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1~15

时间:2019-05-13 22: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汉语试题11~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汉语试题11~15》。

第一篇:古代汉语试题11~15

古代汉语(11~15)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1)

一、解釋術語(20分)

古無舌上音 三十六字母 入聲韻 說文解字

二、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1.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山海經·北山經》)

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山海經、海外北經》)

3.於是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同上)

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戰國策、燕策一))

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1.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 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

5.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四、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荀子·非相篇》)

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五、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4.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爲河伯婦。(《史記·滑稽列傳補》)5.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爲其害稼也。(《呂氏春秋·不屈》)

古代汉语试题(12)

一、名词解释:(10分)

六书 本义 笺 疏 衍文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亦 江 北 莫 象 徒 载 末 岳 鹿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1.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A.裁 B.疆 C.榖 D.窥

2.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

A.虢,虞之表也。B.表裘不入公门。C.或援誓以表心。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3.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A.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B.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C.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D.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4.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A舜发於畎亩之中。B射者正己而后发。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子归,何以报我?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E.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厲王虐,國人謗王。

2、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3、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4、世人皆醉,我独醒。

5、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2、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3、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4、秦军引而去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2、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4、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5、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七、翻譯下面句子。(10分)

1、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2、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八 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0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战国策·魏策四》 注:无忌:信陵君名。

古代汉语试题(13)一名词解释:引申义 笺 读为 脱文 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本 裁 从 象 徒 泪 刃 堵 鼠 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 号内。)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D.及前王之踵武。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B.童子隅坐而执烛。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 B.颈联、颔联 C.颔联、尾联 D.首联、尾联

9.《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 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 B.为 C.谓 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於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10分)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3、嫂蛇行匍伏。

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七 翻譯下面句子。(10分)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

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

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20分)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

古代汉语试题(14)

一、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並翻譯該句(10分)

1.(蘇天爵)進爲師長,端已悉心,以范學者。(《元史·蘇天爵傳》)

2.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史記·孝文本紀》)

3.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4.欲影正者端其表。(《鹽鐵論·疾貧》)

5.聖人甚禍無故之利。(《史記·趙世家》)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賓語、說明它們前置的條件,並翻譯全句(10)。2.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史記·孔子世家》)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5.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三、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並說明其主語和謂語。(10分)

1.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論語·雍也》)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戰國策·魏策四》)

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史記·孝文本紀》)

4.角抵者,相撲之異。又謂之爭交。(《羅梁錄》卷二十《角抵》)

5.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梁傳·僖公二年》)

四、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

(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2.以小易大,彼惡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3.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史記·陳涉世家》)4.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荀子·天論》)

5.是葉公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新序·雜事》)

古代汉语试题(15)

一、分析下面黑體詞在句中的詞性,並說明它所表示的意義(10分)。

1.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山海經·北山經》)

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山海經、海外北經》)

3.於是乃使專諸之倫手格此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同上)

5.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而不信蘇子矣。(戰國策、燕策一))

二、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0分)。

3.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史記·孔子世家》) 2.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夫論》)

5.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

三、分析下面句子中“爲”的詞性及用法,並翻譯全部句子。(10分)

1、唯君子爲能貴其所貴。(《荀子·非相篇》)

2、始知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誰爲爲之,孰令聽之。(《報任安書》)

4、爲其老,強忍,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

5、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史記·項羽本紀》。

四、根據古漢語中的被動表示法,給下列句子填上適當的表示被動意義的詞(10分)。(1)兵敗()陳涉,地奪()劉氏。(《漢書·賈誼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4)吏當廣所失亡多。()虜()生得,當斬。(《史記·李將軍列傳》)

(5)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

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詞,並說明其類別和語法功能(10分)。1.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2.從茲始免征雲南。(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3.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中淹《岳陽樓記》)

4.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云是當爲河伯婦。(《史記·滑稽列傳補》)5.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爲其害稼也。(《呂氏春秋·不屈》)

六、標點並翻譯下文。(20分)齊桓公好服紫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公曰諾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一曰齊王好衣紫齊人皆好也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紫貴傅說王曰詩雲不躬不親庶民不信今王欲民無衣紫者王請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進者曰益遠寡人惡臭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國中莫衣紫是歲也境內莫衣紫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第二篇: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东汉许慎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在书中他列出了“六书”的细目,其中被后人称之为“造字法”的是指事,会意象形 和 形声;被称为“用字法”的是转注和 假借。

