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3: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津政发〔2016〕11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契机,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充分考虑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先解决存量,合理引导增量;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计划生育、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工作目标。在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人口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优化居住证制度,完善积分落户和人才引进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一)实现城乡户籍登记“一元化”。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天津市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二)建立与户籍登记“一元化”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住房、民政、社会保障、土地及人口统计规划等制度,实现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

三、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

(一)逐步放开市内户口迁移限制。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本人名下合法固定住所的本市户籍人口,逐步放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在市内的迁移限制,实现全市户籍人口的自由迁移流动。

(二)调整完善迁津落户政策。落实人才集聚战略,健全人才标准,完善人才落户政策,优化引进人才“绿卡”制度;适度放宽配偶间投靠、父母同子女间投靠迁津落户条件;合理引导、控制人口迁移,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落户问题。

(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城镇落户率。加大对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重点解决来津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完善居住证管理和积分落户制度

(一)全面深化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现居住证持有人阶梯式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就业扶持、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文化、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二)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前提下,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本人、配偶名下合法固定住所,参加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完善积分项目和分值设置,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解决人口存量,合理引导人口增量。

(三)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全面掌握户籍人口、居住人口动态信息。完善以实际居住为基础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准确反映人口规模、人员结构、人口流向、地区分布等情况。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财政、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提供信息支撑。

五、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一)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部署,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二)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机制。将本市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合理安排学校布局,统一城乡教师配置标准,有效保障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益。按照《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津政发〔2015〕39号)的规定,妥善解决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及升学考试问题。

(三)加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在城镇社区健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就业创业管理体系。

(四)完善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五)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落实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六)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保障制度。优化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七)加快实施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把进城落户农民按照住房保障政策规定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八)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全市人民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敢于担当,切实将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快政策落实。按照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要求,市公安局要制定完善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及户籍迁移规定,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卫生计生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制度规定,落实经费保障。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区县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跟踪评估、督查指导。全市公安机关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三)做好宣传引导。各区县、各单位要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市和区县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件:天津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016年4月20日

附件

天津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建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委、市民委、市法制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地税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审批办、市市场监管委、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一)实现城乡户籍登记“一元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进度,抓紧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二)完善与户籍登记“一元化”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建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民委、市民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三、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

(一)逐步放开市内户口迁移限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6年12月完成。

(二)调整完善迁津落户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统一政策,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城镇落户率。(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安局、市教委)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四、完善居住证管理和积分落户制度

(一)全面深化居住证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完善现有政策,加强制度创新。

(二)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完善现有政策,加强制度创新。

(三)建立完善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四)完善以实际居住为基础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牵头单位: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五)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财政、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提供信息支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五、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三)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四)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部署,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五)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机制。(牵头单位:市教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六)加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七)完善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八)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十)加快实施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牵头单位:市国土房管局。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十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组成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小组,督导推动各部门、各区县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为户籍制度改革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加快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区县成立由发展改革、公安、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参加的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三)做好宣传引导。(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附件:天津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016年4月20日

附件

天津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建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教委、市民委、市法制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地税局、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审批办、市市场监管委、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一)实现城乡户籍登记“一元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进度,抓紧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二)完善与户籍登记“一元化”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建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民委、市民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三、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

(一)逐步放开市内户口迁移限制。(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6年12月完成。

(二)调整完善迁津落户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统一政策,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城镇落户率。(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安局、市教委)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规范管理,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6月完成。

