管理的链条增加导致管理的成本增多,风险也增大。管理上的漏洞也是制约一个学校教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比较重要的制度应包括教师业务考评制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骨干教师评聘办法、教师各种获奖情况的登记与奖励制度等等。以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以机制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制度建设才能保证一个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这是一个学校所有工作取得进展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观念层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学的教育必讲究教育的科学”已是现代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历史的车轮谁也不可阻挡,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通过学习帮助我们的教师树立一个正确、健康的教科研观,也即要帮助我们的老师解决好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解决为什么要进行教科研的问题。
教师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来不是为了评职称,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核。新形势下的教科研工作是教学活动一个自然的延伸和扩展,是保证我们还能成为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的一个基本条件。不学习就要落后,不科研就要掉队,这才是我们参加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总之,我们要多一些专业责任感,少一些功利之心。
其次,教师(特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怎样定位?
我们这里谈论的教师教科研工作并不是与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一样的“科研”。我们一线教师的“科研”是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对隐藏在教学之后的种种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地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内省活动。帮助教师树立“科研就在教学中”、“教学的过程再加上反思也就是一种最实实在在的科研行动”的正确教科研观,而不要误导我们的教师总要寻求从一个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教研活动,这样只能导致教研工作的“假”、“大”、“空”。
三、操作层面
本着“有主有次,有张有弛”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开展多层面、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繁荣我们的教研事业。
①教研活动常规化
教研组是我们教研工作得以开展的阵地,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级教研组,扎实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
首先是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对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有主题,而主题的确立可由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一经确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它就应成为教
师学习的主线。学习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必须让教师了解宏观的教育改革动态及精神,了解人类整个教育理念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这里要着重说一句的是,现在有许多误解,一谈教育改革就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好像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全是传统教育的对立面。其实,人类的进步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只有用历史的眼光才能理性的认识当前的课改。眼前有一些学校正在掀起重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比如苏霍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活动。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活动,让我们的教师在参加工作若干年之后重读这些著作的感受和在大学课堂中读到的感受是不同的。其二是学科专业理论的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规律,组内教研活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学科在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是认真组织好各项常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研工作的外显形式,应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老师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老师们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及形式的选择应该是有计划的、导向性的。比如可以分学年分别举行公开课比赛——论文评比——普通话比赛——教师才艺表演——电脑课件制作比赛等,一个学期一个主题。又比如对老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传、帮、带”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可以组织老教师上“示范课”,开办“特(高)级教师教学诊室”,以他们丰厚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情操来教育、鼓励年轻老师的成长。还比如对年轻教师重点抓好一年一度的汇报课,每次外出学习培训后的移植课、研究课,以检查和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目的,组织普通话比赛,开展“五个一”活动,抓好常规教学检查(如教案检查)工作。
再次是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是花大气力抓好教师学历达标继续教育,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对重点中学教师中高层次学历的人数有一定要求,因而学校要以战略地眼光,选派一批中青年优秀教师开展研究生学历的继续教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二是重视平常的教师培训,实行学分制,教育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自己的教研刊物,开辟学校教研的新阵地,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舞台。
②教研活动课题化
所谓教研活动课题化是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课题开展教研组的各项学习和实践研讨活动。真正实现教研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符合课改的基本精神,符合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操作性(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与条件,因地制宜,因人而设,忌空忌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开放性(群策群力,让组内教师人人参与,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
