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法制

时间:2019-05-13 23:5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4法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4法制》。

第一篇:124法制

124法制宣传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律法建设,我国自2001年起,将每年的12月4日确立为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那么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从小守法。

我觉得大家都能认可这样的话,生命是珍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有两个含义:一是活着。活着才能体会到大千世界的美好,才能体会到家庭人伦之间的亲情,才能体会到朋友同学之间的友爱。活着才有意义,才能享受生活。有个名人说过:如果有更好的生活我就等着,没有也行,我就这样活着。而我以为更好的生活,就是更好的活着,市场上的鲜鱼5元钱一斤,死了只卖1元多点。活螃蟹每斤20元钱,死了一文不值。这比喻不一定恰当,但起码说明还是活着好。二是活的要有质量,要有价值,要自由自在地活着。监狱里的囚犯,虽然活着,但被关在铁笼里,被人看押着强制劳动改造,用赵本山的话说是活的“憋屈”。那种活法是对生命的浪费,不算真正的活着。

怎样才能珍惜生命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两个字“守法”。这也是我今天要谈的主要话题。

首先,守法必须从小事做起。

有句古话大家可能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面试时,外面等了许多人,他觉得自己希望不是很大,但又想:既来之,则安之,那就试一试吧!应聘者一个个被叫到经理办公室,一个个又表情肃然地出来。当叫到他时,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推门而入,而是敲敲门问:“我可以进来吗?”经理说可以,他才进去。几天后,他被意外地聘用了。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与经理熟悉了才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您聘我时看中我的什么优点呀?”经理说:“说实在,你哪一条都不比别人强,我看中你的,是你进房时敲了门。敲门说明你懂礼貌,而懂礼貌说明你有教养,有教养的人代表着公司的美好形象。” 我这样想,我们从小要培养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进办公办室要先敲门或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再进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敲敲门不是大事,还有平时的生活举止,待人接物等都是小事,但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休养和素质。

大家知道行车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随意横穿马路。这些都不是大事,但我们必须自觉地遵守。一来违规要受到惩罚;再说这样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新加坡,随地吐痰要罚款伍千元,闯红灯罚款一万。北京市规定白天闯红灯罚款二百元;晚上哪怕深夜没有任何行人和车辆的十字路口,闯红灯罚款五百元。大家知道过铁路道口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宁停十分不抢一秒,前一段时间,蔡丘村的三个人图省事图方便,去电厂干活时,不走南边立交桥,偏偏横穿钢轨。当时两个人骑自行车,一个人骑人力三轮车,两个骑自行车的把车子架过钢轨后,帮着骑三轮车的架车,这时来了一列火车,三个全部遇难,这是十分惨痛的教训,而且铁路部门只象征性地补偿了几百块钱的安葬费。不闯红灯算不上大事,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做到,但蔡丘村的三个人却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次,守法要从小做起。

守法,要从小做起。有这样一句话: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候拿人家一根稻草,大时牵人一头牛。我们在坐的同学最大也就二十岁出头。作为学生,从开始上小学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脱离父母构筑的温暖的家,去独自面对世界了。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是很容易被犯罪分子侵害;还有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也多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作为家长和老师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孩子在外惹是生非或跟着别人学坏,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是强烈的,但是非观念却十分淡薄。当欲望和约束力发生冲突时不少青少年便控制不住自己。比如说打游戏机和写作业发生冲突时,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往往不做作业,更为甚者,有的学生迷上网吧,甚至旷课、逃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市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多数学生都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在交完考卷后充满了忧虑,担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一天,保罗在实验室里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的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老师。保罗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糟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学生们围到水槽前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么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勇于忘却过去的不幸,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次考试没考好不要紧,下一次努力,不要沉湎于这次失败的懊恼之中,我们要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大家都要记住从小时候做起,做一个听话守法的好公民。

作为学生,我觉得首要任务是要认真学习,刻苦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动脑,取得好成绩,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还不懂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自由,珍惜我们的学习生活,而当我们懂得去珍惜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轻。记得有首歌里形容人生就象爬大山,爬山必然有坎坷,而正因为有坎坷,才有如歌的人生!可以这样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我们把握今天,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生命,珍惜自由,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 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讲话人:李建萍

2007年12月

第二篇:法制材料

走进法学院

高铭暄:30年磨一剑

85万字刑法学巨著出版引反响

9月29日,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高铭暄学术报告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出版座谈会上,中国刑法学实务界、理论界“四世同堂”,对84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出版85万字刑法学巨著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同时对高老师30年来为中国刑法学所作的贡献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围绕高铭暄教授书中对新中国30年来刑法起草、研究、制定、修订整个过程的梳理,与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中央政法委司改办副主任、政法研究所所长黄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黄海龙,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著名刑法学教授王作富、储槐植、曹子丹、丁慕英、周道鸾、江礼华、李文燕、陈兴良、黄京平、阮齐林、刘仁文、黎宏,以及北师大刑科院暨法学院院长赵秉志、常务副院长卢建平,李希慧、刘志伟、王秀梅、左坚卫、阴建峰等出席了座谈会。

