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习题库+大部分答案
第一讲 理论·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D)。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 D.延安整风后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C)。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B)。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6.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党的(B)。A.六届六中全会 B.七大 C.八大 D.七届二中全会
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B)。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 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8.新时期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党的重要文献是(D)。A.党的十二大报告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C.党的十三大报告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9.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邓小平在党的(A)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D)。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党的(B)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14.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C)。A.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A)。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不发达 C.生产关系不健全 D.上层建筑不完善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C)。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B)。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开放
19.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尊重规律 D.调查研究 20.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 D.《矛盾论》
21.毛泽东最早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的时间场合是(C)。
A.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B.1937年《实践论》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 D.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
22.毛泽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两篇著作是(B)。A.《反对本本主义》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矛盾论》与《实践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与《〈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D.《新民主主义论》与《改造我们的学习》
2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重新确立者是(A)。A.邓小平B.华国锋 C.江泽民 D.胡锦涛
24.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25.江泽民对思想路线作出的贡献是(D)。
A.解放思想 B.“三讲” C.与时俱进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7.胡锦涛对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的基本要求是(D)。A.科学发展 B.统筹兼顾 C.求真务实 D.解放思想 28.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A)。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达到(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1.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B)。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尊重实践的重要性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32.(2016第5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A)。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改革创新
33.(2012第5题)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D)。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指(ABC)。A.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D.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及其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的基本方面是(ABD)。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统一战线 D.独立自主
3.党的十七大将(BCD)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BCD)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A.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BC)。A.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我们党要始终代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BC)。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说法正确的有(ABC)。A.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是(AB)。A.首次对思想路线的内容进行了准确完整的表述 B.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D.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 9.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0.(201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C)。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1.(2010)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4分)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2分)
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分)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炮火还曾燃烧到我国边界,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的。
时间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历史经验引导和促使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革命的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二、毛泽东思想是开拓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锐利武器...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新实践进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
6.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邓小平总结的这些基本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党中央和邓小平多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
3.1992年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4.1997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7.简述“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伟大目标。“全面”一词充分说明这个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诸多方面的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是一个小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关联递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 5 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其他三个全面则是实现目标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新常态下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都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也要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三大举措实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要受到影响,目标就不能保证实现。三大战略举措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
8.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确立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10.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6 11.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四、论述题
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1)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
2.试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党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系列讲话在总布局理论提出了哪些新观点。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7 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发展?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 8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摘自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请回答:
试阐述三件大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分)
③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3分)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分)
⑤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分)。
2.(2014年考研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
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又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上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1)①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正确评价毛泽东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否定毛泽东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虽然毛泽东在探索实践中出现严重错误和挫折,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的功 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他领导党和人民创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宝贵经验,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制度条件、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对毛泽东同志开创和探索的事业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共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综上所述,毛泽东同志和他后续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坚定不移地推进。
(2)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2)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个时期都应该肯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对两个历史时期的评价,出现过两种极端看法。一种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一种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这两种看法尽管不同,但都是把两段历史对立起来,不利于深化改革、凝聚共识。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在前一历史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以改革开放的成功来否定前一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又在具体实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和前一历史时期是有机的整体。两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做法,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同的国际环境、发展任务和发展条件决定的,不能互相否定。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讲“两个不能否定”,是要在充分交换、比较、反复的基础上,超越“左”和“右”的两个极端,通过辩证思考,树立科学的新改革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能否定”有助于统一历史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的根本标志是(C)。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3.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三大法宝”的是(B)。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联合政府》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B)。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族主义 5.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C)。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党的八大
6.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D)。A.新民主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8.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
A.资本主义社会 B.过渡性质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A)。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社会主义改造 C.分主次进行 D.先社会主义改造后工业化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是(C)。A.合作化 B.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利用、限制、改造
13.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A)。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14.标志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重要理论成果是(B)。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15.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 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B)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16.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C)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以农立国
17.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D)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论十大关系》
1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B)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 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9.(2016第6题)1社会主义共产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B)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0.(2011第5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21.(2011第5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22.(2010第9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BC)。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3.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内容包括(AD)。
A.没有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有外国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有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4.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要创造一切条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C.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是社会主义性质
5.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BCD)。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的过渡形式有(D)。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以上都对
7.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8.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CD)。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ABCD)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0.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CD)A.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B.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C.前者采用专政方法,后者采用民主方法 D.前者采用民主方法,后者采用专政方法
11.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所谓民主方法是指(ACD)A 讨论的方法 B 辩论的方法 C说服教育的方法 D 批评的方法
12.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BD)
A.对于思想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方针
D.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13.刘少奇同志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指(ABC)
A.全日制的劳动制度 B.全日制的教育制度 C.半工半读 D.半日制的实习制度
14.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B)。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5.(2012第21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6.(2011第29题)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BCD)。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17.(2010第22题)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ABD)。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4.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五、材料题
1.(2005年考研)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2.(2006年考研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 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 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 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讲 总依据·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是在(B)。A.1978年 B.1980年 C.1985年 D.1992年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促进社会和谐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发展
D.加强党的建设 8.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A)。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9.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D)。
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
1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B)。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现代化 1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C)。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6.四项基本原则是(B)。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政治需要 17.改革开放是(A)。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组织保证 D.权宜之计 1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D)。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B.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9.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C)。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C A.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C)
A.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和一套制度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D.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
24.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C)
A.实现总体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消除贫困 25.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A)A.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成为世界综合实力第一强国 26.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B A.翻一番 B.翻两番 C.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两番 D.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27.总书记讲述的中国梦是指(A)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打造美丽中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8.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包括(D)
A.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B.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C.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实现中国梦必须推进依法治国
29.“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里的“中国精神”是指(A)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 C.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D.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乐观豁达的包容精神 30.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C)A.是虚无的梦,不可实现的想象布局
B.是自由的梦,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C.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D.是发展的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06-2016,按降序排列)
31.(2016第7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32.(2015第6题)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C)。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亊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33.(2013年第8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 A 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C.国民收入
D.财政收入
34.(2011第7题)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35.(2010年第5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A)。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6.(2010年第5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A)17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7.(2010年第6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D)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是(AB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一部分的实现共同富裕是 AD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C)。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的
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D.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4.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ABCD)。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D)。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C.资本主义补课阶段 D.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C)。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7.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BC)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8.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社会发展力的重要性。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ACD)。A.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C.发展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D.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9.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做到(CD)。
A.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和发展生产力 B.更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C.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D.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BCD)
A.坚持党的领导 B.走中国道路 C.弘扬中国精神 D.凝聚中国力量 E.依靠人民群众。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11.(2015年第22题)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起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前,我们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调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是因为人才是(ACD)。
A.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
12.(2013年第25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4.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6.党的十六大为什么在宣布“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7.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四、论述题
1.怎样全面、正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2.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五、材料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 19 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材料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6页。
材料3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4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 机遇、奋起直追。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06年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请回答: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要科技发展战略有哪些?
第四讲 改革·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2.200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D.社会和谐 4.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D.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D 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2013年9月,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境内自贸区是(A)。A.上海
B.天津 C.重庆
D.大连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8.(2013第5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D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多放平衡,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因为改革是(BC)。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解放生产力的途径 C.对原有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2.我国的改革是(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B)。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
D.一项权宜之计
4.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5.我们的改革(ABC)。
A.对象是具体体制
B.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C.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实行改革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7.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包括(ABD)
A.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B.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关键依然较大
C.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多 D.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BC)A.经济政治体制更完善
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9.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包括(ACD)。A.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B.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C.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是指(AB)A.丝绸之路经济带
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长江经济带 D.环渤海经济带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1.(2016第22题)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BCD)
A.参会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12.(2014第26题)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 BC A.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B.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C.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D.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13.(2011年第24题)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CD)。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思想。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 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如何认识改革的性质。
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从实质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践和理论上不断突破旧的理论,实质上是新的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肯定-否定-肯定之螺旋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的结果。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有哪些?
