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这星期给别的老师代音乐课这周是单周,不光是自己的课,我认为给其他老师代课也应该认真对待。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喜欢动”,我带着学生做了柯尔文手势,把手势带入到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通过柯尔文手势了解并逐渐熟悉音高概念。对于五年级较高的年级来说,我给他们上的是音乐欣赏课,欣赏各种音乐;通过一些钢琴曲、小提琴曲、交响乐之类的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一方面在这一周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我对课本了解还不够充分,应多结合音乐书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多做,组织音乐活动,使用乐器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我需要多加强;我上课还是需要多积累经验,把听课与上课相结合,才会出来理想的教学成果。
另一方面,歌曲只是一个素材,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和培养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课的学习也是如此。教会学生一首歌不如教给他怎样来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的方法,以后若再碰到类似的或者其他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重点不在于歌曲本身,即便这节课不学唱歌但还是可以教学生相关的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这节课就离成功不远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积累经验我的教学工作将会越来越顺利!
第二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以往的音乐教学,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形之中,教师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教师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泉眼”。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能力创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篇:音乐教学反思2012
音乐教学反思
陈金凤
我在学校担任音乐教师,这就不由的让我思考应如何上好每一节的音乐课.。一直以来,音乐被称为副科,再加上学生对音乐课的不重视,让大家觉得音乐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对音乐又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一步一个脚印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课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的智慧,才会更好的把握时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充满兴趣。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兴趣,这对其终生享受音乐很有益,这有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
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幅动听或自然的歌喉,让他们终生在使用音乐中感到快乐。小学的学生正处于生体的发育期,声音变化将会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学生声音的训练;让学生能在声音训练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并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美的能力。在声音的训练中还可以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
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篇:音乐教学反思
4、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
一、注重师生共鸣体验的过程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在唱歌或欣赏时他们才非常投入,进而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各种场景场面选配或创作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之一。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的争辩和乐趣,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争辩的乐趣。学生在与同伴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长了智慧,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予表扬,学生们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又团结友爱、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五、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华夏民族音乐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具体表现在音乐的综合性上,他不是语言,又胜似语言;他没有画面又面面俱到。在欣赏者的听觉过程中,他和美术、舞蹈、戏剧、诗歌都有着艺术感觉上密切的关系,这就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同时,音乐又和政治、科学、外语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又是“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这就是“艺术通感”。综合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生态的、互补的、碰撞的关系。
第五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1
一、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
简单地重复正确的结论,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理疲劳,致使学习效果的下降。如果真正的学习没有发生,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真正的学习意味着经验的重新组织与重新解释,这就包括先前经验的激活、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信息的搜集、选择与加工,最后形成开放性的认知框架——概念系统和命题网络。“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我们既可以把森林理解为“上位概念”,把树木理解为“下位概念”,也可以把“见森林”理解为智力生活的背景和整体把握,把“见树木”理解为细处摄神和结合个体经验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认识事物的整体观是必要的。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通过典型例子精湛地表达了他的整体观:“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在教学中应该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并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深入细节、解剖麻雀,又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师的教学,主要是 1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学生动作的、映像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是否有序地得到发展。这些观点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为音乐老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关注教学与教材紧密联系,切忌追求课堂而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2、教学中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从中会得到快乐的体验!
音乐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脸谱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明了戏曲艺术中人物性格与情感表现的特殊方式。
2.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及表现力。
2.熟练演唱歌曲,并能按照正确的风格激情演唱。
3.了解脸谱色彩的表现作用,结合绘画提示简绘脸谱。
教学流程
引起兴趣——歌唱体验——观赏强化——绘画提高——总结提炼
教学准备
教师注意搜集与京剧脸谱相关的资料,如影像资料片段、人物脸谱造型图片等,还要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悦中陶情
组织教学前,在教室内响起民族器乐曲《京调》的旋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富有民族戏曲特色的音乐中走进课堂,为本课的教学基调做好铺垫。
开始上课后,教师用一系列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思考题导入:
(师):晋江的地方戏曲名称叫什么?(高甲戏)
(师):请大家列举几个民间戏曲中常用的专有名词?
通过此问,展开讨论,再用教师有意识准备的回答学生的疑问,强化戏曲的基础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跑龙套、压轴戏、草台班…
(师):根据个人积累的戏曲常识,请问你对脸谱有哪些了解?
