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

时间:2019-05-13 22:1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

第一篇: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

立德树人含义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立德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

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

(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 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

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感召力。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从我做

我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任校长亲自抓,游校长具体抓,班子成员主动抓,上上下下齐心抓,学校、家庭、社会联合抓,全员参与人人抓,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坚持人文养育的德育观,把教育学生尊重人、理解人、会做人放在首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网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以更加适合校情、生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断把德育工作推向新台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我置身在这样一种浓厚温馨的德育氛围中,深受感染、深受鼓舞、深受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前进方向。作为学校教职工中的一员,应当站在践行这一理念的前沿,努力从自己做起,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为德育工作献智献力,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添砖加瓦。我想从五个方面脚踏实地做起:

一、忠诚教育 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奉献、就是付出、就是全身心投入,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的成就,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忠诚教育爱岗敬业,把聪明才智和真情厚爱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培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殚精竭虑,恪尽职守。陶行知先生是我心中的楷模。我的人生信条是: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二、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巨匠,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他的一生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生。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教师要做学生表率。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一生特别注重身体力行,深受学生敬仰,被后人赞誉为“万世师表。”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我要注重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三、倾注心血 关爱学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帮助所有学生成器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要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四、刻苦钻研 勤奋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先有一桶水。”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孔子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我要遵循胡总书记的教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爱学习,乐探究,教生有道,育生有方,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五、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

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教管工作是创造性工作。唯其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创新进取是勇敢者的天堂,我想在注重培育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在爱心关注、真情温暖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方面;在探讨“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严而有格”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实施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科学管理方面„„勇当弄潮儿,踊跃投身创新实践。甘做红烛甘为春蚕,用言传身教熏陶滋润学生,用生命之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资料:

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

可见,道德是资源,是品牌,也是力量,更是天地良心,顺天地者昌,逆天地者亡,有德则立,无德则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的成长必先修其“德”。

发展以人为本,立人以德为先。人之为人,不是孤独的生命,而是合群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动物。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之中,在组成社会团体的合作之中,才能发现人的意义所在。这样一个社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产生的过程。社会机体有效运行需要依赖道德,人类走向和谐社会也需要倚重道德。“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道德是立人之本。

我们的民族是推崇以德立人的民族。我们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我们将道德修养作为最崇高的事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我们更将高尚的道德作为治国安邦的资格与大计。“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古往今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以德立人始终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不断。新世纪新时代,我们依然要担起道德育人的重任,薪火相传,代有创新。“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所应秉持的道德指南。毋庸讳言,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的不和谐之音。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无所适从;一些人执迷于搞不正之风,自甘腐败堕落;一些人善恶不分,对背信弃义、欺诈舞弊等恶劣行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大有泛滥之势。如此情形,是每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所难以容忍的。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已是当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团体乃至整个社会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

以德立人须知荣辱。每一个公民必须首先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不存,何以家为。近代中国受欺凌受压迫的历史早就昭示我们,国家的盛衰和人民的祸福与每一位国人休戚相关。孙中山先生曾感慨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沙聚之国,一事无成。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示。没有对于国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何来国家的富强与兴旺,更何来每个公民的幸福与安康。因而,知荣辱之大者,乃是以国家之荣为荣,以国家之耻为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爱国利国的人。

以德立人,同时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作为社会中人,公共生活是每一位公民人生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道德的重要场所。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在大街上随便吐一口痰、随便扔一张纸,无关痛痒、无伤大雅,但小节尚且不拘,大节何从谈起?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等道德规范,需要人们不断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展现,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才能使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

以德立人还必须加强每一位公民的自我修养。道德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之上。关于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都必须在每个人的内心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慎思于内,方能笃行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的自我修养乃是为人处世的起点。启示:

启示一:以德立人,师表是灵魂,教师理应率先垂范

教育是兴国大计,教师要带头学习“八荣八辱”,明知荣辱,率先垂范,带头遵纪守法,从身边小事、日常琐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思想、品格、情操、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尽可能让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八荣”,远离“八辱”。

