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值论读后感
最有价值的读后感
《管道的故事》是我看过好多遍的书,是一本创业励志的书,一
本提醒人要做老板的书,一本关于财富的寓言。是以两个年轻人挑水还是挖管道拉开了序幕:两位年轻人,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但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用木桶提水和建管道输水),最终取得了不同的工作成效。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挑了20多年的水桶,如今回头一看我是穷人。竹蓝子打水一场空,忙活了一辈子白忙活,我就是那个帕玛罗,努力半生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管道的建造者——柏波罗为了实现自己的管道梦想,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在别人享受快乐的时候,自己却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精心设计,艰苦施工,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建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管道”网络,水流源源不断。
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能墨守陈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坚持原来固有的陈规旧律的东西——用桶提水,不求变化,这样既费时费力,成效也不大。适时的变换一下思维方法——创建管道输水,效果就明显提升。虽然在建设管道的过程中,有很多艰难的地方、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伴随一路的是拒绝甚至嘲笑。但管道建成之日,人们还是为之惊叹,而且工作的成效也大大提升。
读了柏波罗——管道建设者的故事,我明白了几个道理:第一、更大的成功,取决于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付出;第二,与时俱进,不能安于现状。在“提桶”的同时考虑建设“管道”,用现在的话说就
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第三,在建成管道的同时就要进行维护和加粗,使其流量更大,财源滚滚,真正达到财务自由。要想达到这个理想,首先要改变的是工作的思路和想法。这个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
水,这就是建管道的过程。
《管道的故事》中讲述的三个故事,同样的故事就给那些思考者很多启示,而对不善于思考的人随随便便就看完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思考,人的贫富只差是和人的思考有关的。
(一)《管道的故事》给我们三个启示:
一、二十世纪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是一种机遇,而在二十一世纪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是一种选择,并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这个选择。人这辈子成功、失败、不取决于你的年龄、学历、社会关系甚至你今天的收入,成功、失败就取决一个决定,我观察了很多成功者,就因为他们曾经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然后做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加之不断的努力不断的面对挑战,超越自己战胜磨难,最后达致成功!而很多人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选择打工提水桶来挣丰厚的薪水改善生活,他再努力成功也几乎不可能,因为那家公司,那家工厂不是他的,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智慧大于吃苦,你应该做什么比你正在做什么重要”......《管道的故事》告诉我们:21世纪你必须做出一个决定——立
即开始修建属于自己的管道,没有人替你做这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愿不愿意修建这条管道。
是家里的黄金。这就是21世纪创业、做生意的模式。
三、成功一定有步骤。《管道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三个步骤是
1、研究成功模式,就拿我们做安利来说,现在如果还是用传统式的模式做直销,那就太落后了,我们的领导人的超前意识令我钦佩,把培训搬上了互联网,让大家省时省力省开支,足不出户在家创业,兼管照顾家人,一举多得呀,这就是开拓创新智慧绝顶。追随这样的领导人你一定会成功的!
2、复制成功模式。将这种模式继续复制,直到永远。
3、坚持到底做下去。这就是21世纪的创业方法,我们叫它“管道的故事”。
(二)三个问题:
1、老板和工薪族有什么不同?世界上95%的人
是打工的,5%的人是老板,5%的人租赁95%的人为他打工。所以打工者眼睛盯的是老板,因为他的工资、升职、福利??都由老板决定;而老板眼睛盯的是整个世界,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时候发工资,就因为这一点的不同就使打工者的潜能或多或少被压抑了。“人一辈子最大的悲哀不是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是穷还是富,而是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太多的人一辈子没做出过一个重大的决定、没有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件事情——这才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悲哀!
