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红色的绽放.doc

时间:2019-05-13 23:2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抹红色的绽放.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抹红色的绽放.doc》。

第一篇:一抹红色的绽放.doc

一抹红色的绽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铺开历史的画卷,也许更多的是绚烂多彩。但是那一段历史却是那样的沧桑与厚重。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来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可谓是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历经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而苦苦求索。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甚至很多人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但是中国的前途依然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中国未来的美好蓝图该由谁来勾画呢?在中国处于一片混乱,可谓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嘉兴南湖湖畔,那一片宁静的湖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弱小的,犹如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残酷的斗争形式和复杂的局面下,随时都有可能夭折。但是历史的重任却是沉重的。在中国,作为一个崭新的政党。要以自己微弱的力量要去扛起救国救民这个历史的重担,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勇立潮头,甘当中流砥柱。鲜红的党旗在华夏大地高高飘扬。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在90年前已经把希望的种子撒向了神州大地。绽开了一片浪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风雨90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重生,永恒的悲怆和不朽的豪情。漫步在历史的河边。拾起颗颗珍贝,回眸党90年来走过的足迹。一段段峥嵘岁月在脑海升腾。

历经坎坷路,宝剑锋从磨砺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但是作为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政党。必须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党的领导纲领。党在“一大”确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还很幼稚,在思想理论上很不成熟,尤其是在对革命对象的认识和确定上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在封建势力十分顽固的中国。要想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行不通的。而在当时中国并不是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在这一点上,“一大”的纲领是有问题的。但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党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二大”的时候就做出了修改。不再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这样,党准确地确定了革命的对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后的党更加的坚韧和成熟。“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蒋介石集团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反革命集团的利益。勾结一切反革命力量对党进行打击和镇压。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的杀戮。更是喊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但是党没有被敌人的恐怖政策吓到,而是以积极的姿态面对这样严峻的斗争形式。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巨大的损失给党上了深动的一课。党从灵魂上得到了洗礼。充分认识到掌握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保持对革命的领导地位中的极端重要性。虽然遭受重创,历经坎坷。但是中国共产党这把剑被磨砺得愈发锋利了。

万里长征行,生死攸关铸党魂。南昌起义,最忆江西那一抹红色。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更体现了党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1930年,国民党在准备了数个月后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一次围剿。在“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反围剿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以后的几次反围剿中,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方针。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的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最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党指挥红军采取灵活多变的运动战。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强渡乌江,佯攻贵阳,最后抢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今日回眸,那一段历史还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但更是感慨和铭记。在长征达到贵州遵义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果断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党得以建立起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日后的战斗中,红军得到了更加正确的指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是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广大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最后三大红军主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虽然最后到达陕北还不足三万人,但是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党和红军的精华。经过这次战略大转移,党得到了极大的磨砺。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更铸就了党的灵魂。

勇铸民族魂,巍巍砥柱立中流。在国民党政府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极端艰苦的条件中,代表中华民族发出了要武装抗日的第一声怒吼。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发出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鲜明的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而日后的瓦窑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西安事变爆发后,更是积极促成和平解决。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大局为重。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面抗战之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大片国土沦丧。在此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五台山中,太行山下,最忆那一抹红色,在抗日战争中党带领人民在敌后建立起一片片抗日根据地,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重重疑虑压在中国民众的心头,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论持久战》更是具体详细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本质问题。得出了战争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一论断。犹如晨曦之光,拨开了笼罩在人民心上的迷雾,为战争指明了前途。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战最终胜利的决心。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起了中国的脊梁。铸就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民族魂。显示了中流砥柱的本色品质。

顺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兴中华。实现国富民强的道路虽然坎坷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花蕾,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果断的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国内实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改革。对外逐步实现从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格局。积极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大量吸引海外投资。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最终在中国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神话般的崛起一座座新城。一个春天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完美演绎。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满怀希望和喜悦,迎接中华之太平盛世。一抹红色的绽放,中华大地耀眼夺目。9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危难之际担重任,巍巍砥柱立中流。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那一抹红色将会绽放得更加绚烂、更加夺目。