启示二:以德立人,爱生是核心,教师理应学会宽容

当今,21世纪的我国教育,正在经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作为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显得尤为重要,转变教育观念主要是这边对学生传统认识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允许学生在成长中出现反复现象。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不是父母,胜似父母,要有严父的铮铮铁骨,也有慈母的满腹柔肠。学生有成绩,教师鼓励;学生有困难,教师帮助;学生有缺点,教师开导。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劳动产品不像物质产品那样,一旦出现次品和废品可以“回炉”和“保修”,教师培育的人才一旦出现了“次品”或“废品”,将给国家和社会、给学生本身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所以,全面地关心学生、严格要求、热情爱护学生,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学会宽容,把师爱实施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所有方面,这是全社会教育、各学校教师应大力倡导的。

理念:立德树人育英才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以德立教,更要以身示教,”“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提倡自尊自立、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惜才爱生的优良师德师风。多次强调:“教师”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期盼;每一位教师都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承载着家长和学生的企盼,肩负着民族和时代的重托;因而教师要爱岗敬业,重言教,更要重身教。

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教学的根本保障;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唯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师德并不空泛和抽象,它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

把高中办学架构在“立人教育”上,这是城中基于现实和未来的明智选择,也是特色办学的基色亮点。城中原来地处闵行区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转化为市民的农民子女,现在尽管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由8年前的“城乡结合部”发展为“高度城市化地区”,但由农民转化为市民的家庭文化背景对转

型后市民的子女仍有不少影响,他们对自身要求与定位比较迷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将制约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城中从办学之初提出“科文并举、立人成材”到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确定的“立人教育”及其深化,旨在探索学生学业成功与做人成材的完美和谐,探索学生立人与教师立业的和谐匹配,探索师生立人与优质立校的匹配完型。

城中于2006年提出创建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目标,2008年顺利通过闵行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期验收。作为“实验项目”的“立人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以抱重病而仍然默默奉献的张凤兰为代表的“立己”教师群体的涌现和以舍身救人的汪洋为代表的“立人”学生的出现,正是“立人教育”取得成效的典型事例。

“立人教育”,在城中不仅成为富有深刻内涵的办学理念,而且成为具有教育灵魂的生动实践。

六个维度:“立人教育”的“形神兼备”

“立人教育”在城中有着自己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诠释,立意高瞻,指向明确,切实可行。

可塑之材的“定形”

城中在“科文并举、立人成材”的办学思想引领下,通过反复讨论和提升认识,对“立人教育”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立人教育”就是通过城中三年的实施,“把城中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民族精神与国际情怀相融的未来社会需要的可塑之材”。

莘格经过8年办学,尤其是3年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办学思想逐渐明晰、丰富、并被全校师生认同和践行,初步行成了以“立人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包括办学思想,校训、校歌、教风、学风、校风、学校精神等。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校探索出“多维的立体的立人教育”的模式,并提出了“立人教育”的六个维度,即: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

六个维度,从不同的侧面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充分关注师生人格与能力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可塑之材。

拓展渠道的“形宽”

莘格在创设学校环境和实施教育教学中,把“立人教育”作为统领性的“魂”,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使之有形有神。

形成科技、心理两大特色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先后成为区、市科技特色学校,学校建立了上海市唯一一家中学生DIY

理工学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是它的宗旨,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经历,崇尚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团队合作的体验,追求的是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的价值。

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教师“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通过音乐疗法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校把科技和心理纳入到整个“立人教育”的体系中,拓展了育人的渠道。

打造人文教育环境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栏、焦点论坛、文学之窗、德育长廊、教学视野、科技天地、心理世界、美术展区等校园文化窗口的导向作用、汪洋精神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细化和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文化立人、环境立人

立己立人:“立人教育”的“示范引领”

“立人教育”在莘格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律”,让学生立人,教师首先“立己立人”。立教师的模式是:管理立教、服务立学、文化立魂。

