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时间:2019-05-13 23: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第一篇: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九届)、副主席(十届)、国务院总理,并兼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刘少奇专案组组长等职务。1966年,周恩来亲自劝说并秘密迎接林彪至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并首先称呼林彪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67年,周恩来担任刘少奇专案组组长,而杨成武则认为周恩来实际上担任中央专案组的实际负责人和领导者并主持了针对刘少奇、贺龙、彭真等人的专案工作。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之后,林彪集团受到冲击,周恩来地位上升,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配合毛泽东针对林彪的斗争,并在九一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政局的平稳过渡。文革末期,周恩来重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对于复出后的邓小平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趋势。

文化大革命时,不少古迹文物在“破四旧”的名义下遭受浩劫,周恩来不断设法予以保护,从而挽救了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华文化存续做出重大贡献,其中著名的实例有派军队进驻保护杭州灵隐寺、北京故宫、莫高窟 以及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1972年周恩来在机场欢迎尼克松访华

1968年,北京大学有学生向中央反映“伍豪事件”(即1932年2月,国民党用“伍豪”的名义发表周恩来宣布退党的声明),毛泽东一开始沉默不语,后亲自批示这是污蔑。1973年11月,江青组织会议批斗周恩来,并上纲上线为“第11次路线斗争”。毛泽东对此批评道有野心的是江青,而非周恩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周恩来夫妇制定了“三不”政策:“不接见,不通电话,不来往”。邓颖超还叮嘱身旁的工作人员:“江青来,总理都不让我们出来,生怕她一下看谁不顺眼,惨了。”

尽管国内政治情势混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仍然卓有成效。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达成一致,由中国方面派遣人员技术及材料,援建坦赞铁路[86]。1971年7月9日、10月美国总统特使亨利·基辛格秘访北京,并与周恩来进行长期会谈并达成协议,中美关系改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否决国民党代表的中华民国提案。1972年2月,周恩来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从而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1972年9月,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签署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林彪遇难身亡,接到电报时周恩来面露笑容说“好了,好了”,周恩来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右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说:“他妈的,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说,周恩来当即失声痛哭。

1972年5月,周恩来被查明罹患膀胱癌,其仍然带病工作,1973年2月,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这时血块堵住尿道口,使每次小便都是一场痛苦的挣扎。1974年5月,癌细胞扩散,6月开始,周恩来被迫住院,6月1日,第一次膀胱癌手术;8月10日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10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2月,周恩来抱重病前往长沙,亲自与毛泽东讨论第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成功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计划”。1975年,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着手对当时的局势进行大范围整顿。

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6周年后始办追悼会,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仪式。9月7日,周恩来会见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率领的代表团,当时周恩来已经坦然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10月7日,周恩来还不忘提醒杨度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并在邓小平探望时,告诫邓须再三忍耐。1976年1月7日,在弥留之际,周恩来临终遗言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1976年四五天安门事件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因病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逝世,享年78岁。从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术到1976年1月8日去世为止,一共做了13次手术。维基文库 1月15日,周恩来追悼会召开,邓小平主持会议并致悼词,整个会议在一种极其悲伤和庄穆的气氛中进行。周恩来去世后,遵其遗嘱,遗体火化,不保留骨灰,骨灰撒到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及黄海黄河入海口。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的上百万群众聚集在道路两边,即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国大陆各地举行了广泛的自发纪念活动。仅仅几天时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就放满了群众敬献给周恩来的花圈。

1976年4月5日,为中国农历清明节。北京民众为纪念周恩来,自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称为“四·五天安门事件”。但毛泽东通过毛远新的传话将此事件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并直接导致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台。毛泽东去世及四人帮被粉碎后,此事件被视为反抗四人帮倒行逆施的革命行动,与当时中国大陆其他地方发生的悼念周恩来的集会并称“四五运动”,为打倒四人帮和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同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发动怀仁堂事变,兵不血刃,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此后,周恩来的纪念活动一直在民间及政界进行着。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中国大陆及其他国家地区开展各类纪念活动。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内,周总理的病情报告便不断送到主席这里来。毛泽东静静地看着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报告,治疗方案、抢救方案的报告。

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张耀祠得知这一噩耗,马上来到主席的大厅,告诉了在毛泽东卧室外面值班的护士小于。小于拿起了平时常用的一支铅笔,一支很轻很轻的笔,此时变得很重很重,她用歪歪斜斜的笔迹在一张常用来通报事情的白纸上写下了这一沉痛的消息,她把这张纸放在了主席大厅里的条桌上。小孟此时正在主席卧室里值班,主席躺在床上看一本鲁迅选集。小孟听到外面大厅里有人走动的声音,按照往日的经验,她知道这是有人送条子或送东西来了。她悄悄地走了出去,一下子便看到了大厅里长条桌子上的纸条。她心里有些紧张,她仿佛意识到会有不幸的消息传来,她一下拿起了那张32开的白纸,一行字清晰地出现在她的眼前,她看了又看,她凝视着,拿着那张纸,一动不动,泪水不由自主地滚到了脸颊。小孟把纸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她擦了擦泪水,回到了主席的卧室,主席依旧在那里看书。他根本没有留意到小孟去大厅里的事,小孟也便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只是又坐在了主席床边的沙发椅上,也顺手拿起了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翻看着。

