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在现实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的限制所产生的奇思异想,并将其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文章就是想象作文。写好想象作文,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积淀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尤其要突出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引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想象作文、或有关科幻的各种书籍,如《十大名师教作文》(小学版)之《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状物作文》、《想象作文》、《中外探险故事精选》、《小学材料作文》、《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想象篇》、《中国小学生看图新作文分类精评》和《我,机器人》等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读书时要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大量读书,大量背诵相关的想象作文,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想象力奠基。
二、学会观察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观察生活的重要。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毕竟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总是显得空洞、言之无物。因此,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当然,我要提醒同学们,在观察时,要跟着自己的第一感觉走,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然后进行细致观察。观察有序,并且重点突出,再用优美的文字有条理地呈现出自己所见所感,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三、抒发感情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是新课程赋予教学的新理念,所以我们倡导以记真人、写实景、抒真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和真感受。
想象要美好,感情要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还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提炼好语言,在字里行间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当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感人,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想象
1.想象要有真实性
想象要切合具体的情景。尽管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是现实中没有的,但却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绝非毫无根据的空想。习作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我们可围绕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从事物的某一点想到事物的其他方面,还可以从事物的现在想到它的过去以及它的将来。如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鲁迅先生通过刻画祥林嫂苦难悲剧的一生,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2.想象要有科学性
五、善于构思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想象作文如何构思呢?
1.时空转换法
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时光可以倒流或预支,天地可以浓缩或扩展。运用时空转换法进行构思,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为创造性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这样构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洪荒时代,移植祖先的记忆,来解开人类起源、恐龙消失和埃及金字塔等千古之谜。
2.角色错位法
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运用角色错位法进行构思,要注意从正面立意。如《假如我是环保局长》,我们可以运用角色错位法,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来展开创造性想象,站在环保局长的角度对城市环保大胆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想象作文也是作文,不过是凭借想象手法,以所创造的新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的作文。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重现历史,展现未来;可以大胆虚构,塑造新颖生动的形象,让我们与名人对话,让文学形象活起来;还可以让自然万物开口说话&&总之,作者主观的虚构、想象可以增添文章的神奇色彩。
第二篇:小学生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盲点:第一、认识的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但是这样的话,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第二、训练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根据对学生作文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1、对教师的状况
(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
(2)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不够强。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象力的发挥。
(3)教师作文教学单一的模式框死了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状况
(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小学生作文,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例如: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生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内心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更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基于对想象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故以“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为切入口,有意识地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在全新的作文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二、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在丰富学生的表象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写作打下基础。