第二篇:一抹绿色

一抹绿色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喜欢军人身上威严的军绿,穿上它就会英姿飒爽,喜欢春天山坡上那勃发的草绿,看着它就会人旷神怡,只要是绿色,我大都喜欢。只是他的一身绿色却让我心生厌恶。绿色的滑溜溜的皮肤;惨白的大肚皮;永远突出的水泡眼,让任何人看了之后都不得不心生厌恶。而天生敏感的我,更是如此。

只要一想起那伏在青石上,鼓着腮帮子,转动着快掉出来的眼的青蛙,心里便只剩翻江倒海了,直到有一天,我与同学在田野中玩耍,才改变了这种想法。

一切都是因为一只正在捕食的青蛙。一个雨后的下午,燥热被冲洗的一干二净;蔚蓝的天空,卷着泥土气息的微风。一切无比快意。

与几个同学成群结伴地来到了田野上。一阵阵戏打闹后,我忽然听到了呱呱的叫声。随声望去,一只绿色的青蛙伏在地上,放肆地着,腮帮子鼓得如两个小馒头。心中一阵恶心,慌忙地往一个同学身后藏了起来。

这时,我又去看那只青蛙。他正聚精会神的盯着空中,一只飞来飞去的虫子,我也一下子忘了跑开,跟着青蛙屏息凝视。忽然看见它张开大嘴,吐出一条长长的舌头,如扔出一条长绳,卷住了刚才还肆无忌惮的虫子。我看得聚精会神,早已快要忘记呼吸。只看见青蛙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一只只飞蛾也被卷进那永远鼓着的大嘴中。而那嘴却好像永远也无法满足,辛勤工作着。

从那以后,我不再讨厌青蛙了。不会不敢,因为,虽然青蛙外貌丑陋,但是,它一直默默无闻,吃掉一只又一只的飞虫。无怨无悔地保卫着庄稼。

其实,人也如此。在工地上,在稻田中,处处都有如青蛙一样的劳动人民。他们的面孔,虽然风吹日晒而变得丑陋,但他们劳动的成果,造福了万千人民。而他们只有默默无闻,这是一群值得敬佩的人。

第三篇:英雄土地上绽放的红色之花

英雄土地上绽放的红色之花

——记朱瑞将军母校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

这是一所大气的现代校园,有着百年校史,是炮兵之父朱瑞将军的母校。学校以“倾情生命教育,凸显人文情怀”为理念,以“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为培养目标,以“始于斯、忠于斯、成于斯”为校训,以“承民间艺术,扬民族神韵”为特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序言

烟波浩淼、渔舟帆影的骆马湖碧波万顷、蟹肥虾美;源远流长、古韵飘香的大运河裹挟着洋河双沟美酒醇郁醉人的芳香千年诗意流淌。革命老区宿迁,河清湖秀、历史悠久,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一块英雄的热土,陈毅、江上青、朱瑞、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儿生活或战斗过,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留下了一座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母校——宿城区龙河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

学校情况简介

学校始建于1906年,现有29个教学班,占地89亩,近两千名在校生,82名教职工,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校建筑错落有致,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怡人,正朝着“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式、现代化”目标迈进,成为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和温馨生活的精神家园。一所学校没有文化就没有底蕴,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内涵就没有生命,因此,学校倾力打造红色德育朱瑞文化,精心培植民间艺术文化,丰厚了学校底蕴,激活学校的生命,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之路。

红色德育开发 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素有“一步跨两省,鸡鸣闻四县”之称。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观念落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名人不多。当地学生大部分是普通农家子弟,他们受其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对自身评价过低,对自己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宏大的志向。一代又一代的龙河人,在这块土地上重复着平淡的故事。而朱瑞将军是从龙河走出去的卓越人才,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光辉业绩在当地广为流传。

