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样例5)

时间:2019-05-13 22:2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第一篇: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

【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2周年,谨以此文,怀念最敬爱的人——周总理】作为一名80后,如果只能选1个,只有周恩来总理配得上。仅仅是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就足以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在作品《大无大有周恩来》中说道: “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1至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有9天;14至18小时有74天;19至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五月底,两个半月,日常工作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动54次,其他会谈和谈话57次。”从患病到住院,周总理经历了两年苦撑危局的政治苦旅;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生命的最后600天里,共做大小手术13次,会见各国来宾60多次,离世时体重不到60斤。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人民的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他,又有谁当得起呢?周恩来生命最后的岁月,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与离别,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他和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他忍受了许多恶意“误解”与人身攻击,委屈与不公几乎伴随了整个患病过程。为了维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与人民生活在“文革”期间能正常运转,他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直到停止呼吸。杨尚昆同志这样评价周总理最后岁月的抉择:“他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选择了一条比拍案而起更为复杂艰难的迂回斗争的道路。” 呕心沥血,积劳成疾

1972年5月15日,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张良佐收到了北京医院送来的尿样化验报告单与尿细胞病理学检查报告单,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这9个触目惊心的字,一下凝固了西花厅值班室里的空气。大家一动不动地紧盯着这张化验单,希望自己的眼睛看错了这9个字。顿时,大家心里像装进一块石头,感到格外的沉重,几个女工作人员忍不住哭出了声,男工作人员只能跑到屋外,躲到没人的地方吸烟、叹气,来释放一下自己沉重的心情。自从周恩来从玉泉山治疗回到西花厅后,他回到了原来的工作状态,这让张医生也回到以前提心吊胆的状态中。当时纪东在秘书里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他老是看见张医生劝总理作全面检查,而总理每次听到医生的好言相劝,眼神里都会透着不情愿,低声恳求医生:“你们先不要忙,先让我忙过这一段。再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鞠躬尽瘁,苦撑危局周恩来的最后岁月,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恶浪中度过的。在党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日子里,周恩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砥柱中流,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苦撑危局。立党为公、相忍为党,这是周恩来毕生所恪守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环境下,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求维护大局、避免分裂、保持统一,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减少损失,为拨乱反正创造条件。如果党分裂了,国家分裂了,军队分裂了,后果将不堪想象。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他用自己全部的智慧、信念和忠诚,竭尽全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这对于我们历尽坎坷却依然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和军队来说,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重要和幸运啊!

周恩来自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一直处在斗争前沿、政治漩涡的中心,历尽千难万险。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又是他一生中最困难、最艰险、步步充满荆棘的岁月,以至他自己也随时准备着什么时候被突然打倒。但是,身为党中央主持工作的领导人、国务院总理,他还担负着保障七八亿人民衣食住行和维系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难以想象的重任。此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共和国仍须保持她独立自主、不容欺侮的主权和尊严。面对这样的局面、这样的重担,周恩来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样一种崇高且不无悲壮的信念,挺身而出,拼死一搏。正是这种纯洁、坚定、明确的内心动力,驱使这位年逾古稀、身患绝症的战士无私无畏,为党为国,奋斗不息。回顾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更使人感到陈云同志所说“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评价是多么公正和深刻。单就保护和“解放”广大老干部这一问题来说,周恩来的历史功绩便难以估量。至于其他方面,如经济、国防、外交、统战、科技、文教等等,哪一项事业的发展没有浸透周恩来的心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这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溘然长逝,死而后已有一天,周恩来感觉自己精神还不错,他让妻子坐到病床边,两人又说起话来。周恩来主要说自己的病情,他让邓颖超问吴阶平院长,他的意思是说,我走以后,不仅不要责怪任何人,而且要感谢医疗组和关心照顾他的所有人。这些话说完,重病中的周恩来突然张开嘴唱起了《国际歌》,唱完两句,他向在场的服务人员一一表示感谢,最后,他面向妻子深情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你了。”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倒计时时刻,周恩来也没有露出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也没说过半句沮丧消极的话。1976 年1 月8 日上午,周恩来停止了呼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成了人生的最后谢幕。1976年1月11日下午4时30分,灵车载着周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火化。沿途马路两旁挤满了送行的人。“只见总理去,不见总理归。”长安街成了“泪飞顿作倾盆雨”的长街。数百万悼念的群众把十里长街变成了一条充满着哀痛和愤怒的河流。

