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吴易繁 1200011090 12级工学院 1200011090
北京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读书报告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作者:吴易繁 学号:1200011090 学院:工学院 班级:理论力学专业2012级 主管教师:孙蚌珠 助教:杨阳、徐越
摘要: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过程中的重要讲话,谈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南巡讲话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转型时期,奠定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共和国发展的新时代。其中诸多的思想在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当代青年人深入研究、领会。
关键词:南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文献概述
《新民主主义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革命论来分析和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系统总结了历史上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既表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也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在讲话中邓小平同志针对许多干部群众仍然深受“左”的思想束缚和禁锢的状况,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 北京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读书报告
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 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二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三 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四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过程中的重要讲话,其主要内容包括:一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得动摇;二 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同时还阐明了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本质;三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提出发展科技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 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本阶级自由化;五 提出要注意人才培养,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六 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我认为直到今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研究。时值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开始转入低潮。西方学者大肆言论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还妄言中国共产党也将难免毁灭的厄运。然而,苏东剧变,并非象西方学者和政坛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对此,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个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这种曲折提供了思路和启迪。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他的谈话,无疑是一盏闪亮的明灯,为当时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新中国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中国这条巨龙继续腾飞。
邓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在本次谈话中,邓小 北京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读书报告
平同志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革命是解放身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对此。我深表赞同。要想让全国人民生活奔小康,要想增加人民的财富,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谈得上让人民均分、多分。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他以深邃的目光,全新的视角,洞察和分析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卓越的胆识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技术不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认识。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全面落实。为此,要加快科技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想,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论断也值得今时今日的我们深入研究领会。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会取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党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我认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就会失去一盏前行的探路灯,在未来变幻莫测的海洋中,极为容易迷失方向,而后果就是新中国在航行中触礁,而中华民族也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沉沦下去。这将多么可怕!
最令我感叹邓小平同志论断伟大的,则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深入阐释。“解 北京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读书报告
放思想”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对已有的思想理论观点和传统观念进行再认识,否定错误的、过时的东西,坚持、发展正确的东西;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三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把实践作为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上述三个基本方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文章中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概括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本立足点。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人们在实践中既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同时又体现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如果离开实践,就无法从根本上去理解和掌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判断、检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否真正达到了统一。
同时为了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三个有利于”。这个标准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此外,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迅速发展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旧是重中之重。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并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才能使中国更好的发展!
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的深邃思索和洞见。同样也感觉到了邓小平同志那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这些都使我愈加佩服我们的邓小平主席。我认为,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青年,我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遗产,多思考,仔细领悟其中的内涵,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努力发展自己,完善自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进入低潮。在国内,当时我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正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阶段。1978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1989—1991年经济出现滑坡,增长明显减缓。改革开放面临“左”的思潮的干扰和束缚,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而主张对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措施都要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确定,1992年要召开中共十四大。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在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邓小平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严重困扰。
把中国发展起来,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大民主之林,是邓小平终身追求的理想和毕生奋斗的目标。在谈话中,邓小平把它凝聚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邓小平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首先,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其次,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中国的发展;再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指出,有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他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今天,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对于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篇: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引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聆听着这首《这首春天的故事》,述说着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功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同样在一九九二年,他又跳上船头,扶正改革开放船头的方向,坚定社会主义。