2.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当一个课题确立之后,必须有扎实有效的研究过程来保证,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这是将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保证课题得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必要保证。(2)及时落实课题组的组织机构,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要有专门的课题负责人,该负责人代表学校对该课题组实施管理,负责组织课题的具体事务,负责对成员进行分工,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3)活动形式多样化。要把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合作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紧密结合,穿插进行,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性,调动全体参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4)注意情报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材料的积累。(5)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
3.重视研究之后的总结反思,进行理论上的升华。这里的反思主要是指课题负责人要围绕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总结和调整科研计划,即我们常说的找问题、想对策、定措施。发挥“总结反思”对整个科研工作的定向和调控功能。其次还包括课题组成员对每个试
验案例的分析,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期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作用、带有规律性的结果。
③教研活动人性化
鉴于目前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教师都处于一种封闭、被动的状态,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现在有部分学校提出了组建“教研沙龙”的教研管理模式,其主要意思是指以教师的自愿和共同爱好为基础,以研讨小组为基本单位,以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以论文等来反映自己(或研讨小组)在教育实践中理性认识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汇报交流教研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教研的人性化,它充分尊重每个个体(教师)的自由选择权,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可以作为现行教研模式的辅助形式,以教研组、课题组并存。它可以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更好地融洽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利于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利于营造一个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其具体操作程序大多为:学校规划研究方向并对全校公布——教师自愿申请——划分研讨小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完成组内的民主管理——小组横向交流(学校领导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检查效果)——集体评价(形式灵活,比如可以由学校领导或相关机构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命制相关的实际问题,由小组成员负责解决)。
这一形式能否推行或者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学校及教师的教科研观的转变上,这不是以考核为目的教研方式,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最终归宿。教研沙龙的口号是“你发展,我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成功、承担问题”,“你的思想,你的智慧是我们大家的财富”,它推崇自由探索,倡导尊重科学。事实上,教师这一群体具有强烈的自身价值取向,这种精神上对成功的追求是教育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动力,对教师专业成长责任感的引导和利用恰当,相信会比形式的框框更为有效。
我们深信,只要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成长责任,在课改的广阔天地中,一定大有可为,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白炳春学校“教研组活动课题化”的思考与实践教学与管理
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三篇:课改活动报道
课改活动报道
4月19日。课改阶段成果交流活动在我校开展。参会人员有来各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以及2-4名任课教师。
此活动有三方面的内容:
1、听一节语文、数学的展示课;
2、参观学校校园文化以及学校课改以来形成的成果资料、活动资料;
3、学校负责人交流课改中的成果以及一些做法。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校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四篇:课改活动心得体会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1
我有幸成为了县小学数学课改中心组低年段成员。刚开始以为只是挂个名,而后参加了中心组的第一次活动才知道,担任这份工作,我要从零开始。中心组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以网络教研为平台,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参与式评课,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等方式进行。这些在课改中出现的新词语,虽然以前在教材培训时也听过,但在我们村小,老师们都没有重视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后记,更何况现在还要在网上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新学习的开始。
我在申请博客加入圈子时得到了组员杨宓的热心帮助,虽说当时由于网络原因没有申请成功,但还是非常感谢她。学校里没有互联网,网上的“读书沙龙”和“精品课堂”学习活动没能参与,有些遗憾,但有幸在课堂观察中分享了黄其凤老师《比的应用》的教学风格。从她的教学中我知道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开放解题的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主题研讨活动中,陈盛志和韦玉华老师展示了二年级数学广角的精彩课堂,他们的教学都能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有发现问题的愿望,注重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熟悉的事物和活动来帮助有效教学,课堂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反过来为生活服务。
参加柳州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委员会年会的收获可不小,我想要挑战自我,不断地完善,就要像“鹰的重生”故事里的鹰一样做好蜕变重生的艰难准备,让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在今日话题: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学术报告中,我对教材、学生、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上好一节课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不少,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要读懂的方面可真广,林慧慧老师以“鹰的重生”为序曲作为这个学术报告的开场真的很贴切。六县四城区的参赛选手展示的同课异构精品课堂让我大开眼界,她们熟练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的行课都是我望尘莫及的。课后观众席的专家和老师们对选手的授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是我学习的活材料,印像最深的是获得第一名的郭冬玉,她是这次大赛最后一个上课的选手,丝毫没有浮躁的心理,上课的过程也表现出极好的教学状态,她的课后答辩也是我欣赏的,面对提出极端问题的老师时依然很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末了还礼貌平和地说“不知我的回答您满意吗”,她的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最后希望中心组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大家得到学习提升的机会越来越多。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2
“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这已经成为了所有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多是老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坐在下面的学生沉默寡言。我们不能确定、也不能控制思想自由的学生到底认真听了没有,或者听进去了多少。而且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其实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教师要相信他们,所以课改势在必行。