遵照周恩来的遗愿,1976年1月15日晚至次日凌晨,周恩来的骨灰由西花厅党支部工作人员乘飞机撒在北京、天津和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处。周恩来走了,骨灰撒向了祖国的江河大地。他生前没有自己,死后也无需保留自己。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他却又装满了亿万人民的心田。一个经受并战胜无数磨难的伟人,永远矗立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鞠躬尽瘁死而已,世间再无周恩来。

如果可以用我一生的生命,哪怕只换回你100天的重生,我愿意,我相信很多人愿意。这个回答,我是流着泪写完的。

上下五千年,唯有周总理!少年读书立鸿志,只为中华而崛起!风??兮路漫漫,上下求索救国难!万隆会议展风彩,扬我中华之雄风!三年灾害闹革命,呕心沥血为民生!无子无女无遗俸,一身傲骨两袖风!祖国山河抱忠骨,十里长街送英灵!鞠躬尽瘁为人民,死而后已敬周公!??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星落秋风五丈原,带着未竟之业溘然长逝,毫无疑问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后世还有一些人也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比如王阳明和曾国藩。以曾国藩为例。曾国藩于1872年死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1岁。逝世前八年,即1864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在与太平天国长达十几年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因此,他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声望和权力达到了汉臣的巅峰。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八年里,他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的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他总是被派到第一线去“救火”。最典型的就是天津教案的处理。同治七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除他之外,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处理的结果使曾国藩招致了许多的骂名,他自己也表示遗憾颇多,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又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相当于是他主动背了黑锅。天津教案办理完结之后,曾国藩又回到了两江总督任上,由于长年的殚精竭虑以及天津教案给予他的打击,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他曾患过肺病,之后又患上牛皮癣,还有耳鸣和肝肾等诸多毛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一天午后,曾国藩像往常一样在后花园散步,突然全身发麻,动弹不得,他的儿子曾纪泽扶他回书房,端坐三刻之后逝世(据现代医学考证,应是死于中风)。曾国藩的寿命只有61岁,在当时不算短暂,但也不算高寿。他生命中有几十年都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他曾三次试图自尽,以死殉国。他的伟大在于,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将自己生命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呕心沥血的精神延续着苟延残喘的大清王朝。后世有人评价他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古有诸葛亮,近现代某过于周总理。关于他早年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就不多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着重和大家聊聊他生命最后的岁月文革时期因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破坏活动,我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也曾一度陷于混乱状态。尤其是在林彪叛逃事件后毛主席面对自己一手提拔的继承人的背叛身体越来越差,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集团乘机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他们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这一时期周恩来总理和四人帮集团坚持斗争,顽强支撑着中央工作的正常开展:1974年9月29日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为原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平反,恢复名誉。1972年5月15日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张良佐收到了北京医院送来的总理的尿样化验报告单与尿细胞病理学检查报告单,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从这一刻起周总理身边的医护、警卫、秘书等工作人员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总理却告诉他们:“你们先不要忙,先让我忙过这一段。再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多处理几件事就可以了。”直到此时他考虑的依然是手头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身体。事实上此时总理本人也处于一种非常困难极其尴尬的境地——他本身是四人帮集团的攻击对象,但他用自己全部的智慧、信念和忠诚,竭尽全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身为党中央主持工作的领导人、国务院总理,他还担负着保障七八亿人民衣食住行和维系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难以想象的重任。此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共和国仍须保持她独立自主、不容欺侮的主权和尊严。就是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他仍然坚持维护着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成功推动了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要知道这可是两个一直敌视我们的国家,要完成这样的破冰使命何其艰难?甚至在他倒下后弥留之际给世人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你们给我治疗是个好机会,你们可以在我身上总结经验。现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人遭受着癌瘤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对癌症没有办法。我死后你们可以解剖我的遗体,我相信总有一天,治疗癌症会有突破的!”直到此时他还想用自己的身体最后再为自己的人民做最后的贡献。这真正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鞠躬尽瘁这种事说诸葛亮太俗,说别人好像又够不上格,我今天就说说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吧,雍正皇帝,其实我感觉他也可以算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人,什么都是他的,权利最大当然管的东西也很多,很多皇帝都选了放纵自己,整天歌舞升平,但是有些皇帝就是工作狂,每天都工作,就像雍正皇帝,把皇帝当成了一份工作,这就叫职业皇帝。雍正在1722年即位,在1735年就驾崩了,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非常可惜,但是他在位的时间虽然少,做出的事迹却不平凡,大家都知道康雍乾是清朝的顶尖盛世,雍正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位的13年比康熙在位61年做的贡献还要多。先从工作时间上来分析,雍正皇帝在为十三年,为了展现自己的文韬武略,他从一当皇帝开始就整天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对于一个皇帝来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每年就只有当自己生日的那天才放一天假。再来看看工作量,他在为十三年里一共批阅了192000份奏折,平均每年阅读14700份,有的奏折他就写几个字,有的奏折他要写几百个字,可见他的工作量之大,据统计他在为的期间差不多写了差不多1000万字的批文,如果给工作狂皇帝排个名,雍正说第二,没人输送第一。不过由于他的工作量太大了,导致他过早去世,他即位的时候已经45岁了,终于在58岁那年活活累死了。