2、“为什么做?”和“怎样做?”哪个更重要?很多人一生都不明白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开创个人事业。
3、你究竟要什么?要多少?什么时间要?现在80%的人用80%的时间想和一个字有关的事情,你猜?那是个字什么?“钱”!对,就是钱。我敢打赌,每天最让大多数人头疼的就是这件事,!人一生成就事业就一定要有梦想,实现梦想一定要有自信心,那么增加自信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增加财富,“钱不是万能的,但当一个人连生存都解决不了,他所有梦想的实现都会被打上折扣甚至变得不可能。
(三)目前开创个人创业的三个途径:
1、自创一个系统。就是自己创办一个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存”七个字都由一个人来管。在美国,个人创业以10年为计,前五年破产达到90%,后五
年剩下的10%中又有90%破产,10年当中个人创业成功率只有1%。
2、购买一个系统。就比如加盟“麦当劳,肯德基”,成功面比较大,但投资大,一般要几百万吧,普通人做不起。
3、就是参与一个系统,不用大投资——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模式。互联网“交互式合作”这种
生意模式,它就是给“有梦想,不甘于现状,想做点事的人但没背景,没社会经验,没资金??的人”最适合的项目,你可以找一个好的公司,好的产品和它和合作??
(四)人生的思考:
1、态度。你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态度,只有你自己相信能成功,才有可能成功,世界上穷人有两个典型的态度:1机会向她敲门,他全然不知,机会就在他眼前他还说没机会,还在苦苦的寻找机会。你如果给他介绍一个项目,他会问三个问题:挣钱多不多?;快不
快?;容易不容易?(据调查,同时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只有是抢银行)。2幻想一夜暴富,哎呀!我这个比安利好,挣钱快......(我说了,你比世界飞人儿跑得快,怎么不是世界冠军呀?哈哈)
2、朋友。人要成功就一定找到生命中的良师益友,有句经典话
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3、语言。请记住这句话“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能力上的差别,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距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的不同”,而人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从哪里来的呢?就是语言,祝愿你每天都说积极的语言,在《管道的故事》的启发下,开创个人事业,修建属于自己的管道,为了爱你的人,你爱的人而努力,愿你“梦想成真”!篇二:《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决定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还引导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价值观是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价值观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作为当代铁路人,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核心应当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严格的自律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人总免不了犯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理解,对别人的错误,我们要多一分包涵,多一分谅解。作为铁路人,我们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力量,严于律己是我们的必要,这使我们心怀坦荡,俯仰与天地之间;宽以待人是我们的修养,使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我们正处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尤其复杂,特别是朋友同事之间,相处时间又长,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处理起来就显得更加微妙。这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几个字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促进我们同他人友好相处的关键,是和谐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价值观。“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耻,也只有宽恕才可以做到仁德。”待人接物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要做到这确实不易。主要是人一般只要看到社会的不满、不美好,就会觉得不满意、不舒服,嗔恼的心就会发作,就想责怪别人、教训别人。因而,关键就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看到别人的问题、不足,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做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社会才会更和谐、融洽。原谅自己很容易,原谅别人就很困难,只要我们把原谅自己的心拿来原谅别人,自身的修为才会不断提高。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走在复兴之路的中华民族,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奋起直追,更要在精神文化上焕发出自己的精气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铁路人,爱国就在我们身边,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修养。让我们都从小事做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我 国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祖国富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彰显我们的价值追求!篇三:《教师的价值》读后感 可为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德高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2015年2月10号正处于我们的寒假,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发给每位教师的寒假读本--《教师的价值》,作为学校的新进教师,我认为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一个学期下来从不当班主任到接手二(5)班班主任,从自信满满的“自认为能教好学”到后来的整天忙忙碌碌、不得要领的授课,无疑一整个学期的大部分都是自己都不满意的教学,也是理想和现实最猛烈的碰撞。种种强烈对比使我认识到,我应该要做些什么,读些什么尝试着从他人那里学习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自己一学期摸索的经验乏善可陈,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无疑是个好办法。该书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作品的合集,讲述了钱先生对教育、对人生、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恰逢寒假,这本书正合我意,所以每篇都是认真品读。
