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均衡理论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基于均衡理论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摘要】社会稳定是社会系统中各种力量的均衡状态。社会力量的均衡不是简单人数力量上的对比,而是基于个人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之比的均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仓促上马触发了社会稳定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努力保持社会系统各部分的预期利益之和等于所得利益之和,从而达到社会力量的均衡,是维护社会稳定、控制稳定风险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重大项目
力量均衡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民生领域的网络舆情常常位列网络舆情数量排名之首。例如,在环保领域,垃圾焚烧、PX项目、PM2.5、水环境四大民生矛盾屡发事端,厦门、镇海、大连、茂名等地的“PX群体事件”,以及“博罗垃圾焚烧抗议事件”“兰州水污染事件”等成为典型的重大舆情公共事件。这些重大公共事件的共同特点是都和一些重大项目有关,可以说,重大项目引发重大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明确指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社会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不同,致使人们的意志各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动机和目的,并进行着不同的活动,“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这个结果“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样一来,在社会历史领域便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的单个人,他们行动造成的结果却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是跟自然界的运行过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历史唯物主义者承认每个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所以,社会稳定不可能是一种静止恒定状态,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力量的均衡状态。相对于不稳定的社会系统而言,稳定的社会系统有更少的内耗,因而追求社会稳定是现实政治的一种优化选择。本文借用经济学的均衡概念,试图在均衡视角下讨论重大项目引发的有关社会稳定问题。
社会稳定与社会力量的均衡
经济学中的均衡(equilibrium)是用以分析考察经济中若干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解释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如在供求论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使买卖双方都满意并愿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状态,一种不再变动或没有必要再变动的状态。社会是一个矛盾着的系统,它由各种矛盾着的社会力量组成。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系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社会系统处在不断的整合和运行之中,社会的稳定只是这种整合和运行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均衡状态一一一种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必须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力量并不是社会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社会个人力量的加权和。简单地说,社会力量的均衡不是在个人数量总和上的对比,而是个人所得利益(individual benefits)和预期利益(exp ect ed benefits)之比(IB/EB)的均衡。以社会中存在A、B两集团为例,假设A集团中有n个人,B集团中有m个人,为了争夺某一利益,这两个集团相互对立。则社会力量均衡的等式不是n=m,而是从力量均衡等式可以看出,所谓的社会力量均衡是A、B两个集团在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上的平衡状态,要达到这种心理预期满足程度的一致,可以有很多种状态。最理想的情况是A集团的预期利益全部得到实现。B集团的预期利益也全部得以实现,从而社会力量达到均衡。但是实现社会力量的均衡并不只有这一种状态,比如A集团部分实现了自己的预期利益,B集团也只是同样比例的部分实现了自己的预期利益,此时的社会力量仍然是均衡的,这就像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所揭示的那样:国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又如A集团超预期的实现了自己的利益,B集团也超预期的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此时的社会力量却并不一定是均衡的,只有在超预期的比例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社会力量均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很快蛋糕越做越大,但是社会矛盾冲突却日益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虽然各个社会(集团)群体都超预期实现了自己的利益,但不是同比例的超预期实现,新增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导致社会力量失衡。
通过力量均衡达到稳定的社会系统并不是最优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内力量的均衡虽然是一种稳定状态,但这种力量均衡的社会系统是内耗型的,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最优的社会状态。如果条件允许,社会系统还能以更优的稳定状态出现。比如,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那么,这种社会系统一定优于力量均衡型社会系统。但是,在经济利益日益分化、个人利益日益凸显的今天,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社会总体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国家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部门,为达到全体民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舍弃最优社会系统的选择,而选择一种次优的社会系统。
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途径是维护社会系统力量的均衡。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社会不稳定往往是因为一方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小于另一方心理预期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社会力量均衡状态遭到破坏。纠正社会系统力量失衡,一种办法是帮助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低的一方更多实现预期利益,增加所得利益,或者降低他们的预期利益;另一种办法是减少心理预期利益实现程度高的一方的所得利益。这两种办法都能促使社会系统重归于力量均衡,达到社会稳定。
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利益均衡模型
重大项目所引发的社会力量对比中,相关集团的所得利益总和是固定的,一个集团之所得以另一个集团之所失为代价。在信息对称和理性的条件下,相关集团的预期利益总和应该等于所得利益总和。
如上所述,假设存在A、B两利益集团,A集团中有n个人,B集团中有m个人,为了争夺某一利益,这两个集团相互对立。则社会力量均衡的等式为
②式和③式意味着,在社会力量均衡的条件下,各集团的预期利益之和应等于所得利益之和。更进一步,在集团内部,如果每个人的预期利益等于所得利益,则集团内部稳定,从而社会大系统也稳定,这是④式和⑤式所表达的含义。
现实的利益争夺大多表现为争夺政治利益(权益)和经济利益。我们可以用利益均衡图(图1)来表示利益的争夺以及社会稳定的区域和条件。当社会系统达到稳定时,如图所示,各集团的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均衡,社会系统处在稳定线(45°线)上。但这种均衡稳定是暂时的、相对的,随时都有可能破坏。当某集团的预期利益大于所得利益,或者其所得利益大于预期利益,都会使社会系统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妥善调整各集团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我们一般认为,一个集团或者一个人的预期利益可能无限大。但是具体到一个重大项目上,如果这个集团或者个人是理性的,同时他的信息是充分的,那么他一定能预测到他在这个重大项目上的应得利益,这个预测的应得利益就是他的预期利益,这种预期的应得利益不可能是无限大的、虚幻的、想象的利益诉求,而是一种基于现实条件对未来利益的合理估计和预测。要保证预期利益合乎实际和理性,一方面,政府必须保证重大项目的信息公开,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充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将他们对利益的预期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利益预期的引导,引导集团和个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建立合理预期。从所得利益的调整来说,所得利益等于应得利益就能达到最好的均衡状态。如果所得利益大于应得利益,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或者政府行为降低这部分不当利益;如果所得利益小于应得利益,应该通过补偿机制或者纠错机制及时调整利益失衡。
