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内激励保障制度
党内激励保障制度
1、保障党员权利激励。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权利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每年一次党员大会征求贯彻党员八项权利和义务的意见。
2、授予荣誉称号激励。通过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表彰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发挥党员榜样激励作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党组织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做好本级党组织的评优表彰工作,激发党员的进取意识,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定期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宣传报道农村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农村党员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
3、给予物质奖励激励。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贡献较大的党员,除了着重从精神上予以奖励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提供政治待遇激励。坚持让党员大事先知道、培训先参加,意见先征求。把优秀党员作为优先选拔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增强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将优秀党员、业务骨干提拨到领导岗位。
5、坚持情感激励。通过开展谈心交心、为困难党员送温暖等活动,增强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感情。开展服务承诺活动;“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和设岗定责活动。在在职党员中开展志愿者活动和开展联系帮扶弱势群体活动;搭建起党员进步、发挥作用的平台。每年至少开展党员谈心活动一次以上,帮助贫困党员走出困境,树立自
强、自立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彭阳县委课题组
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按照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课题组,围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主要做法
彭阳县有基层党委17个,总支26个,支部359个,党员9377名,其中农民党员5613名。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健全表彰、宣传、实绩“三个”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全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命名、表彰等活动,加大学习、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工作力度,激励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党员先进性更好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成效上。
1、表彰激励。各级党组织注重建立健全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及时、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构建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等较为完整的表彰激励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来,全县命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7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316名,其中受到县级以上党委表彰奖励的分别为86个、50名和110名。推荐市委命名“五个好”乡镇党委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85个,县委命名“五个好”村党支部126个、社区党支部2个。同时,县委还适时命名表彰了4个标兵乡镇党委、20个红旗村党支部、10个先锋机关党组织和集体经济10强村、10佳村干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十百千致富工程”,对1665户带头致富、科技示范、帮扶先锋等模范党员进行挂牌命名,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展、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2006年开始,县、乡(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指导
部分村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争星活动,给无职党员设置特色种养、科技示范、模范家风等岗位,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对党员的实际表现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百分制考评,每累计满80分即在“党员争星园地”上贴一颗红星。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获8颗以上红星评定为优秀,5颗及以上红星为合格,5颗以下为不合格。对获得设岗争星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政策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使党员带头学习、带头干事、带头创业、带头服务、带头自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各乡村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梳理出政治坚定、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学用科技、带头致富、关心集体、扶贫帮困、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文明治家等10个方面的评议内容,年终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党员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表彰奖励优秀党员,激励广大农村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先进性。
2、宣传激励。2003年以来,县有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相继开设党旗飘飘、共产党人、党建一线等专栏节目,深入宣传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突出“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开发“三大产业”和建设“五大基地”,采取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以及制作播放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组织演出《优秀村干部李玉荣》眉胡剧、推广“杨万珍”式生态户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菌草栽培、农村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出了扈志武、虎彩虹、李梅芳、张升、杨治刚等一大批党员种养示范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争先创业、率先致富的热情。在每年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和年初务工人员外出的黄金季节,县委、政府都召开优秀务工人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打工致富和离乡创业的先进模范、优秀党员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劳务创收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转变观念,不断激发党员群众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为榜样,切实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县委适时邀请全区彭阳籍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作先进事迹报告,宣传全国人民包括彭阳干部群众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
3、实绩激励。认真开展“学党章、知荣辱、争双带、创双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新进步,带头创业,做出实绩,树好形象。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在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享受工作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无职党员通过“以奖代补”获得相应报酬,使农村党员干部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效中受到鼓励、得到实惠。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群众增收入”的思路,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目前,全县已组建辣椒种植、菌草栽培、肉牛养殖、土鸡散养、科技示范等产业型党组织304个,设置产业型岗位23种,发展行业协会65个,创办党组织试验示范基地30个,把党员聚集到草畜、马铃薯蔬菜、劳务等产业链上,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中作出实绩。红河乡友联村党支部创设辣椒种植党小组,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培育以党员为主体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