钱先生在本书辑一中用“混”来说自己是怎样进入教师岗位的(见书中“我怎样‘混’入教师队伍”一节),主要意指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很难进入教师队伍,所以“混”进去的,但钱先生在此后的“‘打破常规’的语文教学”、“我这样上语文课”、“教学细节,细而不小”等文章中可以看看出钱先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学高为师“,但他的师德却赢得了他人的肯定。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钱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一生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钱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水准,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需要这些还远远不够,从上学期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中可以得出这种结论。怎样将自己的知识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下去,才是真正要沉下心去思考的地方。篇四: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一):执着平凡岗位 成就出彩人生 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价值观》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最让我感动的是其中一篇《成就出彩的人生——乡村教师宋玉刚》。宋玉刚,是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老师。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只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被誉为“雪域高原上的红蜡烛”,多次获得“优秀电教员”、国家优秀教师、“全国宝钢杯中青年杰出出教师”、“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还是全国十位“最美乡村教师”中的一个。
他是老师,却被学生们称为“汉族阿爸”。夏天,他不顾炎热和暴晒,跋山涉水帮助学生补习功课。冬天,他不畏严寒,不顾路途遥远,踩冰踏雪,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帮助解决。学校每年有风季,孩子们容易感冒。每天晚上,宋老师都要仔细检查完每间学生寝室才能安心休息。学生感冒发烧,他连夜冒着刺骨的寒风把学生送到卫生院。他为了学生,为了藏区的父老乡亲,放弃了去教育局工作的机会?? 在我身边,也有像宋玉刚一样的老师。为了让我多吃蔬菜而想尽办法的顾老师,经常鼓励我让我一次次充满自信的陈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为我补课的吴老师?? 他们为了学生无私奉献,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拥有了出彩的人生。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二)邓欣怡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人生需要信仰驱动,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神州百年,沧海桑田。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
“失败乃成功之母”。王飞雪、雍少和欧钢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创造了“北斗一号”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创造”这个品牌,因为大家的努力发展到了全世界,并且知名度很高;中国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世界屋脊”上搭铁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我们国家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日益旺盛,在国际方面地位越来越高。封建残余的顽固侵袭,饱受外敌入侵的惨痛历史,使得中国人民更加渴望民主、珍视民主。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我们为这灿烂文明而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躺在文明的故纸堆里孤芳自赏,而要奋发图强,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社会主义文明。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都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与和谐安宁的人际关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获得解放的历史。回望改革开发,其初衷就是打破重重枷锁,释放自由活力。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人天生高人一等,这是平等的基本含义。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纽带。法治就是依法治国,自由、平等、公正都离不开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例外。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恪尽职守,都是对敬业精神的最好提炼。诚信就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切和谐。
就说身边的事吧!有一次下雨天,我开心的独自跑去外院玩,看到一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推倒在地,便跑了,小女孩“哇”地大哭,我小跑过去安慰她,对她说:“小妹妹,别哭,大姐姐待会儿去说说他!”小妹妹继续哭着说:“你别理我!”可我任性地抱着她就往附近的诊所跑。到了诊所,医生看了看她说:“她严重冻伤了,要多待在家里,少出来!”我连忙对医生说:“谢谢您!”便轻轻地对小妹妹说:“那我先走了。”说完,我便转过身去,小妹妹立刻抱住我说:“姐姐,对不起,刚刚是我态度不好,可你还帮我,谢谢你!”我惊得嘴巴都合不拢,转了个身,看见了她眼中的泪光,我一把抱住她,说:“没关系!没关系!”我还明白了你帮助了人,你一定会得到回报,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声音,一个美丽的笑容,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们的国家、社会,因为有了这种亲切感,这种和谐感,这种精神和品质,才变得更加得温暖,美丽、动人!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三)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一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价值的引导。最近我在读一本名叫《我们的价值观》的一本书。看这本书时 我认为这种宣传主旋律的书一定是深涩难懂,看起来一定很枯燥乏味。但当我深入读里面 的