自小就喜欢读《三国》,知道历代帝王都要靠贤臣扶助,才能建立新国家,小说中常以管仲、乐毅、张良、萧何这些人为代表,说明他们谋略过人,得之可得天下。孔明也是这方面的人才,唯天时地利不济才功亏一簧,饮恨五丈原,但他光辉的一生令人敬仰,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本人要说的是周总理,他的功劳比历代军师都大,没有他,中国革命很难成功,首先在非常困难时期他力捧毛主席,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军事上领导人,如果他没有这种胸怀,他完全可以自己当,但他不想,这一点是许多人都做不到的。革命成功后,为党为国家他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服从毛主席的领导,和林彪、康生、四人帮等进行斗争,尽最大能力保护一批老革命家,领导经济建设,维护安定,使国家

没有崩溃,这些都靠他协调能力。在外交上,也是他将中国这艘大船驶向全球,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美国总统尼克松这样评价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作用,“中国若没毛主席很难胜利,若没周总理胜利了也很难巩固成果。”蒋介石也说,“我若得此人,天下可安!”

死后无家产、无子女(没有隐形家产),从南昌起义到死都是党政军领导人!联合国为其降半旗致哀!还能有谁?谁还能这样?以前都是附图配美女,今天不一样!!

名气最大的当然是 孔明 岳飞 包括唐宋戍边的诸多将领 如郭昕 高仙芝 阿史那杜尔 契比力芯等 杨家三代 曹玮 狄青 吴家兄弟 种家诸将 王坚等 还有新中国诸多的两弹元勋们 这个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今天我讲另外一个方面的 和我的专业有一点关系 是个外国人 法国人 拉丰 天才级的数学家 经济学家 法国高等师范专科学院毕业(此专科非比披专科)随后留学美国哈佛 用了一年半时间获得别人至少要六年经济学博士学位 回国和另一个天才级的经济学家铁洛儿创立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白天他要研究 晚上他要参加各种所谓上流社会的晚会 以拉到研究和科研经费 最关键的是 他的信念是“我是个经济学的布道者 我的任务就是传播经济学” 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免费讲课 来中国的武汉大学时已经得了喉癌 但仍然坚持上课 回国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是诸葛亮一生对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真实写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是一般的难。历史上除诸葛亮以外称得起这八个字的先贤还有很多,我认为首先要说周公,辅佐周成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犹恐失天下之贤,制礼作乐,兢兢业业可当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公之后,诸如魏征、文天祥、史可法、岳武穆、于谦、陆秀夫、于成龙、雍正帝、刘统勋、曾国藩等先贤也都可称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若说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敬爱的周总理,现代的“周公”。总理自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为寻真理漂洋过海先后远赴日本、法国、德国求学,在巴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回国后组织武装同白色恐怖的国民政府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与一干革命前辈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统一呕心沥血,数十年如一日。同时还开创了新中国的外交伟业,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特别是在动荡的十年,更是兢兢业业,东奔西走,为国家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依然不眠不休,殚精竭虑,带病坚持工作。总理去世后民众自发到长安街为他送行,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这是人民对总理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大认同。联合国降半旗致哀,代表了国际社会对总理努力推动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的认可。明日是总理忌辰,作此以祭之。总理之德可昭日月,总理之精神永世长存!

