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2: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

第一篇:《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

引 言

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学中,有成千上万的女性形象。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刻画的润叶、田小霞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笔下的田小娥、白灵等;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描写的竹内多鹤、朱小环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代作家霍达创作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充满着无限的艺术张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当代文学女性形象增添了别样的感觉。

首先作者把这些女性放在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发展的这个动态的社会历史空间,以独特而矛盾的价值视角、真挚而复杂的情感、来审视这些女性所具有的思想性格特征和人生命运。其次在穆斯林这个不同于汉民族奇异而古老的现实空间中,揭示了穆斯林儿女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所以,作者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姿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形象特征。它继承了《红楼梦》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造化出万千神秀于女儿的思想,以及“红颜薄命”、“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剧意识,同时又超越了《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刻画出因爱生恨而导致心灵极度扭曲的传统女性梁君璧,又展示了执著于个体生命的尊严、争取爱的权利的知识女性梁冰玉。

正 文

阿拉伯人的经典《古兰经》中安拉说:一切人自我而生!进化论、人文主义给“人”这个词也进行了别种不同的解释。在尼采断然宣布“上帝死了”之后 ,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人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人们发现,驱逐了上帝,人还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命运仍是被许多外在的东西操纵着,人们在自己的命运里挣扎,上演着一幕幕有关生离死别、悲喜交加的人生剧。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深刻地体现了这种人生剧,它将宗教与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与人性,生离死别与恩怨情仇交织在一起,将回族几百年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几次大劫融汇进了六十年中“玉器梁”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之中,通过梁家的兴衰变迁与梁家人的命运沉浮,刻画出一颗颗抗争的不屈灵魂,以及一个个大写的“人”。在这部作品里,“五四”运动,中华民族的两次浩劫,神秘虔诚的宗教,残酷的现实,爱与恨、情与理死死纠缠的情感,都交织在这些人的命运里。

叱诧风云的梁君璧,独立坚强的梁冰玉。两位女性都是女中豪杰,她们分别受到回汉两种文化的影响,姐姐成为那个时代另类的“七巧”、殉葬的信徒、绝望的反抗者;妹妹则是现代版的“曼桢”、“个性主义”的悲情者和痛苦的守望者。

一、另类的“七巧”和现代版的“曼桢”

(一)梁君璧

梁君璧,另类的“七巧”。梁君璧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都是那个时代下层的女性,她们都憧憬着浪漫幸福的爱情,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命运却和她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她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经历了苦不堪言的磨难。从此,她们纯真、质朴的感情在坎坷的命运面前变得惊人的冰冷。

梁君璧,和丈夫重振奇珍斋之前,她是一个果断、刚强的少女。父亲的猝死、敌人的落井下石及母亲的懦弱都没有压垮她坚强的生活意志。在丈夫为了那些玉器,抛妻弃子逃往英国时,她饱尝了岁月的艰辛和世人的冷眼,受尽了生活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折磨,但她仍旧承受住了命运所给予的沉重打击,坚定了她对生活的执着信念和对爱的忠贞。但十年等待的结果却彻底毁灭了梁君璧坚强的生活意志和执着的生活追求。因为感恩结合在一起的丈夫,竟然有了情人,这个情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胞妹妹—梁冰玉。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了孩子—韩新月,妹妹回来后不但没有为自己不合理的爱情感到羞耻,而且还要取代姐姐的位置,做真正的韩太太。所有这些事就像突发的洪水一样,一时间让君璧喘不过气来。于是,君璧使尽浑身解数做了垂死的挣扎:笃信宗教的她赶走妹妹—冰玉;留住无爱的婚姻、守住了韩太太的位置。至此,梁君璧少女时期的果断与坚强已经逐渐走向了冷酷无情和专横独断。

再看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她曾经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少女。她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而她却被贪钱的兄嫂嫁给了残废的二少爷,虽也生儿育女了,但七巧守着的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在二少爷

家中,七巧吃尽了苦头,不仅丈夫是个活死人,七巧得不到应有的爱,而且就连家里的丫鬟也看不起七巧。生活的种种磨难逐渐地泯灭了七巧五彩的生活梦,也泯灭了她质朴纯洁的感情。但七巧不甘心自己成为被欺辱的怨妇,她泼辣、急躁,顽强地做着无力地反抗。可以说,七巧对自己的既定生存现状是不甘心的、不顺从的,这无疑更加重了她的精神痛苦。她意欲寻求幸福,表现出一种勇敢执拗,可她又没有对象可寻,在这痛苦的深渊中,她被一步步地逼向变态的边缘。

梁君璧和曹七巧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时,她们都做出了顽强地反抗。反抗的结果却使她们都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当然,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两位女性,她们的反抗还是有差别的。曹七巧,在封建大家族思想的影响下,她的反抗让人可怜更让人痛心。说七巧可怜是因为七巧是一个无辜的被害者,说她痛心是因为她成为被害者之后又去害别人。七巧“被害”,本身已是悲剧,而七巧 “害人” 则是更大的悲剧。封建家长意识浓厚的她嫉妒儿子和女儿真挚的爱情,她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都发泄在孩子们的身上。最终,儿媳被逼得上吊而死、女儿的婚姻也被她无情地撕了粉碎。她把自己套在了黄金的枷锁中,她的人性也在枷锁中一点点消失了。

再看梁君璧,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溶在她骨子里的宗教信仰和几百年“回回”的心理积淀支配了她的一生。她赶走了同胞妹妹,留下了形式上的丈夫,也留下了永远的伤。她与七巧嫉妒、憎恨儿子和女儿真挚的爱情不同,君璧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生活的幸福,但是她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儿子选媳妇。殊不知,她是在无形中让儿子又继续重复了她的无爱婚姻路。当面对女儿的爱情时,作为虔诚的穆斯林信仰者,梁君璧也决不允许女儿嫁给一个卡斐尔。梁君璧用穆斯林的信仰处处建筑起自己的高墙,保住了宽敞的博雅斋,冷冻了家人挚爱生活的心。但梁家却也在她的垂死守护中日渐兴旺起来,天星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也正是另类“七巧”的特点所在。

(二)梁冰玉

梁冰玉,现代版的“曼桢”。梁冰玉和顾曼桢,两个新时期的女性,她们都比自己的姐姐幸运些,因为她们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尽管如此,她们的生命也都以悲剧收场。正如张爱玲说“这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悲剧结构使无边无尽的黑暗、痛楚笼罩在每个主人公身上,一切都无常荒诞却在情理之中,人的悲剧也许正在于无法掌握自己,永远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

首先说《半生缘》中的曼桢,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是一个规规矩矩生活的人,温柔稳重。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中,曼桢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原本可以幸福甜蜜的她,却让狠心的同胞姐姐把她当作生育的工具而被姐夫给奸污了。姐姐曼璐不能生育,为了栓住丈夫祝鸿才保住自己,曼璐与丈夫合伙计谋奸污了曼桢,使曼桢怀孕。曼桢怀孕并生下了那个孩子,而此时她深爱的世均早已成了别人的丈夫。姐姐的苦苦哀求、对孩子的无限爱恋及对生活的无奈,最终使曼桢留了下来,违心地嫁给了姐夫祝鸿才。可以说,曼桢,虽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终究还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曼桢选择屈辱地留了下来。

其次,再说梁冰玉,一个才华横溢的小女孩,在姐姐姐夫的娇宠下长大。进入大学后,开始了浪漫的恋爱生活,然而,革命的爆发却让她看清自己的爱人竟是投敌卖友的伪君子。于是,冰玉带着伤痕累累的心偷偷地和姐夫去了英国,由于第一次恋爱的失败,当黑头发、黑眼睛的英国人奥利弗追求她时,她拒绝了。出乎她意料的是,奥利弗却为了给她买圣诞礼物死在了希特勒的弹片中。这一沉重地打击让冰玉原本受伤的心更加内疚,在硝烟战火中,内心极度愧疚的冰玉仿佛找到了真爱,和姐夫韩子奇相爱了,并生下了女儿—新月。两年后,他们带着女儿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而他们的爱情却被笃信宗教的姐姐给封杀了。面对世俗和宗教的压力及爱人韩子奇的退缩,冰玉没有屈辱地留下来。而是“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地旅行 ,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 ,也不是去寻找爱 ,而是去寻找自己。”

