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碑文名句
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教子耕读成大器 一朝诀别,言谈举止化为儿行,嘱孙文武继良风 寿越八秩,惠言惠行炳后世 含辛茹苦,独当风雨四十载 仙游九天,仁爱仁心传千秋 呕心沥血,力践耕读一百年 节俭律己,抱儿育女,恩情难忘 严父荣归,想念惟流伤感泪 勤力持家,养子扶孙,功德圆满 子孙哀悼,惭愧未报养育恩 完来大璞眼天地 留得和风惠子孙 著作等身身不老 子孙维业业长存 慎终不忘父母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正气一身昭日月 仁德两字传子孙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养子女功德比山重 敬父母不忘养育恩 忘不了的养育之恩,割不断的儿女情
爸爸妈妈 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追忆。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父亲是山母亲是水,走遍千山万水,总走不出山的呼唤水的挂念 百呼不闻严慈声,千载难忘养育恩 慈恩不尽莲花座,好梦已圆罗汉堂 劳模父母含辛茹苦,人中之杰留芳千古 一生奉献于儿女,心底无私天地宽;严教如山嘉勉子孙,慈恩似海福泽后代;
于事业精益求精,于人生善良热情,于儿女言传身教,于生活勤俭始终;春花秋月何时了,冷雨黯风此刻终,悼念不忘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父女情,母女爱;长相依,永相伴
相依为命度难关,相敬如宾共举案,相得益彰育儿女,相濡以沫尽晚年;寸草之恩报春晖,滴水之情报涌泉,父母之恩重如山,儿女情长伴终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养育之恩受艰难,愤然离世倍思念,愿父长眠笑九泉;
写给儿女的话
1..愿掌上明珠的灵魂在此得到永生
2.“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3.愿爱子(女)与天地共存 4.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4.宝贝,原谅我用这普通的墓碑,表达无尽的思念和永恒的爱
5.宝贝,让我思念的小舟满载爱伴你远航
6.愿掌上明珠在此安息
7.安息吧,孩子!无论是在遥远的天堂,还是在我心中,你都是最美丽的天使
8.你来过,很优秀
9.我来过,我很乖
10.愿我的爱常伴宝贝左右
11.希望在天堂的你依然是个快乐的天使!
12.玫瑰,在绽放中永恒
13.绵绵细雨是我对你的无穷思念,屡屡微风是我对你的无尽的爱
14.我生命里美好一切愿与你分享
15.音容笑貌,尤存于心
16.爱幽幽,思绵绵,望断秋水;哭无泪,呼无声,寸断肝肠
17.德留人间,福荫后代;
18.为事业奉献终生鞠躬尽瘁,尽忠诚正气凛然光明磊落;
19.踏着桥来到这个世界,顺着桥又去了另一个世界,桥架起了事业也筑建了家,虽然步履匆匆,但却留下了许多许多。
第二篇:武训碑文名句赏析
武训碑文名句赏析
武训纪念馆座落于冠县柳林镇,为纪念“千古奇丐”武训而建。武训(1838—1896),冠县柳林镇武庄人。自幼家贫,因不识字受尽凌辱,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他靠出卖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积攒钱财,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柳林、馆陶、临清修建三处义学。这一绝世奇行轰动朝野,受到清廷褒奖并“宣付国史馆立传”,被誉为“千古奇丐”。武训纪念馆建设初具规模,由南向北,依次大门牌坊、百米碑廊、武训石雕半身像和武训祠堂,碑廊东侧有“武训魂”亭,西侧有“嘤鸣台”、亭台傲然相对,并与整个院落建筑融为一体。
漫步于武训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天青石碑上镌刻的名人、名校题词,这些题词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蕴含的褒扬之词都会让你感动。首先从武训兴义学的壮举到兴学精神的弘扬,再到现阶段“希望工程”的蓬勃发展,看后你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武训先生是一个蒙尘的明珠,兴义学褒贬不一,曾一波三折,最终对他的兴学精神是肯定的、景仰的、效法的、弘扬的,他那种“为众谋”的精神是扎根于人民心中的,正如五届冠县政协主席李增珠所说,武训应定位于“奇特伟人百世师”。
武训碑廊共竖有22通碑,碑阳镌刻着近、现代名人、名校对武训兴学的赞美之词,现择其五首以飨读者。
清末东昌府教谕王锡祺撰联,山东省文史馆原馆长李骏书丹的“线头缠出千秋业 豆沫长留万古香”的佳句,该句主要歌颂了武训
以微薄之力,锲而不舍,创下兴办义学的千秋伟业;其精神、美名将万古传诵。线头缠出千秋业:指武训靠积聚乞讨的点点滴滴干出事关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豆沫长留万古香:指武训将永久地留下万年不变的美名。此句歌颂武训兴办义学的千秋伟业,化抽象为具体,用人们所熟知的具体事物,代指武训办学的基础、条件和处境;以点代面、以小见大地概括出武训办学的艰难经历和他那种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无畏精神;并用“线头”与“千秋业”、“豆沫”与“万古香”进行对比,突出了他的成就、贡献和后人对他的景仰与怀念,更突出了成就的来之不易,因此也更值得称颂与赞扬。
张学良的碑文为“行兼孔墨”。张学良是国民党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的题词是指武训的行动兼有孔子和墨子的精髓。孔子一生是教化,让人恪守“仁义礼智信”。武训的行动是对愚昧无知的孩子进行教化,让他们摆脱无知,让孩子聪慧起来,以此明了事理。墨子主张“仁爱”,以“兴天下之力,除天下之害”,武训的行动也蕴含了这样的道理。张学良的题词简短,但概括准确,寓意深刻。
于右任的题词为“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个碑文的内容源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韩愈被贬谪到潮州任职一事。当时的潮州生产力落后、土地荒芜、思想不开化,韩愈去了之后,实施新政、发展生产、传播文化,可谓是政通人和,一时传为佳话。到了宋朝苏轼巡访潮洲,有感于韩愈当时的巨大贡献,欣然题写了“匹夫而为百世师”名句。于右任借该句对武训的奇行给予了高度评价。
冯玉祥的题词为“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该