社会公众在心理上能够一定程度地容忍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的差距。在预期利益和所得利益的差距突破公众心理承受范围之前,社会还是基本稳定的。在利益均衡图中,公众心理承受底限用亚稳定线表示,在亚稳定线和稳定线之间,社会处于亚稳定状态,此时社会还在有序的、可控的、连续性的状态。突破亚稳定线,社会将变得无序、不稳定和不可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处于“亚稳定线1”和“亚稳定线2”之间的某点,社会基本稳定,但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从现实的情况看,重大项目引发的社会稳定一般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涉农利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内的矛盾往往导致社会利益的力量均衡被打破,社会稳定的风险集中表现在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以及极端个体事件上。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敏感时期,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各级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已经成为预知和化解风险的必备武器。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
加强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对相关社会力量进行估计并制定应急预案以达到防控社会稳定风险的目的。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按照要求对所负责的重大项目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但是,目前政府所建立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风险评估自说自话,缺乏专业权威独立的评估机构。一般的政府项目风险评估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这种貌似“权责统一”“合情合理”的安排,使得社会风险评估变成了自我评估和内部评估,项目“实施者”与“评估者”合二为一,风险评估流于形式。“评估者”同时是项目的“实施者”,因而往往对社会力量倾向于做有利于自身的估计,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否定“实施者”的意见,有的风险评估甚至从有利于项目实施的角度搜索罗列支撑项目可行的评估证据。
二是风险评估者对法律的研究不够。法律是平衡各种社会力量的最终准绳,但是法律风险在政府综合风险评估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评估者重视政策及有关文件,却没有研究相关法律;还有一些评估者重视和该项目直接相关的法律,但对其他相关的法律缺乏研究,对其次生法律风险估计不足,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三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形同虚设。应急预案是在对社会力量准确估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公共事件的合法处置措施。风险评估走形式,必然导致相应的应急预案考虑不周,如同摆设。
解决以上问题,加强风险评估主要是要引入第三方包括智库、专家、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独立、公开地开展论证,认真研究各社会力量的真正利益诉求,注重专业性、合法性、均衡性。项目实施者要支持第三方独立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行第三方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
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正像我们在社会稳定利益均衡模型中所看到的那样,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可以说,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是社会稳定之母,极端自我中心的无序的利益预期是社会动荡之源。要在全社会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预期,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意味着一种社会利益得到公正、合理的分配,相同的人有相同的份额,从而获得人们认可的规范化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结果平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意味着利益秩序形成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公正、合理的原则,表现为理性、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环节,高效、民主的利益综合环节以及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环节,涉及的是机会平等。一句话,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就是指人们在利益追求和享受上的均衡,或者说是社会成员都能够相互认可彼此获取利益的方式以及彼此所获取的利益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人们在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下,不但在结果上获得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而且对利益分配的稳定程序获得了经验性认识,从而对利益的预期有合理和稳定的基础。
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秩序必须坚持法治原则。法治以一套制度化、程序化的机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普遍认同的解决矛盾、消除争端的平台。在法治环境下,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就能运用法律的权利义务机制来调整,许多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就能在法治的框架内得以解决,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习惯于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利益纠纷,对于群众合法的利益诉求,应该依法依规予以满足,对于群众不合法的利益诉求,应该做好法律的解释工作,引导利益诉求者树立法制观念,合法表达诉求。全面依法治国也要求群众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政府必须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真正教育群众信法、守法、护法,要让群众相信法律,认识到法律是其自身利益的最终保护者,法律所能提供的也就是个体所能预期的利益,个人的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某些人违反法律获得不正当利益应该成为大家谴责的对象,而不是相反。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些重大项目之所以能快速上马,这和政府的强大推动力是分不开的。重大项目一方面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还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税收入,对政府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重大项目有可能对群众的利益诸如土地收益、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带来损失,同时也可能引起群众团体之间的利益再分配,造成矛盾冲突。
在处理与群众利益关系问题上,政府部门一定要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不要与民争利。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在处理因重大项目引发的群众利益矛盾冲突方面,政府的利益分配调节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所以需要高度关注利益分配机制的正义性。一个利益分配机制正义的社会里,每个社会利益主体的自然禀赋和努力都应得到合理的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确定他们各自的合理份额,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秩序。而在一个利益分配机制非正义的社会里,政府无力约束个人和集团欲望的泛滥,其社会秩序必然象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样充满着社会势力之间的无情竞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经历深刻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要更加注重正义。现阶段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仇官仇富”现象,其实就是分配正义越来越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而引发人们心里焦虑一种反映。如果不及时对此进行纠正,长此以往,社会成员之间团结的基础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群体将无可避免地分裂为相互对立、相互敌视、甚至相互暴力冲突的集团。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情对个人或集团的利益预期以及社会力量的对比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强了新闻舆论工作,网络舆情营销群体、微博大V的网络谣言遭遇沉重打击,论坛活跃度继续趋冷,微博热度也有所下降,但微信用户的迅猛增长,新闻客户端的快速崛起,加上微图、微视的分流,信息传播方式、速度和范围都在空前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新的信息源,网络舆论依然“众声喧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必要。一些重大项目引发的公共事件经验表明,社会舆情往往在引发公共事件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个别人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大肆捏造假信息、假新闻,混淆视听,煽动情绪,搅乱秩序,或者是想获得舆论的同情,进而攫取不当利益,或者是绑架舆论,来增添自身获取利益的筹码。舆情失控的严重影响在于,一个小的矛盾引爆所有社会矛盾,致使整个社会力量失衡而陷入混乱。如利益均衡图所示,在亚稳定线附近,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如果这个社会还只有个别矛盾达到极限,则还不足以发生引爆效应。但是如果社会有多个大矛盾达到极限,在亚稳定线附近,大大小小的各类矛盾交织在一起,很可能由小矛盾引爆大矛盾,小事件引发大事件。防止引爆效应,一方面应该积极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不能听任各类矛盾堆积;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舆情引导使人民群众明白真相,明辨是非,使有不当得利想法的人无处藏身。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的方法就是政府及时公开应该公开的信息,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正面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得政府的信息成为群众可以相信和依赖的权威信息。