一、把握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二、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三、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四、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五、把握好长远和当前的关系
六、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四点: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材料题
五、材料题
1.请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 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 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在说明改革必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他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材料二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 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如何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是不容改变的。只有坚持这一性质,才能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和长远利益。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关于改革开放的性质,党的十七大也说得很清楚,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 24 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请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截至2013年7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249个,70%左右是近10年出现的。目前,世界贸易组织159个成员方中只有1个没有参与区域贸易安排。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谈判。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2015年10月6日,12个TPP谈判国部长会议达成基本协议。
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们为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做出战略部署: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012年,中国企业重要的跨国并购案主要有:三一重工27亿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即大象公司)100%股权,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柳工机械斥资3.35亿元并购东欧最大的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在海外最大宗的收购案。
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获得中央批准成立,成为中国首个自贸区。2015年3月,广东、天津、福建纳入第二批自贸区试点。201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材料三
总书记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我们应该坚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新理念”。
请回答:
(1)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1.改变未来世界中的经济格局,未来世界的经济增长中,中国将越来越重要 2.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话语权将增多 3.各国都将会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管,不会放任贪婪的投资家胡搞
4.金融危机让一些一向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转型,包括中国,扩大内需越来越重要 5.美元的地位将会下降,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找可替代美元的货币来进行国际贸易.25(2)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二是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我国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
三是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四是要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要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3.(2014第35题)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1%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众对未来期待更高。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得健康、安全;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城乡居民收入整体都有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处于0.4以上,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者“中国式奇迹”的同时,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亟待破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代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并向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习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斯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 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步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
(1)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主要是在近30 年的改革开放 过程中,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中国式难题” 主要是指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包括生态平衡被破坏,雾霾污染严重等等.在说完含义之后,我们要进一 步说清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即看到“奇迹”的同时也要看到“难题” ,指出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 决.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过去的35年里,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还没有最终完成,未来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必须坚持正确的法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五讲 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专题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C)
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B.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C.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D.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D)
A.调节性作用 B.基础性作用 C.根本性作用 D.决定性作用 4.计划和市场是(D)
A.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5.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B)A.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法制和市场的关系 D.效率和市场的关系
6.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8.我国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B)A.由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 B.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要求 D.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9.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D)
A.混合所有制经济 B.中外合资经济 C.中外合作经济 D.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我国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B)
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11.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国有经济 D.集体经济 1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D)A.股份合作制经济 B.合作制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C.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D)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 15.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D)A.依然高速增长 B.转为中速增长
C.转为低速增长 D.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16.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7.(2014第7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B A.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18.(2013第7题)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 B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
C.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
19.(2012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D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20.(2011第6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C)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ABC)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C.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ABC)
A.所有制结构 B.分配制度 C.宏观调控 D.社会保障 3.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ABCD)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B.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C.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 D.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ABC)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D.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5.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能够(ABCD)
A.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 B.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C.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D.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6.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ACD)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C.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D.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7.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D.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AB)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中外合作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9.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10.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表现在(ABCD)A.支撑增长 B.促进创新 C.扩大就业 D.增加税收 1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AB)
A.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C.个体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D.私营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12.生产要素可以分为(ABCD)
A.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 B.活劳动 C.技术 D.信息、管理等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在于(ABC)A.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 B.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 C.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D.各种生产要素占有都具有排他性
14.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BC)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B.按资本或资产等物质生产要素分配
C.按管理和知识类的生产要素 D.阳光、空气等这样的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5.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ABCD)A.优化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16.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是(ABC)A.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
C.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D.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7.(2016第23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 30 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AC)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18.(2016第25题)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利'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BCD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9.(2015第23题)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AC A.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势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20.(2015第25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重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比较大。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ACD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D.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
21.(2014第22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 BC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2.(2014第24题)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 ABD A.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B.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C.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D.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23.(2013第24题)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ABCD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24.(2012第22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 ABD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5.(2011第22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一特点既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ABC)A.在所有制机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26.(2011第25题)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ABCD)A.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他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简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论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 32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简述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多样化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由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始终受到国家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动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还会在与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竞争和合作中,有益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还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的就业体系,保持社会稳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发展前景看,由于中央政策明确,地方政府支持,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思想观念更新,非公有制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快速增长,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4.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 除各种隐形壁垒,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要完善产权 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 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 所有制经济。
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的 融资途径,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5.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确立的依据。
实行按劳分配,是有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在公有制占主题地位的条件下,又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这也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联系的多种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6.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①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②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③ 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④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⑤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⑥ 市场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⑦ 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⑧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
⑨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7.现阶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哪些。现阶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哪些。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①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②要为创新拓宽道路;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④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论述题
1.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从我国实际出发,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④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形成,而且还要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它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由此,才能使各种经济形式在不同层次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⑤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如何理解并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进入了中低速增长速的时代,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常态是进步,新常态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现在我们应当适时推动中国经济迈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个更大的台阶。新常态
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2009年8月13日《南方周末》发表一篇题为《国有经济何妨正名为“非私经济”》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从命名上,说非公经济这个词儿本身,已包含价值上的优劣判断,揭示了个体户和私企的从属地位。”“今天私营经济的私字,已不再像刻在海丝特·白兰太太额头上的红A字了。它不仅不再是一种耻辱,而且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何不名正言顺,别再用非公经济来称呼它,直呼其名为私营经济。而对那些并未真正体现公有精神,在竞争领域与民争利的国企何妨称为‘非私经济’呢?”这篇代表资本家说话的评论员文章,赤裸裸地表露了私人资本的狂傲。过去,公有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把私营经济称之为非公经济;现在,私营经济壮大了,财大气粗了,自认为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了,于是要求把主次颠倒过来,要把公有经济称之为“非私经济”了。这种狂傲的背后,有一个理论问题,即在当今条件下,究竟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谁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该如何维护自己在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资料二: 2015年《财经》杂志上接连发表几篇文章,建议修改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核心是“摆脱所有制束缚”,淡化“主体”或“主导”的提法,建议把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改为:“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一股思潮,不能小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放在一起讲,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二者地位的平等,而不是它们在所有制结构中地位的平等,并不是要否定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市场经济的规则对任何所有制经济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对一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一种市场规则,而对另一种所有制经济实行另一种市场规则。没有平等竞争就不是市场经济。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总有一种所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其它所有制经济则处于补充地位,受到占主体地位的所有经济的制约和规定。一切社会均是如此,概莫能外。恰恰是哪种所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这一点,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所以,越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越要强调公有制为主体
资料三:莆田系,是一个起源于福建莆田东庄镇的民营医疗机构群体,其官方机构称为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该协会于 2014年6月28日在莆仙大剧院成立,号称全球最大的健康产业联盟组织,旗下拥有全国8600多家民营医院会员,提供100多万医护人员就业,年营业额达到2600亿人民币。耳熟能详的仁爱医院、美莱整形整容、曙光男科、和美妇儿、天伦不孕不育、远大心胸等,绝大多数都是莆田人所开。据官方统计,莆田系医疗商占据中国民营医院的80%份额,2014年给百度贡献的收入超过100亿元。
2016年4月12日,大学生魏则西在咸阳的家中去世,终年21岁。2年前体检,魏则西被查出滑膜肉瘤晚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花费将近20万元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此事持续发酵最终将莆田系推进人们视野,莆田系医院中,打着部队、武警医院的名号,实际上只是承包的科室,这样的作恶势力也民众愤然不已,莆田系的野蛮生长,已经给人民就医问诊带来巨大遗憾、惊恐和伤痛。对民营医院加强有效监管,势在必行。
请回答:
(1)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理解和认知。
(2)结合案例谈谈非公有制存在的必要性和对其加强引导和监管的重要性?