一位工作人员的札记

我们国家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在立法工作上有不同的反映。据悉,高老师这本书第一次被叫做“一个工作人员的札记”,也就是说,该书忠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当然,说是记载,就不是速记,而是经过高老师自己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这样的记载,忠实地反映了立法原意。

高铭暄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的写作过程。他说,“从1954年10月搭班子起草刑法,我就参加了,当时,我才研究生毕业,连讲师资格都没拿到,王作富先生对整个事情十分清楚,尽管他比我小,但是他比我早一届,是我的学长。当时我就被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指派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参加立法工作,我当时也是满怀高兴的心情。1979年刑法出台前,有38个稿子。在那以后,只要全国人大开始准备起草刑法,我基本上都参加了,也是多蒙领导的厚爱、提携与照顾,才使我有机会自始至终参加刑法起草的全过程。”

谈起写作该书体会,高老师认为有两点,第一,力求客观、完整、准确地反映我们的立法工作过程;第二,重视积累资料,做学问要多动手、多思考

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

王作富老师和高铭暄教授认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长年的友谊让他们彼此都非常熟悉,所以王老师的发言尤为真挚、有分量。

王老师直言,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司法干部来说,要了解刑法是如何规定的,就需要了解立法精神,而高老师的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这本书对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研究刑法来讲,都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

“《孕育与诞生》这本书,把每个条文怎么来怎么去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只有高老师一个人能完成,为什么?因为,高老师对1979年刑法第一个草案开始自始至终都参加讨论,对整个过程非常熟悉,另外高老师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喜欢积累资料,无论对学术问题还是立法的问题,只要他参加研讨会,他都认真做记录,有很多会高老师和我都参加,我就没这个优点,就没有积累那么多原始的资料。”

王作富教授评价道:“可以说,1979刑法从第一稿开始,之后的历次修改,对每个条文的来源,怎么规定的,当初有多少种考虑、多少种方案,为什么不采取那个,而采取这个,高老师的书都给予了回答。高老师对学术问题,对立法问题的严肃、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本解读刑法精神的教科书

姜伟副秘书长认为,该书从内容上看是解读刑法精神的教科书、描述刑法发展变化的编年史、介绍刑法条文沿革的路线图;从编写体例来看,该书既有对刑法发展历程全景式的叙述,又有对刑法条款具体内容详尽的解析;该书力求客观、完整、准确,文风朴实、文字简练,没有故弄玄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直面问题、娓娓道来,读起来通俗易懂。

张军大法官指出,这本书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史,当然首先是刑法的发展史;同时该书是法学人、法律人必读的教科书;该书对各级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对刑事法官了解立法的脉络、理解立法的精神,处理好当前的案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军大法官说,高铭暄教授的善于积累以及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从1954年到1981年,再从1981年到1931年后的2012年,这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三十年磨一剑,这样的积累,这样踏实的学风,文风,真的是一代楷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王尚新主任评价说,这本书具有文献性质,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这本书更具有唯一性、具有权威性、具有指导性,因为这本书不是高老师像普通学者著书立说那样谈自己的观点,而是一个大工程,是对我们国家30年刑事立法过程的介绍和梳理。

一个刑事立法理由书

储槐植教授认为,一本书长期存留图书馆并不少见,而一本书长留人们心中是很少的甚至并不多见,高老师这本书就是史诗般的,可以长留人们心中的著作。他说:“高老师比我长5岁,他勤奋的工作和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

作为高老师的弟子,陈兴良教授回忆说,“像我们这一代的中青年刑法学家是读着高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高老师的《孕育和诞生》这本书是我们的启蒙著作。我在1982年9月20日购得此书,距今已有30年零9天。30年过去了,这本书由一本比较薄的书变成了这么厚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演变过程就是我国刑事立法完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刑法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

陈兴良教授认为,高老师这本书也是一个立法理由书。在立法中,为什么这样立法,这样修改,他都是有理由的,在有些国家的立法中都要写立法理由,立法理由对我们了解立法的原意,是具有重要帮助的。我们国家没有写立法理由的传统,我们在一个法律通过时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法律的起草和修改的有关情况做了说明,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一些理由,但这是不全面的,是零散的,而且刑法有几百条的条文,你要把理由全部说出来,由立法机关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高老师这本著作,实际上是给出了立法理由,对每个条文不仅仅是资料的编排,而且是立法理由的阐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刑法条文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行进中的中国刑法

卢建平教授则用他一贯幽默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高老师学术思想的崇敬之情。他说:“高老师刚才出去的时候对我耳语一下,要我提批评的意见。我就斗胆提两点批评意见:第一,书名太长,这本书书名翻译成英文,我看是直译过去的,但是很长。我想借用一部央视纪录片„行进中的影像中国‟的名字,我觉得这本书是„行进中的中国刑法‟,即Chinese criminal law on moving(developing,walking);第二,高老师说他的书第一原则就是要力求客观准确完整。我看了高老师的书觉得有些不过瘾,还有些贪心不足。我希望高老师把大脑中潜藏的自己一生参与新中国刑法的立法,一生研究中国刑法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那些独到的见解和主观感受能在下一本书中有更充分地体现,我们期待着……”