梁冰玉,一个处处与众不同的女人,从思想到言行,都特立独行。她具有坚强独立的品格,拥有平等而有尊严的爱情观。她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享受到爱的权利,她勇敢地抵制世俗关于女性是男性附庸的观念,执著地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这儿没有玉儿,站在你面前的是梁冰玉!”。“玉儿”这一饱含着温情和美好记忆的昵称,被梁冰玉断然拒绝,凸显了这一人物的倔强性格。她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尊严地活着,她积极为自己争取自由生活的权利,争取爱的权利。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退缩时,冰玉

[2]

[1]

发出了女性的宣言:“我是一个人,独立的人,既不是你的,更不是梁君璧的附属品,不是你们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有人格,女人不是男人钱袋里的钞票,可以随意取,随意花;女人不是男人身上的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不用了还可以存在箱子里!人格,尊严,比你的财产、珍宝、名誉地位更贵重,我不能为了让你在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像‘人'而不把我自己当人。”

经受了新思想、现代文化的洗礼, 梁冰玉用自己的爱情悲剧换得了自身的觉醒。她不可能和另一个女人分享这个男人,她宁肯自己不要,也绝不会将自己的爱情折价处理掉。她能够看出,女性对“男尊女卑”的默认是女性最后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可怜的是,男人这样看女人,女人也这样看女人!”。

最后,梁冰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冷静、坚定地选择了出走。这也正是现代版的“曼桢”,她用自己的出走作为对现实的反抗,用自己的出走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二、殉葬的信徒和“个性主义”的悲情者

艺术的魅力不仅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也是文学艺术欣赏刻意探寻的秘密。读者的任务就是企图寻找文学作品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的一点线索。优秀的作品不仅带给人感官上的理解,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深处的思索与感悟。

悲剧之所以产生主要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的无能为力。那么,个人与宗教文化的抗争也是无可奈何。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的, 每个人的命运都会被社会和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民国初期到20世纪 70 年代, 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变革。50多年中, 中国人经受了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更为猛烈的冲击, 显然韩家两代人的悲剧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被催化的。

(一)梁君璧

梁君璧,殉葬的信徒。在与现代社会的剧烈对撞中,梁君璧自觉地站在穆斯林民族的立场,对回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捍守,民族“集体无意识”根深蒂固地潜伏在她的无意识中又必然浮现在她意识中。这一切成就了她悲剧的人生,也是造就了她整个人生悲剧的源泉。

梁君璧,一个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她信仰真主安拉,崇敬先知穆罕默德,严格遵守一切教规,努力践行一个穆斯林的使命。她一生中谨遵教规行事,虔诚地遵循真主的旨意,她坚信真主能给她幸福。但与丈夫重振奇珍斋时的相濡以沫更多的是一种兄妹亲情的艰难维系。她没有过爱情,最后亲情也在她手中一点点地淡漠。

梁君璧的心理层面上,受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在穆斯林世界,已婚者通奸与叛教、杀人并列为三大不可饶恕的罪行。在韩太太的眼里,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结合没有“古瓦西”,无媒无证,更无宗教仪式,这是为教规所不容的。而且,《古兰经》中说:“真主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 ,这也是作为虔诚的穆斯林所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作为韩子奇的太太,性格专断的她是不允许丈夫与别的女人有关的,她不能也不愿理解奇、玉的爱情,固然是由于他们的结合触犯了穆斯林的教规原因,也是出于一个女人对丈夫外遇所做出的极端反应。赶走冰玉,保住了韩太太的地位,是她刚强作风的体现,也显露了她的专横独断和冷酷无情,这是传统与现代,宗教与现实冲突的结果。结果在梁君璧的心理上也留下了永远的创伤。

尖酸刻薄、控制欲极强的心理支配了梁君璧。作为母亲,梁君璧用一种更为高明、隐蔽的方式拆散了儿子纯朴的初恋。面对新月爱的宣言,她说出了“我宁可你死了,也不要你留在世上丢人现眼” 的激烈言辞。这一方面是由于新月与楚彦潮的爱情不能被坚守伊斯兰教规的她所容忍,另一方面她的那句“也不知从那里传下来的贱根儿” 暴露了她一生中无法解开的心结:面对新月,她想起的是自己的妹妹。于是,韩子奇与梁冰玉、韩新月与楚彦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被梁君璧连接在了一起。她直接造成了他们的痛苦,自己也在痛苦中挣扎。她疼妹妹,爱丈夫,爱孩子,却只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她如此要强,向命运一次次地抗争,却在一次次地伤害了亲人之后更深地伤害了自己。

所以说,梁君璧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丈夫成为“玉王”之前,君璧对丈夫、儿子的爱保留了一个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好的特征。当归来的丈夫另有所爱,她便使出了所有的本领与之抗衡,保住了一个完整的家和自己的地位。此后,梁君璧带着内心的创伤将所有的爱放在了儿子的身上。她疼爱儿子,但是长期心理上的压抑和现实给予的创伤,使她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和宗教信仰异常地执著,扭曲了她的心灵,终于使她费尽心机[7]

[6]

[5][4]

[3]

地拆散了儿子自由纯真的爱情。在梁君璧的身上,积淀着自身被生活挤压的隐蔽心理,其乖张的性格和严厉的风范等个性中也流露出了现实给予她的创伤。然而,苦心置办的家业却在内忧外患下荡然无存,费尽心机维护的家庭却在最后关头得知丈夫是个汉人,这就是其形象的复杂性所在。

梁君璧在悲剧中制造了悲剧。但悲剧的根源不在于她 ,而在于她所剪不断的穆斯林文化情结与世俗间的激烈碰撞。她只是一切悲剧的操做者,但不是一切悲剧的最终决定者,这一切使她成为了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她牺牲了他人的幸福,也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的身上承载着回回民族在时代潮流面前自我抉择时的无奈和痛苦。

(二)梁冰玉

梁冰玉,“个性主义”的悲情者。在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多重文化相融合熏陶下的梁冰玉,成为书中第一位开始觉醒、有了“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女性。“我是一个活着的人,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力爱!”大胆的表白,表现了她的人的意识的复苏。她不像姐姐梁君壁那样复杂,是另一类型的女人,但她的思想不容于所生活的时代,因此,她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冰玉自身有着美好的潜质,也只能自生自灭。

生存环境的变迁是梁冰玉生命里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也成为她实现个性主义之爱的一个必然条件。多年的国外生活,使梁冰玉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本主义为中心和主流的异国文化,使她的眼界进一步打开,人本意识得以复苏,使她更加注重人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真爱的决心和愿望得到鼓励。这也成为她大胆地向韩子奇表白的一条重要原因。同时,奥利弗的死亡也直接刺激了她。奥利弗,西方社会生活的一个浓缩,他的思想代表了西方的生存观念:推崇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独立。“你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什么戏剧)戏剧中的不屈精神影响了奥利弗,使他大胆地向冰玉表白;奥利弗的爱情观又影响了冰玉,使冰玉抛却一切,勇敢地向韩子奇表白。梁冰玉在奥利弗对她的示爱和死亡中重新认识了爱情。