2.(2015第35题)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管理市场,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有些新的市场需求也没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济学家成思危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就要建立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因为从商业角度说,大银行本身就嫌平爱富,嫌小爱大。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业签一个1亿元的合同,相当于跟小企业签20个500万的合同。现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这就需要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民营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但是如果小微企业垮了,那国民经济不成了骨头架子了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负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对民营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给与了充分肯定。为小微企业打开直接融资大门,是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将会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参天大树。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日)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还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也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
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
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各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问参考: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壁垒,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 36 制经济。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012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用的提高是普惠,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都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本质上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顺应了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只有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
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无论用哪一种所有制经济去套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只能是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 37 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它不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纯而又纯的,也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而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在于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的合理趋向是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具体措施有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④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专题二 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D)。
A.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我国的国体是(A)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D)。
A.工农联合专政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C.共产党*** D.无产阶段专政
4.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5.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共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7.政治体制是(A)。
A.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 B.决定政治制度的性质 C.人民民主专政 D.政治制度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8.(2016第7题)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A.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9.(2014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 A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2012第7题)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 A.更好的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成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10.(2010第14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ABD)。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现阶段我国的民主党派有(ABCD)。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九三学社 B.中国民主同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C.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 D.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维护团结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5.(2015第24题)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 39 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AD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6.(2013第23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转世的活动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变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进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ABCD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7.(2012第23题)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BD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8.(2011第23题)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CD)。
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9.(2010年第23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B)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构成。
一、人民民主专政.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从政治上说:
A、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因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人民内部充分发扬民主。
B、法制是民主体现和保障,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C、国家职能是通过国家机构来执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和国防建设。从经济上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从思想文化上说,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指导。
3.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4.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制度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 我国政党制度特点有: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4)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地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41 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材料分析题
1.(2013第35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如何处理这些集体资产成为村内一个难题。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牵头组建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相对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上让村民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力。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员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员一起称为“三委会”。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每一笔都要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等
材料二:
2006年以前,圭叶村的村民理财小组没有章子,也没有按时开会理财的规矩,到了年底一堆数字一张纸,贴出去就算公布完事。群众往往质疑公布的内容,干群矛盾十分突出。解决民主理财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为财务审核雕刻一枚专用的‘五合章’,就是分成5瓣,然后选出4个村民代表和一名支部委员各保管一瓣章,只有在至少三人多数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报销,真正把财务的审批权交给村民。“五合章”民主理财机制在该村运行一年多来,把一些不该报销的单据拒之门外,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廉洁自律。
——根据新闻报道整理
材料三:
因居委会财务不公开、一些重大事项不征求居民意见等原因,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祝甸社区居民用投票的方式将9名居委会成员集体罢免。2010年12月6日,东风街道祝甸社区召开了罢免表决会议,全社区共有3683名居民有选举权,其中2427人参与表决,用投票的方式罢免了包括1名主任、2名副主任、6名委员在内的全部9名居委会成员。
——根据新闻报道整理
(1)后陈村、圭叶村、祝甸社区是如何保障民主权利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政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路不论创新推动部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其制度创新就在于建立了一个完全由村民海选产生的相对独立于村支部与村委会的监督机构——村监会。这里有两个要点:其一,村监会是通过村民真正的海选产生的,这使它能完全站在村民的立场 42 上来对村上的财务进行监督;其二,村监会相对独立于村支部与村委会,这使这个监督机构的工作不受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制约而能充分按照村民意志对村支部与村委会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这两点,所以,确保了权力的运行得以在阳光下运行。
(2)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第一,对我国来说,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需要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推动;第二,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对权力进行真正的社会监督,需要用民众的权利来制约官员手中的权力(村监会,就是一个以村民的权利来制约村干部权力的权力制约机构、权力监督机构)。第三,基层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
2.(2011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政党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是“坐虚位”、“无实权”,成思危说,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的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完全有权作出决策的。作为全国人大常会副委员长,我负责证券法、农村金融的执法检查。我和中共党籍的副委员长一样,也是独当一面的。”
材料2: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共有18.7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6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人。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2007年有18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职务副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287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建议260多项,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各项建议9万多项。如关于三峡工程、耕地保护、两岸“三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 材料
1、材料2摘编自《光明日报》。请回答:(1)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 43 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2)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第一,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
第二,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第三,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在实践中关注民生,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第四,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要发挥自身力量,为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起到积极作用。
专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A)。
A.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B.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C.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致的 D.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B)。A.本质体现 B.本质要求 C.本质属性 D.主体部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
A.内在一致的 B.根本不同的 C.继承发展的 D.不决定文化性质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B)为根本任务。A.提高国家软实力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C)。A.与时俱进 B.开拓进取 C.改革创新 D.求真务实 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
A.“八荣八耻”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三个代表” D.“两个务必”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C)为出发点和落脚点。A.改革创新 B.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C.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D.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8.(2014第8题)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D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B.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9.(2013第6题)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繁荣文化市场
D.创新文化体制
10.(2011年第8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 44 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A)。
A.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11.(2010第8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C)。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主要有(ABCD)。A.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D.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方针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ABCDE)。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B.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C.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D.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E.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ABCD)
A.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B.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C.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D.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三个层面是(ABC)。A.国家 B.社会 C.公民 D.生态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ABC).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健康中国
7.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BCD).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8.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下能够体现“自强不息”这一精神的有(CD)。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B.天道酬勤 C.大禹治水 D.愚公移山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 ABCD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0.(2015第26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ABCD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聚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1.(2012第24题)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BD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三、简答题
1.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4.简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带领中国队战胜塞尔维亚队获得金牌。30多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再次传承诠释了女排精神。
材料二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 46 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
请回答: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D)。A.十三届四中全会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C)。
A.社会稳定 B.社会富裕 C.社会和谐 D.社会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B)。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人才强国 C.发展教育 D.扩大就业
6.《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B)。A.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C.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7.(2011年考研真题)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民主法治 D.充满活力
2.“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的“五位”指的是(ABCDE)。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生态 E.社会
3.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量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但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岗位包括服务性岗位找不到工人。这说明(AC)。A.我国当前的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B.农民工自主择业的观念日益增强 C.农民工的就业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D.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关键
4.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ABCD)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 B.就业 C.收入分配 D.社会保障
5.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目前阶段的主要思路有(ABCD)。A.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D.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6.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举措有(AC)。
A.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C.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 D.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7.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ABCD)。A.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B.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C.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D.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8.(2014第25题)《中央关于全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限期实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累,科技类公益类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 BCD A.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B.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D.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9.(2012第25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 ABCD 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三、简答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2.试列举调整收入分配的具体举措(至少五个方面)。3.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四、论述题
1.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请回答:
(1)我国社会还存在哪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写出四方面以上)(2)我们党和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的具体措施。(至少五项)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材料三: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公平。请你结合课本所学谈谈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2)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 A.收入差距悬殊; B.社会缺乏稳定; C.经济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否。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因素谈谈如何解决这个不和谐因素。(3)根据材料三说一下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 3.(2010年第35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着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 49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