一则一则例子时,才大大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不由得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这本书主要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十多个例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算是第五章,自由了。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永恒的追求。人类追求自由,就像享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与生俱来。自由是对各种规律的掌握,越是掌握了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自身的规律,就越自由。纵观人类漫长的发展史,实质是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奋斗史。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今写过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凸显出自由的可贵,反应了人类的心声——渴望自由可见,人类是多么渴望自由啊!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了自由不惜一切,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甚至抛官去职。当然,自由不是绝对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千万不能把自由理解为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我们有通行的自由,却不允许闯红灯一样。个人的自由不能违反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能损害他人,不能以为你自由了,就让他人不自由。自由意味着责任,自由意味着自律,你有多大的自由,你就有多大的责任。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不加限制的自由最终将会导致天下大乱。《从奴隶到主人》与《护照的故事》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从奴隶到主人》讲述了:西藏民主改革前,任然实行农奴制。一个叫旺堆的孩子以为家里穷困,被迫送到一户农奴主家做奴隶没有一点自由,因此非常渴望自由。直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解放军来到西藏,旺堆才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护照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企业家4次办护照,一次比一次的效率高,中国的老百姓现在都可以享受到“想办护照就办,想出国就出”,可以自由地行天下的。这两则故事然道不是鲜明的对比吗?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类似这样的事情。我是一个很好强的人,经常会不服能力比我低的人检查我的作业,特别是数学。我在班上数学一向很好,一次每周选组长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选我当,我把这看成了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了。可是,有一次,老师来选组长选到我们这组时,我震惊了,组长竟然不是我,而是坐在我前排的一个女生。我心想:“她凭什么当组长,每次单元测试都只能考到七十几分连九十分都都很难得到的人凭什么当我的组长,不公平啊。”于是那天下课后,她收我作业本时,我以一种盛气凌人的面孔对待她拿作业本在她面前晃了晃,又收到抽屉里去了。是人见到这种状况都会生气,何况她呢?但因为她是一个小女生,没什么火气,况且她也没那么大胆敢向我撒火。于是好声好气的对我说:“我好心提醒你,反正这不是我收,是黄老师收,把作业本给我吧!”我反驳道:“这是我的自由,我想怎样怎样,你一个成绩这么差的人,还想管我?做你的白日梦去。我的自由,我做主,就不给你,这么样啊!”她叹了口气对我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还是交给我吧,我这是为你好,不要太任性了。”“哼,我有权利不给你,不给就不给这可是我的本子,我出的钱,我可以为所欲为,想怎样就这样,你管不着我,这是我的自由,你当你是我爸啊!”我回答道。她又想接着说,我立马打住,别说了,太啰嗦了,受不了,受不了,我给你,你不要再像只蜜蜂一样叫了,听着就烦。我从抽屉里拿出作业本准备给她,在她拿手伸出准备接的时候,我故意手一松,本子掉到地上了。“组长啊!对不起了,我刚才是不小心一松,本子掉到地上了,真的对不起啊,麻烦你帮我捡一下,谢谢啊。”我说道。她捡起来后立刻走掉了,似乎不想再待一秒。这件事告诉我: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才能充分的享受自由。“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但也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我将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付晨俊篇五:《世界 人生 价值》读后感
《世界 人生 价值》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 人生 价值》,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背景,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逻辑主线展开,论述了智慧的演进模式、社会的主导价值以及真善美等专题。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从中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但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等关系上也反映出一些大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利己思
想倾向。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我们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生命,看朋友,看自己,看世界。但在不同之中,似乎又可以大别为若干类,例如:有些人注重名利,有些人爱财如命,有些人看重友谊和爱情等。但是,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共产党员和准备向党组织靠近的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面对,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生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基本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致力于探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
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我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国人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国家建设的动力;如果人们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那我们的人民就会团结;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富强;世界就能永久和平。读完着本书后,我深刻地感到我的思想成熟了很多,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懂得去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该如何继续。
第二篇:公共关系价值论演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公共关系价值论》。
公共关系日益在各个社会组织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各个省市都有设立新闻发言人,各级政府以及许多企业事业单位也在网站、微博等互动媒体中与公众进行互动,可以说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公众的交流以及完善自身的新闻发布制度,公共关系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提出和讨论。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主要是社会组织为了营造自身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目标公众,运用传播手段,开展双向沟通交流的战略性管理活动。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对企业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不同方面,公关对自身的价值,以及公关对企业、公关对公众或社会的价值,主要总结为两方面,一是对外,一是对内。