我国传统的伟人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往往过于美化人物形象,这就有些不切实际,成为纯粹的精神图腾,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西方的教育一般只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和个性的追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缺乏精神追求。该校积极寻求办学思想上的突破,在挖掘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学生志存高远的同时,又注意以人为本,用伟人平凡的一面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朱瑞将军不再是神化了的英雄,而是身边的人。

学校确立了“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的人才培养目标,启动朱瑞文化打造工程,并从他选择炮兵、忠于炮兵、成于炮兵的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身许党、赤胆忠诚的献身精神,执着探索、苦心钻研的求真精神中得到启迪,提炼出校训:始于斯、忠于斯、成于斯。意在激励全校师生做事就要善始善终,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做成功誓不休。

中央8号文件中指出,要广泛运用德育研究和改革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成功教育模式,如“体验教育”等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2006年初,时任校长的臧公管北上哈尔滨、锦州、义县、北京等地搜集探寻朱瑞将军相关事迹材料,于8月底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朱瑞的故事》,为学生了解朱瑞,学习朱瑞提供了鲜活的内容。6月至8月,学校聘请了著名美术教育家张劲扬教授设计创作了朱瑞塑像,9月初落成,9月28日在该校举行了恢弘的朱瑞将军塑像揭幕仪式,宿迁市副市长薛甫伦、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吴应宁、宿城区委书记杨明强等市区领导,朱瑞将军侄女、原安徽省淮北市副市长朱玲等亲属代表以及当地群众代表、中小学师生计2000多人参加仪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硬件设施上着力实施“六大工程”:朱瑞塑像、《朱瑞的故事》、朱瑞广场、朱瑞事迹展览室、朱瑞公园、朱瑞文化长廊。其中已经建成朱瑞塑像、朱瑞广场、朱瑞事迹展览室,编写出版了《朱瑞的故事》,下一步学校还将合理利用校内8000平方米的“两湖”,建护坡、栏杆、喷泉、小桥、凉亭及辅助景点,精心打造朱瑞公园和百米文化长廊,深入筹办“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朱瑞文化艺术节活动,放大学校的教育功能,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让学校风光迷人、文化飘逸。

学校已搜集到有关朱瑞将军图书、剧本6册,生平照片200余幅,迎接了市内外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个人和团体参观8000多人次,六(4)中队2007年被江苏省少工委命名为“朱瑞英雄中队”,课题《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已经通过省级立项,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教师主动承担解说和导游任务,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 象。

民间艺术教育

龙河镇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当地民间艺术活动五彩斑斓,这些负载着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近两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用现代目光审视民间艺术,把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带入课堂,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开发泥塑、太极拳、彩泥画、腰鼓、手工编织等校本课程,走出了一条鲜活、灵动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承民间艺术,扬民族神韵”的办学特色。

彩泥画教学,糅合了民间彩绘艺术和木板画制作工艺,色泽鲜艳、立体感强;泥塑教学,学校以“对泥土的依恋,对手的缅怀”为理念,让孩子们把一块块泥巴变成心中栩栩如生的形象;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让学生抖擞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八面威风的腰鼓敲出了龙小人的精气神;喜闻乐见的手工编织,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从家中带来芦苇、柳条、蒲草、玉米皮等,和老师一起将这些变成了篮子、背篓以及各种有趣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学校将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民间美术、民俗文化、民间健身三大项目,形成人人有绝活、班班有特色,让校园洋溢着只有农家孩子可以感受到的特有的民间艺术氛围。2006年9月学校泥塑作品应邀参加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并作现场表演,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2006年12月,学校美术教师赵清芳,荣获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光荣 称号;2005年和2006年,学校师生应邀参加江苏省第一届和第二届“民间艺术进课堂”研讨会;2009年,学校在“星星河”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荣获集体一等奖,有数十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泥塑、编织室迎接了数以万计的人员参观,得到好评如潮„„