(1)为什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专题五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新增加的是(D)。A.政治建设 B.文化 C.社会 D.生态文明建设 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A)。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C.经济、自然、人口的关系 D.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B)。A.开源节流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治理污染
4.党的(B)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一中全会 本专题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4.(2010第7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A)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ABC)的理念。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2.坚持(AC)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A.保护环境 B.保护资源 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率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ABC)。
第二篇:毛概第八章习题库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非公有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错)标准答案:错 2.计划经济就是计划的手段及形式。(错)标准答案:错
3.把非公有制经济也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说明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错)标准答案:错
4.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中国的发展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错)标准答案:错
5.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错)标准答案:错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对)标准答案:对
7.市场经济是对少数人有利的,计划经济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错)标准答案:错 8.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错)标准答案:错
9.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所以不应参与收益分配。(错)标准答案:错
10.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7.0)
11.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的产业是()(A)标准答案:A A.农业
B.工业
C.商业服务业
D.交通运输业
12.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标准答案:A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初级阶段的国情
13.下列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A)标准答案: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D.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1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B)标准答案:B A.发展新型产业
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5.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在()(B)标准答案: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6.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标准答案: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7.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标准答案:C A.在社会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
1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标准答案: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9.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这是实现其它目标的物质基础。(B)标准答案:A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20.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这其中一个统一是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A)标准答案:C 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6.0)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D)标准答案: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BD)标准答案:ABD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23.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ABCD)标准答案:ABCD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C.调节过高收入
D.取缔非法收入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25.现阶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为重点(ABCD)标准答案:ABD A.确保发放
B.扩大覆盖面
C.保持稳定
D.完善制度
26.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个体经营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从事经营所取得的利润
C.信息、科技发明、创造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D.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而取得的租金
27.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企业行为自主化
B.经济关系市场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2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29.“三农”问题是指()(ABC)标准答案:ABC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林
30.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这其中“两个毫不动摇”是指()(BC)标准答案:BC A.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D.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所以不应参与收益分配。(错)标准答案:错
2.把非公有制经济也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说明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错)标准答案:错
3.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错)标准答案:错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难以避免社会的两极分化(错)标准答案:错 5.共同富裕是指全国各地、所有人们同步富裕。(错)标准答案:错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错)标准答案:错
7.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方式之间是矛盾的(错)标准答案:错 8.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对)标准答案:对 9.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对)标准答案:对
10.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党的()(B)标准答案:B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1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D)标准答案:D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环境友好型社会
C.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发展循环经济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标准答案: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4.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B)标准答案:B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初级阶段的国情
15.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在()(C)标准答案: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6.下列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A)标准答案: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D.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17.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B)标准答案:B A.发展新型产业
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标准答案: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标准答案: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标准答案:A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2.0)
2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个体经营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从事经营所取得的利润
C.信息、科技发明、创造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D.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而取得的租金
22.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BD)标准答案:ABD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2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其中,“三个补充”是指()(ABD)标准答案:BCD A.所有制结构
B.个体经营
C.自由生产
D.自由市场
25.现阶段,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ABCD)标准答案:CD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6.“三农”问题是指()(ABD)标准答案:ABC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林
2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28.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ABCD)标准答案:ABCD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C.调节过高收入
D.取缔非法收入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D)标准答案:AC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对)标准答案:对
2.计划经济就是计划的手段及形式。(错)标准答案:错 3.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错)标准答案:错 4.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错)标准答案:错
5.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对)标准答案:对 6.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本质区别。(错)标准答案:错
7.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标准答案:对
8.共同富裕是指全国各地、所有人们同步富裕。(错)标准答案:错 9.良好的社会保障必然导致人们形成懒惰意识(错)标准答案:错
10.市场经济是对少数人有利的,计划经济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地位的产业是()(A)标准答案:A A.农业
B.工业
C.商业服务业
D.交通运输业
12.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B)标准答案:B A.发展新型产业
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标准答案: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1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是()(A)标准答案: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
C.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D.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1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标准答案: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D)标准答案:D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经济制度是()(B)标准答案:B A.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
18.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这是实现其它目标的物质基础。(A)标准答案:A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19.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在()(C)标准答案: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0.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标准答案: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个体经营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从事经营所取得的利润
C.信息、科技发明、创造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D.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而取得的租金
2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企业行为自主化
B.经济关系市场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23.现阶段,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CD)标准答案:CD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其中,“三个补充”是指()(BCD)标准答案:BCD A.所有制结构
B.个体经营
C.自由生产
D.自由市场
2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标准答案:AC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26.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7.“三农”问题是指()(ABC)标准答案:ABC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林
28.现阶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为重点(ABD)标准答案:ABD A.确保发放
B.扩大覆盖面
C.保持稳定
D.完善制度
29.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ABCD)标准答案:ABCD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C.调节过高收入
D.取缔非法收入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BD)标准答案:ABD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9.0)
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所以不应参与收益分配。(错)标准答案:错
2.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对)标准答案:对 3.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错)标准答案:错 4.非公有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准答案:错 5.计划经济就是计划的手段及形式。(错)标准答案:错
6.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错)标准答案:错
7.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对)标准答案:对 8.共同富裕是指全国各地、所有人们同步富裕。(错)标准答案:错
9.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中国的发展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错)标准答案:错
10.把非公有制经济也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说明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B)标准答案:B A.发展新型产业
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12.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份()(A)标准答案:A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股份制经济
13.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分配制度是()(C)标准答案:C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标准答案:A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1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标准答案: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6.“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上提出的。(B)标准答案:B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17.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在()(C)标准答案: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B)标准答案:B A.实现国家制定的计划任务
B.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保持物价的稳定
D.达到经济结构的优化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D)标准答案:D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标准答案: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8.0)
2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标准答案:AC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2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其中,“三个补充”是指()(BCD)标准答案:BCD A.所有制结构
B.个体经营
C.自由生产
D.自由市场
24.现阶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为重点(ABD)标准答案:ABD A.确保发放
B.扩大覆盖面
C.保持稳定
D.完善制度
25.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ABCD)标准答案:ABCD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水平
C.调节过高收入
D.取缔非法收入
26.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7.“三农”问题是指()(ABC)标准答案:ABC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林
2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BD)标准答案:ABD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D)标准答案: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3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第三篇:毛概第五章习题库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8.0)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对)标准答案:错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标准答案:错 3.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5.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5.0)
11.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标准答案:D A.保持政治稳定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
D.把发展放到首位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A)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4.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B)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D)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A)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的轨道上来。(D)标准答案:D A.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B.引进技术,吸引人才
C.科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D.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8.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3.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CD)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ABC)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7.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30.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对)标准答案: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3.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6.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7.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9.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8.0)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B)标准答案:B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C)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9.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C)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2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D)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2.0)
21.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A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6.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CD)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A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8.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0.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3.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4.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5.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6.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7.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陈独秀。(错)标准答案:错 8.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9.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9.0)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3.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7.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B)标准答案:C 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
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D.国内生产总值
19.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C)标准答案: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2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D)标准答案: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3.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7.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8.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0.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9.0)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对)标准答案:错
