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简述《三国志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时的方法及特点。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共同塑造,越来越多的生动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由此而生机盎然,同时,牵动读者的心扉去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情,去领悟那个时代的精神。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
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比如同样是抓阄,就有两处描写:
第一处是第二十二回中刘岱、王忠二将抓阄。“忽曹操差人催刘岱、王忠进战。二人在寨中商议。岱曰:“丞相催促攻城,你可先去。”王忠曰:“丞相先差你。”岱曰:“我是主将,如何先去?”忠曰:“我和你同引兵去。”岱曰:“我与你拈阄,拈着的便去。”王忠拈着“先”字,只得分一半军马,来攻徐州。”这段反映的是二人怯战,互相推卸责任的情景。
第二处是第七十一回黄忠、赵云二将抓阄。“忠曰:“看我先去,如何?”云曰:“等我先去。”忠曰:“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云曰:“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忠依允。当时黄忠拈着先去。云曰:“既将军先去,某当相助。可约定时刻。如将军依时而还,某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而不还,某即引军来接应。”忠曰:“公言是也。”这段突出的是二人争为先锋。读者相互对比两段文字,就可以发现褒贬。前者给人的是消极和沮丧;后者给人的是昂扬斗志和蜀汉集团的自信满满。同样的抓阄,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然很明确了。
《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的对比言语。“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这段“十胜十败”论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字里行间把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官渡之战”激烈的斗争及矛盾冲突中,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对比。曹操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袁绍,先是采用刘晔设计的“霹雳车”来对付袁绍的 “掘子军”;又跣足迎接许攸,依靠许攸之计火烧乌巢;随后又用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大败袁本初。充分表现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及雄才大略。而袁绍在战役之初,断然拒绝沮授提出“宜且缓守”的主张;许攸建议奔袭许都,又被他轻率否定;之后又听信逢纪、郭图谗言,致使许攸、张郃等人投奔曹操;官渡战败,袁绍后悔未听田丰之言,却又羞于面子,竟将田丰杀死于狱中。通过对比,袁绍优柔寡断、胸无点策、不辩忠奸、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也在此暴露无遗。
同一画面的对照,褒贬色彩溢于言表。最经典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后的画面。“关公曰:“汝怎敢抗吾?”(于)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令人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待吾回,别作区处。”发落去讫。关公又令押过庞德。德睁眉怒目,立而不跪,关公曰:“汝兄现在汉中;汝故主马超,亦在蜀中为大将。汝如何不早降?”德大怒曰:“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绝口。”如此一段受降的画面,便将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于禁和威武英勇、大义凛然的庞德形象跃然于纸上。
对比可谓是《三国演义》的一经典布置,运用这种手段,罗贯中把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本身褒贬倾向都渗透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
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它“有以宾衬主之妙”。所谓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就是陪衬、烘托的手法。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主角,这在《三国演义》中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千百万读者所最尊敬、喜爱的人物,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才能卓越,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光是出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
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并对刘备身边的谋士加以贬低,用来反衬“卧龙”与“凤雏”的才能。接着徐庶出场,并通过几次对曹操的战斗表现了徐庶的军事的才能。后来徐庶被曹操以计骗走,这时作者再次衬托,徐庶走马荐诸葛,并且说出“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把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个台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又通过刘备遇到的各个与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广平,孟公威、诸葛均及黄承彦等,他们的才能以及高风亮节,实质上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诸葛亮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品德已借助这些人物烘托了出来。
在正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连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等使曹操难以应对,然而这些计谋虽然瞒过了曹操,却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步步在他的意料之中。周瑜又以造箭为由杀害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其意,却没有报复周瑜,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使用巧计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枝箭。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对刘备发动了军事斗争,然而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每次都处于下风,他的计策一次次被诸葛亮识破,最终只落得“即生瑜,何生亮”的下场。罗贯中对周瑜的形象使用如此多的笔墨,却是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不仅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在周瑜之上,烘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且通过周瑜的忌贤妒能、气量狭小反衬出诸葛亮的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
书中曹操对诸葛亮形象的衬托也非常鲜明。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至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处都曾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但笑声未止,在三处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此处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曹操的狡猾、奸诈,也正由此衬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另外,两人都曾担任丞相,总揽朝政,但通过“许田打围”中曹操的描写便以其“奸”来反衬出“白帝托孤”的诸葛亮形象之“忠”。正如歇后语所说那样“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作为作者不遗余力刻画的反面典型,曹操形象成了陪衬诸葛亮形象最为可贵的一片“绿叶”。