一九九二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再次南巡,先后经过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于一月十七号离京,在二月二十一号返京。在此期间,发表了一些列讲话,统称南巡讲话。这些讲话不仅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理论精髓对二十一世纪的我国仍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
内容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国际形势处在重要转折时期发表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主题。同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以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发展更为迅速,日益取代传统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两极格局开始松动,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转向低潮。
南方谈话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表的。在经济方面,当时我国四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正进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阶段,此时的第二阶段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在改革开放,面临“左”的思潮的干扰和束缚。一是一些人干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张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二是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上,有人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提出质疑,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而主张对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措施都要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引起的争论与矛盾不断增多,更为甚者,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同时,正值十四大召开,怎样开好这次大会,十四大的基本方针怎么定,人事安排的原则怎样确定,都需要明确,事关党的长远发展。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路线的问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87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凭借先进的思想与坚定的信念,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分析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解放人民的思想。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强调要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强调发展经济,主要应依靠科技和教育;强调应对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邓小平强调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经济要加快发展,力争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强调改革开放要迈开新的步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进新的领导班子。
在南巡讲话中,可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包括两个问题,第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了;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第二部分,主要讲加快改革开放。要放开步子,不要纠缠姓“资”与姓“社”的问题。在这一部分,邓小平还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三部分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提出发展科技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四部分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本阶级自由化。提出要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第五部分,主要讲培养接班人问题。提出要注意人才培养,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六部分,一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三是鼓励我们努力奋斗,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读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谈话后,我感受到他深邃思想与洞见,也体会到了他的宽阔胸襟。他的谈吐,让我深受启迪,让我深深折服。
首先他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要是志不渝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何其纲领性的指导,异常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其提供动力,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为其保驾护航,提供基本路线指导,避免走上错误道路。坚持基本路线,信念从此坚定,聚精费神搞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与条件,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与信赖,使这条道路走得更坚定与长远。从而能度过难关,比如“六·四事件”,因而避免内乱。
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要坚持基本路线?也就换句话说,如果有问题那还要错误的坚持吗?因此本身就涉及这样一个问题。这就得联系实际,因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以来,经过实践与人民的论证,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他发展了国民经济,得到了人民的信赖与拥护,获得了发展的基础。
可是为什么还受到质疑与动摇?因为即使路线正确,可这条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特别发展逐步深入,触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时,牵涉到的因素更多时,必定遇到挫折与险阻,必定会有混乱与动摇。可接下来如何去处理?当然要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指出,要有一点闯的精神,要大一点的胆子,敢于试验。因为我们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但还是要走下去,就得慢慢来,不断总结与丰富,创建自己的特色。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如偿所愿,就得不断尝试与总结,走出一条路来。
可这条路的有规范啊,正如大家心里犹豫的与质疑的,总不能偏离这条路吧,惧怕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误走资本主义。因此邓小平接下便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以此来评判改革开放事业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这样一个标准的提出,对思想毋庸置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这个标准究竟是不是真理呢?当然,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提出,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种种空想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不争的正确理论。从本身来看,“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的价值标准的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
正是这样一个总结以往经验并且实事求是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排除了姓“资”姓“社”抽象而空洞的争论,对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与指导作用,使改革迈开步子。当然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问姓“资”姓“社”的问题,而是不要不切实际空洞抽象去谈,从而阻碍前进与发展,使改革迈不开步子。利用这样的标准,使我们充分利用那些既可为社会主义又可为资本主义以及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东西,并排除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东西。
既然“三个有利于”谈及了生产力,于是接下来谈到了经济手段。邓小平接下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紧接着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当然又是一个深刻的理念与杰出的论断,有专家指出“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括,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严重困扰。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它不是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原则,而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即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被称为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的最高层次。第二,它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第三,它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的目标,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四,它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的僵硬概念和固定动观念,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于此,便是充分的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打破了思想的禁锢。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鼓足干劲。在发展中也要注意相对协调,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这也没有离开辩证法的指导。并放眼全球,指出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性,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十分正确,如863计划与大力发展教育。
当然小平同志也意识到,一手抓改革,即努力大发展,另一手抓各种犯罪活动,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廉政建设,打击各种犯罪,取缔各种陋习,让社会更和谐。并尖锐指出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用人民民主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政权。接下来是最后两部分,一是邓小平考虑接下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问题,也谈及了马列的学习问题。要教育好接班人,使他们成熟,从而肩负起接下来的重任。二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提出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著名论断,并鼓励大家,走好社会主义的道路。