我们先说公关对外的价值。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注重树立自身的形象,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无形的财富,对企业自身树立品牌、信誉以及建立形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公关的存在,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媒体在这之中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体现了公关与媒体不可分离的重要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公众的对企业的价值评判标准逐渐在发生变化,从单一的追求产品质量,到服务、经营以及企业在公众之间的社会性活动,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着眼点,所以企业公关在尊重公众的前提下,通过媒体来宣扬自身优势,争取舆论以获得公众的支持、理解以及信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个企业老总,你将如何体现你的企业价值?(停顿)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蒙牛从建立至今,一直运用公关手段,宣扬自己的品牌,从最初的航天员专用奶,到赞助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的提高产品影响力,再有与央视体育频道打造《城市之间》栏目,2008年为汶川捐款等等。从这一系列的公关活动中,蒙牛善于抓住时机,勇于创新,看准机会,勇于投资,并且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制作,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这些公关活动,使蒙牛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从而成了上市公司,销量持续上升。利用公关手段,企业对公众产生了一个良好的影响,提高了企业对公众的影响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再谈公关对内的价值。它是企业的一种专门管理职能,是企业为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基于与企业内部公众的各种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参与决策,参与决策并非能够左右决策,而且在居于决策者之侧,为决策者提出权威意见。再有就是协调员工关系,员工是企业的基本单位,任何上层的决策、方针、计划,都需要员工来执行、贯彻、实施。企业的生存活力赖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任何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求得发展和繁荣都必须首先积极协调的内部公众关系,优化内部生存环境,求得内部公众的鼎力支持与配合。只有加强内聚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个人创造精神,从而不断增强组织在社会中的整体竞争能力。
虽然我国的公关起步比较晚,但是在社会日益的发展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中,公关越来越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其价值也不可估量。
第三篇:读《剩余价值论》有感
读《剩余价值论》有感
《剩余价值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那么,“剩余价值”概念是否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社会是否也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呢?“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又是什么呢?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下面对这些问题试作一下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1]
一般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就属于生产剩余价值。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
二、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
三、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下面分而论之。
(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二)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三)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目前,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衡量准确。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如1990年海湾战争时,科威特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十分富有,但因是个弹丸小国,故国家财力并不强,无力抵挡人均国民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伊拉克的侵略而一度亡国。而剩余价值总量实为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民消费总量所得之差,可准确反映国家掌握及可以调度的财富数量,可准确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第四篇:当代中国的价值论研究
当代中国的价值论研究刘玉平/隋竹玉19970
4价值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从80年代初开始引起中国人的关注。经过十几年的热烈讨论,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当前哲学界和理论界的一个十分活跃、很有影响的领域。
一、研究概况
回顾价值论研究走过的十几年历程,从1980年发表于上海《学术月刊》(第10期)上的杜汝楫的《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一文,到后来的专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⑴、《价值论引论》⑵和《价值哲学新探》⑶的正式出版,国内多种报刊发表的论文和相继问世的学术著作不计其数。经过众多学者的辛勤努力,有关价值方面问题(如价值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地位问题,建立哲学价值论的必要性问题,价值的本质、特性、分类、评价等基本问题)的理论研讨在较为宽广的层面上得以展开,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可以说,价值论研究呈现出的明显趋势是正在走出认识论的狭小圈子,走进广阔的社会历史领域,愈来愈形成一种共识:价值因素非但无法消除,它反而或多或少、或以这种形式或以那种形式存在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界定中,成为哲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方面,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价值理论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它的主流从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表现在:第一,它不同于西方价值研究,而是立足于对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社会与历史等关系的唯物主义理解,以此为前提理解和规定价值;注重从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的统一,而不是从它们之间的分离和对立来回答和论证问题,旨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第二,在观点和方法上突破了以往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狭隘理解,重新挖掘和整理了经典作家的许多未曾被注意的思想。因而不仅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问题,改变着通过教科书所确定下来的传统理论体系。