到了后期,司马懿便成了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同时借助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形象做了进一步的映衬,如“空城计”一节,司马懿领大军杀至城下,见诸葛亮坐于四门大开的空城之上操琴,不但不攻城,反而以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因此领兵退去。司马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通谋略,极善用兵,然而他生性多疑、畏首畏尾,由此来映衬了诸葛亮随机应变、奇谋妙算的形象特点。
通过以上诸多人物的衬托,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展现,显得更加真实、更加丰满。在《三国演义》中,像这样的处理还有很多,如“温酒斩华雄”,先是写了各路诸侯的几位上将出战,但都不出数合便败于华雄之手,表现出了华雄的勇猛。经过层层铺垫,作者才写关羽出场,“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而此处作者对于关羽如何英勇善战、华雄如何被斩,没有一句正面的直接描写,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侧面烘托及气氛烘托的手法,再加上华雄及其他上将的陪衬,一个高大勇武的关羽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了。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恰当地运用映衬、烘托等艺术手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四、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最独特的手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夸张,刻画出更为深刻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张飞形象的刻画大量地使用了夸张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张)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三声夸张的大喝,便将张飞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同样,像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大量使用了夸张手法进行塑造,像孙策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凸现“小霸王”形象;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斩将夺旗,单骑救主成为千古美谈;张辽威震逍遥津后,江东小儿夜不敢啼等等。
另一种夸张手法则是使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夸张想像,像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就大量地使用了虚构夸张的情节因素,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是不存在的。《三国志》的《吴主传》、《文聘传》中记载,“借箭”与“空城计”的故事分别为孙权和文聘所为,把两则故事放在孙权、文聘身上,从整部书的结构来说,实在意义不大,而夸张化地放在诸葛亮身上,却能显出诸葛孔明的智慧过人。作者之所以进行如此的虚构夸张描写,就是要将诸葛亮刻画成智慧的化身,并将其神化成为半人半神的形象。因此鲁迅先生曾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罗贯中在使用夸张手法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将夸张用在了对人物故事的安排和语言的描写上。因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取得了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使其艺术形象丰满,给人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
总上所述,《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虽然这些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属典型化形象,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生动、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让我们认识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并对后来的古典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在刻画人物时你会用哪些方法
在刻画人物时你会用哪些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很大程度决定于作文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以下是以自己所教班级为例,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我所调查的重点是学生会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自己要描写的人物。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出了人物刻画的常用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
肖像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分为静态法、动态法、分步完成法,目的都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抓住其个性化的一面。动作和对话描写也是要凸显人物的个性化。这几种绝大多数学生会用。心理描写是在描写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但心理描写学生们并不擅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不太会涉及,更有一些学生连想都不会想,所以心理描写在初中生的作文中不多见。
侧面描写,一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评论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二是通过其他人的神态、动作衬托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三是通过写主要人物在环境中或其他人身上产生的影响来表现这一主要人物;四是通过人物生活或活动的环境、场所来表现人物。这一描写方法有部分学生会用。环境烘托,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或周围的景物等客观环境来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的心情、心境和感触。当然还有学生提到了白描、工笔细描、细节描写等手法,这些手法很少有学生会用。
当我问有谁看过《红楼梦》吗,有学生说看过,那我接着问书中的王熙凤知道吗,有学生说知道,紧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熙凤第一次是如何出场的,有学生说是先听到她的笑声,才看到她的人的。我说对,那谁知道这在人物刻画上是什么方法吗,有很多学生说这是语言描写,我首先认同了学生们的说法,接着我又告诉学生们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先声夺人。什么是先声夺人,即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此语[出自]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尝试着这种写作技法。
第三篇:浅谈在话剧表演中如何塑造有个性的人物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津 沽 学 院
题目:浅谈在话剧表演中如何塑造有个性的人物
本科毕业论文
系
别: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题目:浅谈在话剧表演中如何塑造有个性的人物