然而,从开放的西欧回到比较传统的国内,加之穆斯林特殊的宗教教义要求,环境的改变,使得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爱情生活难以继续。梁冰玉对真爱的追求和争取不仅受到宗教教义和社会舆论的强力压制,竟然也没能得到爱人韩子奇的支持和鼓励,深爱的人没有和她一同战斗到底,使她对爱情的信心又一次受到沉重地打击,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只能失望而无奈地离去。梁冰玉也曾试图说服韩子奇同她一起离开,寻找新的生活,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其爱情以悲剧告终,她的个性主义之爱也宣布失败。于是,梁冰玉也就成了“个性主义”的悲情者。她的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梁冰玉三次坎坷的爱情都无果而终。即便冰玉与姐夫韩子奇有了爱情结晶—韩新月,回国后在现实和宗教面前,他们也不得不分开。梁冰玉的第一次恋爱是在燕京大学,冰玉与风度翩翩的杨琛之间纯朴、简单的爱情让人羡慕,更让冰玉憧憬、幻想着美好的未来。接下来发生了革命,深爱的人投敌卖友,瞬间毁灭了冰玉绚丽多彩的爱情梦想,从此冰玉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然后,冰玉带着破碎、冰冷的心背着姐姐和姐夫去了英国。在英国,冰玉开始了第二次被动地恋爱。奥立佛,一个黑头发、黑眼睛的英国小伙子,从第一次见到冰玉开始,梁冰玉便感受到了他所传递过来的特殊的情感,但极力装作毫无觉察,冷漠和疏远是她唯一可以采取的态度,因为杨琛已经让她把爱的门户永远封闭了。为了躲避奥利弗那份炽热的爱,冰玉依然报考了牛津大学,却丝毫不能减弱奥立佛的热情,梁冰玉便不自觉地把奥立弗当成了杨琛。爱本身并没有错,但却在错的时候遇见对的人。奥立佛是可怜的,他付出了爱,却没有丝毫收获。在圣诞节前夕他为自己心爱的人与家人带去美丽与欢乐的时候,却不幸死在了希特勒的弹片下,在追求和希冀中,他死去了,把遗憾留给了别人。此刻的梁冰玉是最痛苦的、也是内疚的,只因不敢去爱,却伤害了一颗纯洁的心,错过即是一辈子。在愧疚、痛苦的情感与战火纷飞中,梁冰玉开始了她第三次主动地恋爱。冰玉向一直呵护照顾自己的姐夫韩子奇表达了浓烈、炙热的爱,韩子奇接受了。他们幸福地生活了几年,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至此冰玉以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归属。之后,由于对故国家乡的深深眷恋,他们决定回国。回国后,冰玉的爱情梦再次彻底地破灭了:传统的穆斯林宗教容不下他们的爱情,同胞的姐姐容不下他们的爱情,深爱着的韩子奇也在婚姻、事业、家庭面前也退缩了。此时的冰玉已近中年,伴着容颜老去,她的爱情梦一点点被吞噬掉了。最后,冰玉选择了出走,出走时的冰玉痛彻心扉、欲哭无泪。她[9][8]

想对生活说什么,也只能化作一个人孤独寂寞地行走,而把深深地思考留给了我们每一位读者。

另一方面,母女分别多年终也没有见面。梁冰玉与韩子奇的爱情不被世俗、宗教和姐姐所接受,也不被深爱的韩子奇所支持。为了追求女性的尊严、女性独立自主的地位,梁冰玉选择了出走。在韩子奇苦苦地哀求下,冰玉留下了宝贝女儿—新月。从此,北京这个家留给冰玉的不仅仅是彻骨地痛,更是深深地思念和浓浓的念女之情。当她在外面独立生活的这些年,朝思暮想的只有这个自己唯一的女儿。她想女儿,想听女儿喊一声“妈妈”,但她没有回去,她也不能回去。就这样,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冰玉已经年过六旬,念女的心太切了,她真怕哪一天自己闭眼了都来不及看女儿一眼。于是,她带着忐忑、复杂的心情在女儿二十岁生日那天回到北京的家,但是,一切都太晚了,这一天早已成了女儿的冥祭。听到这个消息,冰玉手中的生日蛋糕掉在地上摔了粉碎,同时,梁冰玉的心也碎了,彻底地碎了。她一生的精神之柱瞬间完全地崩溃了,她的悲逐渐走向了高潮。

第三方面,梁冰玉的悲达到了高潮,走向了极至。在个性主义的旗帜下,梁冰玉大胆地爱上了自己的姐夫,获得了昙花一现般的珍贵爱情。然而,回国后,她与姐夫的爱情不被世俗宗教所容。深爱着的姐夫在世俗宗教面前退缩了,而冰玉选择了出走。表面上看,冰玉实现了她的个性主义。其实,冰玉也是带着沉重的穆斯林及宗教信仰的枷锁出走的。因为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为了坚守自己与姐夫的那份爱情,冰玉是彻底地封闭了自己爱的门户。她自己一个人靠着回忆孤独地走完没有半点“涟漪”的后半生。

梁冰玉,走在时代前列的个性主义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唤醒了中国成千上万的麻木女性,而她却在自己的个性主义中逐渐走向了悲剧的深渊。她的三次坎坷爱情都无果而终,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女儿新月也先她离去,她亲手埋葬了自己后半生应有的丰富感情。所以说,梁冰玉,怎一个“悲”字了得?

三、绝望的反抗者和痛苦的守望者

(一)梁君璧

梁君璧,家庭的主宰,不可动摇的权威,可恶的独裁者,悲剧的制造者。但她也不过是个绝望的反抗者。说她是绝望的反抗者,原因有二:

一则梁君璧痴痴地守着一个无爱的婚姻,成为一个痛苦的反抗者。梁君璧因为恩情与韩子奇走在一起,从此,生活上尽心地照顾韩子奇。在韩子奇因病倒下的时候,她是那么的焦虑,她跟儿子说“你爸爸哪天上班儿,我这心不是跟了他去?”可是她和丈夫文化水平和兴趣的迥异,让他们不可能产生共鸣的爱情,因此有了丈夫和妹妹的出轨。与韩子奇和梁冰玉的两性之间的爱相比较,君璧对丈夫更多的则是一种母性的爱。然而,当面对韩子奇带着冰玉和他们的女儿回来时,君璧愤怒至极,为了守住这个“空洞”的博雅斋,保住自己韩太太的地位,她迫使了冰玉离家在外凄苦地生活。留下了韩子奇,让韩子奇和她在无爱中继续十几年的“婚姻生活”。

二则梁君璧虔诚地守着穆斯林的宗教教义,成了绝望的反抗者。梁君璧,穆斯林的忠实信仰者。对待自己的婚姻时,她做出了不近人情的决定。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伦敦有了别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正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妹妹时,失去所爱的心痛以及经法的不容,化作一股无奈的悲愤,一个巴掌打在“从小都没舍得动一根指头” [11]

[10]的妹妹的脸上“那一巴掌不是断了手足之情,那是为了穆斯林打的,这不是个人的[12]恩怨,这是两种文化的撞击。”于是,她使尽浑身解数赶走了丈夫的情人,自己的亲妹妹——梁冰玉,从此,她失去了这个自己深爱的同胞妹妹。在对待儿子的婚姻时,梁君璧的爱以恨的形式表现出来。她决不允许儿子也脱离她预定的轨道而自作主张,她甚至惧怕“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古老预言,她巧设骗局,使小荣子对儿子心灰意冷,让儿子与自己心仪的儿媳妇结了婚。结果她的爱让儿子感到恐惧和反感。在面对女儿的爱情时,她宁可女儿死了也不允许新月嫁给一个“卡斐尔”,她的这个决定冰冷了女儿的心。所以说,梁君璧活在自己虚拟的幸福快乐之中,而自己至亲的人却都在一点点地“远离”她。

梁君璧,一个报复的矛盾纠葛体,她掌握着大家的命运,而自己却是其中最悲哀的一个。生活的畸形使她变得丑陋,生活的苦难湮没了她的良知。当归来的丈夫另有所爱,她使出了所有的本领与之抗衡,保住了一个完整的家和自己的地位。后来的十几年里,她利用丈夫的内疚,处处建筑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和威严,显示了自身的优越性,满足了自己的报复,填充了空虚的心灵。然而,她的内心却永远是一片荒凉!

空虚、寂寞、孤独,她极力维护一个完整的婚姻,却不知这个婚姻早已冰冷空洞。她痴痴地守着一个无爱的婚姻,任凭它销蚀掉自己的年华!她的愚昧与固执,使她成了一个可悲的女人,葬送了别人,同时也葬送了自己。

梁君璧,她表面上显示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面对生活的突变,她没有一味地被动地接受,而是采取了主动地反抗与争取,反抗命运,却在命运设置的罗网中越陷越深。一个旧社会的女人固守自己的信念和家庭,但是战争,时代却造就了一个可敬、可怜、可悲又可恨的女性!

