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领导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领导者如何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对企业来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存亡,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
一、坚持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
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耐心疏导,真正做到情理交融,在内容上要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有理、有形、有趣,收到实效;在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方式上要灵活多样。所谓针对性,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每一个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的中心工作,采取区别对待,个别谈心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学习内容,运用各种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潜移默化到每个职工的头脑里,避免以往那种“大课堂”的做法,防止千篇一律。所谓灵活多样,就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寓思想教育于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组织职工培训、适时制订自学内容、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增长职工多方面的知识,陶冶职工的精神情操,激励职工奋发向上,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可通过行领导深人基层关心职工,使广大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发挥激励因素作用
第一,充分利用考核、选拔的杠杆,在用人上狠下功夫。1.选贤任能。启用新人,把那些能带领广大职工开创事业、懂业务、会管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拔出来,委以重任,组成经营型、开拓型的班子。邓小平同志在1993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我们办好企业的关键所在。要选择任用具备“四化”标准的人才,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做到唯才是举,真正改变某些地方“万马齐喑”的状况,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氛围。2.用其所长。人才的合理使用,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了解各个职工的能力和特长,根据其能力、气质、性格特征,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其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做到因岗配人,因才用人,为职工提供能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以有利于其才干的发挥,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3.明责授权。明其责就要授其权,要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把权分给敢于负责的下属是人尽其才的具体表现,同样也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三、控制偶发因素,保持和稳定职工积极性、创造性
偶发因素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不外乎两种:一是积极向上的;二是消极颓废的。虽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后,可以控制调节偶发因素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使积极性不致于因偶发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能否认偶发因素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在偶发因素中引起积极性的波动中,有能使职工工作积极性偶然高涨的。这种由于偶然因素而引起的积极性不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机率很小,而且作用也会很快消失,显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这方面。相反,偶然因素引起的工作积极性减弱则不可忽视。如,生活中的不幸,同事之间的矛盾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的人听了一句不称心的话有时也会几天提不起精神来。所以说,要保持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稳定,就必须控制偶发因素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的控制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首先,是关心职工,了解职工,解决矛盾于萌芽状态。调动工作积极性是一种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得经常深人职工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除他们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使其心情舒畅。同时,还要建立多样化的上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职工之间的关系,尽量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不至于爆发,影响工作,其次是保护职工合法利益。世界上“又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情是办不到的。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保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凡属职工应得到的合法利益,要及时完整地让其得到。再次,是体谅下属,善待职工。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是有限的,布置的任务要在执行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要恰如其分,又具有先进性,不要使他们望洋兴叹,鞭长莫及,更不能“鞭打快牛”。
四、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管理形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的指令性为主逐步转变为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提高,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必须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管理的公平性特征就是对人最大的尊重。尊重职工,一是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职工。职工的能力有大小,但领导者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创造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用人环境,重用素质高、能力强的职工,做到人尽其才。如果不公不正,将贻害无穷。二是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培养职工的参与意识,真正给职工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进一步满足职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通过疏通民主管理渠道、组织提合理化建议活动205等方式,使职工能够畅所欲言,对好的建议和意见不但要及时采纳,而且要给予奖励,让职工有主人翁的感觉。三是要尊重职工的人格。职工出了差错需要批评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通过暗示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避免让职工当众下不了台。即使职工的问题严重,必须要公开批评,也一定要就事论事,功过分明,不能以点盖面,全盘否定,更不能污辱职工的人格;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反而会伤害职工的自尊心,使职工与领导之间产生隔膜,甚至抵触情绪。
五、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激励的角度看,没有一种需要会得到完全满足,但只要其得到部分满足,个体就会转向追求其他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想激励职工,就必须了解职工所处的需求层次,着重满足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要创新激励方式,实行多种多样、“自助餐式”的激励,以满足职工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第一,物质激励是基础。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物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并非简单意义的一日三餐,它更深的含义在于通过物质来体现企业职工的自我价值。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但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传统的物质激励机制与市场经济的现实相脱节,造成了物质激励功能的钝化。如现行的职工个人收入评价标准多是以职工的学历、行政级别、技术等级、工作年限等划分,极少考虑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造成职工的创造价值有失公平,导致一些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能力的职工丧失积极性和创新原动力,在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创新竞争的良好氛围。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就必须从企业创新、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传统的物质激励模式,建立能够激活职工活力的新机制,真正地实现物有所值,劳有所获,实现激发企业职工工作热情的目的。