1、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
(1)创造性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在一些生动、活泼、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节目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猫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在看完一遍后,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消去声音后,再看一遍,据画面中一些小动物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并能把它比较逼真的模仿或
者在创造。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和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2)从参观、访问中寻找灵感。
参观或访问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如何恰好地利用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为重要。在历次的参观中,做到参观前有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春秋游的活动中,同学们要写好参观笔记,把印象最深刻的详细记录下来,在班中进行交流,以备在今后的想象作文练习中积累生活实际。在访问军营基地时,同学们要积极参与,除了观看军队训练,更应深入军营,多看看、多摸摸、多走走,回校后能模仿解放军叔叔的队列练习,回家去试着折折被子、摆摆生活用品,在体验中激发写作的灵感。
(3)在劳动、活动中进行创造。
独具匠心的课外劳动,能使同学们在劳动中进行创造。比如:为娃娃添眼睛——钉纽扣。在为卡纸娃娃美化的同时,学会了钉纽扣,并且使同学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纽扣的妙用,感受到了原来可爱娃娃的眼睛像黑黑的纽扣,产生了比喻的想象。再有就是拆装玩具。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几件,他们的想象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同学们可以几人一组,用一些可搭筑的条条块块,进行有创意性地搭建。
2、阅读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文艺作品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借阅书籍,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巧读书。
(二)凭借想象手法,进行想象片段训练
想象作文的训练,不像一般的记叙文那样强调写真人真事。它要求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表象——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以“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准则,恰当运用虚构、夸张、比喻、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写成段。因此,进行想象手法的训练,对于下一步想象作文整体的训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想象手法有许多,我们着重对比喻、拟人、猜测、象征、对比、回忆、幻想这七种进行有序地指导。
1、关于想象手法的训练
(1)形象地讲明每种手法的特点
关于比喻想象
比喻想象,是指在写甲事物的时候,想到乙事物有相似的地方,就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比喻是在事物的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着重让学生明白“相似”是个极广泛的概念,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形状、声音、气氛、作用等。如“池塘里的小蝌蚪想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这是形状的相似。“吱悠吱悠、叮儿叮儿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就是声音和气氛的相似。同时,向学生传递另一种情况:对于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在比喻中可以表明,也可以含蓄着不说。如:荔枝皮像胭脂一样红,就表明了“红”的这个相似点。
关于比拟想象
比拟想象分拟人和拟物。拟人想象是指在写物的时候想到它的某些特点与人相似,就把物当作人来写,直接移用写人的词写物。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贪婪来写杨梅的。拟物想象是指在写人的时候想到他的特点与物形似,就把人当作物来写,直接移用写物的词语写人。如:“东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夹着尾巴逃走了,”用写狗的“夹着尾巴”来写人的狼狈相。
关于猜测想象
猜测想象是指在写人或写事物的时候,对同它有关的问题,做出猜测性的描写或叙述。如:《威尼斯小艇》中“去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上教堂去做祷告”,就是对“商人夹着一大包货物”、“小孩有保姆伴着”、“庄严的老人夹了圣经”的有关问题——去做什么——的猜测。
关于对比想象
对比想象是指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想到与之性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就描写或叙述出来相比较;或在写一个事物这个侧面的时候,想到情况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就描写或叙述出来想比较。如:我的爸爸是一个教了二十年的普通的老师,他不象黎明的爸爸,整天有应酬不完的宴请;也不象工容的爸爸,常常有买不完的便宜货。他呀,有批不完的作业本,备不完的课”。
关于回忆想象
回忆想象,是指在感知甲事物的基础上,回忆起与之相关、接近或相反的乙事物,并描写或叙述出来。在常见的“每当我看到……时,就会想起某某来”。
关于象征想象
象征想象是指对某事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另一事物的意义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时,对所“借”事物的描写要不找痕迹,不露锋芒。不着痕迹就是衔接自然,天衣无缝;不露锋芒就是真实描写,意在言外。如:“开学第一天,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朋友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变得更加鲜艳夺目了。”这段话中,主要表现了小朋友上学时的快乐心情,但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蓝天、白云、红领巾的描写,这种快乐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关于幻想想象
幻想想象是指对未来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幻想、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一种幻想到幻想。如《书包减肥记》就属于前一种思路。文章开头,写小作者“我”用小秤称出了自己的书包足有8斤重——晚上睡觉时,梦见书包瘦了,轻了,自己感到特别的轻松,快活,课余时,和同学们一起玩啊笑啊——一觉醒来,发现书包依旧是鼓鼓的。文中对“书包减肥”的幻想,其实正是对学习压力过重的一种呼吁。
(2)在阅读中加深想象手法的理解
同学们可以做好想象手法的摘录本,每天摘录一条。
抓住课内阅读篇目中的想象手法,进行有目的的分析。
注意各种想象手法的运用范围。
(3)设计想象句式训练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想象手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想象作文的成效,因此,同学们必须要进行句式的联系。要求句式练习必须能做到以下几点:
要求明确,有针对性。
题型多样,形式丰富。
内容创新,有时代性。
例如:运用比喻想象手法的练习。
给本体写喻体。
浦东的金茂大厦像▁▁▁▁▁▁▁▁▁▁▁▁▁▁▁。
给喻体写本体。