仰望法治的星空

先哲泰勒斯仰天观星而不慎摔倒的轶事,道出了人们往往不得不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困境……在这个最好而又最坏的时代,法律人和知识人的使命就在于诚实,无论是执著于脚踏实地的法律实践的推动,还是执著于仰望星空的法律精神的守护

□黄兴超

法律人的使命在于诚实

先哲泰勒斯仰天观星而不慎摔倒的轶事,道出了人们往往不得不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困境。不过,在非此即彼的二元视野里,人们可能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它们的对立。在这个最好而又最坏的时代,法律人和知识人的使命就在于诚实,无论是执著于脚踏实地的法律实践的推动,还是执著于仰望星空的法律精神的守护。如果说商家清仓大甩卖代表的是经济繁荣,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思想领域,其代表的常常就是思想的贫困。“专家没有精神,纵欲者没有心灵”,韦伯的概括在近一个世纪前也许不过是洞察先机的预言,而今天却可能已经变成了陈词滥调的抱怨。的确,如今太多的法律知识分子将注意力放到附庸风雅或斤斤利益之上而沾沾自喜,却罔顾自身真正的使命——思索人生的意义,捍卫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价值,并免于不断的迷失与沉沦。一个真正的法律知识分子,永远走在公义之路上,无论是平川大道还是荆棘满途,他都不应忘记坚守某种法律理想。“法统之外必有道统”——这可能也是本书要给读者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

动笔之前,我有诸多顾虑,所想所感太多,却生怕自己生涩的文字不能准确加以表达。堂上课下、茶余饭后,我们不断得益于谌洪果老师的言传身教——不只有精神世界的启迪和引导,还有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剖析。谌洪果老师相信绝对真理的存在,并一直孜孜不倦地为之求索。他拒绝简单的解构和相对的虚无。尽管就个人而言,强调绝对真理可能导致一种智识上的懒惰,进而使一个人从此不由自主的自负,从而摒弃其他的可能和解释。但以我的了解,这样的担心在谌洪果老师身上完全是多余的。我们看到他投身于真理和正义的渴望与努力,看到他对每一种声音的尊重,并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是源于共识而存于争议的。他的谦逊绝非故作姿态,而是时刻存有敬畏之心;他的坚持与骄傲更是建立在知道自己无知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在这个维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判断与指向:需要反躬自省的,永远都不只是别人,更包括了自我。在现代社会,身处韦伯语境之下的“铁笼”之中,面对弥散于社会方方面面的规训权力,知识分子在各种各样的异化面前确实显得相对绵弱无力。像他一样的法学知识分子们自然也有生命的困惑与苦难,也要面临各种诱惑和魍魉,也要经过几许挣扎和彷徨。诺诺千人抑或是谔谔一士,本就是一念之差的事情。谌洪果老师作为一个真诚的作者,交给读者的显然不只有自己的观点、信心和论证,还包括自己的怀疑、焦虑和犹豫。

法律人的救赎之道

身为一个法律人,“职业共同体”的荣辱得失似乎如影随形。无论我们充满期许地将之视为促进法治社会实现的载体,还是冷峻地将其看做“一群学会游泳的鱼”,总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我们自己的命运将不得不和这个共同体绑定,共同分享荣耀,也分担耻辱。本书最为重要的视角之一,便是透过现实与影像,考察那些“联体兄弟”的不同命运。作者通过对法律影像和著述的评介,审视学术努力的方向和法律人行动的意义;通过对司法个案的观察,对法治的问题作出把脉和诊断,从而展现珍重法律职业逻辑的重要性。他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各种如秋菊那样的鲜活生动的芸芸众生,以此探究法律运作的奥秘,触摸法律的精细脉络。

显然,与那些动辄宏大的叙事不同,谌洪果老师更关心具体制度下那些活生生的个体命运。“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是的,如果我们轻看那些生命个体所经历的起落浮沉,那我们所谓的审慎省察又能多中肯呢?谌洪果老师试图去触碰每个职业伦理的边界,去探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个性的可能。他想证明,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对于法律人而言,只有“尽日常的义务,做那日日的工”(歌德语),才是救赎之道。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不停地鞭策自己,旋转出最自在的生命之弧。谌洪果老师就不只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还是一个切实的参与者;不只是一个静立的沉思者,更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他的思考嵌在语言深处,读之清新爽朗,看似风轻云淡,字里行间却总有着对社会阶层和个体隐痛的切肤感受。这种切肤之痛,也保证了他思考的深度和言说的力量。

制度与伦理的互动关系

关注制度与伦理的互动关系,可以说是本书的又一特色。托克维尔就曾深刻地指出:“对法律做过特别研究的人,从工作中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喜欢讲究规范,对观念之间的规律联系有一种本能的爱好。”法律人似乎对制度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但是现实残酷地告诉我们,即使是良好的制度,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基本良知做背景,也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想要其有效地运行不亚于天方夜谭。我们不由得问:制度与人心,何者更为重要。作者对型塑职业伦理的关心,显然不是回归到他所反对的“以德治国”。他注意到,一个“坏的制度”最大的危害实在是对人心的戕害。精明的人们一定会下意识地计算成本与收益,为了能最大化的利用制度而设