二、主要问题
(一)关于价值的本质
这是一个带有实质性的问题。多数论者立足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考察价值,总体上把价值看作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即把价值看成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如李德顺认为,价值“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⑷。这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
这种观点又有两种不同并已发生争论的思路:一种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可称为主客体统一论;另一种则主要突出主体性对价值的作用,认为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主体、主体性,可称为主体性价值论。
价值论研究是否只能按主客体关系模式进行呢?部分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只是研究方法之一,其突出缺陷在于无法顾及主体的客体性及其进化生成的本体价值关系。如胡义成认为价值论研究可以在当代“自组织理论——新进化论”所提供的进化范式基础上,从客观世界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进化角度,重新审视价值的生成和演化⑸。赖金良认为主客体关系模式中的价值概念基于“需要——满足”关系,这只适用于较低层次的“效用价值”,对其他更重要的价值如“人道价值”、“社会规范价值”等则难以说明⑹。
价值本质问题的前提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价值与存在的关系怎样?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作了一定研究。他们大都对价值的存在不持疑义,批评西方一些学者在把价值与事实进行区别的基础上否认价值存在的错误。他们认为价值与价值关系也是一种事实,即广义的事实,因而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客体、主体及其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就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中。价值与存在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属人存在与一般存在的关系。
(二)关于价值评价与创造
多数学者认为,价值评价作为一种主体观念活动,是客体与主体需要关系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对价值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虽然价值评价有主观随意性,有真有假,但不应将它与价值本身混同,西方价值观的唯心主义的一个认识论根源就是把价值与价值评价混同起来了。
他们充分肯定了价值评价的作用,认为人们正是通过评价,揭示、把握客体价值,使价值由潜在的形式转化为直接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评价虽然不构成价值的内在要素,但它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表现价值的重要手段。当然,应该辩证地看待评价,因为评价对人的活动影响是双重的,正确的合理的评价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产生消极作用。⑺
价值评价以价值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刘永富认为,价值判断是一种广义的事实判断,事实判断蕴含着某
1种价值内涵。价值取向就是选择行为的价值方向。价值取向有自觉的与自发的区分。⑻
价值创造的本质及其根据是什么?门忠民强调是主体活动及其对象化,是主体赋予客体的形式。可以说,价值创造的实质是主体借助于工具的使用使客体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无用变有用,小用变大用,以增大客体的价值。⑼
(三)关于人的价值
这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与对价值本质问题的回答相关,也存在着不同理解。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首先把价值看作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相应地人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基本思路就是由价值一般到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精神的价值等并列)。当人作为客体满足非我需要时,形成人的社会价值;人作为客体满足自身需要时,形成人的自我价值。“人的价值”中的“人”只能是客体,从而人的价值也就成了“人作为客体的价值”⑽。这种观点具有逻辑一贯、理论严密、能在较广泛的范围内解释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价值现象,因而一直占据着国内理论优势。
另一种观点主要是从人、人的本性、人与物的区别角度寻找人与价值的内在联系,挖掘价值产生的根源。如何中华认为“所谓价值既不是有形的、具体的存在所构成的实体,也不是客观对象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而是人类所特有的绝对的超越指向”⑾。郁建兴认为“人是价值主体,意即人是价值世界生成的终极根据,人是本元的价值物。……所谓价值,就在于人的类特性、社会性,就是人的理想性、超越性”⑿。这些主张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价值就在于人性”,“一切价值都是人的价值”。这一种观点因其富有启发性,自90年代以来开始发生影响。
还有的学者看到了上述两种观点之长处的同时,也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并试图有所扬弃,探索一种新的思路。如冯小平认为,把握人的价值的具体内容,必须从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和人作为客体的价值两方面展开:当人作为主体时,由非我客体来满足,形成人的“个体价值”;当人作为客体,满足非我主体需要时,形成人的社会价值;此外人还与自己发生主客体关系,形成人的自我价值。⒀
(四)价值与社会历史观
近年来价值论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从认识论走进社会历史领域。
庞景君提出应重视社会价值论研究。社会价值论虽然属于价值论的一个分支,但不是认识论范围内的价值研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和推广,不是简单地运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模式来具体分析现实的社会历史问题。社会价值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社会整体视为价值主体,从而展开对复杂的社会价值问题的分析。⒁祝大征认为交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是物质价值产生、实现的基础,并且促进了精神价值的产生与创造。⒂