第二篇: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平坝县金源煤矿)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为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金源煤矿,主营业务范围是采掘、原煤生产销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20年,项目投资概算1.5亿元。为私营独资企业,自筹资金兴建。
二、项目概况
平坝县金源煤矿是平坝县乐平乡招商引资项目,矿井位于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本固村。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办公场所、地面生产安全设施、生活设施和井下井巷工程设施。
地面生产安全设施包括绞车房、主扇机房、地面变电所、瓦斯抽放泵房、污水处理站、机修车间、五金仓库、火工品仓库、及储煤场、矸石场等;
地面生活设施有职工宿舍、食堂、澡堂、小卖部、医务室等; 井下井巷工程设施为三条斜井开拓,即主斜井以皮带机运输煤炭;副斜井铺22Kg/m、600mm轨距轨道,以JTP-1.6m×1.2P绞车1.1m矿车串车提升,作辅助运输提升;风井井口安装FBCDZ-6-№182×110KW对旋轴流防爆抽出式主扇机,风井担负通风任务。
该项目生产产品为煤炭。项目投资概算1.5亿元自筹资金兴 1 3
建。
第二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要求。金源煤矿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衔接紧凑,协调较好。
二、产业政策分析
平坝县金源煤矿项目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符合煤炭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平坝县乐平乡本固村,占地面积40亩,主要利用荒山荒地进行地面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未造成不利影响,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文物、水库、河流和军事设施,因此,不会影响防洪、排涝,不会影响通航和军事设施。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拟建的金源煤矿项目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合理,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可行。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金源煤矿项目无需拆迁,是征用荒山荒地,只需依法征用。补偿的原则范围、方式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
发展需要。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的主要工业污染物为矿井水,矿井涌水量为75m/时,矿井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该项目对生态环境不会有大的影响,对流域或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不造成影响,金源煤矿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3
第四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已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充分考虑了各种相关制约因素,配套措施完善,项目建设时机已成熟,实施后不会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或费用效果分析,金源煤矿建设项目投资与经济收益是合理的,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虽投资规模较大,对国民经济有积极的作用,但对宏观经济不会有大的影响。
第五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平坝县当地的经济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解决了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财政增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等,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能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是相互适应的。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所波及的各种社会因素,如土地征收、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劳动纠纷等均会引起社会关系。只要企业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妥善进行处理不会引起社会矛盾。
第六章综述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能部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项目建设需征用土地,或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只要根据国家或当地的政策进行有效的补偿或积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对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和相应的防范,化解各类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项目建设是会有积极的作用的。
第三篇: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
含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指导思想及目的意义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重大事项启动之前,实现维稳工作由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确保我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目的意义: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使各社区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妥善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社会稳定问题考虑在前,预测防范风险、控制化解风险,消除和减少改革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响应区委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前置到重大事项的启动之前,实现社会矛盾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重点领域
(一)国有及集体企业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城市发展和管理;
(四)重点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
(五)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
(六)机构改革;
(七)环境保护;
(八)涉军群体相关问题;
(九)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重大宗教活动;
(十)其他涉及群体利益的重大事项; 责任主体及主要内容 重大事项的工作方案由各事项的负责人提出,街道办事处接受提案后,通过对该提案的可行性讨论后,认为可行的即发还该负责人,责其对该提案做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并确定提案人为第一负责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评估,确定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
(一)评估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评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正确反映了绝大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评估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能否为本级财力承受、能否为绝大数群众接受和支持;是否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经过专业的、严密的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不会导致相关行业、地区群众相互攀比;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恰当。
(四)评估稳定性。是否严格执行了环保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混乱地区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公共安全等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风险程度和范围是否可控;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五)评估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工作程序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分工和职能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责任主体负责评估