爱民如子万世师表,两袖清风公仆楷模!鞠躬尽瘁千古一相,音容宛在永垂不朽!

第二篇:你的奢望要配得上你的本事美文

曾经,我有一个神一般的保姆,她在我家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她只喝自己带来的祁门红茶;她必须睡硬板床,柔软的席梦思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担心驼背;她每天早晨一定要吃用纯碱手工而不是发酵粉做的馒头;她每个礼拜天务必休息;她还对我的饮食作息严加管束,我在家做的事得由她把关。

圣诞节前几天,我准备参加闺蜜的年终派对,惴惴不安好一阵子才打定主意不告诉她,偷偷溜出去。当我化着美美的小烟熏妆,穿着发亮的小礼服,拎着闪闪的小高跟鞋,猫着腰,企图逃过她火炬般的目光时,身后响起幽幽的声音:“小李,你这是要到哪里去?下午3点,我们家政协会召开大会,我要代表理事们致辞,你得留在家里照看宝宝。”

是的,我果断地洗干净了小烟熏妆,脱下小礼服,放回小高跟鞋,安安静静守着我的小宝宝,成全了神级阿姨的要求。

你问我为什么要忍?

因为那时,我的宝宝刚刚出生,每一个小孩子来到这一个世界,都不会自带使用说明书,面对这个伸腿蹬脚的小人儿,全家都犯难,而我要继续工作,只有她才能搞定一切。

忽略她的脾气,她是我见过的最卓越的保姆——她当得起“卓越”这个词。

孩子在她手上完全是个小把戏,除了所有带孩子的基本功,她会抚触,会按摩、会拍嗝、会治病,宝宝到点就睡醒来就吃,不哭不闹心情良好,她就是一本关于孩子的百科全书。此外,她亲手给我做固元膏,传授我中医知识,了解一切生活里的小窍门,拆洗窗帘、收纳整理、熨烫衣服、烧菜做饭、读书看报,除了不会英语,她的技能和水准简直是国际化的。

她的能力撑得起她的脾气,所以,我心甘情愿、百般佩服地忍了。

今天说起久违的她,是因为我收到一个问题,有妹子问我:“筱懿姐,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比如,让老板给我升职,找到一个收入与心胸都体面的男人,拥有一群合意的朋友?”

妹子的期望可不低,简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全垒打,所以,我想到了曾经高要求的神级保姆。

一个人,当TA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TA提出反向要求,所以,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掂量自己有多大本领满足生活的要求,考察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匹配,然后再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清醒、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一个异常艰难和痛苦的过程。

每当我在家照镜子,经常觉得自己肤白发黑,美貌、淡定、有气质。可是等到出了门,哪怕在经过一些会反光的玻璃门时不经意扫过一眼,才发现那个身材不够凹凸有致、头发蓬松、脸泛油光、表情茫然的身影,真的是自己。而平时,我活在美图软件的天地,我知道让自己变美的秘诀:

化妆有“三宝”:BB霜、眼线、遮瑕膏;

照相有“三宝”:低头、半侧、手叉腰;

PS有“三宝”:修补、液化、调色调。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我,对自我的认知,都有意无意地停留在PS的世界,自动选取最完美的角度观察自己。

TA们害怕承认是因为自身努力不够,才无法走到梦想期望的高度;TA们不肯明白是由于本人其貌不扬,所以吸引不来男神和女神的爱情;TA们拒绝看清自己的性格缺陷,固执地认为目前坚持的一切都无比正确;TA们摈弃忠言逆耳的善意劝告,觉得那些不中听的真话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打击。

总之,TA们自觉否定生活给予的真相,宁愿隔着美图秀秀看到自己PS后被美化的能力和本事,然后痛斥世界对自己太不优待。

人生的残忍在于,拼尽全力以后,承认自己终究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有些宏大的蓝图,永远不会在自己生命的疆域里生根发芽。

能够坦然地面对自我的渺小,承认自己的能力够不上愿望,愿意把目标降低到一个可行的水准,是勇气,也是智慧。

我的朋友高老师说:“世界上有很多活得很努力的女人,但是有的让人赞赏,有的让人心疼;前者姿态优雅,后者表情悲壮。有些女人无论怎么制造热闹,都难掩心底的崩溃。分寸是一个技术活儿,用力太猛难免姿势走形,你之所以迷茫,就是因为你的才华和梦想不匹配,而活得老让人觉得心疼,也是因为能力与愿望不匹配。”

这是我寻找了半天,才从她的微信里找出来的。

回到今天的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美丽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好职业、好男人、好朋友?