以德立师的“形象”

“立人教育”的原则是“学诲同进,师生共立”。教师的立首先要“立在师德”上。除了引导教师认同、践行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教学文化,倡导包容、欣赏、悦纳等风气外,学校还强调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先后组织了“师德模范”评选等活动。10位师德模范和10位师德先进分子的评选产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不能倒下,我还有学生,我得坚持„„”这是一位患有重病的张凤兰老师在每一次手术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有好几次,手术之后,理应住院休养的她都偷偷出院,又站在那让她魂牵梦绕的讲台上„„”她的行动为“立己立人”作了最好的示范。她被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金牌老师”、“上海市模范教师”,最近还获得了闵行区“最可爱的人”的提名奖

以能立师的“才华

学校以“立己立人”的实验课题为抓手,采取“专家引领、骨干先行、全员参与”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促使教师专业能力更快发展,使教师产生工作的幸福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张东华老师对师能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说,语文教师常常整日埋头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的事务性的活动当中,每天在重复的教学劳动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学科知识的新鲜度和理论深度,逐渐趋同于权威对教材的认知和看法,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观点。每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这种可怕的死水微澜意味着什么。“因此,我终于明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抓住有限的时间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行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不能使自己埋没于日常事务当中,丢掉了教研这只可以让自己飞翔的翅膀。教师要做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所谓的教育者就是有理想、有思想、有追求、有科研能力的教师。”

经典镜头 坚守中的“特殊符号”

2002年,闵行区为适应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建成了坐落在闵行区腾冲路上的一所新高中。校舍有了,生源是闵行区的中等学生。究竟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在升学的独木桥上“随波逐流”,还是在育人的阳光道上“另辟通途”,面对崭新的校园,面向有学习进步愿望的新生,校长高彩霞思绪万千。有着丰富办学经验的高校长明白,简单的升学教育,并不是高中教育的全部价值,在高考竞争中提高几个百分点,也并非文化办学的最大追求。

“教育之道在于立人:立学生,也立老师,从而立学校。”此刻,高校长蕴集于胸的办学思想顿时明亮起来,“立人之道在于提高素质:提高科学素质,更提高人文素质”,一条清晰具体的办学思路也在拓展延伸。

于是,“科文并举、立人成材”这八个大字,不仅成为高校长的办学方略,也渐成老师的育人共识。这八个大字,后来被高高地悬挂在学校教学大楼的中央,当人们一踏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科文并举、立人成材”,这成为莘格的“教育灵魂”和“特殊符号”。

高校长认为,对教育的坚守,最终目的是立人成人。

感言 “立人教育”还原教育本原

教育是什么?也许答案无穷,但教育的本原只有一个:一切为了教人成人。

我校提出“立人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探索实践。我认为,“成人”的个体呈现是千姿百态的,但是“成人”抽象出来的共性却是同质的,即他们在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具有健全的人格。对于学校来说,教授学生知识进而形成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自觉,是教师“本能”的教学行为,但是知识本身仅仅是由人类使用的工具,因此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来掌握知识时,知识才变得有价值。

所以,要真正达到“立人成人”的教育目的,需要的是校长和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的是校长立足于自己的学校,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在传承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并让知识的积累服务于人格的塑造,最终把人塑造成人。显然,把手头的教育工作“本职”还原为教育的“本原”,莘格追求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放大效应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持续效应。

第二篇:论文《立德树人_立教圆梦》素材(新)

一、“立德树人”的定义

什么叫立德树人?

