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2:2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

第一篇: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1)诗题中的“宿”字贯串全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

(2)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3)“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卜邻,即选择作邻居。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购置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与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七律相赠。

(1)找出诗中用典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用来指代的内容。古诗中以邻人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由此诗可以联想到杜甫《客至》中召唤邻翁过门共饮的哪两个句子?

(2)白居易想和元八结邻而居,有哪些理由呢?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其意境作简要赏析。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潮:又名七里滩,富春江的一段,在今浙江省桐庐县。②严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墙,终日垂钓富春江。世人多讽严陵钓鱼是假,沽名是真。(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怎样的景色? 答:(2)清简要分析“算当年,虚老严陵”一句 词中的作用。

答:(3)这首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清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

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注]: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的前线地方。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词人是通过什么意象表明的?

(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一下上片的艺术特色。

(3)请简要分析“归鸿”意象在全词传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

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是《虞美人•梳楼》的特点,请结合上片“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首联,诗人尚在投宿途中,远看云门寺;颔联,诗人初到宿处,点燃油灯,卷起帷幔,观赏窗外的夜色;颈联,诗人睡下,一时还未入眠,游目于室内和窗外;尾联,诗人入睡,进入梦乡。

(2)想象。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借此写出了“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和云门山寺的势派。(答出对偶或夸张,只得1分)(3)“云门寺”的特点是“古”与“高”。颈联上句写因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剥落,只剩下大雁,足见“云门寺”之“古” ; 颈联下句写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足见“云门寺”之“高”。【译文】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赏析】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

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2.(1)用典词语:“墙东”“三径”“绿杨”;指代内容:都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理由有: ①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②暂时外出,有良侣偕行;③若想“安居”,必当“择邻”;④一旦结邻,终身常见;⑤子孙后代可永远和睦相处。或从“志趣、暂出、定居、终身、后代”五个方面讲述理由亦可。

(3)①此联想象结邻相处后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充满诗情画意;(答出“想象”或“虚写”)②此联移情及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赏析】

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典故。“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事见《后汉书·逸民传》),“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都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绿杨”一句,则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这四句说:“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结为邻居吧,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

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诗人用诗句对朋友说:“暂时外出,尚思良侣偕行;长期定居,怎可不择佳邻?必欲择邻,我舍君而求谁,君弃我其谁属?一旦结邻,不但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更加令人神往?”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岂得”,怎么能;“可独”,哪里止。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优哉游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能描绘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读者展开如此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那妙笔生花的语言艺术。3..(1)“户”、“家”(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家家户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①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山”翠绿。②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

⑶①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②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 【赏析】

这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韩愈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4.(1)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这是一幅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景象。

(2)承接上文的写景,评论严陵并非真正寄情山水,因而白白终老于如此美好的景色之中:同时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

(3)以景作结,突出对自然永恒的赞叹,井借此表达对空名如过眼云烟的慨叹,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象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5.(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赏析】

小序中的“中斋”,是邓剡的号。邓坚持抗元斗争,1279年崖山兵败,投海未死,被俘,与文天祥一同北遣,至南京放还,终不屈节。邓剡《忆秦娥》惜不传。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上片首先写上元节:“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烧灯节”,即上元节,俗称元宵节。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作者自然是记忆犹新的。这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去京城的路上,是风雪交加,是一片凄寒的景象。“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风雪虽然相同,江山也依然如旧,所不同的是在异民族的统治下,因而带来的变化是“朝京人绝”,这四个字刘辰翁的故国情深,跃然纸上。上片是写景,诗人以上元节惜日的繁华,对比当今的风雪交加,行人稀少,反映了政权的变化。

下片是抒情。“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和你都尝到了兴亡的惨痛。我和你面对的仍是宋室亡国前的月亮,这似乎是可以自我安慰了。“与君”句,看似安慰,实际上更加触动了他的情感:“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梅发”,梅花白色,故即白发。这是说,同样是这个月亮,现照着的是伤心的眼泪,照着的是我们的萧萧白发。