▁▁▁▁▁▁▁▁▁▁▁▁▁▁▁▁像一条东方的巨龙。
给一个主题,自己运用比喻的想象手法写句,如沉重的书包。
(三)想象作文的整体训练
想象作文也是作文,不过是凭借想象手法,以所创造的新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的作文。因此,它具有一般作文的共性,也具有不同于一般作文的特征。这就是:它的基本内容是想象的,它的整体结构是用想象的情节组成的。但是,所写的非实在事物有又总用来表现或说明现在的事物。
1、针对不同年级的作文水平,想象作文的针对性也就不同。如:
年级 训练重点
四年级 观察笔记、看图作文
五年级 扩写、续写
2、想象作文的训练过程
(1)学生要理解各种想象作文的特点。
观察笔记:在仔细观察事物后,能运用想象手法来描绘一种事物或景物。
看图作文:根据所给的一幅或多幅图,展开合理想象来写出文章。
扩写与续写:都属于给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一小段文字,自己通过想象,加以展开。
(2)课外拓展阅读各类想象作文,加深印象。
推荐书籍:《十大名师教作文》(小学版)之《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状物作文》、《写景作文》、《想象作文》、《小学材料作文》、《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想象篇》、《中国小学生看图新作文分类精评》等。
(3)培养自己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的方法 :
“怎么看”——关于看的顺序。
看不同的事物。譬如:物件、建筑物、植物、动物、景物。
学会用已有的想象手法适时地融入作文。
第三篇: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的六招
1、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4、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5、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6、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小学生作文辅导系列五:写作构思技巧
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文为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本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是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最优化。这里只介绍几种我们小学阶段所能把握的简单技巧。
一、设定情境
在选定作文材料之后,我们的作文材料可能是单调的,可能是枯燥的,但假如我们想要把作文写好,就不能完全真实地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模写,必须要再加工。那设定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情境设定,就好比是用一副精美的框架,镶嵌上一幅精美的图画,使画在框架中显得更为精美。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夜色》中夜晚,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大年夜等。
情境一般有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自然情境又有天气、地理等,比如,我们有些同学在《我的妈妈》这一类作文时,常写哪一次生病了妈妈送他上医院,那在作文中我们又有些同学会设定,当时的天气——风雨交加,妈妈独自一人把我背上多少层楼。我们这里不说这个作文材料怎样,单看他们这样的设定情境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的伟大。社会情境的设定也是很很要的,再举个俗点的材料——捡到钱包交失主,在写时我样有同学会想到写这个人下需要钱,可能又有人说他呆,可能还会受到家人的批评等。当然在设定情境时,情境与内容要配合自然,不能为设定而设定。
二、纵横对比
纵横对比就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作文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开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并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例如,小学课文《少年闰土》中的“我”与“闰土”的对比,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又如学生作文《第一次考试作弊》中写的是自己以前在考试中作弊的经过,文中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方法,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小作者“做假”和“求实”这两种对立的思想斗争的过程。文章中,作者不但留意到前后的思想对比还留意到了前后的动作对比——最后划去了正确的答案,这样也就完成了作文表现当代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的主题。
三、由此及彼
这是一种由一种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小学课文《落花生》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中就由花生想到做人。像《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由国旗想到,无数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的事,或想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关于国旗的故事。
在运用这种构思时,要留意这两种事物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是硬性搭配。
小学生作文常见开头
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像引用法、叙事法、故事引入法、提出问题法等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要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法。你看,同样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开篇方法。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1.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地点——“操场上”,人物——“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2.提示中心法。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3.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早上,我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5.对比法。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回忆联想法。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忆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7.对话开头法。
以人物的对话开头。这种开头起笔自然,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头,一定要把对话写得精彩有意义,紧扣中心。
第四篇: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一、拟题简明生动
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简明生动,既扣命题意图,又体现文章主题。过于含蓄会让人一头雾水,而过于直白,又让人觉得没有语言味,因此,作文题目必须成为文章的关键词、反复词,否则就有可能形成文不对题的结局。
