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时间:2019-05-12 19: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第一篇: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二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六项重点任务。

一.构建强化农业基础长效机制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会议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中央政策意图,将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构建强化农业基础长效机制,必须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作为比较效益低、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既要保障农产品供给、释放与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要担负扩大市场贡献份额、维护生态环境的重任。农业多功能性和基础作用的日益彰显,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投入,改变其弱势地位,强化其基础地位。农业基础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本身、农村内部和农民自己的小事,而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强化基础,增加投入,不是对农民的“恩惠”,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下大决心,花真功夫,更多地用“真金白银”说话。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从长远讲,还要加快农业投入立法进程,制定约束力和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确保“三农”投入机制走向法制化轨道。

构建强化农业基础长效机制,必须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中央出台了许多“含金量高”的惠农政策,深受农民欢迎,调动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已经实行的政策不仅不能变,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种粮也好,养猪也罢,总得让农民有钱赚。如今指导农业生产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用政策措施引导、靠经济杠杆调节。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是我们应该长期实行的基本政策,要完善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各地不仅要将中央的政策落实好,还要出台一些使当地农民受益的激励政策。构建强化农业基础长效机制,必须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我们既要看到近年农民增收取得的显著成效,也要看到农民增收难度在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未缩小。我们要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农民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精深加工增收,让农民通过发展企业、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增收,让农民从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和劳动报酬中增收,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强化中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轮驱动”、良性互动。

构建强化农业基础长效机制,必须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加快破除歧视农民、剥夺农村的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要切实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等方面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都应恪守的价值观和执政理念。各地还要在城乡统一的户籍、产权、价格、社保、福利、财税、金融等制度层面大胆探索创新,赋予或归还农民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与市民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使农民获得国民待遇,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二.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 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薄弱环节在农业,关键和难点在农产品有效供给。我们要切实做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

2010 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要完成确保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历史使命,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能够认清当前农产品供求新形势,在能力上能够适应并应对国内外市场新变化,在工作中能够正确处理好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关系、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在管理上能够正确分析各类农产品供求的不同状况,能够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就是要一年又一年地取得“好收成”,就是要一年又一年地实现“增产、增收、增效”。我国粮食连续4 年丰收之后,今年粮食生产起点增高,难度增大,要实现“在今后几年内确保粮食继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更大。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当前,必须确保粮食面积的稳定。对此,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例外,切实稳定粮食自给水平是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基本要求。“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其市场化程度更高,对于产业的政策扶持、生产服务、质量监管、产业化经营都需要更高水平的统筹规划,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需要有科学的安排和稳定的财政支持。而如何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则是实现目标最根本的出发点。三.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开放近3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长期以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割体制强化了二元结构,并由此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使城乡差别制度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全面推进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重要一步。以此为起点,还需要进一步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贴标准,扩大覆盖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足标准,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适当增加农民个人缴费,规范基金管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受益面。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督,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优先在农村落实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的政策。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方面,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建立、标准较低的实际情况,国家将着力建设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要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书屋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适当提高农村扶贫标准,集中力量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此外,还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切实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以乡镇政府改革为重点,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长期以来,支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不是公共财政,而是农民自己。这就需要以保障基层财政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强化基层政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保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以乡镇政府改革为重点,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使乡镇政府把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以较低的行政成本为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样需要统筹解决。

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农村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匮乏的贫困地区,制定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尤显紧迫。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着眼于解决农村民生问 四.持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

自党的十七大确立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目标以来,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民生课题便为社会上下普遍关注。而在十几亿中国人稳步走向这一小康远景的过程中,7 亿多农民能否顺利走上小康之路便成为问题的要害所在。显然,没有农村民生的改善,就谈不上全国民生的改善,就不可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全局来看,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空前加大了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农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建立、加强。这一系统措施的实行,对农村民生的改善已开始产生明显效果。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在2010 年物价水平涨幅较大的条件下,农民对生活的满足度依然比往年显著提高。虽然改善农村民生的成效喜人,但是,必须看到广大农民在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诸方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城乡差距。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要求,扎实有效地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才能打开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的道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不是要把农村都变为城市,也不是追求城乡什么都一样,而是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的格局。换言之,作为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替代,应是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城市的发展非但不排斥农村的发展,而且农村的现代化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条件。从我国来看,全国有2.5 亿农户,这是世界上没有的,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足半公顷,也是世界上少见的。这样,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很高,仍将会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收入仍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农村的发展不仅为缩小眼前的城乡差距所必需,而且在城乡社会的长远发展中,仍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注重保持乡村特色、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保护秀美的田园风光和优秀的乡土文化,努力把现代文明引向农村,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作出了系统的阐述,这也是在农村中改善民生的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要求。在教育方面,强调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质,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就业方面,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求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社会保障方面,强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卫生方面,强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卫生事业以农村为重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给保障体系。在农村工作中,应全面按照这些新目标新要求,切实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努力使包括农民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目前,农民群众对于改善农村民生的愿望非常迫切。因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逐渐突出。因此,有必要迅速加大农村中改善民生的力度,尤其要确保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到位。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制定“三农”政策、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家将把财政收入增量的更大份额用于农村,从而将为农村民生的改善提供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切实改善,不仅将有效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而且将有助于吸引人才从事农业生产,而大批新型农民的培育将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长期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对于农村农业的持续发展影响深远。五.依法保证农民的平等权利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农民权益,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来,坚持尊重和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让农民分享到了改革成果。但受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农民的基本权利在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落实,忽视农民利益,漠视农民权利的现象依然存在。切实在各个方面落实农民的平等权利、体现农民的平等地位,还需付出不懈的努力。