1、调查社情民意。对已确定评估的事项,责任主体必须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组成的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评估方案,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适时组织评估。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或论证,为评估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2、缜密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及其他相关问题,责任主体必须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特别要对评估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做出评估预测。
3、形成评估报告。综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稳定风险较小、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或个人极端不满的为四级预警,加快实施;存在一定稳定风险、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群体性越级上访,但可以控制的为三级预警,分步实施;存在较大稳定风险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大规模越级上访或个人极端事件、短期内难以控制的为二级预警,暂缓实施;存在严重稳定风险、得不到绝大数群众支持、可能引发重特大涉稳事件的为一级预警,不实施。同时,责任主体必须将评估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审查,需要逐级审核确认的应逐级提交。
(二)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街道会同有关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维稳等方面进行审查。对评估报告涉及的相关不稳定情况和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判,向决策机构提交审查意见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三)决策机构作出决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分步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
(四)及时反馈决定情况。决策机构应及时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五)及时落实维稳措施。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对虽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认真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对经评估决定暂缓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待矛盾化解、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终止实施。责任主体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定事项、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工作要求
全街上下要把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作用,为维护全街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各部门负责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子分管领导是所分管领域的主要责任人,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做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对应进行风险评估的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决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需经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凡是应评估而未经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不得提交街道会议讨论。
(二)建立报告和备案制度。各社区、各部门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密切掌握动态,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综治办。责任部门要建立涉稳信息直报制度,在政策实施范围和项目实施相关社区和部门设立维稳信息直报员,及时了解情况,落实维稳措施。同时,各社区对做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必须送综治办备案。(三)形成规范的运行体系。各社区要按照街道统一安排和部署,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评估办法,协调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社区要强化培训,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评估责任,强化维稳措施,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隐患。
(四)严肃考核查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作为专项考核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畴,落实奖惩措施。街道综治办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按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适时通报有关情况,督促各社区认真做好评估和自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对不重视、不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进行,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未按照评估审查意见制定落实相关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或未按照相应程序和规定严格审查把关而作出决策,导致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兰州市城关区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信访工作相关规定,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向责任社区和负责人下达《拱星墩街道重大事项风险评估责任查究通知书》,同时抄送街道纪委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评估小组、责任主体和决策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调查结果和追究责任的情况在3个月内,由各社区报告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凡被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下达《查究通知书》的社区,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绩和法律责任,对责任部门按照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报告模版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包括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主营业务范围、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第二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着重分析项目用地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进行分析论证。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第四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是否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制约因素,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后是否会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第六章
综述
对重大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作出客观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预案,并作出综合评判。
第四篇: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与评估试卷92分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与评估试卷92分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运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估计影响程度时需要考虑:该风险因素可能涉及的利益群体的,项目的敏感性及社会、媒体的关注程度,可能引发的()等。
A.信访 B.上访 C.封堵交通 D.风险事件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风险评价的含义:将估计后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风险评判标准)进行对比,来决定项目整体风险的严重性(评判项目初始风险等级)、研究提出防范化解措施及进行措施后()分析,评判措施后风险等级的过程。
A.合法性和合理性 B.全面性和完整性 C.可行性和有效性 D.针对性和容忍性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2+7=?