先看看手中的底牌,衡量一下能够付出的代价,计算出必须付诸的勤奋,然后,设置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作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我们需要接受事实:即便再勤勉,比尔·盖茨也只有一个;即便再深情,布拉德·皮特的老婆也只能是安吉丽娜·朱莉;即便再贴心贴肺,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的友情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们如今得到的一切,都是愿望与能力最终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渔夫的老太婆吗?她要钱、要大房子、要珠宝、要仆人、要当女王,可是最后,她一无所有——因为她的奢望远远超越了她的本事。

当能力与愿望匹配,所有的期许都是正当需求;当能力小于愿望,所有的要求便都成了贪婪的妄想。

努力与用力的区别是,前者向着唾手可得的梦想,后者朝着遥不可及的奢望。前者虽然辛苦,但是快乐;后者即便暂时热闹,也难免所结谎花。

我和我的神级保姆最终难免一别。

在我的钱包赶不上她的工资增长要求后,我心痛地和她分开,心情之沉重犹如被人棒打了鸳鸯,我深深地知道,我没有本事再继续拥有她,我的能力与我的愿望不再匹配,只好放弃。

我找了一个月薪2500元的大姐。她带孩子的时候就顾不上做饭,做了饭就来不及洗衣服,她看不了书,读不了报,自己的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

但是,她每两个礼拜才休息一天,每次休息,她老公都来到我家楼下高高兴兴接上她,手牵手走回家;只要我有工作,她毫无怨言调整自己的休息时间配合我;我生病了,她实心实意给我倒水、买药、量体温。

我喜欢她,她才是和我匹配的那个人。

而前面那个,我高攀了,所以活该累。

第三篇:图书室配图书适宜性评价报告

***小学图书室配图书 适宜性评价报告

一、中小学图书馆(室)基本情况

我校现在学生635名,兼职管理员数、图书室一个,面积为54m,纸质图书册数19万余册,生均约30本,符合教育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二、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现状

我校图书一部分为“普九”由区级机关统一采购。随着新时期学校、学生对文化的新需求,为确保图书质量和适用性,我校采取相应措施,采购前期,为充分发挥全社会民主监督作用,共同把好图书室图书采购质量关,我们对图书的供应商资质(工商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图书零售许可证书及经营者的“出版物发行职业资格证”等证件)进行审核,并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学校图书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组织召开由师生、家长代表、专家等多方参与的专题会议,确定图书数量、种类,指定专人订购书籍。到书后,组织人员对书籍的版权、纸质、印刷、装订等进行再次检查,严禁盗版及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进入图书室。

三、中小学图书馆(室)馆配图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图书配置不合理。图书虽然每年都有新增复本量大、2旧书多等情况。

2.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的开放低于70%,有40%以上的学生很少去学校的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稍低。

3.图书内容陈旧,与新时代价值观还有差距。

四、政策建议:给出什么条件,可以有效避免不适宜图书进校园。

文化部门能提供更多符合学生阅读的优质图书纳入学校图书室馆藏目录和推荐目录,多渠道改善图书结构比例,建立健全电子图书资源方面的相应机制,确保图书资源质量。

五、提交“奋进之笔”调研报告的内容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对全校师生实行全方位开放阅读,制定了班级借还书时间安排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师生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借阅制度,确保师生有充足的借阅时间,使图书室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一是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图书资源推送到各班图书角,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

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了其阅读能力。

四是不断提升教师对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教师自觉利用图书室资源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

***小学

2018年 11月 7日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精选)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王焕龙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四年多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 “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教案随着学生的需要变化有所改进。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再次,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还要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认 识、发现历史课堂教学规律性的东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1、看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体现教材科学内容和思想实质的集中反映,是一堂好课的灵魂。不论是传授历史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以致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始终要紧扣教学目的。一堂课是不是达到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评议教学目的要考虑是否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拟订教学目的,是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学目的方面的具体贯彻和应用,也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如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人教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有位老师拟订的教学目的是“讲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秦的暴虐统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威胁了人民的生存,这也不过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农民群众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政权,显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首创精神。”这个教学目的既有知识教育的内容,又挖掘了基本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准确地反映了本节有教学重点是大泽乡起义和推翻秦的统治。