要依法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经济权利,而经济权利的平等首先体现在财产权利的平等。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法律虽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农地侵权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重要的财产权,依然难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甚至有相当数量农民被推入失地失业的困境,由此扩大了社会不公。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从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大原则出发,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违法占地批地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此外,要保证农民平等经济权益,还应形成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环境,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保证农民公平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创造更多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要依法保障农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应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平等选举权、扩大人民民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尊重农民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不仅仅是落实宪法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所面临诸多困难的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使农民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依法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文化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程度低下、农民文化权利贫乏,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更是十分匮乏。农民文化权利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关心农民的文化需求,充分保障和实现农民的平等文化权利,不仅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亦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应有之义。应大力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要依法保障农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把教育公平放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特殊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人事业发展、收入高低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巨大差距,使广大农民难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此,要重视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实施力度,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大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保障,确保每一个想上学、应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

总之,坚定不疑地依法保障广大农民的平等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亿万农民充分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要依法保证农民的平等权利,必须树立公平对待农民的理念,完善保证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六.谋划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站在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统筹方法,着眼全球农业发展变化,立足基本国情和阶段特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研究谋划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这是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任务,也是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的战略之策。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准确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深刻把握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密切跟踪农业农村正在经历的广泛而复杂的变革,清醒认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当前,虽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虽然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但供给压力加大,结构性偏紧矛盾突出;虽然粮食稳定发展,但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够健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虽然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后劲不足;虽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断完善,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服务体系弱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虽然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面临的国际风险明显增大;虽然国家对“三农”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仍然不足;虽然“三农”问题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关注,有些问题正在破解,但目前我国城乡分割的格局尚未打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虽然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但农村居民利益多样化也使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乡村治理的难度加大。

谋划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必须系统研究,重点突出,抓住薄弱环节,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稳定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扶持核心产区、建设后备基地;要系统研究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稳定粮食面积,加大科技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要系统研究如何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要系统研究如何统筹兼顾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保护并发展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稳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自给水平。在农业竞争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确立主要农产品的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合不断加快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一些大宗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快速上升,特别是国际粮食和石油价格联动趋势日益明显,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稳定的因素复杂多变,需要我们系统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在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集约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系统研究如何从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需求巨大的实际出发,完成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首要任务;必须系统研究如何从农业劳动力数量多、农民收入对农业依赖强的状况出发,抓住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必须系统研究如何从我国耕地紧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出发,坚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根本出路;必须系统研究如何从农户众多、经营规模小的特点出发,坚持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必须系统研究如何从我国生态脆弱、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的情况出发,探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上,要系统研究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效衔接、良性互促和双轮驱动。

谋划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奋发有为的气魄和周密扎实的举措,从宏观着眼,从具体入手,以战略思维布局谋篇,努力做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这篇大文章。

第三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汪洋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会议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振兴,我们有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会议号召,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讨论稿)》。

会前,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80名受邀列席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院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军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四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

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

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

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会议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三农”工作,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要懂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节气、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27日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 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大规模开展 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 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 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这几年,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明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明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 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8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了总结讲话。回良玉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喜人形势,高度评价“三农”对全局工作的重大贡献,明确要求明年要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再攀新高、农村民生继续改善。温家宝总理出席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回良玉指出,2011年我国农业农村呈现出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双迈上新台阶,水利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快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营造了良好氛围、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良玉强调,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巩固 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会议确定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回良玉指出,中央指导明年农村工作的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明年突出抓农业科技,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回良玉强调,2012年,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大粮食生产补贴 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回良玉要求,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回良玉强调,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必须大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

回良玉指出,越是形势好,越要加强领导;越是政策好,越 要强调落实。明年“三农”发展要实现稳中求进、好上加好,必须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重视“三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各部门各行业要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工作。

回良玉强调,当前,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倍关心农村困难群体,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下载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21日在京召开,会议为期两天。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三

    核心提示: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日,新华社就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三农”热点问题连续播发评论......

    9_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公务员之路·经典必读文献 9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温家宝讲话 2011年12月28日05:04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成就非同寻常 经验弥足珍贵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过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不断化解风险挑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非凡成......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4篇学习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心得感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5篇可选)

    六大举措保“三农”——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点解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点解读 2011年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201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有针对性地阐述了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