摘要:自从话剧发展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收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话剧是一门重要的舞台表演艺术,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人物塑造在话剧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并且在话剧人物塑造方面具有较强的技巧性。特别是在舞台表演的过程当中,人物塑造过程直接推动了话剧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加以实现,文章主要结合平时学习话剧的过程中的经验,发掘个性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提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际上话剧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的从生活中汲取艺术从而创造艺术。
关键词:话剧 个性人物塑造
表现形式
I
Title: Talking about how to shape the drama performances in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bstract: Since the drama development, because of its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favorite, but also by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Drama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drama performances in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ization in a very prominent role in the drama, and drama characterization has a strong skill.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stage performances, characterization process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plot.Shaping the character through body movements, facial expressions, language, etc.to be realized, the article mainly with the usual drama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xperiences, explore personality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nd presents “Art comes from life than life” practical especially on the drama, so we have to keep in life to learn from life to create art arts.Keywords: Drama, Personality, Manifestations Characterization
II
目 录
引言................................................................1
一、话剧概述........................................................1
(一)简述话剧历史以及中国当代话剧的现状............................1
(二)人物塑造特别是个性人物塑造在话剧中的重要作....................1
二、话剧中塑造个性的人物............................................2
(一)话剧中形象的分类..............................................2
1、舞台叙事形象.....................................................2
2、话剧文学形象.....................................................2
3、影视广播的形象...................................................2
(二)分析现代优秀作品中成功塑造的个性人物形........................2
1、曹禺《雷雨》中个性人物形象分析...................................3
2、《原野》中个性人物分析............................................3
(三)总结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共性原则及方法..........................3
1、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共性原.........................................3 1.1人物形象的产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即饱满的人物精神内涵.............3 1.2内在人物心理的刻画...............................................4 1.3整体意境的构建...................................................4
2、塑造个性人物性格的方法...........................................4 2.1演员形体表现和饰.................................................4 2.2外在表现方式的呈现即舞台动作和设施的呈现.........................5
三、总结............................................................5 参考文献............................................................6
III
引言:从话剧发端以来,由于出色的变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得到课快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人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和根源所在,各种各样的艺术都是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话剧表现的是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人,它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表演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的人物形象,应当是生活中各类人的真实再现。个性人物的塑造中是要求对真实生活的概括与提炼,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
一、话剧概述
(一)简述话剧历史以及中国当代话剧的现状
我国的话剧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十三年,一个以戏剧为主要的表演内容的春柳社。这个春柳社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发端,在随后的发展中话剧由于其直白形象的表演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的话剧不仅经过本土化的发展过程,而且从西方话剧到中国话剧的发展完成了世界华语话剧[1]。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话剧一方面深入西方戏剧精神,在另一方面融汇中国传统戏剧的神韵,走向成熟和本土化特色。并且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话剧在走向成熟的同时,开始走向世界化历程。但是中国话剧真正的世界化格局形成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这一时期香港话剧几乎和大陆话剧发展连成一体,并且远播整个东南亚,形成了世界华语话剧的基本格局。中国的话剧历史,既是一种西方戏剧艺术形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又是一种中国艺术形式逐步全球化的过程,作为一门主要的戏剧表现形式的话剧,融合了大量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
中国当代话剧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70年代末到1989年的理想主义高涨时期,这一时期是具有国家权力意志的引导时期也属于现代话剧理论探索时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话剧理论界形成多重理论并立的局面,并在商业大潮中失去知识精英启蒙话语,并在后现代语境中融合成一种独特的解构的理论话语[3]。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话剧理论和话剧实践渐渐分离,他们各自为营,理论和实践再没有了原先的密切相连,现在还有一大批学者在苦苦探寻中国话剧的新出路新发展。