四、完善居住证管理和积分落户制度

(一)全面深化居住证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完善现有政策,加强制度创新。

(二)完善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完善现有政策,加强制度创新。

(三)建立完善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审批办、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知识产权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四)完善以实际居住为基础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牵头单位: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五)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财政、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提供信息支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市地税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积极筹备,协调推进,督促落实,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五、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三)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四)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部署,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五)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机制。(牵头单位:市教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六)加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七)完善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八)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十)加快实施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牵头单位:市国土房管局。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等)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十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进度和工作要求: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组成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小组,督导推动各部门、各区县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为户籍制度改革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加快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区县成立由发展改革、公安、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参加的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三)做好宣传引导。(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进度和工作要求:做好统筹部署,2016年6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1日 07 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二、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五)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六)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七)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规定分值的流动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八)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三、创新人口管理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十)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十一)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十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十三)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十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五)抓紧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敢于担当,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止急于求成、运动式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监督。公安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法制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公安部和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加强跟踪评估、督查指导。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十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全面阐释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各地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项助圆亿万人市民梦的重大改革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就《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王昊魁《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1日 07 版)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各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就《意见》的出台背景、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黄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许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落户,许多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都对户籍制度形成了问题倒逼、提出了改革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作出了部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听取汇报,开展实地调研,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研究提出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2013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全力开展《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深入调研、系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12个部门梳理研究了一系列专题,在形成《意见》初稿后,由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负责同志带队分赴东、中、西部省区市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并认真开展了政策效果评估和数据测算。其间,认真听取了各地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意见,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征求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可以说,《意见》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

记者: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意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基础性改革,事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亿万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户籍制度改革这一基础性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意见》紧紧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与以往相比,这次出台的《意见》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这次改革是对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是在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全面规划后,决定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这次改革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土地等方面的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三是这次改革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还包括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可以说,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大家都知道,户籍制度改革很难,那么到底难在哪里?针对这些难点,改革要遵循哪些原则?

黄明: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的情况复杂、需要兼顾的因素多、统筹推进的难度大。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难以平衡;二是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长期与户籍直接挂钩,难以剥离;三是各类群体发展愿望和利益诉求多元多样,难以协调。这些深层次矛盾决定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协同攻坚。

对此,《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需要把握的四项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就是要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预期,不急躁、不冒进,一定要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就是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群众要不要进城、何时进城、进哪个城,都要让群众自己选择,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就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不分配指标,不层层加码,给地方留有空间。四是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就是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明:《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而没有落户人员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二是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通过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基本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建成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以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这个总量很庞大,实现这个目标有没有把握?

黄明:实现1亿左右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十分重要,目的在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融入城市社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经公布了这一发展目标,户籍制度改革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步,也提出了同样的目标。实现1亿左右人口落户城镇,是就全国而言的总体预计目标,是一个大约数目,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应当说,这也是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对政策效果进行了整体评估,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存量和将产生的增量,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对未来几年进城落户人口总量进行了认真测算,实现这个目标是比较有把握的。

记者:《意见》对“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作出了具体规定,应当怎样理解?

黄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公共安全问题等“城市病”日益严重,需要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因此,需要兼顾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实际,根据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能力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具体来讲: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就是基本没有门槛。只要群众有意愿,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哪怕是租房子,都可以落户。

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就是门槛较低。只要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条件,按照先后顺序排队,有落户意愿的,一般都可以落户。

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就是降低门槛。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具有一定规模对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居民生活、节约资源有利,但过犹不及。我国大城市情况不尽相同,落户政策也要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可能,相应有所区别。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还有发展空间,能放开落户条件的尽量放开。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防止人口发展过快,落户条件就要严格一些。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个政策导向是非常明确的。目前一些特大城市尤其是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压力很大,已经消化不了,不能再扩大人口规模,增加新的负担。首先,要严格户口迁移政策,改进和完善现行落户政策。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解决落户问题。户籍人口比重比较低的城市,要逐步提高户籍人口比重。其次,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引导人口有出有进,使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记者:为什么要以人口规模来确定各类城市落户政策?

黄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没有简单以城市行政级别来确定落户政策,主要考虑是,城市行政级别难以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各类城市的人口实际情况。比如,相同行政级别的城市人口规模差异较大,同样是地级市,有的人口超过800万,有的只有二三十万。同样行政级别的城市,地域、环境等综合承载能力差别也很大,有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的已经很紧张。按照人口规模来确定各类城市落户政策,不与城市行政级别直接挂钩,不仅符合各地实际,而且也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落户政策,有利于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落户。

至于新的城市类别划分标准,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

记者:我国已经实施户籍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为什么还要建立居住证制度?国家层面居住证制度的政策什么时候出台?

黄明:建立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公安部在总结各地做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目前,由国务院法制办和公安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正组织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的意见,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审批。按照中央的要求,《居住证管理办法》今年将要出台。主要是明确居住证的功能定位,规范居住证申领条件、办理程序以及居住证持有人权利义务等基本内容。待《办法》出台后,由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已经探索实施这一制度的,要及时修订、有效衔接。

记者:《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财力保障等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如何理解?