2.作为代词、语气词的“焉”在六书中属于假借 ;作为动词的“牧”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7.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衣冠:穿上衣服戴好冠帽,名词词组用如动词。

四、说明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类宾语前置,并作语法分析。(古)之 人〔不〕余 欺 也。定主状宾 谓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被强调的宾语前置寡人是问 2.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3.“共”和“供”属于古今字字;“迺”和“乃”属于异体字字。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岂 不谷是 为

4.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的用字现象。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5.古用今废词是指的词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古今通用词是以基本词汇为基干,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词,它一直流传至今,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

6.联绵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单纯词,它在结构上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

7.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使动用法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 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而意动用法需要用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8.“读若”和“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 的,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二、名词简释(每释5分,共20分)

1.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作“今字”。

2.本义和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它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有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直接引申出来的词义叫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间接引申出来的叫间接引申,也叫远引申。

3.词义扩大:从原义发展为新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有狭窄变宽泛,使原义包括在新义中,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4.骈文: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种特殊文体。

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说明属于哪种活用。(每词2分,指出活用词1分,说明活用1分,共20分)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认为„„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宾客:把„„当作宾客,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3.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把„„当作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友:把„„当作朋友,名词的意动用法。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表:做标记,名词用如动词。5.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把„„当作鱼肉,名词词组的意动用法。6.尔欲吴王我乎。

吴王:使„„成为吴王,名词词组的使动用法。

用“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先君之好 是 继 3.梁客辛垣衍安在?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梁客辛垣衍安在 4.唯陈言之务去。

用代词“之”复指的宾语前置唯陈言之〔务〕 去

五、标出平仄(共10分)

— — ∣ ∣ —,○ ∣ ∣ — —。深 居 俯 夹 城,春 去 夏 犹 清。○ ∣ — — ∣,— — ∣ ∣ —。天 意 怜 幽 草,人 间 重 晚 晴。○ — — ∣ ∣,○ ∣ ∣ — —。并 添 高 阁 迥,微 注 小 窗 明。∣ ∣ — — ∣,— — ∣ ∣ —。越 鸟 巢 干 后,归 飞 体 更 轻。

五、古文翻译(20分,每句1 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

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等到庄公做了国君,替公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城邑惟命是从。”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让他居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乎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将要承受不了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哪里能够躲避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滋生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君王的尊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待着他的下场吧!”

一、解释下列名词(10分)

1、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是清代学者戴震针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的新的看法,他认为只有指事、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用字的方法。

2、韵摄 等韵学中把若干韵系合并成更大的类,叫韵摄。同韵摄内各韵系有相近的韵腹和相同的韵尾。

3、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形结构相同而表示的却不是一个词邮局就是为不同的词造出的形体结构相

同的字。

4、钟鼎文钟鼎文是金文的别称。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

5、同源词 同源词是指古汉语中一些在读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意义又都包含有所标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共同的语源的词。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为什么说隶书是古文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簿,符号

5、反:(句)返回。(今)相反。返回的意义写作“返”。

6、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语》)

6、谤:(句)议论批评过失。(今)诽谤。词义加重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说明判断的依据(8分)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

1、祖:祖(屈原)依据: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

2、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2、妻:依据:名词位于代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词前,活用为动词。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2、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的美术字体有什么特点?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什么地区的国家?春秋晚期以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这些美术字体有两个特点:一是故意将笔划拉长,甚或作曲宛转之势。这种曲折宛转不是按物体的形态“随体诘诎”,增强形象性,而是故作姿态。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这些字体主要流行在东方和南方的国家。

3、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言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什么?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明朝时入声字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4、什么是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又称作原始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是: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的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文字画是通过画面表达画者的思想意图的,没有跟语言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它没有固定的读音,看画的人可以用各自所操的语言去解读,有不同经历的人,对画面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5、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1)“主语+谓语+也”。(2)“主语+者+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

(5)“主语+副词+谓语+(也)”。(6)“主语+为+宾语”(7)“主语+是+宾语”。

6、区别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类型?

