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式与政策论文——论两会热点
论两会热点之“有权不可任性”
摘要: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于反腐这一话题,每年的两会都在提,每年都在被关注。2014年期间,“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也取得了许多较大的成果。2015年,作为改革的关键之年,反腐依旧作为两会的热门话题被人们不断搜索、提及。李克强总理也在会前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简政放权时说,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可见国家政府对于反腐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及2015两会中关于反腐的两大看点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解读。关键词:两会;权力;反腐;政府;立法;
一、对“有权不可任性”的理解
(一)权:
本人认为,在“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中的“权”即“权力”。什么是“权力”? 权力一词中的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权力有三个属性:公权(政府)、私权(市场)和共权(社会)。相互之间相互制衡。以正向运作。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所以,本人认为“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更偏向于指政府权力“不可任性”,即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避免“权大于法”。体现了政府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只有不断完善法治,才能为阳光执政提供强大支撑。
(二)不可任性
什么是“不可任性”?本人认为,不任性有三点要求: 1.依法用权,要求政府官员做到:依法依规用权,不用没有授权的法、做好法定要求的职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2.依法行政,严格监督,尽力杜绝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廉而不勤、该办的事不办、上班混日子、“磨洋工”等腐败行为。并对这些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3.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由人民赋予,所以必须用之于民。作为政府官员,要明确身份、恪守本分,不因位高而傲骄,不因权大而忘形,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才是好的政府。一定不可把公权力特权化、私权化。
所以,本人认为“有权不可任性”应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将其具体化,并贯彻落实下去。要意识到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地“任性”。
二、关于两会热点——“反腐”
(一)两会“大数据”统计
据今日头条App提供的数据,如图2-1,两会召开之际“反腐”话题天天占领热门话题榜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话题王”。由此可见,反腐在群众心中地位多么的重要。
图2-1 两会热门话题榜
(二)我国的“反腐”现状
目前,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党风和社会风气已经明显好转。在2015年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同比上升40.7%;依法办理***、徐才厚、蒋洁敏等28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查办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9913人,马超群等“小官巨贪”被查处。
(三)两会关于“反腐”的看点解读
1.推进反腐立法、制度反腐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制度反腐,这一举措具体落实了全面依法治国精神,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法制支撑,是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方向。
另外,在立法的同时,本人认为还应加强政府工作信息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可以更好的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监督,打造法治、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
2.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
对征地强拆问题、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教育费用乱收费、就业扶持金减少、扶贫救灾款项被扣、医疗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三农”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展开深入查办。
本人认为,上述这些发生在我们普通百姓身边的腐败,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和党政机关的形象树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惩这类腐败,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会风气,树立更好的政府形象,也能让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改革福利。
第二篇:形式与政策,两会
查阅2014年两会相关资料,以“改革、梦想、担当”为题谈谈你对2014年两
会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不少于800字。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顺序,作业纸上。
改革·梦想·担当
本报记者 谢志娟
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马不停蹄”穿行在开幕会、小组讨论会、新闻发布会等场合,一边用眼看用耳听,一边大脑快速运转,所见所闻所思,一组两会印象关键词渐渐清晰:改革、梦想、担当。
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改革。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部署2014年工作时,开门见山说到改革。
3月4日,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探讨最热烈的话题依然是改革。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简洁朴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强大动力”“首要任务”“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等浓重词汇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与非常迫切。铿锵有力的一席话不仅打动了场内的代表委员,更让场外的民众坚定了对中国改革的信心。
代表委员热议,全国人民聚焦,世界目光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已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课题。改革所为何?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每个人的梦想开花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两会上,处处可见代表委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为民所想、为民所呼,立法、财税、商贸、“三农”、生态,每一份建议提案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份美好生活的梦想,一个个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所有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始终如一承担起责任和使命”„„
穿行在两会会场,这一句句敢于担当的庄严承诺,如刀凿斧刻般印在了心中。两会手记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去年底,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广东谈及深化改革时首次作出这一表述;几天前,他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这句话。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此次两会上,这一部署再现于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说:“这两次强调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箭在弦上。”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
