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5篇)

时间:2019-05-13 23: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

第一篇: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

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

胎信号

2013年06月26日02:39 新京报 我有话说(2022人参与)

取消生育间隔,放开二胎信号?

专家称,两者有本质区别,但人口大省山东取消生育间隔预示计生政策日趋人性化

在我国,和“计生”相关的风吹草动,总能引来人们注意。

18日,国家卫计委官博一开通,就引来大量网友关于计生政策追问。昨日卫计委组建后举办的首期在线访谈,网友仍聚焦计生问题。

月初,人口大省山东取消二胎生育间隔的新闻则引发全国关注,它被解读为“放开二胎信号”。

专家解释,取消生育间隔和生育政策放松有本质区别。但专家指出,这标志着我国计生政策越来越“人性化”。

6月17日,国办公布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明确由新组建的国家卫生计生委,承担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生育政策,引起人们关注。

这不是本月首个和计生相关的热点。从武汉“拟罚小三”到山东取消生育间隔,再到上周卫计委开官博,这其中,大家总是最关心计生政策的变化。

卫计委官博引“围观”

6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多家网站开辟官方微博、微信。开通后,无论发布什么,每条微博评论里,几乎都有网友对基层计生执法中暴力行为的质疑,以及对何时调整计生政策的追问。

新浪官微开通那条微博,和计生政策有关的评论超过700条。昨日是“健康中国”开通整一周时间,网友相关评论仍很活跃。

昨日,还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后举办的首期在线访谈,内容在官博“健康中国”上直播。同样,无论问答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否相关,网友评论仍围绕着计生问题。其中“失独”如何解决、能否放开单独夫妇生育二胎等话题最热。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穆光宗很能理解网友的呼吁。“很难想象双独夫妇,如何应对上要照顾几位老人,下要照顾孩子的处境。”他主张尽早放开“单独”夫妇的生育限制。

田雪原,曾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如今,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

放开还是收紧?

此前,山东出台的取消“生育间隔”的政策,一度被认为是放开二胎的信号。

29岁的李卉(化名)是山东青岛人,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今年春节前,已有个两岁女儿的她意外怀孕。李卉很想把孩子生下来,但按照山东省当时的计生法规,李卉在30岁之前,生育二胎须间隔四年,否则算违法生育。不仅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做公务员的丈夫还将面临处分。

4月下旬,媒体报道,山东省拟放开二胎生育间隔;6月2日,《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案删除了该省执行25年的“生育二胎女性须30岁以上”的年龄间隔限制。这意味着,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妇,可根据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由于新条例自通过之日起实施,李卉的第二个宝宝,将能够合法出生。

山东计生“新政”引来称赞。有舆论认为,计生政策最严厉的人口大省率先放开二胎“生育间隔”,或是我国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的信号。

实际上,山东并不是首开先河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介绍,在山东之前,已有十八个省(区、市)取消了合法生育二胎生育的年龄间隔限制。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郑真真认为,取消生育间隔,与生育政策放松有本质区别,前者不是后者的信号。

但有专家提到,一个人口大省出台这样的政策,标志着我国人口政策顺应人口发展形势,政策更“人性化”。

穆光宗教授说,各省逐步取消二胎生育间隔,是计生政策完善的信号。“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需积小成大”。

翟振武则预测,离“十二五”末还有两年左右时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完善空间。基本国策不变的前提下,人口政策日趋灵活顺应国情。

政策人性化人口未激增

目前,除了已经取消生育间隔的省份,还有北京等省(区、市),虽现行地方法规仍有相关限制,但也同时规定育龄妇女超过26周岁或28周岁的,不受间隔限制。

翟振武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28岁时还没有生育第一个孩子,甚至还没有结婚”,可以算变相放开。

