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336*280,创建于2010-12-20*/ var cpro_id = “u321784”;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 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31.7×8=253.6元。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317-60=257元。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 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404班 王逸飞 统筹时间,轻松生活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 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
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 4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 404班 杨星哲 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
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 5 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m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 404班 姚心宇 6 简单推理之我见
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404班 赵雨禾 小数点移动想到的
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404班 罗格 8 小数点的重要性
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404班 徐磊 我所知道的小数
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小数的除法和整数一样列数式,但切记商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我们再去课外找: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的用法、知识等,我们得长大后再学习。404班 司凌飞 10
第二篇: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小论文(作文6篇):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
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我可不想这么快回家。“妈妈,我们再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更便宜的东西呢!”
我们正逛着,就到了一家专柜,他们的促销方式跟别人家还真不一样。妈妈看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衣服单价317元,活动期间满170减60,不做活动打8折。服务员问我们是以活动价买还是以原价买。我说:“当然是以活动价买了!”妈妈说:“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还是以原价买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动价买便宜,这还用算吗?不过妈妈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31.7×8=253.6元。317中有一个170,能减60元。317-60=257元。257﹥253.6,这样算下来,打八折比活动价还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来的方法更便宜,那为什么还要搞促销活动呢,那不是骗人嘛!妈妈告诉我,那可不一定。原价不一样,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动价,就可以减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来是这样!买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亏的。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404班 王逸飞
统筹时间,轻松生活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妈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还要煮鸡蛋、热牛奶、热面包或是下面条、蒸包子,给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袜子,收拾房间床铺等等。妈妈总是说早上的时间不够用,太紧张了。
自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统筹》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帮帮我那可爱的妈妈呢?让妈妈早上过得既轻松又快乐!
首先,我统计了妈妈早上要做的这些事情所用的时间:洗漱5分钟,化妆换衣5分钟,煮鸡蛋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给我和爸爸找好衣袜需要4分钟,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吃早餐15分钟总共需要用时45分钟。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袜我们自己拿。这样可以给妈妈省下4分钟的时间。原本4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41分钟。
然后,我把剩下来的这些事情根据时间先后和用时多少进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给妈妈的建议是:
煮鸡蛋8分钟的时候同时妈妈洗漱(5分钟)和收拾房间床铺3分钟(共计8分钟),热牛奶2分钟,热面包(包子、馒头)3分钟的同时妈妈化妆换衣5分钟(共计5分钟),我们一起吃早餐15分钟。这样算下来妈妈一共用了28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原来45分钟的事情。这样安排的话,妈妈早上做同样的事情只需要28分钟了,能节省出17分钟的时间呢!
根据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我帮妈妈解决了早上时间紧张的问题。这样我每天给妈妈节约了17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就节约了510分钟,一年(按365天计算)就可以节约6205分钟的时间。就相当于一年节约近103.42小时、约4天多的时间呢!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同时帮爸爸、妈妈来统筹计算生活用时,让我的数学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数学真有用,可以让妈妈过得更轻松、快乐,我爱数学!
404班 杨星哲
数学老师比数学有趣
数学老师讲解题目很有趣!他让我们时时常动手实践,不读死书。在他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记得上次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心知肚明,讲公式的话班里的“四大金刚”又要不懂,怎么办呢?还好老师专有一手绝活,本来应该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师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墙(小括号)外面站岗,城墙里面是老百姓(a,b),老百姓出来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这个计算定律。我们在大笑声中也更深刻的记住了新知识。
沈老师叫大家订正作业也很特别。他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引着我们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进,直到看见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经历来说吧,《基础训练》上一道思考题:魔术师肯尼的橡皮筋拉动一次长度变为原100倍,收回一次长度缩小为原100分之1,问原长度为1.225cm时,拉四次收三次时皮筋有多长?我写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满心以为这次又可以得到一个小红旗。作业发下来时居然多了个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课,沈老师喊我去办公室亲自讲解。他先问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说是122.5,他说乘以4个100就是4×100么?这时我恍然大悟,连忙说我会做了,可是老师把我拉回来,说肯定不是简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啊!这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时候!老师的话真是灵验!老师见我这样,说:“我们学简便运算时不是有抵消么?”听此一说,我又恍然大悟。我接着往下算,其中3个乘100抵消3个除以100,还剩下一个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不错,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题都要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多想几步就会柳暗花明!”这老师,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记住了这道题,不会错了。
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学知识,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有趣、快乐!