业,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934元。今年,全村发展以移动大棚为主的辣椒1300亩,西瓜380亩,露地蔬菜800亩,预计仅瓜菜收入一项就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
(二)建立健全直接帮、结对帮、蹲点帮“三个”帮扶机制。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增添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富的强大动力。
1、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直接帮。县委、政府把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2007年,区、市、县党委组织部门筹措发放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45万元,采取项目捆绑、党员与群众“1+1”联保、基地示范、以村带户等四种模式来使用,共扶持52户党员户、28户党员与群众“1+1”联保户发展种草养畜和特色产业,每户增收8500元-12000元。今年,县委、政府又多方筹措资金55万元,使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增加到100万元,并建立11万元的“党员致富基金”,重点扶持发展种草养畜业,进一步加快了“双带”发展步伐。同时,有效整合宋庆龄基金会小额贷款、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社会帮扶发展资金等,统筹建立互助、扶贫发展基金,着力健全和完善县、乡一体的“双带”发展机制,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示范提升工程,3年内培育提升3个示范乡镇、24个示范村、600户党员示范户和2000户农民示范户,发展一批经济强乡强村,实现“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路子、户有特色项目”的目标,力争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王洼镇山庄村党支部利用10万元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并积极争取扶持项目建养殖暖棚,联系养殖贷款购牛,牵头成立养牛协会,聘请科技人员指导,使全村户均养牛4头以上,5头以上的大户121户,其中党员示范户29户,草畜产业提供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全村形成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畜、争先致富的好势头。草庙乡新洼村女党员虎彩虹,在县、乡、村党组织的帮助下,借助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建起了生态土鸡孵化厂,年孵化鸡苗10万多羽,饲养种鸡2000多只,实现家庭纯收入10万多元。
2、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活动,全县142个机关党组织、906名党员与142个村党支部、906名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包抓种草养畜、日光温室、设施林果等185个培带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多万元,为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3000多个。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群众做的承诺,一定要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抓好“四联双定双评”活动,把基层干部、农民党员、乡土人才、农民群众“四支力量”捆绑在一起,思想上联,路子上帮,能力上带,技术上传,建起了党群团结协作的新平台,结成了干群聚力发展的新群体。2006、2007两年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18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61个,今年又承诺为群众办实事361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8个,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07年以来,草庙乡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12万元,协调支农信贷400多万元,争取饲草青贮、饲料加工、沼气能源等项目资金167万元,帮助李梅芳、阮君娥、赵世儒、赵世忠、王志刚等党员和群众养殖大户,及时解决场地、通路、通水、通电和建设养殖暖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全乡年收入5万元 的养殖大户发展到64户,其中党员养殖示范户35户,推动了特色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干部驻村指导蹲点帮。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抓示范点建设责任制,县委常委、政府党员副县长建立16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抓32个重点村,全力抓好设施农业、扶贫开发、结构调整、特色养殖等重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党员群众增收致富。2005年以来,县委从县乡机关两轮选派195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选派27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今年又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级组织挂职,帮助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增收致富措施。农村工作指导员、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和挂职干部,共落实帮扶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培育提升党员示范户2900多户,使80%以上的农民党员户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和门路。今年,县委、政府组织74个县直部门投资建设2000栋移动蔬菜大棚,2200多名干部职工停止办公两周,帮助群众搭建移动蔬菜大棚,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提供产值1.5亿元,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
(三)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服务咨询、落实待遇“三个”关怀机制。着力健全和完善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党员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关怀和服务多措并举,切实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关怀和爱护党员,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排忧解难,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
1、走访慰问。各级党组织都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即生活困难党员必访,建国前老党员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或遭受自然灾害时,各级党组织都及时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村组农户,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2007年组织慰问任职20年以上、25年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春节期间,全县28名县级领导、300多名县直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参加了慰问活动,先后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1578名,发放慰问金33.2万元,及时把636户生活困难党员户纳入社会低保。通过走访慰问活动,让广大困难党员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孟塬乡党委建立党员去世慰问吊唁制度,凡党员去世后,都由乡党委班子成员带队,送去吊唁挽联和300元的慰问金,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
2、服务咨询。注重加强基础阵地建设,近五年来多方筹资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6个,有效改善了党员活动、农民培训、便民服务的条件环境。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召开党员电教工作现场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电教科技周活动,举办科学种养、菌草栽培、电焊维修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党员熟练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本领,树立了发展信心。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机关党建“三制”即党员目标管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为民服务承诺制,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构建起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
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体系,把党内关怀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高度重视做好外出务工党员的服务管理,指导各乡村党组织每两个月深入务工党员家中走访一次,帮助照顾在家的孩子和老人,尽力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让外出务工的放心,留在家里的安心。