这首词同刘辰翁的其他词一样,感时伤事,辞情凄苦,格调悲郁,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6.(1)早春季节。词人通过“梅谢”“冻解”“鸿归早”表明是早春季节。(2)“梅谢”“鸿归”为实写,“塞垣冻解”“问讯”“大梁遗老”为虚写。词人身在江南,看到梅花凋谢,万物复苏,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塞垣”也该冰融冻解,抬眼看到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北归,想到托鸿雁带讯问候生活在北方的故都父老。这样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对北方人民的思念之情。(3)“归鸿”在传情达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上片,托鸿传讯,词人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给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下片,词人化身为鸿,以归鸿所见写所见:抗金前线,边声悄然;淮河以北,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曾经繁华一时的北宋都城汴京,已是冷烟点点,衰草遍地。抒尽词人黍离之悲,家国之情。赏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另外鸿归本来早于燕归,晁冲之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准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溶的 “塞垣”,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为“祈请国信使”去金国索取河南“陵寝”,一路有诗,其中《州桥》诗写他在汴京州桥看到父老们切盼恢复中原的心情,“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而杨万里则用不同的写法道出中原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只能忍泪吞声,“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初入淮河四绝句》)好不容易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遗民父老才能倾吐亡国之痛。鸿雁虽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无法为他们倾诉苦情。本词作者将希望寄托于鸿雁,想象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问候使者,使遗民父老见雁犹如见到江南故人,从而得到

慰安。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宁宗曾于开禧二年(1206)发动北伐,战败求和。而金国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国势日益衰微,无力攻宋。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败,只图屈服苟安,一再失去恢复中原的时机。“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如今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国界,淮河以北就是敌国土地,令人不胜感慨,“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韩元吉《好事近》)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作者的心愿。

7.(1)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

(2)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3)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赏析】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刻骨铭心。

以下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惟独第二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呢。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8.(1)词人写“愁”,却不明说愁多,只说楼小,且以“忒”字加以强调,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不说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且以“几度”加倍表现。(2)①《虞》词人久滞客中,思乡怀人,赏海棠本是为了自我安慰,排遣心中愁思,但映入眼帘的是雨后竞相吐艳的满眼红绿,联想到自己,韶华渐老,思乡自怜之情不减反增。本词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②《如》通过写海棠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绿肥红瘦”写出了一场雨过海棠凋零的惨象,以哀景衬哀情。

第二篇: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

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

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

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

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

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

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

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

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

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

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

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第三篇:2016届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B.依靠引进促进发展的“拿来主义”和“捷径”,使一些地方和企业滋长了惰性,削弱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C.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误读。

D.什么叫“有文采”?比如一句“李白喜欢喝酒,杜甫会写诗”,淡而无味。稍事润色,变成“太白好酒,子美工诗”,虽算不得文采斐然,但是不是比原句有文采得多呢?

【答案】B 【解析】分号改为逗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作《易经》的人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他造,只说“换掉”,真是谨慎得很。

B.中国首款国产隐形战机歼—20元月12日在成都成飞机场进行首飞测试。机场内,有官方和军方高层领导,还有成飞集团员工观看试飞,机场外,则聚集了大批记者和军迷。

C.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射柳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喜爱。

D.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和网民交流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答案】A 【解析】B.“机场外”前的逗号改为分号。C.顿号改为逗号。D句号放在括号后。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在今年春季的“森林重庆”建设中,长江沿岸要植树造林130万亩,“这是一场硬仗,”市委书记***说,“但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B.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更是一份惦念,更是一份牵挂。

C.据新华网报道,随着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核辐射应

急救治与防护培训班》于3月23日在北京急救医疗中心开班。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答案】B 【解析】A.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C.书名号应改为引号。D.“QQ”后面用句号。冒号不能管到句末,最后两句是对“休闲方式”的总结和评价。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对于怎么看待人口零增长,陆杰华认为,“过去认为零增长是好事,那时是考虑到人口是人„口‟,要占有资源,但人口也是人„手‟,是劳动力和家庭供养,零增长不完全是个好事,要看结构的变化。”