张正军认为价值尺度是评价社会进步的尺度,它由三个互补的构件组成:一是社会主体生存状态的进化,人获得更多的解放和自由;二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程度的提高;三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程度的提高,即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更好地改善。⒃
还有些学者针对世界性价值观念变革和价值重建的潮流,从中国现实社会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要勇于克服传统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旧观念,自觉地建构适合于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
(五)价值理论的地位和学科性质
关于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主要围绕“价值”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中的关系问题展开。
一种观点坚持,科学的“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应该是统一的,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如赵守运等学者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必须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规定商品价值本质的方式和逻辑来确定价值概念;王海明则主张用哲学的涵义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合而为一。⒄
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概念体系的科学统一,应该是多层次、多侧面、多形态理论内容的有机联系,不一定是概念定义上的整齐归一,价值概念也是如此。如李德顺等学者认为,人们从一般意义上探讨的哲学“价值”范畴与政治经济学的商品价值范畴虽然存在着某种一般和个别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在理论上有一系列的过渡环节,不是简单的、直接的,二者之间在对象、内容、方法和意义上均有不同,是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过于强求同一,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理论向现实的展开。⒅
关于价值理论的名称及其学科性质,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如有的称它为“价值论”,认为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有的直接叫它“价值哲学”;还有的称为“价值学”,这就超出了哲学领域,指一门由哲学价值研究和各门具
2体价值学科共同组成的新兴综合学科。
在哲学理论范围内,有的主张它从属于认识论,有的认为它从属于历史观,还有的认为应视它为与本体论、认识论并列的一个独立分支。可见这些争论直接关系到如何界定价值问题的性质和地位,甚至反映出对哲学理论一般结构的思考。正文注释:
⑴⑷⑽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68、213页。⑵袁贵仁:《价值论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⑶王玉梁:《价值哲学新探》,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⑸⑻⑼⒂⒃:王玉梁:《中日价值论学术讨论会综述》,载《哲学动态》1993年第11期。
⑹赖金良:《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的方法论特点及其缺陷》,载《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⑺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301页。
⑾何中华:《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9期。
⑿郁建兴:《关于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商榷》,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
⒀冯小平:《从人的价值与价值关系看人的价值》,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期。
⒁庞景君:《社会价值论刍议》,载《哲学动态》1997年第2期。
⒄⒅李德顺:《价值论在中国》,载《哲学动态》1993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刘玉平:250100 山东 济南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 隋竹玉:250100
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宋全成3济南山东 山
第五篇:理论观点:旅游地产的经济价值论
旅游地产的经济价值论
演讲专家:许豫宏
录音整理:张力军
观点阐述:旅游地产离不开旅游与地产的形态组合,笔者以为,狭义上的旅游地产早已存在,任何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如游客中心、饭店、娱乐设施等均可纳入旅游地产范围,而广义上的旅游地产则延展了很多,包括新兴的旅游业态,如产权式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等等,近来更是发展了一批依托旅游景观或旅游产品建设的高档公寓、酒店、会所等。从开发主体上看,旅游地产建设方无外乎两个,其一是以旅游开发为主的企业,由于旅游项目投资汇报周期普遍较长,因此希望通过地产开发或土地运作加快资金回笼。其二是以地产开发为主的企业,核心诉求是土地和房地产,旅游产品不过是提升土地价值或房地产价值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旅游地产本无原罪,特别是对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更是应大力提倡。通过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来提升环境、改善民生,进而促进土地增值本身也没有错。但是作为旅游行业来说,一定要把握自身的行业重点,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对于依托已有的、特别是具有一定稀缺性和垄断性的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在其周边进行旅游地产开发,应本着审慎、克制的原则,切不可饮鸩止渴,与虎谋皮,甚至狼狈为奸。降低了旅游资源品质,无异于断送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成为旅游业的一枚苦果。行业看点:旅游与地产是最近一两年来最热的两个行业,关于旅游地产的定义,业界尚未达成共识,流动的业态与固定的业态嫁接后产物究竟是什么,恐怕仍需要时间去检验。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对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给予了历史性的突破,明确了旅游业战略性产业的地位,与此同时,《意见》更是赋予了旅游业“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行业”的定位,可以说旅游行业迎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反观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为富不仁、巧取豪夺、贪污腐败、强奸民意的代名词,不夸张的说,房地产行业已经被广大人民众完成了“妖魔化”的定义。不论旅游地产如何包装,其产品与国家大力引导的保障性、民生性住宅相去甚远,仍然是以投资为主体的高档产品。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地产,不可避免的有把优质旅游资源变为权贵们后花园或阳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