3、落实待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绩效挂钩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制度。村干部任职职务补贴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其中基础补贴的平均数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绩效补贴额的平均数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2005年以前,全县村干部报酬1000元,2006年增加为2000元,2007年达到2500元,今年又提高到3000元以上,并为全县469名现任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行“阳光村务”制度,各乡镇每周确定一天时间,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到村上集中办公,公开党务和村务,民主议政,解答问题,服务群众。确定和实施项目注重听取各级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实施党内先发动,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回顾总结,我们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仍需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党组织考虑的事情,自己不去多想,也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交流、帮扶。在问卷调查中,回答“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有130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1.7%。部分困难党员“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缺乏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的信心。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问卷调查中,困难党员在选择“需要物质帮扶还是精神帮扶”时,有37.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前者。
(二)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彭阳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帮扶项目和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同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在工作对象上,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了一些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上的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春节、“七一”等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轻常态化的帮扶,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
(三)运行效果还不够好。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困难党员登记台帐,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在确定困难党员
帮扶对象当中,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仍比较弱。少部分贫困党员存有懒惰习性和依赖思想,习惯或满足于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第三篇:党内激励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一、总则
1、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促进党内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精神,按照中组部《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做好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本制度。
2、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立足实际、更有效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荣誉感,全面推进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二、对党员的帮扶
1、帮扶对象是指低于武汉市平均生活水平,符合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因病、因灾等原因致贫的困难党员。
2、建立困难党员管理台帐。在各党支部建立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工作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帮扶人及帮扶措施等。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3、实行结对帮扶。原则上一名困难党员由一名有能力的党员进行结对帮扶。帮扶人员包括班子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本单位党员。帮扶人员对帮扶对象的走访每年不少于3次。
4、帮扶基金的筹措。采取党费划拨、行政支持和党员捐助等办法,资金筹措的具体办法是:从本级管理的党费中提取上年实际留存党费的10%-15%,从本级当年党建工作经费中提取3%-5%和党员自愿捐献资金组成;帮扶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由学院党委办公室负责管理。
5、帮扶基金的使用。困难党员生活救济补助。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保障线以下的困难党员,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以慰问的形式发放。
困难党员重病重灾救助。对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党员,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资金救助。
困难党员子女上学费用资助。对困难党员子女上高中、大学的,视困难程度及基金财力状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
6、帮扶基金的申请、审核。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党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后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申报表,并在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异议的,将申报表连同公示结果报学院党委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
党委办公室根据基金情况提出帮扶基金安排使用计划和意见,党委批准后下发并备案。
7、帮扶基金的拨付和发放。困难党员生活救济补助金、重病重灾救助金的拨付和发放,遵循“年初计划、急事急办”的原则,每年在春节、“七一”前后发放;若遇到重大灾情或紧急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救助活动。
8、帮扶基金的使用管理。每年初由党委办公室根据基金筹措的可能数额,按照留有余地的原则,制订当年帮扶基金使用方案,进行稳妥安排使用。当年12月,根据基金的实际收支状况,本着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再一次调整安排使用。基金的开支实行党办主任把关,党委书记审签。
9、帮扶基金的监督。帮扶基金及利息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不能用于任何商业性、收益性、风险性投资。帮扶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审计部门财务审计,接受上级党组织,社会舆论及党员群众的监督。每年向党委报告和向党员群众通报一次帮扶基金收支使用情况。
三、对党员的关怀
1、送精神、送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开办宣传栏、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党员宣传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首先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切实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树立自强自立、开拓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2、定期谈心。每年6月作为“谈心月”,各党支部根据各自实际确定谈心对象,保证每三年内至少同每名党员谈心1次。根据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做到“三个先谈”,即有困难的党员先谈,党员意识淡薄的党员先谈,有怨气的党员先谈。采取集体谈心和一对一面谈等方式,了解谈心对象的所思所想、工作生活困难,征求对党组织的意见,积极帮助党员解放思想,增强党性,树立自信心,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增强发挥先进性作用意识。每年6月28日前,由各党支部收集汇总“谈心月”活动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党委办公室报告。
3、定期走访慰问。学院党委统筹安排,坚持在春节、“
七、一”等重大节日,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模范进行走访慰问。坚持在党员患病住院、生活遇到困难、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时,随时走访慰问。党员亡故时,党组织一般应派人参加,并给予一定数额的慰问金。
4、党费减免。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的党费,由其本人提出申请,支部讨论提出意见,党委审批后可实行减免。
四、对党员的激励
1、表彰党员。党委在民主评议党员结束后按照15%左右的比例确定优秀党员,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共产党员”。
2、党务干部激励。党委在民主评议党员结束后按照10%左右的比例,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党务工作者”。
3、培养典型,宣传模范。采取宣传栏、校刊校报、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示范典型,提高先进模范的认可度,努力形成党内团结和谐,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五、组织领导
1、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党委办公室牵头抓总,各党支部具体组织实施。