句主要赞颂武训人品的高洁和意义的深远。特立独行,是指有独立见地和操守而不随波逐流,语出唐韩愈《易黎集》卷十二《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百世流芳,是指千年百代流传美好的名声。语出《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抚汉室,乃忠臣也,青史流名,流芳百世。”先生之风,指武训的风度。先生,年长有学问的人,语出《孟子?先子下》:“先生将何之?”常用来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特指武训。山高水长,指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比喻人品节操高洁,影响深远。后两句出自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七《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浊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借以表现武训的人品和影响。此题词连缀前人的语句而不露丝毫痕迹,水乳交融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又能恰如其分地概括武训的高洁品格,表达作者对武训的敬佩之情,自是题词中的佳作。
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女士撰联并书丹了“赞赤贫兴学传万代,颂残羹育才奠千秋”的名句。该题词赞颂了武训行乞办学的伟大精神和杰出贡献。上句称赞一贫如洗的武训兴办义学英名传颂千年万载。下句颂扬武训靠乞讨培育人才奠定了千年不朽的伟业。该句把“赞”与“颂”置于首位,表明了对武训赞颂之情;然后把反差极大、似乎是匪夷之思的“赤贫”、“残羹”与“兴学”、“育才”相对照,再与“万代”、“千秋”相对应,从而突出了武训行乞办学的伟大精神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全句抓住武训兴办义学的特点,用形象具体又含义丰富的词句加以表达,语言通俗直白又富含意蕴,且
态度明朗,易于理解把握,表达了胡絜青老人对武训义举及精神的高度评价及褒扬。
第三篇:碑文
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请自行对照修改。
1.慈父于1926年01月2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2004年12月07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勉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我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
2.我父***
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3.我敬爱的父亲XXX一生奋斗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奉父百年岂足?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六。
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日,应是慈颜无相见,难寻瑶岛三千。
6.大思根深,流长追源远!
7.光明邻上树高春深,荔蓝双溪呜咽涌流!
8.天人同悲.妈妈,今天是您离开我们XX周年的日子,早晨我和弟弟一行,带着鲜花前往八达岭陵园看您。一路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继而又飘起了朵朵雪花,古老的长城披上了白纱素缟,宁静的陵园显得格外的肃穆。感物思人,我们的怀念之情更加浓郁…。
4.为父母撰写的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
5.齐xx父母碑文
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7.李xx父母碑文
先父讳名李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8.张xx父母碑文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11.张xx祭父母文
父亲(张xx)出身农家,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幼时窘迫贫寒,衣食无着。八岁即放羊喂牛,打短工,拉长工。伯父叔父被抓壮丁后,杳无音信。他就支撑家业,下苦力谋生,奉养祖父、祖母、曾祖父、曾叔父。建国后,先后做过生产队长、保管员、贫农代表。母亲(边xx)祖籍河南省xx县xx镇xx村,家境穷苦。一九四零年家乡遭遇黄河决口之灾,她与家人逃荒离散,只身流落陕西,佣工乞讨,漂泊无所。十八岁嫁到张家。******
12.李xx父母碑文
先父幼入村学,聪颖貌恭,好学强志,孳孳不苟,束身自修,颇为师喜父爱。及壬辰十五,厄运天降,凶岁三丧:祖父母相继作古,伯母接踵病殇。先父抱戚衔哀,辍学而躬耕。越二年,以才见辟民办教师授业于xx乡。传道之余,怜病者之蹒跚,悯患者之呻吟,遂弃教研习诊脉于xx联合诊所。苦读揣摩,临床实践,三载未尽,受xx县卫生局医护员。明年,入xx县红十字协会,兢兢从医,脉脉待患,扶伤五载,晋护士职。癸丑而立,修业于三原卫校暨西京儿童医院,迁晋医师。善内儿科,长中西医辩证施治。回春之术,孺牛之德,乾永扶麟(注),皆盛口碑。寿至桑榆,不忍一生所得为时而湮,遂自立诊所,悬壶济世,传医术于膝下及乡医诸生。
第四篇:碑文
碑文
郑现清同志1965年4月1日出生在淮阳县朱集乡小郑楼村,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到淮阳中学任教,历任淮阳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业务副校长。2006年8月担任淮阳中学第31任党校长。2012年9月19日因公出差期间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47岁。
郑现清同志身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敬业实干,锐意创新,廉洁自律。身为教育工作者,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任校长期间,大胆改革,奋发进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仅为一本院校就输送了3663
名高素质学生,2012年在周口市上线质量和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一,为淮阳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淮阳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淮阳中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节永存,高风扬名校,垂名陈地,桃李芬芳厚德泽。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人心皆碑,永志斯人功德!