B.虽然尚无配套的处罚条例,此次禁烟有两个积极意义:第一,将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公众意识将得到提升。第二,包括餐馆、酒吧等经营场所,以及车站候车室、封闭式站台等非经营区域将全部取消“吸烟区”。

C.凯特握着威廉王子右手,随大主教说:我,凯瑟琳·伊丽莎白在神圣的婚约中以你,威廉·阿瑟·菲利普·刘易斯作为我的丈夫,今后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

D.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高度丰裕的社会,从本质上讲,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公民社会。什么是公民社会?就是民主、法治社会、平等社会、宪政社会。

【答案】C 【解析】A这段话作为“认为”的宾语,不是独立使用,句号应移至引号外;B第一个句号应该改为分号;D最后两个顿号可改为逗号。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日报》11日刊登了日本首相对各国救灾援助的感谢信。信中称“对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kizuna(情谊纽带)深表感谢”。

B.在沙坪坝,树人景瑞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C.幸福有时离我们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却又远得虚无缥缈;常常是那么急切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可我们老是浑然不知,还紧缩心门。

D.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答案】B 【解析】“自编”“自导”“自演”均为谓语,之间应为逗号,“受到感化”后的顿号改为逗号。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这份在11月16日广为公布的户籍改革方案,名为《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宣告成都在2012年年底前将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户籍统一。

B.“去海外打酱油”已是最新购物口号。从新富阶层,可以频繁出境的外企金领,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翻墙”成了一种时尚乃至必需,“墙”外更低更稳定的物价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C.让人担心的是,科学书籍———包括科普读物———里面的外文缩写如果多了,若每一个外文缩写都要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注释,会不会阻碍阅读的流畅?

D.2011年两会期间,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就控烟问题提交议案,提案,希望推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争取让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呼吁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

【答案】D 【解析】“议案”“提案”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7.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B.地铁控制中心通知沿线车站广播告知乘客:因南延线突发事件,请乘客耐心等待,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经过工人加班抢修,大约十点钟,地铁南延线已恢复正常运营。

C.90年来,我党经历了无数挫折,但始终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答案】D 【解析】A“十二五”加上引号,B“交通工具”后的逗号改为句号,C冒号改为破折号。8.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北京、湖南、上海、广州……等地,“爱心家园”每周不间断地组织“助孤、敬老、扶贫”公益活动。

B.有一种恶习就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你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会问“难道鹅就不知吗?鱼就不知吗?”

C.景泰蓝的制作一共有六道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D.多年前,有人曾经心惊于油价突破了五元;现在或许人们感慨的是:该咋办啊!油价就要涨到十元了。

【答案】B 【解析】A中去掉省略号。C中句号应在括号前。D中叹号应为逗号,句号应为叹号。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B.在我们眼里,像“股神”巴菲特这样的人住在高档别墅里天经地义,但这位世界第二富豪却住在一所靠马路的、没有院落的、在整个社区中属于最差、最朴素的房子里。

C.和老“海归”们相比,80后、90后小“海归”不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海带”(归国待业)的增加与“海豚”(归国后窝在家里)的出现,更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D.曲阜市“马上就办办公室”的照片在网络上的出现,引起社会的种种议论:这到底是真心为民?还是变着法子“作秀”?会不会问题没能解决,却浪费了大量行政成本?

【答案】C 【解析】A“支持拥护”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B应将“最差”后面的顿号去掉;D“真心为民”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10.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词句总是能引出我们许多的感慨:什么是“短暂”,什么是“永恒”?……而这些感慨恐怕也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

C.阿富汗运动员穆罕默德·海德尔·沙伊达最后一个冲刺后,面对热情的中国观众说:“他希望大家记住他的名字,因为2012年的伦敦他要让阿富汗的国旗在赛场上飘扬。”

D.汪峰的“春天里”作为09年某一张专辑的主打歌出现在世人面前,以一种热烈豪放、心酸痛楚,以一种出自社会底层的撕心裂肺的呐喊闻名于网络,并火速蹿红。

【答案】A 【解析】B项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问号;C是转述,引号删去;D“春天里”是歌名,用书名号。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结冻的植物油到底是不是好油?商家没有回答好与坏,外标签上通常这么解释:“本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凝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