(二)人物塑造特别是个性人物塑造在话剧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都是具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的,不是拼凑不是综合而是个性的再造。一个典型的任务成功的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存在矛盾的两方面,他的人物性格不仅仅只存在我们所认为的单纯的好或者是单纯的坏,而是在大部分的好存在一些潜在的坏的人物特征,或者是再邪恶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优秀的人物品质。这样才
能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人物性格方面,共性与个性,个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人物鲜明个性的主要因素,在能与别的人物区分开来,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同一阶层、同一类型的人,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在文学创造中个性就是支配作用的决定性物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5]。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刻画和塑造的是人物的个性,除了理论、认知上的问题,还有编者的生活经验、写作技巧、艺术才能等问题。在话剧人物塑造中应该敢于从生活的真是出发、从人物的实际出发的问题,才能塑造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
二.话剧中塑造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话剧中形象的分类
1、舞台叙事形象
人们可以用同一种种媒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模仿同一个对象,就是可以凭借叙述进入角色,因为话剧是一个艺术种类,它不可能脱离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而存在。一方面,当话剧把一种完整的动作情节直接摆在观众面前,并且表现客观存在的时候,它是具有客观叙事性的。另一方面,在舞台上展现的是动作表情情节,同时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情节,这些都源自于内心世界[6]。话剧中,物探的叙事形象绝大多数都离不开矛盾和冲突,舞台上的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在突转以及发现后产生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话剧艺术称作为一种激变的艺术。
2、话剧文学形象
文学艺术史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中国先秦时期,将哲学、历史、文学等统称为文学,而现在专指语言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称之为“语言艺术”。其实话剧属于戏剧的一种,广义上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狭义上戏剧文学就指话剧剧本[9]。话剧文学被作为一种展现在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3、影视广播的形象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学会用影子来叙事的艺术,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影戏”,他主要是一种视觉主导、听觉和其他感官共同参与的艺术。现代话剧使用真人即时性的形象,用音乐和场景来制造氛围,用语言来展现剧情,由此来告知观众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这些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戏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8]。
(二)分析现代优秀作品中成功塑造的个性人物形象
1、曹禺《雷雨》中个性人物形象分析
身为话剧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一次二度创作,为了成功的塑造剧里的人物形象,首先是要配合导演,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在心中形成形形色色的雏形,这是话剧舞台上塑造人物性格的先决条件。
《雷雨》是曹禺艺术世界里璀璨的一粒明珠,作品里面生动形象的任务刻画让我们不禁驻足流连,我们不难发现曹禺在塑造个性人物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道路。我们在这里主要赏析的是从封建旧式女人向资产阶级女性过度的悲剧典型——繁漪。繁漪代表了20世纪中期的女性,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2]。繁漪在《雷雨》的性格是极端的,就如“雷雨”一般轰轰烈烈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我们引用《雷雨》中的原话“也许繁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尖锐,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是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满蓄着受着抑压的‘力’,这阴阴鸷性的‘力’。[15]”让我们在作品中感受这份极端的爱与恨。曹禺似乎十分关注和同情那个时期备受欺凌和压迫的女性,在作品中也透露出对美好心灵的女子惨遭身心摧残的悲惨命运给予深切同情,并且为她们不可避免的面临安然凋零的命运感到惋惜,并且强烈的抨击世道的艰险与不公[14]。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对话剧中角色的感觉,举手投足间都想到自己饰演的角色,尽力使自己缩短与角色的距离,越接近角色越好。
2、《原野》中个性人物分析
在剧中演员必须揣摩好角色的心理,并且穿上剧中的服装联系走路、谈吐、侍人接物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角色感,举手投足建都会想到自己饰演的角色,尽力使自己缩短与角色的距离。
《原野》是一部具有一种美得震撼力,她的这种美源自于多方面的,特别是演员自身对于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与独到阐释,也源于对话剧结构的有效转换。尤其是对花金子这位集疯狂、激情、骚动和不可遏制的热情于一身,敢于豁出性命去争取爱情的女性性格。演员在表演时发挥的淋漓尽致。剧中“越亲昵的话越是要咬牙切齿地狠狠说,最激动人心的内容用恰恰相反的形式来表现,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与仇虎深刻的爱情也让人感动,话剧后半部分尤其突出金子的纯真和善良,她的爱情真是而激烈,正如在剧里她所说的“我只有跟你在一起,才像人一样 的活着。”她的泼辣、俏丽、艳丽形象得到了全方位细致的展现。生动形象的个性人物,会使得真个作品显得生动饱满更加精炼,让人回味悠长。
(三)总结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共性原则及方法
1、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共性原则
1.1 人物形象的产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即饱满的人物精神内涵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话剧的艺术形式从其发展到壮大都与大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的很多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取决于丰富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在欣赏话剧时常常会感觉到似曾相识但是却有大不相同的感觉,这就与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关【11】。话剧中对于重点人物的塑造是经过认真的重组、去粗取精之后表现出来的,而且语言凝练、表情夸张等,并且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我进行加工和畸变,形成一种不同于生活较为新型的艺术变现形式,这样才使得人物形象不“悬空”。[4] 1.2 内在人物心理的刻画
