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我省贯彻意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12月21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了重要意见。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拟以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4个省(市、自治区)和3个市县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言。我省臧胜业、张和、董经纬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在分组讨论时介绍了我省情况,会议简报进行了刊发。
中央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继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安排的同时,有必要选取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2011年中央文件则聚焦水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 1 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温家宝总理强调,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一、会议主要精神
(一)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会议认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极为严重、抢险救灾任务十分艰巨的严峻局面,面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面对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承接了前6年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显著成就。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全国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二是农民收入增量再创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的较快增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增量650元,刷新历史记录。三是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大幅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数和人均补助水平继续上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率先在农村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明显加强,解决了6000多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积极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迅速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改善,2 供销社改革有了新成效。五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三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确保”的总体要求,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5年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取得标志性成果,农村公共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阶段性突破,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会议告诫,在大好形势下往往潜伏着危机,在粮食生产打破历史“常规”、农民增收刷新历史记录的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积累的矛盾已经很多、潜在的风险已经很大。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可低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可低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不可低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会议特别指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滋长,忽视懈怠的倾向有所抬头,挤压侵蚀的现象有所增多。在这种情况下,2011 3 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从未有过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农业就会出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可能陷入被动。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二)对推进“十二五”时期“三农”科学发展提出了新思想
会议强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三化同步”战略思想,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会议指出,“三化同步”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三化同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三农”理论的一大创新,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问题相当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制约,“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 4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即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工农城乡关系进入互动增强阶段,农业形势好坏、农村发展快慢,对工业和城市的支撑或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对“三农”的拉动日益明显,“三化同步”是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收入分配、产业发展中最大问题,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短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有效地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三化同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
会议要求,要把“三化同步”作为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切实体现“三化同步”的要求,真正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5 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对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首先要稳住农业,只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才能赢得经济工作的主动权。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针对水利建设滞后、设施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度推进改革,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就是针对农产品供求总体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强化扶持政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增进农民福祉。着眼统筹添活力,就是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资源、新增医疗卫 6 生资源、文化惠民工程等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从六个方面对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二是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提高早稻良种补贴标准,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等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等临时收储措施,搞好生猪市场调控。四是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种业,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品种结构,扩大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险保费等补贴试点范围,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牧民生产性补贴,推进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做到“三个努力确保”,努力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7 努力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健全家电下乡等售后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建材下乡试点,对推广使用节能建材产品予以补助。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努力确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六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和范围。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依法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提高中央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标准。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财税、货币等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四)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新安排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共八个方面30条,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重 8 点。指导思想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目标任务提出了1个总的目标、4个具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工作重点提出了“4个围绕”,即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措施提出了“4个加强”,加强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五)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 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自觉落实“重中之重”的要求,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县(市)、乡镇党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在激励约束上,对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要给予表彰。在工作合力上,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涉 9 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并注重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作的有机衔接、互促共进。在工作作风上,要带着“四情”做工作,即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会议同时指出,要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造就过硬的干部队伍,巩固和谐的社会局面。
会议要求,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省(区、市)党委常委、政府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二、我省贯彻的几点建议
依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向省委常委会汇报,研究确定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各副省长列席省委常委会议。考虑到这次会议精神事关全局,建议在即将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体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一是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只能”的重要指示,即“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二是体现“三化同步”战略思想;三是体现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
(二)着手起草两个文件。
第一,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全省“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由省委农工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起草。主要考虑,一是“三化同步”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新判断,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作了特别强调,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 署,需要我们结合河北实际进行贯彻;二是城乡结构不合理是我省“两大结构不合理”之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积累了实践经验,需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作出进一步部署;三是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关于“十二五”建议,充分体现了“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需要在2011年和今后“三农”工作中作出具体安排。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全面部署“三农”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必要的。内容包括:①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三农”工作及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经验;②贯彻关于“三化同步”战略的部署;③提出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现代农业的若干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农村改革的举措,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举措。
第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由省水利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起草。
上述两个文件,经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后,提交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讨论。
(三)适时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建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安排在春节之后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与之套开。
会议主要内容: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进行部署;二是研究讨论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 11 和《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三是进行经验交流,围绕统筹城乡、新民居建设、县域经济、粮食生产、蔬菜发展、农村改革、水利改革发展等,选择7个左右先进单位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四是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筛选表彰2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和100个左右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此表彰是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10个左右深化农村改革先进县(土地流转、林权改革、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等)。
会议参加人员: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市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水利局局长、各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典型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省委农工部 2010年12月23日
第二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即将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讨论热度持续飙升,据各大媒体分析,一大波新政策即将伴随此次会议汹涌袭来,土地资源网小编也归纳了此次会议呼声最高的五大热点供大家先睹为快:
热点一 土改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即将在12月8日召开,土改被外界多番揣测依旧会是本次会议的重头戏。继11月底中央正式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后,农业部近日又在全国新批了34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并安排5个方面共19项试验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达到58个,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
安徽(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社科院乡镇所所长谢培秀认为,“下一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顶层设计应该要在这个问题上把基本的思路框架定下来。”
热点二 土地流转
据知情人士介绍,土地流转等涉农改革将是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议题。目前数部涉农法律的立法、修法程序启动,完善涉农法律步伐加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实际上对于去年的土地流转已经开始做出调整。土地流转对象从原先的公开市场转让转变为有条件农户,并突出立足国情农情这一点,预计今年一号文件对于土地流转相关内容将更为细化理性。
热点三 农垦
今年中央部委密集调研各地农垦系统,起草改革文件,在年底的中央会议上,将出台农垦体制改革方案以及系列扶持农垦发展的新政策。
农垦体制改革将激发出国有农垦企业巨大发展潜力。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垦系统有1785个国有农场,612万公顷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32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由以粮食、橡胶为主。齐鲁证券研究认为,如果能用市场化机制来改善目前农垦系统计划经济体制,农垦企业拥有的资源潜力将会被进一步释放。
热点四 不动产
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参加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时透露,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包括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等一系列方案,已经从国土资源部出手,提交至中央审议,预计将于年底发布。
热点五 规模农业
大量的土地资源入市以及国家提倡的土地经营全流转,鼓励适度的规模经营,都将要害指向了规模农业,以农业投资企业、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系列的农业经济组织从事规模农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免责声明】本文均由网络转载收集,与可可黄金网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某些 新闻影响到事件本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或者修改。
第三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
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
第四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第五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搞好粮食储备调节。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4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