新京报记者梳理现行各地计生条例发现,仅有黑龙江、宁夏、云南、青海四省(区),坚持4年“生育间隔”,不论女方年龄。

翟振武指出,生育间隔,是在需要“严控人口增长数量”的特殊历史时期,为平缓人口高峰到来,采取的一种应急手段。

各地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生育间隔”政策因违背女性最佳生育年龄(23岁至30周岁),导致违法生育率增高。山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敏表示,取消生育间隔,主要为降低违法生育率,降低基层人口工作难度和成本。而且,经测算,取消生育间隔后,山东省未来七八年的人口增长,不会超过预期。

近10年来的实践证明,取消二胎“生育间隔”的省份,未带来“婴儿潮”和人口数量激增。

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称,“十一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顺利完成“十一五”人口控制目标。

而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由国家老龄委公布的报告则显示,今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面对新的人口形势,《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中,均提到要逐步“完善生育政策”。

昨日的在线访谈,针对网友“如何体现国家生育政策完善”的问题,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司长侯岩回应,在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人口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减弱,但预计未来2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继续惯性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因此,国务院已经下发的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把“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八项任务之首。

“我们将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19省份取消生育间隔

在我国,“生育间隔”主要指可生二胎的夫妇,生育第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个孩子间隔的时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纷纷依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地方计生条例中规定,符合生二胎政策的夫妇,要拉长生育间隔。这个间隔通常是4年,有的是3年。

未放开生育间隔

黑龙江、宁夏、云南、青海

其他情况

西藏:198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西藏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在藏族干部职工中提倡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妇有间隔地生育两个孩子;但没有对占全区总人口77.4%的农牧民实行计划生育。

直接取消“生育间隔”

(均以条例执行时间计算)

2002年 吉林、江苏

2003年 上海、海南

2006年 甘肃、新疆、2007年 湖南、浙江、山西

2008年 内蒙古

2009年 陕西、江西

贵州、广东、湖北

2011年 安徽

2012年 广西、福建

2013年 山东

“变相”放开生育间隔

北京、河南、四川、天津、辽宁、重庆、河北

制图信息/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综合公开报道整理

【6月其他计生热点】

开罚小三? 6月1日,媒体报道,“武汉拟对未婚妈妈和‘小三’开罚”。武汉法制办综合处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解释,征求意见稿因文字描述不当,引发误读。下一步将对相关条文修正。

医学证明 6月2日,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定(试行)》实施。根据《规定》,新生儿出生超过一年以上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除基本相关资料外,还必须提供亲子鉴定证明。

亲子鉴定 6月12日,广西南宁规定在家分娩的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须做亲子鉴定。南宁市卫生局妇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原标题:取消生育间隔,放开二胎信号?)

(编辑:SN010)

第二篇: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中央要求严控多孩生育

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中央要求严控多孩生育

2013年12月31日02:39 新京报 我有话说(42人参与)

严控多孩生育 做好再生育审批

综合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意见明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城乡统筹,在城乡同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三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作出安排。

意见要求,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婚姻、生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意见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西部地区“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

焦点1

生育间隔

倡导合理生育间隔

【原文】

继续做好重点地区特别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再生育审批,倡导合理的生育间隔。

【解读】

今年6月,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已有19省份取消了生育间隔,意味着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妇,可以自愿决定二胎的生育时间。而此次中央、国务院意见中,又将“合理的生育间隔”提出,作为对各地计生的要求。

对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推测,“生育间隔”的提出,是基于对单独二孩新政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短期生育堆积现象的顾虑。

陆杰华认为,对于已取消生育间隔的省份,不一定会全部重新制定生育间隔。因为各地区情况不同,单独二孩新政实施之后,有的地区符合条件的育龄人群多,受影响比较大,可能会存在生育“扎堆”的现象,需要生育间隔期来平衡,令人口数量的增长处于平稳状态。

他举例,上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单独二孩”政策时,就未涉及对生育间隔4年的调整。不过,按照北京的现行政策,符合条件者合法生育二胎,或者距生育一胎满四年,或者女方超过28岁。陆杰华认为,这样的生育间隔政策对市民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北京女性初育年龄很多都超过了28岁。