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我党的重大政治宣示,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

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古代圣人言语

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

第三篇: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师德征文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我的教师梦

梦想总是美好的,是让人热衷于去追求的。一个人有梦想便会有动力,有梦想,便会有希望。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一个有梦想的国家,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必将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出动人的篇章。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点燃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无限激情。然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指引我前进的梦——教师梦。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罗国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就像一只蜡烛,不断地燃烧、消耗着自己,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又像一根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渐渐的磨损着自己;又像一只梯子,让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高峰,去采摘胜利的果实。”

作为一名对教育充满热忱与憧憬的年轻教师,我要时刻践行着这句话,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一.充满自信

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最优秀的教师,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势并能正确的运用它,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更好的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二、满怀“热爱”

真正“热爱”自己现在的工作。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如果注定要为此付出你的青春甚至你的终生的话,那就选择热爱它吧,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并认定这里是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地方;同时要 “热爱”自己的学生,以博大的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问题学生,他们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唯一,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他们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关爱,并且认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是自己的成长和成功。

三、宽厚、包容、平和

要有一颗宽厚而包容的心面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在进步过程中犯错误,即使是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要始终相信他们都是渴望进步,都是积极向上的,暂时的不努力、暂时的一错再错、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帮助”他们分析寻找原因,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懂得等待,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机会,让他们改正,只有在自觉的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的提高和进步才是他们自己的可恒久的发展。

四、读书、思考

为了自己教育教学艺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了自身学识修养的不断提高,要留足时间给自己,让自己有时间读书和思考,读本学科的核心刊物,读本学科的最新教学专著,读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教育随笔,读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也要读各种杂书,在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结合中寻找到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技巧和艺术。让读书和思考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读有字的书,还有许多无字的书有待去读。听课是读另一种更生动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怀着一颗谦虚学习的心,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听老教师的课,听同龄人的课,先听课再备课上课,更需要自己先备课再去听课,尤其是听一些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

五、扬长避短

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在学生面前展现给学生最鲜亮的一面,最精彩的自己,让他们在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成长为最优秀的学生。

为着梦想,我不断憧憬着,遥望着梦想成真的美丽瞬间;为着梦想,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的教师梦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为此,我将不懈努力,用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与孩子一起共筑梦想。

让我们都记得高万祥老师的话:“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对教学工作感兴趣,只要你能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的。”

第四篇: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高一级 清新禾云中学 黄杰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学会做人。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而总书记则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的中国梦无疑是通过教育,给祖国培养更多适应时代的人才。我们要圆这个梦想,就必须做到: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通过几个月的德育学习和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巨匠,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他的一生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生。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教师要做学生表率。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一生特别注重身体力行,深受学生敬仰,被后人赞誉为“万世师表。”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我要注重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三、倾注心血 关爱学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帮助所有学生成器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要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四、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前进方向。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努力从自己做起,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为德育工作献智献力,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添砖加瓦。

第五篇: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云安县南盛镇黎明小学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加强师德修炼,看似很难,实则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想不想做,愿不愿去践行。只要你持之以恒去做。师德的修炼,或许通过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修炼”效果,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它说明了人们最崇尚知识高的人,最尊敬有德行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既然老师是为人师表的人,就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美好形象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就要立好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我从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以蜡烛的精神,春蚕的行为,人梯的态度,黄牛的品格,去培植、去燃烧、去吐丝、去架桥、去耕耘,终身粉笔染白发,一心报国育桃李。

当我真正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学生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我是一个平凡如水的教师,也是踏实真诚的教师,我总想以一颗真诚心对待同志,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得失,以一颗责任心对待工作,这些都闪烁着我的真诚,折射着我的人格追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去。”

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爱学生,尽心尽力培养学生,真情善意严格要求学生。爱学生就要赞赏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继续去追求生命的高度;爱学生就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重燃生命智慧的火花;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塑造这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生命!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这里有我的梦,这里有我的爱。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梦想,用我们的双手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下载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论文写作专题素材 内容丰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汇编)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赵雅玲 师德,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每个老师......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任务。”从中可见国家领导人对发展德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它指明了我们教师的工作......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既是今年全省第五个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的活动主题,也是每一位佛山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作为学生的造梦人、圆梦者,平凡的佛山教师......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 ”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 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2013年,我从学校走进学校,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这三尺讲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踏上讲台已经有一年多了。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