(二)梁冰玉

梁冰玉,痛苦的守望者,在“个性主义”的旗帜下,走向了痛苦守望的深渊。坚持个性之爱的梁冰玉,当感情失败、真爱不在时,她勇敢地选择出走,但又走进了另一个深渊。冰玉和韩子奇自乱世中结合,互相搀扶,共同迎接灾难的降临,对抗命运的打击,认真呵护对彼此的真爱。回国后,她们的真爱不被世俗和姐姐所容,她深爱的人在事业家庭面前也选择了退缩,所以冰玉选择断然放手。这也意味着二人的爱情走到了尽头,意味着她主动放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也退出了这场关于爱情和家庭谁走得更远、存在得更长久的谈判。

梁冰玉以果断地放弃,保全了自己的美丽和自尊,以一种坚强独立的人格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值得敬佩。不过,尽管她放弃了爱情,却没能做到彻底地远离喧嚣的尘世,使她成了痛苦的守望者。

一是为爱做精神殉葬,理想爱情的失败使梁冰玉成了爱的精神殉葬者。知识分子的普遍缺陷——太过理想化,在梁冰玉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作为一个理想的个性主义者,年轻的梁冰玉对爱情充满浪漫幻想和美好期待,但她没有能力来有效地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遭遇了以欺骗告终的初恋和并未完全展开的异国恋情,使懵懂的冰玉接连受到沉重地打击。两次情伤后,她和韩子奇的爱情在战事纷乱和异域思乡的大背景下得以爆发。十年的耳鬓厮磨和幼女的天伦绕膝,她渴望和韩子奇的爱情生活能够长长久久,白头偕老,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然而,饱含理想色彩的爱情和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长久存在的,挑战世俗的爱情必然遭到挫败。迫于宗教传统束缚和世俗舆论压力,他们的结合被作为万恶不赦的大罪予以批判,二人被强行拆散,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无果而终。预期的爱情不能实现,愿望无法达成,冰玉争取真爱的勇气和对幸福生活的信心也严重地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变幻莫测,接二连三的情感伤害,理想爱情的幻灭,尽管人没有倒下,但梁冰玉的精神世界却严重崩溃,使她由内心生发出对爱情的彻底绝望:“‘爱情’?什么是‘爱情’?天底下有真正的爱情吗?也许值得我爱的只有自己的女儿!”现实的无奈使好强坚毅的梁冰玉果断舍弃真爱亲情,开始了爱的精神殉葬者的独身远行。

二是个人的幸福与未来在独守中断送。梁冰玉三次痛苦的爱情历程,都以失败而告终。当她离开北京的家继续外面远行的日子里,她可以再次找到自己另外的幸福,但她没有。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对许多爱在当下的人来说,梁冰玉对爱情的选择是令人费解的。既然梁冰玉是那么果断地离开北京的家,离开她深爱的韩子奇,在接下来的33年里,冰玉为什么再没有去寻找真正属于她的爱情,把她的后半生过得幸福完美,而是她一个人继续着孤独、寂寞的漂泊生活。自此梁冰玉有了令人为之叹息的人生。可以说,为爱牺牲,无形中是对自我人性的一种损灭,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压制。如此看来,爱情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也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摧残。从个人生存和发展角度来看,痛苦的爱情经历使梁冰玉不再相信爱情,而她的这种独守需要牺牲的东西太多太多——事业、名誉、时间和可能拥有的幸福生活。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或许冰玉的生活会更加异彩纷呈。

梁冰玉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赋予的,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梁冰玉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甚至超越了所处的时代,因为接受过自由、平等的教育,在那个时代,而显的那样的与众不同而富有个性,梁冰玉身上交织着爱情与信仰的悲剧,爱情最终在道德与信仰中幻灭。

结 语

《穆斯林的葬礼》展示了穆斯林文化与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作品以凄凉的口吻描述了梁家两姐妹的生命历程。梁家的两姐妹一生中全是悲剧,但她们是幸运的,她们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冶炼“过程,她们经历了高洁、纯净的意境。两姐妹用自己的方式与不可知的命运进行了复杂的较量,在爱与恨、生与死等问

[13]

题上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反应。在时代的反转中, 体现了种种相异的人格;在命运的沉浮中,展示了绝望地抗争,即使仍是失败、满身是伤,也在所不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梁家的两姐妹在悲喜间转换,在环境与矛盾中改变,令人不舍而又无奈。无爱的家庭生活令人羡慕却满含疮痍,果断退出的圣洁爱情使人叹服却艰涩苦痛。每一次为爱抉择,都意味着要失去另外一种情感,或放弃真爱,或放弃亲情。

作家近于冷酷,让可敬的人一败涂地,让可怜的人尽受折磨。或许,这就是该部作品想要达到的悲剧效果。悲剧性艺术是悲剧性现实的集中反映。“历史,民族,人生,我的思索”即是霍达悲剧创作的立足点。她的爱情悲剧给我们带来无限沉痛、无限惋惜的同时也一样给我们带来思考。作家神奇地在每个读者的心灵深处设置了一个角斗场,让作品人物一个个走入读者的情感世界,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在众人的心里抉择生死去留,抉择事业与爱情,抉择回归与逃亡,并严肃探讨每一次抉择的价值和意义。注释:

[1]

张爱玲:《经典张爱玲语录》,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P65。[2]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3]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4]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5]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6]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7]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8]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9]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0]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1]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2]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3]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 霍 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第二版。[3]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第十二版。[4]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 2000年版。

[5] 阎纯德:《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版 [6] 张爱玲:《金锁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版。[7] 张爱玲:《半生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版。[8] 王 璐:困境中反叛与突围[D]吉林大学,2008。

[9] 刘秀珍:中国当代女性批评的历史场景[D]中南大学,2004。

[10] 西慧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篇:《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论____-毕业论文

【标题】《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论

摘要: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的一部代表作,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霍达以细腻的笔触拔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是“新月”。直接点示着小说的主题。为什么韩君璧要如此蛮横的扼杀儿女的幸福?为什么一代玉王会绝望而悲伤的死去?为什么冰玉一定要和新月母女分离?其实答案都在霍达的笔下。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梁君璧 韩子奇 梁冰玉

小说自问世以来,文学评论界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因小说中有许多穆斯林生活礼仪的描写,且使用了一些穆斯林日常用语,使得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和对穆斯林的传统已经陌生或已不了解的回族群众对小说也抱有好感。“月”自古就被作为人生悲欢离合的象征,也是神性的象征、幸福美好的象征,更象征着崇高、清净和希望。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战火中结合,生下象征他们爱情的女儿,并且给她取名为韩新月。月光皎洁,灼灼其华,既是对他们之间爱情的表露,也是对女儿的殷殷祝福与期待。可小说和其主人公的命运却含有另一种深刻的寓意:天上的新月总是发出幽幽、淡淡的月辉,也许这早就预示着新月忧伤的一生。

一、梁君璧:她的生活中没有自己,有的只是真主。她对信仰是那么真诚,可是到头来才发现,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是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一、梁君璧:这一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梁君璧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却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面性的女性。她是宗教的捍卫者,也是一个宗教异化者。她首先是伊斯兰教的忠实信徒和捍卫者。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并从旧时代的下层白手起家后,梁君璧深深知道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因此她紧紧地抓住现有的一切,以求能把握住现实。同时她又是失败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和报复者,于是由贤妻蜕变为恶母,几尽所能用尖酸刻薄的方式惩罚家人,近似极端。

在一个撼人心魄的人生悲剧上演的同时,梁君璧作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生命个体,她的复杂性格也展现在读者面前。梁君璧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宗教信仰和几百年“回回”的心理支配了她的一切。她从小随父母信仰真主,并按真主的意志生活,真主成为梁君璧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唯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妹妹梁冰玉从现代价值观出发,以现代爱情模式为准绳,认为她和韩子奇的结合是“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这么简单”。而姐姐梁君璧则认为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结合,没有“左瓦西”,没有证婚人,没有婚书,没有举行宗教仪式,是非法的;而且同已婚的男子——自己的亲姐姐的丈夫通奸,犯了与杀人、叛教一样的重罪,为真主和穆斯林所不容。所以当其听到梁冰玉一口一个“爱”的时候,梁君璧心中燃烧着的熊熊的怒火和仇恨再也不能掩藏,一记耳光狠狠地搧到了冰玉的脸上。有评论指出:那一掌并非是要断了手足之情,那是为穆斯林打的,这不是个人的恩怨,这是两种文化的撞击。

二、韩子奇:一生中他追求成功,却在成功后颠沛流离;追求爱,得到爱之后又遗弃了他的爱情;痴迷于玉,半生心血却被全部抢走。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这个远途朝觐的流浪儿成为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的传人,他跟随吐罗耶定四处漂泊,朝拜圣地,一次偶然的路过,他们来到了玉匠梁亦清的家里。当还是易卜拉欣的韩子奇借由梁君璧的手与其粗略的讲解见到了玉,见到了那一条漫漫的玉河,他就醉了。他把玉碗捧在手里“他在人世间走了很久很久,好像就是为了这美妙的瞬间,他感到了从没有体味过的满足、兴奋和欢乐”。于是,他毅然提出不再跟随吐罗耶定,要留下来跟随梁亦清琢玉。他成为梁亦清的徒弟,他继承了师父的善良的品格和高超技艺,但他比师傅更懂得“玉”的历史和价值,成为一代“玉王”。在师傅“无常”后,他忍辱负重,并与师妹梁君壁成婚,共同维持家业,成为第二代“玉王”,辉煌一时。