计自己的行为方式。简言之,人被制度教坏了。依照同样的逻辑,我们也能期许一个“好的制度”能在塑造人民的性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人心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但是问题在于,“人心不古”这是一个既存的事实,而非一个选项。我们不是在“重人心”还是“重制度”之间从容选择,而正是要解决如何重整人心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加强制度建设是我们“次好”的选择——正像柏拉图晚年看待法治一样。我们所要做的——也是所能做的,就是在制度设计时更多考量人心当中最弱软的部分,借以彰扬人性的光辉。

总之,本书文字的背后,承载着更多的深沉关怀。这种关怀当然也体现在谌洪果老师和学生之间兄弟姊妹般的融洽关系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由于这种体验和关注,才赋予了本书超越一时一地的局限、摆脱快餐读物命运的可能。但这里不得不提醒的是:阅读本书也是一种奇异的冒险——如果读者轻易为谌洪果老师的文字所俘获,进而将本书中的思考、结论视为圭臬,恐怕反而是他的失败。我们不能用他的思考代替我们的思考,一个成熟的读者一定是在谦虚接纳的基础上保留自己公允见解的人。解除独立思考的恐惧是一个人最大的幸运,本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勇敢迈出这一步的力量。透过这些熟悉的文字,我仿佛又看到那张真诚得让人难以拒绝而又带着孩童般狡黠的脸;仿佛又听到他在说,如果我们注定要轻信某些东西,那我宁肯选择相信康德的话:“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评的时代;任何东西都无权逃避这种批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所做的自由和公开的审查的东西,才配享受理性的尊崇!”

法律人的成长与感悟

我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对法治的热情。我不喜欢“法律形同虚设”这样的消极表述。法律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灵

□丁国强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讨论法治话题是必需的,虽然它没有那么诗情画意,也不浪漫多情。

1993年,我在基层法院乡镇派出法庭干书记员。卡夫卡也曾干过这个角色。我的职业生涯一开始就和社会矛盾、民间秩序、民生疾苦保持了很近的距离。法庭里整日处于吵吵闹闹状态,不时会有哭喊声传出来,表达着一种极端的情绪。看似琐碎的诉讼事务,却与生与死、爱与痛、是与非、正义与邪恶、卑鄙与善良紧密关联。

法律是一种抽象化智慧,一种文本化智识,往往将具体生活中极其复杂的东西浓缩成十分简单的表述,常常会使人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感慨。法治作为一种理性建构,会在无意中忽略或压抑生命的内心感受。后来,我从基层法院一步步走到了副省级城市,直到现在到北京供职,远离了乡镇法庭的繁杂事务,也感觉离“直面惨淡的人生”的鲁迅精神越来越远。当然,这个时代或许未必真的需要战士、猛士,做一个清醒平和的人其实也挺好,只是不能放弃应有的担当。

法律人的洞察力和体悟力离不开对人间万象的直接面对。法学家喜欢渲染司法职业的专业化,我却更愿意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读社会、读人心,既需要揣摩、思量、静观,更需要倾听、奔走和对话。在基层干小司法官的那些岁月,我也从事着类似田野调查的工作,民间有高人,也有高明的智慧。他们讲不出概念、写不出论文来,却满嘴是风趣睿智的话语。基层语境中没有伪问题,全都是些实实在在的题目。在日后的讨论中,我常常给法学院出身的年轻同事讲我在县里乡上的事情,他们并不理解,只是以为我怀旧或者吃老本。

人生经历不同的人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隔阂,鸡同鸭讲一般。在陌生人社会里建构一个“法律帝国”,肯定比乡土社会更具可能性。但是,乡土社会的那些观念和方法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会完全与城市生活绝缘。于是,我试图用随笔的方式思考社会、人生和法治。置身于学界之外,没有人给我布置写作任务,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但是,我相信唯有不放弃独立判断、反思和追问,才会有自信与尊严。

我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对法治的热情。我不喜欢“法律形同虚设”这样的消极表述。法律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吴经熊先生说:“吾人研习法律,应当知道‘正义’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目的,而以‘美’为本质„„正义的‘美’是不能用言语来描写的。”相比之下,我们研习法律的功利目的过于强烈,表达过于直白,法律职业理想过于实用,法律思想过于浅薄。法律技艺固然是法律职业人的立命之本,但是,仅有对法律技艺的熟练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把法律当成饭碗,是危险的。英国近代著名法官柯克之所以强调法律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是因为法律知识无法同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分离开来。在法律界,指挥钻书卷的书呆子是不可能讨好的。法律人的高明不在于照本宣科,而在于在规则与事实之间游刃有余。

中国的法官并不在知识分子的主流位置,长期以来,中国法官群体里面没有贡献出思想家、哲学家甚至是名副其实的法学家。中国法官的话语影响力似乎仅仅局限于政法界,且发言者多是法院院长这样的政治角色。法官群体更多的是一个沉默的司法事务的忙碌者,很少追问法官职业的意义。