第二,精神激励是主导。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可以收到物质激励不易达到的效果。在实施精神激励中,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领导者应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实践证明,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能促进职工做出成绩,是一种更灵活、更巧妙的激励方式。其次要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按照量才使用和用人所长的原则,对职工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使他们学有所用。同时要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工作轮换,给予更富挑战性的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具有一定专长的职工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为下属的升迁晋级创造机遇等,使职工深感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有奔头,实现一种成就感。第三,要注重实行目标激励。美国学者费洛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工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和相应奖惩对人的重要程度。这一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原则,明确的目标是每一个成员的行动指南,好的目标可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完成目标的自觉性。领导者应善于为职工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实现职工价值取向和企业目标的趋同,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职工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并且要把实现目标同确定职工的合理奖惩结合起来。
第三,情感激励是动力。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除了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报酬外,人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归属感等。因此领导者应注重感情因素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作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注重加强与职工之间的感情沟通,充分信任职工,经常给职工以积极的心理抚慰,尊重职工的劳动,体谅职工的艰辛,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心态。领导者需要有与职工共享荣誉的精神和敢于为下属承担责任的勇气。经营管理活动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到失败,领导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职工失误了,也有领导者的失职、指挥不当、培训不够的责任。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将会化解职工的悲观、消极情绪,促使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领导者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下属分享荣誉及荣誉带来的喜悦,这会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使下属得到自身价值和受到领导器重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能量。
第二篇: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关于如何调动积极性
一、从三个方面反思问题: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客观)
(1)压力方面(有形的无形的)(2)工作模式方面(3)沟通方面
二、了解员工(两种方法及建议)
(1)座谈会《在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希望的工作模式》(非官方形式)
目的:
1、了解员工关于向往工作模式想法
2、通过聊天过程挖掘意见建议
3、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4、让员工知道管理者很在意员工,通过会议总结意见进行改进 注:
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现代社会的员工要的东西主要有三: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转型社会、就职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等特殊国情。调动员工积极性应针对这些普遍性,适时、适势、综合地运用激励方法。
(2)问卷调查
注:问题客观,有针对性,不记名
三、作出改进方案
1、总结座谈会,提取可行方案(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需求)改变现有固定模式(本质不变的前提),在员工面前展现结果,给予新鲜感加大团队互动。
2、综合有效激励的前提:推出激励方案(两种)(1)在部门现有资源下可实施的方案
小建议:活动经费(部分)或部分资源评比质控内部的月/季度优秀员工
倒休时间奖励(小时/天)
以上需员工同意及部门认可,可制订相应细则
(2)需向公司申请的激励实施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1、对创新的激励。创新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它的激励机制随着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物质奖励(辅之以精神鼓励)。对工作有重大贡献应予以重奖。
2、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领导者,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
3、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考评是通常使用的一种竞争机制,它通过考评内容和方式的预设,直接引导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方向和力度。但是任何一种竞争机制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竞争必须公平、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3、让员工看到未来可发展蓝图
第三篇: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步走”调动员工积极性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从控制入手;其次抓好激励;关键在觉知”。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这既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让企业头痛的难题。
面对员工和原材料上涨,80后、90后成为劳动力主体带来的压力,过往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不断面临挑战。靠人情化管理,企业一团和气却丧失竞争力。用制度管理,严格奖罚,员工要辞工。面对招工难使得企业对留下来的员工束手无策。老板和高管都希望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心,各种招数都用了,却收效甚微。
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为难,归根结底是对“员工积极性”本身认识有误区。一方面,都知道管理的根本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漠视员工、忽视员工。企业总是向外求,而不向内求,认为改变企业的力量在外不在内。于是,就高薪请人、听课培训、搞ISO、ERP、绩效考核……结果大失所望。
改变企业的力量在内不在外,员工自身的力量就是积极性,这就是改变企业的根本力量。所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相信员工,相信以员工的本能可以把事情做好,这是个信念。
那是什么在阻碍员工的能量呢?一是情绪,二是观念(思想),三是私心(自我)。
能量是被情绪消耗掉的。情绪泛滥是管理大忌。一件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冷静了解真相,把过程搞清楚,而不是对结果作出情绪反应。同时要做到:不管对员工进行什么样的批评,要一个批评伴随一个指导。
能量又是被私心所消耗的。能量是流动的,而自私就是自闭,就会抑制能量。不要自我,要开放。开放产生能量。要动作不要动念。一件事情觉知后就会形成很强的执行力。行动是制服妄念的最好办法。企业执行力差,就是因为人们妄念太多。
如何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控制是基础,激励是根本,觉知是关键。
1.控制入手。
聪明跟反应有关,智慧跟反应无关,智慧来源于持戒。持戒就是约束。改变人的习性,开发员工能量从约束开始。改变随心所欲做事的习性,让行为受到约束,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先让人不要有积极性,才能让人真正有积极性。
2.抓好激励。