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教学中,龙小人努力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倾情生命教育,凸显人文情怀”,不仅提倡教师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更鼓励教师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学校教师以“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成绩”的务实精神工作着、学习着、思考着,朱海兵、赵清芳、陈利利、臧其申、叶凯、戚典利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出去,在国家、省市论文评选、优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斩头露角。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和心灵纯净空廊,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童年要用火炬指引,童心要用烛光照亮。用经典的人、经典的事、经典的书、经典的人生、经典的语言、经典的文化来照耀孩子的童年,校风“用经典照耀童年”应运而生。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写的人,课堂应该是愉悦的师生生命历程,所要追求的是师生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和谐交融、共生,相互碰击,迸发激情,涌动灵性。教风“让课堂涌动灵性”引领着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点燃生命火花,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人的智慧在指尖上”。学校倡导让孩子的学习动起来,在实验中学、在制作中学、在编织中学、在捏泥巴 中学„„学风“让智慧充盈指尖”成了龙小孩子童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课余时间,在柳荫下、在教室中捏个泥人、编个中国结、搞个小发明是孩子们怡情休闲的绝活;各级艺术比赛的舞台上也经常欣赏到他们灵巧的双手在欢快地跳动。

学校是求美的地方,精细化管理要求工作要挑战细节、追求卓越。到过龙小校园的人都会赞叹,这儿简直就是整洁秀美的花园,到处风光绮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学生只要看到碎纸、果皮等杂物都会自觉拾起;遇到老师、客人,他们会像小鸟一样热情地打着招呼,让人如沐春风;开饭时间,同学们彬彬有礼、秩序井然、谈笑风生,偌大的餐厅饭菜香气四溢,餐具的碰撞声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在学校的倡导下,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俨然成了学校的小主人。

先进的理念、正确的办学定位、丰厚的历史人文内涵,让学校迅猛发展,宛如“枝头春意闹”的一枝红杏,悄然绽放在杏坛中。学校先后被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素质先进学校、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

第四篇: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色

九(7)班

刘乐

曾经,我感受过花开的芬芳四溢;曾经,我也看见过小树生绿叶的翠色青春;唯独那抹绿久久不能让我遗忘,它总会像璀璨亮丽的星星点缀着我的内心世界。不过,在这长河里,有一种光芒最为耀眼,它来自那寒冷寂寞的春天。

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小学,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每次回到家总会在院子里活动活动。又一次,我和伙伴在玩耍,突然刮起了大风,我们就停止了游戏,靠着墙,突然我的伙伴大叫一声“哇,那是什么?”另一个同伴说“只不过是一堆枯草罢了,有什么可惊奇的”。突然,我脑袋里蹦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不如把它烧掉,取一下暖”。这个想法立即被赞同,我们找来了火柴,点燃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燃了那团在墙角冻僵了的枯草,顿时烟雾四处飘散,它为了我们带来了冬日的温暖。虽然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却已经被烧焦了,化为灰烬,消失在那个墙角处。

第二年初春时,就下来了蒙蒙细雨。雨水滋润着万物,在雨后我尽情的呼吸清新的空气,诱人的花香,眼角出突然出现了一团绿色。走近一看,原来那几颗小草发芽了,它们就在墙角悄无声息的萌芽了。我愣住了。望着它们上面的雨滴,我思索着:那不就是它奋斗的泪泉吗?它是那么的鲜明耀眼,它不就验证了白居易的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望着这个幼小的即将破头而出的小生命,顿时我心里有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或许是懊悔,或许是敬佩,但过多的是感动。

绿叶虽枯黄坠落,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夏日里奉献的浓荫:流星虽然会稍纵即逝,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星空中划出那片彩虹:小草虽然会枯萎,但我们不能忘记它在春天里带来的那抹绿,不会忘记它带来的那份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总评:虽是写草的一抹绿色,却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主旨鲜明构思巧妙。(指导老师 张仁文)

第五篇: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色

一缕春风吹绿了树上的一抹绿色,吹过脸颊,拂过发梢,暖上我的心头。周末我与同学相约去书店,路过一家敬老院。里面静谧清幽的环境吸引着我,看看离约定的时间还早,我决定进去坐坐。初春的气息泛着丝丝的凉意,淡淡的阳光懒懒地打在身上,投下一片小小的光晕。