中午吃过饭后,主席休息了两个小时,下午三点多钟,政治局派人送来了总理逝世的讣告清样。小孟收下来,看主席睡醒觉,精神还算可以,她决定找机会把总理逝世的消息告诉主席。

按照惯例,这时小孟给主席读报,读文件。她先读了些别的内容,然后她觉得再也没法隐瞒了,便稍稍停顿了一会儿,拿起那张讣告清样,她一向很高的嗓门,很快的速度,忽然变得低沉、缓慢:“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主席听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眉头紧锁,不一会儿,闭着的眼睛里滚出了泪珠,一直流到了脸颊。小孟自己已经哭出声来,泣不成句地坚持读完了讣告。

主席没有说一句话,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主席始终不说一句话。此时,能用什么话来表达感情于万一,几十年同舟共济,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来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同志先走一步,永远离去了。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长年多病,身心交瘁,力不从心,他不能不触景生情了。

“滴不尽怀念总理伤心泪,痛不尽顿足捶胸肝欲碎,望不尽浩气贯虹像生辉。

怀不尽耿耿丹心鞠躬瘁,赞不尽兢兢业业功殊伟,学不尽沥血呕心德高贵。”

第二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像,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

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

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第三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寻明胜事迹观后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党的群众路线忠诚实践者寻明胜

寻明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当过芍药山乡党委书记,干过费县国土局长,用他48年短暂的人生历程,诠释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听过、看过他的事迹的人,在他身边与他共过事的人,无不为他的先进事迹而感动的热泪盈眶,为他的英年早逝而遗憾,为我们失去这样一个好干部而痛心。他的一生,是踏实做事的一生,是爱岗敬业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学习的一生。

踏实做事,爱岗敬业。无论是任费县芍药山乡的党委书记,还是做费县国土局长,寻明胜都秉持着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做事,为百姓谋福祉。修路工地上,他跟群众一起铺石栽树,经常忙得喝不上水,吃不上饭,有一次诱发低血糖晕到在工地,醒来抓一把花生米吃几口接着干。水库出现险情,他吃住在大堤上,一身泥水,白天扛沙袋,夜间忙巡查,一待就是七八天,直至险情排除。他就是这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当亲人,与百姓心连心。在他的带领下,硬是在青石板上把芍药山乡建起了山东省最大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如今芍药山乡核桃遍地,百姓生活节节高升。到国土局工作后,他深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责任重大,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实际年工作时间达4800多小时,最终积劳成疾……

老实做人,公道正派。国土局长的身份,在有的人眼里,意味着无尚的权力和源源不断的金钱。可寻明胜并没有把局长身份作为谋私的工具,他深知,凡事出以公心,才能带来公平和公道,也才能获得人们真心的认可与敬重。于是,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国土所收编时为自己的妻子和堂妹谋一个位置,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利用职权大肆收敛钱物。“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寻明胜的人生格言和处世哲学,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私利、为朋友办私事,哪怕只是打打擦边球。家里有事,从不动用公车;偶有家庭聚会,就将司机支得远远的。有一次,寻明胜在一家饭店有接待任务,恰巧家人也在那吃饭,司机看到后,打算把十几元饭钱一起结了,他立即发火道:“公家和个人的事必须区分开。”

艰苦朴素,保持本色。单位开支,他能省则省,从不多花乱花一分钱;个人生活,他勤俭节约,一件五十元的茄克衫穿了几年;对待家人,更是公私分明,不搞特权,不给单位添麻烦。这样的“特立独行”,反映的是他做人的本色和早已融入骨子里的品性,既不是“作秀”,也不是一时兴起。偶尔一次节俭不能见真性情,一辈子保持这种作风,就显难能可贵!

作为办公室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

要结合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寻明胜为榜样,身体力行,干事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建设富强美丽和谐新沂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作为马克思主义笃定执着的信仰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郑德荣教授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永不枯竭的伟大精神财富——中华儿女当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以为培养中国优秀接班人为己任奋斗终身。

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郑德荣治学严谨。他常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

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去年11月,郑德荣面向东北师大zd学院全体学生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全程2个多小时,充满激情,声如洪钟。

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

以为党的理论研究与传承不懈奉献。

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第五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公文 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马克思主义笃定执着的信仰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郑德荣教授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永不枯竭的伟大精神财富——中华儿女当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以为培养中国优秀接班人为己任奋斗终身

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郑德荣治学严谨。他常说,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要彻底,必须靠科学的建构和阐述,靠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说话。

近年来,考虑他年事已高,学院不再给他安排本科课程,郑德荣不同意,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去年11月,郑德荣面向东北师大zd学院全体学生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报告,全程2个多小时,充满激情,声如洪钟。

郑德荣60岁时曾立下“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 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以为党的理论研究与传承不懈奉献

郑德荣1926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8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从国统区投奔解放区,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短训班学习时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被深深吸引。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

“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公文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下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