2.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错)标准答案:错
3.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错)标准答案:错 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标准答案:对
6.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7.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8.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错)标准答案:错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标准答案:D A.保持政治稳定
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
D.把发展放到首位
15.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邓小平首次提出是在()(B)标准答案:B A.上世纪70年代末
B.上世纪80年代初
C.上世纪80年代末
D.上世纪90年代初
16.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C)标准答案:C A.能否使被压迫阶级翻身解放
B.能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
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能否做到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A)标准答案: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8.0)
2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2.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4.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2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9.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30.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2.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5.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标准答案:错 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一.判断题 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0.0)
1.邓小平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2.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已经是现实的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4.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标准答案:错
5.建国后相当历史时期中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错)标准答案:错 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标准答案:对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错)标准答案:错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分。(得分:10.0)
11.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深刻原因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缺陷
B.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B)标准答案:B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五次结合”
13.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A A.本质
B.优越性
C.目标
D.基本特征
14.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B)标准答案:B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B.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标准答案:C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什么是社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标准答案:C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和谐
D.生态文明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18.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解概括是在()(A)标准答案:A A.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B.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
C.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D.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20.0)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出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社会主义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的“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思想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构想
2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D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23.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BCD)标准答案:BCD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D.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24.1986年9月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它是()(AB)标准答案:AB A.发展生产
B.共同致富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25.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2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2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8.邓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本质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剖析,他认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社会主义
D.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治不是社会主义
29.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物质条件的需要
3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了()(BCD)标准答案: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第四篇:毛概题库
单选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是()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理论发展的源泉。1.军队 2.中国共产党 3.人民群众 4.工人阶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推进(),同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1.党的建设 2.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主义道路 4.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1.发展生产力 2.消灭剥削
3.消除两极分化
4.达到共同富裕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努力促进人的()发展。1.自由 2.个性 3.全面 4.主体
5、()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1.邓小平2.习近平3.江泽民 4.胡锦涛
6、关于“八个明确”,错误的是(不知道)
1.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3.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八个明确”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1.辛亥革命 2.新中国的成立
3.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是(不知道)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我们在第(不知道)个五年计划的实践中也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1.一 2.二 3.三 4.四
10、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1.先进性 2.阶级性 3.纯洁性 4.时代性
11、按照十七大部署,2008年9月起,我们党开展了历时()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把推动科学发展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1.一年 2.一年半 3.两年 4.两年半
12、关于“八个明确”,错误的是(不知道)
1.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3.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八个明确” 4.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八个明确”
13、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阶段的社会主义。1.萌芽 2.初级 3.中级 4.高级 14、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不知道)的重大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新中国成立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6、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决定于()。1.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 2.时代发展的主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4.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经阶段
19、()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2.“十四个坚持” 3.“八个明确”
4.“十四个坚持”和“八个明确”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知道)关系。1.辩证 2.特殊 3.对应 4.统一
21、在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经济保持了(不知道)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较慢 2.飞速 3.较快 4.均衡
22、(不知道),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1.“一个中心” 2.“ 两个基本点”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改革开放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振兴中华
24、()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发展 2.革命 3.改革 4.开放
25、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错误的是(不知道)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1.群众 2.人民 3.多数人 4.最大多数人
2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1.1979年 2.1982年 3.1983年 4.1984年
28、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3.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3.新时期的目的 4.对旧制度的根本变革
30、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中,()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1.农民阶级 2.工人阶级 3.地主阶级 4.资产阶级
31、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错误的是(不知道)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我们已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合作社经济是(不知道)。1.社会主义性质 2.半社会主义性质 3.个体性质 4.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3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1.发展 2.以人为本 3.全面协调可持续 4.统筹兼顾 34、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不知道)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一 2.二 3.三 4.四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6、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7、科学发展观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1.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 2.物质和意识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物质和运动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衡量党的方针政策的成败得失,必须坚持(不知道)的标准。1.客观性 2.系统性 3.全面性 4.规律性
3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0、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开始。1.城市 2.农村 3.内陆 4.沿海
第五篇:毛概题库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对)标准答案:对 2.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错)标准答案:错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错)标准答案:错 4.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错)标准答案:错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错)标准答案:错 6.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错)标准答案:错
7.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对)标准答案:对
8.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标准答案:对
9.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标准答案:对 10.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对)标准答案:对 1.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错 4.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标准答案:对 5.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错)标准答案:错
9.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错)标准答案:错
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错)标准答案:错
9.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的是毛泽东。(错)标准答案:对 10.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错)标准答案:错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错)标准答案:对 7.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对)标准答案:对
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错)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7.5)
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B)标准答案:C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发展的需要
12.我国的改革()(C)标准答案:C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
13.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D)标准答案:B A.改革开放 B.自己的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4.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D)标准答案:D A.惩治腐败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 D.改革开放
15.对外开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是()(B)标准答案:B A.“引进来”的能力和“走出去”的水平B.“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C.引进来”的质量和“走出去”的数量 D.“引进来”的数量和“走出去”的质量
1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B)标准答案:B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精神激励
17.改革是()(D)标准答案:D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8.“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标准答案:C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检验真理的标准
19.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制度。(A)标准答案:C A.政治管理 B.社会经济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D.税收
20.在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中,我们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B)A.特别优惠 B.严格监管 C.减税让利 D.国民待遇
11.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D)标准答案:A A.对外经济关系 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 D.外交关系
1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B)标准答案:A A.基本国策 B.基本方针 C.基本制度 D.基本政策
标准答案:D 19.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B)标准答案: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长期的基本国策 C.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20.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C)标准答案:C A.政府 B.企业 C.人民群众 D.国家
14.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指()(D)标准答案:C 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C.它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在()(A)标准答案: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南方谈话
19.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的()(D)标准答案:D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的战略决策。(A)标准答案:D A.海南 B.重庆 C.厦门
D.上海浦东新区
11.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C)标准答案: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A)标准答案:A A.改革
B.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C.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D.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10.0)
2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BCD)标准答案:ABCD A.是机遇 B.是挑战 C.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D.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22.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ABC)标准答案:ABC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目的
2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正确关系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相辅相成的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立足点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2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AB)标准答案:ABD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25.改革开放的成绩证明()(AC)标准答案:ABC A.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B.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C.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26.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CD)标准答案:ABCD A.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混乱 B.经济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C.人民生活物资匮乏,生活得不到改善
D.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
27.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应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B.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C.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创新相结合 D.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28.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AC)标准答案:ABCD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解放生产力
29.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BD)标准答案: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0.对外开放中的全方位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资本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23.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25.对外开放中的多层次包括()(ABD)标准答案:ABCD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发区
28.对外开放的领域包括()(AD)标准答案:ABCD A.金融 B.保险 C.房地产 D.科教文化
30.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核心()(ABC)标准答案:ABC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D.坚持中国制造
26.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是()(ABCD)标准答案:CD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对外开放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建设创新型国家
27.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ABC)标准答案:ABD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 D.世界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
30.对外开放中的宽领域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资本市场 C.国际技术市场 D.国际劳务市场
23.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ABCD)标准答案:ACDB
A.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C.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D.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29.改革开放的成绩证明()(AC)标准答案:ABC A.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B.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C.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2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需要 C.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D.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需要
23.“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