战争蔓延,战火燃烧,在他以为一切都即将毁灭的时候,他承认了他和妻妹——梁冰玉的爱情。在地窖里面,面对着梁冰玉的饱含爱意的呼唤,他意识到了他与君璧只不过是是兄妹的情谊,他们的结合也只是在患难中的相互扶持。【1】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一边顺从妻子,一边悼念他的爱情,并且一直沿袭和秉承了这样的软弱与坚韧。女儿新月和藏玉便成了他的两个精神支柱,他处处表现出来的对妻子的软弱与退让,只是因为有新月和玉在支撑着他。然而女儿的早逝使他的肉体被摧垮,“顷刻之间,他神情枯槁身形憔悴”;当他视如生命的奇石美玉被“红卫兵”洗劫一空之后,“他顿时感觉透心凉,从沙发上跌落下来。声嘶力竭的叫喊”!韩子奇一生都执迷在“玉”中。【2】在穆斯林世界,玉是事业的象征、国家文明的象征。玉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具有美好的品性和象征意义,自古以来被世人所喜爱。古人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反映美德的镜子,其坚致象征智慧,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真诚,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玉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玉寓意国家的富足,李斯在其《谏逐客疏》中,曾用“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隋之宝”,以表示国家的殷富;玉象征高贵与权利,“玉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是德行、信义、才华的象征,是幸福祥瑞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玉,还是权力的象征【3】。“玉的精神”陶冶了他的一生,也毁了他。临死之前他才顿悟世间充满了迷惑,原来他痴迷了一生,被“玉”驱使了一生,那些“玉”不属于任何人,他同以往的爱玉人一样只不过是“玉”的暂时守护者,“玉”最终还要从他们手中流失(《穆斯林的葬礼》第704页)。韩子奇的一生比“玉魔”、师父都辉煌,也经受了更多磨难,他的顿悟是心灵冶炼的必然结果。

三、梁冰玉 :她是一个具有女性自觉意识的女子,为追求自己的独立的个性,她义无反顾,却始终残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新旧思想激烈冲撞的时期。新思想的倡导者们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大力宣扬民主、科学思想,积极倡导个性解放和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女性通过感知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对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最高认识的总和。女性意识既包括人类共有的意识,也包括唯独属于自己的意识。【5】受压迫最深的女性成为了新思想倡导者们关注的焦点,女权思潮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使男女平权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婚恋自由被五四女儿们视为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封建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便是对女性个性和人身的强烈禁锢,男女同是“人类”,都该努力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没有什么内外的区别的。《伤逝》里借子君之口喊出了女性要求人格独立和恋爱自由的心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穆斯林葬礼》中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心灵内在的矛盾与冲突的核心因素是文明与愚昧、现代与传统、情感与理智的二难抉择。是文明让悲剧产生还是愚昧让悲剧上演?所有的一切皆由自由而抽着的灵魂所起,而所有的一切也皆因执着而虔诚的心灵所灭。在无可言辩的传统愚昧里,那根深蒂固,无以对抗的思想足以毁灭一切,也许矛盾并非此书的主题,但在本部小说中却处处隐喻了各式各样的矛盾,正如现实主义作家柳青说过的“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出了生活中真实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我想这也正是霍达创作这一作品,塑造小说人物的一个指导思路吧。

第三篇:穆斯林葬礼简介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在1988年发行的一部畅销小说,后被原作者改编成同名电影。该书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小说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译文版本。小说中文版52万7千字,在中国青年中广受欢迎。基本介绍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内容介绍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拒绝了亨特之子奥立佛的爱,而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 第 1 页 3 作品鉴赏

3.1 主题

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注意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深入人心、约束人们心理世界的教规等方面入手。“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以前还很少有作品表现出这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如新月之死,如韩子奇临死还不胜惶恐,认为有罪,因为他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最忠实按教规办事的韩太太,实际上是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见给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某些消极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去否定什么、批判什么,而是通过生活的现象与真实,显示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诚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这就把这种历史的悲剧性的矛盾揭示得更深刻了,更加激起人们的思考。”

3.2 内容结构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做得也很成功,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角色形象

4.1 韩子奇

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汉族穆斯林。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玉,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品,集五千年华夏之精华。那一丝丝,一缕缕精华融合的“神物”,经历史沧桑,国变家迁,其“姿容”仍不减当年,更甚至增添了些许厚重感,岁月的厚重感,历史的厚重感,情感寄予的厚重感。一块玉,该是怎样雕琢?镂空,浮雕,镌刻,那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该是怎样刻出来的?不能焊,不能接,所有的工序要恰如其分,多伸出去的一刀,都可能会毁了整个作品。玉,中国;中国,玉,岁月造就的精华。

 第 2 页 4.2 梁君璧

梁君璧,忠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真正的穆斯林。没有文化,霸道,强势,心中只有信仰与家庭。——信仰,它的信条是: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思想“单纯”,所以认为爱情是恶心的东西。她为人“耿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以至恶毒,对亲人也不例外。拥有信仰的人不是宽厚仁爱的吗?她好像不是。她阻止女儿的爱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可是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韩子奇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4.3 梁冰玉

梁冰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女性。上过大学,思想不像姐姐梁君璧那样陈腐。向往纯真的爱情,也因爱情伤过心,经历的两段感情,使她畏惧,所以最后才将自己的心交给姐夫韩子奇,只有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真,最切的。

4.4 韩新月

韩新月,纯真,善良,美丽。命运没有眷顾她,十九岁的女孩子的生命慢慢的在消逝,但她全然不知,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的生命最后一次的温暖,细水常流的情感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念想,那才是爱情!

4.5 楚雁潮

楚雁潮,“背景”不好的教师。却始终执着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氛围不公了他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够了。毕竟,那个大背景在那个时代一时是转变不过来的。

书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匠心独具,将时空错隔,玉与月,父亲与女儿,他们的命运被铺陈开来,所有找不到答案的,变换时空,哦,原来是这样。人物的命运,是真神安拉的安排,还是自身的演绎。不管是什么,爱永远在人的心中流转。两颗同样爱着第三个人的心聚到了一起,真心希望那第三个沉睡中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快乐。此时,有无信仰已经不再重要。爱,也是一种信仰,不是吗? 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 第 3 页 霍达,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 字。本社曾出版其代表作之一《穆斯林的葬礼》,该书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度 全文广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以及建国 40周年优秀文学奖等多项大奖,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当代文学作品之一,列入“家庭 书架百种常备书目”,至今畅销不衰。其中篇小说《红尘》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中国潮”报 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影剧本《龙驹》获 建国4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鹊桥仙》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此外,代表作尚有报告文学《民以食 为天》、《海魂》,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大型历史电影剧本《秦皇父子》 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社会评论 6.1 名人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6.2 媒体评论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损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迄今,茅盾文学奖已历五届,二十二部长篇小说获奖(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其后不断有作者、读者及有关人士表示,希望看到整体推出的茅盾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认为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终于问世。

此次编辑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此次将整部收入。

简 介

 第 4 页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读后感

小说在相当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热烈的情感,冷峻的文笔,透过梁家的悲欢离合,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探索了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特点。穆斯林文化与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回、汉两个民族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矛盾、痛苦而又难以割裂的丰富情感,在小说里都得到了生动充分的展示。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梁新月、楚雁潮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热情地讴歌了回族人民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颂扬了她们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干预向命运挑战奋发进取的斗志。同时,小说还深刻的鞭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文化心理,是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因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小说结构恢弘,开阖有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笔触细腻,流畅灵秀,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信仰伊斯兰教的奇珍斋主人梁亦清为江远斋老板蒲寿昌雕制玉作《郑和航海图》,却功败垂成,命丧当场。梁家母女三人(白氏、梁君璧、梁冰玉)也被蒲寿昌逼迫赔偿,生活陷入绝境。梁亦清的徒弟韩子奇为了复仇毅然投到蒲寿昌门下,完成了师傅遗愿《郑和航海图》的玉作,并结识了英国玉器商人沙蒙·亨特。三年后,韩子奇还完债重返奇珍斋娶梁亦清的大女儿梁君璧为妻。韩子奇苦心经营十年,奇珍斋名冠京城玉器行。韩子奇从一个警察侦缉队长手中购得了当年号称“玉魔”的遗宅———“博雅宅”,也像当年的“玉魔”一样醉心于寻访天下美玉,研究赏玩,其收藏极为丰厚。韩子奇32岁才得子,取名韩天星。为了庆祝天星满百天,韩子奇举办了一个“览玉盛会”,名震京城玉器行业,不仅博得“玉王”之美誉,而且彻底压倒了汇远斋老板蒲寿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护自己收藏的宝玉,韩子奇带着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小姨子梁冰玉随沙蒙·亨特来到英国避难。而妻子梁君璧因恋家未能同去英国。在异国他乡,韩子奇与梁冰玉产生了爱情,私下结为夫妇,并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韩新月。抗日战争结束,他们带着女儿回到了北京,回到博雅斋。梁冰玉不堪忍受姐姐梁君璧的羞辱,将不满3岁的女儿韩新月留在家中,又一个人远走异乡。