区别字表示的意义有三种类型: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用汉语拼音注出下列《广韵》反切的被切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博怪切 bài 之芮切 zhuī苦到切 kào 五劳切 áo

四、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12分)

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1、禽:(句)飞禽和走兽总名。(今)主要指飞禽。缩小

2、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

2、官:(句)官职。(今)官职。没有变化。

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3、甚至:(句)指十分周到。(今)程度副词。句中是两个词,现在是一个词。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4、妻子:(句)指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句中是两个词,现

在是一个词。

5、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孟子·梁惠王下》)

3、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甲: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铠甲。依据:名词出现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4、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4、馆: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名词位于介宾“于虞”前,活用作动词。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作用。(8分)

1、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1、人:名词状语;表比

喻。

2、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2、日:名词状语,表时间。

3、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

3、师: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4、兄:名词状语,表示对人态度

七、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在句中的意义和语法作用(8分)

1、人之爱其子,亦如余乎?(《左传·昭公十三年》)

1、之:助词,组成“之”字结构,充当主语。

2、苟宝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2、相:副词,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3、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4、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八年》)

4、莫:无定代

词,八、翻译下列古文(14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①天行有常,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④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⑤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⑥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⑦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⑧祅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⑨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⑩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参考译文:

①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②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消失。③用合理的措施来适应它就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来对待它就

凶险。④加强农业生产而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使人贫穷;⑤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使人生病;⑥遵循正确的治国之道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使人遇到灾祸。⑦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人生病,⑧异怪事情不能使人凶险。农业生成荒废而奢侈无度,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富裕;⑨衣食不足,活动又少,那么天也不能使人保全;⑩违背正确的治国之道,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

祥。

第三篇:古代汉语试题(上)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上)

一、名词解释:(10分)

六书本义笺疏衍文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亦江北莫象徒载末岳鹿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

1.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

A.裁B.疆C.榖D.窥

2.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

A.虢,虞之表也。B.表裘不入公门。C.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3.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4.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射者正己而后发。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子归,何以报我?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厉王虐,国人谤王。

2、听事前除,雪后犹湿。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4、世人皆醉,我独醒。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两载之间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

秦军引而去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于哪一种活用。(15分)

1、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5、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陵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八、翻译下面句子。(10分)

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20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战国策·魏策四》

注:无忌:信陵君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传统文字学认为的六种造

字方法。

本义: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词的较原始的意义。

笺:毛传的补充和订正。

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古文正文,也解释古书的注。

衍文:古籍因传抄和刻印误加入的字。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亦:指事江:形声“水”形符“工”声符北:会意

莫:会意象:象形徒:形声“辵”形符“土”声符

载:形声“车”形符“”声符末:指事岳:会意鹿:象形

三、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

入括号内。)

1.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ABC)。

A.裁B.疆C.榖D.窥

2.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BD)。

A.虢,虞之表也。B.表裘不入公门。C.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3.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BCD)。

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4.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ACE)。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射者正己而后发。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ABD)。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子归,何以报我?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吾子与子路孰贤?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谤:批评。感情色彩的不同。

2、除:台阶。词义的缩小。

3、购:悬赏征求。词义的转移。

4、醒:酒醒。词义的转移。

5、穷:不得志。词义的转移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集:鸟聚集。本义。

然:燃烧。本义。

题:额头。本义。

引:后退。引申义。

间:参与。引申义。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是属于哪一种活用。(15分)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意动用法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工具。

3、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大小:形容词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

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字是入声字。10分)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

陵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

八、翻译下面句子。(10分)

庄公赏赐给他食物,(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家有母亲,吃的都是我供奉的食物,没吃过国君赏赐的食物,请允许把这些肉送给她吃。” 虽然没有敌国外部的忧患,但是谋士和勇猛的将士不能不培养、选拔。譬如蓑衣和斗笠,当适宜于时令的雨已经来临时必定会需求它的。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20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译文:

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且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有的事是不能知道的,有的是不能不知道的;有的是不能忘记的,有的是不能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唐且)回答说:“别人憎恨自己,不能不知道;自己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处,不能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处,不能不忘记。现在您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这(对赵国)是最大的恩德。现在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您,突然见到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对赵国的好处。”信陵君说;“我接受您的教诲。”

第四篇: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州——洲 B、襍——雜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暱——昵 B、昏——婚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C)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

意义所在”。

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

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

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

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

1、颍考叔,纯孝也。纯:敦厚

2、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

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赠给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起

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決:迅疾

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聚集

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分收

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懿:深

(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与::连词 和 同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于::被 助动词

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焉:于此 在这里,在那里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

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

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而汤、武征伐。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

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

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受不了禽兽的侵袭,有位圣人起来,有位圣人起来,在树木上构架起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群兽的伤害。