近35年来,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改革。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了惊艳全球的“中国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中国梦”冲刺,我们依然没
有其他路径,唯有改革。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拉开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帷幕。两会代表委员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啃的第一块“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董事长鲁贵卿在谈及铁道部政企分开时认为,“这将打破垄断,促进铁路市场的公平竞争,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内在指向: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这是一份有“分”有“合”的机构改革方案。而本轮机构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简单的分分合合、拆拆并并、增增减减,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词是“放权”。放权,势必触动一些长期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政府部门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态度面对阵痛,阻力是显而易见的,走弯路、受挫折也不是没有可能。“硬骨头”之硬、“险滩”之险,就体现在这里。
然而,任务紧迫,不改不行。综观大局,外有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的倒逼,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我国要想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尽快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弊端。在很多领域,已经到了不深化改革就难以前进的阶段。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引述的这句百姓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行政审批之弊。
赖明委员提供了两组数字:在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2年后的今天,投资一个项目仍要过53个处、室、中心、站,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老百姓办个“准生证”,还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签字40多个,耗时两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历经6次较大调整,但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投资消费失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多位代表委员将机构改革比作十八大之后深化改革的“揭幕战”,他们期待下一步改革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取得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周国辉认为,应以“把权力关进笼子”的精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这个笼子应该是制度的笼子、民主的笼子、公开的笼子。像金鱼缸里的鱼一样看得见,而不是暗箱。
全国人大代表冯月菊说,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当前民营经济在“不平等待遇”中负重前行,特别是一些民营实体经济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愿投情绪明显,建议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把一般竞争行业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指出,收入分配领域双轨制的改革还不到位。谁拿到矿权就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资源税费跟国际水平比太低了,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收入分配改革要做到釜底抽薪,在初次分配设计中兼顾公平和效率。改革动作越大,难度也越大。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还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当前我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的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动力,30多年来积累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将是改革的有力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全国上下已达成改革共识。
曾多年从事体制改革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江分析,二三十年前,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时,“姓社”“姓资”的争论很激烈,阻力很大。当时连“改革”这个词本身都还很新鲜,人们想改变现状,对改革方向却很迷茫。而现在,几乎无人反对改革。甚至一些既得利益可能被改革触动的人,也明白不改革是走不下去的。
代表委员的一致判断是,深化改革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会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如此充分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缺少改革自信。如果我们畏首畏尾,犹疑不决,将贻误战机,留下历史的遗憾。中央的改革决心已经彰显。无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都体现了鲜明的改革指向。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以锐意进取、勇为人先,敢作为、有担当的精神状态,把改革推向深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也将创造未来中国的壮丽前景。只要亿万中国人民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形式政策论文——两会热点话题
关注两会热点之反腐倡廉
09土木(1)班 石志鹏 200930490120 2011年的中国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在这一节点上,中国已经实现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向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在中国经济世界座次不断上升的同时,隐藏在国内生产总值背后的未来发展问题更令人深思。
新华网、人人网等联合组织了“2011年两会热点调查”,从这些网络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网民最关注的两会热点中,反腐倡廉排在了第四位。翻阅近年来的人民关注的热点调查结果,反复倡廉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三位,成为了近年最终关注的热点之一。
反腐倡廉年年都在提,问题年年都会有。出台的反腐倡廉的措施也都是被人们戏称“光打雷,不下雨”,往往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实际性进展。2011年的两会天空会不会下一场反腐倡廉的及时雨?能不能真正的下一场反腐倡廉的大雨?让我们一起从2011年两会代表委员的一些建议和提案来进一步去认识。
1、制度和教育并重
古人云:“郡县治则天下治。”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社会才会公平正义,长治久安。针对解决领导侵权渎职的问题,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指出,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证,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既定思路。