我坐在了长椅上,仿佛没有了中考的重重压力,只享受这难得的闲适。微微仰头,看见身旁一棵腐朽的老树执拗地不愿倒下,原来是另一棵树支撑着它。我的心头莫明的泛着层层暖意,春风拂过,我隐约看见了枝头的一抹绿色。

眯着眼,我有些陶醉的沉迷在春的怀抱。静谧的晨简单清浅。忽然我隐隐听到了一阵脚步声,循声望去,一对年迈的夫妇映入眼里。那位老爷爷坐在轮椅上,花白的头发,老奶奶则推着轮椅,弓着的背给人一种无言的安心。走近了些,我看到老奶奶把嘴贴到了老爷爷的耳边,低声地说着什么,老爷爷不知回了些什么,老奶奶的脸上是一阵会心的笑意。

老奶奶推着轮椅越走越远,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突然觉得他们一点也不像是两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在春风中轻轻的低吟。那一缕带着希望与生机的春风轻抚着我,在我心头晕开了一抹淡绿。抬头,依然是老树不愿倒下的身影,另一棵树顽强地支撑着,那一抹绿色似乎更鲜明了,这或许才是它不愿倒下的理由吧。

站在中考的门槛,几许迷惘,几许憧憬,但我知道父母的鼓励,老师的支持就如那棵树支撑着我,是我努力向前、不愿倒下的理由。

绿色,承载着大地母亲的爱,寄寓了无数人的希望。那抹生命的绿色,是不离不弃的相守,是相濡以沫的扶持,还是默默无闻的关爱„„我相信它一定是这世上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就像是时光的伴侣,悄悄流淌在你我身边。

滚滚红尘,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单纯而执着的心。就像老树,就像老人,珍惜爱自己的人,我们都能收获那一抹生命的绿色,那便是在心上开花、生果„„

下载一抹红色的绽放.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抹红色的绽放.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那一抹桂花香

    那一抹桂花香 东阳人民医院脑外科 任爱兰 1988年8月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报到。这次我们共同进院的有14位同事。院长,与书记与我们开了个小会。 就把我们安排......

    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色 当田野的第一缕鹅黄隐约是,当树枝的第一寸绿芽萌动时,当高山的第一片雪花消融时,燕子扑扇着欢快的翅膀带来了春的气息。于是,朔风收起了凛冽的风刃,第一缕春风吹......

    那一抹绿色

    那一抹绿 早已进入了夏季,这林城的天气,像是从初春直接跃到了盛夏,“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这充满了诗意的爽爽的贵阳。 林城向以适合居住著称,每到暑假,更多的人从南方或......

    那一抹绿色

    走生活作文之路 那一抹绿色 文/时双庆 炎炎烈日,酷暑难耐,当我们还沉醉于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当中时,你是否会留意,生活中还有那么一抹绿色,静静地绽放温馨与清凉…… 绿色,是活力的......

    一抹绿色随笔

    在喧闹的市中心,人流拥挤的车站。在盛夏的期间,炙热空气似乎也只是由人流带动。看着周围的人,来来回回,面上没有丝毫表情,说句不好听的,每个人都像木头做的一般,毫无生气。偶尔有几......

    我心中的一抹红红色电影观影活动总结(五篇)

    我心中的一抹红红色教育电影观看活动总结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土木与建筑系网博部在5月17日晚上7点组织全体......

    有那么一抹色彩

    有那样一抹色彩【审题指导】 有那样一抹色彩 人生如画,一次次的人生体验是绘画的颜料,只有不断的体验,人生这幅画才会多姿多彩。那一条陡峭蜿蜒的碎石路就是我人生画圈中一抹......

    自创诗歌 一抹微笑

    一抹微笑 独步在凄冷的车道 耳边回绕 熟悉的歌谣 天边的流星为你舞蹈 只想看见 那一抹微笑 轻轻扫下的尘土飞扬 散落的尘埃在空中飘啊飘 是一份弥留的味道换是一场梦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