二、结构要清晰、一目了然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卷的情况下,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因此,考场作文的板块一定要清晰,除了开头、结尾之外,主体部分要很容易看出是并列、对照、层进或总分的关系。
三、立意要“好”
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中心。立意怎样才算好呢?可以概括为新颖、深刻。有一个典故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宋徽宗为了选拔优秀的画家,就以一句诗“万绿丛中一点红”作为话题,让应试者作画。交画时,有人画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人画绿树丛中漏一段红墙——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徽宗不满意。他选中的另外两幅:一幅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倚栏沉思,她那鲜红的唇脂与绿叶交相辉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幅是万顷碧野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两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绘画与作文是相通的,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让人看了不满意,甚至无动于衷,那就成了败笔之作。
四、真挚的感情
表达真情实感已经成为高考作文试题的明确要求,但仍有不少学生因感情失真而屡屡失分。如生搬硬套,假话连篇,或写自己并不存在的凄惨身世——因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让人觉得矫揉造作,得分自然很低。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以浓浓的真情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共鸣。考场作文要想打动阅卷老师,取得高分,应当写亲身经历。有了切身的感受,自己的心也最容易沉浸进去,也容易做到笔下生情,从而打动阅卷老师,获得高分。
五、精心构思,编好写作提纲
考场作文受时间限制,不便修补涂改。学生再动笔之前必须有一个总体设计,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个简明的写作提纲,使文章的形体结构、各部分内容都定下来,然后就像按图施工一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这样才能不至于偏题走样。
第五篇: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有的比重逐年增大。然而,我们广大考生的作文成绩不太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文章的写法太过于传统,内容往往是老生常谈,没有创意。数万乃至数百万人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考题选材、构思、立意时,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就必须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在文章的立意、构思上别出心裁,做到立意高远,形式新颖,就会使文章充满灵气和魅力。倘若能在中高考作文中多做点“表面文章”,多添点花样,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一、用“戏剧”来写,极有创意
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运用剧本这种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位学生在写《成绩公布之后》作文时,采用“多幕剧”的形式,共写了三幕,写了两位考试成绩相差很远的学生(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受到了家长、老师的不同对待,再现了真实的生活,让人深刻反思应如何正确地看待孩子的成绩,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学习,发人思考,促人醒悟。每幕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四项,最后加上“结束语”,成功地运用了影视中“蒙太奇”、画外音等手法。该文富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二、标题式构思
在人多事杂的文章中,如果能巧妙构思,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来替换诸多铺陈性的文字,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以便在重点处能酣畅行文,突出重点,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卷面赏心悦目,情节摇曳生姿,从而让阅卷教师击掌叫好。其次,简洁的小标题,或提纲挈领,条分缕析,让阅卷者能迅速抓住要领;或一线穿珠,让阅卷者品味把玩。如一考生的《出色人生的定义》一文的四个小标题紧扣材料和文题:第一个小标题“故事里的故事”,引述故事;第二个、第三个小标题“故事背后的沉重”“故事外的生活”,分别论述拒绝诚信的人生不是出色的人生;第四个小标题“故事里看人生”,论述社会对“诚信”的确认和肯定,于是得出:“出色的人生,即是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思路非常清晰。
三、运用题记或后记,透视亮点
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涵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从而激起阅卷者的兴趣。
如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就设置了这样一段题记:“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彻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整齐的句式,和谐的节奏,优美意蕴,深刻的哲理,题记所产生的磁力一下子就能吸引住阅卷者。不用看正文,也能大致揣摩到文章的主体内容,同时也能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脉动,而题记的语言也直观地展示了考生的文采,可以说题记是这篇佳作的闪光点之一。
当然,考生如能在结尾写上“后记”,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或与题记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或巧妙点题,卒章显志,也是得分的亮点之一。
四、运用“镜头”式,构思新奇
有些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考生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新颖而平中显奇,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中高考作文中不乏这样的满分作文。
如某考生作文《家乡的路》一文中,辑录了三组镜头。镜头一,弯弯的小路,蹒跚的行人;镜头二,宽宽的石子路,车轮滚滚,灰尘飞扬;镜头三,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车水马龙,畅通无阻。三组镜头,三个时代的缩影,且画面典型,标题有文采,对比巧妙,构思新奇,堪称佳作。
镜头式作文,往往能减少过渡语及铺排性文字,有利于集中场面和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集中,节奏明快。
五、运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如某地中考以“关心”为题,要求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来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
作文有创意,离不开思维方法的创新。思维定势往往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采用逆向思维将能突破思维定势,使作文的立意新颖、深刻。逆向思维就是从人们思维的反方向进行思维。
作文 出奇制胜7大秘诀
考场上,高手如云。要出彩、要露头角,创新是法宝。只有创新才能感染和吸引阅卷者拿高分。可是,如何才能写出耳目一新,让人眼前一亮的考场作文呢?