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激励人达到目标。要打破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混日子状况。激励并不是简单的奖钱或者罚钱,无缘无故的奖钱只能制造贪念。而莫名其妙地罚钱只能制造憎恨。
实施激励要注重分段,频率要高。把激励频繁地按每月、每周、每日进行,按车间、工序、机台、个人进行。即将整个企业的总任务分割到部门、车间、工序、机台、个人,同时还要采取一系列攻关动作,举全厂之力确保攻关取得成效。让员工看到变化,看到成绩,产生成就感。金钱对人的激励是有限的,而成就感对人的激励才是有效和持久的。企业通过各种管理动作、小攻关,不断积少成多,保持对员工的激励和刺激。注意,刺激要靠业绩,这要求有基本的数据系统。整个过程一定要有稽核手段确保激励效果,让每一个做事的人感受到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从而产生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3.关键在觉知。
谈到责任心和积极性,员工有没有责任心和积极性,关键在他对自我的认知。当一个员工觉得自己身份卑微、可有可无时,他是不可能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的。
员工看不起他的工作源于他看不起自己,而他看不起自己又源于你看不起他,看得起他才有责任心。要让员工敢于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高的身份、工作和目标。同时,让他一次次地承担责任,一次次地创造业绩,一次次地得到肯定,逐步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觉知可以归结为三点:做一个人认真负责的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总而言之,企业只要以平常心对待、持之以恒,日久天长,就会拥有越来越多有积极性、有责任心的员工。尽管他们都是原来的手下,却今非昔比。
第四篇:调动员工积极性浅谈
如何调动非计件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对于非计件人员,如何去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呢?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平时应多与员工沟通,协调代表公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阐明公司的发展前景,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收入是离不开公司的效益,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司有了好的效益,大家的福利才会更好。同时,要让他们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此,他们就会愉快的服从工作安排并积极主动的完成。
第五篇:调动员工积极性
浅谈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众所周知,把人字拿掉,企字就只剩止字了。光“止”了的企业还怎么进步?因此,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关系更加密切,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是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是企业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引导员工在企业中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员工队伍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我们企业员工的素质,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但由于体制、机制上的种种原因,当前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得还不尽人意。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有:
1、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不够。有些基层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不思进取,起不到领导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有些领导干部之间闹不团结,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使员工无所适从。有些领导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不按照事情的本来事实公正地处理,而是根据个人的亲疏好恶来决定和解决。甚至有些领导只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为员工的利益着想。这些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怨气,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目前,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可是执行起来却往往偏差较大,大多没有被严格遵守,致使制度形如虚设,作用没有得到彻底发挥。有章不循、以批代管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对违章违纪行为惩处过宽,对一些违章违纪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违章行为,往往是告诫多,处理少,纠正多,追究少。
3、员工主人翁地位得不到落实。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员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不到落实。公开程序不完善,只公开结果,事前不公开,使员工没有权利,也没有机会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心不服、气不顺,失去了与企业同甘共苦的责任感。
4、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性。在供电企业改革过程中,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焦点问题。供电企业经营者与员工收入的差距大,同工不同酬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目前企业用工实行的劳动合同制,只是定性地表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而对利益关系基本没有作出定量的规定,员工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从而挫伤了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
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对策思考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一门管理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1、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中,都需要人、才、物等资源,在这里人力资源是处于首要地位的。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能不断开发的资源,在实际中应改变过去那种视人力为成本的观点,而应将人力看做是企业资本,科学的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用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资源,为企业谋财富。
因此,必须信赖和尊重企业员工,使其愿意工作,有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进取心、创造性和人生价值。“以人为本”不能是企业挂在口边的一句空话,而应下工夫真正落到实处,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制度、日常工作和文件之中。
2、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一个企业领导班子,只有求真务实,不摆花架子,不把自己凌驾于员工之上,与员工同甘共苦,为企业和员工着想,才会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积极性。所以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廉洁、公正、务实的形象。作为一个领导,廉洁、公正是赢得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领导处理的每一个问题,员工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心中都有一杆天平,在不时地衡量着、评判着。如果领导不是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而是根据亲疏好恶来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号召力。要拉近与员工沟通的平台。做到经常与员工进行谈心,尊重支持下属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心实意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对好人好事要充分地给予肯定,并适时适地进行鼓励。
一是以“四互”促团结。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以团结的形象来带动和促进广大员工的团结,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一是以“四互”促团结。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以团结的形象来带动和促进广大员工的团结,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二是以“四讲”树清政廉洁的形象。领导干部只有“讲学习、讲廉洁奉献、讲无私为民、讲与民同甘共苦”,才能贴近群众、深得民心。反之,哪里有腐败,哪里环境就不安定,管理就会混乱,内部就会离心离德。
