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个有之”告诫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
“七个有之”告诫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
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注意,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这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摘自《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然而,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存在上述的“七个有之”,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习近平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站稳“政治立场”。
所谓政治立场,是指立足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派别、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足点和出发点。通俗地讲,就是你代表谁说话、办事。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就是承认党的纲领、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保持先进性,就是因为她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奉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无论是讲纪律,还是讲民主,都要站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都要以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标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个别党员干部就是因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不够坚决、不够彻底。比如,有的对党中央的政策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甚至在公开场合发表与党中央精神相悖的言论。又比如,有的遇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有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考虑、局部利益考虑,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全丧失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凡此种种,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政治立场,也是政治价值观问题。一个政治立场不正确、不坚定的党员干部,难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也不可能有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表现。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会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摇摆、动摇,甚至彻底地背道而驰,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说到底,还是党性不强,没有完完全全地将党章党纪、理论理想、民心民生、先辈先进等根植于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于是在遇到危险挑战、矛盾问题的时候,不能斩钉截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故此,要想让党员干部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必须始终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不能忽视党性锤炼,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加大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树立法治观念,带动全社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执行的保障。党员干部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离不开教育引导,更少不了制度约束。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站不稳、站不对“政治立场”,从深层次来说,是缺少对法律规范、制度规章的敬畏,或者说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上存在自由主义倾向,制度被当成了稻草人做摆设。制度管根本,更管长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制度治党,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内法规体系的清理和“体检”,对那些不合时宜、缺乏针对性、严肃性、约束性的制度规章,要进行修补完善,努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须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须导致绝对的腐败。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腐化堕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没有良好的政治表现,与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监督工作不重视或抓得不严不紧不力有关,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等问题。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监督立党、监督兴党。要坚持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急重危难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坚持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政治可靠,执行有力,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要强化自身监督,特别是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防止“灯下黑”。同时要强化执纪问责,通过严密的监督、严厉的问责,倒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回归正道、站稳立场。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下场。一个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不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走到党和群众的对立面,也是迟早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苏荣、**、***、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的纷纷落马,深刻地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始终对党和人民、法律法规保持敬畏之心。
“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和“下基层促发展,访群众促和谐”活动,
第二篇:“七个有之”告诫干部要有“政治定力”
“七个有之”告诫干部要有“政治定力”
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注意,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这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摘自《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然而,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存在上述的“七个有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习近平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政治定力”。
政治定力,说白了,也就是要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党纪条规、宪法法律所规定和强调的,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落实。必须摒弃一切个人好恶,始终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七个有之”,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
强化教育。政治定力,不是凭空就能够有的,一些干部之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会犯糊涂,对于社会上、官场上存在的一些“惯例”、“潜规则”等缺乏自觉抵制的免疫力,甚至随波逐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制造谣言、拉票贿选、封官许愿、阳奉阴违、妄议中央等,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关于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抓的不到位,没有能够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根。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能放松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纪国法等方面的教育,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特别要加大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树立法治观念,帮助其筑牢思想堤坝,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坚定遵纪守法的信念,增强抗侵蚀的能力,并带动全社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修补制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执行的保障。党员干部始终要有“政治定力”,离不开教育引导,更少不了制度约束。制度管根本,更管长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制度治党,不断修补和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内法规体系的清理和“体检”,对那些不合时宜、缺乏针对性、严肃性、约束性的制度规章,要进行修补完善,努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须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也为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提供行为规范的准则和底线。
规范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腐化堕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失去“政治定力”,没有良好的政治表现,与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监督工作不重视或抓得不严不紧不力有关。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监督立党、监督兴党。要坚持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急重危难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坚持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政治可靠,执行有力,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干部监督上,既要监督干部是否有腐败问题,更要监督干部是否有政治问题。要防止习惯性地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下场。一个“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定力”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走到党和群众的对立面,发生腐败问题,也是迟早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苏荣、**、***、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的纷纷落马,深刻地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不能动摇“政治定力”,必须始终对党和人民、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三篇:如何站稳政治立场讨论发言稿(定稿)