第一:攒足精米,为我所用
攒足“精米”好“下锅”,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外,处在中考前的材料积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的有意识的“精米”储备。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分析1999---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变化轨迹,可以明显的发现:题目愈来愈趋向于开放,对考生的束缚越来越小,供考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
比较突出的有两点:其一,题目趋向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其二,命题生活化,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其实,中考的所有作文题都可以轨道逐步扩大的几个同心圆中,这就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学校——我和社会”这样一个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读书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要有目标和针对性。这时如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考作文的需求。九年的寒窗,从书本中学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的不少知识,加上社会见闻及接受各种媒体的传输,已在头脑中贮存了不少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在长期中积累的,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考前应梳理一下知识系列,便于考试时调遣为我所用。
1、语言积累整理。
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籍,还应该结合以前收集背诵的古诗文名句、格言警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事实材料与语言材料。其中的语言材料包括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文章没有事实材料,容易流于空洞枯燥;只有事实材料而没有精当的阐发议论,则会流于平淡肤浅。文章的叙事可以增加趣味性、感情性;议论则可以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精辟性。
2、个人或他人经历的挖掘整理。
由于学生活动的圈子较小,谈不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但只要注意挖掘自己接触过的社会、接触过的人,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以及听到和看到的他人“故事性”较强的经历,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储备材料就要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有备无患,胸中有底,锅有精“米”,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不出好“饭”来?
例如:在去年的高考中,有位考生把屈原在汨罗江畔怀沙赴水、荆轲在易水河边生离死别、项羽在乌江渡口引刀自尽的三个历史史实,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写出了“我”在解读这些历史中对心灵的选择由“迷”到“悟”的心理变化历程。这篇文章所用材料都出自课本之中,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调遣为我所用。还有一篇是托物寄情散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从司空见惯的一片片叶子上,看到了它平凡中的种种不平凡。尽管人们慢待它、冷落它,但它从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地去托花护花,就是到“吹落黄花满地金”时,它仍无怨无悔地“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这种选择是高尚的,这种不求索取甘心付出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当人们对作者笔下的叶子流连难舍之时,文章戛然收笔,点明主旨:“如果说叶子是普通的崇高的,那么具有叶子精神的人,便是平凡而伟大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贵在作者能感悟生活,评价生活,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叶子上感悟到人生应具有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从这两篇文章看出,两位考生笔下的这些内容,可以说同学们都是知晓的、具有的,只要我们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就能使头脑中的知识在笔下生花。
第二:书写认真,脸面整洁
卷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是文章的直观外在形象,是考生作文与阅卷老师见面的第一印象。表面看来卷面书写的最高分值也就是3—5分,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远远不能打住的。其一,影响内容分。中考阅卷在炎热的七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果你的答卷字体潦草,标点不清,错别字连篇,自然不会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丢掉内容分当属必然。其二,影响感情分。混乱的字迹,混乱的标点,横七竖八勾画的线条,仿佛“天书”一般令阅卷老师反胃,甚至于使人联想到你的学习态度:连中考答卷都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可见平时更是糟糕。老师的情绪变化,自然用“有色”眼光来审读你的文章,对于作文评卷这种主观性极强的工作来讲,你的分数定会应声而落。
因此,要十分注意书写。书写的一般要求是:清楚、整齐、易于辨认。有的考生盲目的学习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影响阅读。作文时要写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写行书也要连笔自然,切勿写草书。标点的书写使用要规范,不要一逗到底,更不要都点成圆点。
第三:眉目传神,文题靓丽
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如《扬长避短,成功之道》、《扬长避短,事业指南》、《“英雄”偏到“无用武之地》,这些文题巧用成语,新颖别致。又如《鲁国的“智叟”可休矣》、《“钦差大臣”请下岗》、《“李鬼”打假》,这些文题巧用名人名字,耐人寻味。再如《千里马变成推磨驴》、《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等活用修辞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题自拟是近十多年来高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许多省市中考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以往的中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认为只要文章好,题目无关紧要;也借口时间紧,不愿在拟题上花费时间和气力,于是就不动脑筋而草率从事。或从提供的材料入手,直接拟出《从xxx所想到的》、《从xxx谈起》之类;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选择》等。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文题。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在中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定,无题目的文章扣2分,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有人作过试验: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8分以上。可见,拟题在中考作文中万万忽视不得!