三是以“三做到”拉近与员工沟通的平台。做到“经常与员工进行谈心,做到尊重支持下属工作,做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对员工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四是以“二心”做员工的表率。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把单位和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工作上,说话办事要让群众心服口服,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做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要改变规章制度形如虚设,束之高阁的状况,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不合理的要删除,不完善的要补充,提高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严密性,同时培养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照章办事和规范服务意识。二要认真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拟定出一套实用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要做到可操作性强,处理问题规范化、制度化、一体化,而不是因人而异。三要从基本管理工作人手,加强预算、资金、成本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利对等的成本控制体系,并结合生产经营状况,实行层层负责制,实现人人有责任、有重担、有效益、有风险的全员一体化局面。四是处罚要严,要制订和完善各项处罚制度。
4、提高民主管理意识。
领导的统治者形象会引起员工的不满,长久必然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克服的办法就是民主管理,营造“我们一起干”的境界。一是对影响全体的事,如目前让人不满的地方,可采用匿名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使人人都有“参与其事”使命感,有效的参与不仅能集思广益,更能以一种民主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把员工真正放在主人翁的地位,领导者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地与员工讨论问题,员工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三是决策公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员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企务公开,确保广大员工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和监督权。对于一些侵害企业整体利益,影响员工积极性,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应运用民主监督的手段,采取问题公开,群众评议,重点解决的方法,有针对性破解一两个难题,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
5、实行合理的分配机制。
分配公平不仅仅是做到分配制度、政策、方案公开,而且更重要的是分配预案公开、结果公开,让员工心服口服。要坚持“效益优先、注重能力、岗位导向、重点人员重点激励”的分配原则,建立一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并合理地确定经营者工资与本企业员工人均工资的关系。通过建立客观、科学、公正的劳动制度、分配和奖励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和晋升制度,奖优罚劣,优胜劣汰,使每个员工的劳动与报酬相当,享受同等的竞争条件。此外,要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培训提升的机会,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促使员工将潜在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努力。
6、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所谓的激励就是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促进员工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运用激励机制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本人重点谈谈两大类激励方式: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员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工资、奖金、奖品、津贴、福利等。员工是“经济人”,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如果员工通过努力能够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也直观地体现了其价值。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其关键出发点是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物质激励方式非常之多,企业应注意选择相对合适的,将长期(培训,分红)与短期(加薪,福利提升)、无形(提供更好的办公条件)与有形(奖品)结合使用。同时,使用这些物质手段进行激励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相称原则。物质奖励的程度必须与成绩相当。如果奖励的程度过大,容易使其他员工产生不公平感,对企业来说,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同样,如果激励程度过小,对被激励的员工来说,也起不到应有的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满足需要原则。满足需要原则在这里指的是在进行物质激励时,必须了解员工当前的最高需要,如奖金或实物等。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物质激励措施,来调动不同需要的员工的积极性。
即时性原则。即时性原则是指员工作出成绩,符合奖励标准以时,企业不要拖延时间,应该即时予以奖励。立即的奖励会使员工认识到管理人员非常重视他所取得的成绩,也会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这样必将激发他再接再厉干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2)精神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不仅有低层次的物质需要,还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许多事实表明,单纯的物质激励也有其局限性,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只有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会使另一方的效果大打折扣。精神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授予奖状、奖章、记功、评先进、宣传事迹、晋升技术职称等,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要方式有:工作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企业可以实行相关部门轮岗制,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等,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尊重激励:尊重激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这是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的表现,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参与激励:参与激励这种方式特别重视个人的自尊心和激发个人的潜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让员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荣誉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着评奖方式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人情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颗参天大树,那么员工就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巨轮,那么员工就是保证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水兵。”所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应以人为本,没有人就没有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发挥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是夯实企业基础所在,更是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的源泉。
总之,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应以人为本,有良好的领导团队,理想的企业发展前景,采用公平竞争、平等对待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为手段,使之贯穿于企业员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员工管理机制,避免人才流失,极大的调动员工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人心稳定,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格局给现代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更是把人才竞争看成企业竞争的核心。人才作为企业主体,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夯实企业基础所在,也是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