D.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答案】C 【解析】A.冒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D.省略号后的逗号去掉。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深陷“瘦肉精门”的双汇一样,锦湖品牌也不得不吞下自己酿就的苦果,正如李嘉诚的名言“失去了信用,就是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弄虚作假能蒙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B.现在,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城市味”太浓、“自然气”太淡,不像《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一书那样带着心灵的露珠,洒满博爱的阳光。

C.同样是热门电视剧,为什么选择《武林外传》,而不选择《大宅门》进行翻拍呢?因为前者的观众群和当今中国的主流电影观众是一致的(70后、80后的白领青年)。

D.4月1日,百年剧场——西安易俗社在停演10余年后,即将重新开放。日前,该剧场公布了重新开业的门票价格:普通座380元/位;豪华包间8000元/位。

【答案】A 【解析】B.顿号改为逗号;C.句内括号应紧跟在所注释词“当今中国的主流电影观众”的后面;D.分号改为逗号。

1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过往,没有身世,人无法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难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的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C.除夕晚上,人们习惯在门口放一根棍,据说此举有两种意义:一是护元宝,不让财神、福神往外跑,二是保平安,不让“野鬼魔怪”进家门。

D.“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要尽量减少死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认为,这种修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顺应国际上废除或减少死刑的趋势。

【答案】B 【解析】A项,问号使用错误,可将前一个问号改为分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C项,“不让财神、福神”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移到引号内。

1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安居、上学、看病、就业……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通过的《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所列的十大民生工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急、最盼的难题。

B.“善”是三教九流共同推崇的。儒家的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道家的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

C.课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选自《论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作者谢冕,原文题目是《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选入教材时有删改。

D.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说道:“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干活去,——小王,去提壶开水来。”

【答案】C 【解析】最后一个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1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付出的仅仅是1%的关爱,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的却是100%的感动。也许,教师的神圣就在这里,它让作为教师的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示范”这句话的真谛。

B.国际足联挣的这些钱都用在哪里了,账面上究竟有多少存款,布拉特的工资到底是多少,谁来监管国际足联的款项支出,布拉特的团队是否凌驾于瑞士当地法律之上,南非世界杯上国际足联的种种问题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C.尽管存在不同的声音,但从“嫦娥”探月到破解人类基因,美国从不吝惜对中国的重大科技进步的关注,一顶中国人自己都觉得还没资格戴的帽子被他们反复递过来——“科技超级”大国。

D.迅速走红的农民工音乐组合“旭日阳刚”的成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与争论:中国人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吗?所谓“中国梦”,它究竟是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属于大多数人?

【答案】D 【解析】A.“处处是教育”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B.前五个逗号都应为问号;C.第二个后引号应在“大国”后。

第四篇:高考语文复习第二轮 写景诗鉴赏1

011高考复习第二轮 古诗鉴赏专题

写景诗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

3、明确写景诗的设题类型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写景诗特点】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这类诗歌,多描写春夏秋之景,或田园、边塞风光,或江河、湖海、黄昏、月下、深秋、暮春、初夏之景,或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营造意境氛围,借景抒发诗人情感。

二、【赏析答题指导】

(一)归纳赏析步骤:

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抓意象)

3、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二)归纳设题类型和答题步骤:

1、全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画面或图景)?: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3、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思想感情)?: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诗歌的关键字是哪个?某字的妙处是什么?某词的寓意是什么?赏析某句?:含义+手法+ 描绘画面+情感

5、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什么:手法+表达作用(形象生动突出景物的特征和诗人情感)

(三)附:

1、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2、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3、修辞:比喻、拟人、双关、夸张、对偶、顶真......4、写景角度:(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2)虚实相生;(3)远近高低结合;(4)色彩明暗结合、形、色、香、味、(触觉、感觉、嗅觉、视觉)

三、【典型例题训练】

1、(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1、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小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答: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

(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答: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

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

(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意”(2)这首诗的“格”

8、(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妙。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第五篇: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测试题14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山东)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 8分)