(用此问连接下一环节)
二、主要教学环节
1、说脸谱,议中酿情
学生发言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脸谱的定义、分类、色彩、图案等知识,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引导下,初步完成基础性教学目标。
幻灯片展示:
A、定义:“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是京剧和其他戏曲剧种中相对固定地艺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B、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
C、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黄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一般:神仙高人。 银色:神仙,妖怪。
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蓝色:刚强阴险。
D、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2、唱脸谱,歌中激情[教学重点]
①、听范唱,激发歌唱激情;
聆听原唱与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后,问:
(师):这首歌曲的风格与其他歌曲相比有何不同?
(生):(现代摇滚节奏中包含戏曲京韵)
②、析词谱,理解作品结构;
要点:歌词中的人物皆为名著中的人物;结构:A(bB宫调)+B(bE宫调)
③、扣难点,唱准歌曲旋律;(拖腔、滑音、倚音和休止)
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
“ ”为下滑音标志,同时注意处理倚音和休止的演唱效果。
④、突重点,把握戏歌风格;(花脸的唱腔特点)
幻灯片展示:
净:俗称花脸。花脸的唱腔主要表现粗旷豪迈、刚烈耿直、卤莽诚朴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在歌唱中应注意声音的宽厚雄浑、明快豪爽的特点。
戏歌:用戏曲唱腔旋律为素材创作的具有较为浓郁的戏曲韵味的歌曲。
⑤、趣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师):请大家根据歌曲的伴奏音乐,用男、女声对唱形式强化巩固歌曲,尤应注意体验角色转化后的演唱情感。
(为激发歌唱热情,学生可采用自由选择搭档。)
3、看脸谱,图中固情
以兴趣为切入口,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图案,巩固对歌词、乐曲的体会。
(师):刚才我们唱了脸谱,对歌词中涉及到的人物脸谱大家想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投影展示节选的脸谱人物图案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使自己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交织之间,在发展和更新戏曲文化的过程里,传承脸谱艺术的进程,将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永远呈现!
三、小结,结束授课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使自己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交织之间,在发展和更新戏曲文化的过程里,传承脸谱艺术的进程,将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永远呈现!
在京歌《唱脸谱》的音乐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课教学,我在这节课中采取了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采纳了综合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熟到什么程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京剧及京剧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还余兴未尽!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音乐教学反思3
音的强弱是国家课改教材音乐第二册的内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得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音乐教学反思4
孩子们到了大班以后,他们对歌唱活动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甚至一些歌唱活动能够在一教时内就基本掌握好,但这样的情况却也是少数的,而且针对绝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来看,他们很难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调或者歌词。所以,我们老师也一直都在探寻能让幼儿更好更快掌握歌词学会演唱的方法,比如:运用与歌曲相关的图片、制作教学图谱、运用多媒体、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觉得与此同时,要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在今天《秋叶》的歌唱活动中,我对如何提高音乐的感受力有所尝试:
1.加强情感的交流。这首歌曲围绕秋叶飘落、飞舞、落下的顺序表现秋天叶子的可爱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调非常活泼优美,后部分转入缓慢抒情。我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独特的风格,提供了小树叶的头饰,让幼儿自由的模仿秋叶自由飞舞、飘落,在音乐中体验欢乐的情感,感受叶子舞蹈的快乐。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在演唱过程中,我提醒幼儿要注意改变音色、力度来提高对歌曲的感受力。 在前部分,鼓励幼儿尽量用悠扬、愉快、活泼的音色来演唱,表现小树叶欢乐的情绪;在后面部分,让幼儿用轻柔、缓慢、越来越轻的声音表现小树叶睡着后安然躺落的样子。通过对比演唱,幼儿知道了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才能又清楚又好听,使演唱更加的动听。
音乐教学反思5
我在9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讲了湘版教材六年级第三课《猜调》。学习目标是:一、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感受和体验少儿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二、能主动参与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学跳傣族舞等活动,了解和喜爱云南音乐及文化。学习重难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猜调》是一首表现儿童生活的地方性小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曲。结构短小、旋律简单、节奏鲜明,单纯质朴。全曲最高音i,最低音5,一气呵成的九小节,似乎想难倒对方,但对方却脱颖而出、对答如流。整首歌曲明快、活泼,富有情趣。《金风吹来的时候》是一首由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的乐曲,优美、悠扬,与展现云南少女婀娜身姿的“傣族舞”,共同表现了云南人民的幸福生活。