法条没有穷尽法律,法官担负着阐释法律的职责,而阐释法律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的透彻理解。法官所面对的法律事实,从根本上而言也是社会事实。所有法律事实都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法官的阐释就可能是一堆无用的真理。因此,法官不仅应当推动法学,而且也应当推动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修辞学、心理学等等。法官的影响力大小,甚至可以看作是法治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法官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参与不仅应当广泛而且应当深入,否则,司法就会反日常、反人性。

法治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也体现着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法律话语应当贯穿于人的生活全过程。人们不应厌倦任何关于法律的宣讲与诠释,如同不会厌倦空气和水一样。博登海默说:“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指南,如果不为人知而且也无法为人所知,那么就会成为一纸空话。”

因此,我写了大量法律随笔,来重复法律常识、重申法律立场。我相信这一切都不会是徒劳。法治从来都是主动运作、积极参与的结果,法治不可能无为而治,当然,他有可能是一种更高的理想状态。法治不是高手和圣人的事业,它属于日常生活,属于芸芸众生。法律人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和利益冲突中去发现法律、理解法律。法律不是世俗理性,却又植根于世俗生活之中,不断地追问现实生活的合理性、正当性。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判断真假、是非和曲直。司法权本质上是判断权。只有正确合理判断,法律规则才能渗透到人世生活中,最终形成人们对法律的内心认同。

现代社会是公共社会,注定不能像老子那样过一种小国寡民的生活。法治是人类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因为法治所关注的是日常政治、日常生活,司法所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权力与权利的冲突,这比追随天才人物的才智、仰慕先贤圣人的品德难度更大。以法治的眼光看待和解读世界,是一项基本的生活功底。法治是一种常态的生活环境,尊重人的尊严、理解人性的弱点、善于理性沟通,会使人们离幸福生活更近。也可以说,法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人法律信仰、法律思维缺失,就不能说他的心智发展是健康的。安全、秩序、权利、合作是人生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法律理性越发达,极端、任性、盲目、冷漠等受到遏制的程度就越大,这不仅是情绪克制的层面,而且也意味着价值取向的成熟。正如伯尔曼说:“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法律理性可以让人更加坚定地生活下去,无论多么嘈杂、混乱,都会保持说服的努力、交流的兴趣和抗争的勇气。法治并非是乌托邦的反面。乌托邦主义过多地进入社会治理者的大脑,往往造成意志善断和个人膨胀,损害了整个话语空间的互动和平衡。法律人的成长,必然要接受诗意、浪漫、幻想流失的现实,这也许是必要的代价吧。

法官的精神追求

仅仅了解和接受某一法观念是不够的,它必然导致片面的结论和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三种法观念,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我们的法观念,并以之指导法官的知识建构

□王梓臣

法官的精神追求,首先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这是转型社会对人性关怀的现实需求。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和多样化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中国法院、法官和司法的运作是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文化氛围当中。培育人文精神,一要继承和发扬东方人文精神,复兴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秩序;二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人文精神,传播西方现代文明思想中有益价值。在法院管理方面来看,培育法院人文精神,是转变法院管理模式,提升中国法院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培

育人文精神首先应更新领导观念,党组成员、部门负责人要通过解放思想,引导、启发和激励全院法官,实现领导班子和全院法官同呼吸、共脉动;其次应更新法官观念,激励法官自发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管理,真正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通过锻造人文精神,培育和提升自己着眼大局、心系全局的精神,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精神和敢于创新、敢于负责的精神,为法院提升和培育司法人文精神注入强大的领导力量。

在执法办案方面来看,应在审判中融入法官的人文精神,把枯燥、僵硬的法条变成温暖而有人情味的法律适用,展现法的灵魂和精神,正确妥善处理每一个案件。不论古今中外,社会对法官的期许和要求都有其共同性和确定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官不仅要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还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色,才能使我们的法官比以往、比其他社会制度下的法官更加优秀创造各种条件。

法官一方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刻领会立法原则和精神,在法律滞后和法律有空白的情况下,善于运用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去正确运用法律原则,弥补法律空白,作出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裁判,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其次是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这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真理探寻要求。司法审判需要法官具有科学精神,司法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科学。我们认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适用法律的过程,就是法官对科学探究精神的贯彻过程。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法律显然是确切的知识,属于科学范畴。法院工作虽然属于社会科学,但是某些方面也包含自然科学的因素,如司法鉴定。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丰富,概括说来,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也正是科学精神培养的主要目标。

我们以团队协作精神为例,说明学习型法院对科学精神的培育。这里有个前提,即把法院整体视为一个大型团队,每个庭室可以视为一个中型团队,每个合议庭又是一个小型团队。为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对合议庭工作做出规定,2010年2月1日又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这些规定是从外部运作形式上对合议庭的约束。合议庭也需要法官从内心精神世界进行自我约束。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主张从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来研究外在的世界,强调人内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的能力,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习型法院对传统文化如果发掘得力、运用得法,必将改善合议庭乃至整个现代审判制度的心智模式。

第三是对法律精神的追求,这是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应有之义。“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宪法法律至上,法院的基本职能就是适用法律。法律精神是法治精神主要内容之一。法律精神,意味着规则之治。“规则之治”含义复杂,写一本书也未必能穷尽其内涵。简单来说,审判中的规则之治的意思是容易理解的,就是法官在审判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办。那么,在法律精神指引下的法官,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哪些规则是法律?如何对待这些法律?