第八章
一、判断题 注:每题0.5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4.5)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错)标准答案:错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对)标准答案:错
3.市场经济是对少数人有利的,计划经济是对大多数人有利的。(错)标准答案:错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对)标准答案:对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错)标准答案:错
6.近些年社会矛盾加剧是由于搞了市场经济而带来的。(错)标准答案:错
7.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对)标准答案:对
8.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本质区别。(错)标准答案:错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标准答案:对
10.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究竟好不好,要从它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认识,要从它的实践效果来分析。(对)标准答案:对
1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错)标准答案:对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对)标准答案:对
13共同富裕是指全国各地、所有人们同步富裕。(错)标准答案:错 14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错)标准答案:错
15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与自然无关。(错)标准答案:错 1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标准答案:对
17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对)标准答案:对
18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不可兼得,中国的发展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错)标准答案:错 19.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错)标准答案:错 20.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本质区别。(错)标准答案:错
21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这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错)标准答案:对
22.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方式之间是矛盾的。(错)标准答案:错
2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标准答案:对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对)标准答案:对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错)标准答案:对 26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对)标准答案:对
27.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标准。(对)标准答案:对
28.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对)标准答案:对 2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标准答案:对 30.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标准答案:对
31.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对)标准答案:对
3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标准答案:对 33.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果。(错)标准答案:错 34.非公有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错)标准答案:错 35.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对)标准答案:对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标准答案:对
37.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日就是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之时。(对)标准答案:错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对)标准答案:对
3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标准答案:对
40.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3.5)
1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制度是()(A)标准答案:A A.社会保障制度
B.按困难群众需要分配制度 C.维护社会稳定制度
D.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平均分配制度 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市场、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A)标准答案:A A.资源节约型社会 B.环境友好型社会 C.和谐社会 D.创新型社会 在我国、既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标志的是()(B)标准答案:B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A)标准答案:C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标准答案:C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下列哪个问题的新的探索()(A)标准答案: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小康社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D)标准答案:C A.公益性文化 B.普及文化知识 C.体制机制创新 D.传播先进文化 关于“和谐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标准答案:D A.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 B.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形态 C.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组织得到很好协调或稳定的那种社会 D.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 下列哪一项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份()(A)标准答案:A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股份制经济
1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C)标准答案: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标准答案:A A.思想道德建设 B.科学建设 C.教育事业 D.文化建设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B)标准答案:A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爱国主义为原则 C.以民族团结为核心 D.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13.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B)标准答案:B A.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B)标准答案: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5.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D)标准答案:D A.二者在内容上完全不同 B.二者是两个阶段上的不同目标 C.二者的目标要求是完全相同的 D.二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反映
16.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B)标准答案:B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纠
17.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A)标准答案:A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D.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18.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D)标准答案:D A.前者为目的后者为手段 B.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标 C.前者为内容后者为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配合
19.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B)标准答案:B A.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B.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B)标准答案:B A.广泛性 B.真实性 C.阶级性 D.现实性
21.民主的发展程度越高,民主的本质就越优越。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C)标准答案:C A.肯定了民主发展程度与民主本质的区别 B.否认了民主发展程度与民主本质的联系 C.认为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本质 D.认为民主的本质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
2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C)标准答案:C A.建立人民共和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D.人民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会后工作的总基调是()(C)标准答案:C A.稳中有为 B.稳中求变 C.稳中求进 D.稳中有变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的根本原因是()(B)标准答案:B A.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D.多种筹资方式并存
25.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的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D)标准答案:A A.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四项基本原则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标准答案:A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D)标准答案:D A.大同社会思想; B.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8.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B)标准答案:B A.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29.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A)标准答案:C A.党的领导 B.发展公共事业 C.制度建设
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根本之策是()(C)标准答案:C A.让人民监督权力 B.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C.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D.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1.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B)标准答案:B A.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C.科教兴国战略问题 D.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32.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B)标准答案:C A.抓物质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A)标准答案:B
A.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果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大旗,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34 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B)标准答案:B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3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A)标准答案:A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36.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工作者要努力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为此必须坚持()(B)标准答案:B A.把“扫黄打非”放在首位 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C.把“双百”方针放在首位 D.把文化产品多元化放在首位
3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标准答案: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D)标准答案:C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9.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标准答案:A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实现全面小康
40.以下关于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B)标准答案:B A.和谐社会是最高理想 B.和谐社会是共同理想 C.和谐社会是全体公民的理想 D.和谐社会只是中国人的理想
4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标准答案: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42.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标准答案:B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4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标准答案:A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4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标准答案: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5.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标准答案: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保函“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B)标准答案:A A.社会主义法制的价值追求 B.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 D.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使命
47.中国共产党和各主民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D)标准答案:C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D)标准答案: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A)标准答案:C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和为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50.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标准答案:A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 B.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D.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5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标准答案:D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多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3.0)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D)标准答案:ABC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改造自然
2.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3.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业城乡关系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城乡一体
4.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B.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除了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外,还要紧紧围绕()(ABCD)标准答案:ABC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C.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D.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BCD)标准答案:AB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8.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D.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除优先发展教育外,还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D.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0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D.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D)标准答案: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13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ABCD)标准答案:ABC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中国特色社会助于文化发展道路 C.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ABCD)标准答案:ABCD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5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ABCD)标准答案:ABC A.二者性质相同 B.作用、职能相同 C.历史使命相同
D.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6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是()(ABCD)标准答案:ABC A.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B.完善国家安全体制 C.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D.确保国家安全
17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是()(D)标准答案:ABCD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D.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18小平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ABC)标准答案:ABC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是否符合自由、民主、人权
19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依据是()(ABCD)标准答案:BCD A.任何社会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可能是一样的 B.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 C.按劳分配以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D.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公平正义; B.民主法治; C.安定有序;
D.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21.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ABCD)标准答案:BCD
A.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B.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C.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CD)标准答案:AC A.生存权 B.经济权 C.发展权 D.政治权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ABCD)标准答案:ABC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C.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ABC)标准答案:ABC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2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BCD)标准答案:ABCD 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7.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还要()(ABCD)标准答案:ABCD A.提高社会治理水平B.维护国家安全
C.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D.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BCD)标准答案:ABD 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30.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D.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1 文化体制改革要做到()(ABCD)标准答案:ABC A.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B.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的体制机制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动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有()(ABCD)标准答案:ABC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33.文化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到()(ABCD)标准答案:ABC
A.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B.建设健全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D.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4.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B.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C.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D.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36.邓小平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ABC)标准答案:ABC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是否符合自由、民主、人权
3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ABCD)标准答案:ABCD A.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B.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C.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D.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38.生态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到()(ABCD)标准答案:ABC
A.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B.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C.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D.形成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关系
39.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1.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把耶稣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ABCD)标准答案:BCD A.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D.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ABCD)标准答案:ABCD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43.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BCD)标准答案:ABD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ABC)标准答案:ABCD 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B.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C.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45.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个文明抓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BCD)标准答案:ABCD
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 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D.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九章