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原原本本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重点书目,真正做到逐字逐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确保学深学透。现结合前期学习情况,我对“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谈几点个人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站稳党和人民立场”的基本内涵 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站稳党的立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信党。只有相信党,才能坚定理想信念,这是站稳党的立场的基础。二是忠于党。只有对党绝对的忠诚,才能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权威,对党高度信赖、极度负责、深怀敬畏,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的成功得益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站稳人民立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无论是在想问题、搞研究,还是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二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监督,特别是坚持人大的监督,从个别地方出现的“鬼城”和干部贪污腐化案看,都是缺少了人民的监督,或者人民监督流于形式,个别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拍脑门决策造成的。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必须坚持好。
二、“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一要讲政治,心中有党。要加强党性锤炼,把牢政治方向,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坚决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三严三实”作为立志修身之本,不断提升政治免疫力。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不为谣言所惑、不为杂音所扰。
二要强宗旨,心中有民。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己的灵魂,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树立公仆之心,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倾听百姓疾 苦,了解百姓所需、所盼、所愿,全力办好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百姓谋利益、办实事。三要敢担当,心中有责。要有担当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责任意识,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和民生改善的主战场上挥洒汗水、善谋善为,让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得到高效贯彻落实。
四要存敬畏,心中有戒。要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带头尊崇法治理念,增强依规管党、依法治县意识,对党规党纪有高度认同,从思想深处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只有对人民心存敬畏,对权力的神圣性心存敬畏,才能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切实“站稳党和人民立场” 一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习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领导干部要在“公与私”上界限分明,时刻在心中划清公与私的红线,拿好丈量公与私的尺子,恪守公与私的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底线。
二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要把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高尚境界和崇高道德。三是处理好“官”与“商”的关系。在“官与商”上君子相交,营造相敬如宾的官商氛围。官员与商人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因“避嫌”而疏于往来,懒得服务甚至拒绝服务,为官不为;企业更不能投机取巧,靠权钱交易,谋取自己发展之需。
第四篇:七个有之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七个有之学习心得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所谓的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我认为,我们党员要深刻认识到“七个有之”问题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危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政治定力的体现。然而,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不够坚定,存在上述的“七个有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习近平的“七个有之”意在告诫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政治定力”。
政治定力,说白了,也就是要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党纪条规、宪法法律所规定和强调的,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落实。必须摒弃一切个人好恶,始终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七个有之”,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培养。
强化教育。政治定力,不是凭空就能够有的,一些干部之所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会犯糊涂,对于社会上、官场上存在的一些“惯例”、“潜规则”等缺乏自觉抵制的免疫力,甚至随波逐流,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制造谣言、拉票贿选、封官许愿、阳奉阴违、妄议中央等,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关于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抓的不到位,没有能够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根。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能放松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纪国法等方面的教育,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特别要加大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树立法治观念,帮助其筑牢思想堤坝,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坚定遵纪守法的信念,增强抗侵蚀的能力,并带动全社会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修补制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执行的保障。党员干部始终要有“政治定力”,离不开教育引导,更少不了制度约束。制度管根本,更管长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制度治党,不断修补和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党内法规体系的清理和“体检”,对那些不合时宜、缺乏针对性、严肃性、约束性的制度规章,要进行修补完善,努力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制度的笼子必须越扎越紧密、越用越给力,为从严管党治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也为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提供行为规范的准则和底线。
规范监督。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腐化堕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失去“政治定力”,没有良好的政治表现,与个别地方、少数单位对监督工作不重视或抓得不严不紧不力有关。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监督立党、监督兴党。要坚持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急重危难工作中的政治立场、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坚持把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政治可靠,执行有力,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干部监督上,既要监督干部是否有腐败问题,更要监督干部是否有政治问题。要防止习惯性地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下场。一个“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政治定力”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可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走到党和群众的对立面,发生腐败问题,也是迟早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苏荣、**、***、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的纷纷落马,深刻地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不能动摇“政治定力”,必须始终对党和人民、党纪国法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第五篇:七个有之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七个有之存在的问题
1、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在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开公平、择优录取的原则,不搞任人唯亲,不搞一言堂。
2、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在工作和生活中,本人能够 团结一切同志,一视同仁,从来不搞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个别不务正业、拉关系套近乎的现象能够坚决制止。
3、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本人始终做到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从不信谣传谣,更不会故意编造诬告他人。始终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情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人不交。坚决反对挑拨离间、制造是非、影响团结。
4、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在各类民主、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考核中,本人从未亲自或者授意他人通过采取不当手段为自己和别人找关系、说情、拉选票,为上述行为而不耻。
5、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持按照原则和政策办事,不违法不违规。对上级不巴结不逢迎,对下级不封官不许愿,绝不把组织上的成绩当做个人邀宠的筹码。
6、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本人在政治上立场坚定,行 动上不迟缓,思想上不含混。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决执行中央、和地方的决策部署,对上级政策绝对不会阳奉阴违。
7、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本 人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不动摇。不搞团团伙伙,不在私下妄议中央。对有些同志偏激的言论能够坚决予以批驳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