这学期我们初一语文组和数学组率先开展课改活动,已经使用导学案来教学。本来,导学案是打算学生提前预习,课上独立思考、讨论,小组展示,老师点评总结的方式来开展的,由于我的急性子和学生的一些问题,导致了在实际课堂上并不能完全按预想的方式进行。首先是课前预习,如果我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会借助参考书把导学案后面的自主思考题的答案全部抄上去,这就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于是我尝试直接让他们在课堂上预习,做独立思考的题,可是由于学生比较慢,一节课下来似乎做不了几道题,我心急了,就不想再花第二天的课堂时间给他们做,于是就让他们回家去做剩下的题目,第二天再来讨论、展示,结果他们很可能抄参考资料书上的答案了。我觉得从现在起,我应该放平心态,舍得花课堂时间让他们充分独立思考,至于回家就布置其他的作业好了。虽然现在学生思考很慢,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慢慢变快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教会他们合作讨论。关于怎么合作讨论,是每个人把答案念一遍,好生给差生讲解清楚还是其他方式这还值得探索研究。我觉得在展示方面我还是有一点成效的,基本上学生愿意乐于上讲台写答案。存在的问题是,每次似乎是好生被派上台来写,其余的学生则在下面呆呆的坐着,也不思考也不讨论。这与之前的讨论不充分有关。最后的就是到目前为止,都是由我讲答案,没有让小组自己讲。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仪态等能力没有得到训练。
总之,导学案中需要看的文字材料,课内的所有思考题都用课内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全部完成,然后指导学生有效地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学生上台写答案、讲解答案,写完之后请别组的同学质疑补充,最后由老师来点评总结答案。课堂应该井然有序,学生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所得。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3
光阴荏苒,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能进入县课改中心组这个大集体里活动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它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个学期里,我不仅观察了黄其凤等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还有幸参加了柳州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观察了“个性课堂”大赛中教师的精彩课堂,课后,教研员,教育专家,以及听课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少。回想自己的课堂还存在诸多毛病,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一、我们在教学设计的伊始就需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做。另一个是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问题。
通过此次活动,留给我们的思考也不少:1、如何使学生能积极高效的配合老师应付课堂上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不断需要修炼的内功。)2、如何做到在公开课上,有张有弛,有放有收?3、如何使学生的配合达到默契而又轻松?(这又是我们年轻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最后要回归到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我们要关注教师自身的角色,如柳城县实验小学吴玉华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柳州市驾鹤小学晏晓梅老师驾轻就熟的课堂调控能力,三江县斗江小学杨云妹老师丰富的体态语与表情,都使课堂更加轻松有效,锦上添花。
通过课改中心组活动,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和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确立了奋斗的目标。我想,不管是什么年龄层次的老师,教学的舞台都是属于你的,每位老师都是风采的展示者。人们常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而我说工作中,努力着是快乐的!最后,我想以一位年轻的,刚参加数学教研的教师对自己的目标来共勉: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要透彻的理解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讲究提问、启发的艺术;教师要力求情感真实、节奏优美;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要富有机智。让我们心怀学生,心怀教育,不断地学习进取,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4
今天有幸观摩了xx市体育课改研讨现场的活动。好久没有外出听课,所以对今天的活动很期待,希望能多吸取一些课改的新理念,更好的充实自己,为下周的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作一些准备工作。
突然的冷空气使我在今天出门时也没有多加衣服,因此在室外听课时身体一直在哆嗦,但也无法打消我的热情。今天的议程是,观摩课改实验课两节(民间游戏:跳橡皮筋;快乐的纸棒),然后评课,xx小学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教改经验,最后有苏州大市的教研员传达最前言的课改信息。
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比较重视观看今天的两节课,以及各位学科带头人的评课方式,因为下周的比赛也需要进行评课。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xx小学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场地比较少,甚至是少的让人难以想象,两千多位学生却只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活动场地。但是两位教师却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特有的体育活动。他们在教材的开发上动了不少脑筋,民间体育跳橡皮筋、玩纸、跳绳等等,开展的红红火火。今天的两节课就围绕了这些东西,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活跃,同样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二、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从课堂中表现出的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很重视学生的队列练习,无论是课堂中的原地三面转法,还是原地踏步,齐步走,学生的动作到位,精神饱满,为我们展现了小解放军的风采。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新颖的学习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两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每一组里的学生都在为了小组的利益而刻苦练习。当小组比赛时,全场的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
五、寻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今天的两堂课好象缺少了课堂的真实性,有的练习好象就是留与形式上的需要,尽管这是一堂公开课,但还是需要最真实的课堂,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不会被抹杀。
今天的活动还是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了我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努力的方向。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5
十年的时间,见证了课程改革的辉煌成果,见证了一代名师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教学体制的变迁,也见证了XX小学从起步到兴旺的全部里程。20xx年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十年课改教研活动,感觉收获颇丰。