一、判断题 注:每题0.5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5.0)
1.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对)标准答案:对
2.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对)标准答案:对
3.1955年一二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金门岛和马祖岛。(错)标准答案:错 4.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对)标准答案:对 5.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对)标准答案:对
6.为了争取和平统一,可以承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错)标准答案:错
7.“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在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对)标准答案:对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对)标准答案:对
9.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对)标准答案:对
10.1993年4月,海峡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对)标准答案:对
2.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错)标准答案:错
3.对于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对)标准答案:对
5.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对)标准答案:对
6.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标准答案:对
8.“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港澳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错)标准答案:错
10.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对)标准答案:对
2.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对)标准答案:对
6.6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对)标准答案:错1。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行两种制度长期不变。(对)标准答案:错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对)标准答案:对
8.在解决港澳台问题上,大陆行使对其的治理权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对)标准答案:错 9.“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标准答案:对
10.1993年4月,海峡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对)标准答案:对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对)标准答案:对
4.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标准答案:对
7.“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在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对)标准答案:对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3.0)
11.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是在()(C)标准答案:C A.30938 B.31035 C.35612 D.32993 12.中葡关于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是在()(B)标准答案:D A.30938 B.31880 C.35612 D.36514 1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标准答案: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14.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是在()(B)标准答案:A A.17958 B.18172 C.18233 D.19906 15.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A)标准答案: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6.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解放台湾”的是()(B)标准答案:A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17.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台、港、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没有国防和外交权
18.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年份是()(C)标准答案:C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1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A)标准答案:A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20.香港澳门问题是()(A)标准答案:A A.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B.中国内政问题
C.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的问题 D.不可以谈判的问题
11.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以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B)标准答案:D A.拥有行政管理权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2.台湾问题产生主要是()(D)标准答案:D A.南京条约 B.开罗宣言 C.马关条约
D.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
17.澳门问题产生的依据条约是()(B)标准答案:B A.南京条约 B.中葡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9.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时间是()(D)标准答案:B A.19541 B.20059 C.19968 D.17958 20.《反分裂国家法》被审议通过的时间是()(B)标准答案:B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12.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B)标准答案:B A.30926 B.31868 C.35612 D.30195 18.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解放台湾”的是()(A)标D)标准答案:D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5.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B)标准答案:B A.“一国两制”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双方平等协商,共议统一 D.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9.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B)标准答案:B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三.多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5.0)
21.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ABC)标准答案:ABC 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2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BD)标准答案:BD A.通过经济交流的手段来解决 B.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力争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4.“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锐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5.香港问题产生的依据条约是()(ABD)标准答案:AB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6.目前解决台湾问题()(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说明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B.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问题的卓越能力 D.证实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28.台湾问题是()(ABC)标准答案:ABC A.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 B.属于中国内政
C.主要是由于美国直接插手造成的 D.主要是由于中日甲午战争造成的
29.“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D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 B.实行“两种制度”
C.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30.台湾问题的实质()(ABCD)标准答案:ABCD A.是主权问题,B.是中国的内政问题,C.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D.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1.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标准答案:ABCD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
25.从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已经推出实施的措施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港股直通车 B.建立更紧密经贸安排 C.开放人民币业务 D.增加个人游
26.邓小平在谈到台湾有必要同大陆统一时,提出的几点理由是()(ABCD)标准答案:ACD A.统一是民族感情的问题,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B.不实现统一,两岸“三通”就没有现实的可能
C.只要台湾不与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 D.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统一,台湾人民的利益没有损失
28.2013年6月,习近平提出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意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B.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C.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D.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30.在我国八十年代祖国统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ABC)标准答案:ABC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26.2000年2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解决统一的情况是()(ABD)标准答案:ABD A.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B.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 C.如果民进党上台执政
D.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27.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BD)标准答案:ABD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
29.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ABCD)标准答案:BCD A.我国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B.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25.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反分裂国家法》
26.香港是亚太的()中心(ABCD)标准答案:ABCD A.经济中心 B.金融中心 C.贸易中心 D.航运中心
第十章
一、判断题 注:每题0.5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3.0)1.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对)标准答案:对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对)标准答案:对
3.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时刻准备打仗。(错)标准答案:错 4.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人民战争”思想。(对)标准答案:错 5.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会很快消亡。(错)标准答案:错
6.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时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目的。(对)标准答案:错
7.党对统一战线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对)标准答案:对 8.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对)标准答案:对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决定的。(对)标准答案:错
10.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人才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对)标准答案:错
1.、在新形势下,只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安全保障。(对)标准答案:对
2.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对)标准答案:错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对)标准答案:对
2.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对)标准答案:对
7.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错)标准答案:对 89.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对)标准答案:对
3.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年轻化正规化建设,是党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思想(对)标准答案:错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领导地位。(错)标准答案:错 8.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个别宗教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错)标准答案:错 9.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对)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3.0)
11.让人民亲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魅力最有效的途径是()(D)标准答案:B A.建设美丽中国 B.实现人民利益 C.提高的党的执政能力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2.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B)标准答案:C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工人阶级 D.工农联盟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C)标准答案:C A.一切为了党 B.一切为了国家 C.一切为了人民 D.一切为了发展
1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A)标准答案:A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15.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D)标准答案:A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D.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16.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C)标准答案:C A.劳动 B.知识 C.创造性 D.理论性 17.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完成的双重历史任务是()(C)标准答案:D A.革命化与年轻化 B.自动化与智能化 C.电气化与知识化 D.机械化和信息化
18.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是()(B)标准答案:B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发展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标准答案:A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D.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20.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B)标准答案:B A.合作共事 B.参政监督 C.沟通关系 D.自我教育
12.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A)标准答案:A A.宗教信仰自由 B.宗教与国家分离 C.限制宗教发展 D.鼓励宗教发展
14.1997年,中央军委提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A)标准答案:C A.机械化 B.信息化 C.现代化 D.智能化
17.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A)标准答案:A A.“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B.“人民战争”的思想
C.“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思想 D.“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思想
1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标准答案:B A.工人 B.农民 C.共产党员 D.知识分子
2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标准答案:C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11.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B)标准答案:B A.国家政权机关
B.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各阶级的联盟 D.人民团结
13.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A)标准答案:A A.实现人民的利益 B.维护党的利益 C.推动生产发展 D.提高综合国力
14.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人物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把()建设放在第一位。(A)标准答案:D A.机械化 B.信息化 C.现代化 D.革命化
14.“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A)标准答案:C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B)标准答案:A A.团结和民主 B.团结和统一 C.和平与发展 D.民主与科学
三.多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3.5)
21.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的最广泛的联盟(ABCD)标准答案: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2.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ABCD)标准答案:ABCD A.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B.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C.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D.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BC)标准答案:ABC A.队伍迅速壮大
B.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不再是领导阶级
24.在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B.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C.反对和取缔邪教 D.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25.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ABCD)标准答案:ABD A.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B.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 C.共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B.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C.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7.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BCD)标准答案:BCD A.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仰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要求宗教信仰者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防止政策
C.要求宗教信仰者从事的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D.支持宗教信仰者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8.人的全面发展()(ABCD)标准答案:ABCD A.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B.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C.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动力 D.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是()(ABCD)标准答案:BCD A.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B.保卫领土领海领空及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安全 C.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 D.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30.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ABCD)标准答案:ABC A.必须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B.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C.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D.必须警惕知识分子的反作用 21.巩固和发展民族的团结()(ABCD)标准答案:ABCD A.关系到过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B.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C.关系到各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ABCD)标准答案:BCD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工人阶级仍然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B.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ABC)标准答案:ABC A.这是由“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C.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D.广大农民群众比工人阶级更具先进性
28.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关键是建立和完善()(ABCD)标准答案:ABCD A.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体系 B.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C.军队保障体系 D.国防动员体系
21.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就必须()(ABCD)标准答案:ABD A.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 B.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C.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传统化 D.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三者密切不可分,其中()(ABCD)标准答案:ACD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C.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ABCD)标准答案:ABCD A.他们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B.他们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
C.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 D.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9.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2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C.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第十一章
一.判断题
4.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对)标准答案:对
5.党对统一战线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对)标准答案:对
10.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错)标准答案:错
1.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人民战争”思想。(错)标准答案:错