法律首先表现为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包括前人的智慧的结晶。但是,学习型法院建设更应该关注的是知识的更新。深厚的学养,无疑是取得卓越成就的必备条件。至于如何才能具备这个方面的条件,找不到一用就灵的秘诀,需要通过学习型法院建设,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法官知识更新的途径。要根据学习型法院的系统思考立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法、制定法和活的法之间的关系。这三种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向我们揭示了法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防止以某一种法律观来概括对法的认识。

当前在我国就有不少的人片面地认为法就是一种规范或规则体系,这种看法显然基本上属于规则法观念,明显落后于时代。如果我们了解了的“活的法”观念之后,自然就不会抱住这一观点而停步不前了。与此相联系的是大部分人对“法治”的理解:严格地遵照已有的法律规则办事,而不问这些法律规则是否合乎实际和情理,只要这些法律规则是立法机关制定出来的。这种法治观念显然也是落后的规则法的产物和表现。由此看来,仅仅了解和接受某一法观念是不够的,它必然导致片面的结论和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和借鉴三种法观念,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我们的法观念,并以之指导法官的知识建构。

第三篇:法制材料

快板:安全牢记心间

(甲)竹板响,走上前,我们来说安全。(乙)哪些方面要注意,一条一条听仔细。(甲)不玩火,不玩电,火电无情很危险。(乙)

110、119,报警电话记心间。(甲)消防安全很重要,学校安全也要道:(乙)校园内外不打闹,上下楼道不乱跑。(甲)走楼梯,不拥挤,排队做到快静齐。(乙)游戏活动守纪律,遇到矛盾找老师。(甲)棍棒玩具不乱玩,自我保护很重要。(乙)学校安全真重要,生活安全更要道:(甲)家来人,仔细看,开门不能太随便,(乙)电源插座不乱摸,高压电线不靠近。(甲)食品卫生要记清,小摊购物要当心。(乙)注意安全很重要,安全常识要记牢。

(合)对对对,注意安全很重要,安全常识要记牢。(甲)竹板响,走上前,今天我们来表安全。(乙)好好好,对对对,先来表表交通安全。(甲)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记牢。(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停一停。(甲)过马路,左右看,人行横道我来行。(乙)行车道上不玩耍,来往车辆要看清。(甲)上车下车不拥挤,先下后上有次序。(乙)上学骑车很危险,上学放学靠右行。(甲)安全大事数第一,时时刻刻要小心。

(合)对对对,安全大事数第一,时时刻刻要小心。(合)人人都来讲安全,生活一定更美好!

人人都来讲安全,生活一定更—美—好

我们是遵守法纪的先锋

1、把所有的梦都凝成七色的彩虹 绚丽在我们成长的天空

让所有的心都展开幸福的花朵芬芳 我们纯真的笑容唱响法制健康成长 法律法规我们牢记心中 远离毒害树立理想 用生命拥抱时代的先锋 我们是蓝天翱翔的鹰 我们是中国腾飞的龙 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少年 我们是遵纪守法的先锋

2、把所有的歌都唱成青春的火红 我们在追求中不改初衷

把所有的爱都花正屡屡的春风吹绿 我们年轻的行程 沐浴阳光与法同行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无穷 自强自爱诚实守信用 智慧书写明天的光荣 我们是春天初开的花 我们是飞向未来的梦 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少年

我们是遵纪守法的先锋(遵纪守法的先锋)

第四篇:法制教育计划

马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计划(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和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精神为指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与守法意识,加强学校管理,把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工作要点

1、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树立法制教育意识。

在教师中继续深入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材料的学习活动,提高师生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并使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地渗透法制教育,为我校形成强大的法制教育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将安排教师重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教师写一些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2、完善法制教育阵地建设。

坚强的法制教育阵地是抓好法制教育的前提。为此,今年我校将花大力气重点加强和完善小学生法律教育的建设,切实做好“三个”阵地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阵地建设,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工作计划,有辅导教师,有活动场地,有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把法制教育深入人心,少先队大队部将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内容,号召全校师生统一思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及争做守法公民的进程,力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教育阵地的建设。学校组织能力强、知识实的教师担任法制辅导教师,并将有组织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以学生的法制教育为主体,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来激励号召青少年学生,激起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我校将紧紧围绕“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安排附后。

4、继续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学校教育是轴心,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因此,学校将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学校将继续加强警校联系,努力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学校真正形成“内稳外联”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附:主要活动:

(1)9月份,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内容。

(2)10月份,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和“争做小雷锋使者活动”。观看法制教育影视片。

(3)11月份,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4)12月份,开展以“青少年与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法律知识竞赛。