焦点2

一票否决 落实计生一票否决制

【原文】

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队伍,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

【解读】

我国多年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过,一些专家也指出,作为计生考核体制,一票否决容易制造成地方计生管理的扭曲。有的地区计生部门负责人也曾坦言,对计划外生育的考核已稍微宽松,会综合考虑,不一定要一票否决。

对于此次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一票否决制,陆杰华认为,这强调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变,一票否决制会长期坚持。

不过,他表示,具体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办法或可调整。包括如何设立一票否决制的核心指标、内容、如何处罚。“总的政策变化了,配套政策也应适当调整。”

焦点3

奖励扶助 建立生育家庭老人扶助制度

【原文】

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西部地区“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解读】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一直备受关注。部分地区如北京,5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多年未调整,已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社会消费水平。

陆杰华表示,上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五部委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针对特殊群体的扶助标准作出了调整。

他表示,中央、国务院此次的意见,是作为整个单独二孩新政的配套意见提出,范围应当会涉及更广。

他认为,首先,对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应当普遍有所调整。

其次,一些特殊家庭,比如政策出台时已超生育年龄的家庭,可以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这应当是政府下一步考虑的方向。

本组稿件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温薷

第三篇: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中央要求严控多孩生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中央要求严控多孩生育

综合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意见明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城乡统筹,在城乡同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三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作出安排。

意见要求,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婚姻、生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意见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西部地区“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要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焦点1 生育间隔

倡导合理生育间隔 【原文】

继续做好重点地区特别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再生育审批,倡导合理的生育间隔。【解读】

今年6月,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已有19省份取消了生育间隔,意味着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夫妇,可以自愿决定二胎的生育时间。而此次中央、国务院意见中,又将“合理的生育间隔”提出,作为对各地计生的要求。

对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推测,“生育间隔”的提出,是基于对单独二孩新政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短期生育堆积现象的顾虑。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陆杰华认为,对于已取消生育间隔的省份,不一定会全部重新制定生育间隔。因为各地区情况不同,单独二孩新政实施之后,有的地区符合条件的育龄人群多,受影响比较大,可能会存在生育“扎堆”的现象,需要生育间隔期来平衡,令人口数量的增长处于平稳状态。

他举例,上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单独二孩”政策时,就未涉及对生育间隔4年的调整。不过,按照北京的现行政策,符合条件者合法生育二胎,或者距生育一胎满四年,或者女方超过28岁。陆杰华认为,这样的生育间隔政策对市民的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北京女性初育年龄很多都超过了28岁。焦点2

一票否决 落实计生一票否决制 【原文】

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队伍,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解读】

我国多年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过,一些专家也指出,作为计生考核体制,一票否决容易制造成地方计生管理的扭曲。有的地区计生部门负责人也曾坦言,对计划外生育的考核已稍微宽松,会综合考虑,不一定要一票否决。

对于此次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一票否决制,陆杰华认为,这强调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变,一票否决制会长期坚持。

不过,他表示,具体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办法或可调整。包括如何设立一票否决制的核心指标、内容、如何处罚。“总的政策变化了,配套政策也应适当调整。” 焦点3

奖励扶助 建立生育家庭老人扶助制度 【原文】

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西部地区“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解读】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一直备受关注。部分地区如北京,5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多年未调整,已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社会消费水平。

陆杰华表示,上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五部委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针对特殊群体的扶助标准作出了调整。他表示,中央、国务院此次的意见,是作为整个单独二孩新政的配套意见提出,范围应当会涉及更广。

他认为,首先,对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奖励费,应当普遍有所调整。其次,一些特殊家庭,比如政策出台时已超生育年龄的家庭,可以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这应当是政府下一步考虑的方向。本组稿件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温薷 ■事实+