2.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时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目的。(错)标准答案:错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对)标准答案:对
4.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人才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错)标准答案:错
5.在新形势下,只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安全保障。(对)标准答案:对
6.宗教是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会很快消亡。(错)标准答案:错
7.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对)标准答案:对
8.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对)标准答案:对
9.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对)标准答案:对
10.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时刻准备打仗。(错)标准答案:错
1.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对)标准答案:对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决定的。(对)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
8.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个别宗教可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错)标准答案:错
1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标准答案:B A.工人 B.农民 C.共产党员 D.知识分子
14.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C)标准答案:C A.劳动 B.知识 C.创造性 D.理论性
15.让人民亲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魅力最有效的途径是()(B)标准答案:B A.建设美丽中国 B.实现人民利益 C.提高的党的执政能力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标准答案:A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D.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C)标准答案:C A.一切为了党 B.一切为了国家 C.一切为了人民 D.一切为了发展
19.“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A)标准答案:C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A)标准答案:B A.合作共事 B.参政监督 C.沟通关系 D.自我教育
12.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C)标准答案:C A.劳动 B.知识 C.创造性 D.理论性 1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标准答案:A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D.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标准答案:B A.工人 B.农民 C.共产党员 D.知识分子
15.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A)标准答案:A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D.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16.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A)标准答案:A A.团结和民主 B.团结和统一 C.和平与发展 D.民主与科学
1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标准答案:C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18.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A)标准答案:A A.实现人民的利益 B.维护党的利益 C.推动生产发展 D.提高综合国力
20.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源于党的()(A)标准答案:A A.“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B.“人民战争”的思想
C.“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思想 D.“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思想
11.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B)标准答案:B A.国家政权机关
B.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各阶级的联盟 D.人民团结
12.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人物的武装集团,必须始终把()建设放在第一位(B)标准答案:D A.机械化 B.信息化 C.现代化 D.革命化
13.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C)标准答案:C A.劳动 B.知识 C.创造性 D.理论性
14.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B)标准答案:A A.团结和民主 B.团结和统一 C.和平与发展 D.民主与科学
15.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B)标准答案:B A.合作共事 B.参政监督 C.沟通关系 D.自我教育
16.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是()(B)标准答案:B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发展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7.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完成的双重历史任务是()(D)标准答案:D A.革命化与年轻化 B.自动化与智能化 C.电气化与知识化 D.机械化和信息化
19.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A)标准答案:A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D.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20.“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概括(C)标准答案:C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三.多选题 注:每题0.5分。(得分:4.0)
21.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的最广泛的联盟(ABCD)标准答案: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C)标准答案:BCD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4.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C.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2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BCD)标准答案:BCD A.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仰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B.要求宗教信仰者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防止政策
C.要求宗教信仰者从事的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D.支持宗教信仰者努力对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6.巩固和发展民族的团结()(ABCD)标准答案:ABCD A.关系到过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B.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C.关系到各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7.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ABD)标准答案:ABD A.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B.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 C.共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B.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C.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工人阶级仍然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 B.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30.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是()(ABCD)标准答案:BCD A.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B.保卫领土领海领空及海洋、太空、网络电磁空间安全 C.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 D.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22.共同富裕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D.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4.人的全面发展()(ABCD)标准答案:ABCD A.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B.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C.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动力 D.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BCD)标准答案:ABCD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C.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26.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ABCD)标准答案:ABC A.必须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B.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C.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D.必须警惕知识分子的反作用
27.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就必须()(ABCD)标准答案:ABD A.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 B.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C.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传统化 D.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28.在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B.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C.反对和取缔邪教
D.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30.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三者密切不可分,其中()(ABCD)标准答案:ACD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
C.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ABC)标准答案:ABC A.这是由“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C.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D.广大农民群众比工人阶级更具先进性
23.依靠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ABC)标准答案:ABC A.必须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B.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C.必须在政治上对知识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使其发扬“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D.必须警惕知识分子的反作用
26.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的最广泛的联盟(ABCD)标准答案:ABCD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7.巩固和发展民族的团结()(ABCD)标准答案:ABCD A.关系到过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B.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C.关系到各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十二章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2.0)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错)标准答案:对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标准答案:对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标准答案:对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对)标准答案:对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对)标准答案:对
6.当前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错)标准答案:对
7.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党的建是一项伟大工程。(对)标准答案:错
8.建设学习型、革命型、智能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紧密联系的。(对)标准答案:错
9.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政治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错)标准答案:错
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错)标准答案:错 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对)标准答案:对 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错)标准答案:错 8.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对)标准答案:对
9.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对)标准答案:对
10.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不是一致的。(错)标准答案:错 4.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就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对)标准答案:对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错)标准答案:对
7.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标准答案:对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工人阶级。()标准答案:错
7.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是在多年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执政的成功经验之一。()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6.0)
1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A)标准答案:D A.思想 B.政治 C.文化 D.经济
11.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中国共产党是()的政党(A)标准答案:A A.中国工人阶级 B.中国农民阶级 C.广大人民群众 D.中国社会新兴阶层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A)标准答案:C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A)标准答案:D
A.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B.集体领导与分工合作制结合 C.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D.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5.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D)标准答案:D A.全国各族人民 B.工人阶级 C.人才 D.党
16.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大的政治优势是()(A)标准答案: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7.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标准答案:C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中国梦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共同富裕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D)标准答案:D A.工人阶级 B.全国各族人民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中国共产党
19.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的任务。(D)标准答案:D A.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 B.生产发展和走向共同富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0.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相结合的产物(A)标准答案:B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实际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 C.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历史 D.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15.()强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A)标准答案:D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由()(A)标准答案:A A.党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组织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17.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标准答案:C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中国梦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共同富裕
19.()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C)标准答案:C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0.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的根本要求.(C)标准答案:D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4.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是()(D)标准答案:B
A.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C.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4.0)
2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D.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ABC)标准答案:ABCD
A.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B.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D.必须抓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23.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就是要()(AD)标准答案:ABCD A.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B.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24.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紧密联系的()(ABCD)标准答案:BCD
A.只有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 B.只有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和改革创新能力 C.只有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明确学习和创新的实践途径、根本目的
D.只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设()(D)标准答案:ABD A.学习型 B.服务型 C.知识型 D.创新型
2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是因为()(ABCD)标准答案:ABCD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党的执政能力包括()(ABD)标准答案:BCD
A.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策略,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B.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C.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D.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8.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BCD)标准答案:ABCD 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C.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D.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9.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ABD)标准答案:ABCD A.精神懈怠 B.能力不足 C.脱离群众 D.消极腐败
30.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ABCD)标准答案:ABC A.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B.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C.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D.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党的建设
23.《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ABCD)标准答案:ABC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4.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ABCD)标准答案:ABCD A.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B.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C.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D.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5.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AB)标准答案:AB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C.共产党以外的政党也能救中国 D.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ACD)标准答案:ABCD
A.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C.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D.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26.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标准答案:BCD A.无所不能的党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C.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党 D.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
29.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必须()()标准答案:BCD A.坚持从法制教育入手 B.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C.提高领导骨干素质,夯实组织基础 D.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
27.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标准答案:ABCD A.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D.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6.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考验有()()标准答案:ABD 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计划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29.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包括()()标准答案:ABC A.执政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路线领导
23.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能()()标准答案:ABCD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C.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D.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