404班 姚心宇
简单推理之我见
下午,数学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份数学试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题:简单推理。
对这一题,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学的身高。但要怎样做这题呢?此题要求我们根据条件,分别判断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这类题目前要注意以下三点:1.看清题目与条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细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这道题目来说吧:“四(1)班几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张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陈明矮,张志比陈明高。你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这一题中,已经给了我们4个数据。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细看题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着看第三高的人,根据条件,这个人的身高不会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着看第二高的陈明,为什么说陈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细看条件,陈明不是最高,但我们又已经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陈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个人——张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张志的身高。
通过例题,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简单推理一类题了吧。我们只有冷静、仔细,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404班 赵雨禾
小数点移动想到的
大家应该很熟悉小数点的移动,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往右移动1位、2位、3位„„,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个的去数这个数所乘的另一个因数末尾有多少个0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个位和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替换一下,然后其他的数字按原来的顺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没有数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例如:12.33×1000,我们把个位数上的“2”移到因数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写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别占据了1000的前两个“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个“0”依然照写即可,于是数字就变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个数的后面点上小数点了,后面的数还是照写。例如:12.33333×1000就变成了12333.33.404班 罗格
小数点的重要性
记得,第四单元的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的数是2507,本应该是25.07,可是我有了坏毛病,把25.07的小数点点的像个0,这样让人容易看成是25007,扩大了1000倍,这个题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我让妈妈给我评理。妈妈看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说:“我是农贸市场的收费员,如果我收了别人25.07元,我也向你这样,把25.07写成25007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低下头算了一下,吓得嘴巴都合不拢。如果妈妈也像我这样,不是要赔去两万多元钱吗?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看似一个小小的点,如果我们总是粗心大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错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数学是分不开的。
404班 徐磊
我所知道的小数
小数,我们这一学期已经学过了,但我希望先回顾一下课内的,再离开课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开书,便看见了小数的第一课时上面有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是先把两个数末尾对齐,再和整数乘法一样乘,但所得出来的积还要数一下上面两位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了几位。小数的除法和整数一样列数式,但切记商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我们再去课外找: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
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的用法、知识等,我们得长大后再学习。
404班 司凌飞
第三篇: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价值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探究数学和应用数学,直至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喜爱数学,走进数学。
在学习情境中亲近数学
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笔者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从“量身高”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先让学生互相用小尺子以“厘米”为单位1厘米1厘米测量自己的身高,使他们感觉用“厘米”测量太慢了,有的学生“难”中生智:“用家中的米尺来量会快一点。”这时“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让学生估一估从地面到自己身上的哪一部位大约是1米高?最后,小组合作看一看1米有多长,量一量到底身上的哪个部位离地面是1米高,画一画1米的实际长度„„由于所创设的情境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整个过程中,学生倍感亲切,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自觉探索解决问题。
把情境和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亲近数学,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热情,体验数学的价值。
关注动态生成,使其体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经常会闪出一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富有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相互倾听、合作交流、有序思考中,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讲完例1的两道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后,教师指着大屏幕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
生2: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有几位小数。
师:都是这样吗?
生:是(一个学生插嘴说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所有听课教师都向这位学生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然后引出问题。而这位教师却未予理睬,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直到后来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判断对错里有一道题目是0.54×5=2.7,这时教师才和学生讨论为什么因数中有两位小数,积却只有一位小数。相比之下,哪种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呢?
注重思考过程,探究数学
数学学习就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学习数学的过程。学习不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在体验中发现新旧现象或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矛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去探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丰富多彩。如《图形的密铺》这一课,对学生而言密铺是现实中常见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观察猜想――探究思考――欣赏创作”为主线,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活动。首先猜想、验证、研究规则形状图形的密铺,再讨论任意形状图形的密铺,最后安排欣赏艺术家密铺图案与自己“设计床单”的活动。整个活动有的放矢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交流、适时的穿针引线,让学生自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
数学教学可以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鲜活的题材,让学生置身现实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如:《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师首先了解到学生已经有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新课迁移,先通过分析小宁和小东上周1分钟跳绳个数的条形统计图直观、自然迁移出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接着通过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本质的比较,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促进知识的迁移。练习中,选取了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材料:“4月18日,我市白天室外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小强一天体温情况统计图”“身高统计表”„„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统计策略,在统计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了解知识从何而来,通过理解与掌握,运用方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学校)
第四篇:“数学的魅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文稿(中学、数学)
“数学的魅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
342325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桥头初中 孙佛保 中三 *** 摘要:新标准为我们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充满生活的味道,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 生活实际 魅力
“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
一、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2、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1、联系生活实际,把应用意识贯穿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 衣服打折、球赛记分等等;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七年级的教材和练习册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是打3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5折的便宜? 现在的应用题不仅题干长,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求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了解生活常识,在读懂了试题内容后,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来。这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 ,都在运用着数学的概念、法则和结论。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工具加以解决。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多年 ,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途 ,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中考与高考。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筋去探密数学,既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激发学生原始的自我展示欲,提高学生对探究新知的兴趣,而且经过一系列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三、新课程下教师该应怎么做?
1、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做”和“玩”中学习数学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游戏是人的天性,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在数学活动中恰当地利用游戏的特点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即将数学内容融入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从中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数学学习劲头,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每当人们去求解任何一道数学问题,或力图攀登一个数学高峰,都被誉为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以其魅力而为公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张奠宇,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2)王奎实.论数学科学的美学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
第五篇:在生活中走向数学(小编推荐)
在生活中走向数学
——《升》教学有感
邵英
容量单位“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升”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知道1升水有多少,形成1升的表象。这节课只凭单纯的说教作用是不大的,怎样开展教学才能让“升”的概念根植于学生的记忆当中呢? 数学来源 于现实生活,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采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师应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才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这节课的设计,我紧扣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使获得的知识具有生命力。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走进生活,逛商场,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升”为单位的,然后让学生在课堂 上进行交流1升大约有多少,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知“升”这个计量单位。为了让学生对1 升水有更深刻的记忆,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许多不同的容器,小组合作,向不同的容器里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记住,1升水在日常常见的容器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样的2升水,5升水又会在什么位置? 新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传统的数学教育是“考试教育”和“纸上谈兵”,学生遇上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记得每次批阅数学试卷,中间有选择合适的单位的题目,如:一棵树高10-----,小明身高155------,一辆汽车载重--------。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填小明身高155分米,一棵树高10千米„„而且这样的同学还为数不少,咋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细想这笑声的背后怎能不让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学生们为什么对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一应用到实际中就不知所措了呢?是学生马虎吗?显然不完全是。根源还在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中应试教育的毒太深,学生的学习离生活、离现实太远,心中没有1米、1分米、1千米、1千克、1克这些长度(重量)的实际多少的概念。学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