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监测管理制度
传染病监测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用于指导和评价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的组织管理,做好技术、相关设施及设备、人员的落实。
二、要按照卫生部、省、市各种传染病监测方案或工作指南,明确信息的分发和使用,及时下发和学习有关病例定义和分类、病例的报告要求(方式和程序及原始报告和报表格式)、病例的调查和标本采集、数据管理和分析、信息利用(发布、反馈和上报)、监测中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等内容、监测系统绩效的绩效的指控指标等。
三、根据各种传染病监测方案,结合实际,科学的确立监测哨点和人群,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严格遵守程序,规范报告、调查、分析、通报、预测和检索传染病疫情,大力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监测频率。
四、有计划地开展监测系统内各级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工作行为,实行奖惩制度,定期开展督导、考评和评价。
五、传染病疫情报告按《传染病防治法》报告的内容、方式、程序,及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实施网络直报。
六、法定传染病和因病死亡及国家调整的综合疾病监测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要求进行,充分发挥其对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校正和补充作用。
七、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要遵循应急、预警、常态管理的结合,当自然灾害发生和灾后一个时期内,积极收集、分析与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有关因素,果断采取救灾防病措施。及时发现和掌握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中毒在内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提供预防控制信息支持。
八、根据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HIV、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监测方案要求,加强监测系统建设,更新和补充检测设备仪器,完善设施,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主动开展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
第二篇: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
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1、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2、了解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预测预警。
3、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和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对各类传染病的监测处置。
4、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防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2、各级要求开展重点监测的其它传染病。
三、监测要求
1、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应当在规定报告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负责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疫情处置
严格按照上级印发的各类传染病监测方案,认真开展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报告等工作,严格工作流程,规范处置疫情。
四、资料管理 按规定时限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录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妥善保存,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将监测结果与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组织管理
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监测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开展监测。定期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8年6月
修订
第三篇:传染病监测制度
传染病监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了提高医生传染病病例的敏感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制定本制度。
一、传染病的报告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报告”的原则,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凡属法定传染病中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报告。
1.发现传染病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无论患者是否为本地户藉,是否为本地常驻人员,均应报告。
2.首诊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收治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人,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填写报告卡,对乙类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3.按《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填写
三、防保科每月收集,检查核对传染病报告情况。
四、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实习人员须进行培训。
五、疫情报告人员和防保科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疫情保密,不得泄露疫情。
六、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报告各类传染病。
第四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薄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信息科,信息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信息科。
五、信息科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定期对各科进行核对、自查,发现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奖惩。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第五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1、上网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不得在网上操作任何有关国家机密的信息。不得有违反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行为。
2、不得访问国家命令禁止的非法网站;不得访问国内外的反动、淫秽网站;不得下载各种非法信息。不得在网上散布反动、淫秽、有损于国家声誉和形象的个中信息。
3、上网者有黑客行为,不得在网上散布、下载、传播任何计算机病毒,一经发现将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上网者不得盗用他人网址非法上网;不得盗用他人E-mail地址;不得盗用中心名义进行任何网上的非法操作。向中心外人员泄露口令密码而造成后果的;擅自使用他人密码,造成系统破坏的。
5、在中心网站进行与医疗工作无关而造成危害的;接到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改进安全状况的通知后,拒不改进的。
6、不按照规定擅自安装软、硬件设备,私自配置,更改IP地址、机器名称;私自拆卸更改网络设备而造成危害的。
7、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9、当天收到的传染病卡应在当日下午16时之前进行网络直报,超过16时上报计为迟报。
中心各类人员一旦发现网上任何异常现象(包括故障现象)都应及时与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上网者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上网者的非法或违规行为。凡违反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制度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由信息中心以口头或书面警告、暂停或撤消当事人上网使用资格,或建议中心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或中心财产严重损失的个人或组织,要赔偿经济损失,直至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维护组织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网络维护员:
职责: 2、对本中心网络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检查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和给人进行相应处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