代表指出,下一阶段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首先,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开展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将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始终正确看待手中权力、所处地位和个人利益,做到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同时,岗位廉政教育也是将加强的教育形式之一。
2、财产公示严防官员腐败
全国政协委员、原省社科院院长助理郑凡指出,在财产申报方面,应建立官员和家属财产的申报制度。申报财产后,要有后续监督,包括财产公示,逐步在党员内部或者公务员内部建立公示制度,并进一步扩大公示范围。官员受贿问题已老生常谈,但仍有人顶风违纪,高官腐败涉及金额越来越多;随着天价烟酒豪华礼品购物卡的出现,节日腐败迅速升温。官员收受贿赂是老百姓看在眼里的腐败,且呈现不断膨胀的趋势,要综合治理,在预防、监督上下功夫。
3、借助网络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传播意见、进行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微博成了当今网民颇为流行的交流途径,可以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传递媒介。微博在政务公开、民意表达、收集舆情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其作用,有助于公布并获取信息,更好的服务民众。为更好地反映民意、收集民情,政府应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利用新兴技术转变执政方式,创造条件让人们群众了解政府、监督政府,形成人们群众的“下情上达”和政府的“上情下达”的便捷、互动渠道。
4、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了要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在对政府官员进行财产公示方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要遏制腐败案件高发的势头,从根本上看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斩断腐败现象滋生的利益链。反腐倡廉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民有所呼,“会”有所应。正如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我们一直在做。
做官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加强官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做官做到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利、不卖法害民,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反腐宣言”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从制度上让反腐没有“漏洞”,对腐败“零容忍”。若能做到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反腐必将取得决定性突破。
第四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国家安全
系(部)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X
2016年6月15日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事实上,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仍有很多国家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在这里我仅列出两点觉得最为重要的。
1、海上问题矛盾激中国目前周边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体上看,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战略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周边海域冲突多点爆发。总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中国在14年面临的海上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着力打造“东海-南海争端链”美国目前“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重要战略内涵就是海洋战略的升级,由“蓝水战略”升级为“棕水战略”,在此过程中,美国将致力于打造一条“东海?南海争端链”,使其与第一、二岛链相配合,进一步围堵中国。相比之下,美国的“争端链”较之“岛链”封锁,从军事上来讲更加紧密,冲绳本岛基地?冲绳南岛监听站?苏比克港新基地?南沙非法睡莲基地?潜在的金兰湾军事存在,将东海、南海打造成一个逐步收紧的口袋;从政治上来讲更加有效,苏岩礁问题?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岛争端?黄岩岛问题?南沙争端,形成地缘政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带。
二、日本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随着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实施,日本方面妄图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几乎暴露无遗。不得不说,日本目前的种种举措与历史上的某些行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计划主要针对他国的陆地领土,而目前日本的军事大国迷梦主要着力于同他国的海洋争端。在与邻国的几处海洋争端当中,日本将钓鱼岛问题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其国家防卫重点由东北逐步转向西南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间,日本将在中日海洋问题上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一方面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对抗性立场,对我国海警力量正常的执法活动以及防空识别区的正常运行进行指责、骚扰;另一方面在东海油气开采问题上进一步抹黑中国,干扰我国正常的油气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将致力于使二者交织起来,在东海海域保持紧张状态,为日本的扩军炫武提供“理由”。而事实上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钓鱼岛中国就像被点了穴位的人,将会处处受制。
三、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中的两个“私人定制”目前,看似在台风“海燕”袭击后有所消停的菲律宾将在2014年展开两个“私人定制”的行动。其一,进一步推动其“南海国际仲裁”,菲方将根据目前取证阶段的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力量针对南海断续线、部分南沙岛礁法律效力及渔业问题搜寻有利于菲方的“证据”,以攻讦中国;其二,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启动的“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菲律宾将展开一系列合纵连横之举,试图在准则中掺杂私货,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解决进程。
四、越南与我发生渔业纠纷的可能性增大在过去的2013年,中越针对南海争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承诺通过双边对话、友好协商解决南海问题,并启动了一系列海洋低敏感问题解决进程。然而,随着中国海洋维权力量的逐步整合,海上执法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捕捞亦呈现出广覆盖、高频次之势。对此,越南有关方面为其赴南海相关区域作业的渔民提供了全额柴油补贴和“南海特贴”,鼓励其在南海相关海域显示“存在”,这也势必增大其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以及渔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事实上08年的时候越南就曾因南沙群岛而与我国发生过争端,事实上因为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第五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关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是让我们很痛心的惨剧。从老师的讲课中了解到,在八名的青年犯罪人中竟然有一名是16的少女,到底是什么使她和他们会走上这条道路呢?在这次的昆明事件中,我们是否可以强烈感受到如今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受着猛烈的冲击呢?是否更加了解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实在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曾提出明确的做法。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该《意见》出台的社会背景。
