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
第二十三条 保健食品经营应当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经营规范》的要求。《保健食品良好经营规范》包括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进货与验收、陈列与储藏、销售与服务、质量管理、投诉与安全性事件报告、自查等内容。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九条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食品安全法》法律责任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
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
(征求意见稿)
自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以来,各地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食品不得在标签、说明书上声称保健功能。对于在食品标签、说明书上声称保健功能的,若该产品已获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一律按食品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查处;若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应依法移送有关部门查处;若该产品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也未获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一律按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予以严厉查处。
二、使用片剂、胶囊、口服液、冲剂、丸剂等形态,需定量食用且有每日食用限量的产品,不纳入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范围。对声称保健功能的上述产品,须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和销售。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经营和进口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上述产品;2014年1月1日前已生产或进口的上述产品允许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三、进口用于食品的原料,若该原料属于仅限用于保健食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需查验保健食品批件中是否载明有此原料。对普通食品中使用仅限用于保健食品不能用于普通食品的原料的,一律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依职责严厉查处。
四、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应严格按批件载明的内容生产、标识其产品。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五、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厉打击网络销售违法违规保健食品行为,对于互联网销售保健食品广告违法宣传的,应依法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六、请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购买和食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如发现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请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特此公告。
2013年9月 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的通知
关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食药监市[2005]311号
2005年06月23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412号令)的精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对保健食品广告在发布前进行审查。对于目前已在发布中尚未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广告,广告申请人必须按照《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向有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申请。2005年8月1日后,凡是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广告,不得在媒体继续发布。特此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的通知(工商广字(2000)第2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厅(局):
为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广告法》、《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保健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禁止宣传疗效,禁止宣传改善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二、保健食品广告应当严格依照由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保健功能(目录见附件一)进行宣传,不得超出和扩大。
三、保健食品广告应有明显的保健食品标志(图形见附件二),应使消费者容易识别其为保健食品。在可视广告(如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等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影视、户外显示屏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须不间断地出现。在广播广告中,应以清晰的语音表明其为保健食品。
四、对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抽检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关于通报不合格产品的有关文件在辖区范围内暂停其广告发布。上述保健食品经原抽检部门或其上级部门再次抽检合格,方可继续发布广告。
附件一:
保健食品功能目录
1、免疫调节
2、调节血脂
3、调节血糖
4、延缓衰老
5、改善记忆
6、改善视力
7、促进排铅
8、清咽润喉
9、调节血压
10、改善睡眠
11、促进泌乳
12、抗突变
13、抗疲劳
14、耐缺氧
15、抗辐射
16、减肥
17、促进生长发育
18、改善骨质疏松
19、改善营养性贫血
20、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21、美容(祛座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分)
22、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
23、抑制肿瘤(卫生部已于2000年1月暂停受理和审批)
附件二:保健食品标志(颜色为天蓝色)
更多相关法规请查看:国家部委有关保健食品相关法规汇总
第四篇:2017嘉兴港区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计划
2017嘉兴港区食品药品 保健食品 化妆品监督管理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以及入市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依照《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市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嘉兴港区2017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监督管理计划。
本计划所称监督管理计划,指港区市场监管分局按照计划和工作需要,组织监管人员依法对相关生产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执行各类标准和规范等情况实施督促指导、引导规范、行政约谈、立案调查等执法服务行为。
一、监督检查依据
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二、监督检查方式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监督检查分为日常监督检查、有因检查和双随机飞行检查,有因检查和飞行检查按照工作需要开展,其检查计入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原则上,食品生产单位的监管频次实现全覆盖,每年至少一次;重点食品批发单位、500平米以上中大型食品零售单位每不少于一次;其他重点食品种类、专营(卖)店等食品经营单位乃至小食杂,则依照国家总局规章、省人大条例、以及省局嘉兴市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港区实际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一)日常监督检查:指针对生产经营者的常规检查事项,由业务科室按照事权划分,组织网格监管人员按计划实施。
(二)特定有因检查:指上级部署交办或按照举报投诉线索等,针对特定的对象、品种或特定区域,由市场监督稽查大队或业务科室按照分级管理要求或具体实施方案实施。