一、本次活动共有三个板块:观课议课,研培花絮,课改沙龙。三个板块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在第一板块中我们欣赏了XXX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XXX老师执教的《母亲的帐单》。两位老师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真正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不仅是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的真谛。课堂上老师讲的声情并茂,学生学得乐在其中,教师引导灵活,学生学法多样,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新课堂,更是学生需要的新课堂。之后的XXX主任等所作的精彩点评更使这一活动主题深化,让大家对这两节的课领悟由感性认识到了理性研究,使我们真正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在第二板块我们聆听了XX老师等人给我们带来的成长历程与有感悟,通过他们的一个个的故事中我们也理解了每个人的成长收获都是在自己的经历中通过努力的探索而进步的,他们的成功都是凝结了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的,他们的经验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在第三板块中我们分享了XXX老师等的研讨活动。在他们的疑惑与解答中我们似乎也身在其中,因为他们所关心的也是我们所关心的,他们所讲解的也是我们想知道的,这使我们实实在在得到了益处。
二、课改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我们教学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体会到我还要在如下方面多下功夫去学习去研究:
1、怎样作好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去想象,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2、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3、怎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4、面对学生的“玩”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5、合作创新学习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们应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课改活动心得体会6
8月26日——29日,我们在学校举行了“名师谈课改”暑期培训活动,分别由市教育局胡铁栓局长,市教研室卢xx老师,xx二小张xx校长和高平李书堂校长对课改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们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践,从教学到人文,详细地阐述了课改的势在必行和终极目标。4天时间里,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如何看待教育这一职业?
胡局长为我指明了方向——“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的确,教育不是万能的。针对那些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毫无起色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接受他的弱势,并多与他们交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坚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教育本就是一个慢工程。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不如人意就着急上火,更不能语带讥讽,而是应该持积极的态度慢慢地守望。我特别同意胡局长的一句话“本领就是本钱。”是的,只有练就娴熟的本领,才有教育的资本。
二、如何创设生命课堂,争做魅力教师?
卢老师给我更多的是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比如正确看待课改,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落实以生为本,怎样做有魅力的教师。
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自学的重要性和以生为本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先学后教中的预习部分,要让学生先自学,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有编排座位上,以往我们一直以为优劣搭配是科学的,能让优生在自己掌握之余帮助学困生,却忽略了学困生的心里感受,他可能因为无法与优生比拼,一直存在于优生的阴影下,激发不了学困生潜在的情感积极性。如若实行“同质同桌”,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将失去了对优生的无形依赖,也会积极动脑思考,解决自己小组里的疑难问题。还有她提出的“答题板”“摇号筒”“手势语”等方法,都令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教育缺失暴露出来,而这些极富人文性的小举措正是对“以生为本”的最好的落实。卢老师提到的做有魅力的老师,必须走观察之路,学习之路,求是之路,科研之路和创新之路。不仅要有良好的仪表,还须知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强,有很深的涵养。
三、如何开展单元整体阅读,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阳城二小张真善校长给出了非常具体非常详细的操作性很强的流程和方法。他从新时期的阅读观讲起,高屋建瓴地引出了单元整体阅读,实现高效课堂。我想,这种以单元为提纲式的引领性教学也适用于数学学习,但具体应着重抓什么,怎样入手,得到什么效果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改革创新,积极实干,勇于担当,身体力行……
其实,高平李书堂校长提出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多少老师为之奋斗的梦想。她提出要想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得了解学生,尊重宽容学生,赞美鼓励学生。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除此之外,她还提出了给学生喜欢的课堂。其实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很喜欢上老师的课。
所以,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虽然做到了尊重学生,但不够宽容。总是没有耐心容许他们老是犯错,今后一定要科学地认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做到严格有余宽容有加。同时,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五篇:课改活动总结
金能小学 改活动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研组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⑴、规定每周三为教研活动时间为课改实验研讨日,进行课改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听专教育理论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⑵、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变化。教研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单一呆板的方式,采取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全体教师参与式讨论、研究的新形式,通过对比教研、互动教研、联合式教研等活动,支持和帮助学校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教师的能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形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强化反馈制度、加强实验研究协作制度,从而提高了教研实效。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师评价体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常规评价、成果评价。(2)、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评价分为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考试评价、非学业内容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注重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期末考试评价、非学生内容的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