为了呈现完整而有效的音乐课堂,我整合了本课的内容,设计了以演唱歌曲《猜调》为主,感受云南为辅的目标。通过听赏葫芦丝主奏乐曲《金凤吹来的时候》和学跳傣族舞活动,来感受、体验云南的风土人情,了解云南富有代表性的乐器“葫芦丝”,傣家的“孔雀舞”(舞蹈);再通过歌曲的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知道当地“街(gai)、小乖乖”等方言以及一气呵成的曲式结构特点,培养起学生对云南的音乐及文化的兴趣、爱好。有主有次、循序渐进地走进云南,了解云南,乃至喜欢云南。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分成初识云南、歌唱云南和云南寻踪三部分展开教学,即先听赏、学跳“傣族舞”,再学唱歌曲,最后拓展到课后的查找三大环节。第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地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大家主动参与听赏和学跳傣族舞活动。听赏中,通过目标出示的引领,在“主奏乐器,给人的感觉想象到了什么?”的聆听指导下,听辨出了主奏乐曲“葫芦丝”;学跳舞蹈中,又以“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人们生活得如何?邀请你来参加”等问题,主动参与体验、领略了云南的典型舞蹈。从乐器葫芦丝和孔雀舞等信息中,得出是“云南”的结果,从而“初识云南”,留下美好的、愉快的印象。第二部分,由聆听指导“歌曲唱了些什么?模仿一句”带学生初听,再教师范唱学生复听,了解歌曲“情绪和演唱形式”。对歌曲有印象之后,开始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歌曲中有哪些云南地方特色?”分四步学唱歌曲。即(1)熟读前十六、后十六、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2)用“da”唱读节奏;(3)用“唻”听唱旋律;(4)试着填唱歌词。通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来突破学生的难点。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巩固后,以演唱指导“游戏中带着什么心情来唱的`?问着什么口吻,答者什么语气?”引领学生思考和表现、评价,突破本课演唱的难点。第三部分,先回顾本课主要内容,询问“云南印象”;再布置课后拓展作业,查找有关“纳西古乐保存地—丽江、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玉溪、傣族音乐歌舞集中地—西双版纳”的位置,以及更多的云南民歌的收集、模仿。
在教学中,第一部分基本按我的设计和想法顺利完成,但有一个小疏忽,由于找不到源文件,通过网络下载,好不容易找到的是伴奏音乐,不是原曲,缺少了主奏乐曲“葫芦丝”,及时口头调整解决。第二部分在整体环节顺利进行的同时,课后听到齐媛和大家的提醒,才知道没有及时处理到座位靠后学生的难点,今后需做到照顾全体。另外,赶上了学校演练,提前5分钟下课了,最后的环节没能如期进行,学生走后向大家空讲说明了结尾环节。整体最有收获的地方,就是在内容的设计,环节的衔接和问题的呈现上有了条理、进步。能较准确、清晰地把握、表述,流程更畅通和简洁,不那么纠结了。不足就是,仍需在解决学生的难处时,想得更周到,做得更细致。今后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争取更好的实现课堂自主与高效。
音乐教学反思6
作为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来说,本学期刚开学的教学给我的印象和体会非常深刻,再次回顾这一阶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有以下二点。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自己做的音乐课件,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乐器>>这节课里,我先用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再让学生用心辨别乐器的音色,最后,通过亲手演奏乐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因为我面对的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走出幼儿园,对小学的生活还不十分了解,而且音乐课局限在教室进行,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我尽力每节课都做课件,在课件里,可以加入动画、MTV、FLASH,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音乐,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还有联系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值,画出不一样的音符曲线,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2、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三)、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了生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体验、感受,
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怎样的动作最动人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特别是通过自身肢体语言来表演的时候,课堂气氛一直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根据音乐节奏而乱跑乱动,课堂节奏比较散漫。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还需要我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7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
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
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音乐教学反思8
《大海啊,故乡》是一首3/4拍的抒情歌曲。属于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歌曲的音域跨度为九度。教学重点为附点、切分节奏。音乐元素朴实无华,难点是对祖国、大海、故乡的眷恋之情的表达。
教学中我不仅关注了爱母亲——爱故乡——爱祖国,这条爱的主线。更关注了附点、切分节奏元素的演唱技法。用乐曲内在的元素精准的表现歌曲情绪,教学特色是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课的始终。整个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听海”,“激发情感——唱海”,“表达情感——演海”,“升华情感——团圆”四个版块的链接,使课堂教学逐级推进,层次分明,纵深发展。根据学情的进展,任强老师不不时的点燃学生的感情之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与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突显了“提升了教学品质,推进高校课堂”的教研主题。
关注音乐元素,关注音乐自身的'律动和强弱规律为朴实的歌曲插上了爱的翅膀。但单纯的技术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教学中我用了几朵浪花来表现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强弱规律,形象的浪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反思9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每学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
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音乐教学反思10
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老师们都积极努力的改进自己教学观念与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法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也变浓了。近几年来,课听了不少,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的优秀课例,可大多数总叫人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不够实在,幌子太多,其实自己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先想的是怎样才能上出新意不落俗套。静心下来想一想,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是我们的理解太简单。在这里谈谈对某些课堂现状的一些反思。