人物形象始终是通过人物内在心灵矛盾逐渐展开的,这样可以使得观众明确的看到人物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结构层次,并且能感受到人物真实的心里欲望和丰富的的个性人物性格,从而赋予个性人物生命形态的色调[13]。人物内心的矛盾往往产生于人物生活失衡,当某件事情打破人物的生活现状的平衡,矛盾心理就会产生,对于人物矛盾心理的展现会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在另一个方面,人物心理压力越大,人物心理揭示就越深,当他面临命运的重大选择的时候,从他抉择的内容中我们才能知道它是一个什么的人。面临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越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本性。
1.3 整体意境的构建
意境的创造其实就是整个话剧氛围的营造,创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空间,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不仅仅通过演员的神态、动作的表现,而且也需要合乎情节的具体环境。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通过外在的背景音乐、舞台灯光以及各个道具的呈现,衍生出一个新的意境。它主要是以空间的镜像作为基础而构建的,其实意境是我国国画主要表达的重要技巧之一,使得观众“集情于景”[7]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话剧作品的精神实质,同时也带给观众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
2、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方法 2.1演员形体表现和服饰
认识一切艺术的根源,各种艺术都是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话剧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
形式,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应当是生活中各类人的有选择的真实再现。特别是演员自己的形体表现以及服饰搭配。形体表现是依靠于演员自身的基本功,演员必须善于抑制和改造表演过程中形体动作的缺欠和习惯性动作,把身体训练的张弛有度,能够按照角色的要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身体,从而在表演中,塑造个性的人物形象。服饰的装扮也是十分必要的,演员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是么样的场景就需要不同的服饰与之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服饰可以反映一个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因此合理的服饰是一个成功人物形象的必要条件。
2.2 外在表现方式的呈现即舞台动作和设施的呈现
和现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比较,话剧表现形式对于舞台动作灯光等一系列的要求更胜一筹。话剧的舞台动作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形成的,是一个自然的形成体。灯光舞美技术也在人物性格的塑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14]。在人物出场时为其北河高度的追光,来衬托人物形象便在观众心中形成对任务对象理解的固定化认知。并且辅助表演者传达愤怒、激动、愉悦等感情,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感情共鸣。
三.总结
现代话剧艺术越来越向娱乐化发展,似乎把话剧当做一种娱乐消遣,在文化产业化的时代,话剧定位娱乐化来追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在话剧以商业价值为最终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话剧内在人文精神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向社会传达有价值的观念。话剧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是国家意识形态管制较为严格的领域,我们在创作时不仅要是的话剧具有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丰富的精神的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和把握的。
参考文献:
[1] 董建.中国话剧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 曹禺.雷雨.曹禺全集第一卷[M].华山文艺出版社,1996 [3] 刘晔原.戏剧影视文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 丁罗男.中国话剧文体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M],文汇出版社1999 [5] 田本相.曹玉评传[M].重庆出版社,1993 [6] 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1 [7]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8] 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 [9] 康德.批判力批评[C].2卷 2001 [10]周宁.东南亚华语戏剧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11]宋剑华.现代性与中国文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2]迈克·费瑟斯通欧.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6 [13]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14]王锺陵.从曹禺戏剧观论其剧作之变化及其内在模式[J].中国文化研究.2002 [15]曹禺.论戏剧[M].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致谢:本论文是在 老师的直接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完成的,自始至终倾注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真诚帮助。
第四篇:浅析中学生特点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对方法
浅析中学生特点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对方法
景县第三中学 吴弘霞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了解中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学习特点 性格特点 男女生差异 偏科 应对方法 【正文】
一: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这个时期既是掌握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时期不同,中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对能力要求。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上大大增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减少孩子们的课下作业负担。例如,单词,语段,对话需要背诵的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课上掌握、运用,课下只是留一些听与本节知识点有关的英文语段或歌曲,学会某部英文电影中的一句或是几句经典台词,让孩子在休闲中巩固知识,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所以教师对中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记忆对象的记忆技巧,多介绍给学生几种记笔记的方法,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课本中的重点语段使用彩色笔划出,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也可以把重点遇到写在小册子上随身携带,平时的错题、重点题可以整理在习题集上,以便随时翻阅,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等)表示特定的要求。再如分散学习。以学习外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十分钟,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五分钟,第二天再复习三分钟,第四天复习二分钟,一周后再复习二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客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并且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了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特点鲜明。