2、看是否重点突出,线索清楚

教师讲述的历史知识必须史料翔实可靠,观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即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史料相统一,并注意到历史学科严密的系统性,实事求是地分析、评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尽可 能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如讲述八年级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记住条约的时间、地点、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材料的分析、概括,说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个概念,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

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线索清楚,是保证完成教学目的的主要要求。只有强调重点,才能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理解和巩固。如“伐无道,诛暴秦”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对教材中提到楚汉战争也要讲一下,但不宜作为重点。如果只考虑“鸿门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内容如何精彩,不惜时间大讲特讲,尽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不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是轻重倒置,冲淡了教学重点,组成教学重点的是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中的重要历史知识。所以,评议一堂历史课的质量,不仅要看重点突出,而且要看线索是否清楚。

3、看教法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之后,还要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材内容,应有与之相应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结合,灵活运用。如用哪种课堂教学类型?怎样进行复习提问?如何导入新课?运用什么方法讲授教材的每一具体问题?怎样启发学生?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课外作业?无论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只要他能创设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4、看师生角色是否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把自己定位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一角色上。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主要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不仅是演员,还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新课程的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不再是教师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不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坛,而是师生探究构建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平台。因此,评课时应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是得到体现。

5、看是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学论教”是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会学,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 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三、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在评课时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评课原则,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实话实说对于听课评课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问题。它是执教者与其他与会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实在的意义。这里面可能会出现“话重”的情况,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乃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5、因人而异原则。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一些骨干教 师要把要求提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综上而言,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它将促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要诊断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单位: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正钰中学 邮政编码:556003 联系电话:(手机)***

(宅)(0855)8670105 7

第五篇: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诸多弊端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学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如何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有的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机械、刻板的操作。有的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有些实验探究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基本上学生没有思维活动……教师只培养了学生机械的动手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形式而没有实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刻的思考。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或者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法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二、如何评价课堂气氛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于是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显示启发式教学,便采用边讲边问,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题”,一节课竟能提问上百次。试问这样不停地碎问、乱问,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吗?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学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

新课程还强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民主型的、开放的课堂气氛。于是有些学生上课太自由化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想闹就闹……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最多的应是鼓励、尊重。但在强调师生之间这种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同时不要忘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制度和规范的要求是学习的必备保证,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是学生发展,以及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三、如何评价学生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于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掌声鼓励”……进行笼统地评价。这样廉价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无论课堂

上学生怎样不守纪律,从不给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在乎表扬吗?他们还会对破坏纪律、影响到他人的学生感到羞愧吗?一味表扬,正如一味处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对有过错或偶有过失的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太多地去动用什么语言的脑筋。而是要言之有物,行而有效。尽可能由“评价无痕”做到“教育无痕”,从而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做到学生评价的自主内化。

四、如何评价认知目标的完成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但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法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许多观摩课,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

总之,历史教学的评价要全面、科学,要通过有效的评价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班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只能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而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灵活评价,才能使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引领学生成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载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上有哪些人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孙中山的历史评价

    孙中山的历史评价班级:机械121学号:08030512104姓名:杜文平 【摘要】: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

    中小学图书馆配图书适宜性评价报告

    中学图书馆配图书适宜性评价报告 一、图书馆基本情况 ××中学图书馆于2010年投入使用,现有2名专职图书管理员。馆内共存书××册,××中学现有人数871人,平均每生拥有20本书。......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

    高考历史论述题训练 历史观点评价型问答题的解题步骤大概是: (1)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

    戊戌变法历史评价的若干问题

    戊戌变法历史评价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时岳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1504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01日 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内部,意见从未完全一致。解放初,苏联叶菲莫......

    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作者:刘梦溪《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8日 16版) 百年中国,再没有其他学说像儒家思想这样,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反复跌宕和严峻拷问。 蔡元培先生是何等样......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论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最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

    关于历史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关于学生历史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夏利芬 (武汉市青山区钢都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81) 一、历史学业评价的现状 学业评价和历史学业评价的含义。学生的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