佛爷

刘建飞

①佛爷非得道高僧,乃是民国年间毫州城一著名唢呐艺人——赵玉亭的别号。他出自唢呐世家,其祖上几辈皆为毫州城叫得响的唢呐艺人。佛爷刚满8岁那天,恰逢州城的古庙会:按旧俗,凡在亳州域有点名气的艺人。都要在庙会上施展绝艺。表演助兴。初出茅庐的小王亭骑在父亲肩头,沿街吹奏。悲凄凄《三更殿》、威凛凛《穆桂英》……一出出梆于残吹得是有板有眼、活灵活现,吹至兴处,小玉亭霍地站起.边吹边表演.一下子把赶庙会的人们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不断,叫好连声。自此。在毫州域都知道赵家出了一位唢呐神童,18岁时,佛爷已尽碍赵家唢呐的真传,成为亳州城最年轻的唢呐手。

②毫州自古是唢呐之乡,当地老百姓凡有婚丧嫁娶、开业庆典、领功受赏之事,均要请个唢呐班子热闹热闹。当时在亳州城名声最大的有张、王、赵、崔四大唢呐班子。其中数佛爷所在的赵家斑最为著名、佛爷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平日里总是一刮乐呵呵的样子.遇到有人请他,无论你是官商巨贾.还是贫苦百姓,只要他有空。有请必 到。

③时光在嘀嘀嗒嗒的唢呐声中似水流去。忽一日,人们发现赵家班子里不见了佛爷。据知情人讲:佛爷偶遇一高人,跟着他云游学艺去了。后来又听人说:佛爷所投的这位高人不仅唢呐吹得神,而且善口技,会魔术,能用一支唢呐吹出千军万马之势,且能在吹唢呐时,把人给变没了……

④在佛爷走后的第六年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天气出奇地冷。有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听到城北的涡河岸边传来阵阵鸟鸣。先是隐隐风鸣,接着是画眉、黄鹂、斑鸠、夜莺齐声鸣叫,中间夹杂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知了报暑、麻雀喳喳……各种鸟鸣是时高时低,时分时合,叽叽啾啾,此起彼伏,把个天寒地冻的涡河岸边叫得是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等好奇的人们涌到涡河岸边一看,只见冷清的涡河岸并无半只鸟在,唯有一人端坐河边,凝神吹奏。此人正是佛爷,所吹的曲子也是人们比较熟知的那段《百鸟朝风》。正愕然间,有细心人发觉:在佛爷面前的那片方寸涡水已悄然解冻,岸边的小草也萌生出细细的嫩芽。这下亳州人都说:‚佛爷神了!‛

⑤归来后的佛爷依然是那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忙时上事,闲时就坐在家里悠然地吹着唢呐。只是人们从未见过佛爷表演那传言中的唢呐口技和唢呐魔术。

⑥直到有一年,亳州城以诚、信、善、施著称的‚益寿堂‛掌柜卢大先生病故之时,人们才算真正领略佛爷的神奇吹技。

⑦卢大先生的葬礼上,佛爷身着长袍正襟危坐,先吹了一曲以悲见长的《哭黄天》。细听之,其声凄凄然,如泣如诉,如思如慕,如泉水呜咽,如杜鹃夜啼。蓦然,佛爷深吸一口气,但闻女儿嚎哭,儿子啜泣,老妇数落,亲戚落泪。当是时,哭天喊地声,手拍棺木声,悲痛倒地声,劝人节哀声,鞭炮声,鼓乐声,百声齐发应有尽有……一时间把围观的观众听得泪水涟涟抽泣阵阵。正在此时,佛爷突然笛交左手,右手凭空虚抓。赫然间,人们分明看到:佛爷的手中霎时已多出了一副挽联。上联是:牡丹吐蕊,哀叹施善人英年早逝;下联是:芍药飘香,默送卢先生泉下安息。细看之,其字墨迹未干。自此,亳州人对佛爷更为敬重。