第五篇:下载碑文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先父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十而终矣。
6.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
家严张公讳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可师可表.9.祭祖父母碑文
祖父绥旺,表字兆甫
宣统元年,诞于神木
天赋异禀,幼入私塾
精晓五经,娴熟四书
长而丧父,育弟侍母
继而丧母,独立门户
率丁廿余,营田百亩
卧薪十载,终成望族
名满一方,不孚先祖
年甫古稀,驾崩故土
庞氏一生,尚道尊儒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祖母张氏,生在甲午
讳名翠华,柔美贤淑
秀外惠中,兰心罗敷
.《雪屐寻碑录》中
康熙为孝懿后父母佟国维夫妇所树碑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之选。宣力惟人。朝颁章服之荣。酬庸有典。爵首隆于五等。命宜锡自九重。尔一等公议政大臣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日月之光华。懋成劳于钟鼎,际海山之清宴。食旧德于旗常。比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心存天室。长存捧日之忱。贵列上公。弥励循墙之节。欣逢庆泽。式焕新纶。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乃嘉猷。允称腹心之寄。膺兹宠奖。益彰阀阅之勋。只服训辞。对扬休命。初任一等侍卫。二任内大臣。三任领侍卫内大臣。四任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五任今职。制曰。夙夜匪懈,********
二、墓碑文注记
在江西赣南、福建霞浦、泉州一带,中间的铭文必须过红黑道。所谓红道是:“生老病死苦,神灵鬼哭哀。”逢生、老、神、灵四字为吉,余字不吉。黑道是:“路遥几时通达,道远何日还乡。”其中字,有“之”旁首的字为吉,即遥、道、达、通、远、还六字为吉,余为凶,有的必须通过红黑二道,如七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道”字。十一字,红道是“生”字,黑道是“还”字。十七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通”字。
均可通过二道。也有通过一道为吉的。在福建长乐一带,则以“生旺死绝”四字为道,生旺则吉,死绝则凶。还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水池内有的放“五谷”,即稻、梁、菽、麦、稷五种,或麻、黍、稷、麦、豆,或黍、秫、菽、麦、稻。长乐一带须放茶叶。在福建连江一带放文房四宝,也有放钱币和三字经的„„等等不一。
所谓红黑道是出之于张道陵的道教,是一种迷信的产物,与乘生气是无关的。但深入民心,作为民俗处理。
父亲过世已经15年,09年是母亲三周年忌日,然无论时间长短,父母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脑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年龄渐长这种痛楚越深。今年我们兄弟姐妹要在母亲三周年忌日时给父母立墓碑,以纪怀念之情。下面是我拟出的碑文。
显考某公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卒于一九九四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一岁。
先父在家排行老三,幼入乡完小,聪颖好学,貌恭志强。一九五四年在某某县官道供销社参加工作,此后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奋发上进。历任公社、县委、地区部门领导,官至县处级。职位渐高,然亲仁谨信、爱众孝悌、豁达宽宏、恩泽乡里,深得同僚、乡亲称颂。在家孝敬长辈,与母亲相濡以沫,对子女既严且慈,言传身教。及至九四年退休后回故里修葺房屋,突发心脏病,未及抢救便撒手人寰。呜呼哀哉!一生鞠躬尽瘁却晚福未享,儿女沐恩却未及回报!如此憾事痛煞亲人!
先妣某氏讳某某,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卒于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七日,享年七十三岁。
慈母幼时聪慧善良,初识文字。一九五三年由某某县某某乡伏家村嫁入本乡某某村某家。孝敬公婆,和睦亲邻,兼做农活,含辛茹苦抚育儿女。及至四十八岁携子随夫迁入某某县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夫贵妻荣,子孝女贤。九四年先父突逝,母亲强忍悲伤,与儿女相互携持自舔疗伤。孙辈渐长,母亲力所能及,帮抚幼孙,心系子女。慈母一生恭谨明理、勤俭持家、慈悲为怀、贞敬孝贤、名传乡里。祸福旦夕,慈母罹恙,数月之间,阴阳两隔。嗟乎!母子亲情难割舍,梦里血泪沾巾百喊不闻断肝肠!
二老嫡出两男三女,生养哺育,善诲严教,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如斯春晖,难报万一。
为感怀父母恩德,寄托儿女思念,激励后世子孙,值母三周年祭日,子女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纪吾双亲!愿父母在天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