2、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那么现在学习尧、舜、汤、武、禹的的人,一定会被现在的圣人嘲笑。

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守成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只兔子奔跑是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于是他便放下了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兔子,5、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第五篇: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

一、名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3.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4.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5.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史记·淮阴侯列传》)6.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韩愈《张中丞传后叙》)7.日君以骊姬为夫人。(《国语·晋语》) 8.君王宜郊迎。(《史记·陆贾列传》) 9.乃病免家居。(《史记·陆贾列传》) 10.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 11.舍适子不立而外求君。(《左传·文公七年》)

12.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 1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15.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16.天下之士云合归汉。(《汉书·梅福传》) 17.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18.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19.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2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22.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 23.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2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25.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26.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27.四人者年老矣,……义不为汉臣。(《史记·留侯世家》)28.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2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30.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31.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

(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2.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3.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4.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5.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6.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7.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8.平原君乃置酒,……前,为鲁连寿。(《战国策·赵策》) 9.沛公引军过而西。(《史记·高祖本纪》)10.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11.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1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13.(某人)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14.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15.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岂杓人邪?(《庄子·庚桑楚》) 1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17.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18.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三)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 3.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4.三子者出,曾皙后。

5.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6.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7.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传》)8.乃丹书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9.寡君未知所过也。(《韩非子·难四》)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11.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12.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1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14.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15.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16.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左传·僖公十九年》) 17.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8.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19.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马中锡《中山狼传》) 20.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21.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22.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二、代词

(一)指出句中的人称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充当的句子成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左传·僖公四年》)2.若为庸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3.予知之,将语若。(《庄子·知北游》)

4.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史记·郦生陆贾列传》)5.欲利而身,先利而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6.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逍遥游》) 2.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后汉书·冯衍传》)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4.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左传·成公十六年》)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7.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8.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9.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 1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孟子·梁惠王上》)12.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世家》)1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1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16.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1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八年》) 18.曾皙曰:“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19.虽曰匪予,既作尔歌。(《诗·大雅·桑柔》)2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21.制,严邑也,虢叔死焉。(《左传·隐公元年》)22.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年》)23.公伐诸鄢。(《左传·隐公元年》)24.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25.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26.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27.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28.是何也?”(《荀子·天论》)29.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30.子欲何之?(《战国策·秦策》)31.子奚乘是车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32.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书·汤誓》)33.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34.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35.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史记·大宛列传》)36.王攻楚将恶出兵?(《史记·春申君列传》)37.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38.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韩非子·难一》) 39.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40.吴人焉敢攻吾邑?(《吕氏春秋·察微》)

三、形容词

(一)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1.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筹,公不如义。(《史记·项羽本纪》)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3.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5.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6.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史记·屈原列传》) 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8.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9.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汉书·霍光传》) 10.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1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荀子·天论》)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论语·子路》)13.君弱吾君,归弗来矣。(《左传·昭公十二年》) 1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15.(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16.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17.膏锏有余,则车轻人。(《吴子·治兵》)

(二)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1.蔡文大奇其形貌。(《汉书·翟方进传》)2.彼长而我长之,彼白而我白之。(《孟子·告子下》) 3.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4.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6.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7.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

四、动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 1.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掌。(《孟子·公孙丑上》) 2.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3.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5.晋侯饮(yì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6.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ì)之。(晁错《论贵粟疏》) 7.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8.买臣深怨(汤),常欲死之。(《汉书·朱买臣传》) 9.我能起死人。(《吕氏春秋·别类》) 1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11.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12.魏其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辨士说之,莫能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3.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卷六十五》)1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二)说明下列句中的为动、对动之类动词及其意义: 1.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2.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3.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韩非子·和氏》)4.伯氏不出而图吾君。(《礼记·檀弓》) 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6.(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五、副词

说明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及其意义: 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孟子·梁惠王上》)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4.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5.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庭末议。(《汉书·司马迁传》)6.向言人过,冒犯天威。(《辽史·耶律义先传》) 7.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8.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9.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11.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2.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史记·高祖本纪》) 13.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1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15.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左传·僖公四年》)16.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史记·李将军列传》) 17.(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18.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9.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孟子·尽心下》) 20.守国之道毕备矣。(《韩非子·守道》) 21.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荀子·儒效》) 22.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汉书·元帝纪》) 2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4.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史记·货殖列传》 25.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其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2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28.孔子之仕,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 29.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3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31.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曹丕《与吴质书》) 3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33.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史记·商君列传》) 34.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国语·晋语》) 35.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庄子·徐无鬼》) 36.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别通》)37.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史记·六国年表序》)38.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吕氏春秋·听言》) 39.自是鲁人轻晋币,而益敬其使。(《左传·襄公十四年》) 40.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吕氏春秋·尽数》) 41.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下》)42.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3.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战国策·赵策》) 44.微杀大夫谓之盗。(《谷梁传·哀公四年》) 4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47.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48.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战国策·赵策》) 49.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列传》) 50.(姜氏)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51.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后汉书·盖勋传》