上面是我对南巡讲话的大致理解,我觉得邓小平同志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以及先进的锐利思想,还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严密的逻辑。他的高瞻远瞩、细致紧密、宽阔胸怀让我深深折服,这是一个时代的巨人。
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对于以上的部分见解我有一些不敢苟同。在社会主义本质上面,他说要达到共同富裕,通过先富带后富,通过税收等途径。可是想一想,这样太简单了,你先富了,你脱贫了,你会掏出腰包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报酬送人吗?你不会,我想至少现在不会。你只会使自己更富有,在此基点上,很少一部分分给他人。通过税收调节,他也只是按比例来,也改变不了大局。看看现在,我国的贫富差距非常悬殊,基尼系数异常高,这不能不想到当初在分配上的一点失误。现在更存在富人普遍移居国外的现象,担心我们的制度。
这种不平衡也存在在教育领域,即邓小平强调的重要教育。看看现状,虽然教育受到极大重视,可他却发展的不是很好,这也算是一些失误吧。地区发展不平衡十分严重,比如,北京考生上清华北大机会是山东考生的几十倍,更别说对西部地区了,有句话说“基础教育不基础、义务教育不义务”,这不得不说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片面性。还有备受争议的高考制度,虽然老师说避免老是抛出概念,但高考确实需要改一改了。准确的说,教育制度发展这么多年了,也应该需要进行调整。
小平同志在谈话中一直在注重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只是一提,并未着重,老是经济生产力的大发展。所以导致现代我国经济是飞跃发展,可是其他方面相对薄弱。什么廉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都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在改革内部,有的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当时,对农田等可能比较合适,可对草地等就不太适宜,特别是季节游牧,完全是生搬硬套;对未来社会主义大生产,这个个体生产完全是一大阻力,不易长久。
而且,在谈话中,考虑文化非常少。因此在发展中,我们众多民族的文化已经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传统的优良也消耗殆尽。一味地借鉴,让我们的城市一个模子的印刷出来,老城也不见踪迹,缺乏历史感。学英语的浪潮也更火,汉语实力也不断减退、、、、、、而现在,我们一方面在反思,一方面也在破坏当中。
等等这些,都是当年政策欠妥。当然,当年政策也不能永恒,有它适用期,可以上却也是实情。
结论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以其远见卓识、深邃思想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度过了一个艰难的时期,对于全党、全国、全社会意义重大,对于以后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功在当时,利在千秋,对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意义深远。
当然,但是的决策,部分是短期的,但很多都具深远性,思虑至纯。当时的理论是事实求是的产物,经得住历史实践的检验,这种革命创新精神也是一大亮点。
总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时隔二十余年,在现在也不得不说南巡讲话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是一个时代的杰作,更是一个不朽的丰绩。
参考文献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创新精神》 《南方谈话和生产力问题》
《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重温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体会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导读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阅读有感周银清 《邓小平文选》
第四篇: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当今中国共同富裕进程堪忧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一、引言
过去的两年,房地产的过热引起了民众极大反响。一厢是炒房族轰轰烈烈的囤积商用住宅,一厢是生活拮据的房奴甚至更多是无房在手的飘零族。
中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专家预测在2012年我国会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另一方面,我国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9109元,而农村居民只有5919元,在世界排78位。意味着全国大半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一个LV包包。
各种测算方法都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严重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并且,在中国GDP每年以10%以上的平均速度增长的同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每年以1.5%的平均增长速度恶化,比上世纪90年代的上涨速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
这不禁让我思考,我国是在践行共同富裕还是在慢慢走向两极分化呢?
二、“共同富裕”的构想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而现在,我认为正是小平同志所言的这“一天”,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明确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三、我国“共同富裕”的措施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问题,要在富裕地区充分发展的时候,他认为到小康水平时可以了。第二,方式问题,采用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方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产业竞争力蓝皮书》,称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总体实现了全面小康。那么时间是到了。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至3500元。但是很多人并不满意,因为大家普遍觉得收入跑不过CPI,力度显然不够。3500元以下的人还是处于贫,几十万年薪的人就算纳了巨额税也还是富。
四、阻碍“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共同富裕”最大的敌人的“两极分化”。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也提到,“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两极分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是由于是分配不均。对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上可以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劳动价值除扩大再生产资金外,都分配给了劳动者。但是,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是由国家实施的;集体单位的利润,一部分上缴国家用于社会事业,另一部分由集体分配给劳动者。这样,分配的权力都掌握在执政的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手中,如果领导和管理者个人私念作怪,贪污腐败,损害人民利益,就形成了新的剥削阶级。
至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更离不开执政者的分配调节了。因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价值,都掌握在剥削者的手中。只有政府通过税收,才能最大限度地从剥削者手中,经过福利等二次分配,再返回一部分给被剥削者。这是,政府向谁倾斜,成了关键。
因此,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不仅要会抓老鼠,最关键是有正确的指导。邓小平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共产党内,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他也提出要建设和培养好中央班子的重要性。党和政府不被富人所控制,时刻保持它代表以工农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性。否则性质发生了改变,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最后,借用邓小平同志在文章一段话,作为党员,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第五篇: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考察,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谈话。如今我读起这些谈话要点,就好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和我谈话,是那么的亲切,是那么的容易理解,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睿智所折服。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谈话意义深远,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也必须要理解的。这些理论对无论是对一个人组织,还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它深不可测的意义。
首先是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本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革命是解放身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还指出,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对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小平同志认为:计划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对此。我深表赞同。
在此次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还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他以深邃的目光,全新的视角,洞察和分析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卓越的胆识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技术不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认识。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全面落实。我想,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个人认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就会失去一盏前行的探路灯,在未来变幻莫测的海洋中,极为容易迷失方向。
再者就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调。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旧是重中之重。我们只有立足于现状,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虽然小平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巨大的精神财富。看了一遍又一遍,它全面而实用,而且经得起考验。不仅对于国家的发展,而且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一种理论指导,更可敬的是其读起来不是那么的枯燥和乏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同志的谈话要点在那个时期值得起检验,现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