一、社会价值观的迷失
2014年的东莞扫黄事件是近期内发生的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仿佛在一夜之间,这座城市就成名了。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件事呢?黄色服务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日益泛滥。在这些服务业主脑的背后存在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迷失。其实在现在生活中,“小姐们”、传销人员大多都是被身边亲近的人、亲密的朋友给拉下和洗脑的。社会价值观的迷失让他们连亲情和友情都可以被抛在一边,不顾一切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那些被骗下水的人的价值观也是值得商榷的,有的因为拜金主义,有的则是想一步登天,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要不得的。
二、社会诚信的崩塌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这个电视剧中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康伯与通叔是认识几十年的好朋友,有一次通叔借了康伯2000块,可是时间久了之后通叔也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康伯以为他不想还了,于是多次想向他提及这件事,但都没开口。然后他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向通叔借2000块,接着像通叔一样“忘了”这件事。后来才得知通叔是真的忘了这件事,并不是故意不还钱的。
再来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危害极深的三鹿奶粉事件、毒馒头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都是社会诚信崩塌的现实表现。
三、倒扶门事件
先是彭宇案的发生,在2009年8月8日的晚上,贵州省都匀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刚缓过气来,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女士轿车的后视镜,坚称是彭女士撞的她。幸而,最终通过媒体的帮助,寻找到了证明彭女士无辜的目击证人。
在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所做的。可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让我们都霎时愣住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爱老都变成了是会惹麻烦的事?
四、家庭亲情撕裂
从老师讲课的PPT中可以看到在现今的社会中,老人无人赡养、夫妻反目成仇、婴儿惨遭遗弃发生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五、如今的世界文化思想相互影响,互相激荡,当代的青少年缺少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能让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信仰。因此,外来的文化,如给韩剧的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小结: 难道以上真的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吗?我们真的应该让技术或者金钱了凌驾在我们的价值观之上吗?不管不顾我们国家几千年建立起来的社会道德底线吗?真的是时候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我们社会的道德内容,回顾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
再来,我们可以看一下该《意见》的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
24字的核心价值观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提出“三个倡导”,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这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和点睛之笔,集中表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立了精神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该《意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过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的,学校是我们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除此以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事件的养成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再次,脱离具体的社会价值规则的价值观教育,是“有骨无肉”、空泛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对“价值哲学”的世界观定位为前提,培养人做“有理想的人”,促进人性朝向一个理想的状态发展。作为现在的年青人,我们应该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四有新人”,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出自己的一分力。
再来,我们看一下我们因该如何实践该《意见》。
第一:树立崇德问善的价值导向。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是可以让我们自觉培养和践行为这个志向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观。
第二: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反腐和法治向人民展现了公平,扫黄和打黑向人民展示了政府的决心和有所为。我们应该要支持政府,并且与政府同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带领我们一起发挥政府与人民的最大合作力量。
第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失信惩戒制度、诚信制度等都是我们应该要加强建设的工作机制。而且,我们应该要建立健全的权力监制制度。在现在这个社会,权力腐败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造成因素,所以我们要坚决打击权力腐败。
除此以外,我们青少年的个人素质培养也是我们践行该《意见》的重要基础。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十五年来的读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死读书、读死书”,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我们是否需要作出一些改变呢?比如多阅读、多反省、多运动、节制上网。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该《意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意识趋于多元化。当前中国各种社会意识并存,有的相互对立甚至激烈冲突。从总体上看,社会意识多元并存,有积极的一面,促进了社会思想的丰富和活跃,这是值得肯定之处。但是,也有消极性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明显淡化,甚至可以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相对主义盛行,部分社会民众是非不分,善恶不辩。展开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一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对大自然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比如近日弥漫的雾霾,伤害之大有目共睹,不必多言。二是我们自身也承受了不少伤害。当前,道德失范的状况极其严重,人心深处的“雾霾”更值得忧虑和深思。在这一背景下,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该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总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因为我们也是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个体,尽管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只有每个人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的和谐社会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