取消生育间隔没有带来婴儿潮

在我国,“生育间隔”主要指可生二胎的夫妇,生育第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个孩子间隔的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纷纷依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地方计生条例中规定,符合生二胎政策的夫妇,要拉长生育间隔。这个间隔通常是4年,有的是3年。

自2002年吉林、江苏最早取消“生育间隔”至今,近10年来的实践证明,取消二胎“生育间隔”的省份,未带来“婴儿潮”和人口数量激增。201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称,“十一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顺利完成“十一五”人口控制目标。但取消生育间隔,与放开二胎有本质区别。

目前未放开生育间隔的省份还有: 黑龙江、宁夏、云南、青海、西藏。(腾讯新闻综合新京报报道)

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3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第四篇: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浅析放开二胎生育的必要性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改革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这一建议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披露。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3%,远远超过了国际规定的进入老龄化社会标准的10%,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渐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放开二胎生育,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发展趋势刻不容缓。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人口结构 养老、医疗制度 劳动力 社会经济 生育政策 社会和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我国2000年11月底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2012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导致国家的退休养老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制度未能及时跟进,养老问题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国企员工和城市人口能够充分得到养老保障,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却无法依靠国家进行养老,只能依靠子女进行养老,而我国大多数家庭却又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要同时抚养4个老人,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过重,所以,老年人口紧紧靠子女养老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这就造成了很多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尴尬局面。

2、老龄人口精神空虚。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长大后因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能回家的时间与机会有限,关心、照料父母便成为了一个难题,很多家庭都处于“空巢老人”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家庭中子女一般会很多,子女可以轮流回家照顾、关心父母,各个子女的关心、爱护使得父母并不会感到空虚寂寞。所以,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3、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使得年轻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而所能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年轻劳动人口的输入,而不得不延长老年人口的工作年有限,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然而,老年人口相对于年轻劳动力来讲毕竟智力、体力有所下降,所以老年人口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从长远来看,这必定会影响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另外,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年轻人口的劳动负担加重。年轻人口要创造相比以前更多的社会价值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分配,包括对更多的无劳动支出的老年人口的社会分配。

4、社会老龄化对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老年人口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子女抚养不足的情况下,国家要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针对老年人口健康问题进行医疗补贴,从而解决老年人口看不起病的问题,改善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而这势必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三、放开二胎生育对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作用

1、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如果采取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则会改变我国之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局面,而越来越多的家庭会拥有两个孩子。那么在以后的养老问题上,两个子女同时负担养老问题,会比一个子女负担养老问题要轻松得多。并且,国家与社会在负担养老问题上面也会轻松得多。另外以子女负担老人养老问题为主的状况会使得国家与社会获得一定地缓冲时间以此来完善退休养老制度以及社会保险制度,使得我国养老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相比于一个子女抚养老人,两个子女抚养老人,老人得到的关心与爱护会更多。一个子女因工作家庭的原因,能够及时的关心、爱护老人、回家照顾老人的时间和机会毕竟有限,而两个子女抚养老人则会不同。尽管两个子女可能都会离开老人,各自组建家庭,但可以轮流的对老人加以关心、爱护,他们对老人的照顾的总时间肯定要比一个子女对老人照顾的时间要长,而老人也会因此减少许多孤独感,其心理健康也会相对要好的多。

3、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不足不仅会增加年轻劳动人口的工作负担而且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增加年轻人口的比重,使得年轻劳动力有所增加,缓解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另外,年轻劳动力的增多,也会使得老年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年轻劳动人口的上升也会缓解劳动人口的工作负担,使得劳动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4、放开二胎生育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支出。放开二胎意味着抚养老年人口的子女增多,在老年人口健康出现问题时,子女可以分担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降低国家对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补贴,减轻财政负担。

所以,放开二胎生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放开二胎生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改善赡养老人问题、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跟进与完善、提高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保证劳动力的供给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另外,目前我国已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人口增长迅速,自然增长率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我国目前的自然增长率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30%。降至6%左右,目前,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数约为700万人,较高峰期减少了2/3,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个别城市如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如果继续坚持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的人口会有减少的趋势,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将会更多,所以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放开二胎生育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人口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男女比例更趋合理化。所以放开二胎生育是必要的。