解放后,韩子奇成了国家干部,还一直珍藏着他那批宝玉,别人却以为他在解放前就已破产了。此时,韩新月已经长大并且考上了北京大学,喜欢上他的班主任楚雁潮。韩新月纯洁美好的心灵、含蓄忧郁的气质也强烈地吸引着楚雁潮。他们互相倾慕,彼此相爱了。一次意外晕倒,新月被诊断得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期间,楚雁潮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韩新月,并向她吐露了深藏在心中许久的爱情,新月在病床上幸福地接受了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从此,两颗炙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楚雁潮的爱极大鼓舞了韩新月战胜病魔的信心,病情稳定后,新月出院参加了哥哥韩天星和好朋友陈淑彦的婚礼。韩子奇的太太,新月的现在妈妈梁君璧以楚雁潮不是穆斯林为由,力图阻止他和韩新月的爱

第 5 页

情。妈妈梁君璧多年以来的冷酷、残忍、绝情使韩新月产生了怀疑,新月在对父亲韩子奇质问后得知自己并不是梁君璧的亲生女儿,并亲眼看到了亲生母亲梁冰玉离家时留给自己的一封信。

韩新月精神上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旧病复发,被送进了急救室。在楚雁潮急急奔向医院的路上,在飞雪漫天的清晨,新月没有等到她的老师恋人楚雁潮来到身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文革开始了,韩家被红卫兵查抄,韩子奇珍藏的那批宝玉也难逃厄运。把自己的收藏视为命根子的韩子奇病倒了,在痛苦与忏悔中,他想起了师傅梁亦清,想起了他深爱的依然飘零他乡的梁冰玉,想起了比他早走一步的女儿韩新月。临终之际,在主的面前韩子奇终于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是一个汉人,并不是一个穆斯林。

1979年夏天,在国外漂泊了33年的梁冰玉回到了北京博雅宅,她再没有见到朝思暮想的丈夫和女儿。阴历六月初五,是女儿韩新月的生日,在新月的坟前梁冰玉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楚雁潮)久久地伫立在一颗树旁,脸色沉郁,神情凄楚。

作者小传

霍达,女,回族,北京人,1945年11月26日生。当代作家、电影剧作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霍达生于珠玉世家,有含英咀华之好,并雕章琢句之癖。幼读书,偏爱太史公、曹大家之春秋笔。及长,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探古寻源,尤工秦史。却又不以史家自居,而以史为文。霍达之作,题材包括历史与现实,体裁涉猎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话剧剧本、散文,迄今已发表300万字,为海内外文坛所瞩目。其中《红尘》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万家忧乐》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和电影、话剧剧本《秦皇父子》等。作品沉雄浑厚,凝炼典雅,兼具阳刚阴柔之美;构思精巧,立意深邃,独创亦史亦文之风。

《穆斯林的葬礼》人物分析

玉魔:小说中没有说出玉魔老先生的姓名,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爱玉如命的收藏家,一个学识丰富的老儒,一个成长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因为封建的破灭,接受封建教育而长大的他内心的愤懑无从宣泄,最终只能寄情于玉,收藏,把玩玉成为了他孤寂人生的唯一的乐趣。梁亦清:同许多封建社会中代代相传的工匠一样,梁亦清从小就学习玉器的制作,而在本书中,他的手艺已经达到超乎技已,近乎道已的地步,他雕琢的荔枝,带链子的玉瓶,堪称鬼斧神工。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回回,一个弱势的民族,一个因为祖先做错事而受人歧视的民族的一份子。在北京,天子脚下,他低调的生活,工作,守着父亲留下的店铺,如履薄冰,惨淡经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但他同时也恪守祖训,即使找不到继承人,也没将做玉的技艺传于女儿。他胆小,守着祖业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没有能力走出去,只好自己糊口,而别人却靠他发财。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穆斯林,恪守穆斯林的禁忌,竭尽所能的帮助其他穆斯林,也有着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为了同是回回的三宝太监,即使白干也要将宝船雕出来,最终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白氏:书中对白氏的描写很少,我们仅仅知道,这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温柔的母亲。姑妈(海马氏):因为日军的侵虐,她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在她的心中,丈夫和儿子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她,为此,她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辗转千里,只为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梦。来到韩家后,才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寄托到天星身上,在韩家扮演着既是主人,也是仆人的特殊角色,尽心尽力的照顾着韩家一家人的生活,无怨无悔,最终积劳成疾,驾鹤仙去。她的人生中,在韩家虽然辛苦,但她把韩家看成自己的家,因此,除了晚年那些事件的打击,她的一生还算是幸福的。蒲缓昌:这是书中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把他和梁亦清,韩子奇一作对比,就会发现,他是一个

第 6 页

有学问,有远见的奸商。由书中的描绘我们知道,蒲缓昌对玉器的真伪,年代有很深的了解,他的眼光相当敏锐,一件东西拿在手里,立即能大体推断出年代,以此作为衡量价值的主要标准,其次才是质地和做工,赝品很难蒙蔽他的眼睛,一件玉器拿在手里,他不借助任何仪器,仅仅用肉眼观看、用手抚摸,就能断代和鉴别真伪。他看玉,从造型、纹饰、技法、玉色、玉质许多方面着眼,并已把握每个时期比较稳定的风格特征,断代很少失误。有些常常被人忽视的细微之处,他决不放过。他有远见,年,他看出了社会情形,毅然决定举家迁往香港,作为有着浓烈乡土意识的中国人,着需要多大的魄力,但他这么做了,而且随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也是一个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的奸商。为了金钱,他在梁亦清尸骨未寒之际落井下石;为了金钱,他把国宝当众摧毁。天星和陈淑彦:陈淑彦和天星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最爱的人不是最爱你的人(陈淑彦和楚雁潮),最爱你的人不是相守一生的人(韩天星和容桂芳),相守一生的人未必是最适合的人(陈淑彦和韩天星)。韩天星的爱情可以说是被梁君璧一手毁掉的,可她同时也为他找了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人。个人以为,婚后,韩天星和陈淑彦的生活还不错(只要他们内心别去想那些有的没有的),可能比和荣桂芳生活还要好。而陈淑彦呢?她和楚雁潮压根就没有开始,也不会由结果。甚至连她对楚雁潮的爱恋也只是因为韩新月的描绘,也只是一个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可能楚雁潮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吧!从结局看,他们夫妇兢兢业业的工作,供养着青萍,结绿着一对儿女,虽然生活拮据,但夫妇同心,这不就是幸福的家庭吗?吐罗耶定:吐罗耶定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为了瞻仰克尔白,不顾自己的身体,沿途乞讨,视金钱如粪土,只为心中的那至高无上的信仰。而且对回回的历史,文化等等了如指掌,可以算是一个智者。罗秀竹,郑晓京,谢秋思:郑晓京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而且因为出生于军人世家,又受到当时的社会的影响,是个十足的工农兵青年。她爱护其他的姐妹们,但同时也把毛泽东的话奉为金科玉律,从不经过思考。她是一个好人,可好人做起坏事来比坏人更令人难受,因为他们心中认为他们做的是好事,是高尚的,让人无语(文中的郑晓京身为一个学生,却以俯视的姿态和楚雁潮说话)。罗秀竹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和当时的大部分人们一样,学习着俄语,可被北大录取的时候,却被调换了专业,在韩新月的帮助下,她渐渐的回复了自信,也记住了和韩新月的友情;谢秋思可以算是一个小资,她美丽,自信,有着不错的家世,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她非常自信,甚至带着点儿骄傲。但她在北大的学习和生活却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她的英语是从小在英租界学的,可比不上韩新月;她喜欢的唐俊生,额,不说了,男人的脸都被他丢完了;而后喜欢上了楚雁潮,可那仅仅是单相思,楚雁潮喜欢的是韩新月。沙蒙哼特:这是一个英国佬,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玉文化。他在中国呆了几十年,能将一口流利的汉语,和韩子奇也有一段很深的友谊,而且两人曾还共患难,可谓是患难之交,他的举动充分的体现出了什么叫绅士,什么叫友谊。楚雁潮:楚雁潮和当时的大部分青年一样,热爱党,拥护党,把党看成自己的母亲,将成为共产党员做为人生的第一目标。他有着青年应该具有的一切美好品质,可他的身上却有一个硬伤:他父亲不明不白的失踪,这说明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受人鄙视的国民党员。因此,他的入党之路充满着艰辛,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荆棘,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对别人安排给自己的职业也不敢有半点反抗。终于,在未名湖畔,他遇到了那个了解他,和他有共同语言,不会因为家庭问题而歧视他的韩新月。原以为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没想到,这只是一个更大的打击的开始。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仅有的支持他们的韩子奇也没有能力改变他们信仰,民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隔阂。更何况,韩新月又患上了心脏病,最后撒手人寰,这一连串的打击,将这个年轻的教师完全摧毁,有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