考场作文的文题,首先必须准确,要扣准话题,不能偏题离题;其次要醒目,要紧扣文章内容,让人一看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其次要简洁,要短小简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常见的文题有三种类型:
1、老实型。老老实实的采用原话题的原词句,并不多加改造。如《心灵的选择》《小议诚信》。
2、深化型。对原话题理解的基础上,所拟文题或明确主旨,或概括内容,或体现思路,或表明特色,如《高扬道德的大旗》《失败是种难言的美丽》《人在旅途》。
3、艺术型。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如:比喻式《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引用式《你不该悄悄地走开》(歌曲)《横看成岭侧成峰》(诗句),反问式《21世纪你美吗》《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情景式《滑铁卢上空的雄鹰》《带着三句话上路》,符号式《出发+拼搏=到达》《1+1=?》,呼告式《妈妈,我想对你说》,对比式《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英雄有用武之地》,移花接木式《拍卖“诚信”》(借用金融用语)。这三种情况以后两种为好。
第四:凤头引蝶,豹尾点彩
和文章标题一样,开头和结尾也为大多考生所忽视。总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和结尾关系不大。所以,构思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头尾上多下功夫。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很大。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一般首先是看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语言基础。虽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考生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头尾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作文的评判。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和结尾,相反更应该在这两个地方狠下功夫!古人作文之法的“凤头、熊腰、豹尾”之说,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这里的“熊腰”即指主体部分的内容要丰富,我们姑且不论。下面我们只谈谈开头和结尾问题。
“凤头”,也有人称之为“龙头”,都是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
1、不必要的释题,多此一举;
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
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因此在中考应试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病。
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6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比喻开头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空中楼阁》)、引言开头法(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琐忆》)、议论开头法(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道义。——湖北考生《得失寸心知》)、入物开头法(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就告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湖南考生《凤凰的选择》)、写人开头法(夏日炎炎。鲁林从省城公安大学放假回家,来到A城地面,此地距离其老家梁山泊尚有一段路程,须乘班车,方可上路。——河北考生《“小鲁达”的抉择》)、叙事开头法(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鲁彦《听潮》)、描景开头法(陌生的山花已有无数的开了。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总是随风飘动的思绪感叹树叶的凋零。——广东考生《美丽一次》)、绘境开头法(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定情开头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关于结尾,名家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明代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高明的考生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做好“编筐”的“收篓”工作。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之忌: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第五:化大为小,独辟蹊径
中考作文立意时,可以表述观点,可以歌颂赞美,可以宣传赞扬,可以揭露批判。但以下三点要注意:
1、要善于“化大为小”。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开放性质,使有的同学“天马行空”,有的同学又“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子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题兴叹。为
此我们必须树立“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面对话题“热”,我们会联想到诸如:热浪与环保、WTO热、热线、名人与官司热、纳米热、世博热等等,如果力求面面俱到,显然不行。自有择其一如“纳米热”来谈,作文才能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2、要善于“以小见大”。这一点其实是对“化大为小”的进一步要求,即从小处着笔,而从大处着意,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注意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多在行文结尾处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3、要善于“独辟蹊径”。在立意角度上,考生多以现实中的人和事为切入口,多着眼于材料的整体或布局,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体现不够,如能变换视角,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或故事新编、借古讽今,或老话重谈而逆向立意,或着眼于材料的局部与起因等等,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论人之所欲论,论人之所未论”,力求立意创新,习作便会因个性鲜明而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第六:绵针绣被,出奇制胜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考场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