(5)元月份,评比法制教育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

第五篇:四中法制材料

以下案例中人物都使用化名

(一)为筹资玩网络游戏,缓刑期间实施抢劫。17岁的少年静静因迷恋网络游戏,为筹资金不惜多次铤而走险实施抢劫。静静在初中时,因父母忙于工作对其疏于管教,经常上网,导致学习不好而辍学,之后,静静更是频繁到网吧玩网络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为支付上网和生活费用,静静开始实施抢劫。2004年2月27日,被抓获的静静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同年3月12日被释放予以缓刑考验。

缓刑考验期间,静静认识了同样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鹏鹏(未达刑事责任年龄)。2006年3月19日,因手中的钱不够用了,静静再次萌生了抢劫他人财物筹上网费的想法。随后二人各持一把刀以“找人”为名闯进张某家,静静持刀威逼、掐脖、搜身,抢走人民币54元。

当晚21时许,挥霍完抢资的二人再次持刀闯入朱某家,采取刀砍沙发等手段威胁索要钱财,因发现朱某准备持械反抗而逃离现场。

云南省陆良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静静在缓刑考验期内,持刀入户采用胁迫手段抢劫他人财物,犯罪的主观恶性较深,且犯罪情节严重。鉴于其系未成年人犯罪,对新罪以抢劫罪判处起点刑10年,并处罚金5000元,同时撤销静静前罪缓刑,合并原判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前罪和后罪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8000元。

在本案中同学们有思考三个的法律问题:

1、为什么被告人静静两次都是犯抢劫罪,第一次判二年,而第二次判十年?前罪是抢劫,但属于情节一般,刑法规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后罪是入户抢劫,属情节严重,起点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入户抢劫(也就是进入人家的家里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比如在公交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抢劫当中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冒充警察、解放军、武警官兵等军队警察人员抢劫的、持枪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多次抢劫等都要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什么是缓刑?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缓刑是有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给予被告人一定的考验期限,如果在考验期限内,没有违反有关的监督管理规定,就可以不执行原判刑罚。否则撤销缓刑部分,执行原判刑罚。

3、缓刑期间再犯新罪要怎么处理?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必需撤销原来判决中缓刑部分,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再把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所以,前罪2年,后罪判10年,数罪并罚12年,执行有期徒刑11年。

盗割电缆线致火车通信中断,是盗窃罪还是破坏交通设施罪

2005年10月13日,25岁的曹某带着还未成年的彭某来到浙赣铁路线区间,准备偷电缆线卖铜换钱开销。当日,两人在浙赣线萍乡新站至老站区间,用随身携带的老虎钳、剪刀等作案工具,采取攀爬电线杆剪线等手段,将正在使用的电缆线盗割。案发后,造成浙赣线萍乡至南昌间红外监测中心通信中断2小时。

南昌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了该案件,被告人曹某、彭某破坏正在使用的铁路专用设施,电缆线属铁路行车主要设备,致使

红外监测设备通信中断,将使运行的铁路处于危险状况,足以使列车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危害公共安全,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分别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6年和2年。

解释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别。破坏交通设施罪,虽然是盗窃的行为引起的,但是一般的盗窃是有区别的,这种盗窃行为是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本案两被告人的行为 足以使列车发生倾覆,所以应该定破坏交通设施罪,本罪起点刑高,起点未有期徒刑3年。而一般情节的盗窃犯罪(盗窃数额较大的),可以在有期徒刑3年以下量刑,甚至最轻可以判单处罚金。

(三)为财起意杀司机,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抢劫罪 去年5月30日上午,刚满14周岁的初三学生袁某放学后来到县城电影院某网吧玩游戏,当日晚玩了一个通宵后,第2天袁某继续痴迷着游戏,直至把身上的200余元输光。输钱后又气又恼的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心生邪念抢劫的哥的钱。31日下午4时多,口袋里拿不出一个子的袁某在路边,随手拦截了游某驾驶的出租车,上车后谎称去某中学。袁某见四周无人,当即决定下手抢钱,便喊司机停车。等车一停稳,袁某掏出尖刀架在司机的脖子上,叫司机给他50元。游某一惊用手挡了一下,这下惹怒了袁某,袁某便使劲地将尖刀刺向游某的面部、颈部,游某终因右颈部总动脉、颈内静脉被刺断等多处受伤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倒在右驾驶位上。袁某自己当时也懵了,顾不上拿下车仪表盘上的75元现金和取出方向盘下二个暗格里的现金280余元,便打开门逃窜。作案后袁被抓获。

1、本案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抢劫罪呢?

2、对这个少年能不能判死刑?