第 7 页

地伫立在一棵树旁,脸色沉郁,神情凄楚。他久久地伫立着,凝视着面前的土地,一动也不动。他的手里提着一把小提琴。他的年纪,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头发却已经花白。他一定也是来为亲人游坟的,但是坟已经找不到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闲人说完了,轮到四个最重要的人物了,就从韩新月开始吧!韩新月:用今天的话来说,她的人生就是一个错误。她出生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甚至根本不应该出生于这个世界上。可以说,韩家几十年来的不睦,有大半的原因是她;楚雁潮的凄惨的后半生,完全是因为她。可同时,她也是无辜的。她有什么错?追求自己的爱情有错吗?好好的生活下去有错吗?她没有错,错的是命。或者说,错的是韩子奇和梁冰玉。作为两个有知识的成年人,难道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再说,就像文中说的,不行你们就别回来就是了,竟然还想没事人一样回来,真不知道这两位是真名相的。韩新月有着令别人羡慕的家世,有着让别人仰视的才学,有着让别人妒忌的容颜,有着两情相悦的男友,有着一个少女所想有的一切。但是,就因为她什么都有了,太完美了,所以她遭天妒,患上了绝症,(有人说她没有母亲,其实梁君璧对她还是很不错的)成为了一个悲剧!韩子奇:韩子奇可以算是本书中最大的一个坑。一个穆斯林,在人生的最后一刹那,竟然说自己不是穆斯林,骗了所有人。可是,在我看来,她几十年如一日,恪守着穆斯林的一切禁忌,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穆斯林,他所缺的,只是一道血统,可是,真正的高贵,不是来源于血统的传承,而是灵魂与命格层次的高贵。他,可以算是一个穆斯林(除了和他的小姨子结合犯了穆斯林的忌讳)。他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期,刻苦学艺,又忍辱负重,自学成才;青年时期,自己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性。他照顾妻子一家,表现了一个男人的承担;他一掷千金,买回国宝,表现了一个国人的爱国(虽然他的出发点是自己的收藏欲);他的一生是玉的一生,如果说蒲缓昌是金钱的奴隶,那么,他就是玉的奴隶。他流浪的生涯因为玉而结束,开始了平静的生活;他平静的生活因为玉而结束,开始了忍辱负重的生活;他忍辱负重的生活因为玉而结束,开始崛起,开始变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因玉而横死。然而,他一生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他临时前的那一幕:壁儿他突然伸出颤抖的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我我怕壁儿他喘息着,张开干裂的嘴唇,叫着结发妻子的乳名,我恐怕要扔下你们了很朴实的话,很令人感动,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哪个他爱过、恨过,但一生和他相伴的糟糠之妻。可以说,作为一个男人,他的一生是没有什么遗憾了。梁冰玉:说实话,书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梁冰玉,她太自私了。从书中我们知道,他我母亲白氏身体不好,她从小就是有姐姐一手带大的,可以说,名义上是姐妹,实则是母女。可她是怎么对待他姐姐的?你说什么?你什么也不懂,听你的?玉儿鄙夷地说哼,守财奴!玉儿撇撇嘴。这是一个妹妹对像母亲的姐姐说的话吗?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梁冰玉对姐姐的没知识的鄙夷。可是,她也不摸着良心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能读书而姐姐不能?是你姐姐一直在照顾你,在你还小的时候,是她用稚嫩的双手照顾你;在家里突逢大难的时候,是她用稚嫩的双肩抗起了这个家,用买豆腐的钱供养你;在家境刚刚转好一点时,是她把你送进了学校。现在,你反倒鄙视她没文化,没见识,守财奴,难道你的良心被狗吃了?自己有眼无珠,找了个汉奸做男朋友,反而向家里人发火,在家里遭遇大难时,你丢下了姐姐和侄儿,直接溜走了,这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该做的事吗?在英国发生的事我就不说了,回来后她是怎么做的呢?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姐姐,也曾经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已经是过去了!我们问心无愧、两手空空地去开辟自己的家!梁冰玉心中已经做出了决断,子奇,奇哥哥,我们走!我们走吧,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新月!我靠,小三还这么牛,搞的好像别人才是破坏家庭的小三,而她是真正的妻子一样,这要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史上最牛小三。综合以上来看,她简直自私自利,厚颜无耻,忘恩负义。

第 8 页

梁君璧:我认为,本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梁君璧。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她是一个可爱、精明的小女孩,随着故事的发展,她其他的性格开始一一浮现。父亲去世,债主逼债,她以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外寇入侵,丈夫外逃,她用瘦弱的双肩抗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疼爱自己的妹妹妹妹在冲她发火,她反而去劝解丈夫,担心他生妹妹的气;妹妹一声不响的离开了家,一去就是十年,她没有怪她,反而担心她的安全;

 第 9 页 

第四篇:《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演讲稿

“一个研究语言、文学的人,应该懂得语言的奥秘,文学的精髓,那就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动物,是语言和文学的创造者,语言和文学中永恒的主角,几千年来,人用文字写着人的命运,却至今不能使其穷尽,或许命运之谜永远也无法解开,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个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 这是霍达的一段话,这段话被看为是霍达对自己小说的注解。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介绍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出生于珠玉世家,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界矛盾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部功成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内容简介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次女冰玉。君璧从小操持家务,比冰玉大8岁,于冰玉而言,君璧扮演着亦姐亦母的角色。一天有位穆斯林长者吐罗耶定带着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吸引,不慎打碎玉碗,便留下当学徒。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韩子奇这个名字是由博雅斋主人玉魔老先生取的。他博学多才,恋玉成痴,收藏了许多珍贵玉器。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门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昏倒,撞到宝船,船毁人亡。“汇远斋”老板趁火打劫,提出高额赔偿。为了抵债,为了重振奇珍斋,韩子奇投身仇家。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师妹的怨恨和不解中到“汇远斋”当了学徒,他暗地里学到了老板的生意经,与洋人亨特先生成了朋友,并学会了简单的英语。苦熬三年终于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师妹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后名冠京华,成为玉王。并买下早已易主的“博雅宅”。冰玉考入燕京大学,接受西方现代教育。韩子奇与君璧生下一子,取名天星。在天星的百日宴上,遇到流亡的回回妇女。她因日本兵的残害而家破人亡,韩同情她的遭遇收留她,让天星认其为姑妈。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护送玉器到伦敦亨特先生家躲避战争,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偷跟姐夫到英国。轮渡也未能免遭战祸,冰玉子奇日久生情,并生下女儿新月(韩子奇与君璧的结合并非出于爱情。对君璧更多的是兄妹之情,他们的结合更多的是因为相同的命运,韩子奇对师傅恩情的报答,他需要跟君璧一起振兴“奇珍斋”就理所应当的在一起了。而对冰玉,他才真正体验到爱情的滋味。与冰玉才是真爱。虽然这种爱很不应该。)战后回国,畸形的爱情与婚姻得不到两全,君璧认为韩子奇与妹妹的结合违背了穆斯林婚嫁的道德规范,同时也违背了纲常伦理。韩子奇因此觉得愧对妻儿,同时无法舍弃国内事业。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冰玉,发现姐姐因固守传统信仰而不能容她,深爱的韩子奇畏于传统伦理道德和与舆论不能鼓起勇气做出选择。为了保持自我的独立和全面的爱的权利,她毅然再次出走,在韩子奇的苦苦哀求中留下女儿,远走他乡。(在(在冰玉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当传统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损害到人性自由,禁锢了对爱的权利的追求的时候,她毅然选择坚决抗争。)新月长大成人,疑惑母亲对她感情冷淡,与她印象疼爱她的母亲判若两人。在母亲的反对下坚持考上北大西语系,并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感情。因为楚雁潮是汉族,而被妈妈君璧反对。在母亲的阻挠中两人感情越加强烈。此时,哥哥天星的恋人小容子也因为家庭卖是切糕的身份被母亲瞧不起。母亲耍手段使天星与小容子分手,并娶了新月好友陈淑彦。淑彦同样出身玉器家庭,母亲认为这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新月红颜薄命,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姑妈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去世。新月在这一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终于明白母亲对自己冷淡的原因。新月病逝,大家悲痛欲绝。韩子奇在临终前说出一个秘密,他不是一个回回,而是汉人的遗孤。这对于一生固守教条的君璧来说是个巨大的讽刺。韩子奇、梁君璧相继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后,冰玉回来,但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韩子奇:书中有两个寓言式的人物,朝圣老人吐罗耶定和玉魔。吐罗耶定只身前往麦加朝圣,为崇高的信仰坚忍不拔的前行;玉魔慧眼识宝,学问超群,他们分别是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化身。韩子奇分别从他们身上吸纳了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又从沙蒙.亨特先生身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他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矛盾冲体。梁君璧:伊斯兰虔诚的信徒,宗教信仰支配了她的一切。她坚强果断有血性,父亲去世后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在经历了世事的磨难后走向了冷酷无情和专断独行。