六、介词

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并说明其作用:

(一)于

1.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史记·晋世家》)2.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南村辍耕录·正统辨》)3.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鲁周公世家》)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二)以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史记·李斯列传》)3.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世说新语·方正》)4.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滕文公上》)7.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韩非子·难二》)

(三)为

1.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2.为道不为己,故逢患而不恶;为民不为名,故蒙谤而不避。《论衡·问孔》)

3.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荀子·天论》)

4.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韩非子·难势》)5.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说苑·奉使》)

(四)因

1.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汉书·食货志上》)2.君无听左右之请,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五)虽、苟、“与(其)”

1.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2.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3.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综合练习

一、指出下文中的代词和助词,并分析其语法功能: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介接性连词,插在定中间)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十分之一)佣乎吏,使司(主持、管理)平(治理)于我也。今我受其直(值,“直”的区别字、分化字),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提示:

代词(P230):起代替、指称作用,作主语、定语、宾语。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

助词(P280):助词是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形式标记,与谓词性成分一起组成助词结构,作句法成分,表示谓词性成分指称化了。

参考答案:

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1)“我”:(1)作介词宾语:“使司平于我”(2)作主语:“今我受其直” *2)“吾”作定语:“如吾民何” *

2、第二人称代词“若”: 1)作主语:“若知其职乎”

2)作定语:“受若直”、“怠若事”、“盗若货器” *

3、第三人称代词“其”:(与特指代词之别:所带非特定意义,有前辞。)

“若知其职乎”、“其十一佣”、“其直”、“其事”、“其怒”:代“他们的”,作定语。(二)指示代词:

1、泛指代词“之”作宾语:“怠之”、“盗之”、“黜罚之”

2、近指代词“此”作宾语:“以今天下多类此” *

3、谓词性代词“然”作谓语:“天下皆然” *

4、否定性无定代词“莫”作主语(联合结构):“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三)疑问代词“何”

1、问抽象事物“什么关系”,作谓语:“如吾民何”

2、问原因“为什么”,作谓语:“何哉”

助词:

1、者:“凡吏于土者”、“凡民之食于土者”、“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均与前动词性成分构成者字结构,充当主语,转指化。

2、之:“民之食于土者”的“之”插在主谓之间,构成之字结构,自指化,充当主语。

二、指出下文中的副词和语气词,并分析其语法功能: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副词:均作状语。

1、否定副词:

1)“不忍”、“无伤”:“不”、“无”表示一般性否定,分别否定及物动词“忍”、“伤”。2)“无异”:“无”表示禁止性否定,否定动词“异”。*3)“非爱其财”:“非”否定述宾结构。

*5)“未见羊”:“未”表示对过去“见羊”的状况的否定。

2、语气副词:

*1)“诚有百姓者”、“是诚何心哉”:“诚”分别表示确认语气“的确”、“实在”。*2)“即不忍其觳觫”、“是乃仁术也”:“即”、“乃”表示确认语气“就是”。语气词:

1、句中语气词:

*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也”位于句中,起舒缓语气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句末语气词: 1)“也”:

(1)“故以羊易之也”、“……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易之以羊也”、“……百姓之谓我爱也”、“无伤也”、“见牛未见羊也”:用在叙述句末,表示静态的确认语气。

(2)“是乃仁术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用在判断句末,表示静态的判断。*2)“是诚何心哉”:“哉”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乎”表示疑问语气。

(本句为倒装句。为加强感叹语气,谓语“宜”提前至主语前)

下载古代汉语试题11~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汉语试题11~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模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

    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 《十三经注疏》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乃筑诸侯之馆、 .. C、寡君闻命矣 ..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 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古代汉语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 一字: =吝 二虚词:1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

    古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古代汉语(汇编)

    名词解释 1.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至清末,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2.韵......

    《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 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