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常见的构思法有:
1、巧合法。巧主要指碰巧、凑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确实能使作品锦上添花、出奇出新。正如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导时说的:情节要巧妙得让人惊叹“亏你想得到”。古代许多作品中就有令人难忘的巧合情节。如《红楼梦》中,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之日,正是林黛玉离开人间之时。鲁迅更是善于借助于巧合让偶然性的事件表现出必然性的规律。祥林嫂两次死夫之后做工都在鲁四老爷家,当鲁四老爷陈列福礼恭请福神的时候,祥林嫂却怀着疑惑和极度的痛苦死在雪地里;夏四奶奶和华大妈在坟场相遇。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人巧合。孙犁的《荷花淀》中,女人们去找丈夫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却在敌人追来时在荷花淀里“得来全不费工夫”,还引来敌人送给游击队消灭个彻底,你说巧不巧!曹禺的《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亲、兄弟、兄妹的奇遇与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并合理地创设“巧合”。
2、对比法。鲁迅是对比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考生要善于在文中巧设“对比点”。
3、悬念法。如《枣核》一文巧用“枣核“设置悬念,开头由朋友索要枣核,设下悬念;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读者;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显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读者。
4、误会法。如《驿路梨花》一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除三设悬念外,还两写误会。首见”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花树林边“,一设悬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见到“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一升误会:“我们”视他为主人,抢着感谢。由此二设悬念:老人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接着,老人讲述梨花姑娘的事,“我们”和老人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二生误会,感谢她盖了这间小茅屋。小姑娘指出“房子是解放军盖的”,由此三设悬念:解放军为什么盖这见间小屋呢?文章就是这样“设悬念
——误会——带出新悬念——再误会——再带出新悬念”,最后亮出底细,真相大白。这一系列悬念、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七:设置“亮点”,突兀“奇峰”
一篇被人称道的诗文,并非字字玑珠、句句精华。它们之所以有阅读意义和文学价值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亮点”所在,是因为诗文中偶尔有几颗“珍珠”在闪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宋祁的《玉楼春》一词会流传千古。所以中考作文必须避免平庸平淡,应该用设置“亮点”的办法,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这样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使其阅到此处不禁心头为之一震,甚而击节赞赏。有这样的效果,何愁不得高分?
设置“亮点”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1、旁征博引,展露才华,以文采取胜。如果学生平时注意了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一些,就可以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地旁征博引。如典故逸事、中外掌故、名人名言等。一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二来可以显示出你不同与众的才华。但这些材料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如果是平时所不太为人知晓的,效果会更佳;更能显示出学生知识面的宽广。所以考前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材料的搜集和储备。
2、注重细节,真挚动人,以真情取胜。文贵有情,有情方能感染人。在构思谋篇时,就要注意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题材;在叙事时,特别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刻画。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细加琢磨,力求写得细腻传神,有感染力量。考生应该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受到启发。倘若文中的细节能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凡人哲语,画龙点睛,以深刻取胜。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这应该是考生可以考虑和设置的一个“亮点”。考生在应试作文中除了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外,也应该从自己所掌握的名人哲语中受到启发,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化用或构思出一句或几句自己的凡人哲语来。或把它置于篇首作为题记,或在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这样,无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其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当然,如果你思维清晰,结构安排缜密,可以以严谨取胜;如果你富于想
象和联想,可以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取胜;如果你语言诙谐,格调轻松,可以以风趣取胜。
总之,考场作文要创新,要出彩,要出奇制胜,也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文无定法”,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能,显示出个人才华,有创意的写作,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即可。但考前应当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习,否则纸上谈兵,难以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