黄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这次户籍制度改革要与有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配套,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公平有序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问题,确保他们全面平等享有当地常住户口居民同等的待遇;又要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让在城镇就业居住半年以上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子女教育、就业扶持、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享受当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财力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

记者: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黄明:《意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这意味着将不再区分农村娃与城市娃,标志着城里人和农村人身份上的统一,打破了几十年来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还要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户口登记制度统一后,将不再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区分农村人与城里人,改为根据居住地的不同来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从事的职业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当然,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居住在农村的居民与居住在城里的居民原先存在的待遇差别的消除,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记者:《意见》提出,要建设和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请介绍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黄明: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快人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户口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每一个公民编制了唯一且终身不变的公民身份号码,建成了覆盖全国13亿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为建设和完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四大基础信息库的部署要求,公安部牵头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保监会等部门参加,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目前,项目总体推进顺利,按照计划安排,年底前开始面向各共建单位开通人口信息共享服务。(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王昊魁)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二、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五)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六)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七)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规定分值的流动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八)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三、创新人口管理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十)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十一)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十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十三)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十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五)抓紧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敢于担当,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止急于求成、运动式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监督。公安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法制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公安部和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加强跟踪评估、督查指导。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十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全面阐释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各地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务院

2014年7月24日

第四篇:中央政治局通过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央政治局通过《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4年06月30日 17:54

来源:新华网

会议指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

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要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既要鼓励各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又要指导地方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

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

要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会议强调,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改革。

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篇: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区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X〕X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我县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本县情,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在X年X月X日全县统一实行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城镇化建设规划目标,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落户政策,到X年,实现累计X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X%。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新型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二、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创新人口管理

(四)全面放开全县落户限制。在县城区及其他建制镇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一是有合法产权住所;二是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三是合法就业的人员。

(五)来X投资、经商、各类专家人才,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均可申请迁入户口。

(六)创新人口管理

X.完善居住证制度。认真贯彻落实《X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落实入户调查制度,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按照“谁招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招租人和用工单位的管理责任,着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按照权责对等、科学合理、渐次发展的原则,以居住证为载体,健全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拓展流动人口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不能或不愿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使流动人口共建共享居住地改革发展成果。

X.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按照中省市要求,在健全全县人口、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计、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X.设立集体户地址。设立以社区、居民小区为单位的集体户,建立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及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进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推进“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及时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服务管理。采取在社区、居民小区设立集体户地址的方式,为既无自主产权住房,又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迁入人员解决落户地址问题。

X.严密户口登记管理。公安机关要加强和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建设,办理户口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密户口登记管理,严肃法纪,杜绝违法违规办理户口,确保公民户口登记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做好户籍制度管理基础性工作。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建设“三个X”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移民新村和社区配套设施。加大小城镇在教育、卫计、养老、交通、商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设美丽城镇、适居城镇、文化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旧的生活方式。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八)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权益处置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和村组撤并安置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为依据,户口登记不作为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据,户口迁移与集体利益收益分配无关。现阶段,鼓励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但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九)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机制。把进城农村居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鼓励农民工及早在城镇参保并连续参保,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灵活就业的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现行政策规定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合理规划并不断调整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布局,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疾病防控范围;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到

X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制定全县相对统一的社会救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救助范围和流程,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

(十)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面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网两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完善扶持创业措施,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自主创业进城落户,创业资金不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对象条件,可按规定申请小额贷款。

(十一)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把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免除其学杂费。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要求。就近学区学位已满时,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将新增学生调剂到相邻或有空缺学位的学区。在流入地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人社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执行。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十二)完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机制。进城落户农民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住房需求。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住房保障政策,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情况下可优先安排承租公共租赁房。

(十三)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依据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的支出责任,确保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保障到位。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由接收地财政负责保障,上级财政在测算转移支付时作为因素予以考虑。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可用财力水平。

五、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涉及广大转移人口的切身利益。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全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抓好我县有关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严肃查处违反户籍登记制度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确保我县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十五)协调统筹推进,完善配套政策。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单位现有的政策制度,凡与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不相符的各类政策规定,要抓紧进行修改完善,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性质上的各类政策规定,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等制度。

(十六)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宣传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相关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宣传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保障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