⑧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亳州城,烧杀抢掠三昼夜后,日本兵司令小野在亳州城门楼内大摆庆功宴。其间,小野听闻了佛爷的唢呐吹技,就命人将佛爷带到楼内。佛爷神色凛然毫无惧色。落座后,佛爷从容地拿出唢呐,吹的仍是那曲《百鸟朝凤》。喧闹间,只听一阵凤鸣自天际传来。旋即,但闻杜鹃啼血、黄鹂哭泣、乌鸦怒斥、百鸟哀怨……这低回哀怨的天

籁之音直把日本人听得神情凄然、瞠目结舌、愁容满面。这时,突感一只巨鹰凌空扑来,待到扬手格挡,巨鹰又忽然飞走。众鸟悲鸣声里,忽闻‚啊‛的一声惨叫,众日本兵循声看去,只见一把飞刀正直插在小野的喉部,鲜血汩汩流出。顿时,枪声大作,唢呐声断,而鸟鸣之余声却久久不散……

⑨后来,亳州人都说:这迷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19.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用简练语言加以概括,分条陈述。(4分)

20.联系全文,回答小说第④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1.小说最后写到,“这类人心魄飞刀杀人的绝技,是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22.小说有两处描写佛爷吹奏《百鸟朝凤》,这两处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2010.8《小小说选刊》)

19.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21.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韦延才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选自《广西文学》2008年第一期,有改动)19.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3分)

(2)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

21.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说,“父亲”没有要求公司赔偿,反而退还捐款的行为是高尚的、感人的;也有人说,“父亲”不能查明儿子的死因,是不懂维权吃闷亏。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地爱跟我说话,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选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借。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以其‚富有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将扭曲的历史中的真实展现出来‛,获得2001诺贝尔文学奖。

14.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4分)

16.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7.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

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6分)

参考答案

一、19.少时庙会“崭露头角”;河边吹奏初展“神技”;卢氏葬礼更显“神奇”;飞刀刺杀小野显示。最神”。(每点1分)20.内容上,正面描写佛爷所学“神技”.丰满人物形象;(2分)结构上,照应上文“佛爷离开赵家班的传言”,为下文写刺杀小野作铺垫。(2分)21.佛爷最后一次在毫州城吹奏《百鸟朝风》,用飞刀绝技手刃敌酋小野,大快人心。这里展示的不再是佛爷的唢呐绝技,而是民族大义和英勇无畏。这用佛爷生命奏响的绝唱。理应成为佛爷一生中吹奏最神的一曲。

22.第一处写的是佛爷在寒冬季节、涡河岸边吹奏《百鸟朝凤》.吹出了热热闹闹、春意融融的景象:第二处写的是佛爷在毫州城楼.面对日寇吹奏《百鸟朝风》,吹出了仇恨和杀气。(2分)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是因为佛爷第一次吹奏面对的是毫州的山川,自信平和:第二次吹奏面对的是烧杀抢掠的日寇,充满仇恨。(4分)

二、19.(4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20.(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21.(4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

(2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2分)

22.(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三、19.(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子的后事。(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注:答对四条即得满分4分。

20.(1)含意:“一如我所预料的”,证明了“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是有根据的;(1分)“没有顺利见到经理”,经理误认为“父亲”是来要钱的,因而避而不见。(1分)

作用:众人的想法和表现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为小说“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埋下伏笔。(1分)

(2)含意:父亲归还了工人给自己儿子的捐款,了结了自己的心事,抚平了心中的伤痛与不安,所以心情平静了下来。(1分)作用:这与前文“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相照应,(1分)也回答了我们“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1分)

2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

(1分)如“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去世后,父亲“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和强忍痛苦的坚强。(1分)

(2)对比手法。(1分)如文中用“我”对“大哥”死因的猜测,“经理”对“父亲”的误解等,与“父亲”一定要到深圳归还捐款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出“父亲”这一形象的高尚人格。(1分)

注:此题答出两个方面,准确并且分析正确即可得4分。

22.答案略。考生回答能结合文本,并言之有理即可。

满分4分。

四、19.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4分。每点2分)

20.“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4分。不同2分,价值观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1.“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可喜: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6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下载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