(三)双随机飞行检查: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突击检查,由市场监管分局统一组织开展,并抽调骨干人员分组实施。配合省局和嘉兴市局来我辖区内开展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和监督评审。
三、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许可或者登记备案的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取得登记的食品或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举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农产品上市销售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食品贮存运输服务提供者。
四、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添加行为和按照注册或者备案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的情况,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以及宣传材料中有关功能宣传的情 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事项。
年内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对企业内往年已经取得资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织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和食品加工小作坊
1.对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开展日常监督检查,针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及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核查。
2.“双随机”侧重于对企业生产环境、食品原料、添加剂使用、回收食品处置及被查处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或者暗访调查。
3.组织开展上级布置和港区制定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
4.按照本级食品生产单位抽检计划,对食品生产单位开展监督抽检;配合做好上级计划的各类抽检。
5.随机配合做好上级以异地交叉检查、飞行检查、现场监督评审方等各类形式进行的各类检查。
(二)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1.按要求完成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后检查。
2.继续做好省局委托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注册相关核查、抽样工作。
3.加强对批发企业、美容美发单位、药店、网络销售等重点单位和重点领域的监管。
4.紧密结合日常监管及专项整治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开展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抽检。
5.开展保健食品宣传进社区系列活动。
(三)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
1.深入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与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
2.稳步推进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质量合格准入工作。
3.组织开展上级布置和港区制定的各项专项整治行动。
4.组织开展港区农产品监督抽检,配合上级完成抽检计划。
5.对集中交易市场主办方和取得登记备案的农产品销售者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四)流通、餐饮环节食品、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
1.严格落实主体准入制度,依法开展各类经营业态的现场核查工作。
2.深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一票通”等书式追溯台账,鼓励引导批发单位、大型零售商、特殊商品经营者建立电子追溯体系。
3.开展对食品、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根据上级布置和辖区内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
4.着力推进港区“小餐饮业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继续推进“阳光厨房”建设,完善自查报告制度。
5.组织开展港区流通领域、餐饮环节食品监督抽检,配合完成上级抽检计划。
6.依法对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和网络食品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及其食品经营者开展监督管理。
(五)药品生产经营单位
1.加强药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检查记录及时录入省局信用系统。2.深入推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MP、GSP以及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规范化建设。
3.组织开展上级布置和港区制定的各项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整治和飞行检查。
4.按规定开展对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5.做好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五、监督检查结果
港区市场监管分局依据自身职责依法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上述监督检查结果、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抽检结果,以及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等将依照法定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开,及时录入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对失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通报主管单位或金融机构等其他部门,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发现可能误导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监管部门将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等进行核实、分析,并及时公布结果。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发现食品安全执 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以及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
第五篇:关于加强药品零售企业经营保健食品等非药品监督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药品零售企业经营保健食品等非药品监督管理的通知
一、加强非药品类商品合法性审查。建立非药品类商品采购制
度,对经营的非药品类商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企业的合法性进行资质审查。审查产品的合法批件、生产单位的资质、供货单位的证照和销售单位业务员的身份证明等有关资质材料,并索取相关材料存档,建立首营产品和供货方资质档案。
二、加强非药品类商品的验收管理。建立非药品类商品的验收
制度,对所购进的非药品类商品进行逐批验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购进验收台帐,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索取每个批次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应商签字或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验收入库。
三、加强非药品类商品营业场所的陈列管理。药品零售企业经
营非药品类商品的,必须设立非药品类商品专售区域,不得将非药品类商品与药品放在一个区域内销售。非药品销售柜应标志醒目,非药品类商品类别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并设有明显的非药品区域标志和“非药品不能代替商品”的安全忠告语。
四、加强非药品类商品的销售管理。非本药品零售企业的正式
员工,不得在店内从事销售、宣传和推销工作。销售非药品类商品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以药品名义向消费者介绍和推荐。企业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加强非药品类商品的广告管理。药品零售企业要严格执行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等相关规定,不得擅自悬挂或向消费者发放未经审批或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广告宣传;不得销售因严重虚假宣传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暂停在辖区内销售的药品及其非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