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下面分别从对教师建立知识体系结构、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1、关于教师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反思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与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真正的由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那么这种角色的转换,让教师关注的重点也随之转换,往往忽视了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建构,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纵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是十分讲究准确、严密、规范的。但在常规课的听课调查中发现,我们教师自己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出现错误读法或说出不规范的数学语言。
如:一位新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过河》一课,为了让学生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
(1)通过看情境图,理解题意。(2)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生独立解答完问题,进行小组汇报,引导讨论小括号的作用,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3)教师小结
师: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独立尝试书第19页“做一做”
5×(36-29)(83-35)÷6 94-(25+19)(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师:谁来说说5乘括号36减29括号等于多少?
(学生顿时摸不清头脑,下面老师也带着疑惑不解的眼神,你看我,我看你。)
从整个教学流程来观察这节课,是不存在大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读混合运算时,没有根据算式的意义进行读解,而是只根据写算式的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读,让人听不清楚意思,并且误解题意。我们正确的读法是“5乘36与29的差”。错误的读法传授给学生,只可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错误的知识,从而形成“首因效应”,最后影响终身的学习。事实上,我们知道,在科学领域里,来不得一丝知识的不确定性。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外,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无误的科学知识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科学的知识,只有把这四方面知识(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真正的构建成体系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要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需要教师间的经验交流等来完善其知识体系结构。
2、关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反思
新课标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现已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把“探究”视为医治百病的良药,不择时机,不择问题的要求学生探究。
案例: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师在学生自主拼摆图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你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1:我摆的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2个,共用了3+3=6(根)
生2:我摆的也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4个,共用了3+3+3+3=12(根)
生3:我摆的是正方形,我摆一个用了4根小棒,共摆了3个,4+4+4=12(根)
生4:我摆的是房子,我摆一间要用6根小棒,共摆了3间,6+6+6=18(根)
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看这一教学片段,应该说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但是问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并不是让学生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让学生探索怎样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乘法,并让学生在乘法和加法两种方法的直接对比中感受当相同加数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读、写、算比较简便。因此,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上述教学中,教师在关键环节,随意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探究乘法的意义时,时间不足,导致本节课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性。
除了不需要探究的问题花费大量宝贵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我还发现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完全不需要讨论,可是为了体现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二是没有与其他学习形式有效整合,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还没形成自己的想法就与别人交流,只有听的份;三是学生刚开始讨论,教师就喊停,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四是小组成员没有分工,学生同时在说,各说各的,没有倾听,讨论形式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五是交流反馈中常听到“我认为怎样”,而不是“我们组认为怎样”,可见忽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合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留于形式。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就进行讨论、合作,会抹杀自主思考的习惯,变成人云亦云。合作交流前要让孩子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合作中要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才能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让思维产生碰撞,生成智慧的火花。
3、关于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新课标下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现在小学基本上安装上了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也患上了“多媒体依赖症”。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课件质量不高,很多教师为了图方便,随便在网上找一个就用于上课;二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有些教师的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而内容只是一个简单的呈现;三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有些教师把整节课的内容全部在课件上呈现出来,教师变成了一个操作员和解说员,可以说就是一节多媒体展示课。所以并非每一堂优质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不一定使用课件的每一堂课都能评为优质课。
比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制作了一个动感很强的课件,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屏幕上翻过来、滚过去,听课的教师在教室后面看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大多数学生更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而另一位年轻教师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整堂课未使用任何电教手段,只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剪、拼、想算、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有机渗透了化归思想,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看来,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全在于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事实上,有不少教学内容我们无需制作多媒体课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脚本、搜集音像素材。我们只需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结合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然后辅之一些简易的教具、学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去开启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总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执著追求,通过我们的反思,不断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的探究和实践,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姓名:崔丽韦
单位:康驿镇邵庄小学 联系电话:***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完善,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新老教师教学的有关案例及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高效课堂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情境创设,让学生亲近数学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三、重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让学生热爱数学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老师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四、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六、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七、高效课堂来自教师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执着追求,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积极参与了我校开展的“数学高效课堂”的讲课活动。实施“数学高效课堂”三年多以来,我们曾经努力过,也曾经苦恼过、迷茫过,但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就一起想办法解决,一路跌、打、滚、爬,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辩了。但也遇到不少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能了分成均衡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好工,把课堂上的疑难问题抛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学生通过同桌对学,小组讨论、探究,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既学会了知识,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轻松了,学生开心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四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周礼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与众不同。我们平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礼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朱国荣老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 “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五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东街小学 赵尔高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虽然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