A.9 B.6 C.5 D.4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风险分析(估计)是指系统地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各主要因素风险的()进行估计。
A.发生概率 B.影响范围 C.风险程度 D.发生时间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为(A.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B.项目单位组织编制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C.工程咨询机构提出的评估咨询意见 D.社会安全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开展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A.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B.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C.加强政府部门的审批监管 D.完善投资项目建设程序 E.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
2.对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从()方面进行评估。
A.合法性 B.合理性 C.可行性 D.可控性 E.安全性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3.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B.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C.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D.规范项目审批 F.控制投资成本
A.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B.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C.建立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D.规范项目审批 E.控制投资成本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4.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进行总体评估,其评估的内容包括()。
A.风险调查 B.风险识别 C.风险估计 D.风险等级评判 E.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5.开展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把握的原则是()。
A.为了保障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的稳定
B.要融入投资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成为项目管理所有过程整体所必须的一部分
C.要基于最可用的信息,以最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 D.需要考虑人文因素
E.需要适应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的风险评估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3道题】
1.风险调查可以采用所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一般需要组合应用,同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调查方法获得信息的局限性。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通过风险调查需要重点表达清楚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评估的范围,项目建设的具体方案,项目选址及其周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应当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备案报告的重要内容并设独立篇章。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第五篇: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平水机械厂)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升级扩建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贵州平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章 项目概况
贵州平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州省平坝县夏云镇,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航空专业设备制造企业及中国烟草总公司烟草机械定点生产企业,隶属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现有从业人员645人,其中管理人员149人,技术人员62人,生产人员368人,三产人员66人。平水公司技术中心为省级技术中心,拥有包括CAD及CAM在内的计算机设计中心和较完备的理化、检测、计量手段。主要产品4MZ-5自走式采棉机年生产能力为200台,ZB25型卷烟横包机年生产能力为20台。
公司主要产品为以采棉机为主的农业机械和烟草包装机械,40多年来,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出了两大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技术生产的ZB21型卷烟横包机、ZB25型卷烟横包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烟草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02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方式,研制了4MZ-5自走式采棉机,通过282天的努力,完成了样机制造,填补了国内空白。四十多年来,公司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经过四十多年的磨练,平水公司已能够研制、生产具有高精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丰富的包装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以及技术优势。形成了总装集成、设备修理及非标制造的核心技术,在装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将为振兴贵州装备制造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型自走式采棉机是一种适合于农业行业的棉花采摘机械,特别适用于我国新疆棉区及中亚地区的棉花品种和栽培模式。该设备成功投入市场后,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人工采棉的历史,结束了国外采棉机企业对我国采棉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国产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发展,替代进口采棉机,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棉花历来是我国一级战略性物资,与粮食同等重要,关乎国家经济命脉。棉花产业对国计民生、纺织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棉花收获基本依靠手工,生产率低、收获期长,造成控制异形纤维混入难度大,棉花采收问题制约了棉花质量的提高和棉花种植面积的继续扩大。
我国是世界棉花最大生产国,棉花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主要还是以手工采摘为主,棉花产业中,棉花采摘和加工具有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大、季节性强、时效性要求高。因此为了解决人工采摘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实现棉花采摘全程机械化作业,将充分显示现代农业科技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提高本项目产品——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对提高棉花采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我国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带动棉花种植生产技术进步,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建设地点:本次扩建项目在贵州平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内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厂房和设施,只需对原有厂房 进行适应性改造,形成年产配套500台采棉机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添置、现有加工设备改造,建成采棉头装配线1条,边减装配线3条,锥齿箱装配2条,分动箱装配线1条。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新增设备将主要以数控设备为重点,所购设备均采用国产设备。项目建设期:2年。