1.贪玩。孩子贪玩并不是坏事情。年仅14岁的方怀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不仅玩出了“读弧圆规”这一国家专利,而且还玩出了近80项的小制作、小发明,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全班前10名。应对方法:教师不要在课下留一些机械性的作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玩的时间。教师再留家庭作业时要讲究一些技巧,作业量少而精,最好能在轻松的心情下完成。2.好奇心强。孩子们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心,总想探索一切,知道一切,也总想掌握一切,充满任何事情都充满幻想。应对方法: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问而不是无意义的多问,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对老师的要求就是在备课中务必要多备、备细。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尽量创设“准真实”的语言环境,给他足够多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了从质疑—输入—思考—练习—定型—巩固的学习过程。
3.自以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以为已经长大,在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完全的情况下,自认为什么都懂,什么都行,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时他们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对方法:让学生信服。作为英语老师,我们首先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第一堂课就给他们“哇”的感觉;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识,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时尚的、流行的东西,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一个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值得他们信服的对象。做一个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的老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吧。
4.自控能力差。中学生在各方面都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意志力脆弱。在生活和学习中稍有挫折就可能灰心丧气,意志力不坚定,这对英语学习非常不利。应对方法:首先兴趣能牢牢抓住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千方百计的设计好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面对英语要记忆的内容散而多的情况,学生很容易产生懒惰、厌学的情况,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教师也要时刻督促。
5.自尊心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中学生正值独立意识和自尊要求明显增长的阶段。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他们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应对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切。做到“刮脸前先涂肥皂”,即表扬在前批评在后。涂上肥皂刮胡子,自然干净,但最重要的还是舒服。我们可以趁他自豪的时候,提出自己的忠告和建议,能单独谈的不当他人面谈,给足学生面子,他会感激你的,做起工作来,事半功倍。
6.叛逆心强。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应对方法:对待孩子的叛逆我们不应一味的批评,而应多些理解和宽容,注重尊重、鼓励、注重情感的投入,有时理解和宽容比训斥和惩罚更有力量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学习内容、作业量给出两三个选项,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对象。
三.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女生长于数字和语言的记忆,女生的文科成绩略高于男生在记忆上,女生偏于机械记忆,记忆的面较广,量较大,短时记忆也优于男生。我国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对10省、市、自治区不同类型学校在校生10059名学生好大于女生;女生对语文、外语的爱好则大于男生。这一爱好程度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应对方法:划分小组时要注意女生带男生的比例分配。对于男生我们可以降低要求,比如在背诵的熟练程度上,不要求做到那么流畅、有感情。另外教师也要告诉他们敢于向自己的弱势挑战,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督促。教师对偏科学生要持续关注。
四.全面了解学生的偏科现象。英语偏科生在初中生这一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要分清是主动偏科和被动偏科。主动偏科表现在表现在由于某种懒惰心理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的消极态度导致的偏科现象。被动偏科则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导致的学习没有兴趣。应对方法:分清学生属于主动偏科还是被动偏科。我们可以结合其他的家长、教师、同学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成长档案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要确信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是 “偏”,而不是 “困难”。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英语偏科生身上那些优势,以优势学科带动英语学科,鼓励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一帮一,不掉队,教师要用爱心、用热情的鼓励等积极手段去唤醒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暂时性的,偏科不可怕,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著名的“皮格马利翁实验”表明:教师寄予学生更大的期望时,在上课时就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并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会加倍努力。
结论: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实现的主力军,全面了解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我们教育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跃 《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2005,3 2.高一虹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王珍 《好家长》 2001年07期
4.李菊 《初中生世界》 2009年21期
5.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第五篇:在PPT放映时输入文字的方法
如何在PPT放映中输写内容?
西岗镇柴里小学
一、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
二、选者“文本框”用鼠标画出一个大小合适的文本框,如下图
三、在“文本框”上右击选者属性,可以调整:字体、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