本案应当定性为抢劫致人死亡,抢劫罪的定义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案被告人袁某实施杀人行为是为了当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抢劫致人死亡的起点刑10

年以上,还可以判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少年犯艰苦有法定从轻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能适用死刑。如果是少年当场占有司机个人财物之后,为了今后不暴露身份逃避法律追究,而实施杀人行为,那应定性故意杀人罪,与今天的案例是有区别的。

(四)在他人要求下帮忙在盗窃时望风,没有参与分赃,是不是构成盗窃罪

小林与同学小俊以及两个不认识社会的男青年到在街上逛,当到一家舞厅旁,同学小俊看到舞厅门口停着不少摩托车,提议去偷一辆,换点钱花花,小林立即予以拒绝:“偷东西的事我不干,抓住要坐牢的。”小俊嘲笑道:“嗨,你还算男子汉,这么胆小,我们不要你去偷,只要你在这边帮我们看好路口,如果有人过来就高声咳嗽一声,出了问题不关你的事。”小林被说的不好意思了,心想“反正我不偷,就帮他们一个忙吧”,于是小林就点了点头,小俊就与那两个男青年往舞厅方向走去。小林在路口四处张望,表面上装出无聊闲逛的样子。不一会儿,小俊等人推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过来,四人急忙离开现场。没过几天,小林与小俊等人一起偷摩托车的事东窗事发。当小林被公安机关传讯时,他还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自己只是“望风”,没有亲自去偷,而且也没有拿到一分钱,至多批评教育一下,不会受到什么处分。但事情的发展并未如小林所愿,案件被移送到法院,经法院审理认定,他们四人的行为均构成盗窃罪,其中小林为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小林这才知道自己“望风”的行为也构成盗窃罪,此时,他已悔之莫及。

其实,小林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条件。小俊等人准备实施盗窃摩托车行为时,曾将偷车的想法明确告诉小林,在具体的犯罪行为中,小林虽然心里害怕,但却实施了望风的任务,也知道万一有人来时,以咳嗽为为号,让

小俊等人逃跑。由此可见,小林的行为与小俊等人的行为目标是一致的,是整个盗窃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认定四人均构成盗窃罪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小林的行为与小俊等人相比,是处于一种辅助的、次要的地位,因此,法院认定小林是从犯,比照主犯予以从轻处罚。

小林自己没有直接参与盗窃,仅仅是帮助望风,在销赃后也没有分到一分钱,要小林承担形事责任似乎有点冤?实施这些行为的人都应当知道,不管处于何种目的动机。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特别是在实施盗窃、抢劫等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不只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共同行为承担责任,来定罪量刑的,而不是以其中某一个人的行为分别定罪量刑的。所以说青少年应当吸取教训,虽然不是有意想去实施这样的行为,但是一定把握好,不要在别人的鼓动、唆使、胁迫下参与犯罪活动的,也不要或出于好奇,或碍于情面等原因,参与到团伙违法犯罪中去。

(五)容留吸毒也构罪

小张与小李很有缘,自幼同学,初中还同座。小张平日少言寡语,专研学习,小李则整天调皮捣蛋,不学无术,两人性格差异虽然很大,但却是好朋友。暑假的一天晚上,小李突然跑到小张家,从口袋掏出一小袋白粉、一张锡纸、一根塑料管,小张觉得很好玩,问道:“这是什么?”“海洛因”,说着小李将白粉倒在锡纸上,用打火机点火在锡纸上烤,然后用吸管吸食、小李贪婪地吸了几口后,问小张:“你也尝尝?”小张吓得只摇手,小李吸食完后,就走了。之后,小李一有毒品,就到小张家中吸食,小张碍于朋友面子不好多说什么,心想:“自己可千万别沾上毒品。”但是没过多久,小李就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而小张则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公安机关逮捕,小张不懂,自己又不吸毒,难道让朋友在家中吸毒也犯法吗?

毒品犯罪是我国刑法打击的重点,除了人们熟知的走私、贩毒、运输、制造、持有毒品等行为构成犯罪外,容留他人吸毒也构成犯罪。为什么容留他人吸毒也构成犯罪呢,因为吸毒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使得吸毒者不可能在公共场合下吸毒,他们必然会去寻找一些安全的场所吸毒,因此,规定容留他人吸毒构成犯罪,能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控制毒品蔓延。

容留他人吸毒犯罪中,有很多人象小张一样,都知道不能吸毒,毒品危害大,但容留他人吸毒同样触犯法律规定,所以说青少年增强对毒品侵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完全拒绝毒品,不吸毒,也不容留他人吸毒,成为禁毒的一员。

下载124法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4法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点看法 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孩子走向真善美,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下面是我对小学生法......

    征文活动-法制

    法制满神州 山中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乃因山凹疏导之功也;石间野草,兀然向上,百折不挠,乃是石缝引导之劳也。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法制如一朵奇葩,傲然挺立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法制讲稿大全

    学法、懂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专题讲稿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法制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在学法、......

    法制童谣

    法制童谣 从小要学法, 法律威力大。 生活大舞台, 处处不离它。 护己要学法, 保护你我他。 法前人平等, 用法平天下。 认真学习法, 收获利益大。 刻苦专研发, 有理闯天下。 弘扬正......

    法制讲稿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人: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既是将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文......

    法制伴我行

    法制伴我行 鲁北工业园实验学校九年级二班 冯子坤 告别童年,我们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思维和身体也日益成熟起来,但我们仍然是未成人,各个方面还需自我防卫。同学们:让我们做法制......

    法制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法制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培养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青少年。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极大力度关心和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树立法......

    12月法制文档

    关爱青少年,普法先行动 ——龙街镇开展“弘扬法制精神关爱青少年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在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即12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