建设投资筹措: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2338.87万元,其中企业自筹2088.87万元,申请国家投资补助25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筹措:
本项目铺底流动资金估算约为521.08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第二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制定的关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发展思路,属于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刚要中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本项目产品为采棉机配套,该设备是重大 成套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其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属于基础件和通用部件优先主题,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优先发展的主要农业机械化关键机具。
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的主要产区,棉花种植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设新疆优质棉基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
二、产业政策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提高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棉花收获机等国产化水平和技术档次,改变目前以上新型农业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由此可见棉花生产机械化已经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本)中,棉花收获机械被列为重点鼓励发展项目。《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提出农业新型采收机械为产业化重点。
《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7…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工业行业近期发展导向》中指出,在种植业机械设备领域,重点发展水稻、玉米、棉花、油料作物工厂化育秧及栽培成套设备,植物保护机械,联合收割机,采棉机及设施农业成套设备等。
本项目实施对发展贵州新型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化、规范化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整机产品经过农业机械鉴定总站的可靠性检测,通过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批量生产鉴定;通过了新疆自治区鉴定站各种检测和考核,获得了“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列入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列入了“2008-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列入了“享受中央资金补贴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列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委联合印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文件规定的“重大技术装备范围”。
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项目建于贵州平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内,不需占用土地、耕地等,对以上所述无影响。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无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无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源为机械噪声、冷却液、洗涤及生活污水等。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重载设备基础、厂房墙体降噪处理,厂区种植树木,降低噪声强度;选用通过国家有关 部门技术鉴定、符合环保要求的专用设备,采用先进加工制造工艺,大力推行数字、柔性加工技术;金属加工车间设置冷却液回收、再利用系统,冷却液经沉淀后,定期清除污泥,冷却液集中回用;各工段产生的焊碴、切削等废弃物集中存放,交物资回收部门处理;办公室生活洗涤污水通过管道与污水处理排放管网相接,直接排出。
其它无影响。
第四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产品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项目经济效益好并能按期收回投资。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产品受原材料和产品售价变化影响较大,我们将加强原料来源控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生产稳定性;进行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以降低外界不利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项目是可行的。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本项目为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升级扩建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在现有200台采棉机关键零部配套能力的基础上,新增300台采棉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最终形成500台采棉机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生产能力。生产期平均(新增)营业收入(不含税)16607.1万元,利润总额2059.87万元,所得税514.97万元。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无。
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本项目产品的产业化,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速棉花全程作业机械化进程,建设新疆优质棉出口基地,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可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同时,对发挥本集团军工优势,带动大马力柴油机、液压传动传感、自动化控制系统、粉末冶金、橡胶轮胎、设施农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效益提高,人工管理面积可由原来的30至50亩提高到100至200亩。提高了棉农收入,现机采棉每亩收费120元,人工采摘每亩750元,每亩可减少人工成本520元,可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由本项目产品配套的大型自走式采棉机陆续在新疆兵团农八师122团、146团棉田进行了全面测试工作,每台采棉机工作时间都在200小时以上。尤其是2007年,在农八师和农七师的146团、147团、148团、150团、新湖农场等团场进行作业,共采收了49天,累计采收了102199亩,单机最高采收7162亩,最高日采收400亩。使采棉机械化推广为当地所接受。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项目可缓解新疆棉区因民工流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近年来,由内地前往新疆采摘棉花的民工上百万人,仅人工采棉这一项,新疆生产 7 建设兵团每年就支出约20亿元。同时,带来了一系列诸如治安、医疗、环保、交通和子女就学等社会问题。项目可有效协调和规避社会风险。
第六章 综述
对重大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作出客观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预案,并作出综合评判。
本项目产品的产业化,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速棉花全程作业机械化进程,建设新疆优质棉出口基地,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同时,对发挥本集团军工优势,带动大马力柴油机、液压传动传感、自动化控制系统、粉末冶金、橡胶轮胎、设施农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关键技术的突破对打造我国棉花采摘成套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解决棉花收获机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研究开发、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各部件协同优化等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机械采摘成套装备国产化生产,解决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带动植棉生产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农机装备制造及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