梁冰玉:同样出身穆斯林家庭,不同的是接受过现代教育,敢爱敢恨,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女性。(我是一个活着的人,我有权力生活,有权力爱)

新月:穆斯林的印记在她身上已经淡化了,她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教育,她善良,美好,聪慧。勇于追求平等的爱情,平等的人生。

主题分析

以“月”和“玉”为线索,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平行推进,交叉铺叙。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玉”系列主要写的是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人生爱情悲剧,(折射了在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下,梁家人争做大写的“人”的奋斗过程。)“月”系列主要写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梁家第三代人冲破传统束缚,要求追求自我的情感历程。)将回族几百年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几次大劫融进“玉器梁”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之中,讲述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宗教与现实的冲突中,与不可知的命运进行较量的人生悲剧。小说的悲剧事件大体可以分作三类,一是爱情悲剧: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新、雁爱情悲剧与韩、冰爱情悲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可看作前者的继续。两者都是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的权利受到韩太太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负面的阻遏,另外,还穿插有韩天星和容桂芳的爱情悲剧,那是由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门当户对的势利观念酿成的。二是社会悲剧:梁亦清、韩子奇的玉器事业,因资本倾轧、战争破坏、“文化大革命”摧残而遭受挫败。三是命运悲剧:主人公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痛苦、失败、甚至死亡。由书名就可预见这是一个悲剧。而葬礼指的是什么呢?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梁亦清、新月的葬礼。它既是指梁亦清、姑妈、新月的死亡;指埋葬了韩子奇和梁冰玉,新月和楚雁潮,天星和小容子间的爱情。更深层次的,这一场葬礼,不该是哪个人的葬礼,而是整个旧社会旧思想的葬礼。它用新月的死,天星没有感情的婚姻,一个“玉王”家族的衰败做陪葬品。

书中叙写的“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纽结的爱情悲剧”正是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理想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方式碰撞和交融引发的。小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信仰的顽固坚守的赞赏层面,而是在对不合理信仰所产生的人性压抑的反抗中,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人、人性始终贯穿在《》的始终,揭示了穆斯林家庭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

“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冶炼过程,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旨归在铸造在多元文化冲突、拼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演讲完毕)

第五篇:穆斯林葬礼有感

《穆斯林葬礼》有感

窗外风依旧凌冽地刮着,又到了宁波的冬天,但是此刻的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取暖,而是刚刚合上《穆斯林的葬礼》,轻轻地抚摸着那本我挚爱的书,让我又想起了里面的那段关于穆斯林的描述。

“远处,炊烟缭绕。迷濛的。曙光中矗立着这一带唯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顶如塔,橘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楼,每日五次,那里传出警钟似的召唤:真主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这是穆斯林葬礼里面的关于穆斯林的简单描述,虽然是那么简单,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们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和信奉。也许也是我是个少数民族所以我更愿意去了解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信仰,也许正是这一点让我更愿意再去阅读这本书。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高三的时候,刚开始阅读这书就像走入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的小主人公新月与他的教师楚雁朝,因为民族原因而不能在一起的凄惨爱情故事给我留下了印象。从那一刻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强大的民族穆斯林,那时就对这个少数民族有了些许敬畏和好奇。也正是这份好奇让我在大学期间和回族、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相处的那么的融洽。这或许是少数民族才能理解的情怀,那种亲切感还有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东西,许多时候我更愿意去接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许多我也不曾明白,但是我总感觉心里面有种奇怪的线在牵连着我们,也许正是这根线让我更愿意去理解和尊重他们。

大学的四年生活,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穆斯林,我记得大四那年我们搬寝室,我和两个汉族女孩跟一个新疆女孩被安排在一起,刚开始其他两个汉族女孩子都有点不愿意,意谓从此我们就不能带我们爱吃的食物回寝室了,不能打包回寝室,对于我们爱宅的那个温州女孩实在是太难过了。因为和新疆人住一起,他们作为穆斯林的忠实信徒,许多时候生活习惯和方式跟我们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她们。虽然期间有很多磨合,但是我们四个还是相处的很好的,也让我认识到了他们真主给他们的力量有多大,我记得每个冬天的晚上我们三个都睡的比较早,就是不睡下课了也就跑到床上聊天。唯独只有那个新疆的女孩,她永远都是在那里学习,要么学英语,要么学日语,总之她一直在信物旁骛地学习。让我同是少数民族的多少有点惭愧,于是有一次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一直那么努力?”她只回答了我一句:因为真主。那时对我的震撼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愣在那半天没回过神、、、、、、我觉得就凭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足以描述完整个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全部,但是我真觉得他们是个伟大的民族,在这个物欲纵横的年代,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及自己生活的品味。真的很伟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穆斯林让我看到了在我们其他民族里没有的团结!我觉得我们不能对任何民族有异样的看法,都应该尊敬他们,尊敬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只是我看《穆斯林的葬礼》有感而发。

下载《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穆斯林的葬礼》毕业论文 姐俩形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永 恒 的 开 始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故事讲述了三代穆斯林家族的辛酸和血泪„„ 故事伴着新中国的社会背景,夹杂着人性中的欲说还休、欲言难尽的情感纠纷„„ 故事中有......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在这一本书里,你能看到人性的弱点,你能看到人生的无奈,你更能看到生命的价值。 《穆斯林的葬礼》却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雅之光弹,生巧曹操一千!隆源茂盛之。要把上面的油脂?实时优惠,演唱标题,出杆的那,现状公;光效果最好大气?餐礼节吃西餐刀?的最近突,画独特。 小牛客场战。德一句谚,也研:部贴身服务。来......

    穆斯林葬礼总结

    梁亦清和白氏是回回生有两女,长女梁君壁,次女梁冰玉,一家人靠梁亦清雕玉为生。在一次讨水中结识了相去圣地麦加的巴巴吐罗耶定和孙子易卜拉欣,小小的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放弃了朝......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篇一:穆斯林葬礼读后感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着引读开始的。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的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考试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书店......

    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

    一部小说的优秀,很多在于文章本身的逻辑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或是一些思想。然而,之所以成为一部好的小说,文字的提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希望大......

    穆斯林葬礼中的姐妹形象[小编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姐妹形象及悲剧根源《穆斯林的葬礼》——一位回族女作家创作的长篇巨著,曾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冰心评其为“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

    穆斯林的葬礼——书评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书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悲剧色彩,并具有催肝裂胆的艺术魅力,我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阅读,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遍读完后,我的心绪是如何的震撼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