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想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作该多一些实在,且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小主持人,有督促员……让他们每个人有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音乐教学反思11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该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马刀舞》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热烈的旋律时,学武士们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姑娘们做闪裙子等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地被学生掌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即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如《七个小兄弟》的教学,可分组手拉手肩并肩进行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团结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宛如一个集市,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市场买卖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一些水果,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买主;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吆喝做商人。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总之,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反思12
歌曲《理发师》是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的音乐课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的声音都是优美动听的,并且能让孩子们感受劳动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导入设计为通过几个工具来猜测老爷爷的职业,讲几种工具发出的声音带着节奏念出来:小剪刀啊剪起来啊咔嚓咔嚓······这一系列的导入安排旨在引起学生注意,并将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学会。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剧——理发,在即兴情景剧表演中孩子们表演得很好,他们表演的内容比我想象中要丰富很多。
在歌曲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用了跟唱法来学唱歌曲。先让学生来听辨歌曲中出现的两种声音(咔嚓咔嚓、沙沙沙),然后用打击乐来为歌曲伴奏等等,这样不同的方法来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所以当让学生来学唱歌曲时,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孩子们顺理成章的学会了这首歌曲。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也从中表现出来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歌曲的教学中,有点急于求成,细节的东西没有做好。学生的演唱习惯、包括简单的一些歌曲分析和处理,都只是用简单的几句话一带而过了。
2、在即兴创作表演的环节,只着重安排了台上学生的参与,对其他学生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台下的学生只是做了一个旁观者,他们没有实现真正的参与其中的表现。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才能起到更深刻的影响。相信好的教学过程一定会让学生久久难忘、回味无穷的!
音乐教学反思13
一年级小同学唱歌的热情高,兴趣浓,但具体在学唱的过程中却缺乏持久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总能处在一种亢奋阶段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报春》这首歌曲时,我首先以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进入教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中途,部分同学注意力又发生了转移,我马上把歌曲内容编成适合儿童口味的小故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唱会了后,他们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各自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了使课堂教学始终如一,我就根据所编故事中的小动物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然后相互评价,并颁发优胜奖,给予表彰鼓励。因此学生始终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反思14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歌曲,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细阅读教参,把握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快乐为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听、做、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仿佛自己在濛濛的细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的愉快心情,并指导学生欢快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学唱《采山》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并掌握多样化的节奏。
这节课的导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风景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然后通过采蘑菇一系类设计好的`问题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充满好奇中期待这一课。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然后我把比较难的地方先教给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在节奏训练前我让学生自己找到采蘑菇乐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后哼唱这个乐句的旋律。在节奏训练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明白这个十六分节奏而且能打好这个节奏型。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一些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这节课的某些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设计出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学生们共同的音乐课。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将歌词发给同学们,使得他们在边唱边表演的时候都忘记了歌词,这一点需要改进。教学过渡语还不够精炼。我想通过不断的努力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的。
音乐教学反思15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这学期我任教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当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学生学习的效果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