第五篇:2016年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意愿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

为缓解人口结构性问题,我国政府对于先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如放开“双独二胎”政策,农村户口的话,头一胎是女的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前提条件是年满28周岁的夫妇,否则两胎要相隔四年才可以生第二胎。如果头一胎是男的,无论是什么户口都好,只能生一胎的政策等。为使政策更加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西夏墅镇针对新政策出台后,育龄群众对二胎生育意愿的看法进行了不记名调查。“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元旦起正式实施。然而,新政落地,又有多少适龄群众打算生下自己第二个宝宝呢? 以下是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有100人参加调查,调查的对象年龄:25-30周岁42人,占42%,31-35周岁34人,占34%,35-40周岁14人,占14%,40周岁以上10人,占10%。其中:男40人,占40%,女60人,占60%。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94人,占94%,高中(中专)6人,占6%。家庭年收入状况5—10万44人,占44%,3—5万32人,占32%,10万以上24人,占24%。对如果已育有一个男孩子,愿意生二胎的有18人,占18%,64%的人选择不愿意,持无所谓态度的有18人,占18%。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愿意生二胎40人,占40%,不愿意的38人,占38%。

认为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比一个孩子的家庭相比生活更幸福与风险承受力大各占16%,大部分认为无法比较,各有优劣。对于添一个弟弟(妹妹),孩子的看法是32%的家庭为同意,24%的认为不同意。

关于生二胎,家里长辈的意见认为必须生为22人,占22%,不干涉有78人,占78%。影响生育二胎意愿的主要原因是有62人认为经济原因,占62%,家庭环境因素19票占19%,身体状况和工作事业因素各占19%。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80后”年轻人大多表示孩子教育、医疗成本过高,不会轻易考虑生育二孩。这些不愿意要二孩的家庭,几乎都提到了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排首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支出。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重点是人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种费用。高额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弃数量,转而重视“质量”,也就倾向于优生优育。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是生儿生女不重要,关键在培养。能让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不会因为生的是女孩就减少对孩子的培养和投入。居民对子女性别的偏好趋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数人理想中的家庭结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逐步被改变。而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影响生育意愿第二高的原因则是没有精力再照顾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否生二孩,精力不够是仅次于经济压力的第二个难题。正在考虑要二孩的育龄女性,担心的是精力不够,生二孩时双方父母年纪也大了,能帮的忙有限;另外,即便有老人或者保姆帮带孩子,作为负责任的家长,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部分受调查群众认为生育二孩会对自己的工作带来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影响。因而,是不是有人帮着带孩子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由家中的老人帮着照顾孩子的。那么,老人们会对子女生育二孩持什么态度呢?受调查者反馈的信息是,接近半数家庭的老人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希望家里多一个孩子,毕竟现在一个小孩太孤单,多生个小孩现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欢乐,生活就会多一份保障。真正明确不支持的老人只有极少数。

抛开以上的一些顾虑,总体上受调查者对生育二孩对家庭及孩子影响的评价还是积极的。很多人认为多生一个宝宝短期内很累,但长期来看还是有必要的,它能让家庭更和谐,生活质量更高,也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会分享与责任,有利于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养成等等。

虽然这次调查,受调查者生育意愿不高,应该在意料之中。自“单独两孩”生育政策2014年3月全面启动以来,“单独两孩”政策家庭申请率和出生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单独两孩”政策对生育两孩的释放作用低于预期。调查者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想要破解两孩生育意愿低的问题,还是需要积极发展经济,合理调整就业以及社会政策的配套,使广大居民拥有更高的家庭收入,让居民养得起;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着力从延长生育假、就托就学、就医、社会化带养、妇女就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下载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19省取消生育间隔 专家否认系放开二胎信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