2、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情况,纳入每对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
六、附则
1、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公务员激励和保障制度
公务员的激励和保障制度
【导语】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高歌猛进,政府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而这一切离不开在政府机构中任职的公务员的努力。公务员的激励制度高效地提高了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公务员的保障制度确保了公务员的日常生活,使公务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真正全身心投入政府工作。本文根据现行公务员激励和保障制度中所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正文】公务员是在国家机构中任职,执行国家行政公务的,由国家担负其工资薪酬的人员。公务员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工作进度,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及社会公共建设等进程。因而公务员的激励与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的激励制度中无非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两类。奖励的依据是对公务员平时工作表现及成果的考核。考核通常由各机构组织考核小组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考核。但在考核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的考评,在具体的考评过程中容易出现贿赂、腐败以及职权滥用等现象。而且同一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之间的考核,极易在评定过程中出现个人感情色彩过重的现象,导致对人不对事的情况出现,致使考核结果不公。
同时考核的过程是封闭的,公民难以参与其中。这样虽然有利于考核的稳定进行,方便考核结果的统计比较,但公民对其中的过程不免产生质疑,例如考核的依据是什么,由哪些过程步骤等,这些都无从得知。这样会使政府工作在公民心目中的公开公正形象受到影响,日后政府工作的组织也会遭到公民的抵制情绪。
公务员的激励制度,是为了奖励日常工作成绩优异,具有职业操守的公务员,使其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和认可,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而平时工作成效较低的公务员,也会在同事被奖励之后受到刺激,从而也开始在其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得到奖励而奋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保证考核制度的公平公正。
在公务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不仅仅依照公务员的平时成绩,还可以加入同事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有公务员自身的总结和评价。因为平时上级和下级的接触可能不是很多,而同事之间经常在一起工作,同事间的评价更具有可考察性。而个人的总结和自我评价则反映了公务员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情况。
考核的方向上面,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上级考核下级这样单一。对职位较高的领导,也可以在对其进行考核的时候征取其下属的意见。这样既做到了考核的普遍性,又能够避免单一形式的上级考核下级所造成的下级对上级谄媚奉承,上级滥用职权,指使下级为其效劳的风气。
此外,负责考核的人员应该尽量做到避嫌,防止同一部门的公务员评价过高的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在考核结果发布之前,不公开每个公务员的考核工作具体由哪个考核小组,哪个领导人负责。这样可以避免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贿赂腐败现象发生。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公民对公务员工作评价的平台。更多民主成分的融入,虽然会加大考核结果统计的工作量,但考核的结果会更加真实客观,更能令广大公民和公务员认可信服。
公务员的保障制度中则包括了福利和保险等生活上的保障。虽然国家对公务员的保障方面也较为重视,有固定的补贴,每逢节、假日还发放购物卡,礼卡等,但工作在基层的普通公务员每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千元,一年下来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总收入在10万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中西部地区算的上充裕,但是在南方沿海地区并算不上富足。首先,南方沿海地区二线城市的房屋价格,如今也以达到两万以上了。这样一个公务员若要购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屋,则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十多年。而且工资的上涨速度绝对不是稳定的,而是与你工作的成效相关联,这样一来,在物价飞速上涨的今天,拿着十几万年收入的公务员或许到了30岁仍然无法找到伴侣,因为他们首先要满足其丈母娘有房有车的苛刻要求。虽然公务员的收入要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收入保持均衡,但也要与其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挂钩。一个公务员,从小学阶段开始,到大学毕业,再或是先考研,或是直接考取公务员。这期间所付出的努力,足够公务员能够拿到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福利保障。而目前这样的工资水平只够公务员的日常开销和应急储备,省下自由支配的数额并不多。如此一来,将会很难吸引到真正具有理想、才干和斗志的年轻人投入到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上来。
【结论】公务员的激励制度可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公务员对社会做贡献的动力,提高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和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满意度,加快公共项目的建设,使社会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公务员的保障制度也能够使公务员感受到政府对其日常生活的关怀,从而更加深了公务员为政府努力工作的信心。它解决了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也充分挖掘了公务员的潜能,使其能够更加努力为政府工作。但是在激励和保障制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政府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完善的制度需要更加严格的力量来执行,公务员制度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五篇: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制度
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制度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人才培养、谈心谈话、定期慰问、生活关怀等机制,切实关心党员的思想、心理、工作、生活及成长发展,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制度
⑴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荣誉激励制度。重视精神鼓励,使广大党员干部追求荣誉、争当先进。每年开展评选共产党员标兵、共产党员先锋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堡垒党支部、先进党员责任区等党内“创先争优”和表彰奖励活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评价和先锋档案记载讲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对优秀的党员个人和集体予以荣誉激励和物质奖励,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⑵建立健全双向培养制度。重视党员和优秀人才的双向培养,坚持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培养骨干,使其在政治上更成熟,业务上更有成果,使党员和优秀人才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2、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制度
⑴坚持谈心、联系、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心谈话制度和党员责任区活动制度,落实党委委员、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等逐级分工负责谈心、联系、服务制度,每个党委委员联系一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委员联系几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完善党组织关心党员的网络,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为党员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⑵坚持慰问制度。经常开展党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进行上门慰问,发放慰问金及物品。
⑶坚持生活关怀制度。建立关爱帮扶基金,探索建立困难党员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院党委、行政每年为员工“办实事”不少于5件。
⑷坚持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团队活动,丰富党员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党员间的沟通交流。
⑸建立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学习、交流及开展活动提供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